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浙江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五十四

水利【三】

嘉兴府【嘉兴秀水二县附郭】

城内河 自西门入者由大悲桥至韭溪桥自南门入者至市心二水交会而分流出东北两门嘉兴府图记明永乐乙酉左通政赵居仁奉诏治水尝疏之成化初故道塞而屋庐其上嘉靖二十六年秋知府赵瀛悉加浚复嘉兴县志崇祯间知府郑瑄复加疏浚流通民间利赖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刘瑆知县何鋕任之鼎捐俸首倡绅士协力城内河道填塞数十年者尽行浚复三十九年知府佟赋伟又复开濬六十年夏知府吴永芳以城内正河淤浅鸠工大濬并支流小港以次疏通时居民跨河造房悉令除去郡城四门外各有备警河日渐湮塞循故道疏濬悉皆复旧嘉兴县【城外河道】

海盐塘河 在县南五里自滮湖南通海盐县嘉善塘河 在县东由白莲寺而东三十五里至嘉善

平湖塘河 在县东南直达平湖

【谨按嘉禾一郡地势平衍故鲜堰坝惟海盐地形稍高水之所注西北流百余里而至嘉兴合秀水西境运河之水滙於鸳鸯湖分为二流一由南堰桥历鳗鲤堰桥至甪里街一由放生桥迤东历牙前桥至甪里街东流十余里会於白莲寺前又分二派一派东北流三十余里至嘉善注於松江一派东流五十余里至平湖而入於泖其间支分派别参错乡间为港为浜不可胜计农民车戽灌田虽至大旱浜港皆竭而三河之水未尝乾涸是万顷膏腴无不赖三河以为命也然嘉邑较秀水又觉稍高故旱多潦少宜疏濬支河浜港时筑圩岸则旱潦有备而岁常丰稔矣】

横塘【一名海盐塘在县南五里自嘉兴南堰桥起东南直抵海盐县西门外天宁寺前绵亘百里】汉塘【在县东十里又名新丰塘即平湖塘也】 魏塘【在县东十里达嘉善即嘉善塘也】 华亭塘【在县东一十五里通松江华亭县】 伍子塘【在县东二十五里接胥山】 长水塘【在县南六里通硖石市】 练浦塘【在县南二十五里东西通横塘长水塘又名练塘】 麒麟塘【在县东南十九里通汉塘】

郑公堤【在会龙寺两腋明崇祯间知府郑瑄筑岁久渐圯】

【国朝康熙六十年邑绅高孝本白於郡守率衆重筑两腋长堤以遏嘉善平湖之去水】

白苎堰【在县东南三里】 盛家堰【在新行镇北】 马塘堰【在县南七里谨按马塘堰久废近人惟呼海盐塘上马塘庙前为马塘泾云】

秀水县【城外河道】

运河 在县西南通石门县北接吴江界【运河自杭州北新关而来会上塘长安坝之水从石门县西北流二百余里至西门外三塔湾折而北历王江泾至平望六十里许入吴江界其间支河无算难以枚举要皆纵横阡陌之间以为灌溉之利】至元嘉禾志隋大业六年勅开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面濶一十余丈嘉兴府图记唐广德中屯田使朱自勉濬畎距沟濬沟距川後刺史于頔缮堤防疏凿畎浍列树表道宋史河渠志元符三年二月诏苏湖秀州凡开治运河港浦沟渎修叠堤岸开置斗门水堰等许役开江兵卒嘉兴府图记明永乐间通政赵居仁濬河秀水县志明万历二十年水利薛梦雷檄县令李培起斗门至王江泾界集附近居民疏濬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奉

旨发帑疏濬支河港荡巡抚王然题明动帑委嘉兴府知府臧宪祖开濬淤浅处西丽桥八十五丈北丽桥九十五丈端平桥八十五丈濬深俱五尺广皆五丈有奇又濬各乡诸港於是蓄水溉田舟楫往来农商皆庆

鸳鸯湖 在县南三里计百有二十顷其利实瀦水以资灌溉东西连湖故谓之鸳鸯又名南湖

运河塘【石塘起杉青闸北迄闻川袤二十七里土塘起西水驿西迄语儿袤九十里唐元和五年王仲舒治苏堤松江为路即今石塘明永乐初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往浙江诸郡治水九年修苏州至嘉兴土石塘桥路七十余里泄水口一百三十一处其後通政赵居仁自崇德北抵吴江植榆固堤巡抚周忱筑运堤剏桥通道弘治八年左参政周季麟修嘉兴旧堤易之以石三十余里嘉靖二十六年知府赵灜修运河土石塘万历十五年霪雨岸圯洼田尽渰二十一年知县李培议富民出资贫民出力履亩起夫堵筑四十年知府吴国仕勘议郡城自杉青闸直抵王江泾一带官塘旧系土石各半岁久倾圯具文申请尽从石甃陈懿典重筑运河石塘记我郡地界吴越浙潘之门户也北接苏之吴江西接杭驿路几二百里而遥号称孔道盖自国家建都北平水程由通潞而达潞河者自江汉外惟是武林溯江淮涉黄河之一脉而我郡实为发端江浙闽粤楚蜀滇黔纤挽无不由兹而漕艘尤为紧要则运河之重可知矣重运道不得不重运塘旧土石塘岁久渐圮加以淫潦时作往往崩坏郡守吴公来涖我郡慨然以筑塘为己任请於中丞水大夫聚财鸠工始於壬子七月迄於十月告竣如砥如带见者以为百年之功成於閲月相与歌咏之运塘跨省直历三邑秀水北塘一千四百八十八丈五尺西塘九百五十一丈六尺桐乡塘二百一十五丈四尺泄水洞五座崇德塘三百六十一丈二尺三县共计修筑三千二百七丈七尺公名国仕休宁人 嗣後岁修不常】

【国朝康熙十二年水溢塘圯知县李见龙躬督修筑幇阔堤岸康熙六十年知府吴永芳捐赀兴工复募诸有力者南塘加石培土令益高厚北塘自城至王江泾三十里於旧塘外增筑石岸雍正五年奉】

【旨发帑开濬河道修理城垣堤岸巡抚臣李卫委员动帑二千一百有奇修筑西北二路堤岸洼者崇之缺者补之行旅往来称便】 新城塘【在县西北七里通新城镇】 芦?塘【在县西北六里】

杉青堰【一名杉青闸在县北四里宋熙宁元年十月诏秀之杉青堰监护使臣以管干河塘系衔常同所属令佐巡视修固以时啓闭】 东瓜湖堰【在县北三里】 六里堰【在县东五里】 学秀堰【在县西南九里】

【谨按秀水水利大略舆嘉兴相似故境内亦少堰坝以上诸堰俱至元志所载今皆不存而土人犹以堰名其地云】

嘉善县

嘉善塘河 自郡城东三十余里抵於县治又东入於泖

便民河 明弘治间濬筑嘉兴府图记知嘉善县刘克及郎中傅潮修围岸创果字等圩凿便民河二万七千尺溉田万余亩【钱福开便民河记嘉兴浙西大府其属县嘉善最为膏腴平壤弘治十二年新喻傅公曰会以正郎膺特简来守视地图所废兴而乘之者勿力公窃嘅焉又一年安福刘君安温以进士来令公遂谋之刘君及丞朱君暕乃历遍原隰相视便宜於是因旧而修为围岸以丈计者三十六万二千有奇为驿路官塘以丈计者六千五百有奇剏始而筑作者果字圩岸塍以丈计者三千六百有奇凡护田若干亩此其为防之功也开创便民河者十以丈计者凡二千三百有奇浅济艰阻疏而通之为市河者三以丈计者一千四百有奇掘淤凿塞为支泾曲港者八以丈计者八百九十有奇瀦泄灌溉以利田者若干亩其便往来者不可胜计此其为浚之功也或修或创为桥梁者十经始於弘治庚申讫工於辛酉十月朔】嘉善丞倪玑筑思贤奉贤下保诸圩瀦陂湖开沟洫【邵鋭濬河筑圩记浙以西称健吏曰倪嘉善始至问百姓疾苦首曰水利乃躬出按视县治以南地势高亢不有所蓄吾民其病旱乎迄北水所输委不有所泄吾民其病涝乎於是计地程工计工程力计力程费召厥父老指授方略大都以涝为尤急也首濬淤河及所支曲俾罔壅滞自思贤乡至奉贤乡二十八所以丈计者三千八百六十有奇又筑圩岸益卑削为高坚自三十三都至四十都三百八十二所以丈计者一万五千二百若圩之尤下者仍筑圩岸其中俾有分守自下保东区至奉九北区亦一十五所以丈计者六千四百九十高亢之地并加疏辟又瀦为陂塘散为沟洫具有脉络自永七都至胥五都总二十九所又总计为三百五十丈肇自正德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十二月厥工告成使瘠卤化为膏腴居者载宁逋者胥复而歌颂於是乎作矣侯名玑陕西咸宁人倪玑水利议略按水利之说周鼎论之颇详高乡沟洫为急而圩岸次之低乡圩岸为急而沟洫次之斯则审密之论嘉善自县治以南皆高亢乏水连月不雨则苖向稿虽遇有年其收亦薄非地力有异田素渇水而瘠民积贫无以粪其田故也必令土人多濬沟洫蓄水待灌沟中之土令下乡人遇圩岸坍损时往载增筑则土有所归而高下渐趋於平旱潦皆利矣否则胥山等区不久当鞠为茂草岂独洪波巨浸能使民垫溺哉】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李梦昺奉

旨动帑开濬渡船头淤浅处一百八十丈并濬支河诸

许巷荡 嘉靖浙江通志在县西北三十六里波流澄澈旁多良田资其灌溉

伍子塘【在县西半里南接胥山】 大云塘【在县南二十里南通大云寺】 白水塘【在县南一十二里】 甓竈塘【在县西北二十六里】 章练塘【在县北二十六里】 芦墟塘【在县西三十六里】 华亭塘【今称上官塘见嘉兴】冬瓜湖塘【今称下塘】 江泾塘【在县西北十余里】 马塔塘

【在县西北十五里】 乌泾塘【在县北十里】 千步塘【在县西二十里】长春塘【在县西三里】 石井塘【俗呼三店塘在县西九里】 陆斜塘【在县西北五里】 双葑塘【永八中区】 湖塍塘【永八中连永八北奉九北区】松阳塘【在县东北入平湖华亭界】 风泾塘【以上皆奉四南区】 白牛塘【在县东二十里】 张泾塘 定光塘 马滙塘【以上皆奉四中区】 旧庙塘【胥五区】

海盐县

海盐塘河 在县西南自天宁寺达嘉兴府城弘治嘉兴府志宋淳熙九年守臣赵善悉重濬

招宝塘河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至元嘉禾志宋淳化三年开淳熙九年守臣赵善悉重濬

乌坵塘河 在县西三里至元嘉禾志宋淳熙九年守臣赵善悉重濬

陶泾塘河 在县北一里至平湖一十二里至元嘉禾志宋淳熙九年守臣赵善悉重濬弘治嘉兴府志明成化六年参政何宜弘治元年佥事伍性知县谭秀先後重濬

白洋河 在县东沿海塘下南自澉浦北抵乍浦长七十里海盐县图经明万历五年巡抚徐栻筑塘海上因有白洋河及澉浦上河之役白洋河北至閲武塲而南属之常川舖长三十里初凿时以运塘石而海上荒土得灌为良田者万余亩上河起自常川舖西南属之澉浦城下二十里地形稍高於白洋河筑为土坝以捺之所灌田视白洋河加倍【徐栻请开白洋河疏海盐县秦驻山南至澉浦所原有河一带在土塘之内旧连县治商旅辐辏田亩岁收称为沃土近皆淤塞坍塌舟楫不通赤地徧野原设澉浦税课局因而裁废旱乾无备粮运艰苦乙亥海溢之变澉浦军民被灾尤甚以石塘一带外无拥护内无分泄故也臣时营度海塘亲履其地见田庐荒废目击流离迩塘工告竣若将此河因其旧蹟再为开通即以濬河之土筑塘则所至该县内河上塘一体高厚深广联结巩固纵有异潮之来不能冲突而田畴得灌溉之资一水相通粮运直逹贻惠军民实为无穷矣吴徐开濬白洋北河议本县与海寜卫同一城池南四十里有澉浦所设立鲍郎盐塲北四十里有乍浦所设立海砂盐塲衙门俱在海滨脉络共相聨贯所恃通行其间使防汛无虞盐货不阻者专藉沿海旧有白洋河一带为之来往也只因陵谷屡更以致渭流尽断地方受病非止一端幸於万历初抚院徐修筑海塘奏准水利道驻劄海盐深烛利病将南路至澉浦盐司四十里地开濬白洋上下河一带南行水路尽得流通其北路白洋河正拟兴工值水利道陞任而止愚谓前开南路河道种种利便备载海塘録中若今北路之河为便亦可枚举土塘扞海在北最低每当潮溢之时盐塲竈荡民田尽被其冲所损不少若开河取土筑塘令之高厚内河可以分泄其流外塘可以扞御其患纵有非常民不受害此为一便乍浦所至海宁卫城俱是陆路不但彼此粮饷器械搬运为难抑且官兵分番调守往来不便今开此河则船只通行声息易达以之守望防汛更为得策此为二便海砂塲司正处河之中途两头盐运颇费搬移河开则舟载不难泾河递相灌注脚价既省商贾因而乐趋不藉招徕盐课自益此为三便土塘外为盐塲内即荡竈今开河筑塘拦阻潮头则塘外零星灰埂尽可曲引咸流开塍漉卤塘内荒芜草荡亦得蓄积淡水垦作田畴四十里之内所增盐课又不知几何此为四便先此澉浦河道未通之时民病尫肿士鲜文学自开河後不但民无疾病亦且科第联绵今乍浦一城何止万家若得开濬河道将见人文日盛此为五便邑之商竈军民望此举已久在大有为者立断而行之耳】

国朝雍正五年巡抚臣李卫动帑一千两有奇委员重

永安湖 在县南四十五里澉浦镇西六里周围一十二里深一丈五尺中有长堤分为二湖灌田甚美租亦倍入至元嘉禾志此本是田後濬为湖瀦水以资灌溉置闸蓄泄雨久弥漫则东入於海海盐县图经莫详陂筑所自元时为豪有力者决坏民以失业寓公安抚使王济始奏复之【张千五结勘永安湖状德政乡十三都澉墅石帆村社长张千五等照勘得本里古有永安湖三千七百亩积诸山之水灌溉澉浦澉墅石帆三村官民田八千三百余亩此湖原系民田为湖其税均於湖侧田上输纳就湖东际石砌斗门木板为闸以时启闭每遇天旱开闸放水下流灌救田苖或天雨连绵湖水涨溢却有东南葛母山下古置浑水闸放泄入海是以三村农田岁无水旱之忧至元十三年归附初镇守管军官王招讨将永安河西南际湖面筑捺围里成田三百八十亩纳官粮三十八石於後至元二十六年招讨男王四万户将上项湖田过佃召业却於湖田南际掘开海塘剏造石闸连年每遇春水汛涨之时将湖水夤夜放泄入海及至夏旱又被管佃户坝塞致有三年两旱田禾不收若蒙官司将上项湖田仍旧开掘为湖积水灌田实为民便元大德十六年六月初一日结赵若源重开永安湖碑记海盐州南四十五里有湖曰永安周园十二里瀦水灌溉澉墅澉浦石帆三村农田潦则东南注入於海旱则水泽仰给於湖遂变斥卤为膏腴至元丁丑王招讨围湖成田是以三村屡经旱患安抚王君济勇於为义闻之朝廷由是省台委官公同涖政目击斯害大德乙巳秋七月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彻尔荣禄廉明公正遽令疏濬为湖开除元立佃米一改而正之於是斯湖得以复旧兹刻於石庶来者知斯湖源流有自云尔】弘治嘉兴府志明正统十年县丞龚潮请旨重濬

【谨按图经云永安湖有闸四座南湖闸一北湖闸一转水闸二明成化间通判张岫建民受其利】

古泾三百一所 在县西境唐书地理志长庆中令李谔开以御水旱海盐县图经广可通舟即今麻泾简泾之属诸泾之水并入官塘

周墩堰 孟家堰 张泥堰 新朱堰 钱泾堰周大堰 计家堰 徐泾堰 落滙堰 朱庄堰【以上俱在开济乡】 白塔堰 宋泾堰 陈浦堰 丁浦堰 于泾堰 钱家堰 陶泾堰 孔家堰【以上俱在永寜乡】 大王堰 板层堰 黄泥堰 小华家堰西吴市堰 东吴市堰 铁城堰 徐泾堰

董泾堰 嵩峰堰 谈家堰 棠成堰【以上俱在长水乡】孙家堰 沈家堰 六里堰 北横泾堰 彭

村湖堰 八?港堰 马家堰 胜家庙堰 倪家堰 龎家堰 杨家堰 卫家堰 三里堰汤冯堰【以上俱在德政乡宋嘉佑元年县令李维几置乡底堰三十余所後亦渐废淳熙九年守臣赵善悉兴修水利增筑乡底堰八十一所】

【谨按海盐古堰图经所载有一百四所云自析平湖後本县所存止四十有二後亦渐废弘治海盐县志不载长水乡谈家棠成二堰其武原诸乡之堰六十所隶平湖者详见平湖兹不具载】

常丰闸【在县北四十里宋嘉佑元年县令李维几植木为闸元佑四年何执中为令易以石淳熙十五年县令李直养盖闸屋易闸板自是农被闸堰之利频岁得稔後以舟楫通行不便牐竟废今俗呼其地为横塘牐是也】

【谨按海盐据禾城之上游环山滨海水无渟滀惟藉官塘一带以灌十乡之田每十日不雨车戽一动则其水立涸农田龟坼是以堰闸之设较他邑尤为急务古人多置堰闸以阻遏水势每岁二月筑塞九月始开诚善政也後人以舟楫阻滞毁诸堰闸以快目前之便不知水无所瀦一遇亢旱动辄告灾此由堰闸之废弛故耳兹详考图经备列於右以禆後之考证云】

石门县

运河 自县西南二十里入界北流二十里至石门镇又东过桐乡运河达秀水县正德崇德志隋大业六年诏开至吴越钱氏募卒通河撩浅宋绍定间县令楼演濬县前河东达运河西至陆家湾明景泰八年县令郁纶濬运河自石门至大漠率衆民绳其直度其阔濬深四十里许以为民利明成化二年分守参政何宜委官疏濬河泾修筑圩岸石门县志嘉靖中筑城亘运河东於城外别开一河以通漕运三十九年县令刘宗武大濬城河万历元年县令蔡贵易濬运河自彭河桥至羔羊凡二十里【孙植濬运河记崇德邑治嘉郡之西为吴越闽广孔道贡赋漕挽輶使四出邑之漕渠岁久不治自松老桥至六里桥水道淤涸漕舟告阻於是督鹾马公下之泉佥郡守檄水利郡判陆君会邑令蔡君躬历周视计地程工为丈者二千六百三十计工程力计力程费择委邑主簿高桥典史雷楫桐乡主簿黄观民典史马骥画地分工经始於癸酉八月至十月凡六逾旬而毕向有包角堰故址兹量为节宣勒石树之以固风气其於人文亦有禆云】十七年郡判方玘董治运河三十八年县令靳一派以城河湮浅稍旱辄涸大加濬治石门湾萦回如带日久渐壅豪右踞之申详濬辟仍筑罗星台以固风气明年又开各区浜河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刘引楷偕县丞季芷大濬运河自松老桥至玉溪镇约三十六里计六千一百七十丈田亩赖以沃灌四十六年奉

旨发帑开濬支河港荡时嘉兴府知府臧宪祖重濬自金堂庙至玉溪镇六千四百八十丈并濬西塘诸泾各区浜河

天长河 在县东二十五里千乘乡正德崇德志千乘乡向因旱涝无所蓄泄名为积荒田税累一县赔纳正德十一年县令洪异躬督万夫财力兼济开为十字河三日而就通沙木等泾东西七八里南北五六里广五丈余总若干围计田可灌溉者四千余亩民感其惠又称洪河

运河塘【在县东宋熙丰间崇德长官主管运河堤岸明永乐三年左通政赵居仁督民修筑塘岸上种榆柳固之宣德五年巡抚周忱命筑塘岸通漕运嘉靖二十六年知府赵瀛筑语儿乡土塘】

【国朝顺治十三年巡按王元曦委推官尹从王重修雍正六年总督臣李卫委员动帑修筑玉溪镇至大

麻一带塘岸】

包角堰【在县南一里明万历间县令蔡贵易复建】 石门堰【在县北十八里】 羔羊堰【在县北九里】

平湖县

平湖塘河 西受鸳滮诸湖南受陶泾塘水东经县治又东三百步入当湖

盐运河 在海塘内长十二里天启平湖县志嘉靖己酉巡盐御史董威修复【陆杰开盐运河记平湖东去海塘仅五十里塘以外斥卤内则为荡荒茅无际业惟煮海在汉已然宋置榷塲於广陈及本朝移置於芦?故有盐运河十二里濒河之荡渐治为田河日以淤商农屡乞疏导卒莫肯任者郡守赵公瀛议举而未就嘉靖戊申冬巡鹾监察御史近淮董公行部嘉禾会有商言河淤状公亟命郡倅陈君守义县令李君侨相度修复期以责成於是程工计费秉心仰赞集丁夫一千三百五十人官为给饷郭丞亨出舍其间而日省之东自芦?西届广陈计里分工以次兴举广三丈有奇深六尺有奇东西所讫加辟为湾周可五十丈便旋舟也河壖积土亦尽远徙防倾圯也肇仲春毕孟夏夫以工计者三万九千三百五十费出监察公赎金守倅令咸以粟继秋毫不扰於民厥惟善矣赵守立石俞塘桥左属余纪其略】

国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县林绪光捐俸重濬

新开河 在运盐河东自新仓闸桥起至旧衙计十二里天啓平湖县志嘉靖中知县顾廷对濬河以便灌溉又名顾公河

国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县林绪光重濬

秦河 在县东三十里新耕之荡藉以灌溉

国朝康熙十七年里民秦九一倡议开凿请於县府委芦?塲盐大使周成勲董其役开河十里自新仓镇以北至新庙桥荒荡皆得栽禾後复稍淤二十二年春分守道王永祚檄行各属疏通河道九一复呈县委白沙巡检姜一科及乍浦巡检黄□督同开濬阔五尺深数尺里人名曰秦河

当湖 在县东三百步旧志云周四十余里今不及二十里矣

【谨按当湖水自郡城海盐而来至此为一渟蓄东南通故邑西南近海盐东连广陈南接乍浦抵於独山归於华亭舟楫便利灌田实多故嘉郡七邑平湖为沃壤之最也】

汉塘【在县西二里详见嘉兴明嘉靖四十年冯汝弼修筑五十余里冯汝弼汉塘纪事余行自汉塘至郡城忽风雨大作两涯断岸泥泞仆夫牵挽及行道徒涉颠顿入水前後相继飘泊有至不起者予不忍见也归办竹木砖石沿堤修筑五十余里不终岁而窃取圯坏者居多自是十余年来时圯时葺即今万历初元予年七十六矣自念去日苦多恐不能为久长计於是蓄料鸠工修建石梁木梁三十二座修筑石堰土堰一十五处予自归田以来上愧国恩下惭民隐见闻所及不容自己为吾子若孙者稍有余力当世世葺之若其未备则不能无望於吾邑同志君子云】 独山塘【在县东一十五里】 乍浦塘【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直接当湖之水以上二塘皆】

【国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县林绪光重修】 官庄塘【在县北一十五里】 方塘【在县北二十四里】 横浦塘【在县东二十里】 柳庄塘【在县东南一十二里】沈塘【在县东一十里】 余塘【在县东二十七里广陈镇】 吴祺塘【在县北至钱家带七里】 南泾塘【在县南至转塘十里师姑桥十八里海盐县五十四里】

马廐堰 十八里堰 白马堰 李家堰 孙堰马驼堰 孙三堰【以上俱在武原乡】 曹婆堰 王道堰纪家堰 清水墓堰 方家堰 鹾堰 陈家

堰 瓦石堰 金卖线堰 周家堰 俞家潭堰黄泥堰 杨李堰 土山堰 小山泾堰 锺

?堰 湖口堰 代峰堰 李塔堰 沈墓堰东裴塔堰 西裴塔堰 邱沈堰 马垜堰 东闸堰 墓蜂堰【以上俱在齐景乡】 顾施东栅堰 顾施北栅堰 桃星堰 沈福庄堰 新带堰 方塘堰 朱洞堰 罗汉堰 西闸堰 祗园堰 俞家堰 大芒塘堰 余家堰 夏角堰 麦塔堰西黄泥堰 杨荡堰 翁庄堰 志公堰 大

孙堰【以上俱在华亭乡】 沈驰堰 许洞堰 冯奥堰钱家堰 月河堰 戴堰 冯河堰【以上俱在大易乡】桐乡县

运河 在县治北九里【详见秀水石门】

国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县陈大庆捐俸士民乐输开濬

诸泾及各区浜河

车溪 在县治北十里自皁林堰抵青镇南北二十里两岸腴田车戽不絶

运河塘【一作皁林塘元卜濮二姓富饶官令甃砌明时责於塘长】

【国朝雍正五年巡抚臣李卫动帑五百两有奇修筑正家桥起至玉溪镇一带塘岸】 西官塘【自县西北距皁林镇九里明成化十六年分守参议梁镛令有司甃以砖石正德间复加修理】东塘【在康泾东滙之上自县治抵皁林南北九里明天顺间泾口多架木以通往来万历时改为石梁】 车溪塘【长一十八里】

车口堰 永新堰【俱在运河塘右】

【谨按桐乡之水利与秀水石门相等惟赖运河之水流入以引灌田亩清风永新保宁等乡其患在涝宜高筑圩岸以防浸溢梧桐募化千金等乡其患在暵宜时疏浜泾以资车戽四境之内水皆平衍故无赖於堰坝所当急者惟濬河筑塘而已】

浙江通志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