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海

周学海
  • 姓名:周学海
  • 别名:字澄之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代安徽建德县人
  • 出生日期:1856年
  • 逝世日期:1906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周学海(1856年-1906年),字澄之。清代安徽建德县人, 两广督抚周馥之子。早年习儒, 光绪十八年(1892) 中三甲第三十九名进士。初授内阁中书, 官至浙江侯补道。潜心医学, 博览众书, 不取依托附会之说, 于医理尤有心得。服膺张璐叶桂二名医, 论治每取璐说。故其学与之相近。宦游江淮间, 时为人疗疾, 遇疑难症屡见奇效。曾刊刻古书十二种, 所据多宋、元秘本, 校刊精审, 世称善本。一生著书甚多, 刊刻于世的有《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读医随笔》《形色外诊简摩》《内经评文》《评注史载之方》《叶氏幼科要略注》等, 可见在中医诊断上造诣精深, 对于《伤寒论》的研究也殊多见解, 所撰《伤寒补例》论点明确, 论述简要, 切于实用, 且多有发挥, 颇能给人以启发, 被后人奉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如周氏认为, 既是伤于寒者不该包括在杂病内。凡是伤于寒而得之者, 皆可谓伤寒, 伤寒可因四时气候变化, 而有挟湿、挟燥、挟风之异, 还可因本体的阴阳、虚实而不同,治疗是否得当而可出现种种复杂证。故治伤寒之学不能专读伤寒一书, 拘于一书, 论伤寒不能仅据于六经证治。据此, 周氏将“伤寒例” 中“即病为伤寒, 伏气变为温病” 的理论, 通过对伤寒、温病、疟、痢等病证分析,结合个人临证心得, 予以阐发。提出伤寒辨证应分为: ①伤寒初起本证治法; ②伤寒初起兼证治法; ③伤寒日久化寒并误治化寒证治; ④伤寒日久化热并误治化热证治。此外, 霍乱、风湿、食复等均以杂证附之。这样就打破了六经辨证之框框, 为外感热病的临床辨证开辟了新的途径。周氏还指出“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 因为伤寒大多伤于下焦膝胫, 邪伏于下焦, 久而上越, 过膝入腹, 阳不得安窟, 乃始发病, 下焦阳气与新感相搏而使之然。故诊伤寒需先察其下焦元气虚实。虚而寒者为真阳不足, 温而兼补之, 实而寒者则重温搜, 可见周氏对伤寒的病因、诊断、治疗都有着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