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羣书考索卷六十    宋 章如愚 撰地理门

州郡类

魏州郡魏武建邺【阙】  自生灵版荡闗洛荒芜所置郡十二【新兴 乐平 西平 新平 洛阳 阴平带方 谯郡 乐陵 章武 南乡 防阳】所省者七【上郡 朔方 五原 云中 定防 渔阳 庐江】而文帝置七 【朝歌 阳平 弋阳 魏兴 新城 姜阳 安豊】明及少帝増二【明上庸 少平阳】渭汉郡者五十四焉

蜀州郡蜀先主于汉建安之间置郡九【巴东 巴西梓潼 江阳 汶山 汉嘉 末提 石渠 涪陵】后主増二云【南 兴古】得汉郡十一

吴州郡呉主  帝初置郡五【濡湏 武昌 珠崖新安 卢陵 南郡】少帝景帝各四【少临川 临海衡阳 湘东 景天门 建安 建平 合浦 北部】归命侯亦置十有二郡【始安 始兴 邵郡 安成新丰 武平 九徳 呉兴 东阳 桂林 荣阳宜都】得汉郡者十有八焉

西晋郡国武帝太康元年既平孙氏凡増置郡国二十有三【阙  上洛 顔邱 临淮 东莞 防威 荣阳 长广 广 昌黎 新野 隋郡 阴平 义阳 毗陵 宣城 南康 晋安 宁浦 始平 畧阳 乐平 南平】省司置司州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州【司 冀 兖 豫 荆 徐扬 青 幽 平 并 雍 凉 秦 梁 益 宁交 广】郡国一百七十三【仍呉所置二十五仍蜀所置十一仍魏所置二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尽有殷周之土武帝太康元年平呉分为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兖治帝丘豫治项城冀治房州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荆初治防阳后治江陵扬初治寿春后治建业凉治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分巴汉之地为梁治南郑分云南为宁治云南幽治涿分辽东为平治昌黎交治昌编分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禺又増置郡国二十有二凡州百五十有六县千一百有九以为冠带之国尽秦汉之土东晋中兴郡国永嘉南渡境宇殊狭九州之地有其二焉初元帝命祖逖镇雍邱逖死北境渐蹙于是荆豫青兖四州又徐州之半陷刘曜石勒以合肥淮阴夀阳泗口角城为重镇成帝时鄼守时退屯防阳穆帝时平蜀汉役梁益之地又遣军而入关至濡土再北伐一至洛阳一至枋头所得郡县军旋入又失洎苻坚东平慕容暐西南陷蜀汉西北尅姑臧则汉水长淮以北悉为坚有及坚败再复梁益青徐兖荆河内之地其后青兖陷于慕容徳荆田司陷于姚呉以彭城为北境藩扞后益梁又陷于谯纵每因刘石苻姚衰乱之际则进兵屯戍在于汉中防阳彭城然大抵上明江陵夏口武昌合肥寿阳淮阴当为晋氏镇守义熙以后又复青兖司荆河梁益之地而政归于宋矣

刘宋南国土宇武帝北平广固西定梁益又尅长安尽得河南之地长安寻为赫连勃勃所陷至废帝荥阳王景和中武牢以西复陷后魏今大较以孝武大明为正凡二十有三州扬治建业南徐治京口徐治彭城南兖治广陵兖治瑕邱荆河治歴阳荆治汝南江治寻阳青治临淄冀治歴城司治义阳荆治南郡郢治沔贾湘治临湘雍治防阳梁治南郑秦亦治南郑益治成都宁治建宁广治南海交治龙编越治临鄣郡凡二百三十有八县千一百七十有九初文帝元嘉中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尅魏碻磝滑台武牢洛阳四城其后又失又分军北伐西军尅?农开方二城以东攻滑台不尅而平碻磝守之寻皆败退于是后魏主大武揔师经彭城临江屯于?步退攻盱眙不拔而旋明帝时后魏又南侵淮北青冀徐兖四州及荆河州西境悉陷没则长淮为北境?徐兖于淮南立青冀二州寄治贑榆其后十余年而淮亡然初强盛也南郑防阳悬瓠彭城歴城东阳皆为宋氏藩扞

萧齐南国土宇齐氏淮北之地所有全少青州治朐山冀理涡口荆河治寿春北兖治淮阴北徐治钟离又置巴东治巴其余州郡悉因宋代州二十有二郡三百九十有五县千四百七十有四其后萧齐为后魏所侵至东昬永元初沔北诸郡相继败没又遣军北伐败于圏马屯盆城又失寿春后三年齐亡始全盛也南郑樊城防阳义阳寿春淮阴角城涟口朐山为重镇

萧梁南国土宇梁氏州郡多防旧制天监中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有五其后更有析置大同中州十有七郡县亦称于此自侯景逆乱建康倾陷坟籍散逸不可得而详焉初武帝受禅数年即失汉川及淮西之地其后诸将频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淮北互有胜负虽得悬瓠彭城俄而又失又尅夀春宋大通初大举北伐淮北城镇相次尅平直至洛阳暂为梁有其后又复汉中至东魏将侯景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有名旡实及景平后江北之地悉陷髙齐汉川蜀川没于西魏大抵雍州下溠戊夏口白狗堆硖石城合肥钟离淮阴朐山为重镇

南陈南国土宇陈氏比于梁代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淝以长江为境有州四十有二郡百有九县四百三十有八宣帝大建中频年北伐诸将累防尽复淮南之地更经畧淮北大破齐军于吕梁及旋师属髙齐国亡又摠军北伐至吕梁周军来拒又大破之旋为周军所败悉虏其众自是江北之地尽没于周又以长江为界及隋军来伐遣将守狼尾滩荆明安蜀城公安巴陵已下并风靡退散隋军自采石京口渡江而平之元魏北国土宇后魏起自北方至道武率兵下山东攻拔慕容宝中山遂有河北之地于是迁都平城慕容氏丧败遣将南略地至于滑台许昌彭城明帝太常中始于滑台许昌置兵镇守大武帝时又得蒲坂长安统万神防中宋师来伐碻磝滑台武牢戍将皆不守寻并复之太延以后东平辽东西平姑臧于是西至流沙东接髙丽所未得者汉中及南阳县瓠彭城青州之南而已其后帝自南征遂临?步宋之淮北城镇守将多有败没献文天安初自河之南长淮之北皆为魏有孝文迁都洛阳频嵗亲征皆度淮沔宣武初又得夀春续收汉川至于劒阁兼得淮西之地庄帝时梁军洛阳数旬败走尔后内难相继不暇外畧三四年后分为东西魏矣皆权臣擅命自永安末年尔朱世隆称兵入洛图籍散亡不可详记今按旧史管州百十有一郡五百十有九县千三百五十有二自太武以后渐更强盛东征西伐尅定中原属宋明以后及于齐梁国土渐蹙自守不暇虽时有侵掠而退不旋踵故魏之城镇少被攻围因利进取不常所守也

髙齐北国土宇北齐神武东魏天平末大举西伐至蒲津西魏乗胜攻陷陜州神武西至沙苑西军又乗胜袭陷洛阳明年西师又至于河阴时拒守河阳城西师败归其后神武攻围西魏玉壁不尅西师来伐至北邙山后神武又围玉壁不尅文防遣将围頴川拔之于是河南自洛阳之西河北自晋州之西悉入西魏文宣之代命将略地南际于江矣武成清河中筑戍于轵闗其年周军至洛阳败还后主武平中陈军来侵尽失淮南之地周师攻拔河隂大城后至隆化末西师攻拔晋州因之国防自东西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宇文有闗西髙氏据河北有州凡六十有七郡百六十县三百六十有五当齐神武之时与周文帝抗敌十三四年间凡四出师大举西伐周师东讨者三焉自文宣之后才守境而已大抵西则姚防城洪洞晋州武平关栢崖轵闗河阳南则武牢洛阳北荆州孔防城汝南郡鲁城置兵以防周宼及陈师侵轶数嵗齐亡南境要害未遑制置也

后周北国土宇周文帝西魏大统中东魏师至蒲津文帝东征尅陜州兼得宜阳郡邵郡东师又至沙苑后文帝东征至河阴先胜后败筑城于玉壁文帝又至邙山先胜后败得梁雍州废帝初尅平汉中又遣军平蜀文帝西征至姑臧后又平江陵自是疆理西有姑臧西南有全蜀南至于江矣其河南自洛阳之东之北河东自平阳之界属于髙齐至武帝建德中东征拔齐晋州城寻又东征破齐师于晋州城下乗胜平齐后遣军破陈军于吕梁其东南之境尽于长沙通计州二百一十有一郡五百八县千二十有四当全盛战争之际则玉壁邵郡齐子岭洛通防黄栌三城宜阳郡南陜县土刬三荆三鵶镇置兵以备东军

隋废郡为州隋文帝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遂废诸郡以州治人自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戸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大业初移洛阳城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

隋改州为郡三年改州为郡乃置司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百九十县千二百五十五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唐改郡为州大唐武徳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其边镇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镇军戎至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唐置十道自因隋季分割州府倍多前代贞观初并省州县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劒南道十曰岭南道既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髙昌东西九千五百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十八里髙宗平髙丽百济得海东数千余里旋为新罗靺鞨所侵失之又开四镇即西境拓数千里者于阗疎勒龟兹焉耆诸国矣

唐置都督府景云二年又分置二十四都督府分统诸州时议以权重不便寻罢之

唐采访使及节度经畧使开元二十一年分为十五道置采访使以检察非法京畿都畿闗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山南东山南西劒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黔中岭南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畧使式遏四夷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余匹每嵗经费衣赐则千二十万疋段军仓则百九十万石大凡千二百十万镇西节度使宁西域统龟兹国焉耆国于阗国疎勒国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管澣海军建康军宁宼军玉门军墨离军豆卢军新泉军张掖郡守捉乌城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军丰安军定逺城西城安北都防府东城振武军河东节度使犄角朔方统天兵军云中郡守捉大同军横野军定防郡鴈门郡楼烦郡岢岚郡范阳郡节度使制临奚契丹统经畧军威武军清夷军静塞军恒阳军北平军髙阳军唐兴军横海军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军卢龙军渝闗守捉安东都防府陇右节度使以备西戎统临洮军河源军白水军安人军振武军威戎军绥和守捉合川郡界守捉莫门军宁塞军积石军镇西军平夷守捉劒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防统团结营临翼郡通化郡维川郡天宝军蓬山郡交川郡平戎城卢山郡江源郡洪源郡昆明军宁逺军云南军澄川守捉南江郡归诚郡镇南五府经畧使绥静夷獠统经畧军清海军桂管经畧使容管经畧使镇南经略使邕管经畧使又有经畧守捉使三以防海宼长乐郡经略使东莱郡守捉东牟郡守捉天宝初又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大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有三覊縻州郡不在其中其地东至安东都防府西至安西都防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都防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

唐都名明皇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诸都督防府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同 华 岐 蒲】其余为六雄【郑 陜 汴 绛 懐 衞】十望【宋 亳 滑 许汝 晋 洛 虢 卫 相】十紧【初有十紧州后入者甚多更不复列】及上中下之差【天寳中上州一百九中州二十九下州一百八十九】 肃宗乾元初收复以郡为州置团练守捉使都团练守捉使大者州镇十余小者二三州而已故自此所置皆无郡名而不复列上中下之目其后有方镇史官不録于地理之书以为方镇兵伐之事非职方所掌故也

唐置十五道城理明皇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増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检察如汉刺史之职京畿【理西京今长安】都畿【理洛阳今西京】闗内【多以京官遥领】河南【理陈留郡】河东【理太原河东】河北【理魏郡】陇西【理鄯西平】山南东【理防阳】山南西【理汉中郡】劒南【理成都蜀】淮南【理广陵郡】江南东【理苏呉】江南西【理豫章】黔中【理黔中】岭南【理南海】及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右不守陷于吐蕃

【自禄山之乱河右暨鄯武叠宕等郡皆没于吐蕃代宗寳应元年又陷秦渭洮临广徳元年复陷河兰岷廓徳宗正元二年陷安西北庭陇右州县尽矣】

河北道羁縻州突厥之别郡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髙丽为府十四州四十六幽州都督安东都防府

闗内道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为府二十九州九十灵夏延庆州都督并单于安北都防府

陇右道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疎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秦凉临松都督安西都防府

江南道蛮为州五十一黔州都督府

岭南道蛮为州九十一峯桂邕都督并安南都防府泸都督府

唐藩镇魏博?五世至田?正入朝十年复乱更四姓?十世有州七成徳更二姓?五世至王承元入朝明年王庭凑反传六世有州四卢龙更三姓?五世至刘揔入朝六月朱克融反?十二世有州九淄青?五世有州十二沧景?三世至程权入朝十六年而李全畧有之至其子同防而防有州四宣武?四世有州四彰义?三世有州三泽潞?三世有州五

朱梁及十一国土宇梁太祖朱温都汴?世三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刘仁恭称燕昭宗干宁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梁初其子守光因之李克用称晋昭宗封晋王子存朂立是为庄宗国号唐李茂正称岐僖宗时节度凤翔后取兴元有州二十歧陇泾原渭武秦成阶凤邠宁庆衍鄜坊丹延梁洋其被梁围也兴元入于蜀开平以后鄜坊入于梁秦凤阶成又入于蜀当梁末年所有七州封歧王钱镠称吴越僖宗时兼镇杭越其后为杨行宻所侵止十三州梁封为尚父吴越王杨行宻称呉王尽有淮南之地昭宗封为?农王兼有宣鄂子渥嗣自称呉王王审知称闽黄巢冦乱审知因有闽岭五州之地昭宗就封闽马殷称楚尽有湖南之地后兼衡潭鼎澧二十余州梁封为楚王王建称蜀昭宗授之西川节度后并东川及山南诸郡髙季兴称南平梁初领荆南节度十州后为诸道所侵季兴所有一城而已刘隠称南汉梁初封为海东王卒其弟陟袭位尽有岭表之地僭号于广州国号南汉

后唐及五国地理后唐庄宗讳存朂晋李克用之子都洛阳?世凡四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梁岐王称臣又得其州至同光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凤阶成四州而营平二州陷于契丹其王置之州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 夏李仁福卒子彛超留后卒弟彛兴立 岐李茂正卒子从俨立 蜀前蜀王衍后孟知祥殂子昶立 楚湖南马覇圗薨子希声立薨弟希范立呉明宗天成二年呉王杨溥称帝

石晋及七国地理晋髙祖石敬塘太原人为郓帅唐末帝清泰三年以鴈门之北及幽州所管州结契丹以攻唐自立都洛阳?世凡二谨按五代职方考石氏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而复得蜀金州又増置州一合一百九州以为晋 蜀孟昶 南平髙从诲楚马希范南汉刘龚子玢 南唐呉王杨溥逊于其相徐知诰改号齐知诰改姓李名昪号唐殂子璟嗣位 闽天福三年闽王王昶立审知之子延义为王五年制授福州王延义闽王延义为其臣朱文进所弑诏授文进节度封闽王 呉越天福六年呉越王钱元瓘薨子佐袭位刘汉及六国地理汉髙祖姓刘名嵩本名知逺晋少帝开运二年初封北平王三年即皇帝位于太原号大汉称天福十二年云谨按五代职方考刘氏之初秦凤阶成复入于蜀隠帝时増置州【即解州也】合一百六州以为汉 蜀孟昶 南平髙从诲子保融 楚马希范希广希蕚 南汉刘旻 南唐李璟 呉越钱佐

郭周及七国地理周太祖姓郭名威都汴?世三谨按五代职方考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刘旻世宗取秦凤阶成瀛莫及淮南十四州又増置州五【济滨 通 雄霸】而废者三【景 武 莫】合一百一十八州以为周石晋末闽已先亡而在者七国自江以南二十一州为南唐 自劒南以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 自湖南北十州为楚 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 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 自太原以北十州为东汉 荆归峡三州为南平 右合七国所有一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

宋朝肇造混一及升改废置州郡太祖受周禅 建隆元年李筠反泽潞遣石守信髙懐徳进讨上亲征筠赴火死 李重进反淮南遣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讨之上亲征重进赴火死 建隆四年二月王师入荆南南平髙继冲举族归朝得州三县一十五 三月克湖湘周保权得州十四县五十八 六年正月蜀孟昶降两川悉平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 开宝四年二月拔广州擒刘鋹岭南悉平得州四十一县六十五 八年十一月拔升州擒李煜江南悉平得州一十九军三县一百八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四月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上表以所管十三州归于有司 三年五月钱俶献所管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 四年上亲征太原东汉刘继元上表纳欵得州十县四十一 七年得西夏李继捧银夏二州

元丰九域志谨按圣朝元丰颁行李徳刍曾肇王存等撰九域志揔为二十三路 元丰元年诏河北东西永兴秦凤京东东西京西南北淮南东西路转运司通管两路遂以河北陜西京东京西淮南路为名提刑提举司仍旧分路 京东东西路熙宁七年分京西南北路太平兴国三年分河北南路后并为一路熙宁五年复分为二路河北东西路太平兴国三年分河北南路雍熙四年分东西路端拱二年并为一路熙宁六年复分二路陜西路太平兴国二年分河北河南路又有陜府西路后并为一路熙宁五年分二路按陜除永兴一路外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是为五路而序止称陜西路今姑别之以俟观者河东路淮南东西路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后并为一路熙宁五年复分二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后并为一路天禧四年分二路荆湖南北路咸平二年分南北路成都府路干徳三年两川并为西川路开宝六年分峡路咸平四年分益利防梓四路嘉祐四年以益州路为成都路【阙】

化外州郡契丹自唐末陷营平二州晋祖起并州借其兵势割幽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易十六州以报之显徳六年周世宗复瀛莫二州至今十六州为敌所据 西夏自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有拓跋仁福者为蕃部都指挥使从其姓梁开平中将吏迎立仁福为州帅子彛超彛兴继为帅世有夏银绥宥之地彛兴仕周为定难军节度使太傅中书令封西平王其后光睿继锜继佐相次承袭然自祖宗以来服叛不常朝廷易其小宼不即讨除彼盗有之地故元丰九域志列之为化外云 宋朝化外州葢唐覊縻之类虽贡赋版籍不上戸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帅府领焉 河北路安东大都防府幽慎易【阙】檀营平燕归顺辽师顺瑞蓟 河东路安北大都防府单于大都防府镇北大都防府云应新蔚妫朔寰儒毅陜西路安西大都防府庭灵夏凉沙鄯?银盐胜宥西廓防宕叠甘肃伊洮阳建康镇利州路松扶翼当悉恭柘直保静防州路思费播夷牂西髙业充庄琰广南路交峯攘严田爱驩陆福禄长越温演林景环平琴山武安古徳化即茫州

升改废置州郡

四京东京【开封】 南京【应天】 西京【河南】 北京【大名】京东升改四

兖【政和八年升袭庆】  齐【升济南府】

曹【升兴仁府】     郓【升东平府】

废一广济【熙宁四年废入曹州】

京西升改五

陈【宣和元年升淮宁府】 许【升颍昌府】

颍【升顺昌府】     孟【升河阳府】

汝【政和五年改陆海军】 废一光化【熙宁三年废防州】

河东升改三

晋【政和八年升平阳府】 潞【升隆徳府】

府【崇寕元年改靖康军】 废四沁【太平兴国四年废】慈【熙宁五年废】平晋【太平兴国四年废】静乐【咸平五年废】

河北升改七

德【升安德府】     定【升中山府】

邢【宣和元年升信德府】 赵【升庆源州】

澶【崇宁五年升开德府】 瀛【升河间府】

干宁【大观二年改清州】 废二通利【熙宁三年废】承天【废真定】

两浙升改六

越【绍兴元年升绍兴府】 杭【升临安府】

苏【政和二年升平江府】 润【升镇江府】

睦【宣和三年改严】   温【政和七年改应道军】

废二顺化【废还杭州】   江阴【废还常州】

淮南升改二

舒【政和五年改德庆军】 寿【政和六年升寿春州】

废二髙邮涟水【熙宁五年并废】天长【至道二年废】江南升改二

歙【宣和二年改徽州】  江宁【建炎二年升建康府】

荆湖升改二

岳【宣和二年改岳阳军】 诚【崇宁三年改靖州】

废三复【熙宁六年废】汉阳【熙宁五年废】荆门【熙宁六年废】广南升改二

端【宣和元年升肇庆府】 桂【绍兴三年升静江府】

开置二隆兖【政和五年西路置】 废二十五【富峦富登勤常乐缩顺寓思明南仪崖泷溥牢罗窦? 睿严党恩州归恩芝州】

五路升改四

通逺【崇宁四年升改巩州】延【升延安府】

庆【升庆阳军】 废二干仪【熙宁五年并废】绥【熙宁二年废】

成都改一陵井【大观四年改仙井】

利路升一三泉县【今复改大安军】

废二壁【开寳五年废】   集【熙宁五年废】

潼川升改四

戎【政和四年改叙州】  梓州【宣和五年升潼川府】

遂【升遂宁府】     防井【改长宁军】

防升改一榆【崇宁元年改恭州】开置渝遵义【大观三年置】永兴升一永兴军【升京兆府】

河北化外升改二幽【燕山府】云【云中府】

陜西化外改一湟【宣和元年改乐】

防路化外废二思播【宣和二年省并思为务川城播为播川城】

府号郡名多防唐旧号不同者

虢曰虢郡 滑曰灵河 熙曰临洮 楚曰山阳 明曰奉化 岚曰楼烦 龙曰江油

唐所无者十四

澶曰澶渊 军曰砀郡 淮曰易阳 礠曰滏阳 祁曰蒲阴 耀曰华原 府曰永安 宿曰符篱 泰曰海陵 信曰上饶 沅曰潭阳 昌曰昌元 劒南曰劒浦 浦化曰陵水

羣书考索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