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

晁补之
  • 姓名:晁补之
  • 别名:字无咎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出生日期:1053年
  • 逝世日期:1110年11月8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晁补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友子。十七岁时从其父至杭州,以所著《七述》谒苏轼,苏轼谓其文辞“博辩隽伟,绝人远甚”,许其后必显于世。元丰二年进士及第,授澶州司户参军,转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五年,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出知齐州。绍圣中,坐党籍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复著作佐郎,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院编修官。出知河中府,徙湖、密、果诸州。崇宁间,蔡京为相,党论复起,奉祠家居,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才气飘逸,文学灿然,尤精于《楚词》,其文章风格近于苏轼,张耒尝称其文“凌丽奇卓出于天才,非酝酿而成者,自韩愈已还,盖不足道”(《晁无咎墓志铭》)。《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俊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卷一五四)。进士及第前,曾著《上皇帝论北事书》、《上皇帝安南罪言》,慷慨言兵,纵论南、北安边大事,引古证今,充满爱国热情,议者以为通达时务,堪称章奏中佳作。辞赋散文名篇如《北渚亭赋》雄赡开阖,类似曾巩之《北渚亭记》(《齐东野语》卷五);《广州推官杨府君墓表》仿效韩愈《罗池庙碑》,杂于韩文中不复可辨(《珊瑚钩诗话》卷一)。其馀如《庆州使宅记》、《照碧堂记》、《新城游北山记》等均为名篇。补之诗也很有特色,周紫芝曰:“读晁无咎之文与诗,浩浩然犹河汉之无极也,想其胸中,何止有八九云梦而已。”(《书晁无咎帖后》)而胡仔亦称:“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一)擅长乐府与古体诗,如《豆叶黄》诗描写农民秋收劳作情景以及生活艰辛,生动平易,活脱脱一幅乡村风俗画卷,张侃称其足可为后人矜式(《跋拣词》)。古歌行《芳仪怨》叙述南唐主李煜之妹于亡国后入宋,又在宋辽战争中被俘入辽,被辽圣宗封为芳仪的遭遇,辞句凄婉动人,沉郁顿挫,曾传诵一时。《陌上花》八首,为和苏轼之作,王士禛称其工妙不减苏轼,与苏诗同称绝唱(《带经堂诗话》卷九)。其馀如《村店即事》、《题谷驿舍》也清新生动,有中、晚唐风调,不类宋诗诗格(周亮工书影》卷八)。晁补之词主要继承苏轼词豪放风格,后世评价甚高,王灼称“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碧鸡漫志》卷二);陈振孙谓晁词佳者“不逊秦观黄庭坚”(《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四库全书总目》也说他的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卷一九八)。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抒发年华易逝而功名无成的感慨,“语意峻切,而风调自清迥拔俗”(《蓼园词选》),南宋辛弃疾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即规摹此词(《艺概》卷四)。《满江红》(华鬓春风)为吊友之作,“用事的确,指意高古,深悲而善怨,有似《离骚》句法”(《许彦周诗话》)。其馀如《洞仙歌》(青烟幂处)、《忆少年》(无穷官柳)、《水龙吟》(去年暑雨钩盘),均堪称佳作。著有《鸡肋集》七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署作《鸡肋编》),于元祐间由晁补之自编成集,南宋初又刊于建阳。现存明崇祯八年刻本、明光泽堂抄本、《四库全书》本。其词在宋代已有单刻本《晁无咎词》一卷行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明代又编为《琴趣外编》六卷,现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十年刊《晁氏丛书》本、双照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百六十馀首。《全宋诗》卷一一二一至一一四二录其诗二十二卷。《全宋文》卷二七一一至二七四九收其文三十九卷。事迹见张耒《晁无咎墓志铭》(《柯山集》卷一二)、《宋史》卷四四四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