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症,自汗出,发热不解,恶风,脉浮缓,此风伤卫,宜解肌。仲景用桂枝汤,家秘用羌活防风汤。若太阳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此热结膀胱,仲景用五苓散,家秘用羌活木通汤。若太阳表邪已解,自汗发热,口渴不恶寒,此阳明里热自汗,宜用凉膈散、三黄石膏

汤、导赤各半汤。若大便不通,腹胀多汗,脉沉而数,此乃下症自汗也,宜用三承气汤。仲景下法,独详自汗条内者,以下法最怕表症不散,今自汗则表邪多解。以上论冬令伤寒,然亦可参治四时者。外有汗自出,身仍发热之冬温;有自汗出发热不恶寒而渴之温病;有发汗已,身灼热之风温;有汗出身热,口燥渴之暑病;有自汗出身灼热,烦闷口渴,长幼相似之温疫。此皆四时有汗之寒热病,而非冬月伤寒自汗症也。伤寒初起,里未郁热,用辛温散表。若三时寒热病,里先有热,后感风寒在表者,用麻、桂则碍里热,故化立辛凉散表、和解表里两法。发散太阳,羌独败毒散;和解太阳,羌活冲和汤;发散阳明,升麻干葛汤;和解阳明,干葛石膏汤;发散少阳,柴胡防风汤;和解少阳;小柴胡汤。若表散里热,仍照伤寒清里之法。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止。

此言太阳时候也。巳午主太阳,故太阳病多发辰巳时。太阳病欲解,必过辰巳午时至未方解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此明太阳病欲解,当必其脉浮先烦,知其汗出而解。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者,名为中风。

此条言发热汗出,脉浮缓,乃是风伤卫之中风症。以无汗有汗,分别中风伤寒。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申明太阳中风,因卫之阳分有邪,故脉浮缓;营之阴分无邪,故不紧而弱。卫阳有邪,则发热;营弱无邪,则不闭郁而汗自出。言翕翕发热,形容表邪拘紧之象。鼻鸣喘逆,表邪气粗也。干呕者,表邪呕恶也。故用桂枝汤,急解风邪。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此申明头痛发热自汗之中风,宜桂枝汤者。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脏无他病,言无里症,但时有发热自汗表症,此卫气有病,当未发作时,先服桂枝汤发汗,则愈。

病尝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耳。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

此重明自汗出之病。营分本无病,因卫外之卫气,不谐和于营气,服桂枝汤,以和谐营气则病愈。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大凡汗出而喘,似太阳中风桂枝汤症,深恐误用桂枝,故曰若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即自汗喘热之表症,若身无大热,但可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盖麻黄与石膏同用,化辛温而为辛凉。麻黄同石膏,不惟散表,兼能清肺定喘。石膏得麻黄杏仁,不惟清肺,兼能散表。又云发汗后,饮水多,必水寒射肺而喘。若水灌之,则外闭毛窍,亦必喘。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前条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不可更用桂枝。此条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亦不可更行桂枝,亦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两条汗下不同,然汗出而喘无大热则同。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下利,此邪走肠胃,宜用下法。然发热呕吐,尚非承气症,故用大柴胡汤。

阳明病,脉迟,出汗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此申明阳明病,亦有自汗发热恶风寒中风者,但以脉迟不浮缓,别阳明也。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此申明阳明病,亦有无汗寒伤营症,但脉不紧,别阳明也。非教人必服麻、桂,当比例用方可也。

问曰:阳明病外症云何,答云: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此申明阳明病里热外症形象,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者。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而汗,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

此申明上章。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象症形,分详里症之大下未可下,微和胃气之次第轻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此言汗多而渴,宜生津退热,不可用猪苓汤。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此一日一发似疟之症。言病患烦热汗出而解,至明日日晡,又见先寒后热,此阳明经似疟,脉实多汗,便结腹胀,宜承气汤下之。如尚有头痛恶寒发热表症,而见浮缓虚脉,尚宜桂枝汤汗之。

伤寒发热无汗,呕而不能食,而反汗出然者,是转属阳明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微汗出也。

发热无汗太阳症,今有汗出而至然者,转属阳明矣。故转属阳明,必常有微汗出而不干。然虽属阳明,未见热结在里,故不用下法。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汗出热不解,蒸蒸常有汗者,属胃家里热,故与调胃承气汤。上条但微汗不干,此条蒸蒸时汗外达,邪已入里,故立调胃承气汤,以示微下之意。

阳明病,其人多汗,汗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较上章多谵语大便硬二症,故用小承气汤,但清胃热,谵语一止,莫再服。不服恐热气不清,多服恐无燥粪。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粪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若下之太早,语言必乱。

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上章多汗亡津,肠中干结,内热谵语,未必燥屎,故用小承气汤。此章汗出谵语,且有燥屎在肠胃之中,乃是阳明风热,消津结硬,蒸其胃汁,外腾阴血阳津有立尽之势,则须下之。以表虚无邪,里实有热,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然立大下之法,又恐后人下早,故先戒曰:过经表散,乃可下之。若下之太早,则表邪内攻,语言必乱而死矣。前四句,立大下法门;中三句,关防下早变症;末三句,缴前应下方法。失下恐津液立尽,早下恐变症不测。仲景岂以未过经而下早,变出内乱神明危恶之症,反轻言下之则愈,复立大承气大下危法于后。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言阳明病,则无太阳少阳表症。言汗多,则阳明表邪尽解。仍发热,乃是里热,蒸汗尽出,故用急下。前条言蒸蒸汗出,初入阳明里症,用调胃承气,清胃热;中条言汗多,津液竭,大便硬,可用小承气微下;后条言谵语,有燥屎,当用大承气大下;此条总结上文,发热汗多,表解谵语,大便硬,有燥屎,已过经下症,当用急下、大下之法。

太阳病,项背强KTKT,反汗出恶风者,桂枝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KTKT,无汗恶寒,当用麻黄汤。太阳病,项背强KTKT,反汗出恶风,当用桂枝汤。今用桂枝葛根汤,必汗出恶风,又兼见阳明症。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三阳合病,脉浮,大表脉也。上关上,少阳也。肝胆主目,合目则汗,盗汗也。虽不立方、然宜用小柴胡症。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屎。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前条三阳合病,发明脉浮大,上关上,目合则汗,以示少阳和解主治。此条三阳合病,发明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屎之里症,以示阳明清里主治。非表症,故发汗则谵语。非下症,故下之则额生汗。因手足冷,复戒之曰:自汗出者,可用白虎汤。

【桂枝汤】见恶寒。

【羌活防风汤】见项强。

【凉膈散】见发狂。

【三黄石膏汤】

黄连黄芩黄柏石膏

上焦肺胃有热,蒸汗外出,用前方凉膈散。若二焦皆热,则用此方,兼治三焦。

【导赤各半汤】见腹满痛。

【败毒散】见发狂。

【羌活冲和汤】见发热。

【升麻干葛汤干葛石膏汤】俱见寒热。

【柴胡防风汤】

柴胡防风荆芥前胡

少阳自汗,亦有表里二条。若少阳表症多,宜散少阳表邪,当用此方。

【小柴胡汤】见寒热头眩。

少阳表里皆热而自汗,不可单解表,宜用此方,以柴胡散少阳之表,黄芩清少阳之里。

【知母石膏汤】

知母石膏麦门冬粳米

阳明纯表邪症,则用升麻干葛汤。表有邪,里有热,则用干葛石膏汤。若表邪已解,里热自汗,则以此方单清里热。

【三黄解毒汤】见发狂。

【三乙承气汤】见便结。

【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

阳明里有燥热而自汗,用干葛石膏汤。阳明里有温热而自汗下利,则用葛根黄连汤。阳明受热,肺受火制,则用干葛芩连汤,兼清肺胃。然又有热在气分而多汗,则用干葛知母石膏汤。热在血分而多汗,又用升麻清胃汤。

【十枣汤】见结胸。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汗出而喘,身无大热,且见于汗下后,乃是肺家内有积热,外冒寒邪。内有积热,外攻皮毛,故汗出;外有表邪,故发喘。此方妙在杏仁利肺气,借麻黄以散外寒,借石膏以清内热,从越婢汤中化出辛温变辛凉之法,并开后人双解肺经表里之法也。

【大柴胡汤】见潮热。

【甘草附子汤】见身痛。

【甘草干姜汤】见烦躁。

【芍药甘草汤】见烦躁。

【桂枝葛根汤】

桂枝葛根白芍药甘草大枣

太阳发热,项背强KTKT,反汗出恶风者,当用桂枝汤。今加入干葛者,以项强自汗兼见阳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