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疮一百三十

脉浮发热。或拘急者。发散表邪。

脉沉发热便秘者。解表攻里。

发热小便赤涩者。分利消毒。

一小儿患此。 痛发热。脉浮数。挑去毒水。以黄柏、滑石末敷之。更饮荆防败毒散(七)二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 痛发热。服祛风清热药愈炽。其脉沉实。乃邪在内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一剂顿退。又荆防败毒散(七)二剂而安。(此凭症脉也。)

此症为风热。当审表里。治无误矣。

一儿 赤发热。以黄柏、滑石末敷之。饮大连翘汤(七一)二剂少愈。更以金银花散(百七十)二剂而痊。(此凭症也。)

一儿十余岁。背侧患水泡数颗。发热脉数。此肺胃风热所致。名曰天泡疮。以荆防败毒散(七)加芩、连。外去毒水。以金黄散(六六)敷之。又四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有腹患此。延及腰背。 痛饮冷。脉数。按之愈大。乃表里俱实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一剂。更敷前药。势减大半。再以荆防败毒散(七)二剂而愈。

卷七

杨梅疮一百三十一

(有从咽喉患起者见咽喉)

湿胜者。宜先导湿。 表实者。宜先解表。

里实者。宜先疏里。 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

表虚者。补气。 里虚者。补血。 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一人遍身皆患。左手脉数。以荆防败毒散。(七)表症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一)六剂疮渐愈。兼萆 汤。(二百四五)月余而痊。

一妇 痛发热。便秘。作渴。脉沉实。以内疏黄连汤(三)二剂。里症已退。以龙胆泻肝汤(六七)数剂。疮毒顿退。间服萆 汤。(二百四五)月余而痊。(此凭症脉治也。)

一人下部生疳。诸药不应。延及遍身。突肿。状如翻花。筋挛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肾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二百四八)进五服。次以龙胆泻肝汤(六七)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吸其脓。隔蒜灸。拔其毒而愈。(此凭症也。)

若表实者。以荆防败毒散。(七)里实者。以内疏黄连汤。(三)表里俱实者。防风通圣散(六)气虚者四君子。(六三)血虚者四物。仍加兼症之药。并愈。 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概服防风通圣。则气血愈虚。因而不治者多矣。

一人患之。发寒热。作渴。便秘。两手脉实。用防风通圣散(六)而退。以荆防败毒散。

(七)兼龙胆泻肝汤(六七)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患之肿痛。先以龙胆泻肝汤、(六七)导水丸各四剂少愈。再以小柴胡加黄柏、苍术五十余剂而平。(此凭症也。)

一人玉jing肿溃。小便赤色。肝脉弦数。以小柴胡加木通、青皮、龙胆草四剂。又龙胆泻肝汤(六七)数剂而痊。(此凭脉症也。)

一童玉jing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五)吞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愈后。腿肿一块。久而溃烂不敛。以蒜捣烂敷患处。以艾灸其上。更贴神异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药。两月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为末。

绿豆粉等分补席上。令可卧。更以金银花散。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皆愈。但背肿一块甚硬。肉色不变。年余方溃出水。三载不愈。气血俱虚。饮食少思。以六君子汤(二)加当归、藿香三十余剂。更饮萆 汤。两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患之势炽。兼脾胃气血皆虚。亦服前药而瘥。

一妇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日晡。饮食少思。以萆 汤兼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数剂。热止食进。贴神异膏。更服八珍汤(十四)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此凭症也。)

又捷法。治杨梅疮不问新旧。并效。不过旬日。每日用胆矾、白矾末。并水银各三钱五入香油、津吐各少许。和匀。坐无风处。取药少许。涂两脚心。以两手心对两脚心擦磨良久。再涂药少许。仍前再擦。用药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秽涎为验。连擦三日。煎通圣散(六)澡洗。更服内疏黄连汤败毒散。愈后服萆 汤。有热加芩、连。气虚参、 。血虚四物之类。

一人杨梅疮后。两腿一臂。各溃二寸许。一穴脓水淋漓。少食不睡。久而不愈。以八珍茯神、酸枣仁服。每日以蒜捣烂涂患处。灸良久。随贴膏药。数日少可。却用豆豉灸。更服十全大补汤(十三)而愈。(此凭症也。)

凡有肿硬。或作痛。亦用蒜灸。及敷中和膏。内服补药。并效。

卷七

斑疹一百三十二

(附小儿丹毒 痘后毒)

脉浮者。消风为主。

脉浮数者。祛风清热。

脉数。按之沉实者。解表攻里。

一妇患斑作痒。脉浮。以消风散(八十)四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患斑作痒。脉浮数。以人参败毒散(六四)二剂少愈。更以消风散(八十)四剂而安。

一人患斑。色赤紫。 痛发热。喜冷。脉沉实。以防风通圣散(六)一剂顿退。又以荆防败毒散。(七)加芩、连。四剂而愈。

一老患疹。色微赤。作痒发热。以人参败毒散(六四)二剂少愈。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山栀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患斑痒痛。大便秘。脉沉实。以四物加芩、连、大黄、槐花而愈。(此凭症也。)

一儿患斑作痛。发热烦渴。欲服清凉饮下之。诊脉不实。举按不数。此邪在经络不可下。用解毒防风汤二剂而安。

此症小儿多患之。须审在表在里。及邪之微甚而治之。前人谓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

首不可下者为斑。未见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又脉症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斑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实。无一切里症。下之则斑气逆陷。故不可下一人作痒发热。以消毒犀角饮(二百四二)一剂作吐泻。此邪上下俱出也。毒自解。少顷吐泻俱止。其疹果消。吐泻后。□脉七诊。此小儿和平脉也。邪已尽矣。不须治。果愈。

洁古云。斑疹为症各异。发 肿于外者。少阳属三焦相火也。谓之斑。 小红靥行于中不出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凡显斑症。若有吐泻者。慎勿乱治而多吉。谓邪上下出也。斑疹并出。小儿难禁。是以别生他症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

秘则微疏之。令邪气不壅并而作次以出。使儿易禁也。身温暖者顺。身凉者逆。

一子痘毒。及时针刺。毒不内侵。数日而愈。

大抵古人制法。浅宜砭。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则易消。况小儿气血又弱。脓成而不针砭。鲜不毙矣。

一儿臂患痘毒作烧。按之复起。此脓胀痛而然。遂刺之。以托里而愈。

痘后肢节作肿而色不赤。宜金银花散。(百七十)更以生黄豆末。热水调敷。干以水润。

自消。若敷六七日。脓已成。急刺之。宜服托里药。

一儿痘疮已愈。腿上数枚。变疳蚀陷。用雄黄、铜绿等分为末。敷。兼金银花散而愈。

遍身。用出蛾绵茧填实白矾末。烧候汁干。取出为末。放地上。碗盖良久。出火毒。敷之。

一儿痘后搔痒。搔破成疮。脓水淋漓。用经霜陈茅草为末。敷之。及铺席上。兼服金银花散(百七十)而愈。若用绿豆、活石末亦可。似不及茅草功速。

一儿周岁患丹毒。延及遍身如血染。用瓷锋击刺。遍身出黑血。以神功散(七十)涂之。

服大连翘饮而愈。

又儿未盈月。阴囊患此。为前治之而愈。

又儿不欲刺。毒入腹而死。 河间云。丹从四肢延腹者不治。予尝刺毒未入腹者。无不一小儿腿患丹如霞。游走不定。先以麻油涂患处。砭出恶血。更以金银花散。(百七十)

一剂而安。(此凭症也。)

一小儿遍身皆赤。砭之。投解毒药即愈。(此凭症也。)

一人患丹毒。 痛便秘。脉数而实。服防风通圣散不应。令砭患处去恶血。仍用前药即愈。

(此凭脉症也。)

一小儿患之。外势须轻。内则大便不利。此在脏。服大连翘饮。敷神功散而瘥。(此凭一小儿遍身亦赤。不从砭治。以致毒瓦斯入腹而死。 此症乃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而合起也。如霞片者。须砭去恶血为善。如肿起赤色。游走不定者。宜先以升麻油涂患处砭之。以泄其毒。凡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须知丹有数种。治者有数法。无如砭之为善。常见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也。

卷七

肠痈一百三十三

小腹硬痛。脉迟紧者。瘀血也。宜下之。

小腹软痛。脉洪数者。脓成也。宜托之。

一产妇小腹痛。小便不利。以薏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加桃仁、红花。下瘀血升许大抵此症、皆因荣卫不调。或瘀血停滞所致。若脉洪数。已有脓。脉但数。微有脓。脉。乃瘀血。下之则愈。若患甚者。腹胀大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或从大便出。宜蜡矾丸、太乙膏、及托里药。

一妇小腹肿痛。小便如淋。尺脉芤而迟。以神效栝蒌散二剂少愈。更以薏苡仁汤二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脓已成。用云母膏一服。下脓升许。更以排脓托里药而愈。后因不守禁忌。以致不救。(此凭症也。)

一人里急后重。时或下脓。胀痛。脉滑数。以排脓散及蜡矾丸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妇小腹痛有块。脉芤而涩。以四物汤加玄胡、红花、桃仁、牛膝、木香而愈、(此凭一妇小腹隐痛。大便秘涩。腹胀。转侧作水声。脉洪数。以梅仁汤一剂。诸症悉退。以薏苡仁汤二剂而瘥。(此凭脉症也。)

一妇腹胀痛。皮毛错纵。小便不利。脉数滑。以太乙膏一服。脓下升许。胀痛顿退。以神效栝蒌散二剂而全退更以蜡矾丸及托里药十余剂而安。(此凭脉症也。)

一妇因经水。多服涩药止之。致腹作痛。以失笑散(百九)二服而瘳。(此凭症也。)

一人小腹痛而坚硬。小便数。汗时出。脉迟紧。以大黄汤一剂。下瘀血合许。以薏苡仁汤四剂而安。(此凭脉也。)

一妇小腹恶露不尽。小腹痛。以薏苡仁汤(二百十五)下瘀血而痊。(此凭症也。)凡瘀血停涩。宜急治之。缓则腐为脓。最难治疗。若流满节骨。则患骨疽。失治多为败症。

肠痈。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聚积。身无热。此久积冷所致。故金匮附子温之。若小腹肿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发热身无汗。复恶寒。脉迟紧。肿未成可下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此内结热所成。故金匮有用大黄利之甚者腹胀大。

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脓从疮出者。有出脐中者。不治必死。惟大便下脓血者自愈。

一妇病少腹痞坚。小便或涩。或时汗出。或复恶寒。此肠痈也。脉滑而数。为痈已成。

设脉迟紧。即为瘀血。惟血下则愈。(此凭症脉也。)

内经载有息积病。此得之二三年。遍身微肿。续乃大肠与脐连日出脓。遂至不救。此亦肠痈之类。

肠痈作湿热积治。入风难治。千金谓妄治必杀人。要略以薏苡仁附子败毒散。千金以大黄牡丹汤。三因以薏苡仁汤。千金又有灸法。曲两肘头正肘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

一人伤寒逾月。既下。内热未已。胁及小腹偏左肿满。肉色不变。俚医为风矢所中。以之。月余。毒循宗筋流入睾丸。赤肿如瓠。翁诊关尺滑数且芤。曰。数脉不时见。当生恶疮。关芤为肠痈。用保生膏。 更以乳香。用硝黄作汤下之。脓如糜者五升许。明日再圊。

余脓而瘥。(此凭脉症也。)

一妇肠中痛。大便自小便出。诊之芤脉见于关。此肠痈也。以云母膏(二百十六)作百十丸。煎黄 汤吞之。利脓数升而安。

一女腹痛。百方不应。脉滑数。时作热。腹微急。曰。痛病脉沉细。今滑数。此肠痈也云母膏一两。丸如梧桐子。以牛皮胶熔入酒中。并水吞之。饷时服尽。下脓血。愈(此凭脉一人年逾五十。腹内隐痛。小便如淋。皮肤错纵而脉滑数。此肠痈也。滑数脓成。以广东牛皮胶酒熔化送太乙膏。脓下升许。更以排脓托里药、及蜡矾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妇产后小腹作痛。诸药不应。其脉滑数。此瘀血内溃为脓也。服瓜子仁汤(五九)痛止。更以太乙膏而愈。(此凭脉也。)

今人产后。多有此病。纵非痈毒。用之更效。有人脐出脓水。久而不愈。亦以前膏及蜡矾丸而痊。

一儿年十二。患腹胀。脐突颇锐。医谓肠痈。舍针脐无他法。翁曰。脐神阙也。针刺当况痈舍子内。惟当以汤丸攻之。进透脓散一剂。脓自溃。继以十奇汤下善应膏丸。渐瘥。(此凭症也。)

卷七

肺痈肺痿一百三十四

喘嗽气急胸满者。表散之。

咳嗽发热者。和解之。

咳而胸膈隐痛唾痰腥臭者。宜排脓。

喘急恍惚。疾盛者。宜平肺。

咳脓脉短者。宜补之。

肺痿。寸口脉数而虚肺痿之候久嗽不已。汗出过度。重亡津液便如烂瓜。下如豕脂。小便数而不渴。渴者自愈。欲饮者瘥。此由多唾涎沫而无脓。

肺疽。寸口脉数而实。肺疽之候。口干喘满。咽噪而渴甚者。四肢微肿。咳唾脓血。或浊味。胸中隐隐微痛。候始萌则可救。脓成则多死。脉若微紧而数者。未有脓。紧甚而数者。已有脓。呕脓不止者。难治。久久如粳米粥者。亦难治。

脓自止者。自愈。其脉短而涩者。自痊。浮大者难治。面色常白反赤者。此火克金。皆内疽皆因饮食之火。七情之火。相郁而发。饮食者阴受之。七情者脏腑受之。宜其发在腔子而向内。非干肠胃盲膜也。

肺痈先须发表。千金曰。咳唾脓血。其脉数实。或口中咳。胸中隐痛。脉反滑数者为肺痈。脉紧数为脓未成。紧去但数为脓已成。

要略。先以小青龙汤(百九十五)一贴。以解表之风寒。然后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苇叶汤、随症用之。以取脓。此治肿疡例也。终以黄昏汤。以补里之阴气。此治溃疡例也。

肺痈已破。入风者不治。或用太乙膏。凡服以搜风汤吐之。吐脓血如肺痈状。口臭。他方不应者。宜消风散。入男子发灰。清米饮下。两服可除。

一人喘咳。脉紧数。以小青龙汤(百九十五)一剂。表症已解。更以葶苈大枣汤(百九十六)喘止。乃以桔梗汤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咳嗽气急。胸膈胀满。睡卧不安。以葶苈散二服少愈。更桔梗汤瘥。(此凭症也。)

一人咳嗽。项强气促。脉浮而紧。以参苏饮二剂少愈。更以桔梗汤四剂而安。(此凭脉一人咳嗽。胁胀满。咽干口燥。咳唾腥臭。以桔梗汤四剂而唾脓。以排脓数服而止。乃以补阴托里之剂而瘳。(此凭症也。)

一人咳而脓不止。脉不退。诸药不应。甚危。用柘黄丸一服少愈。再服顿退。数服而痊。溃者尤效。(此凭症也。)

一妇唾脓。五心烦热。口干胸闷。以四顺散(二百一)三剂少止。以排脓散数服而安。(此凭症也。)

一人面白神劳。咳而胸膈隐痛。其脉滑数。予以为肺痈。欲用桔梗汤。不信。乃服表药。致数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大抵劳伤血气。则腠理不密。风邪乘肺。风热相抟。蕴结不散。必致喘嗽。若误汗下过则津液重亡。遂成斯症。若寸脉数而虚者为肺痿。数而实者为肺疽。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

紧甚而数者已有脓。唾脓自止者。脉短而面白者。易治。脓不止。脉洪大而面色赤者。不治。使其治早可救。脓成则无及矣。金匮方论。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渴消。小便不利。或从便难。又被下药快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其人燥咳。胸中隐隐而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其脉数虚者为肺痿实者为肺痈。

一童气禀不足。患肺痈。唾脓腥臭。皮毛枯槁。脉浮。按之涩更无力。治以钟乳粉汤。

(此凭脉症也。)

一弱人咳脓。日晡发热。夜间盗汗。脉浮数而紧。用人参五味汤数剂顿退。以紫菀茸汤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仆年逾三十。嗽久不愈。气壅不利睡卧。脓血甚虚。其主已弃矣。予以宁肺散一服少又服而止大半。乃以宁肺汤数剂而痊。所谓有是病。必用是药。若泥前散。性涩而不利。何以得愈。(此凭症也。)

一人患肺痿。咳嗽喘急。吐痰腥臭。胸满咽干。脉洪数。用人参平肺散六剂。及饮童便诸症悉退。更以紫菀茸汤而愈。(此凭脉症也。)

童便虽云专治火虚。常治疮疡肿 疼痛。发热作渴。及肺痿肺痈。发热口渴者尤效。

一妇患肺痿咳嗽。吐痰腥臭。日晡发热。脉数无力。治以地骨皮散。热止。更用人参养肺汤。月余而安。(此凭脉症也。)

一人咳嗽喘急。发热烦躁。面赤咽痛。脉洪大。用黄连解毒汤(八)二剂少退。更以栀子汤(二百九)四剂而安。(此凭脉症也。)

一人春间咳嗽。唾脓腥秽。胸满气促。皮肤不泽。项强脉数。此肺疽也。盖肺系在项。

则系伤。故牵引不能转侧。肺主皮毛。为气之本。肺伤不能摄气。故胁胀气促而皮肤纵。东垣云。肺疮脉微紧而数者未成脓。紧甚而数者已有脓。其脉紧数。脓为已成。以参、 、归、芎、白芷、贝母、知母、桔梗、防风、甘草、麦门、栝蒌仁。兼以蜡矾丸及太乙膏。脓尽脉涩而愈。至冬脉复数。经曰。饮食劳倦伤脾。脾伤不能主肺。形寒饮冷伤肺。肺伤不能主肾。肾水不足则心火炽盛。故脉洪数。经曰。冬见心而莫治。果殁火旺之月。

一人年逾三十患咳嗽。项强气促。右寸脉数。此肺疽也。东垣云。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相抟。血气稽留于肺。变成疮疽。今脉滑疽脓已成。以排脓托里之药。及蜡矾丸。脉渐涩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病胸膈壅满。昏不知人。予以杏仁、薏苡之剂灌之。立苏。继以升麻、黄 、桔梗脓。逾月而愈。予所以知其病者。以阳明脉浮滑。阴脉不足也。浮为风。滑为血聚。始由风伤肺。故结聚客于肺。阴脉不足。过于宣逐也。诸气本于肺。肺气治则出入顺而菀陈除。故行其肺气而病自已。(此凭脉也。)

一人肾气素弱。咳唾痰涎。小便赤色。服肾气丸而愈。(此凭症也。)

一 妇咳而无痰。咽痛。日晡发热。脉浮数。先以甘桔汤少愈。后以地骨皮散而热退。

更以肾气丸。及八珍汤加柴胡地骨皮而愈。(此凭脉症也。)

丹溪云。咳而无痰者。乃火郁之症。及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开之。下用补阴降火之剂。不已。则成劳嗽。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又原病式。瘦人腠理疏通而多汗。血液衰为燥。故为劳嗽之症也。

一人年前病肺壅。后又患咳嗽。头眩唾沫。饮食少思。小便频数。服解散化痰药不应。

脾肺二脉虚甚。予谓眩晕唾涎。属脾气不能上升。小便无度。乃肺气不得下制。内未成痈。

宜投以加味理中汤。 四剂诸症已退大半。更用钟乳粉汤而安。(此凭脉也。)

河间曰。肺痿属热。如咳久肺痿。声哑声嘶。咯血。此属阴虚热甚然也。本论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痰唾。用炙甘草、干姜。此属寒也。肺痿涎唾多心中湿液。湿液者。用炙甘草汤。此补虚劳也。与补阴大热不同。是皆宜分治。故肺痿又有寒热之异。

一人因劳。咳嗽不止。项强而痛。脉微紧而数。此肺痈也。尚未成脓。欲用托里益气药。彼不信。仍以发散药。以致血气愈虚。吐脓不止。竟致不救。

经云。肺内主气。外司皮毛。若肺气虚则腠理不密。皮毛不泽。肺受伤则皮毛错纵。故痈、肺痿、肠痈者。致皮毛如此。以其气不能荣养而然也。亦有服表药见邪不解。仍复发表。殊不知邪不解者。非邪不能解。多因腠理不密而邪复入也。专用发表。则腠理愈虚。邪愈易入。反为败症矣。若诊其脉。邪在表者。只当和解而实腠理。乘虚复入者。亦当和解兼实腠理。故用托里益气之药。若小便赤涩。为肺热所传。短少为肺气虚。盖肺为母。肾为子。

母虚不能生子故也。亦有小便频数者。亦为肺虚不能约制耳。

一人年逾四十。喘咳胁痛。胸满气促。右寸脉大。此风热蕴于肺也。尚未成疮。属有余。欲用泻白散。(六十)彼谓肺气素弱。自服补药。喘嗽愈盛。两月后复请视。汗出如雨。喘而不休。此肺气已绝。安用治。果殁夫肺气充实。邪何从袭。邪气既入。则宜散之。故用泻白散。乃泻肺之邪气。邪气既去。真气自实。一有患此吐脓。面赤脉大。予谓肺病脉宜涩。面宜白。今面赤脉大。火克金。不可治。果殁。

卷七

胃脘痈一百三十五

胃脘痈当候胃脉。人迎者。胃脉也。其脉沉细。气逆则甚。甚则热聚胃口而为痈。若脉。脓已成。迟紧。虽脓未就。已有瘀血。宜急治之。否则邪毒内攻。腐烂肠胃。不可救也。宜射干汤 射干(去毛) 栀子 赤茯苓 升麻(各一两) 赤芍(两半) 白术(半两)

上锉。水煎。入地黄汁一合。蜜半合。温服。芍药甘草汤。升麻汤随选用之。

卷七

脑疳一百三十六

一儿头患白疮。皮光且急。诸药不应。名曰脑疳疮。乃胎毒挟风热而成。服龙胆丸 及荟末于鼻内。兼搽解毒散而愈。若重者。发结如穗。脑热如火。遍身汗出。囟肿胞高。尤当

卷七

肺疳一百三十七

一儿咳嗽。喘逆。壮热恶寒。皮肤如粟。鼻痒流涕。咽喉不利。颐烂吐红。气胀毛焦。

作利。名曰肺疳。以地黄清肺饮及化 丸治之而愈。

卷七

蛔疳一百三十八

一儿眉HT 多啼。呕吐清沫。腹痛肚胀。筋青。唇口紫黑。肛门作痒。名曰蛔疳。服大芦荟丸而愈。

卷七

脊疳一百三十九

有虫蚀脊膂。食热黄瘦。烦温下痢。拍背如鼓鸣。脊骨如锯齿。十指生疮。常啮。此脊疳也。亦宜大芦荟丸治之。

卷七

肾疳一百四十

一儿十岁患疮疥。久不愈。肌瘦。寒热时作。脑热足冷。滑泻肚痛。龈烂口臭。干揭。爪黑面黧。此肾疳也。服六味地黄丸。更搽解毒散而愈。

卷七

鬼击一百四十一

一人被鬼击。身有青痕作痛。以金银花煎汤饮之即愈。

卷七

历节风一百四十二

一妇患 。寒热 痛。服人参败毒散。翌日遍身作痛。不能转侧。彼云素有此疾。每发月余自止。服药不应。妇人体虚。因受风邪之气。随血而行。淫溢皮肤。卒然掣痛。游走无常。名曰历节风。治以四生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宜人先两膝。后至遍身骨节皆痛。脉迟缓。用羌活胜湿汤。及荆防败毒散。(七)加渗湿药不应。次以附子八物汤(七四)一剂悉退。再服而愈。(此凭脉也。)

若脉洪数而痛者。宜人参败毒散。(六四)有毒自手足起至遍身作痛。或颈项结核如贯珠。此风湿流气之症。宜加减小续命。及独活寄生汤。(七六)

一人年逾五十。筋骨痿软。卧床五年。遍身瘙痒。午后尤甚。治以生血药。痒渐愈。痿少可。更以加味四斤丸治之。调理谨守。年余而痊。(此凭症也。)

或曰。热淫于内。药用温补。何也。盖因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持。阳躁热淫于内。宜养阳滋阴。阳实则水升火降矣。

卷七

疮疥一百四十三

瘙痒或脓水浸淫者。消风除湿。

痒痛无脓者。祛风润躁。

瘙痒或疼。午后尤甚者。益阴降火。

痛。大便秘涩者。滋阴泻火。

搔起白屑。耳作蝉鸣者。祛风清热。

一妇患此作痒。脓水不止。脉浮无力。以消风散(八十)四剂少愈。再四生丸(八六)月余而平。(此凭症脉也。)

一人痒少痛多。无脓水。以芩、连、荆、防、山、栀、薄荷、芍药、归身、治之而愈。

(此凭症也。)

一妇作痒。午后尤甚。以当归饮子数剂少愈。更以人参荆芥散数剂而安。(此凭脉症也一人久而不愈。搔起白屑。耳作蝉声。以四生散数服痒止。更以当归饮子数剂而痊。(一人下体居多 痛。日晡尤甚。腿腕筋紫而胀。就于紫处刺去瘀血。以四物加芩连四剂而安。在上体若。臂腕筋紫胀。亦宜刺去其血。以前汤加柴胡黄芩即愈。(此凭症也。)

一人搔痒成疮。日晡痛甚。以四物加芩、连、荆、防数剂而止。更以四物加蒺藜、何首乌、黄 二十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头目昏眩。皮肤瘙痒。搔破成疮。以八风散治之而愈。

一人患疮疥多在两足。午后痛甚。腿腕筋紫而胀。脉洪大。此血热也。于紫处砭去毒血以四物加芩、连。柴胡、地骨皮而愈。(此凭脉症也。) 如手臂有疮。臂腕筋紫。亦宜砭之。老弱人患此作痛。须补中益气汤加凉血药。

一儿周岁。先头患疮疥。渐至遍身。久而不愈。用四物汤(九)加防风、黄芩、升麻。外搽毒药散。月余而愈。(此凭症也。)

一小儿疮毒不愈。或愈而复发。皆因母食炙爆辛辣。或有热。宜先治母热。若小儿不能服药者。就于母药中加漏芦煎服。儿疮亦愈。

一儿头面生疮数枚作痒。疮痂累积。名曰粘疮。以枯矾、黄丹等分。麻油调搽。更服败毒散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腿生湿疮。数年不愈。尺脉轻诊似大。重诊无力。此肾虚风邪袭之而然。名曰肾。以四生散治之。彼不信。自服芩连等药。遂致气血日弱。脓水愈多。形症愈惫迨二年。复请予治。仍用前药而愈。(此凭症脉也。)

失肢体有上下。脏腑有虚实。世人但知苦寒之药能消疮毒。不知肾脏风因肾不足所致。

以蒺藜为主。黄 为臣。白附子独活为佐使。再若服败毒等药。则愈耗元气。促之死矣。

一人 痛发热。脉浮数。以人参败毒散(六四)四剂少愈。更以当归饮子数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遍身作痒。搔破成疮。出水。脉浮数。此手足阳明经风热所致。以人参败毒对四物九)加芩连。外以松香一两。枯矾五钱。轻粉三钱为末。麻油调敷。月余而愈。(此凭症也。

一儿头面胸腹患水疮数枚。溃而成疮。此风邪乘于皮肤也。名曰瘭疮。饮荆防败毒散。

(七)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此凭症也。)

瘭疽为患最毒。形如粟许。大者如栗。患无常处。多在手指。溃而出血。用南星、半夏、白芷末敷之。重者见骨。或狂言烦闷。

一儿鼻下生疮。不时揉擦。延及两耳诸药不效。服芦荟丸。搽松香、绿豆末而愈。

一人湿热下注。两腿生疮。以人参败毒散加苍术、黄柏、服之。外贴金黄散。(此凭症一人 痛。寒热便秘。脉数有力。以防风通圣散二剂少愈。更荆防败毒散(七)加黄芩、山栀。四剂而愈。(此凭症也。)

有患此但脉沉实。以前药加大黄渐愈。再服人参败毒散而平。(此凭脉也。)

一僧患疮疥自用雄黄、艾叶等药。燃于被中熏之。翌日遍身 肿。皮破水出。饮食不入。予投以解药不应而死。

又有患此久而不愈。以船板灰存性一两。轻粉三钱为末。麻油调贴。更以知母、黄柏、防己、龙胆、茯苓、归、弓、 、术服之而愈。

大凡下部生疮虽属湿热。未有不因脾肾虚而得之。

一人两腿生疮。每服败毒散则饮食无味。反增肿胀。此脾虚湿热下注也。以六君子加苍术、升麻、酒炒芍药服之。以黄蜡、麻油各一两、轻粉三钱为膏贴之而愈。(此凭症也。)

两腿生疮作痛。或遍身作痛。用当归拈痛汤甚效。

一人年逾五十。两 生疮。日久不愈。饮食失节。或劳苦。或服渗利消毒之剂愈盛。脾无力。此脾虚兼湿热也。用补中益气汤数剂少愈。更六君子加苍术、升麻、神曲治之而愈。

大凡下部生疮。 痛或发寒热。或脚气肿痛。以人参败毒散加槟榔、紫苏、苍术、黄柏并效。久不愈。以四物汤(九)治之。愈后以补肾丸补之。庶不再发。

疮方 乳香 没药 水银 当归(各半两) 川芎 贝母 黄丹(各二钱半) 真麻油(五两)

又方 龙骨(生用) 血蝎 赤石脂(各一两) 头发(如指大) 黄蜡 白胶香(各一两)

不拘多少。煎发三五沸。去发入蜡白胶。再以龙骨、血蝎、石脂搅匀。安水盆中。候冷。瓷器盛。每用捻作薄片。贴疮口。外贴竹箬。三日后番过再贴。仍服活血药。

又方 用砂糖水煎冬青叶三五沸。捞起。石压平。贴疮。日换二次。 又方头垢烧灰。

和枣肉捣膏。先以葱椒叶煎汤洗净。用轻粉糁上。却以前膏伞纸摊贴之。

又方 地骨皮(一两)甘草节(半两)入香油熬熟。去渣。入黄丹(一两半) 白蜡(半两)紧火熬黑提起。白纸摊贴。次用醋煎。冬青叶摊药贴之。

冻疮 用煎熟桐油调密陀僧末敷。

牛皮癣 用牛胆调烧酒敷之。

诸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黄连、黄芩。详上下及引经药则可。 又云。诸疮以黄连、当归为君。

连翘、甘草、黄芩为佐。 在下者加黄柏。

若禀受壮盛。宜四物汤(九)加大承气下之。

若性急黑瘦血热之人疮痛。宜四物加芩连大力子甘草。

若肥胖人疮痛。乃湿热也。宜羌活、防风、荆芥、白芷、苍术、连翘。取其风能胜湿也在上者多通圣散。在下多须用下。

敷药 脓窠治热燥湿为主。 无名异。 松皮炭亦主脓。干疥开郁为主。吴茱萸。 肿多者加白芷开郁。 干痒出血多者。加大黄、黄连、猪脂调敷。

湿多者油调敷。 痒多加枯矾。 痛多加白芷、方解石。

定痒杀虫用蛇床。

虫疮如癣状。退热杀虫为主。用芜荑、黑狗脊、白矾、雄黄、硫黄、水银、樟脑、松香虫多加藜芦、斑蝥。或锡灰、槟榔。 红色加黄丹。 青色加青黛。头上疮加黄连、方解石。阴囊疮加茱萸。 脚肿出血。分湿热用药。脓 疮 治热为主。

黄连 黄芩 大黄(各无名异(少许炒) 白芷 轻粉沙疮 芜荑 寒水石(各二钱) 剪草 吴茱萸 黄柏 枯矾(各一钱) 苍术 浓朴 雄(各五分) 轻粉(十贴)

上为末。油调敷。

又方 芜荑 枯矾 软石膏 大黄 樟脑 上为末。先洗去疮痂。油调敷。

一上散雄黄 硫黄(各三钱半) 寒水石 白胶香 黑狗脊 蛇床(各一两) 黄连 枯矾(各五吴茱萸(三钱) 斑蝥(十四个去翅足) 上除硫黄、雄黄、寒水石。另研为粉外。余皆研极细末次以班蝥同余药研匀。先洗疮。令汤透去痂。用腊猪油手心中擦热。鼻中嗅二三次。即擦疮上。一上即愈。如痛甚肿满高处。加寒水石一倍。如不苦痒。只加狗脊。微痒只加蛇床。

有虫加雄黄。如喜火炙汤炮加硫黄。只嗅不已。亦可愈也。

疥疮 春天发者。开郁为主。 吴茱萸 白矾(各二钱) 樟脑(五分) 轻粉(十 ) 寒(二钱半) 蛇床(三钱) 黄柏 大黄 硫黄(各一钱) 槟榔(一个) 为末。油调。莫抓破。

小儿头疮 川芎 片芩 酒炒白芍 陈皮(各半两) 酒归 酒白术(各半两) 天麻(酒苍术 苍耳(各七钱半) 酒柏 酒粉草(各四钱) 防风(三钱) 为末。水荡起。煎服。日四五次。服后睡片时。

又方 腊猪油(半生半熟)雄黄水银等分为末。洗净疮。敷上。

小儿癞头并身癞 松皮(烧灰) 白胶香 枯矾 大黄 黄柏 为末。熟油调敷。

耳后月蚀疮 黄连 枯矾 为末敷。

小儿疮 牙皂(去皮) 胡椒(些少) 枯矾 轻粉 樟脑为末。 烛油调搽。七日如樱桃脓窠。乃去椒。

小儿秃头 通圣散酒制。取大黄另用酒炒。入研为末。再仍通用酒拌焙干。每服一钱。

。频服。用白炭烧红淬长流水令热。洗之。外用胡荽子、伏龙肝、梁上尘、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

又方 松树浓皮(烧炭二两) 黄丹(水飞一两) 寒水石(一两细研) 枯矾 黄连 大黄(各半两) 白胶香(熬飞倾石上二两) 轻粉(四 或云一分)

上为末。先洗去疮痂。熬熟油调敷。

癣疮 用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浮萍、皂角刺。

又方 浮萍(一两) 苍耳 苍术(各二两) 苦参(一两半) 黄芩(半两) 香附(二钱半)

为末。酒糊丸。

敷药 先用洗药。后上敷药。 芦荟 大黄 轻粉 雄黄 蛇床 槟榔 槿树皮 上为末。先刮癣。

用米醋调涂。 又方 芦荟(三盛) 巴豆(去壳十四粒) 白蜡 蓖麻子(去壳十四粒)

斑蝥(七个去翅足)

上用香油二两。熬巴豆、蓖麻、斑蝥三药。以黑为度。去粗入蜡。并芦荟末在内。用瓷罐盛贮。微微刮癣令破。以油涂上。过夜略肿而愈。

洗药 紫苏 樟树 苍耳 浮萍煎汤洗。先洗后上敷药。

卷七

诸虫伤一百四十四

(附犬蛇伤)

一人被犬伤。痛甚恶。令急吮去毒血。隔蒜灸患处数壮。痛即止。更贴太乙膏、服玉真散而愈。

一人疯犬所伤。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紧针患处出毒血。隔蒜灸良久而醒。用太乙膏封贴。饮玉真散二服。

少苏。更以解毒散(百一十)二服而痊。若患重者。须先以苏合香丸灌之。后进汤药。

针灸经云。外丘穴治 犬。即疯犬所伤。发寒热。速灸三壮。更灸患处。立愈。春末夏狂犬咬人。待过百日得安。终身禁犬肉、蚕蛹。食此即发。不可救也。宜先去恶血。灸咬处十壮。明日以后。日灸一壮。百日乃止。忌酒七日。捣韭汁一二盏。狂犬伤。令人吮去恶血。灸百壮效。

治蛇入七窍。急以艾灸蛇尾。(又法)以刀破蛇尾少许。入花椒七粒。蛇自出。即用雄黄砂末煎人参汤调灌之。内毒即解。 山居人被蛇伤。急用溺洗患处。拭干。以艾灸之。大效。又方 独头大蒜切片置患处。以艾于蒜上灸之。每三壮换蒜。效。

一人被蝎螫手。痛彻心。顷刻 痛至腋。寒热拘急。头痛恶心。此邪正二气相搏而然。

以飞龙夺命丹涂患处。及服止痛之药。俱不应。乃隔蒜灸之。遂愈。

后有被螫。如前灸之。痛即止。

一人蜈蚣伤指。亦用前法而愈。

凡蛇毒之类所伤。根据此疗之并效。本草谓蒜疗疮毒有回生之功。

一猎户腿被野狼咬痛甚。治以乳香定痛散不应。予思至阴之下。气血凝结。药力难达。令隔蒜灸至五十余壮。痛去。仍以托里药及膏药贴之。愈。

一人被斗犬伤腿。顷间 痛至股。翌日牙关紧急。用玉真散不应。隔蒜灸三十余壮而苏。仍以玉真散(百二十三)及托里消毒药而愈。

诸虫伤。白矾一块。于端午日自早晒至晚收贮。用时旋为末。水调搽患处。痛即止。

卷七

误吞水蛭一百四十五

一人腹痛。食热则甚。诸药不应。半年后腹加肿胀。面色痿黄。脉不洪滑。非痈也。询始因渴甚。俯饮涧水。意其误吞水蛭。令取黄泥为丸。空心用水送下百丸。果下蛭而愈。

一儿因跌沟中腹痛。服惊积等药不应。亦根据前症疗之。愈。

卷七

虫入耳一百四十六

一人睡间有虫入耳。痛瞀。将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耳内。虫出。

一人耳内生疮。不时作痛。欲死。痛止如故。脉皆安静。非疮也。话间痛忽作。予意有虫入耳。急取猫尿滴耳。

果出一臭虫。不复痛。 或用麻油滴之。则虫死难出。

或炒脂麻枕之。则虫亦出。但不及猫尿速也。

卷七

血风疮一百四十七

脉浮者。祛风为主。益气佐之。

脉涩者。祛风为主。养血佐之。

脉浮而涩者。祛风养气血。

一妇患此作痒。五心烦热。以逍遥数剂而止。更人参荆芥散二十余剂而愈。

一妇遍身作痒。秋冬尤甚。脉浮数。饮消风散。敷蛇床子散。数月顿愈。

一妇遍身赤色。拨破成疮。脓出不止。以当归饮子及蛇床子散而愈。

一老妇遍身作痒。午前益甚。以四君子加荆。防、芎、归而安。

一妇洗头。致头患肿兼痒。以人参荆芥散数剂而愈。

一妇作痒成疮。久而患处仍痒。搔起白屑。以四生散数服痒止。以人参荆芥散二十余剂而愈。

一人遍身瘙痒。诸药不应。脉浮。按之而涩。以生血药为主。间以益气。百贴而愈。(此凭脉也。)

一儿瘾疹。瘙痒发热不安。以消风散治之。

一儿亦患此咳嗽时呕。以葛根橘皮汤并愈。

一妇生风癜似癣。三年不愈。五心烦热。脉洪。按之则涩。此血虚症也。以生血为主。

之。若专攻风毒。则血愈虚而热愈炽。血被煎熬则发瘰 。或为怯症。遂以逍遥散(二三)数剂。及人参荆芥散(七九)二十余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妇遍身瘙痒。秋冬则剧。脉浮数。此风邪客于皮肤。名曰血风疹。饮消风散。及搽蛇床子散少可。更以四物汤加荆防数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又一妇患此。夏月尤甚。脉洪大。用何首乌散。(七九)

一妇患赤瘢瘙痒。搔破成疮。出水。久而不愈。内服当归饮。外搽蛇床子散并愈。(此一妇亦患此。诸药不应。以四生散数服而愈。

大抵妇人体虚。风邪客于皮肤则成白疹。寒湿客于肌肉。郁热而为赤疹。色虽有异。治同。 凡人汗出不可露卧及浴。经曰。汗出见湿。乃生痤 。雷公云。遍身风疹。酒调生柏一人每至秋冬。遍身发红点如瘢。作痒。此寒气收敛腠理。阳气不得发越。怫郁内作也人参败毒散解散表邪。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益气。彼以为热毒。自用凉药。愈盛。复请。仍用前汤加茯苓、半夏、羌活四剂,更用补中益气汤而愈。(此凭症也。)

河间曰。疮肿因内热外虚。风湿所乘。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气虚则腠理开。为风乘。脾气湿而内热。则生疮也。肿者。由寒热毒瓦斯客于经络。使血涩壅结成肿。 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 血气相抟作者。则有头有根。 赤核肿则风热流会。 疮以痛为实。痒为虚。虚非为寒。乃热之微甚也。

麦饭石膏治诸般痈疽神效。

麦饭石膏不拘多少。炭火 至红。以好米醋淬之。如此 淬十数次。研为末。重罗去粗取细末。入乳钵。数人更递研五七日。如面极细为妙。 白蔹(研为细末) 鹿角(不用自蜕者。须择带脑顶骨全者。却是生取之角。截作二三寸长。炭火烧令烟尽。研罗如末。再入乳钵。更递研令极细。)

上用麦饭石膏细末二两。白蔹末二两。鹿角灰四两。最要研得极细。方有效。粗则反致。细则大能止痛。收口排脓(精粗之异如此。)和合量药末多寡。用经年好米醋入银石器内。

熬令鱼眼沸。却旋。又入药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搅。熬一二时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瓷器盛之。候冷。以纸盖覆。勿令着尘。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以故帛挹干。鹅翎蘸膏涂敷四围。凡有赤处尽涂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钱大。未溃能令内消。已溃则排脓如湍水。逐日疮口收敛。疮久肌肉腐烂。筋骨出露。用旧布片涂药贴疮。但内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疮勿可手触嫩肉。亦不可口气吹着。合药亦忌腋气之人。及月经有孕妇人见之。再可熬好米醋一大碗。收瓷器内。候逐日用药于疮上。久则药干。以鹅翎点醋拂湿其药。勿令绷也。初则一日一洗一换药。十日后。两日一换。 古方云。麦饭石颜色黄白类麦饭。曾作磨者尤佳。按麦饭石不可作磨。状如麦饭团生粒点。如无此石。可以旧面家磨近齿处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也。或溪中寻白石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如鹅卵。略如握聚一古之吕西华秘传此方。虽在至亲。亦不可得。裴员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胁之以重刑。

守死不传。君子责其存心虽隘。尚可恕也。近世医者。每见已效之方。设为诡诈之术。使人勿复用之。其罪不容诛矣。常有赵尹来宰龙泉。速于赴任。单骑兼程。到任未几。鼻衄大作。日出血数升。有医教服藕汁地黄膏。赵曰。往年因劳感热而骤得此。寻叩名医。服药愈。临分袂时。医者属云。疾若再作。不可轻信医者服生地黄藕汁。冰冷脾胃。无复可疗。因此半月间易数医无效。前医遂密制藕汁地黄膏进之。即愈。赵问。蒙惠药。与吾初衄时所服之药。气味相似。得非方同乎。医曰。即日前所献藕汁地黄膏也。赵惊叹曰。医乃诡谋以误我耶。早信此方。不受苦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