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说之

晁说之
  • 姓名:晁说之
  • 别名:字以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出生日期:1059年
  • 逝世日期:1129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一字伯以,因仰慕司马光为人,又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彦子。元丰五年进士。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间,为蔡州、宿州教授。元符中,改宣德郎,知磁州武安县,移知定州无极县。坐元符应诏上书入党籍,监嵩山中岳庙、陕州集津仓。监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提点南京鸿庆宫。宣和时,知成州。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复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召为侍读,复待制,提举万寿观,再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说之尝从曾巩学作文(《风月堂诗话》卷上),后为家人讲论读书次序,以欧阳修文集为先,其次读韩愈文,再次学司马迁文(《涧泉日记》卷上、中),故其为文能博极经术,文辞雅健。其《元符三年应诏封事》一文纵论时政,清朝康熙皇帝谓其“原时政之得失,靡不该举而博辩,雄词奔会络绎,才士之文,直臣之义也”(《御制文第三集》卷四二)。《朔问》上、下篇言河北边地为天下之重,应优待河北之民以实边。《传易堂记》论《易》学源流,议论叙事均中于事机,颇具条理。说之经历北宋靖康之难,目睹金兵入侵,国家危亡,因而有较多诗篇反映这一时期的动乱情景,《痛心》、《有感》(帝室中兴运更赊)、《感事》(王师真不战)、《痛恨》(胡儿直犯洛阳宫)、《书事》(逋亡今五月)、《追感》诸篇均为这类作品。其诗长于议论,往往精切简要,有从兄晁补之风格,如“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题明皇打毬图》)讥刺君王、朝臣荒逸不理国事;“故山岩壑应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闻叔易隐居被召二首》)嘲戏隐居之士沽名钓誉,都能针砭中的,南宋陆游称为“伟论”(《老学庵笔记》卷七)。著有诗文、杂著、论述凡三十二种(晁子健《嵩山景迂生文集跋》),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其孙晁子健于高宗绍兴间搜访遗文,编为《景迂生文集》十二卷,又于孝宗乾道时再加补辑,重编为二十卷,遂成定本。现存《嵩山景迂生文集》二十卷(或称《嵩山集》二十卷),有明谢氏小草斋抄本(《四部丛刊》续编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清道光十二年刊本及清钞善本。晁说之还著有《晁氏客语》一卷,收录熙宁、元丰时人物言论佚事,有补充史料之价值。《全宋诗》卷一二○七至一二一二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二七九八至二八二○收其文二十三卷。事迹见晁子健《晁氏世谱节录》(《嵩山集》附录)、《宋诗纪事》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