《韩非子》经典20句,洞悉世事,经营人生   作者: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学说,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译文: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感悟: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感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欲速则不达。

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感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译文:巧妙的欺诈不如愚笨的诚实,只有诚可以得到人们的赞许和尊重。

感悟:纵观诸子百家,不只儒家讲“诚”,各家都非常重视“诚”。所谓“诚”首先要做到不自欺,其次才是真诚对待别人。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这就是“拙诚”的力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译文: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感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边塞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译文: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刘邦有一次与身边将士讨论军事,问及韩信刘邦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而当刘邦问及韩信的时候,韩信却说越多越好,刘邦笑问为何韩信却被他收复?韩信解释是刘邦会用将不会带兵。这个故事可以说是韩信的失败,只知道逞口舌之快,追求虚名,却不知道这段话在刘邦心里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为后来韩信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译文: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感悟: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最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最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译文: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感悟:遇到事情,韩非子告诉我们两点。一个是心里不要有事,要“虚”,心里装着太多的事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思考;另一点是冷静,慌里慌张的人看不清事情的走向,也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译文: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感悟: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不吹毛而求小疵。

译文: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感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春秋时期,管仲为了帮助他所傅的公子纠回国为君,半路上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箭射在了衣带钩上,没射中,小白装死倒下,骗过了管仲,之后轻车别道先入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译文: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感悟: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译文: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感悟:团结是一个老话题。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虽然多,但却没团结合作起来。在国外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一,但总分却非常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译文: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感悟: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这句话还是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作用。反过来说,假如你现在现在正处在低层的地位,不要着急,用心积累经验,精熟业务,时机成熟自然会有高升的机会。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译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感悟:《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就是说,在战胜敌人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就是我们做事、做人也是,必须计算自己的损失,否则表面上看是做成了事情,其实因为自身的巨大损失,根本不能算成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译文: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感悟: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译文: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感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呵呵。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译文: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译文: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感悟:早在春秋时代,郑国思想家子产就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火的危险是实实在在,比较明显的;而水比较阴柔,危险不宜察觉。这告诉我们,重视和躲开那些隐藏的、细小的但却是致命的危险。古人说,人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 ,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大灾大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