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官三

【宋会要】

大观元年二月二十日,诏:「比常降诏令从官各荐人材,逮今未闻荐上。可申命之,限一月闻奏。俟到,仰三省具名取旨。」

二年三月一日,诏曰:「天下无全材,作而新之,不可胜用。因而任之,无所不宜。今求材之路甚广,而所得未富,殆任非所长也。自今可博访人材,文学之士,处之于文馆;干敏之士,处之于寺监丞簿。求心计之才于漕计之属,养智勇之士于将帅之幕。审而用之,庶不失人。」

三年正月三十日,诏:「比令尚书待制以上各举所知二员,可申严日限。须管于十日内奏举数足,无致迁延。」

四月二日,诏:「侍从所举官赴三省审察,在外人乘驿赴阙。」

六月二十六日,诏:「内外官司奏辟员阙差遣并勾当公事等,本以公举练历廉谨之官,分委职务,岂为辟举权要子弟及易举亲戚 升养资任,滥授恩赏,虽有违犯条禁,上下观望隐蔽,因而职事隳惰,即非元乞任能责成之意天头原批:「『乞』字恐误。」。如选举不当,其元奏辟官可令刑部立法施行。在京令御史台,在外委监司走马承受按劾。仍自今应奏辟官,于奏状前用贴黄具所辟官出身、年甲、三代、成任差遣并功过事件,及在朝亲属职位姓名。」

七月二日,诏侍从官举所知,孙穆等十七人并与升等差遣,朱衮等三十六人,令中书省籍记姓名,以备选抡。

政和元年三月一日,吏部侍郎姚佑言:「契勘小使臣

差使、借差总二万三千余员,凡举辟差遣,皆用年甲、识字与不识字、乡贯、出身、历任、三代、名讳、功过、举主资序照使。其间若有外补授及连任就注,久不到部,未经供通之人,旋行取会。近降朝旨,应奏举差遣,并于状前贴黄说年甲、三代、差遣、功过事件,以备照用。其举辟官多是节略事宜,不免开具违碍因依,铨量令取会具钞拟差。洎至移文,往往经来年月,使见任之人不得应期交替,见阙处久无正官,被举之人亦不能差注。似此窒碍,乞下有司立式颁行,于举状前贴黄声说,所贵有补。」从之,令吏部立式。

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吏部尚书张克公言:「窃见吏部选格,惟才武为上。检会元丰材武格内一项,保举沿边重难任使,从来未曾立定所举员数。应内外臣僚荐举大小使臣,往往作沿边重难任使,而应材武者不可胜计,遂与曾立战功、捕获强恶及武举出身等人同为一格,显属太滥。乞断自圣裁,限以员数。谓如合举大小使臣升陟几员,内几员许举沿边重难任使,庶几增重材武之格,绍隆神考奖励人材之意。」诏于合举升陟员数内,听举沿边重难任使,不得过五分。

三年二月五日,诏令吏部将诸路州军新添曹掾县丞员数,参照旧额,契勘监司、守臣合增举官之数,逐一开具,申尚书省,仍限三日。尚书省勘会:「自来诸路监司、守臣,其举官员数不一,若计数一 增添,显属多寡不均。

今拟下项:京东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京西路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五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五十人,举改官一人。河北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保甲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四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五十人,举县令一人。河东路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保甲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四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五十人,举县令一人。陕西路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保甲司欲添及四十人,举改官一人。淮南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二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二十人,

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两浙路转运司欲添及七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二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福建路转运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二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江东路转运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三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四人,举县令一人。江西路转运司欲添及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十四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一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四人,举县令一人。荆湖南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荆湖北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二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成都府路转运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

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七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利州路转运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梓州路转运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夔州路转运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广东路转运司欲添及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八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广西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知州自来以所管县分依格奏举,人数多寡不等。欲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淮南、两浙、福建、江南、荆湖、川、广及五人,举改

官一人。其县令并不曾增添。发运司自来所管员数,系总领淮南、两浙、福建、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广南东西九路通行奏举改官、县令,今来欲共添改官二人,县令一人。添举员数,并依旧举官条例施行。承务郎以上官举升陟状,合依条减幕职、州县官改官之半,提举学事司已有教授及十人处许添举改官三人指挥,今来更不添举。提刑、提举、保甲司内有分两路者,如本路所添不及今来员数,许每路各举一人。」从之。谓如京东路提点刑狱司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本路提点刑狱司系分东西两路,今来共新添三十八人,即是逐路各添不及二十人,许各举一人之类。

八月十二日,诏举主字改作举官。

五年七月十四日,中书舍人徐敷言:「侍从官举官自代,行之已久,未见得人而拔用、缪举而加罚者。乞召至都堂审察,量加升擢;或非其人,则坐举者。」从之。

九月二十五日,太尉、武信军节度使、充中太一宫使、奉承御前处分边防童贯言:「勘会西宁、湟、廓、积石四州军最处极边,郡事繁重,兼边防司近管认逐州军岁计合行事务不少,缘知州军皆系武臣,须藉有才干通判协力倚办。伏望圣慈详酌,特许边防司奏举上四州军通判一次,并替见任人任满阙。所贵远边得人干当。」诏依先降指挥奏举一次,仍申尚书省差。

十月十三日,诏:「大名府等处都作坊院监官,可依元丰法,并令军

器监与本路提刑司轮举。」

六年二月七日,吏部侍郎韩粹彦等言:「检会政和三年五月 ,奏举窠阙,如见任官过满三月,其创添并非次见阙,及三季各奏状不到者,更不候本处申到无官可举,并从本部使阙差人。本部勘会上件窠阙,当时为员多阙少,申明到前项指挥,即无今后依此施行明文。窃缘奏举窠阙内,有河防、捕盗及三路沿边掌兵并盐事官,系被举官司依专法奏举使臣。若今后亦合依上件施行,即乞将前项似此奏举去后,须候所举官司申到无官可举,本部依条使阙差人外,余奏举并接续申明到奏举一次去处,依前项已依得朝旨施行。」从之。

四月三日,吏部言:「御笔特改官人,偶无荐举,凡选阙校量,在有荐举官人之下。有司因循,失于建明。伏望明诏立法,许在有举官之上。」诏令详定一司 令所立法。

五月十九日,臣僚言:「近降御前札子,川峡路通判司录、曹掾、兵官、令佐阙,并差川峡人,仍州不得过三员,县镇寨不得过一员。臣访闻东西两川并利州路州县久阙正官甚多,盖为内地人入川,远涉数千里,少有愿就。伏望特降睿旨,应选人往成都府、梓州、利州路指射差遣,如任满不犯赃私罪,候考第足日,与减改官举状二纸,磨勘合入通仕郎以上者减举状一纸,关升本任,别有酬奖,自依元法施行。大小使臣乞比附立法。候三二年,事就绪日依旧。」(照)[诏]依所奏立

法。

七月十五日,吏部言:「承 诸路应钞盐路分巡检、县尉,令盐香司奏举有胆勇人。内淮南路盐香茶矾事司承政和五年八月三日朝旨,依产盐场监官已得旨挥,除赃罪外,不以有无违碍踏逐奏举。其诸路盐香茶矾事司奏举,乞依淮南盐香茶矾事司已得旨挥。」从之。

八月六日,吏部言:「勘会诸路兼教保甲地分巡检、县尉,依条委提举司踏逐奏差。承政和五年八月八日朝旨,应钞盐路分巡检、县尉,有地分阔远,自来私盐多处,令盐香司奏举有胆勇人。缘盐香司合奏举巡尉官内,有系教保甲地分,合保甲司举官去处。今来盐香司合举系保甲地分巡检,虽承朝旨今后依奏举法差注,亦未审合与不合兼用政和保甲举法,试验事艺差注,及系教保甲巡尉差遣,并合申枢密院降宣。其盐香司举到官,申枢密院,惟复申取都省指挥。」诏巡检依县尉已得指挥,盐香司合举系保甲地头巡检,兼用政和保甲举法,其盐香司举到官,止申尚书省。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六年,臣僚言知县、县令凡百七十余阙,无愿注者。命吏部措置。已而吏部取在选应入者,随其资序,自上而下,不以愿否,径自差注,如硬差法,遂有贯户福建而强注四川者。明年,上知其远难赴,特许便乡差注,路虽远,毋过三十驿,已注者听改。

重和元年天头原批:「徽宗独缺重和此小注元年、二年六年三段,不知可提作大字单行补缺否。」,臣僚言:「八路定差,岁久弊多,尝究其原,在付非其人而又举职不专也。

且四选之在吏部,尚书、侍郎专总其事。而八路则委之转运,既以军储、吏禄、供馈、支移为己责,而差注视为末务,乃(赴)〔付〕之主管文字官。其人又以稽考簿书、检勘行移为先,而不复究心差注,乃付之士案。率吏胥拟定,而佥厅特视成书判而已,几何而不废法哉。比年以来,贿赂公行,随其厚簿为注阙之高下,甚者曰:某阙供给厚,遗我一季之得,则可差矣;某地圭租优,归我一料之资,则以汝往矣。苟贱不廉之士,亦增赇以市,而取偿于至官之后。间有刚正而无赂者,则定差之牍,脱漏言词,隐落节目。暨其上部,必致退却。待其参会重上,已半岁所矣。士大夫以身在八路,势须畏忌。若必投诉,是诉所莅监司也。以是阙多而不调者众。宜督察典领之官,岁终取吏部退难有无、多寡为之课而赏罚之,可以公拟注而绝吏赇。」从之,仍立为法天头原批:「『为法』二字,似宜添在『从之』下。。

升改荐任之法,选人用以进资改秩,京朝官用以升任,旧悉有制。自熙宁后,又从而损益之,故举皆限员,而岁又分举,制益详矣。先时选人应改官,必对便殿。旧制五日一引,不过二人。其后待次者多,至有踰二年乃得引。帝闵其留滞,至元丰四年,乃诏每甲引四人以便之。

二年,定十六路提点刑狱岁举京官、县令额:京东西、河东路京官七人,职官三人,县令四人;成都府、梓州、江南东〔西〕路京官五人,职官三人,县令四人;建、利州、荆湖南北、广南东西路京官四人,职官三

人,县令二人;夔州路京官三人,职官二人,县令二人。

六年,诏察访官举京官、职官、县令者,河东、两浙十二人,余路十人,升陟不限数。选人任中都官者,旧未有荐举法。至是,诏其属有选人六员者,岁得贡三员。又定提举市易司岁举京官五员。

元佑元年,岁举升陟始立额,如举改官及职、令之数。复通判举法,诏岁举京官、县令各一员,仍间迭而举。用孙觉言,吏部选人改官,岁以百人为额。

绍圣元年,右司谏朱勃言:「选人初受任,虽有能者,法未得举为京官。而有挟权善请求者,职官、县令举员既足,又并改官举员求之。」诏历任通及三考,而资序已入幕职、令录,方许举之改官。又言:「选人改官,岁限百人。而元佑变法,三人为甲,月三引见,积累至今,待次者亡虑二百八十余人。以数而计,历二年三季,始得毕见。请酌元丰令增损之。」诏依元丰五日而引一甲,甲以三人,岁毋过一百四十人。俟待次不及百人,别奏定。

大观四年,裁减国学长贰岁举改官而立之数,大司成十五员,祭酒、司业各八员。

政和三年,尚书省修立改官格:承直郎至登仕郎六考,将仕郎七考,有改官举主而职司居其一,即与磨勘。如因坐公私愆犯,各随轻重加考或举官有差。从之。

七年,臣僚言:「官冗吏员增多,本因入流日众。熙宁郊礼,文武奏补总六百一十一员。元丰六年,选人磨勘改京朝官,总一百三十

有五员。近考之吏部,政和六年,郊恩奏补约一千四百六十有畸,选人改官约三百七十有畸,其来既广,吏员益众。欲节其来,惟严守磨勘旧法,不可苟循妄予而已。且今之磨勘,有局务减考第者,有川远减举官者,有用酬赏比类者,有因大人特举者,有托因事到阙而不用满任者,有约法违碍、许先次而改者,凡皆弃法用例。法不能束,而例日益繁,苟不裁之,将又倍蓰于今而未可计也。请诏三省若吏部,旧有正法,自当如故,余皆毋得用例。」诏惟川、广水土恶弱之地许减举如制,余悉用元丰法从事,其崇宁四年之制勿行。

高宗建炎初,诏即驻跸所置吏部。时四选散亡,名籍莫考,始下诸道州府军监,条具属吏寓官之爵里、年甲、出身、历任、功过、举主、到罢月日,编而籍之。诏京畿、京东西、河北、河东士夫在部注授,虽铨未中而年及者,皆听注官。

二年,诏京官赴行在者,令吏部审量,非政和以后进书颂及直赴殿试之人,乃听参选。在部知州军、通判、签判及京朝官知县、监当旧以三年为任者,今权以二年为任。兵休,仍旧以赴调者萃东南。选法留滞故也。

四年,言者论铨衡之官守法不立,自京、黼用事,有诣堂及吏部阙者,判一取字,虽已注人,亦夺予之。甚至部有佳阙,密献以自效,为寒远患踰二十年。望明戒吏部长贰,自今堂中或取部阙,并须执守,毋得供报。」从之。

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诏:「可令诸路帅臣各举有材勇智谋、谙练军政、缓急可以倚仗大使臣二员,仍开具逐人曾于甚处立功 显著闻奏,枢密院置籍编录,以备选用。如任用后功绩优异,其保举官即行旌赏;若不如所举,有误任使,其保举官亦当量事黜责。」

七月二十九日,吏部言:「勘会崇宁看详考功条,修武郎以上初该磨勘并武功大夫磨勘,缘元符政和举官奏状式内即无『同罪』二字。再详所须同罪保举,方与施行,缘所举官只是依式发奏,自来虽已参用元符、政和举官式磨勘,终是未有明文执守。伏乞详酌施行。今拟添举朝请大夫以下充升陟任使等状式,添入『如蒙朝廷擢用后犯入己赃,臣甘当同罪』。」从之。

八年五月二十九日,臣僚言:「迩来任刺举者,往往虚发照牒,妄为美词,并称已具奏闻,而寔未尝发,此其罪岂止自欺而已哉!今士人到部,乞用照牒磨勘了当。暨至会问,元未申发,却行追改。而虚发照牒之人,殊不加罪。乞下有司,明立条禁,以正虚发照牒、不申岁帐之罪。凡遇举官,即具奏检申吏部,仍备坐连照牒,付所举官收执照用,庶几息绝弊源,寒素有赖。」诏举官如敢妄发照牒及不申岁帐者,并以违制论。

七月七日,臣僚言:「伏见任谅奏乞辟置东南通判,内有元被旨差除及堂除人,谅一例奏辟冲罢,臣寔未喻。欲望特降睿旨,除见任及差下人系吏部注授者,权许谅奏辟冲罢

一次外,应特旨差除及堂除人,并不许奏辟冲罢者,并依旧,仍不得为例。」诏除已系御笔差除外,堂除阙具姓名申朝廷选差,余从之。

宣和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尚书省言:「奉御笔,今后遵依元丰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诏旨,内外举官悉罢,令尚书省依仿元丰旧例措画闻奏。今恭依御笔,逐旋据吏部具到举官员阙,体仿元丰旧制措画,并具到旁通体制下项:一、元丰年不曾罢举窠阙,今欲并依元丰旧制罢举;一、依元丰旧制合罢窠阙,今措置内事干新法,缘新法事务具名申差者同。及帅府属官欲并归堂除,其诸路管勾机宜文字并许具名申朝廷差,其罢举窠阙并归吏部;一、元丰四年后来创置奏举窠阙,今系事干陵寝,欲特存留依旧奏举外,余并罢归吏部,内缘新法差窠阙及具名申差者,并堂除;一、应奏举系属枢密院管认窠阙,今欲并令枢密院施行;一、应自来奏举及踏逐具名申差窠阙,今措置如后奉承御笔及特旨,或供奉应奉御前事务,并应副急切委责才干窠阙,欲各依元降指挥施行;一、应已得旨挥许令奏举一次窠阙,内未曾经奏举者,欲并罢;一、应罢举等窠阙,欲除合属枢密院阙外,令吏部一依今来措置及旁通体制施行,内有合参立选格者,即逐旋修立,申尚书省;一、应罢举归吏部选差窠阙,欲令本部候入使阙,限每月一日刷具窠名脚凿选格,先申朝廷,限五

日使阙,如过限,朝廷不曾差人,即从吏部,不候报,一面依格差注;一、自今降措置指挥日前已系奏举在任之人,欲令终满今任,其已授付身赴任之人,亦许赴上,候入合使阙限,即依今来措置使阙差人;一、应罢举窠阙,如未立到差格间已入使阙条限,欲令吏部权依仿元举法差注;一、应该载未尽事件,欲令吏部比仿条具申请施行。」并从之。

三月六日,京畿转运使王本言:「有旨 诣所部,察县令能否以闻。伏见密县朱定国、鄢陵刘湜岂弟临民,一境称治;考城吴亢宗、长垣马向吏事详明,庶务毕举,乞召赴都堂审察。」从之。

二年三月十九日,诏陕西、河东、河北路:应合枢密院铨量奏举窠阙,未曾参部、未经短使人,并特许奏辟,余依见行条格施行。

十二月二十七日,吏部言:「勘会涪州通判昨奉御笔,委王蕃奏举清强干敏官,具名闻奏。所准夔州运判王蕃奏举朝奉大夫常彦堪充上件差遣,其常彦于格应入。缘本官见年六十以上,不任选阙。」诏特差。

朝奉大夫、新知均州章綡委有才干,荐更任使,兼本官系苏州人,备谙江浙民情,可以倚仗。臣已 三年二月六日,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童贯言:「勘会两浙提举常平俞赒已准朝旨勒停,缘今凶贼作过之际,全藉监司抚存弹遏。伏(遂)[逐]急差本官权两浙路提举常平,先次管勾职事,伏望特赐睿旨差注施行。」从之。

三月二十七日,诏:「应

(阙)[阙]官去处,仰吏部 刷,限三日速行差注。如无本等应格人,即破格差注一次。自余州县亏欠场务及边远阙官半年以上,除知、通可录兵马都监、监押外,并特许帅臣漕司,不以拘碍踏逐奏差一次。勘会帅臣漕司依已降诏举官,自合随两司所隶奏举。如巡检阙,合帅司;场务阙官,合漕司奏举之类。若事干两司,自合同衔奏举,令吏部申明行下。」

闰五月二十三日,吏部言:「陕西都转运司奏举将仕郎景材充秦州司刑曹事。本部勘会初出官条,年二十五以上,许到部注授残零阙。缘逐人系未合到部之人,近来官司却以年未及格,并犯赃私罪等人一例举奏,理当申明。合除曾犯赃及私罪勒停并进纳不应入人、年未及格、未应出官人外,并遵依御笔旨挥,不以拘碍奏差。」从之,仍申明行下。

六月十一日,臣僚言:「昨诏通判不许帅臣奏辟,着在令甲。近帅臣复有奏辟程若藻通判冀州、安勉通判(之)青州、石资通判雄州,陛下亦既俯从,搢绅疑之。寻有诏除石资特差外,余勿行。缘所辟三人,石资尤无闻望,徒以豪赀交结,今独得辟,是使奸罔之徒,公违诏令而成诡私也。乞并赐寝罢。」从之。

九月十八日,诏:「应内外官岁举外,其增添员数,更不施行。内京东辇运、蔡河拨发、河东京西江淮铸钱、陕西香矾、河北京东盐香司、辰沅靖澧州刀弩手司、提举陕西平货务,各许岁举二员。河北籴便司依

本路提刑、陕西河东提举弓箭手依本路提举常平见举员数,并减半。」

十一月十五日,诏:「今后不应奏举改官人,不许奏举改官。如有三省执奏不行,仍于今年九月十八日措置岁举选人改官指挥内,自宣和四年为始。」

四年九月十九日,诏:「提举成都府路茶事兼提举陕西买马监牧公事张有极奏辟奉议郎王肇知兴州、洋州,为碍资序,并不行。元丰六年四月令茶马司奏辟知州指挥,系一时旨挥,今后不合奏辟。」

五年三月十九日,吏部侍郎卢法源等言:「窃见选人到部关升磨勘,中间尝许先用照牒奏检,至有已升朝改官资后,因会问不寔,复行追夺者,其弊寔大。今复遵依元丰成法,须奏状到部,方许收使,不复容有伪滥及误行关升改官,诚良法也。近年以来,多有奏状遗滞,如川、广、福建,道路辽远,若俟取会,往复之间,动经岁月。方当选举人材之时,未免留滞之患。乞行立法。」诏:「应荐举承直郎以下磨勘关升,于照牒前录白元奏状检,仍声说于某年月日某字号递发讫。如违及不寔者,并依虚发照牒律科罪。」

六月二十日,臣僚言边帅属官,今皆帅臣辟置,未尽得人。诏应奏辟者许辟员数之半,余朝廷选差。

同日,臣僚言:「帅司属官,正储养帅才之地。今皆帅臣辟置,不惟牵于请求,未尽得人,又随府移罢,去来不常,其能究心一路之事哉 欲乞朝廷择选才术有志之士,分置诸路帅

幕,使讲求一路边机之任,高其资序,假以岁月。仍于诸路更试,以职有绩 者就加升擢,或分符边郡,或将漕本路,异日谋帅,皆可取而用也。伏望特降睿旨施行。」(照)[诏]依所奏。应奏辟者,据合辟员数,许辟置一半,并依旧制,余并朝廷选差。应选差者,并与通判资序,三年为任。

六年十二月四日,诏:「内外侍从官以上,各举所知堪充文武任使者二人,中书省籍记姓名,召赴都堂审察。其才术优异、可备奖擢者,仍取旨引对。不如所举,当以重罪论之。」

七年五月十六日,臣僚言:「愿诏帅臣保举将佐、下逮军校有才略者,监司保举郡守以至县令有政绩者,每岁逐路以三数人上之,朝廷籍记姓名,岁终类聚,取旨擢用。当则有赏,否则有罚。」诏令吏部申明行下,诸路监司遵守施行。其帅臣保举将佐军校等,录送枢密院条画取旨。

六月十日,诏陕西、河北、河东并诸路帅司:于本路大使臣内,选曾经边防战守、可以倚仗五七人,具名以闻。

钦宗靖康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诏令在京监察御史、在外监司郡守及诸路分钤辖以上,限三日于大小使臣内选择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出战之人,各举二员。

四月二十九日,诏令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人。

六月三日,诏:「宰执、侍从、省台寺监、监司、郡守、将帅之臣,并举文武官才堪将

帅,不限人数以闻。其人有已试之 ,即具疏其迹。未经试用,即言其才能所长,密院籍其姓名。」从监察御史胡舜陟之请也。

八月十六日,诏:「昨降旨挥,令中外臣僚举有武勇可以统众之人,至今尚未有曾举到者。令刑部催督,限十日奏举。其已举到使臣刘钧等十七人,令乘递马发赴枢密院审察。」

九月二十四日,臣僚言:「窃见臣僚集议,置四道都副总管。内副总管用武臣,缘上件委任所责非轻,惟人才寔可济今日急难者用之,不必如平时,问其元初荐引及日前瑕疵以为碍,庶几可以得人。若使集侍从、台(荐)[谏]同一处荐举,又恐人数不多,难于推择。欲乞令六曹尚书侍郎、开封尹同集一处,翰林学士、两省待制同集一处,台官在本台,各荐文臣可充都总管者四人。内有议论不同,许别为一状荐举,以充其数外,武臣副总管四员,乞令三衙都指挥使、枢密承旨同集一处,公共荐举,必可得人。」从之,仍并限一日。以上《续国朝会要》。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日,赦:「应诸路有材勇谋略、众所推服之人,或曾经战阵,有功可以倚仗,委本州岛具职位姓名,保明解发赴行在御营使司,当议量材录用,每州三人。」

十二月六日,尚书省言:「检会登极赦文,内自禁从,外自监司、郡守,各举所知一名。」诏文武官并召赴都堂审察,中书省置籍书职位姓名进呈,除合待报人外,余告示发回本处,白身人送

中书省,各试策一道,取旨。

二年四月三日,臣僚言:「乞文臣自从官至牧守,各荐所知可备升擢任使者二人;武臣自管军至遥郡,各荐所知可备主兵任使者二人。置为一籍,留之禁中,其副本降付三省枢密院。每遇文臣监司、帅守及武臣将官、总管、钤辖等有阙,除旧资序合入及已试有 并宰执荐引人外,其余并乞于今举官籍内点差。如擢用之后,职事旷废,或犯赃私罪,并坐举者。其举官不当降官及降差遣者,未满三年,虽遇赦恩不得牵复。如此,则人皆向公,所举无非寔才。近日士大夫凡所奏请,大抵多引罪废及法不当得之人,以人主爵赏市己私恩,愿加禁约。」诏今后除朝廷并缘军期所差官外,其余举辟,并遵依荐举条令。如违,令御史台觉察弹奏。

十一月二十二日,赦:「近降旨挥,令行在侍从官于废放黜谪之中,举才干强敏之士一名。缘所举不多,虑有遗材,可更听别举一名。」

三年二月十六日,诏:「兵火之后,阙员甚多。许侍从及寺监长贰郎官以上,限两日举有才术士大夫二人。」故事,惟侍从官以上荐士,不及郎官,上特令荐之。

三月十一日,臣僚言:「承平日久,再有夷狄之患,忠义之士延颈企踵,咸欲 忠戮力,然而异能之士,未闻为时而出。宜下诸将,旁求于外,一艺以上,悉皆上闻,量材录用。」诏自遥郡刺史以上,许举一名。

四月十三日,尚书右仆射吕颐浩、知枢密院

事张浚言:「方今天下多事,乞明诏庶僚,各举内外官及布衣隐士材堪大用之人,擢为辅弼,庶几协济大功。」诏令行在职事官以上,限三日开具所知闻奏。

二十三日,诏:「天下帅臣、监司、守令,可多方采访所辖州县见任寄居待阙应文武官有智谋及武官武艺精熟者,开具闻奏。仍籍定姓名,当议采择,量材录用。」

四年三月十三日,诏:「提举福建路茶事司岁举官,并依京东等路提举盐事官例,举承直郎以下改官二员,从事郎以上三员,迪功郎充县令三员,承务郎以上升陟七员,大小使臣升陟七员。」

十五日,诏内外侍从以上,各保举可充监司者一二人。

四月二十三日,诏监察御史林之平差往闽、广,措置防托海舡,许依提点刑狱官荐举,仍不拘上下半年。

五月二十日,诏:「依三年已降指挥,令台谏及左右司郎官以上各荐二人,令所在州军差人给券,限三日发赴行在。仍令执政大臣同共采择在外侍从,虽在谪籍,别无大过,而政事才学寔可用者,广行召用。」以臣僚言:「诸路帅守阙人,行在除台谏外,止有綦崇礼、汪藻两人,省曹百司多差外官权摄,缓急大事,何所谘访 」故有是命。

七月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言:「总领四川财赋,所属五十余州,乞依陕西路转运使例举官。」从之。

九月二十三日,富直柔乞留苏逞为都司。范宗尹曰:「都司,宰属,如大府帅臣犹得自辟

置属官,盖资赞画之益。如苏逞虽名德之后,然不可任都司。」上曰:「台谏以规过拾遗为职,不当荐某人为某官。」赵鼎曰:「惟不论荐台属。」

绍兴元年正月十四日,诏:「应今后京朝官知县阙,并令三省选择差除。仍令内外侍从官各举堪充县令京朝官二员,中书门下省籍记姓名,以次除授。俟有善政,任满升擢差遣;或犯赃罪,连坐举官,依保举法。」

二十四日,诏内外侍从官更许于京朝官法荐举选人二员,特差京朝官知县窠阙。

二月六日,诏:「内外侍从官所荐充县令选人,并系令录以上资序,经任寔及三考,方许荐举。仍于奏状内分明开说。其已奏未应格人,并令改奏。」

七月三日,诏:「越州钱清镇并萧山县文武尉阙,并令安抚提点刑狱司共保举有材武人差一次。如到任后有怯懦不职之人,元保奏官取旨责罚。」钱清有监镇官及两尉,以失职免,故特命保举。

十一月五日,两浙路提点刑狱施垧言:「昨乞依江南东西等路减罢武臣提点刑狱例,许令通举两员。所举改官数,已得旨许通举,以十员为额。按旧格,本司每岁举改官九员,依政和法以三分之一举充从事郎以上,未审合于从事郎数外添举本句疑有脱文。「合」,或应作「合不合」。。」诏举从事郎以上三员外,许举改官,以十员为额。

十九日,诏:「百辟卿士,各举所知,应内外侍从须举三人以上。在外令三省行下诸监司、郡守,限五日具名同罪保举,缴连以闻。举得其

人,受上赏;其或不当,坐谬举之罚。仍无以先得罪于朝廷及蔡京、王黼门人为嫌。」以时方艰难,须才故也。

二十二日,诏:「已降旨挥,令侍从官各荐举三人以上。其起居郎、起居舍人依中书舍人荐举。」

《文献通考》:绍兴元年,诏馆职选人到任及一年,通理四考,并自陈改官。选人改官,旧无定数,绍兴后多不过九十人,少或至五十人。绍兴二十年八十八人,二十五年六十八人,三十年七十四人,三十一年五十人。捕盗及职事官,皆不在数。三十二年,遂至一百十三人。孝宗患之,隆兴元年四月,诏以百员为额。干道三年七月,又通四川为百二十员。七年十月,有司请不限员,奏可,时虞丞相当国也。淳熙初,上以官冗,稍严升改之令,于是六年,引见改官不及七十员,而捕盗在焉。周洪道为吏部尚书,七年二月,因请以七十员为额。是年四月,又增八十员,职事官并引见改官六十五人,四川换给一十五人,特旨改官不与。十三年三月,又诏职事官、改官在八十员岁额之外。自是岁改京官者仅百员,今遂为永制。奏举京官,祖宗时无定数,有其人则举之。太平兴国后,诸州通判亦得举京官。熙宁中,取以为提举常平官员数。元佑中尝暂复之,至绍圣又罢。淳熙六年九月,上以岁举京官数滥,命给舍、台谏议之。王仲行希吕时兼给事中,乃请六曹寺监户部右曹郎官同。岁减举员三之一,诸路

监司减四之一,礼部国子监长贰减三之二,前执政岁减二员,诸州无县者岁止一员,岁终不除运副而判官补发者,不理为职司。奏可。庆元元年十一月,复诏判官补发副奏理为职司,又诏职司状不得用二纸,用姚察院愈奏也。在京选人,旧无外路监司荐举。渡江后,诏以六部长贰作职司,干道七年九月罢之。惟馆学官通理四考,不用举主改官,盖累圣优贤之意。

二年三月七日,淮南东路宣谕使傅崧卿言:「臣到淮东,已察见本路诸州官吏能否,乞不限员数,保举升陟任使。」诏许保举十五员。

五月五日,诏观察使以上各荐大小使臣有谋略精深、武艺超卓、可备将帅之选者二人,令枢密院置籍。

六月二十四日,福建、两浙、淮南东路沿海制置使仇迭言:「昨得旨,令依转运副使举官法。缘逐路举官员数不等,欲乞依两浙转运使合举员数。」从之。

十月三日,诏:「监司举官员数,若比嘉佑之数合行遵添,可遵依元丰举官员数。又昨罢诸路提举常平,其举官员数以三分为率,将二分(为)[与]转运司,一分与提刑司。」

《文献通考》:二年,吕颐浩言:「近世堂除,多侵部注,士人失职。宜仿祖宗故事,外自监司、郡守及旧格堂除通判,内自察官、省郎以上馆职、书局编修官外余阙,并寺监丞、法寺官、六院等,武臣自准备将领、正副将已上,其部将、巡尉、指使以〔下〕下:原无,据《文献通考》卷三八补。,并归部注。」从之。

三年正月十七日,诏宇文师瑗添

差福建路转运判官,其荐举员数,与依正任转运判官合举员数减半奏举。

二月五日,宣抚处置使张浚言:「本司随军转运使副下属官内,有系选人员阙,在法合用举主升改。乞依发运司属官体例,许帅臣监司互举。」从之。

四月六日,诏:「外宗正司属官,许依本路转运等司属官条法,令诸司荐举。」从主管南外敦宗院李咏请也。

五月一日,诏:「诸路宣谕官所荐人材,各以推赏。仍各候任满日,发赴行在引见,朕当不次升擢,以劝能吏。」先是,诸路宣谕时有荐举以应诏,若江南东西路刘大中所举知信州铅山县陈洙、建昌军军学教授李弥正、信州玉山县丞张绚,两浙东路朱异所举签书绍兴府判官厅公事张九成、婺州义乌县令闾丘昕、知处州龙泉县汪汝则、知温州瑞安县熊彦诗、绍兴府嵊县令姜仲开、建州观察推官林安宅、知泉州安溪县江伯淮、知建州松溪县林敏元,两浙西路胡蒙所举知常州俞俟、知平江府昆山县俞彦、知临安府于巘县楼,荆湖南路薛徽言所举通判衡州事赵伯牛、通判永州事刘延年、祁阳县令张,皆赐秩一等,选人比类推恩。一日,上独问曰:「刘延年如何人 」宰相吕颐浩等对曰:「不识。」上曰:「人固未易知,虽圣人犹难之。大臣既不识,何由信其贤否 须召对以观其才。若实可用,即用之,通判非如县令之不可数易也。」遂命召之。

十八日,吏部言:「左迪功

郎张嘉宾关升考第举主,虽已应法。内举主李承造缘应副赵立米稽违,见行分析未报。」诏许先次放行关升,如将来有违碍,即行改正。

六月二十三日,诏内外侍从官各举宗室一员。从知大宗正丞谢伋请也。

九月五日,中书舍人黄龟年言:「元佑间,司马光建议乞设十科以网罗天下之士。若施之今日,切于事实者,惟知勇过人、可备将帅,公正聪明、可备监司,善听狱讼、尽公得实,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练习法令、能断议谳五科,愿诏有司检举施行。」诏送两省官同共讲究,限十日闻奏。续据三省枢密院检会到元佑元年司马光申请十科举士札子,乞依旧例施行。从之。绍兴元年闰二月二十八日,中书门下省言:「检会龙图阁直学士汪藻、资政殿学士叶梦得荐右承奉郎徐度,显谟阁待制葛胜仲荐左迪功郎胡(理)[珵],给事中胡交修荐左承议郎张宦堪充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汪藻又荐左承议郎王棠、叶梦得,胡交修荐左朝奉大夫新差权发遣袁州汪恺堪充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葛胜仲又荐王棠堪充善听狱讼、尽公得理科。龙图阁学士沈与求荐左朝奉郎钱叶堪充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诏徐度令中书舍人试策一道,胡珵、钱叶、张宦召试馆职,王棠、汪恺与升擢差遣。

十二月二十七日,诏:「选人用举主磨勘有剩数者,吏部牒所举官,许令再举。」从吏部侍郎陈(兴)[与]义请也。

《文献

通考》:三年,右仆射朱胜非等上吏部七司 令格式一百八十八卷。自渡江后,文籍散佚,会广东转运司以所录元丰、元佑吏部法来上,乃以省记旧法及续降旨挥详定而成此书。

四年四月十八日,诏:「今后选(入)[人]考第、举主已足,合该磨勘,其举主内职司举状,却有前宰执举状,与理当职司举状放行磨勘。」五年十月三日,因臣僚陈请,吏部勘当自来宰执举状无当职司之文,有旨,四年四月十八日所降旨挥更不施行。

七月二十七日,户部侍郎梁汝嘉言:「邵相、曾悟心术通疏,吏道敏强,欲望各与升擢内外财计差遣。」诏邵相与转运判官,曾悟与措置茶盐。

五年三月四日,侍御史张致远言:「近降诏铨量郡守、监司,又采臣僚言遴选县令,甚大惠也。夫欲定毁誉,厌人心,不稽乎众,曷为而可 乞除言事官外,自监察御史至侍从并馆职正字以上,各举所知,不限员数,不拘官品,某人可为监司、郡守,某人可为县令,举词并载事实,无用虚文,实封投进,降三省编类籍记,参考除授。」诏依奏,在外侍从官以上监司、郡守、帅臣依此,仍限半月,具名闻奏。

四月九日,右司谏赵霈言:「致远之请,失于太泛。又举监司、郡守而责之馆职,轻重不伦。在祖宗时,未有此例。乞自监察御史至侍从通举监司、守令,馆职正字以上专主县令。」从之。

七月六日,知湖州李光言:「诸路武士多有人材少壮,弓马趫捷,武艺绝伦者。

朝廷既未尝录用,往往散在诸军,无以自拔,或委身盗贼,不能自新,乞令诸路州军广行招收。其间虽无武艺而通晓兵机,能料敌制胜,或造作攻守之具,各为一科,令监司、帅守按试保明,发赴枢密院,量材擢用,庶几韩、彭之流,或为时而出。」诏诸路监司、帅臣按试保明,具职位姓名,申枢密院。

八月六日,臣僚论列赵继之、赵不愚犯赃。赵鼎以尝荐此二人,乞解机务。上顾鼎曰:「事有轻重,卿荐士之失甚轻,而朕之罢相甚重。」不从。

《文献通考》:五年,诏自今注拟,并选择非老疾及不曾犯赃与不缘民事被罪之人。时建议者云:「州县亲民,莫如县令。今率限以资格,虽贪懦之人,一或应格,则大官大职,得以自择。请诏监司、郡守条上剧邑,遴选清平廉察之人,如前日预十科之目者为之。」

六年三月十二日,殿中侍御史周秘言:「自今侍从以下,凡欲荐士者,乞令明具事状,如传记所载昔人举官疏之类,公荐于朝,无得口陈私祷,以误朝廷除授。」从之。

四月二十八日,工部言乞依熙宁法举选人充京官。从之。

诏书,严县令之选,除自授于朝廷,保任责之侍从,甚大惠也。然监司、郡守,所系尤重。乞诏行在侍从官各举通判资序或曾任监察御史以上,可以任监司、郡守者一二人,皆例已试之状,保任以闻。朝廷籍录姓名,遇阙除授。后有不如所举,明正谬举之罪。 绍兴七年七月八日,起居郎楼照言:「比

庶几监司、郡守之选益精,而四方万里皆蒙实惠。」诏依,仍令中书门下省置籍。

闰十月十一日,上谓辅臣曰:「朕思今日安民之要,无若择监司、郡守。可令侍从官不限员数举可以为监司、郡守者,中书省置籍,遇有阙,卿等共议差填。朕亦当书之屏风,置诸左右,以时揭贴。其不任职事而无他过者,与自陈宫观。」又曰:「谬吏之害民,甚于赃吏。赃吏,一身取钱尔。谬吏为州,则一州之胥吏皆取钱,为县则一县之胥吏皆取钱,其害民岂不甚于赃吏 卿等可谕诸从官,须妙选实可为监司、郡守者,使实惠及民。若苟求中材以应诏,则所得不过常人尔。他日若所举称职,朕当赏其知人。」续诏两省官亦许依侍从官荐举。

十二月六日,上谓辅臣曰:「今后监司、郡守有阙,或已差人不足任,当用荐人填阙。」

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诏知绍兴府余姚县陈时举特转一官,候任满日,赴都堂审察。以两浙路诸司列其治最,乞加旌擢,故有是命。

九年七月七日,户部言:「户部长贰每年合举本属选人充京官,绍兴九年二月二十九日旨挥,止令长贰荐举四员。缘本部所辖库务极多,见今系选人二十四员,比之刑寺,事体不同。若止依上项员数荐举,显是数少。又缘近岁以来,差除长贰多是独员,一岁止可荐举四员。郎官及两寺长贰别无许举荐明文,欲乞今后如遇长贰独员,将合举选人员数,许通行荐举,不

得过八员,庶几不致遗滞人材。」诏户部长贰每年合选举选人改官员数,至岁终如系独员,权令通举。

十月四日,诏行在侍从官各举所知二人。续诏两省官亦许各举二人,令三省量材任使。内未经上殿人,令合门引见上殿。

十年四月十九日,臣僚言:「乞诏部使者一岁同举廉吏一人,上其事状。朝廷审实,稍加擢用,以宠绥之。苟得其人,则赐进贤之赏,不如举者坐之。」诏依。

闰六月四日,臣僚言:「乞诏三衙管军及武臣观察使以上,各举智略勇猛、才堪将帅者二人。」从之。

十一年正月十九日,诏令辖司属官许依诸司例互举。

六月十五日,臣僚言:「国家荐举之制,着在令甲,可谓严矣。而比年以来,请托之私未殄,谬滥之弊日滋,凡由荐举升改,继以贪墨闻者,未尝无之。逮有司之狱已具,乃始以状自列,则又置而不问。夫罚太重则法难于必行,罪可逃则人期于幸免。今使举主与犯赃者同罪,是罚太重也;又听以首得免,是罪为可逃也。上无必行之法,下有幸免之路,亦何怪人之多私哉。乞诏有司,取旧法而损益之,稍轻举者之罪,除去自首之文,示以必行,俾之知惧。」诏令吏部看详,申尚书省取旨。

九月三十日,吏部言:「将作、军器监乞依大理、司农、太府寺长贰例,每年荐举本属官一员充京官。内选人三员以上举二员,六员以上举三员。」从之。

十月三日,宝文阁直学士、左承议郎

、枢密都承旨、充川陕宣谕使郑刚中言:「已得旨,所过川、陕州县,许按察官吏,除治行显著、罪犯明白之人合行闻奏外,乞许荐举改官亲民任使七员、堪充从事郎县令任使十员,庶几有以奖进人材。」从之。

十一月六日,保庆军承宣使、同知大宗正事士等言:「知太宗正丞段拂才识宏远,操守端方,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吴元美文学纯雅,不事荣进,到任以来,备宣心力,紏率教导,宽猛得宜,欲望朝廷特赐甄擢。」诏段拂、吴元美并与升等差遣。

十二年五月一日,诏:「已降指挥,户部长贰许举本属选人改官,每岁四员。近又将诸路户部赡军酒库许行荐举员数稍多,每岁欲添举一员。」

十二月三十日,诏:「陕西旧系六路五十州军内,除沙苑监系马监、司竹监系管竹木、太平监系铸钱监,不系州军外,其转运使副、判官三员合举改官十七员、县令二十七员,令除割属佗路外,止有阶、成、岷、凤四州通举改官县令等员数,可以九员为额,仍自绍兴十三年为始。」从吏部请也。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三○ 举官 四 附自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