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三家诗拾遗卷八

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

小雅

节南山

董仲舒曰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义而急于利无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故诗人疾而刺之 韦昭曰节南山平王时作

按四章琐琐姻娅则无膴仕岂江都所云无推让之风耶若争田之讼如下篇皇父彻我墙屋田卒汚莱大雅瞻卬所云人有土田汝覆夺之是也

节彼南山 忧心如惔【韩作炎说文作防同】 何用不监

韩传节视也监领也【释文】

昊天不慵降此鞠凶

韩传慵作庸易也【释文】 薛君曰万人颙颙仰天告愬【文选注】

以庸为易言天之降讻必俟其恶稔而降不易降也

四牡项领 蹙蹙靡所骋

鲁诗刘向曰久驾而长不得行项领不亦宜乎易曰臀旡肤其行次且此之谓也【新序】

韩诗薛君曰骋驰也【文选注】

郑氏以四牡为人君所驾今但养大其领而不为用喻大臣自恣不为王用与刘说同非奔走劳敝之状

正月

正月繁霜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鲁诗霜降失节不以其时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众大也【俱刘向政事疏】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视天梦梦

韩传梦梦恶貌【释文】 外传曰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言朝廷皆小人也

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董仲舒曰物莫不有凡号号莫不有散名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谓之德道诗曰维号斯言有伦有脊此之谓也

以号为名嫉邪思正其义亦长盖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至于民无所措手足为害大矣幽王宠妾为妻讹言以是为非名之不正莫斯为甚是可哀也

夭夭是防【夭夭蔡邕作天夭防作加韩作防】

张衡曰速速方谷天夭亦加【夭通妖】

十月之交

齐诗翼奉曰窃读齐诗闻五际之要十月之交篇梅福曰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交【本传】 孟康曰十月之交刺后族太盛也

鲁诗郑氏曰此为厉王之诗经师移易其次第耳幽王时司徒乃郑桓公友非此篇所云番也【诗谱】

顔师古述鲁诗作厉王诗知郑所云亦本鲁诗并纬书之说 按中枢擿雒贰曰昌受符厉借嬖十之世权在相又曰剡者配姬以放贤山崩川溃纳小人家伯异哉震推度灾曰十月之交气之相交周之十月夏之八月日及其食也君弱臣强故天垂象以其征辛者正秋之王气卯者正春之臣位日为君辰为臣八月之日交卯食辛矣辛之为君幼弱而不明卯之为臣秉权而为政故辛之言新隂气盛而阳微生其君细弱而任卯臣也以上纬书皆指厉王夫国语明载幽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所谓山冡崒崩也是年三川竭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也王基杜预以长厯推之断其非厉王之诗甚明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鲁训厉王无道内嬖炽盛政化失理故致灾异日为之食为不善也【谷永传顔师古鲁训】

韩诗内传月食非常也比之日犹常也日食则不臧矣【汉书天文志注引传】

按鲁诗如郑氏自此篇至小宛皆厉王诗而韩诗异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艳妻煽方处【鲁作阎妻煽方炽】

鲁诗阎妻骄煽日以不臧【顔师古注阎妻嬖宠之族也皇父卿士番维司徒皆以刺厉王滛于色故皇父之属因嬖宠而为官】

按谷永疏又有抑褒阎之乱语或鲁诗别有可证欤艳纬书又作剡

抑此皇父 不憗遗一老 韩传抑意也【意音噫】憗訚也【释文】

雨无正

刘安世曰少读韩诗雨无极篇序曰雨无极大夫刺幽王也首有雨无其极伤我稼穑八字【集传】

沦胥以铺【韩作熏胥以痡又作熏鲁齐韩皆作熏顔师古曰谓相熏蒸也】

韩传熏帅也胥相也痡病也言此无罪之人而使有罪者相帅而病之是其太甚也【汉书注】

小旻

谋犹回遹【韩作泬】 韩诗薛君曰回泬邪僻也【文选注】訿訿【韩作潝】 韩传不善之貌【尔雅不供职也】

民虽靡膴【韩作腜】 韩传靡腜犹无几何【释文】

王肃膴读作幠大也言无大有人也意同韩

小宛

翰飞戾天【韩戾作厉】 韩诗厉疾也【文选注】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

韩传填作疹苦也乡亭之系曰岸朝廷曰狱【释文】

小弁

赵岐曰小弁伯奇之诗也伯奇仁人而父虐之故作小弁之诗曰何辜于天亲亲而悲怨之词也【孟子注】孙疏谓伯奇当是宜臼然鲁诗原作伯奇也

鲁诗王充曰伯奇放流首髪早白故曰维忧用老【论衡】蔡邕曰伯奇既逐履霜以足采葶花以食其隣大夫闵之乃赋小弁【琴操】

按如琴操亦是赋小弁而非作也王充之说何以云

疢如疾首 韩传疢作疛心疾也【释文】

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韩外传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言大者无所不容也意以渊喻父母以萑苇自比也

巧言

僭始既涵 韩传涵作减少也【释文】

匪其止共【韩作恭】维王之卭

鲁诗刘向曰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乐者也【説苑】

韩外传匪其止恭言不恭其职事而病其王也

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韩传作趯趯往来之貌获得也言趯趯之毚数往来逃匿其迹有时遇犬获之【司马彪史记注】

何人斯

我心易也 韩传易作施善也【释文】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鲁诗世本暴辛公作埙蘓成公作篪 谯周古史古有埙箎尚矣周幽王时二公特善其事耳

韩诗盟诅所用天子诸侯以牛豕大夫以犬庶人以鸡【礼记正义许氏引传】

谷风 将恐将惧 韩传将辞也【释文】

蓼莪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韩传怙頼也恃负也【释文】大东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韩外传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言其明也

佻佻公子【佻韩作趯】 粲粲衣服【粲韩作采】

韩诗趯趯往来貌【释文】 薛君曰采采盛服貌【释文】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韩诗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史记注】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韩外传夫擅使人之权而不能制众于下则在位者非其人也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言有其位无其事也

四月

百卉具腓乱离莫莫

韩诗薛君曰腓变也言俱变而为黄也莫散也【文选注】

无将大车

荀子曰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者不可以不慎取友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大略篇】

鲁传周大夫有亲信小人者其臣谏之而作是诗韩外传春树桃李夏得隂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小人始则曲意以奉君子一旦得志反逐君子千古一辙进人不可不慎也毛诗以为刺大夫将小人与三家同

鼓钟

韩诗郑氏曰昭王之时鼓钟所为作也【郑注中侯握河纪】

以雅以南以籥不僣【韩诗以雅以南下有韎任朱离句见后汉陈禅传】

韩诗薛君曰南夷之乐曰南惟南可以和于乐者以其人声音及籥不僭差也【后汉书注】王者舞六代之乐四夷之乐大德广之所及也【文选注】

陈忠劾陈禅疏云古者合欢之乐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门故诗云以雅以南韎任朱离注云毛诗无韎任朱离之文盖齐鲁诗也今按薛君之训则韩亦有此句矣毛传亦有韎任朱离之训但无诗文 如薛君说则南当为南夷之乐非二南也

楚茨 苾【韩作馥】芬孝祀 韩诗薛君曰馥香也【文选注】信南山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

韩外传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畞广一步长百步为一畞广百步长百步为百畞八家为隣家得百畞余夫各得二十五畞家为公田十畞余二十畞共为庐舍各得二畞半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

此当合何休班固叅以左国观之始明

甫田 倬彼甫田 韩传倬作箌【音卓】卓也大也【释文】大田

秉畀炎火 有渰【韩作弇】凄凄兴雨【韩作云】祁祁

韩传秉作卜报也【释文】 外传有弇凄凄兴云祁祁以是知太平之无飘风疾雨明矣

韩意以为是太平之风雨则知诗非刺时矣下章以介景福义同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韩外传人事修则顺于鬼神顺于鬼神则降福孔皆

裳裳者华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荀子曰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伸变化也 鲁诗刘向曰君子者无所不宜也禆冕厉戒立于庙堂之上有司执事无不敬者斩衰裳苴绖立于防次賔客吊唁无不哀者被甲缨胄立于桴鼓之间士卒无不勇者故仁足以怀百姓礼足以安危国信足以结诸侯强足以拒患难勇足以率三军故曰为左亦宜为右亦宜【新序】

桑扈

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贾谊曰胥相也祜大福也【新书】匪徼匪傲 饮酒者不徼幸不傲慢则福禄就而求之【汉五行志注引诗】

鸳鸯

戢其左翼 摧之秣之

韩诗戢揵也揵其噣于左也摧委也犹食也【释文】按禽鸟之宿皆揵其噣于翼后人多不省覧此注

頍弁 先集维霰 韩诗薛君曰霰英也【文选注】

天将雪六花先散为英毛以为暴雪不如韩长

车舝 以慰我心 韩传慰作愠恚也【释文】

青蝇 袁孝政曰衞武公信谗诗人刺之【按袁说见刘子注疑误】搆我二人 韩传搆乱也【释文】

賔之初筵

韩诗卫武公饮酒悔过也言賔初就筵之时賔主秩秩然俱敬也賔既醉止不知其为恶也【后汉书注】

朱子以是诗与抑戒相似必武公自悔之作当从韩义然诗曰大侯旣抗曰烝衎烈祖明是天子燕射择賔祭祀之礼诗所谓賔乃武公之自谓盖入为卿士为王之賔也韩亦未尝指为武公之賔

威仪反反【韩作昄昄】 韩传昄昄善也【释文】

鱼藻 有颁其首 韩传颁众貌【释文】

鱼之在藻众首向上犹臣侍君饮莫不仰首向上视君也下章有莘其尾则燕毕而散矣

采菽

孔鲋曰古之明王所以敬诸侯也【孔丛子】 韦昭曰王锡诸侯命服之乐也【国语注】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 韩外传言必交吾志然后予也平平左右 韩传作便便左右闲习之貌【释文】

绋纚维之 福禄膍之 韩传纚筰也膍作肶厚也【释文】筰大索也孙炎曰舟止系之于木戾竹为大索

角弓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韩传良善也言王者所为无有善者各相与于一方而怨之【汉书注】 外传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受爵不让至于巳斯亡言能知于人而不能自知也

如食宜【韩作仪】饇雨雪瀌瀌【韩作麃麃】见晛曰消【韩作曣晛聿消】韩传仪我也曣晛日出也【释文】

鲁诗刘向曰君子道消则政日乱故为否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诗曰雨雪瀌瀌见晛曰消与易同义【封事】

都人士 孔頴达曰首章毛氏有之三家则亡今韩诗实无首章 按春秋襄十二年传引此行归于周二句服防曰诗也盖据三家诗言之也礼记缁衣长民者衣服不贰节全引首章则三家失之矣 缁衣引此乃美其君子而思念之词毛传引之以为伤今思古之诗

黍苗 韦昭曰道召伯职劳来诸侯也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旣集盖云归哉

荀子曰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他焉诗云云

白华

英英【韩作泱泱】白云念子懆懆【韩作防】

韩传泱泱云貌防防意不悦好也【释文】

緜蛮

韩诗薛君曰緜蛮文貌【文选注】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董仲舒曰先饮食而后教诲言治人也

三家诗拾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