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

宋铨选中

侍郎右选 三班院

真宗咸平二年十一月,左赞善大大魏廷式同勾当三班院,时初取使臣殿最,命廷式与枢密都承旨赵镕、李着同主其事。

三年十一月,诏三班院公事不少,不许接见宾客。

四年五月,诏:「三班院应差使臣知县,选差有行止者,不得以衙前及富饶商贾授班行者充,仍令枢密院更切拣选。」

六月,诏:「三班院使臣应经磨勘已转班行者,改转后七周年再与磨勘。其供奉官、侍禁、殿直、奉职若补班行及四年以上,借职三年以上者,并依例与磨勘。所有曾经磨勘转不得者,候住程一次回起,自磨勘日后及三年以上,再与磨勘后,亦依例七周年,更与磨勘。所有已经磨勘不转者,及得指挥更一次差遣者,并三年后更与磨勘,若更不转者,即候三年后更与磨勘。所有元得指挥依例差遣者,即七年后更与磨勘。」

闰十二月,三班院言:「所磨勘使臣功过内,监押、巡检、监当物务者,除系收趁课利场务一一牒省会问增钱数外,其余捉杀贼盗及巡捉私茶盐并场务收到出剩物色功过等,本院自来只以使臣执到逐处批书印纸解由为凭,照证磨勘,先降宣命,令逐处依印纸抄上劳绩过犯,别录实封状一本,先具闻奏,送三班院磨勘。其间亦有会问诸处文字齐足,只是未有奏状者,却下本州岛军勘会,每有住滞。况所奏文状,亦与批书印纸一般,乞自今只以使臣执到印纸解由照证磨勘。」从之。

五年正月,诏:「自今都巡检差供奉官,或遇少供奉官时,即差历事有武勇侍禁。内地州府兵马监押、巡检、同巡检,差殿直已上;远地小处州军监押、巡检、同巡检并广南小郡知州,差奉职以上;缘边小可城寨监押,如有曾立边功借职亦差,余依本院旧例施行。其内地小可县镇及漳、泉、福建、荆湖、江南、两浙远地州军,元不系屯驻禁军去处,即拣选奉职内有人材勇,或经历勾当得事,堪任监押、巡检差遣者,品量定差。」

景德元年三月,诏:「三班使臣年七十以上视听未衰者,且与家便监临。其有不愿,及年七十五以上,或虽未及七十五而老昧不任厘务者,即依先降指挥,除曾犯赃罪令逐便外,其借职与除近便支郡上佐官,许于本州岛居住。如本贯是支郡,即以授之。奉职

、殿直与除近便节镇上佐官,不愿者即放归乡里。」先是,有司言:「使臣年七十已上,颇有壮健可以 事者,其老昧不任差役者,欲除赃罪放逐便外,借职与近便宣补教练使,奉职、殿直与长(马)[史]、别驾,侍禁供奉官与致仕官,余并依前诏。」真宗曰:「使臣无过,致之牙校,甚不可也。」因有是诏。

二年九月,诏:「应三班使臣等多是朝廷选抡,或承门阀补应。其间有屡当差使,久在班行,智勇出群,绩效殊众者。朕虽博询舆议,旁察参修,申命有司,精加考择。苟闻材干,必与甄升。至于知武备者,委董兵戎;或怀吏术者,俾厘事任。每于铨品,思在审详。犹意沈遗,尚多淹恤,特行晓谕,用示搜罗。自今使臣得替及差使回京者,并许坐此宣命,具状陈述出身以来历职次第、勾当去处、差使度数并劳绩、过犯、月日因依,一一开设,及自叙平生所学、在身所能之事,乞朝廷如何任使,实封诣阁门通进其状,不必繁文,并须直述。内有不识字者,亦许令人依此条贯书写进呈。朕亲当省奏章,躬较事迹,如显可选擢,必别有指挥。即不得诳妄敷陈,如经诸处覆问,稍有异同,当重行贬配。其借职所进文状,即仰三班院收接,重封以奏。其已进文状,未有指挥之人,有合该磨勘差遣者,仍且依例施行,不得因此住滞。」

三年正月,诏:「应三班院使臣已各立定磨勘年限,内有应差遣引见,及非次已特与改转、后来未及元立限,三班院为是不因应磨〔勘〕改转,皆便依例再磨勘引见。自今后如有似此已经改转者,并须依磨勘已改转例,候年限满日,方再与磨勘。其应选宣榜进状并论叙功劳,有指挥令磨勘,及特奉指挥磨勘引见者,即不拘此。」

六月,诏:「三班院磨勘使臣,以七年为限。其间有赃迂致罪至徒已上者,可令自今经赦后再与理年限磨勘引对。

四年闰五月,诏:「诸路转运司,仰体量应部中使臣内委实有所能事件者,仰(其)[具]姓名、勾当、所能之事分析,同罪奏举。仰枢密院候(泰)[奏]到,逐旋送三班院,令置簿记名,及于脚色下子细抄上,候差遣时,将此照证,品量差遣。所有曾犯入己(职)[赃]使臣,如经七年显有劳绩,仰具事状以闻,当议却与依例磨勘差遣。若是经十年,虽无劳绩,别无赃私罪犯者,亦与磨勘引见。」

八月,诏三班院:「自今后磨勘不得过三人,差遣不得过十人。如非次特令磨勘引见,并急速差遣,不拘此限。其引见磨勘差遣札子,仍进纳两本。」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诏三班院、合门:「自今每有差遣使臣,将自来合系条贯、诫励事件尽录出,更粘连白纸用印。候辞,仰当面令本人子细看详讫,只于白纸上各令书职位、名姓、差使、勾当去处,及具知委,如有违犯,甘当故违之罪。亲书着字,即不得更委使臣供应写知委。诫励文状,仍令于辞榜子

内开设所有诫励事件,已蒙晓示知委,书字讫,数内抽兵士使臣,仰常切钤辖。兵士依队伍行李,不得或前或后,取便行座,经过州府县镇、乡村道店,信任兵士搔扰人户,攘窃物色,及收受军都羊酒情仪,及抽兵士当直随行,将擎物色,骑马落路,令军人赶趁,并钤辖兵士不得践食人户田苗及收刈喂马,不得敛掠钱物,如有违犯,当行决配。若钱稍多,并行处斩。及每到州府,令指挥使等先具军分人数、有无衣甲、器械申报州府,自己不得抛离兵士,隔城寨止宿。并经过关津口铺,依例供付军都甲名,不得容纵吃酒至醉,有所妨。马军须钤辖依时饮饲,台举鞍马,不得信任走骤,及非外稍搭物色。仍于押兵内差定员僚、节级十将充拦前收后,及指挥先牌。每至下程处,即不得不依军次减,致有争竞及相殴打,亦不得蹉程行李。」

二年五月,诏:「应收补到臣僚弟、侄、儿、孙充班行者,内有年未及二十,虽年二十以上未任差使者,并未得与差遣。令本院常切体量,候堪任勾当,即依例差使,无令出外勾当不前。」

十月,枢密院言:「三班使臣外有过冲替及降任者,皆候替人,动踰岁月,所厘事务益复堕紊。请自今诏命到日,即令离任,择官权莅其事。」从之。

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诏三班使臣有素负材能、久沈下位者,听其自陈。

五年六月,诏三班院:「应使臣内有七人已上同罪奏举者,并令磨勘引见。」

七月十六日,上封者言:「奏举使臣皆无期限,虽至七人,有止一月内连有五人奏举者。当令枢密院于引对文字上具言奏举年月。」从之。

二十一日,诏三班院:「自今磨勘或非次引见使臣,内有与改转者,并于申枢密院状内,坐举主职位、姓名兼具举奏年月。」

六年五月,诏三班院:「自今引见差遣使臣,内有疾患者,并附脚色,开说进呈。」先是,选使臣任使,引对日有育歧者,故有是诏。

是岁,诏三班院:「据合该磨勘人数,将奏据事件,取问本人有何所能、试验可否,及开坐举状,一处磨勘。」因合门祗候刘承渥上言也。

七年四月,诏:「三班使臣自今有乞试弓箭者,其令本院官员与带御器械臣僚同共试验,具等第以闻。」

九月,诏:「三班使臣到京,除勾当急速公事外,余并与限七日内朝参,便赴本院祗候差遣。或非次急要使臣阙人,即凭入门榜子定名差遣。如故有规避者,送宣徽院劾闻。」

十一月,诏:「三班使臣当入远地差使求边郡者,令三班院试验武艺,择任职者授之。」

八年七月,诏下三班院,自今广南住程使臣年满得替到京者,特免短使,依例便与住程差遣。

天禧元年三月,诏:「三班使臣受住程差遣,须替人年满,即得赴任,不得预往新任处守阙。见今已辞发者,逐路转运司晓谕知委。」

三年二月,诏三班院:「自

今抽到开封府正名前行充勾当押官,候及五年,若守阙,前行充勾押官,即候及七年,并奏取指挥。其本院递迁前行,候及三年,从上转补一名,充押司官。所有转上前行阙额,更不补填。其官押司候及三年,如有勾押官员阙,即与递迁,充勾押官。候及七年,奏取指挥。仍自今后依旧只以十一人为额,补置勾押、押司官各一人、前行二人、后行七人,即更不于别处抽人充勾押官。如是非次有押司官、勾押官员缺,须候及定年限,即得改转。」

三月,三班院言:「年小使臣三百余人,自来曾到班,不知所在,望立勾赴院,供通脚色文状。」从之。

十一月,三班院言:「先准诏应使臣差遣去处、职位、姓名,自今每岁于四季月一日进纳一本者,自后院司遵行。昨该汾阴改转后,至今例该磨勘,日逐行遣,文字甚烦。欲乞依流内铨州县官季帐例,每半年一度,具状进纳一本。」

十二月,诏:「应见勾当事殿直已上至供奉官带合门祗候,自今及五周年未转迁者,不以在京及差遣出外,并令枢密院磨勘逐人历任功过,进呈取旨。若赦前已及五周年,并赦书降后其计赦前年限及五周年者,并依赦书磨勘。见在外任勾当者,令都进奏院移文告示。」

四年四月七日,三班院言:「乞晓示使臣,自今应授住程差遣,才候授宣五日内,须管赴院呈宣上历拘管。内有系川陕路不许般家合将带人马公凭赴任者,限十日内据合系将带数目,分明具状开坐,以凭申奏。若授宣后有违前项日限,即申奏,乞行朝典。」从之。

十七日,诏三班院:「自来寄班祗候未曾立定年限磨勘迁转,(令)[今]下本院,并许依使臣年限例与磨勘。或有新授寄班祗候人,亦仰看详。如是年甲合格,曾历外任,或在京住(城)程勾当一任合该磨勘者,即得依例磨勘。余并依三班使臣条例施行。」

七月,诏:「昨缘举人补三班差使殿侍者,听就外舍居止。」

五年四月,诏三班院:自今合入住程差遣使臣数多,差填季阙已尽,即将次季及后来一季缺次供申枢密院勘会,候降下,即仰依季分次第定差,不得隔蓦差使。」

干兴元年仁宗即位,未改元。五月,诏:「访闻三班院吏胥邀滞使臣,乞取财物,及妄申改转、弃失文簿等。自今再犯,当严加谴责。仍榜示使臣。」

仁宗天圣元年六月,诏:「自今初任监当使臣得替到缺,委本员取索印纸勘会,若在任别无赃私过犯不了,即候短使足日,与监押、巡检。如或内有巡辖马递铺一界,孳生马驹数少,抛死及二十疋已上,并监场务所收课利亏少三分已上,及诸杂勾当使臣若因公事但系私罪断遣,不拘曾与不曾责罚,候短使足日,与合入远近监当。如再任依前不了,亦依此施行。」

十月,三班院言:「自来差定执银球仗使臣三十人,祗候引驾。近

日多称年已及二十已上,乞免执球仗,依例短使差遣。欲自今应执球仗使臣祗应及三年,并年及二十已上乞替者,即与免执,依例短使。」从之。

三年十月,诏三班院:「使臣到班合短使者,除川陕、广南、福建、荆湖远处抽押兵士与两次差遣外,其余须将轻重远近品量差遣三两次,候及半年以上,即依资次与住程差遣。其使臣到班有假故者,须是除出假故月日外,及得半年,仍经三两次轻重差遣者,即依资次与住程。如得替及新补到班,未经短使,便有假故及诸般为事者,不得更叙初到月日,并以后来到院公参月月理为资次。若在京勾当得替,须候诸处牒送归班,以公文到院月日理为资次,仍与在京及近处州军短使各一次,足日方与住程差遣。」

四年二月,诏:「自今使臣如有已经两任近地差遣,情愿降等,更乞近地监当,许依旧例支与小添支或驿料去处差注。如已三任近地者,即更不得陈乞,候将来亲民员缺稍多,却依旧施行。」

六月,诏:「三班院供奉官已下至借职差出及在京监当去处,依职位、名衔、〔资〕次(资),每半年一度,写成策子进纳。」

五年六月,诏三班院:「合门祗候下到磨勘文字,内有曾过犯冲替及与监当差遣,并为年老与监当者,仰具历任画一开坐,奏取指挥。」

八月,三班院言:「自今有疾病年老昏昧使臣,因逐处体量申奏冲替到阙,令当院体量差遣者,乞且与小处监当。若在任别无体量,成资一任得替,即却与合入差遣。或再被体量冲替,即更不差注住程。仰三班院具历任脚色、冲替因依申枢密院,再行审验,如无赃罪,即依年老人例除致仕官名目。」诏自今应有上件年老昏昧、疾患不堪差使勾当使臣,仰逐旋具本人历任年几、有无病患赃罪,奏取指挥。

六年正月,诏:「三班使臣近年已来,例皆一任监当便入监押、巡检差遣,自今并须两任监当方得差充。如有殊常劳绩及奏举人数多者,令三班院奏取指挥。」

七年二月三日,诏:「使臣诸处勾当得替内该与家便差遣者,自来合系枢密院点差,自今并札与三班院,令先次与差。」

四日,诏:「殿直至供奉官充合门祗候乞磨勘者,须勾当及祗候除出假故月日实及五周年者,方得依例磨勘。并内有年限虽足,曾有赃私过犯及因事差替并年老病患者,未得磨勘,并奏取裁。」

闰二月,诏:「文武臣僚家奏乞三班使臣,请官中俸料,留在门前管勾家事,自今宜行绝止。如违,许御史台弹奏。」

五月,诏:「自来诸处勾当事三班使臣内,有转运使司及本州岛并总管、钤辖等奏称,在任为理弛慢,不谙边事,或为性懦弱不得力者,亦有便举使臣,乞行冲替。朝廷以逐司皆是委任,又虑彼处别致阙事,皆依奏差替到阙,后三班院依条与降等差

遣及隔住磨勘。日逐不住有使臣进状伸雪,却称在任别无罪犯及弛慢纵由,亦无不了事件,或是转运司等别欲荐举人, 私协情,不明言所犯的实情罪申奏,致日近披诉者多,须议特行〔指〕挥(指)。自今诸路体量得辖下州军勾当事使臣,在任为理(也)[弛]慢的实事件,及不得力缘(申)〔由〕,并不谙边事(思)[因]依,须分明指定事件事状,方得以闻。或乞选差人充替,务在责实公当,即不得更似日前卤莽申奏,无致冲替使臣到阙别有诉询。」

七月,诏三班院:「磨勘外任使臣文字,自来本班遇双日先进入内,乞降付枢密院。自今更不先进,便仰入封送枢密院。」

九月,诏三班院:「自今应归明使臣差遣,如本人元是外界人归明补充班行,即依例与枢密院定差遣。若归明人子孙及先因隔过蕃界、后却思乡过来,即并令三班院依例差遣。」

八年三月,三班院言:「乞自今依旧将使臣得替到班公参月日挨排资次,置簿拘管。令逐人预先陈乞两路以下去处,即不得指定差遣名目,仍于簿上凿定路分。遇有员缺到院,即依应降下差遣。检详条贯,依资次从头拣选合入之人应副定差,如内使臣别有事故及情愿乞未就差遣且乞待阙者,欲只许容于下次一季内依元指射路分定差,即不得更乞于以次季分守待员阙。所有广(南)西、川陕路、荆湖澧鼎上下及诸偏僻处,并不肯承就。盖缘自来许容待缺,是致积滞下员缺,差遣不行。欲自今如有上件远近路分偏僻员阙无人陈乞者,相度内有过满及见阙催促差人去处,除使臣曾有圣旨及该条贯与家便差遣者许容待缺外,其无指挥人,即将脚色勘会历任申不曾差往本路住程勾当者,并以到班月日合入资(依)[次],依员缺次第,从头定差。如在班别无见阙过满次及未至急要差人去处,即一依前项定夺事理,许容下次季分差注。」从之。

十月,三班院言:「准宣三班使臣监当回,合入监押、巡检,自今后一任监当回,别无遗缺,并依旧条,却与监押、巡检差遣。所有天圣六年正月 更不施行。」

景佑三年五月十六日,三班院李淑言:「本院起请事件:一、准宣臣僚所举使臣充合门祗候,其举主须是见任知州、知军、通判、钤辖、都监、员外郎、诸司使已上及总管、转运副使、提点刑狱、朝官使臣方得奏举。如及七人以上,仍须内有转运使副或提点刑狱,方得依条例磨勘闻奏。其举主须是见在任勾当。如有事故,不得理作七人之数。自来勘会举主如外任已得替,便作不在任。切见流内铨磨勘选人举主,若外任得替,并理作见任,惟是降着差遣,即不理人数。今来本院磨勘举主,如元系知州、通判,后授三司、开封府判官升陟差遣,却承例作不在任数。欲乞今后凡是举主,除有事故及降差

遣不该举主者,即不理为人数,自余并许理为举主。一、准宣应初入班行,借职三年,奉职至供奉官四年,方许磨勘准差使。殿侍五年,方转借职,后便依使臣曾经磨勘例,别理五年,方与磨勘。会殿侍不带差使者,及三司大将诸处司属,或因管纲运诸般勾当酬奖直补借职者,又却并理初例。已上磨勘,以此比方,未得均一。今来差使殿侍〔钤〕辖充借职,亦合只理初入班行人例。欲乞自今后应殿侍系本院差使转补借职者,并依使臣初任年限磨勘施行。一、本院每差住程使臣往诸处勾当,其逐州军申奏到任月日文状,并不降付本院,元替月分 替,是致多有差误。有授差遣近延一年有余,未见到任。凡是得替使臣,亦有不便赴阙,或妄托事故,盖缘未有拘辖。欲乞今后应住程使臣到职,委(罪)[逐]州军具到月日申奏外,别具状报本院,专差人吏于具员缺簿内分明书凿,候 阙文时,将此勘会。其得替使臣,亦委逐州军具交割起离月日,先府递实封报院。如经隔时月不到者,候到,委本院取馆券勘会,如涉稽延规避重难差使,即具名闻奏,乞行朝典。一、先准宣应得替巡检捉贼使臣到缺,据已获未获贼数比较,如十分中捉获七分已上,特与磨勘升奖五分六分,依例差遣;不及五分,即与监当;若三分已下,勘罪取旨。当院勘会天禧已前,并依上下条贯,逐度引见改官。干兴后来,为该覃恩改转稍频,遂不引见。只令依例比较,仍准宣别具本人亲捉杀分厘闻奏。自来捉贼十分以上,亲捉一分以上,只免短使家便差遣;不及一分,只免短使;如无亲捉人数,只是依例差遣。其责降条例,即依旧施行。以此本院每差巡检使臣,多是规免,难为定差。看详巡警寇盗,尤籍谨力之人。今来有责无奖,恐非激劝之道。欲望自今后凡得替者,令具一界贼盗印纸比较。如五百人已下,捉及八分以上,亲自捉获七厘以上;如五百人以上,捉及七分以上,亲自捉获五厘以上者,许依先降宣命磨勘引见,特与酬奖。若只捉及七分、八分以上,无亲捉者,或有亲捉却不及八分、七分者,并不引见,只免短使差遣。又旧条须巡检、县尉各自捕获,方理为本官人数,以此多有责罚,欲望自今如火之内,内弓手捕获即理为县尉人数,军士捕获即理为巡检人数,如会合捉杀到者,即听分理人数。如此,则巡逻之司,赏罚并举,既易差择,亦劝尽心。一、本院使臣任川陕差遣,亦见连并,愿就遐远之人,颇闻视为贩鬻。或在彼密营居止,盖缘未有条贯,无以拒止。欲乞自今后应有求川陕差遣之人,委本院先取脚色照会,如历任内无赃恶过犯,经隔一任以上者,听与差注,只不得连并在彼。又川陕使臣准先降条贯,如并无人依倚,许召官三人委保,般家

赴任。每见召到保官亦有三人,并是合入遐远之人,虽已退却,终是未有条贯。欲望自今凡召保官,并须是近地差使之人,庶防奸诈,颇为稳便。一、本院应承受宣敕条贯,凡是趁请(壁)[擘]划事件,除一司编敕外,合有旨用者,自来虽曾编录,不得齐整,亦虑或有遗落,妨误检会。无勾当官交易不定,亦恐不曾尽见。欲乞委本院勾当官将前后条贯文字逐一看详,系见今行用者,别置(薄)[簿]册,分明尽底抄上,专差手分主管,庶免散失,得以遵守。一、本院应管使臣脚色,人为一本,功过旋次抄上,岁月既久,不无散失。亦有外任就转,不曾添上脚色。欲乞委本院取应系使臣殿侍旧纳脚色,别选使差职员等将旧条取索,或关报到文字(字),逐一点对,重新添整誊写,类成文册印书,有不完备处,即因磨勘或差遣到院之际,照会改正。仍自今后,凡使臣住程到京者,并依审官院例,逐人先投纳家状一本,具言出身历任,如有隐落功过,一事虚诳,甘伏除名之罪。候到,更委到班,将家状与脚色参会使用,庶得不漏功过,易为检证。仍下三司,量给纸墨抄录。一、应使臣自来有请长假或侍养者,本班别无簿籍拘辖,又无所住州县去处。直至本人参假,方始勘会差使。今欲乞委本院将长假或侍养使臣别置文籍,差人管勾抄上。如内有却出参假者,逐时勾销,其现系长假,自来不知所住〔去〕处者,委自本院移牒根究,上簿拘管。」并从之。

康定元年九月,诏三班院、殿前马步军司晓示使臣、诸班、诸军有武艺谋略者,并许自陈,当试而擢用之。

庆历四年正月,诏审官院、三班院、流内铨,如批降指挥后,有合奏请事,令主判官别取旨。从权同判吏部流内铨王质之奏也。

质言:「先朝磨勘,并临时取旨。天圣垂帘,皆前一日入文字,内中批定。虽有功过,有司不敢复有所陈。今请如故事,不预进文字,并于引见日面取旨。」

五年三月,三班院言:「自今持服使臣服除者,望比京朝官例,特免短使升半年,与家便差遣。」从之。

六月,三班院言:「旧制,臣僚同罪奏举使臣差遣,虽不行,而他时或别预选擢,其举状却复用,请于所授宣 具载举主姓名。后或得罪,亦当连坐。」从之。

是月,诏三班院:「自今使臣参班,止令读律,写家状。」

六年六月,诏枢密院:「凡臣僚应诏敕奏举使臣,其三班院籍记姓名,候岁终录一本进。」

至和元年五月,诏:「自今三班使臣合入远地,而父母高年者,听依文臣例召保官,与近地。」

十一月,三班院请下诸路转运司,具部内使臣岁所收职田之数,第为上中下三等。凡差遣,不许连入上等。从之。

嘉佑二年五月,诏三班院:「今后更不许自投文字磨勘,其任西川、广南官岁满前三月,余路前两月,令本院预举行之。」

三年二月,以太

常博士韩缜、杨开详定三班院编 。开先从本院奏同编修条贯。

四年二月,诏减诸路指使使臣,皇佑元年敕十人者,今留七人;不及十人,留四人;四人留三人,三人以下如旧。

七年四月,诏三班使臣待阙而愿出外者听,仍限一年者更不问所欲,直注差遣。

八年正月,诏徙三班院于文思院之西院。旧在宣徽院,盖内客省使厅,以所差使臣出入禁中非便,故从之。

英宗治平元年五月七日,诏三班院:「使臣无私罪,有课绩,及荐举仍差使十年已上者,许经本院叙过,或吏干可以理繁剧,武略可以擒奸盗,并须一一各言所能,委主判官先验材器可否,如愿就试边事时务策者,量试一道,的有可(最)[取],即送密院再加考覆取旨,渐与试用。仍每年不得过十人。」

闰五月一日,枢密院言:「欲应臣僚随行指使自转借职后,河北等路(路)前两府充安抚使并都总管四年,理为一任,诸路前两府充知州及学士以下,至正任充四路安抚使并都总管五年,理为一任。其余路分知州、总管、钤辖、安抚、都巡检之路,六年理为一任。」从之。

二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言:「嘉佑五年,谏官陈升之言,三班供奉官以下八千八百余人,乞裁冗滥,立条制。于时定议,事颇酌中。升之始言八千八百余员,及此又已五年,数当增倍,其滥如此,而不云救,何以立宪度,建治功 乞下两府,检会前所奏议,早为裁定颁行,亦振举颓敝之一端。」诏以付枢密院,而计三班使臣六千五百三十四人而已,遂无所更议。

十二月,诏三班院:磨勘使臣权免引见。

神宗熙宁二年六月六日,三班院言:「先于三月中,准朝旨,应诸州军、沿河知州军县并诸般场务勾当任满得替,依条合该酬奖,尽仰逐处保明,直申枢密院、流内铨、三司、都水监等处,并已施行。内有元无条项,合特乞指挥者,仰本司闻奏。即未审在京诸般库务等任满,合有酬奖去处,许与不许本班一面勘会。」诏令依今年三月条贯施行。

三年十二月,三班院言:「殿直雷珣乞试《六韬》、《孙》、《吴》三家兵书义理十道,仍乞射弓。寻试验到义理十道,内二粗二否六通,及试验到弓马,并条贯本人脚色。」诏免短使,权边寨监押、巡检,理监当资序及驿料,一任回,依武举人例,差注三班使臣。乞试兵书,自珣始也。

四年六月七日,左侍禁刘玠言:「先任岢岚军监押得替,熙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到班,与供奉官郑余嘏同押茶赴广信军。余嘏熙宁二年闰十一月九日到班,在臣之下,今差季阙在臣之上。缘余嘏与臣同押茶纲回,同是升一年,本班却用不理闰月条置臣在下。」诏以刘玠在郑余嘏名次之上。今后到院使臣在闰月者,并依此。所有磨勘,即依旧条。

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到)[诏]三班院:本

班应管勾内外使臣,如有能射亲弓力及八以上,并熟于使马及轮弄器械者,在班人并许经本班投状乞试。候及十人,即(阙)[关]赴军头引见司考验。如所陈不妄,当议引见。在外使臣仰经本州岛军投状,委知州、通判、(丘)[兵]官同共试验,如中格,未得发遣,先已闻。已上《国朝会(典)[要]》。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五 宋铨选 中 侍郎右选 上

侍郎右选上

旧系三班院,元丰五年改今名。其五年以前,仍具载于此。

两朝国史志:三班院、勾当院官无常员。文臣以两制以上、武臣诸司使以上充,常置籍以总使臣之名,均其出使厘务,定其任使远近之等级,及考其殿最而上于朝。凡借职以上至供奉皆隶焉。勾押官一人,前行三人,押司官一人,后行十一人,以上《续国朝会要》。

侍郎一人,郎中一人,掌校副尉以上较试,拟官、行赏、换官,考其殿最,案十五,曰从义、曰忠训、曰诚忠、曰承节、曰承信、曰进武、曰差注、曰生事上下、曰掌阙、曰资次、曰知杂、曰催驱、曰甲库、曰法司、曰架阁。吏额主事一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十)[一]十五人,守当官一十八人,正贴司二十五人,私名七人,楷书一十人,法司一人。以上《中兴会要》。神宗正史职官志:三班院旧例置局禁中,嘉佑八年出之。熙宁三年置主(薄)[簿]二员,元丰初又诏与审官东院、流内铨各省主簿一。官制行,归吏部侍郎右选。

熙宁五年八月十七日,枢密都承旨曾孝(也)宽言:「前定武臣试格,应大小使臣恩泽奏授得官、年及合格出官者,并于三等试条,各随所习事艺呈试。上等、中等内七事,下等内八事,有试中一事以上,皆为合格,等第擢用。每年二月八日以前,具所应事艺,供家状开(生)[坐],于审官西院、三班院投状,候次月,具乞试人数申奏,差官同主判臣僚引试。内武艺即送武学试外,所试兵书大义策略筭计,并依春秋试文臣条贯讫,其等第及封试卷,申枢密院看详。如累试不中,或不能就试者,于出官合格岁数外,更增五年。若授官日年已过合格,须授官及五年,方得依旧条,写家状、读律讫,与出官。初任仍且与双员处监当。如有举主,方得升入亲民;无举主,即更展一任监当。如诸般劳绩升入亲民者,即依旧条。熙宁五年以前授官,见年十五以上,不能就试者,候年合格(入)[日],且依旧条施行。」从之。

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枢密院言:「检会熙宁五年八月曾孝宽详定大小使臣出官三等试格内一项:应已历任及诸色出身不该就试人,愿试者候得替,亦许投状,除不计等钱谷并元系军班及武艺出职人不更试武艺弓马外,余并许乞试。今后武举使臣,更不试策。其乞试弓马人,仍于元试中上添得斗力,方许依条收试。」

元丰元年六月十九日,诏:「沧州清池,莫州任邱,霸州文安、大城,秦州成纪、陇城、清水,延州肤施、延长、延川,庆州安

化、合水,全州清湘、灌阳,邵州邵阳、武冈,澧州石门、慈利十八县,自今委三班院选差使臣为尉。其旧系监当阙,送流内铨差注。」

十二月二十三日,中书言:「立大小使臣呈试弓马艺业出官试格:第一等,步射一石,发两矢,射亲十中三,马射七斗,发三矢,马上五种武艺,问《孙》、《吴》大义十通七,时务、边防策五道成,文理优长,律令大义十通七。如中五事以上,与免短使,减一任监当;三事以上,免短使,升半年名次;两事,升半年;一事,升一季。第二等,步射八斗,射亲十中二,马射六斗,马上三种武艺,《孙》、《吴》义十通五,策三道成文理,律令义十通五。如中五事以上,与免短使,升半年;三事以上,升半年;两事,升一季;一事,与出官。第三等,步射六斗,射亲十中一,马射五斗,马上两种武艺,《孙》、《吴》义十通三,策三道成文理,律令义十通三,计筭钱谷文书五通三。如中五事以上,升半年;三事以上,升一季;两事,与出官。已上步射并发两矢,马射三矢。」从之。

三年闰九月十二日,诏:「宗室三班使臣,如犯罪殿罚,并令大宗正司关牒三班院照会。」

五年五月十一日,改三班院为吏部侍郎右选。

七月二十四日,尚书吏部言:「立到选官格,各随所任职事,以入任功状立格。如选巡检、捕盗之官,则以武举策试武学生,或因臣僚以武略论荐,或自陈兵略得出身之人。他格仿此。」从之。

七年五月一日,泾原路经略司言:「自今沿边将官城寨使臣坐事冲替者,乞再下本司审察。军前得力人,量事大小,于酬奖折除,或展年降官,依旧在任。」从之,令尚书吏部立法。

哲宗元佑元年十月四日,吏部请:「本贯川人,听三班内一任归川。其因酬奖得家便优使,及不拘路分者,亦不注川阙。」从之。

三年闰十二月十四日,诏:「陕西、河东蕃官蕃兵,三路广西、川陕、荆湖民兵及敢勇效用之属,并隶枢密院,兵部依旧主行。其余路民兵,令兵部依旧上尚书省。应小使臣初补及改转,并吏部拟抄画闻讫,送枢密院降宣。」

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吏部言:「沿边使臣差遣有见阙处,欲以远近添立日限,无故违限者论。如之官不赴律满一年,沿边主兵官满半年,不以有无事故,本处三十日内报所属别差官,系奏举者报元奏举处,并不得放上。未申报间到任者,听上。候到吏部,并降一等差遣。无等可降者,降一年名次,俱于远小处。」从之。

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八日,诏吏部右选类姓置籍,视左选拘辖功过。从侍郎叶祖(洛)[洽]请也。

元符三年闰九月二十三日,(诏)兵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黄裳等言:「乞巡检除三路依材武格外,控扼重法去处,五日非次限满,更限五日无应格人,即取守城随军被赏免短使,及呈试武艺、升半年名次以上,并曾历巡检、监押、任满无遗缺人,庶几差

注稍通。」从之。

元丰格内一项,保举沿边重难使,亦人材武格自有,元佑间删去,自此阻节差注。乞赐取会元丰格看详,特将旧格改正,及乞将自来曾经保举 徽宗崇宁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东头供奉官薛仲孚等状:「窃见侍郎右选守待差遣使臣,见有数百员,盖为凡有阙出,十中八九须用材武。伏(法)[沿]边重难任使之人,并合后被举使臣,并许依旧作材武格差注。」诏保举沿边重难任使依元丰格作材武(注)[差]注。

二年四月七日,吏部言:「所总小使臣一万余员,若止以劳绩、举主、过犯考任,一概选取,难于铨总。今用元丰旧法,酌以时宜,将窠阙职务随时增损,修立选格。其有事干边防、黄河(埽)[扫]岸或职务要剧,并随官置缺之类,请并从旧法。」从之。

二十六日,吏部员外郎张康伯札子:「勘会侍郎右选所管小使臣约及二万人,有经数十年未常到部者,几三千人。伏乞朝廷指挥,将上件姓名随乡贯分下诸路,令根括逐人不赴部因依,委逐路长吏结罪保明供申。候到,令吏部点对开凿,籍为实数。仍委逐州半年一次具辖下使臣到任、罢任、寄居、土著、事故、亡殁,逐一开乡贯、姓名、三代申吏部。如有稽违,并乞从本部奏劾施行。」从之。

三年二月十二日,诏吏部:「应注材武格内保举沿边重难任使一项删去,并崇宁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保举沿边重难任使作材武差注指挥,更不施行。」

四年五月十八日,上谓辅臣曰:「武臣入流颇滥,有右班殿直在后阁中掌笺奏,乃后苑玉工出身,须立法革其弊。或试弓马,或试刑法,方许出官,即流品自清。可令三省措置。」

大观元年八月十日,尚书吏部员外郎张抟札子:「契勘侍郎右选差使臣等二万二千余员,自来改转官告入递,多为铺兵盗取绫锦,官司虽依条行遣,经历岁时,不能拜命。大观元年正月,鄜延路安抚司状称,沿路去失官员改转官告二十七轴。一路如此,佗路可知。抟欲乞请州军专委通判职官,点检进奏院引目,有四选告 、宣札、帖牒之类被盗失者,限一日保明,入马递申尚书吏部勘当,先给公据,降付与转元官,或使赴任,合干官司,一面依自来条例勘会施行。所贵天泽下逮,物莫能间,亦使限年蹑级之吏,咸知所勘。」从之。

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书省言:「尚书吏部侍郎慕容彦逢等奏:奉诏将本部具员名数,依仿旧制,考正差 ,编为籍。凡差注举选及应用条格等,并随缺注入。今注勘员缺七十余处,已编修成书。」诏各特与转一官。

三年三月十七日,枢密院言:「殿前司呈试吏部出官使臣,其射法依元丰格,而事艺多不应法。皆系有官人,止为呈试出官,不复责以技能,而材武之士,无以旌别。欲依元丰法,如愿试材武者,校以五事,若应格,与

免一任(滥)[监]当,注授三路沿边差遣;其次免短使,升名。若挽强不如法,许习学再试。」从之。

八月二十六日,中书省奏:「臣僚上言,乞应有官兼吏职人,并不许理任及带前任新注请给,如与元丰条例不同者,可依减罢。如系吏人出身,今后转官,自合遵依止法,虽被受特旨许令放行,亦乞三省止具奏(如)[知]不行。如已转官行人,今后更不得改转,仍令御史台弹奏。」从之,今后合具奏知不行事,仍具札子缴进。

十二月十四日,吏部侍郎范致虚奏:「奉诏裁损冗员,按元丰间小使臣八千余员,今至二万三千余员,入流之路太滥。乞诏中外官司,应有入流或因事推恩,并依元丰旧制,毋得辄增,无者以他司元丰旧制比类施行。」从之。

政和元年十月七日,枢密院言:「检会大观元年春颁选试令,诸使臣元系呈试武艺出身,或军班呈试事艺换授而乞试者,须比元试弓加一硕、弩加两石,方许乞解发。」诏大观元年春颁选试令内「使臣元系呈试武艺出身及军班呈试事艺换授人,许奏乞解发」条更不施行。

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吏部奏:「勘会自来使臣 应及第,并因试换文资,虽通任使臣资考,若已关升亲民,如资考、举官等不应条法,止合理作监当资序。缘使臣所历差遣,与文资考任轻重不同,今有宗室任使臣与监当一任满,有举官保明升亲民,后理过一两任亲民,试充大资。后来尚书左选据使臣日已经关升换官,后便随历过任数,理为知县资序,更不经由考功。依条,官后重别关考功,只依尚书左选据使臣任内历过亲民差遣,理当知县资序,关升通判。缘熙宁、元丰武臣试换关升条内,并不分别宗室免再勘会关升之文。况止因本部相承体例行遣,终是有碍旧制。今相度除已前用过使臣历任理当亲民关升之人,乞免追改外,今后并遵从熙宁条法施行。」诏依。

三年二月四日,吏部侍郎姚佑等札子:「勘会小使臣下磨勘文字内,有充巡检、县尉及驻泊、捉贼得替,自来并会资任案比较盗贼,该与不该降监当。照会添展磨勘(并)并有巡辖马递铺得替,亦会问马数该与不该展年磨勘,动经数日,勘会四报,及称已经比较,关右选乞其脚色。内取到无文可以照据,却须再行取会,显有往复住滞之累。欲乞应使臣充巡检、驻泊、捉贼并巡辖马递(补)[铺]得替,参部纳到印纸,陈乞比较贼盗、马数了当,且合该赏罚,面依批上印纸照会,免致临时会问住滞。兼于见行条法别无冲改,如允所请,即乞行下,其八路得替在外指差人依此,所贵减省行遣。」诏依。

二十六日,吏部侍郎姚佑奏:「侍郎右选小使臣进武、进义校尉改换武选汉官、蕃官,已给告了绝,都计二万七千七百三人,取到吏部状,修武郎以上改换武选汉

官蕃官,都计五千二百六十四员。」诏姚佑与复元降两官,两选郎官各支赐银绢五十匹两、职级各十匹两,吏人各六匹两,告身案人吏依此,姚佑可复正议大夫。

五月二十八日,吏部奏:「小使臣具员重行编(立)[定]为阙籍成书,计七千一百二十三员阙。」诏侍郎姚佑、员外郑绛转一官,内姚佑回授有服亲职级,减三年磨勘。

七月十三日,吏部侍郎潘兑奏:「本选自大观二年承朝旨编名籍,累年不曾编造。近已成书了当,计六百五十八策,已具札子呈纳讫。契勘为籍以载一选小使臣等乡贯、三代、出身、年甲、功过、举主、转官、历任,实为选事根本,差注磨勘,晓然可见。胥吏不得高下其手,正所谓扼其咽喉。前此入而不编者,非独功力浩大,且胥吏之所不欲也。昨因本选侍郎官郑绛到任,措置申画,于数月之间,遂先成书,以振条纲,委见本官精强驭(史)[吏],悉心任职,伏望朝廷特赐优与推恩。」诏郑绛转补一官。

四年正月五日,户部尚书王甫奏:「措置到侍郎右选自来任(言)[宫]观差遣、任便居住之人,任满即不系吏部使阙差人填替,见任人往往不申官司批书罢任,及不依条限赴部公参。吏部执以无法,更不催促归选。遇有应干取会事,缓急无处根逐虚繁名姓。四选除已依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都省札子置籍,逐选元阙揭贴,缘到罢事故未有所在州县申吏部条法,窃虑逐选无凭检照。今措置乞行下诸路,应任宫观岳庙人每遇到任罢任事故,并令限一月具到罢年月日申所在州县,报吏部销注揭贴。」从之。

六日,吏部侍郎霍端友奏:「勘会诸路押队使臣在任职事修举,依条去替半年前,许本将保明申帅司审察,奏举再任。无可再任,申部差注。其见任人内有已入条限,未见保奏申发到部。自来移文取会,动经累月,即报应有妨本部使缺差注。今相度欲乞将见任人如在任职事修举,令所属遵依上条,于去替半年前审察保奏再任。内近地又满一季,远地至任满日,无保奏再任文状到部,即行使阙。若已注官后方奏到,更不施行。所贵减省行移,使阙不至留滞。」从之。

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吏部奏:「右选侍郎韩粹彦面奉圣旨,侍郎右选使臣增多,人吏阙少,文字积滞,委本选措置取旨。契勘本选所掌从义郎至校尉脚色、家状、功过等,逐一重行编排,乞降指挥,除在户部小使臣校尉本选取会外,在京未到人委开封府,在外委诸州军监,各选差强干官一员取索脚色,仍各赍真本,经所差官点对,限一月保明申部。所差官依限申发,及点对无脱漏,量行推赏。违限、脱漏,科罪,不以去官赦降原减,并促本选保明申奏。」又奏:「吏部郎中右选从义郎至校尉脚色、家状、功过等重行编排,修完名籍,合用脚色。本部今

立到小使臣等脚色状等式,除下开封府诸州军监委官外,见在部人,即勒逐官依式供具,同书铺系书缴纳,并赍应干付身文字赴部点对。所供应漏不实官员,并科除名之罪。在外官同。书铺科杖一百,不许用荫,仍并乞不以赦降首失原减。」诏并从之。

二十二日,吏部侍郎韩粹彦奏:「陈州申差朝散郎、司录向子褒取索到从义郎杨直中等四十五员脚色家状,依限无脱漏,仍各录白逐官应干宣告等真本全文,申部参照,尤为详备。欲望依元降指挥,先次量行推赏。」诏向子褒与减二年磨勘。」从之。六年七月六日,吏部侍郎韩粹彦等奏:「本选见管使臣,比之元丰增多数(备)[倍],案牍丛冗,事务繁重,视六曹及诸选为最。昨缘人吏缺少,文字积滞,选事废弛,仰烦睿训,别令措置。臣等钦承德意,将关防约束应干合行事件,逐一条上,并已得旨施行。今选事就绪,弊源寝革,官吏所当一意奉行,以图经久。尚虑日后奸吏纽习,惮于绳检,营私自便,将已经措置条件妄意陈述,规图更改,依前作弊,深为不便。欲乞特降睿旨,应缘今来措置已得指挥施行事件,不得辄有申请更改。违者,乞从圣断,严立法禁。所责选事,永远修举,仰副陛下训迪治官之意。」诏依所奏,如违,徒二年。《粹彦传》云:「侍郎右选至为杂冗,承积弊之后,厘正簿书,(遗)[遣]决滞务,增损废置五万四千一百余事,奏请增置郎官一员,因取当注之阙,附以格令,大书而揭之门。」

十月十八日,开封尹王革奏:「检承本府令,每岁冬月,吏部差小使臣,于都城里外救济寒冻倒卧,并拘收无衣赤露乞丐人,送居养院收养。契勘都下诸厢地分阔远,其所差使臣,于三冬寒月,昼(衣)[夜]往来救济,事务繁重。取会到吏部所差使臣,系合当短使人,即无酬奖。欲乞今后应救济无遗缺,除省部依短使酬赏外,管勾四月以上,特减二年磨勘。不及四月者,以管勾过月日比附省部短使,减年酬赏。」诏依。

七年四月十九日,吏部侍郎韩粹彦奏:「从义郎至校尉脚色、家状、功过,近承朝旨重行编排。除已供到编排外,访闻使臣多有推避,不肯供申。欲乞特降朝旨下诸路州军、开封府、宗正司,再限一月取索。如因参部点检,却有漏供之人,元保明去处官吏,各科杖一百,不以首失赦降去官原减。所有不供使臣校尉,与落班簿,候及五年,方许参部,仍罚重难纲运一次了日,注授差遣。未出官,不候年及格日,亦依此施行。」从之。

八年九月四日,尚书省催驱吏、礼部取索点检到吏部侍郎右选忠训案、堂缺案等行遣违滞,并取会各有迂枉住滞、添改文案月日,显是避见取索点检,违(泪)[戾]条法,伏乞详酌,重赐施行。诏郎官降一官,当行人吏降一资。

重和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吏部侍郎陈彦

修等奏:「契勘初出官使臣并校副尉改转之人,后来别无立定赴部日限,并使臣得替等,亦不依条限参部。盖缘未有立定日限约束责罚,今相度欲乞将初补使臣校尉,殿前司呈试中该出官人,限三日申部,以申到该出官日使臣校尉不该呈试之人,亦乞自授告或补牒日并已呈试出官人,各限五日赴部公参。其得替并短使纲运回使臣,并不许(言)[诸]处指差权局,除画到御笔差人许行发遣外,虽有许差人指挥,亦不许发遣。并乞假之人,并仰开封府实时申部,从本部依条下内侍省差人看,如初(出)出官人出违今来立定日限,并得替患安使臣不依条限参部,并罚重难纲运一次,更不推赏。」从之。

宣和元年十月二十日,吏部侍郎李森等奏:「契勘使臣取押竹木并军器纲运等应干短使,并系本部以见在部人差拨应副。近年以来,使臣到部数少,纲运短使,应副不前。缘使臣多是希求奏辟或指差踏逐差遣,更不参部,以避免短使,致有累任不到部者。而寒进之人,别无所图,不免到部。」诏未曾参部未经短使人,今后并不得奏辟。

二年六月四日,吏部侍郎王鼎奏:「窃以吏部侍郎右选使臣校尉人数最多,务繁重,视四选为剧。除所总三部注拟磨勘酬赏外,比之他选,又兼诸处关差纲运短使等事,凡目浩瀚,吏缘为奸,积弊非一。近奉得圣旨,令臣措置闻奏。未敢缕数,姑举一二大者。本选所隶小使臣校尉,共二万三千余员。然每有短使,常患乏人。员数充溢,而不济任使,其弊最大,盖缘无人参部,差拨不行。使臣校尉所以不敢参部,正因畏惧借差押 重难,类皆巘避,别求辟举,以幸苟免。又苦于裹赀不给,忸于赏罚未重之类。若不措置,必致稽误。谨条画具如左方。」诏王鼎措置右选十事,内第一项押 使臣,访问诸路买木官司务,欲已称(辩)[办]足,多系前期申奏差官取押。比到本处,往往端闲,未有 (本)[木]管押,使臣右选措置改撰第五项批给驿券,支(鳅)[纟秋]给裹角(初)[物]色违滞,第六项交割纲 ,非理邀阻,官吏并徒二年,许使臣越(许)[诉]。支给纟秋裹角物色,及出给发遣文字。仍限三日看验酬赏,经由官司限一日。第十项立限一月,陈首原罪,依条差借纲运短使一次。违限不参,以违制论,仍罚竹木桩 重难纲运一次,更不推赏。诸门置簿,见在陕西等使臣校尉,许赴所在投状等事,依所乞。第二项乞将本选见榜小使臣校尉亲民监当、经使住程窠阙,并听(颇)[破]格差注一次。第三项乞将左部使臣借差押 人回日,别无少欠,除合得减年占射外,更特与减四年磨勘。其余纲运管押人,及二千里以上,与减二年磨勘,占射差遣一次;千里以上,减三年磨勘;不及千里,依再差法。其借差短使,并依押罪人格推赏。内

经再差人,每次更与减磨勘半年。如及五次,更不推赏,止与先次占射已未差员缺一次。其任满得替,若短使纲运使毕,或初(捕)[补]出身、参部违限,及不依程限赴阙之人,除依本法外,并计日倍展磨勘年月。元押纲人,罚重难纲运一次。第四项乞将以前应违程限参部,合罚重难纲运,若限满依前不参,除所罚外,更计月倍展磨勘。第七项乞将本选使臣得替之后,规避纲运,久不参部之人,依元丰旧法,限九十日,今后依此。第八项乞应今后小使臣校尉短使纲运人,并从本部印给行程,事毕,如程赴阙,依限朝见参部。如不经所属出给行程到部,罚纲运短使一次。第九项乞今后应初补小使臣校尉,除系人吏非泛出职人外,有授宣告补牒日限一年呈试参选年幼人,候及二十岁,并今日已前已补授人,自指挥到日理限。」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项并依奏。

二十七日,吏部侍郎王鼎奏:「契〔勘〕本部小使臣员额素号猥众,然诸路官阙辄久不补,至于上烦宸翰程督差注。盖到官罢任及事故替移,州郡稽慢,不即申部,致或过满不即得去,及久已替去差人权摄,如此等类,了不及知。外方但见阙官,而本部无凭用阙,积弊至久,有失措置。臣近将吏籍稽考,诸处未申到任使臣校尉,无虑八百余缺,虽检举施行外,缘未有明降约束。臣愚欲乞今后小使臣校尉到官罢任,或非次替移,所属州军限当日飞申本部,仍月具见任官到罢月日,及见阙正官窠名,类聚供申。候到进奏院一月,赴部投下。本部检照员阙,依条限差注。所贵事无旷官,吏得从禄,实为公私之利。」诏依奏内月具到罢月日等,令所属半年一次供申。以上《续国朝会要》。

【宋会要】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五 宋铨选 中 流外铨

流外铨

景德二年十二月,上封者言:「京百司每年十月二十五日已前,于吏部纳文字足,本司申奏差

官(官)[考]试,比验书札人材刑名,引见拣中,与补正名,叙理劳考。窃闻多是吏部手分预前商量,传本抄写,转送入试,亦有怀挟律策,以此对义,侥幸纰缪,荐托而得,叙劳常调,深可痛惜。欲望自今后只令就尚书省考试,至日 闭中门,权住六房行事一日。及先引保,各纳坐席上,书司分姓名。试日,于都堂前,每三步一人,稀行排坐。其刑部、大理寺即坐阶上。或遇风雨,只移就两廊。前一日,旋牒开封府抽散从官二人把门,选差京朝官三人,一人监门搜检,二人分两面提举,才候放人就坐,下关 门。令吏部手分二人分依卷子。试官出问题三道,堂上堂下各义牌抄讫,实时归坐次对义,不得递相指教,遥口传授。考试官每厅只留一二人当直,此外不得别放入人。其供饮食者,只在后厅。试人先写了卷,旋纳押出。所纳卷子,止于试官前垛堆,未得看读。直候齐了,实封印,在司收掌。次日入省,交互考较。内人材、书札、对义优者,与定名近上;若人材低次,书札、对义稍通者,为次;或无此合格人,其间人材、对义、书札一事稍通,亦与相度品量拣选。若虽人材、对义、书札不通,或人材不中,对义纰缪,纵有书扎,并不在试中之限。」从之。

三年二月五日,诏中书及诸司人吏犯赃,叙理在诸司者,永不与外官。

十八日,诏京百司人有不经考试补正名者,只令左司祗应,不得叙理劳考。

大中(详)[祥]符三年四月,流外

铨言:「诸司寺监依例叙理劳考该附奏人,自来合给优牒,准长定格,每年六月一日至二十日已前收状检勘,至八月三十日已前奏毕。今检会二年敕甲,除已给优牒外,有附奏挟名人司天监礼生孔若愚等四人,累行晓示,未来请给。兼旧有至选满且并给挟名落书字优牒,不惟年岁深远,难为照据,窃虑别作欺诈。按编敕,诸司人每覃恩授 留官,限两月请官告,如不请,更不在给限。其孔若愚等,欲更限一月。今后应该附奏挟名落书字内,除丁忧事故人,候敕甲下,立便晓示赴省,出给优牒。两月不来,与殿一年劳考。过一季,更不出给。」从之。

天禧三年三月,翰林学士盛度等言:「奉(试)[诏]试京百司人,旧准景德二年条诏,刑部大理寺于都堂上别贴问题,其余诸司人于堂下别立义牌。每年就试不下百五七十人,除刑部、大理寺外,人数尚多。若只作一牌,即聚处传授,难为止约。今欲约人数多少,写问目十本已上,分散抄写,稍涉口授,具名报覆。又先写了卷,旋纳押出。所纳卷子,止于试官前垛堆,未得看读。直候齐封印,在司收掌,次日入省,交互考校者。今欲令试人旋写了卷子,对提举官纳下,封印卷首,旋送考校。如当日未了,一时 宿,奏讫方出。其考校义通否,定名讫,拆封,令念过。更选人材得中者,方为合格。」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五月,翰林学士晏殊等言:「定夺殿中侍御史李孝若奏请,

百司年满授官人,得替之后,乞依格却勒归司祗应。其正名为公事勒停,后遇赦叙理,却送诸司降充承阙。须候再试中,方得理选。如限满日,只注判司。」仁宗令京百司已出外官更不归司,今后并依长定格施行。近年百司人吏频经庆恩,多减放选限,出官甚速。至是得替之后,依长定格归司祗应。

至和三年四月五日,诏:「百司入流,今后并依吏部格敕及逐司条例,依年限出(战)[职]外,不许别叙劳绩乞充班行及减年限出官。其臣僚抽带差使者,更不得陈乞出官减年恩泽。」皇佑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御史中丞张观等详定,今复申明。

神宗熙宁六年七月十七日,诏定两府臣僚初除转官厅解罢陈乞使臣公人,并衮同推恩,只令中书施行。宰臣、枢密、使相七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五人,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四人。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五 宋铨选 中 侍郎右选 下 流外铨

侍郎右选下

流外铨

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尚书省言:「昨臣(臣)僚言杂流校官之路太广,有旨措置。今后使臣杂流授官,已有指挥。又都官所供曾配充军人,虽磨勘不许入流,并方场库务选取到剩员厢军、刺配工匠、手分不许出职,合与吏部通行遵守。」从之。

五年四月二十日,中书省言:「勘会使臣因恩例得减监当任数,既(关)[阙]升亲民资序,即系无可收使。近来往往陈乞比换减年,显属侥幸。」诏应使臣今后不许用(监)监当任数比换减年。

七年三月六日,吏部侍郎右选奏:「勘会使臣校尉任满得替,短使纲运事毕,并初补人,已有立定参部日限,及不依程限赴阙之人,计日倍展磨勘,并罚重难纲运。缘使臣校尉内有违之人,避怕责罚,多不敢参部。本部今相度欲乞将已前应违程限合罚重难纲运之人,并许限一月参部陈首,与免展磨勘,并合罚重难纲运短使在外,及差出短使指差勾当者,与除程。仍乞自降指挥日为始,如限满不参部,自合依元法。

今来所乞,别无冲改,(已)[乞]赐详酌施行。」从之。

六月十六日,臣僚上言:「契勘吏部右选小使臣猥冗众多,无若今日之甚。在昔元丰中,止八(十)[千]余员,大观中增至二万三千员,今则三万一千八十二员,视元丰几四倍之数。举天下内外窠阙,凡七千八十六处,空阙员数,疑若不胜其多。今在部者不过九百余员,除宗室军班已入住程,并恩例免差使及请假人外,可备急切纲运短使者不过一二百人。故借差有至于再,至于三四,又不足也,遂借及大使臣。每一差使,讼诉纷拏,争欲求免,怨嗟之声,所〔不〕忍闻。而又本部无阙可拟,动经二三年,方有所授。故在部使臣,羁旅凋弊,穷愁日甚,而在外者愈不肯至。究其所自,其弊有二焉,臣请言之。在外使臣,以贿赂(色直)〔苞苴〕交结权贵帅臣监司,干求辟举,有连三任自承节郎至大使臣,足未尝履吏部门者,此不到部之弊一也。使臣进仕,类多杂流,无复功名之望,惟得不绝廪禄,不碍磨勘足矣。故不授差遣,但图权局,以苟岁月,此不到部之弊二也。不惟在外者日享安佚,无重难差使之忧,在部者愈加穷悴,诚为可悯。比肩事主,同为王臣,何劳逸不均之若是也!臣愚欲乞今后使臣凡出官,须先到部注授,一任满替,方许举辟一次,复归吏部,注拟如初,若是则注拟与举辟均矣。若未应辟而辄辟,其从辟与辟之者并加罪责,则一弊可除也。大小使臣任满得替,未授差遣及未曾参部之人,不许在外干求权摄。若不应权而辄差权,其差者与权者亦重加罪责,如是则二弊可除也。二者之弊既除,则在部不患无可拟之缺,在外不患无不到之(之)人。到部之人既多,则急切重难,必无频并借差之患矣。愿诏有司,严立法禁,杜绝弊源。其累任在外从辟之人,侥幸已多,亦当少加裁抑。乞令吏部根刷见今在外连经三次辟举之人,不以曾未赴任,并罢归部,榜示其阙,许在部人依条注拟。如是则后使稍均,无独劳之孍。孤寒使臣,不胜幸甚。」诏令措置立法,申尚书省。以上《续国朝会要》。

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日,诏:「今后小使臣自初出官给印纸至为大使臣及遥郡横行,终身不许移易。」从侍郎钱伯言请也。

二年三月十四日,诏:「使臣副尉到行在者,各以随身照验文字,(径)[经]部自陈,经尚书省参验讫,一面参部收理名次,仍申尚书省量才录用。」

十一月二十二日,赦:「应命官下班祗应副尉,因罪特旨及依法令该展月或展年磨勘、降资殿、降名次、展年参选、罚短使之类者,并特与放免。」

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诏保义郎差监法酒库门田宗义,依已降讨论指挥追其官。先是宗义系后苑作艺学,宣和间应奉有劳,特授承信郎出身。吏部言合行审量,追所冒官。上曰:「讨论人甚多,若宗义免

追,则何以行法 宗义善造头巾,朕当用钱役使之。岂可与官 」黄潜善曰:「陛下以至公之道,守已行之法,天下孰不信服 」

绍兴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吏部侍郎高尉等言:「侍郎右选待次员多,欲将监当并课利场务窠阙,到任半年使阙。其八路窠阙,除四川外,依昨降指挥,更借使一次。」从之。

十二月十二日,诏:「今后吏部右选注拟出阙,并依侍郎左选体例施行,有合会问宗室进纳人员数、年纪,并限两日。如违,人吏从杖一百科罪。」先是,臣僚言:「铨选之法,其实通用,而右选行事,略不相侔。如非次阙出,左选则日逐别为一榜,开具阙若干数,无则言无,指定第六日召人指射差遣。今右选但连以长纸,有阙或书上,或不书上,更不逐日声说。究其所以,盖欲存留闇阙出卖,候人注拟,则旋次书上。(人)[又]如注拟差遣,左选则截日类聚合射阙人,出为一榜晓示,某人用某年月名次或恩例,内某人名次或恩例且上,合注某人。今右选更不言某人用某年月日名次或恩例,合注某人,却只言某人陈乞,见已施行,亦不明言合注某人。究其所以,盖欲诛求合得之人,又从而洗垢索(搬)[瘢],期于厚赂而后已。又如左选初一日出四阙,初五日限满,投状指射,已注下两阙,实时作经使阙晓示,召(入)[人]注拟。今右选则不然,其已注两阙,既不实时开具某人已注,其合作经使阙,又不实时晓示,召人注拟。遂使已注非次之人怀狐疑嘱托之心,未注经使之人起争先暗买之幸。此三事,乃侍右人吏与书铺通同作弊,不可不革。」故有是诏。

二年五月十日,诏:「吏部小使臣阙,权差大使臣,随官使阙,依法差注。候大使臣员阙稍宽,即仍旧法。」先是,吏部员外〔郎〕陆长民言:「武臣准备将领以上,今已依旧法,密院差注外,弓手部将、县尉、州指使以上,虽已拨归吏部,缘旧来使阙去处,如县尉、州指使有朝廷特差大使臣者,依条本合差小使臣。今以大使臣员多缺少,乞权随官使阙。」故有是诏。

八月十一日,吏部侍郎张谊言:「侍郎右选应监当、指使、准备差使、缉捕盗贼窠阙,依条诸处申到到任,方行使阙。缘州军占吝窠阙,要差权官,不依限供申。欲乞并将见任人已满,差下应赴任人未有申到到任文字,从本部先次 刷使阙差注,庶使在部待次者不致留滞。」从之。

十二月十六日,吏部侍郎韩(省)[肖]胄言:「本选掌行小使臣校尉差注、酬奖、转官、升复资序等事,自来惟据凭名籍簿参照行遣。近以遗火,文字散毁,欲乞将在部小使臣校尉,限十日具家状一本,赏出身以来文字,赴部点对编类。在外委通判,限一月取索见任并寄居待阙官,各具出身文字并脚色,具状申部,以凭照使。」从之。

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司谏唐辉言:「吏部侍郎右选主事,旧制

满一年三季,通入仕三十年者,补承信郎。今乃有满年乞降等补将仕郎,它部皆(授)[援]以为例,隳废成法。欲乞并行改正,已补者与免追改,今后不许妄请。」诏考功依旧法补将仕郎,余从之。

四年正月十二日,诏:「诸县镇酒税有不及三万贯场务者,见有大使臣去处,并差小使臣。」先是,县镇酒税多随阙注拟,以大使臣通差。其岁入有不能(友辨)[支办]监官俸给者,又有添差官,更须别行措置。郎中朱异为言,送部勘当,故有是诏。

四月二十九日,诏:「应呈试中材武五事之人,并依旧法,除与免短使臣升三季名次外,作材武行使,仍在任获盗恶被赏升名之上,呈试武艺得减年之下。」先是,小使臣校尉呈试材武五事中,及随军被赏之人,一例酬奖,无以甄别。试中材武孙悫、刘克勤乞依旧来材武格推赏,侍郎郑滋以为言,故有是诏。

同日,诏:「应差下大使臣替小使臣,其小使臣并依旧法满三年为任。」先是,尚书胡松年言:「本部小使臣除堂除辟举满二年为任外,其注拟人合依旧法。」故有是诏。

五月一日,诏:「诸小使臣缴到去失及无干照或补注文字,并不许作材武注授。」先是,诸监押、巡检、校尉、堡寨驻泊等缺,依条差材武人,而小使臣缴到去失付身,给到文字并随军守城名色补转者,并陈乞作(戟)[战]功等材武收使。吏部言便作战功告示,即恩例太优于常调,故有是诏。

六月十六日,吏部侍郎郑滋言:「本部待次亲民六人,监当五百人,乞将应亲民窠阙若今后合使条限,虽在部亲民人少,而监当应入人多,并行依限 刷,出榜召人指射。」从之。

九月十五日,赦:「应小使臣参部违限,合罚重难纲运人,限一月许参,特与免罚。应使臣且与短使及未得差遣者,并仰于所属投状,与收入住程及合得差遣。」

五年三月一日,诏侍郎右选依旧差郎官二员。先是,以减员例并,侍郎晏敦复以为言,故有是诏。

四月二十七日,诏:「小使臣所历资序人,二年为任,并去替一年使阙。」从侍郎晏敦复请也。

十年九月二十一日,臣僚言:「顷者献议之臣,立审量之说,在建炎则有十八项,在绍兴则有二十四项,其后又有九项,书之史册,遂彰先朝过举。顷罢审量,士大夫莫不欢呼,然有司犹执靖康元年十一月指挥,应泛滥补官,若句身祗应应奉有劳,或待诏减年出职等,如合参部之人,并在武举等人名次之下,不得通比分数,仍先注远地差遣。若用诸般恩例,亦不许入近地。又绍兴八年三月指挥,小使臣因应泛滥补授名目之人,虽已经关升,不许注授亲民等官。窃详两项,与前日审量名异而实同。今既罢审量,而吏部执此,使待次之士留滞滋久,乞已经关升者许注亲民及收使分数恩例。」从之。

十八年八月六日,

诏:「今后小使臣校副尉身亡,即于所寄居或见任州县实时申官取索付身,分明批上身故月日,于付身告敕等文字背后用印讫,给还本家,仍申吏、刑部、殿前司诸监司照会。」先是,使臣赴任远方,有其家衰而暗卖付身、诡名承代者,有不幸身故、明(聚)[娶]其室而冒名影带者,或有付身头尾,或存印纸后截,改易姓名,撰造初补,其弊百出。肇庆府通判王次张以为言,故有是诏。

二十七年十月二日,诏:「从军该奏荐有任校尉,吏部已给差帖人,可自转承信郎以上日理年限放行。」

二十八年,权吏部侍郎刘章言:「小使臣校尉差遣,目今见使去替四年阙,除逐旋 刷注拟外,见有待次八百余员,所榜亲民监当止二百一十九缺,乞将见使阙条限更行探使半年刷阙差使。所有宗室添差厘务及岳庙使阙条限,亦乞探使半年。」从之。

二十九年六月七日,吏部侍郎沈介言:「小使臣校尉盖当非次阙,依条牓及五日,限满无人指射,即作经使阙。又无应格人,榜及半年,方(详)[许]破格差人。见今在部官常不下千(贯)[员],其破格半年,委是虚占月日。乞今后止榜一季。」从之。以上《中兴会要》。

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孝宗皇帝已即位,未改元。臣僚言:「窃见吏部出官格法,左选则有铨试,右选则有呈试,其制一也。今左选铨试约束甚严,考校甚密。至于使臣校尉呈试,则因循弊幸,遂成空文,惟务请托,例以应格申部,或免短使,或申名次,便得注授差遣。至于五事中格者,仍作材武,径注亲民主兵窠阙,更不经历监当、指使之类。乞诏有司,严立法禁,务绝请托之源。不惟以正铨法,而右武之世,使人人闲习弓马而后从仕,诚今日之先务。」诏今后呈试出官,令吏部郎中一员同共监试。

十一月二十一日,吏部言:「小使臣校尉缴到官告绫纸,后无背纸,窃虑隐慝背批过犯。今乞召本等保官二员,委保别无隐匿罪犯,放行参部施行。」从之。

孝宗隆兴元年三月十日,吏部侍郎徐林言:「检会绍兴三十一年六月十三日赦文内一项,武臣承信郎以上并与转一官。今来小使臣陈乞转官,内有二十年不到部之人,依绍兴令,合行落籍,致本部未敢便与依赦转行。窃详立法之意,不到部日久之人,恐其伪冒,故去其籍,而其官初未尝追夺,盖与有罪而停废之人异矣。今也有罪停废之人犹与之甄叙,而久不到部之人乃不沾霈泽,似非施恩之意。欲乞凡二十年不到部之人,并令召升朝官二员结罪委保,经本州岛保明申部,依赦施行。」从之。

五月七日,诏将堂除窠阙拨付吏部,可依格法尽行差注一次。以吏部侍郎徐林言:「契勘侍郎右选,近承指挥发下堂除窠阙,令本部差注,在部人先已条具使阙条限差注格法申省。今承指

挥内一项,将曾经堂除并宫观岳庙人先次注授。勘会左选参附令,曾经堂除人,若两任以上,与先次注授;一任,与占射差遣。即堂除不终任,许升压同等名次人。缘侍郎右选,小使臣即无曾经堂除得替许行指占差遣条法指挥,若不申明,无以遵执。又缘小使臣、校尉所得堂除差遣,即非荐举选除升擢,谓如监官资序人差赡军酒库及指使之类。难已与左选一等行使恩例。本部今相度,欲乞将小使臣比附侍郎左选格法,曾经堂除两任、满替到部之人,与占射差遣一次;选缺即较量功分,一任人同。一任满替人,与升压同等名次一次;其不终任及不曾到并曾经任岳庙之人,不理堂除,与常调人衮理名次差注。」从之,仍照应隆兴元年五月七日已降指挥施行,故有是诏。

七月二十二日,司农少卿杨倓言:「窃见吏部四选各以名籍稽吏员之实,防舛冒之奸。自渡江以来,文籍散逸,今三选已备,惟侍郎右选吏员猥众,遇有取会,无从稽考。议者固尝有请,或以取会诸军为扰,或以散漫州县,报应不时。比因覃恩,自一命以上,皆以姓名来请。臣适备员本选,谓非此时,无以尽得其数,遂行督责,随时拘籍,将已及二万员。所有未到员数,惧复因循,欲乞命侍郎右选严加检察,接续抄注。仍令按月具转官员数报左右司,从左右司点对,以防漏落。庶几侍右之籍,自此全备,天下吏员可以尽见,不为小补。」从之。

八月五日,吏部状:「依指挥并省吏额,侍郎右选见管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十五人,守当官二十八人,贴司二十五人,私名七人,楷书十人,法司一名。今乞减楷书七人,私名七人,贴司四人。」诏见在人依旧,如将来遇阙,更不迁补。

干道元年正月一日,大礼赦:「昨降指挥,诸军拣汰大小使臣校副尉、下班祗应内付身不圆之人,权许添差一次。窃虑无力厘会,却致失禄,可令吏部更与添差一次,余依已降指挥。诸军拣汰离军,已经添差一任(四)[回]到部,许注授诸州准备差使及岳庙差遣。其间有实缘残废,不能亲身赴部之人,令召本色官一员结罪委保正身,许赍状赴部陈乞差注,以示优恤。」

六月十日,试吏部侍郎陈俊卿言:「勘会在部待次小使臣校尉,(日)[目]今见有一千余员,每日接续参部,不下十数员。虽逐季 刷季阙,亲民监当校尉共不(进)[过]百余阙,委是员多阙少,发遣不行。今措置欲乞比附两选已展借使阙指挥,于见今使阙年限上展使一季,候今降指挥下部日,先次定日集注。已后亦乞依此使阙差注,所贵在部使臣不至旅中留滞。」从之。

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权吏部侍郎陈天麟言:「小使臣校尉曾经从军、添差任满到部之人,乞将添置指使听候使唤,并依岳庙一等,作二年使阙差注施

行。」从之。

同日,天麟言:「四川从军小使臣校尉,已降绍兴元年正月三十日指挥,许理资任。所有合给理任差帖印纸,今相度乞将应差赴行在赍到干照,并真本付身经部陈乞出给之人,先次出给。后经制置司依指挥审实,保明批上印纸,照会讫,方许行使。」从之。

同日,天麟言:「小使臣校尉,前任批书不圆,或不依式,其合批考第及满罢月日,若在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五日诏书之前,自合照应诏书免降。如偶缘州府批书在诏书后之人,乞指照本官成考满罢月日施行。」从之。

同日,天麟言:「照得选人系三年为任,使臣以二年成任。使臣任内偶因被对移或冲(差)替放罢之类,今乞比附选人条法,止颇犯时一考施行,庶几文武臣升改,事体均一。」从之。

十月二十九日,吏部言:「临安府龙山、浙江、绍兴府渔浦、西兴监渡官缺,缘系创置窠阙,本部未有立定条法。今相度并注经任无赃私罪及不注老疾就监当人,并不注进纳及补事。若招出人,仍各隶本府,乞从本部榜阙差注。」从之。

三年五月二日,吏部左右选状:「选人年六十、小使臣年七十以上,及寻医年满人,到部参选,从长贰当官体量精力不衰,别无疾病,许依条注授。」从之。详见(侍)[侍]左门。

十一月二日,大礼赦:「应命官下班祗应副尉,因罪特旨及依法合该展期或展年磨勘、降资、殿降名次、展年参选、罚短使之类,并特与放免。」

四年三月九日,吏部状:「准干道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都省札子,侍郎左选申请到指挥,乞将选人参部待次官注拟(短)[知]县、县令,并赴都堂审察外,所有在外指射并移注人,四川、二广定差诸处奏辟知县、县令,欲依旧法,止令本处知、通精加铨量,保明申部,差注施行。其尚书左选未有申到指挥,理合一体。勘会本部侍郎右选小使臣知县窠阙,见依格注保义郎以上经亲民人,仍当官试书札百字以上,试中,许差。今准尚书左选关到前项指挥,缘小使臣亦有到部注授及四川、二广差注到官,(郎)[却]未有许依侍郎左选已申请事理,乞详酌指挥施行。」诏依侍郎左选已得指挥。

七月十二日,尚书吏部员外郎林粟言:「本选小使臣校尉,曾经从军立功,循累降 旨,注诸州军添差指使,听俟使唤不厘务及岳庙差遣。任回,愿就前任州军员缺,有司碍以格法,不许差注。缘拣汰离军,类多贫乏,携家之任,曾未安居,遽以满罢,则又般挈,坐困逆旅。欲乞将离军添差指(吏)[使]岳庙,(此)[比]附宗室岳庙不厘务差注,不碍前任州军,则任满之日,可免般挈道路之劳,仰称优恤之意。」从之。

其后吏部复言:「前旨止为小使臣本选离军添差,大使臣未有该载明文,亦合一体差注。」从之。

八月二十三日,诏:「小使臣校尉在福建、湖南路替回参选之人,并依内地

差拨短使满一季,住程特与减作两个月,收入住程。」

十二月十九日,吏部言:「昨将武臣亲民监当更逆使半年,并四年阙,监岳庙及准备差使不厘务更逆使半年,并二年半阙。即目在部待次武臣四百余员,多缺所差注不行,欲乞朝廷将亲民监当并岳庙准备差使不厘务窠缺各借半年使阙差注。」从之。

五年正月七日,吏部言:「大小使臣宗室依条每囗添差亲民兵马监押一员,系厘务。昨缘一例作不厘务,致镇江府请乞差外官。续承指挥,宗室添差兵官,依旧厘务,欲日后更不差注外官。」从之。

七月十五日,试尚书吏部侍郎陈弥作言:「本部小使臣校尉军功补授合注授添置不厘务指使,并听候使唤及岳庙三色差遣,见用应赴任三年缺。近军功补授人积压在部,员数颇多,欲将不厘务指使听候使唤岳庙窠缺,更逆使半年,今后用二年半阙。」从之。

八月二十三日,陈弥作言:「小使臣校尉参选,合着籍定重难并常程短使。本部除前任请大添支合着籍定重难短使之人,员数不多,合见行条法指挥,理两个月收入住程外,所有应副常程短使人,近来每月不下七十员,收附入籍。其所差短使,每月不过五七人,委是虚将在部人拘占月日。今相度欲乞止理一个月收入住程,庶几侍次之人不致久淹逆旅。」从之。

十月六日,湖北提举常平谢师稷言:「窃见辰、沅、靖州地边溪洞,见任官月俸每至积下,无以支给。欲望自今免添差及养老使臣。」诏辰、沅、靖州合添差使臣并养老军兵,自今各减半差,见任已差下使臣并养老军兵正依旧正:据文章疑作「止」。。

六年二月二十三日,陈弥作言:「所掌小使臣校尉在部待次一千六百余人,以阙籍 刷诸路不厘务指使,听候使唤岳庙及指使监当、亲民计四百六十缺,并未申到任违年事因。其中九十二缺,皆干道二年以前应赴任人,虽取会未至本部理筭,自拟差月日至今,各已系违年。相度欲从本部刷具,先次依条用阙。仍下逐路提刑司,究官吏淹慢之罪,庶在部人不致积压留滞。」从之。

三月十九日,陈弥作言:「宗室小使臣添差亲民,差注经任初任人外,盖次常一百余人。今在部军功补授人员多缺少,差注不行。欲乞借宗室监当见阙,权改作岳庙称呼差注一任,任满,复拨还宗室使缺,庶可以时暂发遣在部军功补授之人。」诏从之,仍先注曾立战功人。

四月十日,吏部言:「军功补授离军之人,类皆贫乏,不能自给,久在旅(底)[邸],守候注阙。诏应离军注授添差指使、巡检下使臣岳庙之人「诏」字上疑脱「乞」字。,并令具钞,候画闻下部,吏部给差帖,当官给付。大使臣离军注授添差准备差使、巡检下使臣,听候使唤不厘务,并到部注授诸州军及监司、帅司添置准备差使,并注授岳庙之人,一

体施行。」从之。

五月四日,吏部言:「侍郎右选见管吏额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法司一名,书令史一十五人,守当官二十八人,正贴司二十一人,楷书三人,即自通吏额七十七人。今欲减罢书令史一人,守当官三人,正贴司五人,并权守当官八人,权正贴司一十二人,更不帮勘承权请给。」诏依拟定,各从下裁减,将来见阙日,依名次拨填。其减下人,愿依条比换名目者听。

二十七日,诏进义校尉已上资级令依旧吏部掌行。

十月二十八日,权吏部尚书侍郎张津言:「小使臣校尉目今在部一千三百余员,到部日久,无缺发遣。乞将不厘务指使并听候使唤窠缺,许注不系军功之人一次,以资序恩例、名次高下差注。如同日有军功人指射,即依见行条法,先注军功人,庶得可以发遣在部岁久待次之人。」从之。

七年二月八日,册皇太子赦书:「勘会诸军将校缘功赏合转承信郎,偶不曾缴到付身及绫纸钱,未钞及差漏三代名讳,致妨给告,止出转官公据。后来因覃恩或他赏,已转承信郎以上,方行陈乞。吏部却引用入资法,比折减三年磨勘,甚失当时立法之意。如有似此之人,仰吏部特与作一官资转行。」

四月三日,张津言:「本部待次小使臣校尉共一千二百余员,兼每日接续参部不下十数员,委是员多缺少。窃见侍郎左选缺期见使六年,本选乞于见今使阙年限上展使一年差注。其后依此使阙差注,庶几不致积压留滞。」从之。

六月九日,张津言:「吏部侍郎右选见管诸路州军及监司下差置(措)[指]使,听候使唤及岳庙差遣,专注从军立功拣汰之人。每日除地近州军下住,据在部官指射外,内有远地,如二广路见榜一(有)[百]五十七阙,荆湖南北路、京西路见榜一百九十一缺,日久无人指射。盖缘从军立功见在部人,惮于地远,而已在远地任满寄居人,复无力前来赴部注授。不惟食阙之久,兼亦本部虚榜阙次。今相度将二广及荆湖、京西路截日终见阙员数,行下本路州军,并许任满寄居、曾经从军立功拣汰使臣经州(邀)[缴]连录白出身以来文字,委官对读真本,并具立功次数、资序高下,委保官一员委保正身,不拘州军,陈乞指射五阙,本州岛保明诣实申部,从上拟差。如同日有在部人指射,先准在部人,庶几远地均济。」从之。

十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勘会:「使臣出官,昨遇季孟月呈试,近旨以半年。今在部官赵遵等自陈候久,乞放行十月呈试。」诏吏部放行一次。新制自来年正月为始。

十六日,诏:「饶州、南康军、隆兴府、江、筠州、兴国、临江军、潭州、江(陆)〔陵〕府今差拣汰离军及归正添差员阙,虑逐州境内亢旱,无以赡给,令吏部权免差注,候秋成取旨。」

九年闰正月二十四日,诏:「应从军小使臣今后在职丁忧,与

免试假。」

五月八日,试太常寺少卿王淮札子,欲将拣汰离军到部人除授厘务差遣。又有前任请大添支一年以上,依条合差短使外,其愿就添差不厘务岳庙差遣、年六(八)十〔八〕已上,并免短使,庶几从军战士获沾厚恩。从之。以上《干道会要》。

嘉定八年九月十五日,明堂赦文:「应从军曾经立功大小使臣校副尉、下班祗应,已经拣汰离军添差一任回,合注正缺,间有实缘残疾不能亲身赴部注授之人,理宜优恤,许召本色官一员结罪委保正身,令家属赍状赴部,陈乞差注诸州准备差使或岳庙一次。十一年明堂赦亦如之。

同日,赦:「州府合依条保明到小使臣校尉陈乞祖父母、父母老疾,合得家便恩例参选,及在外指射差遣之人,其间有不曾连到保明正身并勘验公据,致碍参选注授具钞,并小使臣校尉召到保官,内有不是本等见拟注阙,可令吏部特与放行一次。」十一年明堂赦亦如之。

同日,赦:「小使臣校尉参选年七十以上,从条合注五十贯以下场务窠阙。缘无五十贯以下场务,是致年及七十以上之人,并无阙可入,窃虑失禄,可与注军功岳庙一次。其四川州军元无军功岳庙窠阙去处,许注军功指使,听候使唤不厘务差遣一次。」十一年、十四年明堂赦亦如之。

同日,赦:「宗室于在外州军及经部陈乞岳庙,各合召保官二员,除初官参部、已召保官及已〔参〕部判成、合注授差遣之人,若注岳庙,自合就用其经任小使臣;已再参部,见理在部名次之人,如欲指射岳庙窠阙,亦与免再召保官。」十一年、十四年明堂赦亦如之。

九年三月九日,吏部郎中程覃言:「臣备员郎曹,职司侍右本选,一命以上,皆有簿籍。先遵关到指挥,详批到罢月日,独有诸司抽差吏职,殊无稽考。比因(宫)[官]赏伪冒之后,遂编类颁降诸百官司,令差吏职员数行下本部遵守。臣自供职以来,但见逐处陈乞三年供奉无失,乞行推赏。取索案籍,稽考月日,扣问当来有无朝廷札下,悉无有焉。惟止取会刑部都官,都官保明诣实,本部便与放行。臣以诸司既有公文保明,都官又行勘当,度其无弊。但右选无所稽考,乞自今以始,凡诸司差拨吏职充应供奉,令各司先申朝廷批下都官,都官(阙)[关]报右选,两部置籍,一如注阙,分明抄上到罢月日。仍令赴部,出给功过印历,逐考经所属批有〔无〕过犯。候满日陈乞推赏,须要缴付身,赴部辨验,照条格施行,庶几命令出自朝廷,有司可以遵守。」从之。

十一年九月十二日,明堂赦文:「宗室小使臣依条须实历厘务一任,通不厘务四考,方许关升。缘从来宗室并作四年出阙,是致艰得厘务窠阙可入,多有在部守待,动经年岁。窃虑淹留旅邸,可将宗室厘务监当窠缺权展作四年半,刷具(使)

使阙,出榜许令指射一次。」十四年明堂赦亦如之。

同日,赦:「小使臣校尉陈乞戚里添差,初任合召升朝官二员委保,所供(宋)[宗]枝图本即无节略隐漏,关送礼部,行下太常寺,定夺服纪,画降指挥下部,与注授添差差遣。内有任满再陈乞添差人,又令召保,委是重迭。可将似此添差经任已曾召保之人,照前任已承指挥,与免再召保,放行添差。」十四年明堂赦亦如之。

同日,赦:「小使臣校尉任满到部,合缴印纸陈乞覆校。其间或有已成考任,批书替罢,本官任内别无不了事件,及无诸般过犯,止缘州府吏人一时不依条式批书,在法合召保官及降名次。可将上项人与免召保、名次,放行参部注授一次。」十四年明堂赦亦如之。

十四年九月十日,明堂赦文:「小使臣校尉亲民、监当、指使等正阙,见用五年两季为限出阙。今来尚有在部待次之人,员数颇多,窃虑淹留旅邸,委实可怜。仰将逐项正任窠阙除见榜外,权展作五年三季,刷具使阙,出榜召官指射一处。」

同日,赦:「四川、二广州军申到使臣校尉陈乞酬赏定差,自合照应见行条式保明。其间有州府案例一时漏行声说修葺器甲坚利并法官点对因依与保明二字,及有定差遣,合行当官铨量,读律、试写书札百字以上,方许差注。近来间有定状画一项内,虽该说已亲身赴司,当官读律试写书札因依,其后项保明内,却止称已体量或审量事因,不曾分明声说已当官铨量讫三字。若使行下取会,动经岁月,窃虑(近)[迂]回留滞。仰将上项人自今赦到日,如见得别无违碍,令吏部特与放行一次。」

同日,赦:「宗室岳庙及添差不厘务窠阙,依条并系二年成资,满罢,不候替人,截日离任,并以四年为限出缺。近来往往诸州军并不依时申到逐阙到罢,是致本部使阙不行,有妨在部人指射。可自今赦到日,将逐项窠缺照应应赴月日,见系四年以下缺次,即令刷具,尽行使阙,出榜召官指射。」

同日,赦:「使臣校尉每年陈乞呈试,自合经本贯或见寄居州军陈乞,保明给据,并申部照会,放行牒试。其间有已曾保明、给据、申部了当,偶因呈试不中,若次年陈乞再试,内有地里遥远,贫乏无力归乡,陈乞保明再试,以致淹留在旅,狼狈失所,情实可怜。仰将上项人与照已经保明,勒元书铺委保正身,放行再试一次。内有及三年以上不到部之人,自依见行条法,保明给据施行。」

十六年五月二日,臣僚奏:「州县之吏,于职则卑,于民为亲者,令是也。为亲民之官,百里戚休所系,讵可以为卑而忽之 小使臣注授县令窠阙,自有成法。近〔年〕以来,武臣不拘经任或初官人,与任子同试文铨中选,许注县尉。候将来资格当入两淮县令,即与差注。窃详近制之行,盖谓亲民之官,傥以稍通

文墨者充之,施于有政,当亦可观,初意未常不善,然冠鹖业儒,功名自许,固不乏人,而挟资并缘,传义假手,弊亦不少,侥幸一中,则由尉而令,如取如携。以若人而寄百里之命,立见旷阙,况两淮要害之地哉!诸铨试中,仍须帘试中注官,此侍左通用令也。左选犹尔,况右选乎。乞下臣此章,今后使臣校尉文铨试中选人,参用左选铨中体例,定日帘引,仍索真卷,比对字迹一同,方许从准嘉定五年以后节次指挥参注。非惟可革代笔之弊,亦足以重字人之选。」从之。以上《宁宗会要》。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六 铨试 右选、呈试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