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含

董含
  • 姓名:董含
  • 别名:字阆石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董含(约1625—?),字阆石,一字榕城,号莼乡赘客,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董羽宸的长孙。与弟董俞并有才名,时称“二董”。清顺治十一年(1654)中举人,顺治十八年中进士,同一年因奏销案遭斥革,终身未做官。董含中年被废黜,幽忧难抑。“酒酣以往,悲歌慷慨,遇夫高山广谷,精蓝名梵,乔竹嘉卉,草虫沙鸟,凡可以解其郁陶者,莫不有诗。”(宋琬《董阆石诗序》)因此其诗“大抵苍凉幽咽,有骚人哀怨之遗。”(《四库全书总目》卷182)例如《仿同谷七歌》其七:“男儿四十不得志,名挂青云旋遭弃。身无媚骨可奈何,局促空怜老将至。早知穷达亦有命,却悔儒冠误人事。呜呼七歌兮气填膺,龙蟠凤铩何时腾。”淋漓尽致地倾吐出内心的忧愤不平。艺术上,其诗格调高雅,局度精整,尤以近体为佳,如下列诗句:“战斗八年能独霸,杀降三户竟无功。秦军已破漳河上,汉社初移渭水东。”(《旅窗读汉书》)“香飘下界青冥近,磬入诸天碧落寒。洞口断云朝放鹤,石根晴树暮栖鸾。”(《登穹窿谒句曲行宫》对仗工稳,遣词和雅,无论咏史还是写景,都很精当,颇见功力。著有《艺葵草堂诗稿》和《安蔬堂集》。还著有《三冈识略》(又名《莼乡赘笔》),这是一部研究明末清初社会风俗的重要笔记。


董含,字间石,一字榕城,晚自号药乡赘客。江南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卒年不详。但是,董含“年十八便喜弄铅粱,,一生以著文自娱,孜孜不倦,自顺治元年(1引4)开始每年有记。据其《三冈续识略·小引》,此时他年已六十八,且“目眩手颤,不暇多载”,仍完成《三冈续识略》一卷。而且,《三冈续识略》记事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二月中旬,据此可知,1697年董含尚在世。可以推想,其写完《三冈续识略》后当不久于人世。故初定其卒年为康熙三十八年(1698)。其先祖河南人,元末避乱渡江南下,卜居松江华亭。再传而其族始大,名贤辈出。其祖父董邃初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任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为御史时剿寇御敌,功绩卓著,深受明怀宗宠眷;为吏部时居官清正,默好剔弊,进贤退不肖,为小人中伤,罢官归隐故里。其父董仲隆,性豪爽,不善经营。有文名,但仕途失意,遂隐居家乡,课子读书。


董含七岁人学,第二年因病休学。其后几年屡屡得病,至卧床不起。十三岁开始学习作文,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十七八岁开始发愤覃思,闭门苦读,博览群书,嗜书成癖,闻他处有异书,必前往借阅,或抄或买。三十六岁中进士,供职吏部。不久奏销案起。是年,各省追征欠赋,被累之人极多,江南尤烈。绅士同日除名者万余人,董含也名列其中,被黝归乡。于是绝意仕进而起归隐之念,杜门谢客。每于晨兴抱奎灌园,之后读书课儿,潜心写诗作文。或出门访友,与二三知己诗酒往来,纵情山水之间。且“不喜见俗人,偶遇便寨裳而去。”(见《三冈识略》卷二《不喜见俗人》)


董含一生著述颇丰,据作者《三冈识略·自述》,至六十岁时,有《古乐府》二卷、((阂离草》四卷、《闲居稿》三卷、《北诸草》二卷、《林史》一卷、《山游草》二卷、《三冈识略》十卷。未刻者,有《盎答感逝录》二卷、《安蔬堂诗稿》十卷。此外还有《三冈续识略》一卷、《纯乡赘笔》三卷。《纯乡赘笔》,今有清吴震方《说铃后集》本等为三卷,杜信孚《同书异名通检》定此书与《三冈识略》为一书,今人来新夏以为本书系《三冈识略》节本(见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载((学林漫录》第二集)。今有康熙十七年(1678)光复堂刊本为三卷,题《药乡赘笔》。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据此认为,《三冈识略》记事已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必在《药乡赘笔》之后,是由《纯乡赘笔》增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