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吕不韦
  • 姓名:吕不韦
  • 别名:姜姓,吕氏,名不韦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
  • 出生日期:前292年
  • 逝世日期:前235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期秦国的国相、著名的思想家、杂家的代表人物。出生在一个珠宝商人家庭。成年后到各国经商,后来成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家累千金”的巨贾。公元前265年,在邯郸市上遇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遂挟为奇货。后西入咸阳,游说秦孝惠文王夫人华阳夫人,使子楚立为太子。孝惠文王死,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他被任为相国,开始独揽朝政大权,有食邑十万户,家僮上万人,受封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嬴政即位时年仅13岁。吕不韦以三朝元老和“仲父”的身份,辅佐朝政,并与宦官嫪毐相串通,大权独揽。任相期间,他为推行秦国的统一大业制定了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他在灭卫,掠取赵、魏地的战争中有功,并设置了三川(今河南洛阳)、太原、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同时,他曾广招游士宾客,著书立说,为中央集权专治统治提供理论依据。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后,二人政见不和,暗中争权,他被免去相职。先出居河南,再徙蜀郡(今四川成都附近),途中忧惧自杀。《汉书·艺文志》著录《吕氏春秋》(一名《吕览》)26篇,今存,为杂家代表作。


吕不韦在政治上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和举荐人才;思想上主张博采百家,化众为一;经济上强调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增强实力;军事上坚持用兼并战争来实现统一,并在军事理论上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他创立的大一统学说为秦统一全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