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

【宋会要】

《职官》九《学士待制》:文明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学士,初名宣和。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直阁。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徽猷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敷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修撰。集贤殿、右文殿、集贤〔院〕学士。附学士、待制。

《两朝国史志 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大学士、学士,资望极峻,无吏守,无典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去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久次者始除端明殿学士。明道二年,置观文殿学士,初为文明殿学士。庆历七年,以「文明」同真宗谥,改为紫宸殿学士。御史何郯以「紫宸」不可以为官称,八年遂改延恩殿为观文殿,即殿名置学士。皇佑元年置大学士,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学士、直学士、待制皆为从官,而直阁以待文学高选,侍讲以讲解经术为职。又有崇政殿说书,以士人秩卑资浅而学问可以备讲说者充。龙图阁藏太宗御集,天章阁藏真宗御集,以内侍四人为勾当官,掌典籍、国书、珍宝、符瑞之物;典书五人,楷书

二人,装裁匠一人。自直龙图阁以上皆先朝所制。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并庆历七年置,待制天圣八年(制)[置],侍讲景佑四年置,(从)[崇]政殿说书景佑元年置。

《神宗正史 职官志》观文殿大学士从二品,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枢密直学士、龙图、天章、宝文阁学士并正三品,龙图、天章、宝文阁直学士从三品,龙图、天章、宝文阁待制从四品。掌侍从,备顾问,有所献纳,则请对或奏封。自资政殿大学士以上,非有勋绩及曾任执政官弗除。其观文殿学士惟罢宰相者为之。旧制,昭文、史馆、集贤皆置大学士,凡命相,以次迁授。而枢密直学士隶枢密院,遇朝得升殿侍立。及行官制,宰相正名,不领他职,枢密院惟都、副承旨为属。若非领省台寺监职事及任外官,即视其资格乃除。龙图、天章、宝文阁勾当官四人,以入内侍充,掌藏祖宗文章图籍及符瑞宝玩之物,而安像设以崇奉之。宗正所进属籍、世谱,则归于阁「进」下原衍一「进」字,已删。,大礼则陈瑞物,元日、生辰契丹国贺使至则受其礼币,设吏六。哲宗职官制同。

神宗元丰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枢密直学士、佥书枢密院事曾孝宽为端明殿学士、知河阳。端明殿学士明道二年复置,以处宋绶,讫元丰,无前执政为之者。孝宽先以枢密直学士佥书枢密院事,遭丧在位,丧满乃授此职。

七年七月十七日,尚书左丞王安礼为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佥书枢

密院事为端明殿学士自曾孝宽始,执政为之自安礼始。

徽宗元符三年未改元十月三日,辅臣奏永兴军阙守,上命除翰林学士承旨蔡京。韩忠彦曰:「京虽尝除两学士,缘河东与长安不同,兼京罪状已露,欲只与端明。」上曰:「善。」曾布曰:「京之出,天下所同欲,今圣意如此,幸甚!」上云:「朕初不主之,近日陈瓘有言,因得其交通近习之状。」是日诏京为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政和四年八月三日,诏改端明殿学士为延康殿学士,恩数品秩并依旧。

十月二十四日,枢密院言:「河北西路提举保甲司踏逐到保义郎陈宝文堪充洺州鸡泽、曲周县巡检,准都省札子,新差权发遣隆德府。」王寔奏:「臣伏闻陛下特以延康、述古二秘殿易学士名,以宠赐近(日)[臣]。然四方之人多有以此自名而名物者。臣愿悉诏改之, 所以尊禁殿、别官名。」诏:「陈宝文改名宝如,有似此之类并当令易。」

哲宗元佑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辄)[辙]奏:「《神宗皇帝御制集》凡著录九百三十五篇,为九十卷,目录五卷。内四十卷皆赐中书密院及边臣手札,言攻守秘计,先被旨录为别集,不许颁行。仍制集序一篇,以纪盛德,发明大训。臣窃见祖宗御书皆于西清建重屋,号龙图、天章、宝文阁,以藏其书,为不朽计。又(劾)[刻]板模印,遍赐贵近。欲乞降付三省,以故事施行。」诏《御集》于宝文阁收藏。

徽宗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诏增置宝文

阁、显(模)[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

哲宗元符元年二月十八日,知枢密院事曾布言:「恭惟

神宗皇宗圣学高明,出于天纵,中外之议谓宜卜日相地建延阁,为一代图书之府。」又权发遣提举河东路常平等事邓洵仁言:「伏见祖宗朝置龙图、天章、宝文阁,以藏列圣御制述作。况自陛下绍隆丕烈,遹明先志,而宝宇未新,徽名未揭。伏望明诏有司祗循旧章,亟加营建。」诏令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每员撰阁名五以闻。

四月十八日,诏建阁,藏神宗皇帝御集,以「显谟」为名。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二月九日,诏曰:「朕奉先思孝,恭己承祧。绍累圣之丕基,扬烈考之光训。神宗皇帝神心经纬,圣学缉熙。百度惟新,备矣有周之庶事;四方其训,(魏)[巍]乎尧帝之成功。言则为文,昭如云汉;宝之垂世,炳若丹青。仙驭升遐,泰陵继序。乃眷祖宗之旧,悉藏金玉之编。邃在西清,并崇华宇。爰咨迩列,俾访遗文。钿轴未终,云軿忽远。肆冲人之纂绍,惟往宪之钦承。用揭嘉名,仍延俊望。诒谋有永,岂徒琬琰之并陈;与天无穷,是惟奎璧之相照。宜以『显谟阁』为『熙明阁』,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复显谟旧名年月检未得。

崇宁元年十一月十七日,诏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如三阁故事。

十二月六日,诏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序位在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之下。

三年六月一日,诏曰:「朕惟神考,以道御时,独追唐虞三代之隆,振起于

千载流弊之后,制法更治,旷古无前。其肆笔成书,与六经相表里;再诏纂集,殆无逸遗。总九千八百余篇,皆文辞、政事、边机之要,藏于禁阁,揭以『显谟』,所以丕昭圣作也。夫臣之于君,相须一体。志同道合,乃能成功。其名位之崇,当绘于原庙者,既已率循彝宪矣,仰瞻宝宇,恻然兴怀。惟时功臣,宜列于此,非特若麒麟、云台、凌烟,思着其美而已。盖典章号令待人而行,于以着其感会之荣、奏承之绩,永为天下后世臣子之劝。其熙宁、元丰功臣图形于显谟阁。」

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诏增置显谟阁。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文明殿学士

文明殿学士

【宋会要】

后唐明宗置端明殿学士二员,立翰林学士之上,专(被)[备]顾问。太平兴国五年,沿殿名而改,此职益重矣。观文殿大学〔士〕、学士,殿即旧日延恩殿也。庆历七年以「文明殿学士」称呼。同真宗谥号,乃改名为「紫宸殿」,以冠学士之职。又以紫宸殿非人臣所可称呼,乃以「延恩殿」更名「观文殿」,置学士。皇佑初,又置〔大〕学士。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正月「太宗」上原衍「皇佑」二字,已删。,以礼部侍郎程羽充文明殿学士,序立于枢密副使之下。先是,后唐明宗不知书,四方章奏令枢密副使安重诲读之。重诲多不晓文义,宰相孔循献议置端明殿学士二员,序立在翰林学士之上,专备顾问,以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为之,累朝因而不改。至是因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即端明殿之任也。国初立位在翰林学士之下,至是始改焉。

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参知政事宋庠言:「文明殿学士称呼正同真宗谥号,虽久不除授,然班簿、仪品并见存。兼禁中无此殿额,其学士礼理自当罢。乞择见今正朝或秘殿少名学士易之。」乃诏:「朕祗率先猷,参建近职,招选髦硕,咨询话言。惟时正寝之名,冠于学士之职。题榜载易,班联久虚。然存定着于禁廷,同尊谥于祢庙,乃眷紫宸之制,实法经星之躔。爰重内朝,用更新号,其改『文明殿』为『紫宸殿』「殿」下原衍「学」字,已删。。」

八年五月,诏:「乃者因祢宫之尊谥,涉朝寝之故名,爰官曹「爰」下疑脱一字。,并从改避。载念紫宸之制,实当

上国之崇,虽补旧员,未安禁职。惟延恩之宝构,乃集瑞之秘庭。福况所开,深严莫二。虽仙游之已远,顾初制之未移。宜即清闲,用资延访。矧先圣斋心之地,资冲人览古之怀。仰席盛猷,载新华榜。仍建崇儒之秩,且为备问之荣。宜以旧延〔恩〕殿为观文殿,兼改紫宸殿学士为观文殿学士,班次依旧制。」初以文明殿学士犯真宗谥,改为紫宸殿学士,以丁度为之。御史何剡以为不可为官称而请易之。皇佑元年六月十八日,诏:「名器参设,咸有等威;廉陛相承,宜差体分。将崇明于官制,在着定于朝章。朕获缵丕平,深惟寡昧。惧夫明不能烛,仁有未绥;缅念前王,敷求至治,莫不亲近有德,尊礼老成,宪行考言,敷经归道。比因听决之暇,常修(欢)[劝]讲之方,召集诸儒,辩论经籍。所延恩之别殿所:疑误。,观前载之秘文,榜以嘉名,置诸禁职。且为访道之所,以延稽古之臣。犹虑哲艾之姿,尝居台宰之任。或因均逸,姑务亲仁。备经术之咨询,广政机之延访。宜伸异数,用厚常均。式昭体貌之殊,显允股肱之重,特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是曾任宰臣,乃得除授,班列俸给临时取旨。」时贾昌朝由使相除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观文殿置大学士自昌朝始。三年五月,合门言请观文殿大学士起居仪式。诏令在观文殿学士之前,别作一行立位。其合门仪制合班仪内高下相压并名位,观文殿大学士在六部尚

书之上。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徽猷阁学士直学士

徽猷阁学士直学士

徽猷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

徽宗大观二年二月十三日,诏曰:「朕惟哲宗皇帝英文(春)[睿]武,沉巘无方,事天治人,彰善痹恶,训迪在位,攘却四夷,号令指麾,若揭日月。盖自亲览庶政,一话一言,罔不仪(式)刑。神考之典故,缉熙绍复,着在简编,与熙宁、元丰之所行相为始终。比命有司,载加裒辑,成书来上,本末粲然,诚可传无穷、施罔极矣。若昔祖宗述作,皆有藏宝之所,参列广内,揭为嘉名,世择儒臣,以资访纳。今将祗率成宪,匹休前烈,则夫名以出信,不可无所考也。在《诗》有之,『君子有徽猷』。其哲宗皇帝御书建阁以『徽猷』为名,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

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诏增置直徽猷阁。

宣和三年五月六日,诏:「西班学士、待制员多,令中书省具名取旨。」钦宗靖康元年八月十九日,诏:「徽猷阁直学士杨时学行醇固,谏诤有声,请除闲职,累具恳辞,宜从其志,以厉廉退。可改除徽猷阁待制。」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延康殿学士

延康殿学士

【宋会要】

高宗建炎二年二月十三日,都省言:「延康殿学士祖宗朝旧系端明殿学士,述古殿直学士旧系枢密直学士。」诏并依旧。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保和殿学士

保和殿学士

【宋会要】

保和殿大学士、学士。初名宣和。徽宗政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御笔:「宣和殿初建自绍圣,中经毁废,其燕闲未始不居于此。近置直殿,以左、右近侍官典领,吾士大夫未有以处之。宜置新班,以彰荣近。可置宣和殿学士,班在延康殿之下。以两制充,听旨除授。凡厥恩数,并依延康殿学士体例施行。」

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诏:「宣和殿学士立班叙位在翰林学士之下,诸殿学士之上。」

七年六月二日,宣和殿学士、朝议大夫蔡攸为宣和殿大学士,官叙、班联、恩数、请给、人数等并依资政殿大学士例施行。

宣和元年二月一日,御笔:「宣和秘殿名称已摽纪元号,所有见行带领宣和殿职事,易以保和殿为名,应于班缀、叙位、杂压、恩数等并仍旧。」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天章阁学士直学士

天章阁学士直学士

【宋会要】

神宗元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中书言:「录事孟述古编排诸房文字,得英宗藩邸转官文字六件。」诏送天章阁。

徽宗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诏增置天章阁。

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御笔:「天章阁崇奉祖宗神御,应本阁诸色祗应人,除依令许本阁官时暂抽差外,如承诸处抽差及传宣内降不许执奏占留指挥,并不发遣,更不回报。」

天章阁在会庆殿西、龙图阁之北,藏真宗御制。阁东曰 玉殿,西曰 珠殿,北曰寿昌殿,东曰嘉德殿。西曰延康殿,内以桃花文石为流柸之所。学士、直学

士、待制、侍讲。递直侍讲于迩英、延义二阁,阁在崇政殿庭庑下。

真宗天禧五年二月,修天章阁功毕,令两街僧道具威仪,教坊作乐,奉真宗御集、御书自玉清昭应宫安于天章阁。

四月,召近臣、馆阁、三司、京府官观御书、御集于阁下,遂宴于 玉殿。时辅臣集御制三百卷,凡颂、铭、碑文十八卷,赞八卷,诗三十七卷,赐中宫歌诗手书七卷,赐皇太子歌诗箴述五卷,龙图阁歌诗四卷,西凉殿歌诗一卷,清景书事诗二卷,宜圣殿四园歌诗三卷,(经读)[读经]史诗四卷,《维城集》三卷,奉道诗十卷,《岁时新咏》五卷,歌十五卷,词四卷,乐章一卷,《乐府集》三卷,《乐府新词》二卷,论述十卷,序八卷,箴七条各一卷,记文三卷,祭文、挽歌词一卷,书十卷,正说十卷,《承华要略》二十卷,《静居集》三卷,《法音集》七卷,《玉宸集》五卷,《春秋要言》五卷,试进士题目一卷,密表密词六十九卷,又有《玉京集》三十卷,《授时要录》二十四卷。又取至道元年四月讫大中祥符岁中书枢密院时政记、史馆日历、起居注善美之事,录为《圣政记》,凡一百五十卷,并命工镂板。又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命中使岑守素等主其事,至是功毕焉。

仁宗天圣八年十月,诏曰:「真宗皇帝焯赫景炎,丕隆宝构,凡资礼乐之用,稽成辰象之文,俯近禁楹,创崇层构,榜以『天章』之美,冠于策府之名。宜建官联,并寘材彦。可特置天章阁待制。」寻命范讽、鞠咏充职。

景佑三年三月,诏以崇政殿说书贾昌朝

赵希言、王宗道并为天章阁侍讲,比直龙图阁,预内殿,居班在本官上。

康定元年六月,诏天章阁侍讲、诸王府宫教授自(令)[今]罢兼国子监直讲。

庆历四年三月,以尚书金部员外郎、天章阁侍讲杨安国直龙图阁,赐三品服。宗(政)[正]丞、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赵师民为天章阁侍讲,赐五品服。初,仁宗皇帝谓辅臣曰:「安国、师民久侍经筵,其行义淳质,乃先朝崔遵度之比。」因以褒擢之。

七年八月,诏曰:「钦惟圣考,浚发宸文。百篇森布于宝函,三袭肇兴于华阁。肆于纂绍之始,务阐师儒之隆。遂延讲劝之臣,钦伫论思之益。掩玉府藏书之盛,处金门待诏之材。宜广侍从之员,抑亦副遹追之志。特置天章阁学士,在龙图阁学士、直学士之下。」

皇佑三年八月十二日,知制诰、兼侍讲王洙言:「景佑中诏置天章阁侍讲,在本官之上,内朝班着与直龙图阁相次,其职仪、恩例并与带职官同。臣昨与卢士宗并充天章阁侍讲日,臣以兼直龙图阁,即得与馆阁臣僚同例,其卢士宗唯赴讲筵供职外,其余三九园苑赐筵及非时宣召颁赐,并不沾预,只同不带职人例。此盖有司从初失于申明,恐非朝廷优待经术之意。乞自今天章阁侍讲官如不兼带馆阁职名者,并许依直龙图例,赴秘阁供职宿直。所冀设官典职,事体一均。」诏天章阁侍讲并依馆阁臣僚例宣诏颁赐。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龙图阁学士直学士

龙图阁学士直学士

【宋会要】

龙图阁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藏太宗御制、御书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内侍三人掌之。

太宗御制、御书文集总五千一百十五卷轴册,又有御书纨扇数十。其下列六阁:经典阁三千三百四十一卷,史传阁七千二百五十八卷,子书阁八千四百八十九卷,文集阁七千一百八卷,天文阁二千五百六十一卷,图画总七百三轴卷册,瑞总阁奇瑞二十三,瑞木十六,众瑞百一十三,杂宝百九十五。

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自学士以下并寓直于秘阁,每五日一员递宿。今直阁与馆职轮宿。

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真宗御龙图阁,召近臣观太宗御书及古今名画,自是多召近臣观书是阁。尝语近臣曰:「先帝留意词翰,朕孜孜缀缉,片幅寸纸,不敢失坠。因念古今图籍多所散逸,购求甚难。在东宫时,惟以聚书为急,多方购求,亦甚有所得,王继英备见其事。今已类成正本,除三馆、秘阁所藏外,又于后苑及龙图阁并留正本各及三万余卷。朕以深资政理,莫如(术经)[经术],故机务之暇,惟以观书为乐焉。」

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中,又尝召资政殿大学士向敏中洎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及编集君臣事迹官陈从易、刘筠对,命坐,帝曰:「从易辈屡进文字,可令赋瑞雪歌、祀汾阴诗。」皆即席援笔成篇。既进,帝尤称筠美

赡,并赐绯鱼。

景德元年十月,以虞部郎中、直秘阁杜镐为都官郎中,太常丞、秘阁校理戚纶右正言,并依旧充职,充龙图阁待制。

二年四月,御制《龙图阁赞》赐近臣,帝曰:「龙图阁书屡经雠校,最为精详,已复传写一本,置后苑太清楼。朕自居藩邸,以至临御,凡亡缺之书,购求备至。每于藏书之家借本,必令置籍出纳。传写既毕,随便给还,靡有损失,故奇书秘籍悉无隐焉。国学馆阁经史未有印板者,悉令刊刻。或言《三国志》乃奸雄角立之事,不当摹印。朕以为君臣善恶足为鉴戒。至于仲尼《春秋》,亦列国之事也。」

四年八月,以司封郎中、直秘阁、龙图阁待制杜镐为右谏议大夫、龙图阁学士。因诏直学士班枢密直学士之下,仍少退,待制在知制诰之下,并赴内殿起居。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以龙图阁待制、户部郎中、直昭文馆戚纶,工部郎中、直史馆陈彭年,兼充集贤殿修撰。先是,纶暨彭年尚带馆职,至是既升班序,又不欲罢其兼职,故有是命。

三月,铸龙图阁印,文曰「龙图阁御书记」。

三年七月,以龙图阁直学士杜镐为本阁学士,班在枢密直学士之上,俸给如之。

四年八月,管勾龙图阁殿头谭元吉请以御制藏本阁。帝曰:「朕以制礼事神,勉于纪述,何足以垂训。」宰臣等恳请,帝谦默不答。

六年九月,诏龙图阁学士、直学士结衔在本官之上。初,杜镐、陈彭年之为是职也,职在〔本〕官下,至是陈尧咨

上言,故更之。

九年十月,以大理评事、崇文院检讨冯元为太子中允、直龙图阁,赐金紫,令预内殿起居,班在本官之首。

庆历八年三月,仁宗幸龙图阁、天章阁,召宰辅洎侍臣、宗室 太宗《游艺集》、三朝瑞物、真宗幸澶州诗碑。因出手诏,访求天下得失。 臣归而上之,一时以为盛事也。

嘉佑七年十二月又幸,召执政、近臣、三司副使洎台谏官、皇子、宗室、驸马都尉、管军观三圣御书。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右宣教郎、新授直天章阁、提点佑神观秦堪状:「近蒙恩除前件职,欲乞敷奏,依寄理体例,止以直宝文阁系衔,庶于称呼安便。」诏改除直龙图阁。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敷文阁学士直学士

敷文阁学士直学士

【宋会要】

敷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旧制: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皆建阁。绍兴十年,以徽宗皇帝御集成,诏特建阁,以「敷文」为名,置学士以下官,在徽猷阁之下。

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内降诏曰:「恭惟徽宗皇帝躬天纵之睿资,辅以日就之圣学,因而制治,修礼乐,恢学校,发挥典坟,缉熙治具,宸章奎画,发为号令,着在简编者,焕乎若三辰之文,丽天垂光,贲饰 物。所以贻谋立教,作为万世,殆与《诗》、《书》相表里。将加裒辑,崇建层阁,以严宝藏,用传示于永久。其阁恭以『敷文』为名。祗遹旧章,宜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以次列职,备西清之咨访,为儒

学之华宠。其着于令。」先是,绍兴初,诏修《徽宗皇帝实录》。至十年,检讨官朱翌以徽宗圣制来上者时见一二,缺而不录,则史官之罪也。愿诏天下,广行搜访,命史臣编类成秩,仿五阁之制,藏于无穷。其后吏部郎官周执羔又言:「徽宗皇帝在位二十有六年,凡所以摛张治具、黼藻太平者靡不具。举笔所书,作为圣经,述为义训,咏歌记序,诏令批答,奋乎鸾龙之文。凡所以挥洒宸翰者,不知其几。今御府之笈罔有致者,顷年特颁用诏用:疑当作「明」。,访于四方,将加裒集,阁而藏之,条目阙逸尚多。愿诏有司广行搜访。」并从其请。至是学士院〔学〕士拟撰阁名来上,故降诏焉。

二十四年,实录院编类御集成,凡诗百九十有五,宫词二百,赋一,序十二,记十,碑四,策题九,文七,乐章三,挽词二十七,杂文十五,《毛诗解》九,《论语解》二,《道德经解》八,《南华真经解》八,《冲虚至德真经解》十二,《圣济经》十,《金箓科仪》二,政事手札千五百五十,边机手札二百四十四,通为一百卷。至二十八年,又以《实录》成书,凡一百五十卷。又二十九年,史院以纂修到《永佑陵迎奉录》成,皆进御毕,并藏于秘阁。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观文殿学士

观文殿学士

【宋会要】

神宗熙宁四年九月十八日,吏部侍郎、知邓州韩绛为观文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皇佑元年置,以授贾昌朝。自是尝任宰相者出,必为大学士。绛自宣抚陕西、河东得罪,罢守本官。是岁,用明堂赦授观文殿学士。宰相不为大学士自绛始。

七年四月十九日,礼部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王安石罢为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仍诏出入如二府仪,大朝会缀中书门下班,自是遂为故事。

五月三日,知熙州、资政殿学士、左谏议大夫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仍兼端明殿、龙图阁学士。上以韶收复熙河(工)[功],故虽未历二府,特旌宠之。

元丰三年九月十六日,知河南府、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王陶为正议大夫、观文殿学士。陶东宫旧臣,出于异恩。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宝文阁学士

宝文阁学士

【宋会要】

宝文阁在天章阁东西序,群玉、 珠之殿次北,即宝文阁。旧曰「寿昌」,庆历初改今名。学士、直学士。自学士以下恩数寓直并如龙图、天章阁。

嘉佑八年英宗即位未改元八月十二日,诏以仁宗御书藏宝文阁,命翰林学士王珪撰记立石。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未改元五月二十八日,诏曰:「昔我艺祖,神武不杀,诞昌宝祚;太宗修文德,以光大业;真宗崇儒术,以承休命;仁宗善继谟烈,化成治定。咸有述作,焕乎简编,河汉昭回,奎(辟)[璧]相照。乃规层

构,邃在西清。宪上帝藏书之府,章累朝稽古之盛。并揭嘉名,以登俊望。俾服凝严之职,因为咨访之地,诚圣哲之远业、熙洽之高致也。仁祖升遐,先皇纂御。首命近列,论次遗文。钿轴宝函,未翻录「未」下疑脱一字。,白云紫气,遽遂上宾。今告毕功,甫将安奉。大训九歌之重,垂世共长;广内秘室之藏,贻谋无极。祗循故事,遹成先志,宝文阁宜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着于令」。

六月十一日,诏宝文阁学士中谢支赐并依龙图阁学士、直学士例。《宋史》:英宗御书附于宝文阁。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吕公着兼。直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为之。(侍)[待]制治平四年初置。元佑官品令,学士正三品,直学士从三品。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枢密直学士

枢密直学士

【宋会要】

枢密直学士与文明殿学士并掌侍从,备顾问应对。崇德殿受朝,则升以侍立。日会于枢密院,厅事在宣徽院。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八月,诏曰:「宥密之地,出处深严;论思之臣,践扬清要。虽素由于谨简,尚未立于定员。矧侍从材难,轩墀望峻。在选贤之攸重,宜着位之有常。枢密直学士自今以六员为〔额〕。」梁置崇政判官,又改直崇政殿。后唐同光中,置枢密直学士一人。国朝无定员,班次翰林学士。是岁工部侍郎薛映知并州得对,自陈援张咏、张秉例,得预近职。真宗以员数问宰臣王旦,旦曰:「近朝止置两员,今已九员。」帝曰:「映且授此职。」自此帝尝为定限也。

徽宗政和四年八月三日,诏改枢密直学士为述古殿直学士,恩数品秩并依旧。

十月二十四日,以枢密院言四方之人有以「延康」、「述古」、「宝文」等名目而名物者,诏悉改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资政殿学士

资政殿学士

【宋会要】

资政殿大学士、学士。殿在龙图阁之东序。真宗景德二年四月,以参知政事王钦若为资政殿学士,在翰林学士之下,侍读学士之上,余依学士例。先是,钦若再表求罢政,继以面请,故特置是职以宠之。五月,钦若赴职,宴近臣于秘阁,赐钦若七言诗,令属和,自是令寓直于秘阁。十月,以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在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赴上日,赐会于秘阁,近臣毕集。翌日,又会馆阁群臣于秘阁。钦若以自求罢免,耻在翰林学士之下,真宗为除大学士以优之。

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以尚书右丞、兼秘书监向敏中为工部尚书,充资政殿大学士,待制预焉。真宗作五言六韵诗一首赐之。

天禧四年十月,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仍令日赴资善堂,侍皇太子讲诵。

十二月,以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王钦若为司空,职如故。钦若先奉诏侍东宫讲诵,至是以辅臣兼领三少,品序非便,表求换秩,乃有是命。

仁宗康定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右正言梁适言:「资政殿大学士之职比来除授太滥,请遵先朝故事,定以员数。」诏:「自今大学士置两员,学士三员,不得近臣陈乞。」

庆历元年十二月,诏资政殿大学士自今定置两员,学士三员。

皇佑四年八月十七日,新知汝州、资政殿学士吴育言:「以疾乞尽落学士之职,只守本官,权领

西京留司御史台。」仁宗曰:「闻吴育以力学损心,以成此疾。且育文行可以为人之师表,方欲召归讲席,以备顾问,而忽有此请,宜特从之。」又曰:「若止守本官,则俸入差减。可特授集贤院学士,以就全给。」宰臣等对曰:「陛下知育之深,待育之厚,亦足以励孤陋浇浮之辈。天下闻之,孰不改观 」

神宗元丰三年九月十六日,知汝州、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韩维,宝文阁学士、右谏议大夫、兼侍读陈荐,并为谏议大夫、资政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去位者,维、荐皆东宫旧臣,故特有此授。

二十七日,诏尝任翰林学士除资政殿学士以上更不别兼学士。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二日,诏:「资政殿大学士、中大夫、提举龙德宫王易简为系东宫讲读官,其请给、人从、恩数并依佥书枢密院例。」

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四日,吕颐浩除资政殿大学士,充江浙〔制〕置使,兼知镇江府。先是,黄巘善欲除颐浩资政殿学士,上以资政非前执政恩数,与从官等,特除大学士。

四年五月十四日,宰执进呈参知政事王绹乞退文字,御批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上曰:「王绹醇儒,尝为朕宫僚,事朕终始如一。丐章丐罢上「丐」字疑误。,不欲远去,故有此处。」〔范〕宗尹曰:「故事:已尝任资政殿学士而除执政,若不以罪去,则必进职。」上乃令除大学士。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东宫官

东宫官

【宋会要】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宾客、詹事、左、右庶子、中允、中舍、谕德、赞善、洗马、家令、率更令,皆缘旧制除授而无职司。惟建储闱,即置三少、宾客、詹事、庶子、谕德、中舍、舍人,并他官兼充天头原批:「寄案《大典》卷二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引《四朝志》云:宋朝东宫官有左、右谕德,建储即置,否则阙。仁宗、神宗、钦宗升储,皆置二人。并他官兼。干道置一人,惟除左,不除右。《永乐大典》卷二百三十九,又卷六千一百三十三。」。其左、右春坊并铸印,置吏员。及登位,即春坊司亦省去,其勾当左、右春坊、太子宫都监、祗候之名,以内臣充者亦省。以上《国朝会要》。

《两朝国史志》东宫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宾客、詹事、左庶子、左谕德、右庶子、右谕德、舍人、侍读、侍讲。国朝之制,每储闱之建,随宜置官,以备僚痴。然无定员,亦不备设,并以他官兼领。凡非国朝尝所置者,今皆不着焉。《续国朝会要》。

仁宗升储,置三少各一人,宾客三人,詹事二人,左、右庶子、谕德、舍人各一人,以宰相、近臣兼充。又以内臣为左、右春坊谒者,勾当左、右春坊、太子宫都监、祗候。神宗升储,置太子詹事二人,左、右庶子、谕德、舍人、侍读、侍讲各一人,以内臣为管勾左、右春坊事、左、右春坊谒者、皇太子宫祗候。英宗及神宗为皇太子,并置伴读一人,说书二人,又以内臣为提举并管勾当焉。同上,同上。

太宗至道元年八月,以左谏议大夫杨徽之兼太子左庶子,右谏议大夫毕士安兼右庶子,并为开封府判官。《国朝会要》。又以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为尚书左丞,给事中李沆为礼部侍郎,并兼太子宾客,见皇太子如

师傅之礼按「师傅」上原衍一「师」字,今删。。兵部郎中乔维岳兼左谕德,水部郎中杨砺兼右谕德,司封员外郎、直昭文馆夏侯峤兼中舍,并为开封府推官。寿王府内知客王继英为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谒者本内侍之职,东宫无此名,只有太子通事舍人。今继英以士人为谒者之职,天禧中亦承此,盖有司之失也。《国朝会要》。

是月,又以内殿直都知刘谦为西头供奉官、充皇太子宫亲卫都知,亲事官军使王隐充皇太子宫亲卫指挥使,各赐腰带、公服、绢百疋、银二百两。

真宗天禧二年九月,以殿前散员左第一班都知赵荣为西头供奉官、亲卫都知,《国朝会要》。皇太子宫祗候、供奉官郭承庆为左清道率府率,殿直夏元亨为右监门卫率府副率,并兼春坊谒者。《国朝会要》。

十月,以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王(晓)[曙]为给事中、兼太子宾客。

三年四月,诏太子左庶子张士逊等每遇皇太子随驾出入,许依内殿起居例,缀班祗候。《国朝会要》。

四年八月十一日,以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左庶子张士逊兼太子宾客,充枢密直学士;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鲁宗道直龙图阁、兼左谕德,赐金紫;太常丞、直龙图阁冯元为左正言、兼右谕德,直阁如故。同上,同上。

十三日,诏应兼东宫官僚并依内殿起居职位次序。

十一月二十一日,参知政事任中正、枢密副使钱惟演、参知政事王曾并兼太子宾客,又以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林特兼太子詹事,枢密直学士、兼太子宾客张士逊兼太子

詹事。同上。翰林学士、兼太子舍人晏殊为太子左庶子,职位并如故。《国朝会要》。执政兼东宫官自中正等始也。

十二月二十三日,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兼太子少师,枢密使、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冯拯兼少傅,曹利用兼少保,宰臣兼东宫官自谓始也。

《哲宗正史 职官志》: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宾客、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谕德、侍读、侍讲、中舍、舍人、左、右卫、司御、清道、监门、内率府率、副率为东宫官职。《续国朝会要》。

徽宗政和四年三月十六日,诏:「皇长子可以来春出阁,立为皇太子。其建宫室、设官属与仪物制度,宜令有司讨论典故以闻。」

五年二月七日,皇太子上表言:「自昔东宫建司设局,张官置吏,考其职事,实无毫末。应东宫官吏乞不必具备,诸司庶局颇令兼摄。」从之。详见皇太子门。

十四日,以翰林学士承旨强渊明、翰林学士刘炳并为宾客,中书舍人蔡靖、陈邦光并为詹事,秘书监李诗为左庶子、兼侍讲,秘书少监苏烨为左谕德,烨旧名犯皇太子名,改今名。太常少卿葛次仲为右谕德,国子司业曾懋、殿中侍御史华寔并为舍人,知入内内侍省杨震、董悫提举左、右春坊事,内侍杨容机、黎景年、全渊、张彦卿、周珣、王若冲、王珂管勾左、右春坊事,刘渊为家令,皇甫仅为承受。

十五日,皇太子上表乞宫僚以下不称臣,从之。

四月二十四日,秘书监、兼太子左庶子李诗言:「皇太子读史有不足知者,置之勿

读。」诏令东宫讲读官罢读史,专一导以经术。详见皇太子门。同上,同上。

九月十九日,太子家令刘渊罢,以梁平代之。

六年四月九日,刘炳除宣和殿学士、提举醴泉观,依旧带东宫官。

十三日,以礼部尚书白时中、刑部尚书慕容彦逢并兼太子宾客,除给事中方会、尚书吏部侍郎刘焕并兼太子詹事,起居舍人贾安宅兼太子舍人。《续国朝会要》续国朝会要:原文简称「续」,今补齐。下文数处《干道会要》或标「干」或标「干道」,今一例补足。。内符宝郎冯杨为家令。

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以起居郎李弥大、起居舍人赵野并兼太子舍人。《续国朝会要》。

四月二十一日,以秘书少监柯棐兼太子舍人。同上,同上。

二十五日,以国子司业魏宪兼太子舍人。同上,同上。

九月十七日,皇太子上表言:「诸王府侍读已改为赞读,今本府学官独称侍读,于义未安,乞改正。」诏不允。

八年,刘焕、方会罢,以左庶子李诗、右庶子耿南仲为詹事。《续国朝会要》。

宣和元年三月四日,皇太子奏:「本府旧有舍人二员,撰述章表文字。今来久阙,欲乞特差官二员兼领上件职事。兼本府舍人自来止是五日一次到府,若差见在职事官,即于本职亦不废事。」诏差秘书监王易简、秘书少监曾懋并兼太子舍人。同上,同上。

七月十八日,皇太子奏:「本府讲读官李诗、耿南仲在府五年,除讲过《论语》外,今讲读过《御解道德经》并《孟子》及嘉言善行一千六百二十七事,裨益实多,未曾陈乞推恩。李诗、耿南仲并系待制,乞自宸衷指挥。」诏并除直学士。

九月二十八日,以国子司业程振兼太子舍人。《续国朝会要》

六年十二月一日,皇太子

奏:「昨奉旨,令本府学官李诗、耿南仲读《前汉书》,今已毕,欲接续读《后汉书》。」从之。

政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东宫官罢读史。后复读史指挥检未获。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二日,秘书省著作佐郎晁说之为秘书少监、兼太子左谕德。

同日,诏:「资政殿大学士、中大夫、提举龙德宫王易简为系东宫讲读官,其请给、人从、恩数并依签书枢密院例。」

六月二十九日,以秘书少监、兼太子左谕德晁说之为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国子司业黎确兼太子左谕德,侯栖筠兼太子右谕德天头原批:「原注:以上《续国朝会要》、《中兴会要》无此。寄案徐辑有左、右坊一门,凡卷内注《大典》卷六千一百三十三者皆是,今并。《大典》卷二百三十九,又卷六千一百三十三。」。

九月十六日,以尚书工部侍郎何昌言兼太子詹事。

孝宗干道元年八月九日,诏皇子壬立为皇太子,其宫室、官属、仪物制度并令有司讨论典礼以闻。

十一日,诏中书舍人蒋芾、起居郎魏杞并兼太子詹事。

九月六日,诏宗正少卿邵知柔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读此处旁批:「寄按《大典》卷七千六百八十七同。。尚书礼部员外郎汪大猷兼太子左谕德、兼太子侍讲。《干道会要》。

七日,诏太子詹事每遇东宫讲读日并往陪侍。

九日,皇太子言:「得旨,邵知柔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读,汪大猷兼太子谕德、兼太子侍讲者。伏念臣冒处储闱,方资学术,虽圣恩隆厚,肇新宫痴之名;而位号尊崇,几僭经筵之秩。仰冀宸衷之洞照,俾仍王邸之旧称,庶穆公言,亦安私义。所有侍读、侍讲官名,乞赐改正。」诏:「东宫讲读官称自有故事,所请不允。」《干道会要》。

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诏给事中魏杞兼太子詹事。

三月二十一日,

宰执进呈东宫讲读官已讲《孟子》彻章,请别讲书目。上曰:「可令讲《尚书》,治国之道莫先于此,君臣更相警戒,无非日所行事。朕每无事,必看数篇。」

四月十一日,执政进呈太子春坊奏:「讲《孟子》彻章,官属乞行推赏。」上曰:「可依王府体例。」《干道会要》。记得兵士辈只是犒设。汪(彻)[澈]等奏曰:「官属减磨勘二年,兵士犒设,只是王府例,东宫乞别立赏格。」上曰;「令具人数,将量与赏。」

五月十五日,诏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

十月二十一日,诏秘书少监、兼太子左谕德汪大猷兼太子侍讲。《干道会要》。

七年二月八日,诏:「皇第三子惇立为皇太子,其官属、仪物制度并令有司讨论典礼以闻。」

二十一日,皇太子府言:「本府承受官一员,主管左、右春坊事二员,同主管左、右春坊事二员,得旨就改差外,其元差指使、宅案司、客司、袍笏书表司、楷书直省官、亲事辇官、入内院子、守阙入内院子、教骏、厨子、翰林司、仪鸾司兵级,亦乞就行改差祗应。」从之。《干道会要》。

三月八日,诏敷文阁直学士王十朋、敷文阁待制陈良翰并除太子詹事,秘书省著作佐郎刘焞除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先是,二月十三日,宰执进呈,上曰:「刘焞兼侍读,李彦颖却兼侍讲可也。」〔虞〕允文奏曰:「李彦颖既兼左谕德,以侍讲无人,并令兼之。」上曰:「侍讲可别选人充代。」因奏曰:「刘焞久在馆阁,以拘资格,除郎不行。乞稍迁擢,以重官僚之选。」上曰:「郎官外更有何官可迁 」允文奏曰:「国子司业见阙,缘隆兴指挥不许与祭酒并除。」上曰:「司业乃祭酒之贰,并置何妨,可特除国子司

业。」

十三日,诏监察御史刘季裴除将作监、兼太子侍讲。

十八日,诏起居郎莫济兼太子左庶子,起居舍人李彦颖兼太子左谕德。《干道会要》。

四月九日,诏:「太子詹事、庶子、谕德除假日外,并轮日入宫,依时出,仍随日供故事。」上谓宰执曰:「太子詹事既无职事,可轮日入宫,依时出。」梁克家奏曰:「除讲读官外,庶子、谕德亦无事。」上曰:「与詹事通轮可。」克家又奏:「莫济今欲轮日供故事,以便皇太子观览。」上曰:「甚善。」同上。

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讨论东宫问讲并节朔贺庆、谢辞礼仪下项:一、宫僚讲读,无已行故事,当依仿讲筵,少杀其礼。每遇讲读,詹事以下至讲读官上堂,并用宾礼参见,依官职序座。皇太子正席,讲读官迭起,如延英仪。讲罢,复位。一、节朔典故有东宫受贺仪,承唐旧制,难以引用。契勘昕朝每遇元正、冬至等节并不受朝,止是宰臣以下拜表称贺;其朔望日多是得旨,特免朝参。今来东宫节朔且仿昕朝礼例,不受宫僚参贺;或元正、冬至日,詹事以下笺贺。一、谢辞初如常见之礼,后离位致词,复位,拜,就座;茶汤罢,退。一、詹事初上,参见皇太子,拜,皇太子答拜;庶子等初上,参见皇太子,受拜。庶子、谕德及讲读官虽有坐受之礼,止是《五礼新仪》所载;兼日逐致拜之礼近例皆已不行,或遇合致拜日,更乞参酌天禧、至道年事施行。按天禧二年九月五日,左庶子张士逊等言:『臣等日诣资善堂参见皇太子,犹令升阶

例拜,然后跪受。望令皇太子坐受参见。』诏不许。至道元年,皇太子每见太子宾客,必先拜,迎送常降阶及门。」并从之。

八年正月十一日,诏敷文阁学士周操试太子詹事。

二月三日,诏给事中胡沂兼太子詹事。

三月一日,太子詹事周操言皇太子讲《尚书》终篇,所有接续合讲经书。诏讲《周易》。

十四日,诏礼部侍郎李彦颖兼太子左庶子。《干道会要》。

四月六日,诏:「皇太子讲《尚书》终篇,詹事、谕德、侍读、侍讲、承受官、左、右春坊各与转一官,医官、指使、宅案司等各减三年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未有名目之人候有名目日收使。御前忠佐亲事官、辇官、兵级等,依例犒设一次,仍各递增一十贯文支给。」

五月七日,诏起居舍人刘季裴兼太子左谕德。《干道会要》。国子司业林光朝兼太子侍读,将作监陈骙兼太子侍讲。

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诏起居舍人留正兼太子右谕德。《干道会要》。

闰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詹事李彦颖言:「臣窃窥皇太子天资简淡,无他嗜好,进德修业,固宜及时。今宫僚粗备,每遇上堂,除讲读官外,余官不过陪侍坐席,须臾而退。乞以庶子或谕德一员兼讲《春秋》,《二礼》令添讲一经。」诏令庶子、谕德轮讲《礼记》。

三月三日,诏太常少卿王淮兼太子左庶子。《干道会要》。

六月十四日,诏秘书少监陈骙兼太子左谕德,秘书省著作郎萧国梁兼太子侍讲,著作郎尤(柔)[袤]兼太子侍读。

八月五日,敷文阁学士、左朝散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官)[宫]周操内殿朝辞进对,上曰:「皇太子方赖卿

辅导,甚惜卿去。」

二十七日,诏吏部尚书李彦颖除太子詹事。

九月十一日,中书门下省言:「得旨,令庶子、谕德轮讲《礼记》,今来庶子见阙。」诏令太子侍读兼侍讲。《干道会要》。

八年九月二十七日,诏权吏部尚书胡沂兼太子詹事,尚书礼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兼侍讲李彦颖除太子詹事。《干道会要》。

十月二十八日,诏国子司业戴几先兼太子左庶子,起居郎赵梓中兼太子左谕德,起居舍人赵师训兼太子侍讲。

十一月二十四日,诏起居郎刘季裴兼太子左庶子,起居舍人留正兼太子左谕德,《干道会要》。秘书少监陈骙兼太子侍讲。

十二月十七日,诏中书舍人王淮兼太子詹事,起居宋延祖兼太子侍读「居」下疑有脱字。,军器监萧燧兼太子左谕德,《干道会要》。军器少监薛元鼎兼太子侍讲。

淳熙元年七月二十一日,以吏部尚书李彦颖依旧兼太子詹事,起居舍人范仲苞兼太子侍读。

十月四日,以宗正少卿沈枢兼太子左庶子。

十一月十七日,以军器少监、兼太子侍讲薛元鼎改兼太子侍读,秘书省著作郎木待问兼太子侍讲。先是,以待问兼权太子侍读,既而待问言:「国朝典故,东宫官僚皆以他官兼领,其太子侍读序位在侍讲之上,并视本职高下差。今元鼎以军器少监兼太子侍讲,待问以著作郎兼权(待)[侍]读,质之典故,班次序位有所未安。」故从其请。

十二月八日,以兵部侍郎沈枢兼太子詹事,宗正少卿程叔达兼太子左庶子。

二年正月五日,翰林学

士、兼太子詹事王淮等言:「东宫讲《周易》彻章,欲接续讲《春秋左氏传》。」从之。

三月四日,以秘书省著作郎木待问兼权太子侍读,秘书省著作佐郎郑侨兼权太子侍讲。

五日,以国子司业萧燧兼太子左谕德。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为起居郎,亦兼。

四月二十九日,以秘书省著作佐郎杨恂兼权太子侍读。

六月四日,以权吏部侍郎沈枢兼太子詹事。

闰九月六日,以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杨端友主管左、右春坊。

十月十八日,以兵部侍郎周必大兼太子詹事。十二月二十五日,除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依旧兼。

三年三月十六日,诏:「东宫见阙侍读,令萧燧权讲《春秋》。」

九月二十一日,以国子祭酒林光朝兼太子侍读,刑部员外郎阎苍舒兼太子侍讲。十二月十二日,光朝兼左谕德。

十二月十二日,以吏部员外郎郑伯熊兼太子侍读。

四年三月十六日,以秘书监陈骙兼太子左谕德。九月十二日,兼左庶子。

八月一日,以从义郎、合门舍人应材兼同主管左、右春坊。

九月十二日,以起居郎薛元鼎兼太子左谕德。

十月二十六日,以成忠郎、合门祗候黄夷行兼同主管左、右春坊。

五年三月十七日,以司农少卿戴几先兼太子左谕德,吏部员外郎阎苍舒兼太子侍读,秘书省著作佐郎郑鉴兼太子侍讲。

七月二日,以秘书省著作郎木待问兼太子侍讲。

九月三十日,以入内内待省东头供奉官蓝介主管左、右春坊。

六年三月六日;以太常少卿戴几先兼太子左

庶子,宗正少卿阎苍舒兼太子左谕德,起居舍人木待问兼太子侍读,户部员外郎何耕兼太子侍讲。

二十二日,宰执言:「皇太子宫讲《礼记》终篇,欲接续讲《周礼》。」上曰:「《周礼》周公致太平之书,不可不讲。」

四月九日,以吏部侍郎阎苍舒兼太子左庶子,太常少卿戴几先兼太子右庶子。

十一月二十二日,以秘书少监施师点兼太子左谕德。

七年五月二十日,以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阎苍舒兼太子詹事。

六月十四日,以秘书少监施师点兼太子右庶子,起居郎木待问兼太子左谕德,国子司业何耕兼太子侍读,吏部员外郎赵汝愚兼太子侍讲。

九月二十日,以中书舍人施师点兼太子左庶子。

八年三月二十八日,以吏部侍郎赵汝愚兼太子右庶子,仍讲《春秋》。

七月二十五日,以武德大夫、文州刺史、合门舍人谯熙载兼同主管左、右春坊。

九月二十七日,以给事中施师点兼太子詹事,中书舍人木待问兼太子左庶子。

十月十一日,皇太子宫讲堂状:「本宫见讲《周礼》,系左、右庶子二员轮讲,及读《唐鉴》。所有《春秋》旧系侍讲职事,今见阙官。」诏差起居舍人詹仪之兼。

十二月四日,以太常少卿余端礼兼太子侍读。

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中大夫木待问兼太子詹事。

八月十四日,以中书舍人葛邲兼太子左庶子。

九月七日,皇太子宫讲堂状,欲读《陆贽奏议》,从之。

十二月十五日,以起居郎詹仪之兼太子左

谕德,宗正少卿史弥大兼太子侍讲。

十年二月六日,以中书舍人葛邲兼太子詹事,吏部侍郎詹仪之兼太子左庶子。十一年四月,除给事中,仍兼。

四月十五日,以兵部侍郎余端礼兼太子詹事,秘书少监沈揆兼太子左谕德,将作监蒋继周兼太子侍读。

八月十三日,诏:「皇太子宫讲堂见讲《周礼》外,庶子、谕德更轮讲《尚书》。」

十月三日,以宗正少卿史弥大兼太子侍读,吏部尚书尤袤兼太子侍讲。

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以武功郎、合门舍人、皇太子宫兼同主管左、右春坊谯熙载再任。

十一月二十二日,以武德郎、合门舍人姜特立充皇太子宫左、右春坊。

十二月二十五日,以中书舍人史弥大兼太子左庶子。

十二年正月四日,以转归吏部使臣贾惟清特取充入内省职名,充皇太子宫主管左、右春坊事。

二十日,以右司郎中尤袤兼太子侍讲。

二十五日,皇太子宫讲堂状:「照会皇太子上堂《周礼》今已终篇,六经并已讲毕,目今谕德再讲《尚书》。今来侍讲合讲是何经书 」诏令讲《毛诗》。

二月四日,以权礼部侍郎史弥大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读。

五月十二日,以吏部侍郎余端礼兼太子詹事。

八月八日,以尚书吏部郎中杨万里兼太子侍读。

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子宫讲堂状,皇太子读《陆贽奏议》终篇,诏令读《三朝宝训》。

十四年五月二日,诏武功大夫、文州刺史、合门舍人、皇太子宫兼同主管左、右春坊事谯熙载

候今任满日特令再任。

二十五日,以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尤袤兼太子左谕德,尚书礼部员外郎郑侨兼太子侍讲。

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以起居郎胡晋臣兼太子左谕德,起居舍人郑侨兼太子侍读,户部员外罗点兼太子侍讲。

五月十八日,以内侍张彦臣罢听唤上名,与散祗候,特充差皇太子宫主管左、右春坊事。

七月三日,以宗正少卿吴博古兼太子左谕德。

十月十九日,以中书舍人郑侨兼太子左庶子。

元佑六年七月六日,三省言:「张方平元系宣徽南院使、检校太傅、太子少师致仕。元丰官制行,废宣徽使。元佑三年,复制仪品恩数如旧。」诏太子太保致仕张方平依前太子太保、充宣徽南院使致仕。于是中书舍人韩川言:「臣闻宣徽使之名祖宗以宠勋臣,班资、恩数与见任执政均,与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尤切相等,而皆未尝令带以致仕。且文武异列,不合混并。宣徽使武官也,太子太保文官也,岂可使官号混殽 合从改正。」诏依前旨行下。其后方平辞免,从之。

八月二十三日,诏太常少卿、兼太子左庶子任文荐兼太子侍讲侍讲:原稿旁批:《大典》卷七千六百八十四作「侍读」。《干道会要》、《大典》卷六千一百三十三。

九月十一日,太常少卿、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读任文荐进对。上曰:「卿老成,辅导东宫,不必专于讲读,当博论时事,使开发聪明。」同上。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亲王诸宫司

亲王诸宫司

【宋会要】

亲王诸宫司总诸王宫出纳之事,以诸司使兼充。使阙,则置都大管勾及都监之名,皆内臣充。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管勾北宅所

管勾北宅所

在宣德西道北,大中祥符七年,置都大管勾南宫北宅所。景佑三年七月,徙南宫吴王院属睦亲宅,后止名管勾北宅所,以诸司使、副二人管勾。《大典》卷一万九百四十一。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宫教附诸王府官

宫教附诸王府官

【宋会要】

至道元年,以孙蠙充皇侄、皇孙教授,从新号也。时中书言:「唐文宗朝,李石奏太子有侍读,诸王亦有,无隆杀。今皇侄、皇孙官是环卫,请以教授为名。」此盖王宫教授设官之初也。《宋百官志》:绍兴四年始复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二员,隆兴省其一。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诸王宫教授

诸王宫教授

【宋会要】

天圣三年,上曰:「教授非止讲经,宜选履行端悫者。」

七月,以张维翰为允弼宅教授。

四年四月,北宅教授王式为诸王府侍讲。

十二月,马程为北宅教授。《大典》卷一万九千二百四十。

孝宗干道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诏司农少卿李浩兼皇子恭王府直讲。《大典》卷七千六百九十

大观二年,定王、嘉王府侍讲沈锡奏:「真宗皇帝时,以张士逊为王友,命王答拜,以示宾礼。今侍读辅翊之官,职在训导,亦王之友傅也。可如王友例,令王答拜。」《续宋会要》。《大典》卷七千六百九十。

【干道会要】

孝宗干道元年三月三日,诏宗正少卿魏杞兼皇子邓王府赞读。

九月六日,诏宗正少卿邵知柔兼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侍读。

二年六月十五日,诏宗正少卿胡沂兼皇子庆王府赞读。同上。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杂录

杂录

淳熙二年二月十七日二月:原作「二年」,今改正。,诏:「皇太子宫讲《周易》终篇,詹事、庶子、谕德、侍读、侍讲、承受官、左、右春坊特与转一官,及指使、使臣、客司、表书司楷书、直省官、诸色人兵级、讲堂使臣、主管书写文字、供检奏报文字等祗应有劳,各得与转一官资。余人依昨来终篇指挥施行。」

六月二十四日,诏:「皇太子宫见差破亲事(辈)[辇]官、黄皁院子、诸色人兵级等,已降指挥,祗应及七年与转一资。其已转资,依旧在宫祗应人,每遇再及七年,并特与一资。今后准此。」

十二月二日,诏皇太子宫官吏特减作五年转一官。既而以主管左、右春坊事张可宗等言:「本宫官吏年劳酬赏,见依亲王下指挥,六年特转一官。今来皇太子宫比亲王府事体不同,乞特与减年转官。」故有是诏。

四年十月四日,诏:「皇太子宫见差破客司等,于内更与改差三人作使臣名色,特添破本等券,放行批勘。遇有阙,从本官差取

升改。」

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诏:「皇太子宫讲《礼记》终篇,詹事、庶子、谕德、侍读、侍讲及曾任讲读官并承受官、左、右春坊指使、使臣、客司、书表司楷书、直省官、供检奏报讲堂使臣、书写文字、诸色人兵级等各转一官资。」

六月二十二日,诏:「皇太子宫医官该遇今来《礼记》终篇转官,并特与不隔磨勘。」

九年六月二十四日,诏:「皇太子读《唐鉴》终篇,本宫官吏、诸色人各与减二年磨勘。」

十年七月十九日,诏:「皇太子宫主管左、右春坊系是选授,令吏部特依在内差遣关升施行。」

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诏:「皇太子宫讲《周礼》终篇,依昨讲《春秋》终篇,官属各特转一官资。内碍止法人依条回授,白身人候有名目日,特作转官资收使。」

十三年五月十四日,诏:「皇太子读《陆贽奏议》终篇,詹事、谕德、侍读、侍讲、左、右春坊及指使、使臣等各特转一官资。内碍止法人依条回授,白身人候有名目日,特作转官资收使。」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 皇太子宫小学

皇太子宫小学

淳熙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大理正王尚之言:「乞选儒臣为东宫小学教授。」上曰:「王尚之议论及此,甚不易得。可讨论典故,遴选一儒臣充之。」赵雄等言:「尚之小臣,建明此事,可见清明之朝下情必达。」于是诏以秘书省正字杨辅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既而宰执进呈皇太子宫小学教授典故,上曰:「宜精择堪任此官者。」赵雄等言:「辅(酝)[蕴]籍儒雅,操守甚正。」遂命辅为之。

四月十五日,诏武经大夫、成州团练使、

右领军卫将军、皇太子宫兼同主管左、右春坊陈龟年以伴读皇孙英国公《孝经》、《论语》终篇,特与遥郡上转行一官。

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秘书省校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杨辅言:「窃见本宫讲堂书写文字陈茂实等并理五年补授进武副尉,今乞将小学差置手分、楷书各一名,通理七年补授。仍乞将手分改充主管文字,楷书充书写文字。」从之。

二十八日,诏秘书省校书郎刘光祖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杨辅差知眉州,故以光祖为之。

十年正月二十七日,诏:「皇孙英国公听读《孟子》、《尚书》两经终篇,小学教授刘光祖特与转一官,供检主管书写文字张师贤、蒋巨卿、张克家各减三年磨勘,引接等祗应时椿年、刘子训、蒋晔、于忠辅、傅昌言、医官娄杲各减二年磨勘,诸色祗应等二十六人并特支犒赏一次。」

五月三日,诏增置小学教授一员,以秘书省著作郎何澹、校书郎郑锷同兼。既而以宰执进呈皇太子宫小学阙员,上曰:「国公已长,正要得人训导,可增置一员。」遂以澹等为之。

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皇太子宫小学教授言:「皇孙英国公听读《毛诗》终篇,今欲接续听读《周易》。」从之。教授何澹、郑锷各转一官。

十二年正月二十日,以秘书省校书郎罗点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郑锷论罪,故以点为之。

三月一日,皇太子宫小学言:「皇孙英国公听读《周易》终篇,接续听读《礼记》。」从之。诏:「教授何澹、罗点各特转一官,春坊谯熙载、姜特立各减三年磨勘,供检主管书写文字三人并各减三年磨勘,指使二人、书表客司袍笏使臣、祗应七人各减二年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诸色祗应人并特支犒设一次。」

四月二十四日,以秘书省著作郎何澹、秘书郎罗点并兼皇孙平阳郡王府教授。

十一月十一日,诏:「皇孙平阳郡王讲授《论语》终篇,教授何澹、罗点各转一官。」点十二月为浙西提举,澹十四年三月除国子司业,免兼。

十三年正月九日,以秘书省著作郎高昙兼平阳郡王府教授。昙十四年二月致仕。

十四年三月二日,以秘书郎莫叔光、邓驲兼皇孙平阳郡王府教授。

七月三日,皇孙平阳郡王府教授莫叔光、邓驲辞免讲授《孟子》终篇各特转一官,照依所乞,各减三年磨勘。

十五年十月十六日,诏:「皇孙平阳郡王听读《礼记》终篇,教授莫叔光、邓驲各特转一官,谯熙载、姜特立、蓝师古、谯令雍、张帅贤、

蒋巨卿、张克家各减三年磨勘,高钧、吴端、冯泾、王良、傅昌祖、董致中、成元显、李松、孙昌祖、高琦、姜文用、孙昌嗣、姚思正、王世昌、周昭各减二年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诸色祗应人并特支犒设一次。」

淳熙十六年二月七日,诏:「东宫官吏、诸色人、军兵等且依旧,仍与接续放行诸般请给,限一月结局取旨。」

二十七日,诏:「随龙讲官、承受官可各转四官,曾任东宫讲堂官各转两官。」

四月十五日,吏部言:「

曾任东官讲堂官得旨各转两官,其间有见任宰执及碍止法人,伏乞朝廷指挥。」诏:「见任宰执并碍止法人并许回授。」又言:「今来承降指挥,即不该载赞读、直讲。并合取自指挥,照依东宫讲堂官例,各转两官。碍止法人依条回授。」

开禧三年十一月,礼部尚书史弥远兼太子詹事,吏部侍郎赵梦极兼太子左庶子,国子祭酒戴溪兼太子侍读。既而梦极十二月以给事中兼詹事。溪嘉定元年正月升兼太子右谕德。五月以兵部侍郎兼右庶子,八月升左庶子,三年正月除詹事。

十二月,起居郎陈希点兼太子侍讲,吏部侍郎娄机兼太子左庶子,起居舍人邹应龙兼太子左谕德。既而希点嘉定元年三月升兼侍读,六月升兼左谕德;机嘉定元年正月升詹事;应龙嘉定元年三月升兼左庶子,八月升兼詹事。

嘉定元年三月,尚左郎中徐邦宪兼太子侍讲,六月升兼侍读。

闰四月,吏部郎官王介兼太子舍人,六月以国子司业兼侍讲,三年二月以宗正少卿兼右谕德。

六月,刑部侍郎曾 兼太子詹事。

八月二十二日,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赵彦逾言:「乞令东宫讲读官每日讲读之余,将古今历代帝王治乱事迹编成一书,分十门:一曰畏天,二曰爱民,三曰法祖宗,四曰圣孝,五曰用贤能,六曰远小人,七曰勤俭,八曰听言,九曰明赏罚,十曰谨边防。实以历代已行之事,每事释其下,以『东宫规鉴』为名。」从之。

月,工部侍郎汪逵兼太子右庶子,起居舍人曾从龙兼太子右谕德。逵四年四月以权吏部尚书兼詹事,从龙三年正月以礼〔部〕侍郎兼左谕德,五年十月以刑部尚书兼右庶子,七年七月以礼部尚书兼詹事。

二年正月,秘阁校理留元刚兼太子舍人。三年,升兼侍读。

三年五月,秘书省著作佐郎滕强恕兼太子侍讲。四年六月升兼侍读。

四年正月,宗正寺丞任希夷兼太子舍人。六月以秘书丞兼侍讲,七年以中书舍人兼右谕德,九年十二月以工部尚书兼左庶子,十年十一月升兼詹事。

六月,秘书少监陈武兼太子右谕德。

八月二十九日,皇太子受册了毕,本宫官吏、诸色人、军兵等各与一官资,碍止法人特与转行。内白身补进武副尉,理为年劳出职。或愿转一官资收使者听。」

六年五月,权刑部侍郎刘爚兼太子左谕德。八年二月,以权工部尚书兼右庶子,依旧左谕德。

七年八月,起居郎李兼太子侍讲。

九月,权兵部尚书黄畴若兼太子右庶子。十二月以兵部尚书兼左庶子,九年十二月升兼詹事。

八年六月,宗正少卿庄夏兼太子侍讲。九年二月升兼侍读,十二月升兼右谕德,十年十一月升兼左庶子、左谕德。

七月,礼部尚书范之柔、权工部尚书刘 并兼太子詹事。

九年二月,将作监何剡兼太子侍讲。十二年九月,以权刑部侍郎兼右谕德。

十二月,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黄宜兼太子侍读。十年十

一月,以中书舍人兼右谕德。十二年二月,以工部侍郎兼右庶子。

十年三月,权兵部尚书蔡幼学兼太子詹事。

十一月,起居舍人宣缯兼太子侍读。十二年九月,以权吏部侍郎兼左谕德。十三年三月,升兼右庶子,依旧左谕德。

十二年九月,权礼部侍郎杨汝明兼太子侍读,司封郎中高文善兼太子舍人。汝明十三年三月升兼右谕德。

十三年正月,秘书监崔与之兼太子侍讲。

三月,刑部尚书徐应龙兼太子詹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八 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