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

海森堡
  • 姓名:海森堡
  • 全名:沃纳·卡尔·海森堡
  • 性别:
  • 朝代:德国
  • 出生地:维尔茨堡
  • 出生日期:1901年12月5日
  • 逝世日期:1976年2月1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沃纳·卡尔·海森堡(德文原名: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他对原子核、铁磁性、宇宙射线、基本粒子等概念作了重大改进。由于这些成就,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伯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青年时代在慕尼黑大学攻读物理学,1923年他作了题为《论液体流的湍流》的博士论文。1924年到哥本哈根大学在N·玻尔指导下研究原子的行星模型。1925年解决了非谐振子的定态能量问题,不久发表《量子论对动力学和力学关系的再解释》一文,提出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新解释。他和其他物理学家应用新的量子论来解释许多原子和分子光谱、铁磁现象以及电磁性质。1927年发表“测不准原理”,阐明由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论局限性,某些成对的物理变量,例如位置和动量,永远是互相影响的。虽然都可以测量,但是不可能同时得出精确值。“测不准原理”适用于一切宏观和微观现象,但它的有效性通常只限于微观物理学。他和玻尔提出哲学上的并协性原理,强调物理学测量过程中,进行测量的物理学家的积极作用,他与被观测客体产生相互作用,使得在测量中被揭示的不是客体自身而是测量的函数。但许多物理学家都不接受并协性哲学。1927—1941年间他任莱比锡大学教授;后四年任柏林威廉物理学研究所所长。曾和核裂变发现者之一哈恩一起,为发展核反应堆一道工作。他对原子核中核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本性提出了重要的观点,如核子同位旋的观念等。对高能粒子的碰撞过程作了一些理论研究,创立了S矩阵理论。在量子论的哲学观点上,海森伯属于哥本哈根学派。海森伯还曾任普朗克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教授等职。1958年以后任慕尼黑大学教授兼普朗克物理和天体物理学院院长。1970年后成为该学院的荣誉退休院长。1955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其主要著作有:《关于解释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理论》(1925)、《量子论的物理学原理》(1930)、《自然科学基础的变化》(1935)、《原子核物理学》(1943)、《关于宇宙辐射的报告》(1943)、《近代物理的性质》、《当代物理学的自然观》( 1955)、《物理学与哲学》(1958)、《基本粒子统一场论导论》(1966)、《自然规律与物质结构》(1967)、《关于极限的步骤》(19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