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李攀龙
  • 姓名:李攀龙
  • 别名:字于鳞,号沧溟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历城(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日期:1514年5月12日
  • 逝世日期:1570年9月18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明代诗文作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山东济南)人。9岁而孤,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他勤奋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已而益厌训诂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未几以病归里。自构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间。为人孤傲,不合者辄戒门人终不见之。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2年后迁为学政,再迁为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哀伤过度,不久亦卒。著有《沧溟集》30卷,编有《古今诗删》。


其诗作主要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有的表现自己宦海浮沉里的哀怨和牢骚:“天涯谁借穷交泪,海内空传拙宦名。”(《冬日登楼》)“夙昔黄金收骏马,高台空在有谁怜。”(《宣武门眺望》)有的表现其向往隐居、孤芳自赏的傲气:“多病恰堪成卧隐,浊醪真足抵穷愁”。(《九日登楼》)“只今海内无同调,高忱从君老物华。”(《和余德甫江上杂咏》)这些诗尚有真情。间或其诗也能反映现实,如《广阳山道中》忧旱问饥、感时伤世:“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赵州道中》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蒹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尽管题材狭窄,但还能表现出一位头脑较为清醒的封建官吏的识见。


在他创作的诸体诗歌中,七律和七绝为优。其七律以声调著称,意境雄浑,词采俊亮。他还较注意七律章法,在大开大阖中,尚能不忽略一些必要的精细描写。如《使君重过山楼分赋得空字》起句突兀,气势磅礴;结句诘问,含意深远。中间插入景观描绘。三者层次分明,又浑成一体。其七律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计矫然认为:“于鳞七言律多至三百余首,只一格调,数见不鲜。”(《龙性堂诗话》)品评虽苛,不为无据。其七绝有不少风调自然之作,如《和聂仪部明妃曲》,沈德潜认为其诗“不著议论,而一切著议论者皆在其下”(《明诗别裁集》)。


他是后七子的首领,但持论比谢榛、王世贞更为偏狭。他只推崇汉魏古诗,盛唐律诗,认为文章要“视古修辞”,“宁失诸理”也在所不计。他编选的《古今诗删》唐后即接明代,宋元诗一首不选,以明其论诗宗旨。其文学主张有片面性,给诗文创作留下不良影响。他的乐府诗,“止规字句而遗其神理。”(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他的散文时有故意佶屈其词、涂饰其字的现象,过于求古,反而赘牙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