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
  • 姓名:曹操
  • 别名:字孟德
  • 性别: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 出生日期:155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世称魏武帝,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出身低微,父为宦官养子。他年轻时就聪明机灵,富有权术,又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早年举孝廉为郎,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不久调任顿丘(今河南省浚县西)县令,拜议郎。黄巾起义爆发后,受任为骑都尉,因镇压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波才所领导的黄巾军有功,升为济南相。初平三年(192),任衮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牧,分化、诱降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黄巾军30余万,男女百万余口,编其精锐,号为青州兵。从此,曹操的势力开始壮大。


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几年之间,先后败袁术、灭吕布、平张绣。建安四年(199),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决战,次年,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大败袁军。接着,北征乌桓,清除袁氏残余势力,后又击败韩遂、马超,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任丞相,同年率军南下,试图一举统一南方。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用火攻击败。建安十五年(210),颁布《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维护国家统一的志向和忠于汉室的决心。建安二十一年(216),受封为魏王。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重,秘密命令亲信,他死后安葬时,要设置72座假坟,防止真坟被盗。遗命后宫姬妾要勤习女红,以卖鞋自给。庚子日,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统治期间,在北方大兴屯田,兴修水利,改革赋税,颁布租调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他在用人方面重视才能,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多次下令求贤,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他不仅任用官员注重才学,在选择女婿时也注重德才兼备。他有个美丽的女儿,许多王孙公子来求亲。曹操拒绝了他们,却选择了博览群书,谈吐不凡的丁仪,尽管丁仪相貌不雅,一只眼还是瞎的。


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爱钻研兵法。他仔细研究《孙子兵法》,结合实战体验,著有《子略解》、《兵书接要》等著作。他还多才多艺,长于书法,精于围棋,文学上也有很高造诣。所作诗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龟虽寿》、《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后人传诵不绝。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之一。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发动的封建兼并战争,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有利于社会发展;采取的恢复生产的措施及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有利于文化发展。正因为如此,《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其“抑真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