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春

李元春
  • 姓名:李元春
  • 别名:字时斋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朝邑(今属陕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李元春,生卒年不详,清学者。字时斋,朝邑(今属陕西)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道光时任大理寺评事。咸丰时赏加州同衔。幼时家贫。一日过里塾,闻诵书声,归告母欲读书,母遣入学,仍半日负薪以助家计。稍长,塾师讲《仁而不佞》章,辄苦思前后言仁不同处,悟圣门求仁之旨。14岁得薛瑄读书录》,益究性命之学,遍求程朱文集,熟读精思。乡荐后,以父殁母老,绝意进取。迭主潼川、华原书院,导诸生以正学,学者兴起。其学以“诚敬”为本,而要于“有恒”。读书观理以为行之端,处事审理以验知之素,本末兼该,内外交养,一宗程朱。认为朱熹之学之“精”全由与友朋讲论而得。……扶衰救乱,还在明正学,此根本事(《清史列传·儒林传上二》;又说:“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全是援儒入墨,是己之见,牢不可破。在朱子公心卫道,初无此意。然后来卫朱子者讥陆五亦太甚。”(同上)指出“白沙、甘泉不尽与阳明同而亦相近。高忠献(攀龙)、顾泾阳(宪成)、陈几亭(龙正)、冯少墟(从吾)不欲与程、朱异而亦有殊,不可不辨”(同上)。生平博通经史,深恶支离,著《学术是非论》说:“学术至今日而愈歧矣,有记诵之学,有词章之学,有良知之学,而又有考据之学,而皆不可语于圣贤义理之学之精。良知之学,窃圣贤之学,而失之过者也;考据之学,袭汉儒之学,而流于凿者也。讲良知者,尊阳明而溺于空虚,势必与佛、老之教等。然陆、王学偏,而行谊事功犹有可取。”后人要考数千载之前之经,因圣人已远,简编多缺,兼以伪书日出,将一一而考其实,有可据必有不可据者,有可通必有不可通者。不可据,不可通,故终不能考其实,“断不如朱子说理之为真。”认为儒者所择之“守”应是:“杨墨、佛老吾斥之,记诵、词章、考据吾为之,而一以朱子之明其理而履其事为宗,又不入于良知之家,庶乎与圣学相近矣。”(同上)。其所纂述,皆以“扶世教、正人心”为己任,不务空言。常辑张子《释要》、先儒《语录》为《关中道脈书》,增补冯从吾《关学编》,学者宗之。性廉介,未尝求于人。每思以俭救世,谓“俭”只在守礼,作《礼俗辨》以表意。居家严恪,和蔼可亲,毅然行义。所居高阁,手植四桐,积书数万卷,自号桐阁老人。80岁犹勤读书,对学者说:“愈勤则精神愈生。”(同上)著有《诸经绪说》、《经传摭余》、《春秋三传注疏说》、《左氏兵法》、《诸史闲论》、《诸子杂断》、《图书揀要》、《百里治略》、《循吏传》、《闲居镜语》、《益闻散录》、《学荟性理论》及《文集》)等。又辑《关中诗文钞》、《青照楼丛书》等。弟子贺瑞麟传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