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雷

萨克雷
  • 姓名:萨克雷
  • 全名: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印度加尔各答
  • 出生日期:1811年7月18日
  • 逝世日期:1863年12月24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年7月18日—1863年12月24日),英国作家。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官员,早死。萨克雷6岁回英国上学,从小喜欢写诗作画,剑桥大学没有毕业就到欧洲大陆游历,拜访了歌德,后到巴黎学画。1833年有关银行倒闭,萨克雷父亲留下的大笔存款化为乌有。从此自谋生计,这年主办了《国旗》周刊。1836年任《立宪报》驻巴黎记者,同时对政治很感兴趣,持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观点。一方面发表文章,一方面到英美各地讲演。1857年在牛津区竞选议员失败,1859年任新创刊物《康希尔杂志》主编。萨克雷家遇不幸,结婚后第四年妻子便精神失常。他厌烦别人干预自己的私事,临终嘱咐两个女儿:“我死后不要别人写传记,切记”。1863年圣诞节前夕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萨克雷从1833年发表文章开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练,更换笔名20来个。1847年用真名在《笨拙》杂志上连载《名利场》,这才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作家。早期的45个特写收在《势利者集》 (1847)中,广泛地描绘了社会各阶层,城乡各地区的势利者的形象。萨克雷本人骤变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使他对事物持怀疑和嘲笑的观点,特别对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这种势利关系产生的危害,有深刻的体察。另一部作品《潘登尼斯的历史》(1850)描写一个破落贵族青年满怀幻想进入生活,不断受到上流社会人士的鄙弃,饱尝辛酸,最后才重视身边诚实纯洁的姑娘,和她结婚,主人公早期的经历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重要小说《纽克姆一家》(1855)揭露中产阶级生活的丑恶,同时塑造了老纽克姆上校和埃塞尔小姐两个正面人物形象。老纽克姆在议会中发表的激进政治纲领,如主张所有男子都有选举权,提高低工资,削减高工资,缩短工时等,实际上是作家本人的意见。历史小说《亨利·艾斯蒙德的历史》(1852)以18世纪初英国对外战争和保王党的复辟活动为背景,以回忆录的形式忠实地描绘了一些历史人物,塑造了一个更出色的人物艾斯蒙德,他无限热爱和忠实于显贵的亲戚,而亲戚却利用这种崇高感情夺去他的财产,唆使他参予阴谋活动。他冒险拼命为斯图亚特王室的后裔争夺王位时,那个浪荡子却无所事事,正向一个美女大献殷勤。艾斯蒙德在自己的高尚品德受到嘲弄之后,愤而出走美国。作品《弗吉尼亚人》(1856)便是描写艾斯蒙德的外孙辈的故事。最后一部小说是《丹尼斯·杜瓦尔》,仅完成8章。他的一系列文笔隽永的小品文收在《转弯抹角的随笔》(1863)中,讲演收在《英国幽默作家》(1853)和《四个乔治王》(1860)两个集子中。


萨克雷认为艺术的使命就是无情地揭发当权阶层,而高度的审美能力和怀疑主义又促使他特别善于揭去贵族和资本家所蒙的假面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的揭发,冷竣无情,讽刺尖刻。萨克雷笔下的人物不是单纯的或好或坏,有深刻的内心活动,同时重视环境和性格的相互关系,从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阶段,用典型的细节多方面刻画人物。代表作品《名利场》中的主人公蓓基就是所塑造的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女冒险家的典型。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夹叙夹议,冷嘲热讽, 自成一种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