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约生於公元前480年,死於公元前420年。他是一位出身於小生产者阶层的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因而提倡"兼爱"。墨子同情人民的疾苦,他认为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莫过於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因此他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非攻"。他还反对统治者挥霍浪费,所以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希望限制王公贵族的奢侈,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等主张。这在当时来说,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墨子也有落后的一面,如他提倡迷信,相信鬼神等。

《墨子》一书是墨翟的门徒们根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现存五十三篇。最通行的本子目前只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

非攻[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5]。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6]。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7],罪益厚[8]。至入人栏厩[9],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10],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11],扡其衣裘[12],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13],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14],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非攻》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非难,责备。

[4]为政者,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5]以,因为。

[6]至,至於。攘,见《孟子·攘鸡》注。豚(tún),小猪。

[7]兹,通滋,更。

[8]厚,这里当"重"讲。

[9]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这里栏厩泛指牛马的圈。

[10]苟,假如。

[11]辜(gū),罪。也,语气词,引起下文。

[12]扡(tuō),同拖,这里指拽(zhuài)下来。

[13]当此,对此。

[14]为,动词。"攻国"是动宾词组作宾语用。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1]。若以此说往[2],杀十人,十重不义[3],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4],故书其言以遗后世[5];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6]?

[1]一,一重(chóng)。

[2]假如按照这种解释类推。若,假如。此说,指"杀一人,必有一死罪"的道理。往,这只是习惯说法,没有"去"的意义,而只表示类推。

[3]十重(chóng),即十倍。

[4]情,诚,实在。

[5]所以把称赞攻国的话记载下来遗留给后世。

[6]奚说,怎样解释。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1];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

[1]辩,通辨,下同。

[2]乱,混乱,指混为一谈。

老子

关於老子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他就是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ān),和孔子同时而年长於孔子。并说他"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但是《老子》一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的色彩。它不可能是春秋时代的产物。大概是老子的后学者根据他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的,成书於战国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命题,并且讲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等祸福依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道理。

《老子》凡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基本上是韵文。其较重要的注本是魏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后人假托题作"汉河上公撰"的《老子章句》。今人对《老子》作了不少整理研究工作,如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正诂》,都可参考。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8],行不言之教[9],万物作焉而不辞[10],生而不有[11],为而不恃[12],功成而弗居[13]。夫唯不居,是以不去[14]。

[1]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斯,则。恶,丑。已,通矣。

[2]生,存。相生,等於说互相依存。

[3]成,成就,即"相反相成"的"成"。

[4]形,表现,显现。一本作"较"。长短是相对的,有了长才显出短来。今人还有"相形见绌"的说法。

[5]倾,倾斜,等於说依靠。

[6]音,单音。声,和声。和,和协。

[7]这几句是说正反两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分割开,即相反相成的意思。这种相对观念是合乎辩证法的。

[8]处事,等於说"行事"。处无为之事,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

[9]施行不用言词说教的教化,实际上是采取放任主义。

[10]作,兴起。"不辞"二字不好懂。魏源解作"万物作焉而后应之不辞耳,此因应无为之道也"。"不辞"就是不拒绝。完全随应万物,也就是无为而治的意思。(见《老子本义》)

[11]有,据为私有。

[12]有所施为,但是不倚靠,这是说不求达到什么目的。

[13]这句也是指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

[14]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也离不开〔功〕。去与居是反义词,有居然后有去,没有居哪里还有去?老子是说,不居功的人正是有功的人。 (二)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2]。埏埴以为器[3];当其无,有器之用[4]。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6]。故有之以为利[7],无之以为用。

[1]本章说明"有""无"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辐,车的辐条。毂(g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里边贯轴,外边承辐。

[2]就在於它的无,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无,指毂中空处。

[3]埏(shān),造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zhí),黏土。埏埴,把黏土放到模子里。

[4]这里的"无",指器中空。

[5]户,户门。牖(yǒu),窗子。

[6]这里的"无"指室中空。

[7]这里的"有"和下文的"无"都是抽象了的哲学概念。利,实利。 (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1]?高者抑之,下者举之[2];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3]: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5]。其不欲见贤邪[6]!

[1]道,这里相当於现在所说的规律。其,表测度的语气词。张弓,把弦安在弓上。

[2]抑,指把弦压低。举,指把弦升高。

[3]人之道,指社会上通常奉行的法则。

[4]奉,供给。有道者,有德的人。

[5]处,居,参见(一)"功成而弗居"注。

[6]见(xiàn),表现出。一本无"邪"字。 (四)

小国寡民[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小、寡,都用如动词,使动用法。本章反映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他主张毁掉一切文明,回到原始共产社会中去。

[2]什,十倍;伯,通佰,百倍。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

[3]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重"是意动用法。

[4]这是说虽然有船有车,也没有乘坐的必要。

[5]陈,陈列。

[6]复,重新。结绳,相传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记事的方法。"民"一本作"人"。

[7]甘,美,意动用法,以......为美。"美""安""乐"同此。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在今河南商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曾做过蒙漆园吏,是一个小官,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一书,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一向认为内篇大体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则是庄周后学所作。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化着,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只有服从。因此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的差别,说什么大小、贵贱、寿夭、生死、是非、善恶、得失、荣辱等都是一样的,要求人们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飘渺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他极力否定现实,主张消极地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政治上,他反对人间的一切措施,要求社会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时代。这些思想对后世起了使人消极颓废的作用。

不过庄子的思想也有他积极的一面。他痛恨并无情地揭露了当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的社会,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并辛辣地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这对以后封建社会里某些知识分子的反礼教、反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孟氏、崔撰、向秀、郭象五家,现存的只有郭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为郭象注作疏。清代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解》。今人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王先谦的集解有不少的纠正和补充,也值得参考。

北冥有鱼(逍遥游)[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3],其翼若垂天之云[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5]。南冥者,天池也[6]。齐谐者[7],志怪者也[8]。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0],去以六月息者也[11]。"野马也[12],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3]。天之苍苍[14],其正色邪[1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17],亦若是则已矣[1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19],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0]。覆杯水於坳堂之上[21],则芥为之舟[22]。置杯焉则胶[23],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4],而后乃今培风[2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6],而后乃今将图南[27]。蜩与学鸠笑之曰[28]:"我决起而飞[29],抢榆枋[30],时则不至[31],而控於地而已矣[3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3]?"适莽苍者[34],三餐而反[35],腹犹果然[36];适百里者,宿舂粮[3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38]。之二虫又何知[39]?小知不及大知[40],小年不及大年[41]。奚以知其然也[42]?朝菌不知晦朔[43],蟪蛄不知春秋[4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4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7],众人匹之[48],不亦悲乎?

[1]《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这里只节录了前半篇。"北冥有鱼"这个标题是编者加的。庄子在这段文章里阐述了他的无所待的思想。他认为万物如有所待才能运行,就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有毫无所待,才能逍遥自得。他所说的无所待,实际是要人们一切任其自然,与万物混为一体,超脱现实,与世无争,取消人在社会中的一切作用。

[2]冥,通溟。北冥,北方的海。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3]怒,振奋,这里是指鼓起翅膀。

[4]若垂天之云,好像天边的云彩。

[5]海运,指在大海上运行。南冥,南方的海。

[6]天池,天然形成的池,所以叫天池。

[7]齐谐,人名。

[8]志,记载。后来写作"誌"。怪,指怪异的事。

[9]水击,指鹏初飞时,距水面还近,翅膀在水面上扇动。

[10]抟(TUáN),环绕着飞向上空。扶摇,旋风。

[11]鹏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去,离开。息,休息。

[12]野马,指春日野外林泽中的雾气,蒸腾如奔马,所以叫做野马。

[13]息,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连前是说野马、尘埃的动荡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比起鹏之高飞远扬,大小之差虽然悬殊,但都是纯任自然而动。

[14]苍苍,深蓝色。

[15]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略等於现代汉语的"大概"。下句的"其"同。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句末语气词。

[16]无所至极,没有到尽头的地方。极,尽。

[17]其,人称代词,代鹏。

[18]也像这个罢了。连上句是说鹏从高空向下看,也像人从地上向上看天,都不一定得到真相。则已,等於说"而已"。

[19]且夫,表示再说一层道理。

[20]负,载。

[21]覆,倒(DàO)。坳(àO),洼下。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22]芥,小草。为之舟,等於说给它(水)当船,也就是做为水中的船。"之"和"舟"是双宾语。

[24]斯,於是。风在下,风在鹏之下。

[25]而后乃今,等於说然后才。培,凭,凭借、依赖。培风,等于说乘风(依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

[26]天阏(è),连绵字,动词,表示拦阻。

[27]图南,计划着向南飞。

[28]蜩(TIáO),蝉。学鸠,小鸟名。

[29]决(XUè),迅速的样子。

[30]抢(QIāNG),突过。榆,榆树。枋(FáNG),檀树。

[31]有时或者飞不到。时则,等於说"时或"。

[32]控,投,这里指落下。

[33]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去再向南飞呢?奚以,哪里用得着。之,到......去。为,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34]适,到......去。莽苍,郊野之色。这里指近郊。

[35]餐,同餐。三餐,指一天。反,返回。后来写作"返"。

[36]果然,饱的样子。

[37]出发前一宿捣米。舂(CHōNG),捣去米的外皮。粮,旅行所需的粮食。

[38]出发前三个月就聚集粮食。

[39]之,指示代词,这。二虫,指蜩与学鸠。

[40]知(ZHì),智慧,后来写作"智"。

[41]年,指寿命。

[42]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呢?

[43]朝菌,一种生长期很短的菌类植物,朝生暮死,所以叫"朝菌"。晦,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朔,夏历每月的最初一日。

[44]蟪蛄(HUìGū),一名寒蝉。旧说,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寿命不到一年,所以说不知春秋。

[45]冥灵,树名。

[46]椿,椿树。

[47]彭祖,传说中长寿的人,据说活了八百岁。乃今,而今,等於说"如今"。久,指长寿。特,独。闻,指闻名於世。

[48]众人,一般人。匹,配,这里当"比"讲。这句是说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出彭祖来相比。

汤之问棘也是已[1]:"穷发之北[2],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3],未有知其修者[4],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绝云气[6],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7]。斥鴳笑之曰[8]:'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9],翱翔蓬蒿之间[10],此亦飞之至也[11]。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12]。

[1]汤,商汤。棘,汤时的大夫。是已,略等於"是也"。

[2]穷发,不毛之地,指上古传说中极远的北方地带。

[3]广,宽。

[4]修,长。

[5]羊角,也是旋风。因风向上回旋像羊角,所以叫羊角。

[6]绝,直上穿过。

[7]且,将。

[8]斥鴳(YàN),小雀。

[9]下,降下。

[10]翱(áO)翔,盘旋飞舞,逍遥自得的样子。

[11]至,最高限度。

[12]辩,通辩,分别。

故夫知效一官[1],行比一乡[2],德合一君[3],而徵一国者[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5]。而宋荣子犹然笑之[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7],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8],定乎内外之分[9],辩乎荣辱之境[10],斯已矣[11]。彼,其於世[12],未数数然也[13]。虽然,犹有未树也[14]。夫列子御风而行[15],泠然善也[16],旬有五日而后反[17]。彼於致福者[18],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19],犹有所待者也[20]。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1],以游无穷者[22],彼且恶乎待哉[23]?故曰:至人无己[24],神人无功[25],圣人无名[26]。

[1]知效一官,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知(ZHì),才智。效,功效,这里作胜任解。官,官职。

[2]品行能适合一乡之人的心意。行(XìNG),品行。比,合。

[3]道德符合一君之心。

[4]能力能取信於一国之人。而,能(依郭庆藩说),能力。徵,信,这里作取信解。

[5]其,指上述的四种人。此,指斥鴳。

[6]宋荣子,战国时宋人。犹然,笑的样子。

[7]举世,所有同时代的人。举,全。之,代宋荣子,下句的"之"同。加,更。劝,鼓励,这里是被动用法,可以解作"努力"。

[8]非,责难。沮(Jǔ),止,这里解作丧气、泄劲。

[9]定,确定。内,指我。外,指物。分,分别。

[10]辩,通辨,分辨。境,界限。

[11]这就罢了,等於说不过如此罢了。斯,此。已,止。这是说宋荣子只做到这一步就完了,还不能达到"无己"的境界。

[12]彼,指宋荣子。其於世,他对於人世。

[13]没有着急的样子,也就是淡於人世。数数(Shuò Shuò),等於说汲汲(依成玄英说),着急的样子。

[14]还有未树立的。指没有树立无所不可、逍遥自得之德。

[15]列子,名御寇,郑人。御风,驾着风。

[16]泠(Líng)然,轻妙的样子。

[17]旬,十天。有,通又。旬有五日,十五天。上古的称数法,整数后面有零数时,中间常常插进一个"有"字。

[18]他对於求福的事。致,使......至。致福,等於说"求福"。

[19]免乎行,免得走路。

[20]待,指依靠。有所待,有依靠的东西(指风)。

[21]若夫,至於。天地,万物的总名。正,指自然之性。乘天地之正,指顺万物之性。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与上文的"正"相对。乘、御,借驾车来比喻,与上文"御风"相应。

[22]无穷,指时间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边无际。

[23]他还依靠什么啊!且,还。

[24]无己,忘我,就是物我不分。

[25]无功,顺自然,不立功。

[26]无名,不立名。

不龟手之药(逍遥游)

惠子谓庄子曰[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2],我树之成[3],而实五石[4]。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5]。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6]。非不呺然大也[7],吾为其无用而掊之[8]。"庄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9]。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10],世世以洴澼絖为事[11]。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14]。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6],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龟手一也[18],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19],则所用之异也[20]。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1],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2]!"

[1]惠子,姓惠名施,宋人,曾为梁惠王相,庄子的朋友。但《庄子》各篇中有关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半是寓言的性质。这篇文章阐发了"无用之用"的主张。"无用之用"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认为事物没有同一的客观标准。

[2]魏王,即梁惠王,详见《孟子·寡人之於国也》注。贻(yí),送给。瓠(hù),葫芦。

[3]树,种植。成,成熟。

[4]实,果实,指结成的葫芦。五石,是说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

[5]不能自举,大意是本身禁不起举。浆,饮料。坚,用如名词,指坚固的程度。

[6]瓠落,连绵字,即廓落,大(参《尔雅·释诂》郭璞注、邢昺疏)。无所容,等於说没有适於它容纳的东西,也就是大而无当的意思。

[7]呺(Xiāo)然,空虚巨大的样子。

[8]为(Wèi),因为。掊(PǒU),打破。

[9]大意是你实在是不善於利用大的东西了。固,副词,当然是,实在是。

[10]龟(Jūn),通皲,皮肤冻裂。

[11]洴(Píng),浮。澼(Pī),在水里漂洗。絖(kuàng),同纩,丝絮。事,事业,职业。

[12]方,药方。百金,金百斤。

[13]鬻(yù),卖。

[14]说(shuì),说服,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思。

[15]难(nàn),乱事,指军事行动。越有难,等於说越入侵。

[16]吴王派他统率军队。将,动词。

[17]分出一块土地封给他。

[18]一,一样。

[19]或,无定代词,有的人。以封,靠它得到封赏。

[20]所用之异,用的方法不同。

[21]虑,考虑(参用朱骏声说见《说文通训定声》),想办法。樽,本指酒器,这里指形状像酒樽,缚在身上用来凫水的东西(作用等於救生圈)。

[22]那么你还有蓬草那样的心呀!这是说,你的心像蓬草那样屈曲不通。犹,还。蓬,蓬草,弯曲不直。

庖丁解牛(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2],肩之所倚[3],足之所履[4],膝之所踦[5],砉然向然[6]。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8]:合於桑林之舞[9],乃中经首之会[10]

[1]庖,厨子。丁,厨子的名字(依《经典释文》)文惠君,即梁惠王。解牛,分卸牛的肢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反覆实践,并且真正掌握了客观规律以后,对自己所处理的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但庄子的本意却在宣扬他的养生之道。

[2]所触,接触的地方。

[3]倚,靠。

[4]履,踩。

[5]踦(yǐ),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6]砉(音huà,依崔撰说),象声词。然,词尾。向,通响,《经典释文》称或本"向"下无"然"字。以无"然"字为妥。这几句是说,因为庖丁知道牛体关节所在,所以凡他手肩足膝所触及的地方,关节都发生砉砉的响声。

[7]奏,进。騞(huō),象声词,声音大於"砉"(依崔撰说),这里是形容进刀解牛的声音。

[8]中(zhòng)音,指合於音节。

[9]桑林,汤时的乐曲名。"桑林之舞"即用"桑林"伴奏的舞蹈,这里指舞的节拍旋律。

[10]乃,而。经首,尧时的乐曲名。会,指节奏。

文惠君曰:"譆,善哉[1]!技盖至此乎[2]?"

庖丁释刀对曰[3]:"臣之所好者,道也[4];进乎技矣[5]。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6];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7]。方今之时[8],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9],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折也[18]。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19]。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20];以无厚入有闭,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2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2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3],视为止,行为迟[24]。动刀甚微[25],謋然已解[26],如土委地[27]。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8];善刀而藏之[29]。"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0]。"

[1]譆(Xī),同嘻,赞叹声。善,好。

[2]盖,通"盍",在这里即"何"的意思(依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

[3]释,放下。

[4]道,道理,指事物的规律。

[5]进乎技,比技术进了一步。乎,於。

[6]大意是:所看见的牛没有不是全牛的。

[7]未曾见过整个的牛。这是说庖丁对牛体已经非常了解,所以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

[8]方,当。方今之时,等於说"现在"。

[9]我以精神〔跟它〕接触,而不用眼睛看。遇,会合,这里有接触的意思。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官知止"是承上"不以目视"而言;"神欲行"是承上"以神遇"而言。

[11]依,按照。天理,指天然的组织结构。

[12]批,击。郤(Xì),空隙。指牛筋骨间的空隙。

[13]把刀子引向骨节的空窍。窾(KUǎN),空(Kòng)。

[14]因,顺着。固然,原来的那样,指牛体的本来的结构。

[15]技,技巧。经,经过。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未尝,未曾。这是说,游刃於空隙,未尝经过肯 (依郭象、成玄英说)。

[16]軱(gū),大骨。

[17]岁,每年。更,换。

[18]族,众,等於说一般的。折,等於说砍断。庖丁的意思是:良庖和族庖换刀换得勤,因为他们不懂得牛体的结构,生割硬砍。

[19]发,出。硎,磨刀石。新发於硎,新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20]节,骨节。间(jiàn),名词,间隙,缝儿。厚,指厚度。无厚,没有厚度,这是极言其薄。

[21]恢恢,很宽绰的样子。游刃,使刃游动。

[22]族,交错聚结,这里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3]怵然,害怕的样子,等於说小心翼翼地。戒,警惕。为(WèI),介词,后面省了宾语"之"字,下面"为止","为迟"皆同。

[24]止,这里有集中在某一点上的意思。"视为止",等於说目光为之集中。行,指动作。迟,缓慢。

[25]微,轻。

[26]謋(huò),象声词,形容牛体解开的声音(参用成玄英说)。

[27]委,堆积。

[28]"为之"的"为"读去声,下句同。四顾,四处看望。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心满意足。

[29]善,等於说"拭"(依《经典释文》)。

[30]养生,指养生之道。

胠箧(节录)[1]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2],则必摄缄縢[3],固扃鐍[4],此世俗之所谓知也[5]。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7],不乃为大盗积者也[8]?

[1]胠(Qū),从旁边开。箧(qiè),箱子一类的东西。

[2]探,掏。囊,口袋。发,开。匮(guì),后代写成柜,大型的储藏东西的器具。第一个"为"念wèi,介词。第二个"为"念Wéi,动词。

[3]摄,指勒紧。缄(JIāN)和縢(téng),都是绳子。

[4]固,用如动词,使动用法,弄结实。扃(JIōNG),闩子。鐍(jué),插闩之处。"扃鐍"略相当於后代的"锁钥"。

[6]揭(jiē),抬。

[5]知(zhì),智,下"知"同。

[7]乡(xiàng),通向,先前。

[8]不乃......也,不就是......吗?积,聚积。下面略有删节。夫川竭而谷虚[1],丘夷而渊实[2];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4],则是重利盗跖也[5]。为之斗斛以量之[6],则并与斗斛而窃之[7];为之权衡以称之[8],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9],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

[1]川,山泉流出后尚未注入谷中叫川。竭,乾。

[2]丘,小山。夷,平。渊,山谷。实,满。

[3]故,事故。

[4]重圣人,使圣人〔之法〕重要起来(依成玄英说)。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5]是,指"重圣人"。重利,厚利,使......有厚利。

[6]斛(hú),十斗为斛。为之斗斛,给天下〔之人〕制定斗斛。这是双宾语结构。以,连词。量(liáng),动词,用斗斛衡量。之,代词,指被量之物。

[7]与,介词,连。之,指所量之物。下三句语法与〔6〕〔7〕同。

[8]权,秤锤。衡,秤杆。称(chēng),动词。

[9]符,古代用来作凭据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两方各执一半,合起来,可验真伪。玺(Xǐ),印。信,信用,用如动词,有立信用的意思。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1],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2]?故逐於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3],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4],斧钺之威弗能禁[5]。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6]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7]。

[1]钩,衣带钩。这里代表一般不值钱的东西。

[2]是,代词,指"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种情况。知(zhì),智。

[3]逐,追随。揭,举。揭诸侯,等於说居诸侯之上。

[4]轩,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坐的车子,车上两边有屏障。冕,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戴的礼帽。轩冕连用,指高官厚禄。劝,鼓励。

[5]钺,大斧子。斧和钺都是古代杀人所用的东西。斧钺连用指刑戮之事。

[6]两句见《老子》。国之利器,指圣人的法制。示人,给人看。

[7]明,显示。故绝圣弃知[1],大盗乃止;擿玉毁珠[2],小盗不起;焚符破玺[3],而民朴鄙[4];掊斗折衡[5],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6],而民始可与论议[7]。擢乱六律[8],铄绝竽瑟[9],塞瞽旷之耳[10],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11];灭文章[12],散五采[13],胶离朱之目[14],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15];毁绝钩绳[16],而弃规矩[17],攦工倕之指[18],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19],钳杨墨之口[20],攘弃仁义[21],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1]绝,断绝。知(zhì),智。

[2]擿,通掷(zhì)。

[3]破,弄破。

[4]朴,通朴,朴实。鄙,鄙陋无知。

[5]掊(PǒU),打破。

[6]殚(DāN),尽。殚残,使......尽,使......残。

[7]与论议,即与之(指民)论议。与,介词。

[8]拔掉律管,使六律混乱。擢(zhuó),拔掉。乱,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乱。六律,古代用竹管的长短审定乐音的高低,按高低情况分乐音为十二类,用十二个长短不同的竹管作标准。其中又分阴阳各六。阳声的叫六律,阴声的叫六吕。这里的六律,既指律管,又指乐律。

[9]铄(shuò),销毁。竽(yú),笙一类的乐器。竽瑟,这里泛指乐器。

[10]旷,人名,春秋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又称"师旷"。他是瞎子,所以也叫"瞽旷"。相传他最会审音辨律。

[11]含,保藏。聪,耳力。

[12]灭,消灭。文章,古代以青色和赤色相配合叫做"文",以赤色和白色相配合叫做"章"。文章,这里泛指"文采"。

[13]使五色各自分离(不相配合)。散,使动用法,使......分离。五采,五色。

[14]胶,黏住。离朱,一名离娄,相传是古代眼力最好的人。

[15]明,眼力。

[16]钩,定曲线的工具。绳,定直线的工具。

[17]规,定圆形的工具。矩,定方形的工具。

[18]攦(lì),折断。工倕(chuí),相传是尧时候的巧匠。

[19]削,削除。曾,曾参,有孝行。史,史鳅(qiū),字子鱼,又称史鱼,是卫灵公时的直臣。灵公宠小人弥子瑕而疏贤臣蘧伯玉,史鱼劝谏不听。史鱼死,以尸谏,孔子称赞他说:"直哉史鱼。"

[20]钳(qián),夹住。杨,杨朱。墨,墨翟。

[21]攘(rǎng),排除。

[22]玄,幽暗。玄同,有混同的意思。

彼人含其明[1],则天下不铄矣[2];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3];人含其知[4],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5]。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6],法之所无用也[7]。

[1]人,指天下之人。下同。

[2]铄,毁坏。

[3]累,忧患。

[4]知(zhì),智。

[5]僻,邪僻。

[6]外立其德,意思是炫耀夸饰标名於外。爚(yuè),指炫(xuàn)耀。爚乱,等於说"迷惑"或"迷乱"。

[7]大意是:这是圣智之法之所以没有用的道理。

百川灌河(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2],不辩牛马[3]。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东面而视[5],不见水端[6]。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10],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1],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2],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13]。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14]。"

[1]时,以时(按季节)。河,黄河。

[2]泾(jīng),通。泾流,等於说无阻的水流。涘(sì),岸。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

[3]辩,通辨。

[4]焉,语气词。河伯,河神,相传姓冯(píng),名夷。欣然,高兴的样子。

[5]东面,脸朝东。

[6]端,尽头。

[7]旋,掉转。

[8]望洋,连绵词,仰视的样子。若,海神的名字。

[9]野语,俗语。

[10]道,道理。百,泛指事物之多。莫己若,没有谁能赶得上自己。若,像,比得上。"己"是"若"的宾语。

[11]少,意动用法,觉得......少。闻,指见闻,这里是学问的意思。轻,意动用法,认为......轻。

[12]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3]〔假如〕我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殆,危险。

[14]长,长久。见笑,被笑。大方之家,大道之家,指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

庄子钓於濮水(秋水)

庄子钓於濮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庄子持竿不顾曰[4]:"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6]?宁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7]?"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8],吾将曳尾於涂中。"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南。

[2]楚王,指楚威王。先,指先去表明意图。

[3]〔楚王〕愿意拿国家麻烦您了。境内,国境以内,这里指整个国家。累,拖累,麻烦。这句是委婉的说法。

[4]顾,回头看。

[5]王,楚王。笥(sì),竹箱。巾、笥都用如动词。庙堂,即宗庙。这句是说,楚王把神龟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保存在宗庙之内,以供占卜之用。

[6]宁,宁肯。为,介词,为了。

[7]曳,已见《孟子·寡人之於国也》注。涂,污泥。

[8]去吧!

惠子相梁(秋水)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2],子知之乎?夫鵷鶵,发於南海[3],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4],非练实不食[5],非醴泉不饮[6]。於是鸱得腐鼠[7],鵷鵷过之,仰而视之曰:'吓[8]!'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9]?"

[1]相(xiàng),扶助君主的人,略等於后代的宰相。这里用如动词,指做宰相。下文"欲代子相"的"相"同。

[2]鵷鶵(yuān chú),凤类。

[3]发,出发。

[4]止,停止,这里指栖息。相传凤凰一类的鸟,只栖息在梧桐树上。

[5]练实,旧注"练实,竹实"(成玄英说)。未详。

[6]醴,一种甜酒。醴泉,甜美的泉水。

[7]於是,在这时。鸱(chī),鹞鹰。注意,鸱不是鸱鸺(鴞),鸱鸺是猫头鹰。

[8]吓,发怒声。

[9]吓本是象声词,这里用如动词。

运斤成风(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2]。使匠石斫之[3]。匠石运斤成风[4],听而斫之[5],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6]。宋元君闻之[7],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8]。'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9]!'自夫子之死也[10],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1]!"

[1]郢(yǐng),楚国的都城。郢人,也就是楚人。垩(è),刷墙的白土。这里用如动词,指用白土刷墙。慢,通漫,涂抹墙壁,这里指误涂。这句是说,郢人刷墙时,有小点飞泥落在鼻尖上。

[2]鼻尖上的白土,像苍蝇翅一样薄。

[3]石,匠人的名字。匠,古代专指木匠。斫(zhuó),砍。

[4]运,抡动。斤,一种斧子。运斤成风,指斧子抡动起来带出了一股风。这里极言挥斧时的迅猛。

[5]听(tìng),顺,从,即随心所欲的意思。

[6]失容,失去常态。

[7]宋元君,宋元公。

[8]尝,也是试。

[9]质,本来是箭靶,这里引申为对象的意思,即指郢人。

[10]夫子,指惠施。

[11]意思是说,自从惠子死后,就没有和我谈论道理的人了。与,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词,指庄子的理论。

曹商使秦(列御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1],益车百乘[2]。反於宋[3],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4],困窘织屦[5],槁项黄馘者[6],商之所短也[7];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8],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9],得车一乘,舐痔者[10],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11]。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12]!"

[1]王,指秦王。说(yuè),悦。

[2]益,增加。

[3]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4]穷闾,偏僻的里巷。厄,通隘(ài),狭窄。

[5]窘,穷困。织屦(jù),打草鞋。

[6]槁,乾枯。项,脖子。馘(guó),这里指脸。这句是形容人面黄肌瘦的样子。

[7]当时困穷算是我的短处。

[8]一,一旦,一下子。悟,使动用法。万乘之主,这里指秦王。从,使动用法,能得车百乘随从着。

[9]破、溃,都是使动用法。痈(yōng),毒疮。痤(cuó),小疖。

[10]舐(shì),舔。

[11]舐痔是很肮脏的,而得车较多,所以说"所治愈下,得车愈多"。由此推论,曹商得车百乘,其所干的勾当比舐痔更为卑鄙。

[12]等於说"去你的吧!"

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人避宣帝讳(宣帝名询),称为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虽属於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认为鬼神是不存在的。他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

荀子是性恶论者,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

他主张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是他亲手所写,小部分出於门人之手。《荀子》有唐代的杨倞注。现在通行的注本是清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采集各家之说很丰富。今人梁启雄的《荀子简释》,注释简要,便於初学。

劝学(节录)[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3];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4],輮以为轮[5],其曲中规[6],虽有槁曓[7],不复挺者[8],輮使之然也[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0],君子博学而旧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13],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14],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15],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16]:"嗟尔君子[17],无恒安息[18],靖共尔位[19],好是正直[20]。神之听之[21],介尔景福[22]。"神莫大於化道[23],福莫长於无祸[24]。

[1]劝,鼓励。这篇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善於利用外物并自强不息,才能在学业上有杰出的成就。

[2]已,停止。

[3]青,青色,也就是现在所谓蓝色。蓝,染青色的植物。

[4]中(zhòng),符合,适合。绳,指匠人用来取直的墨线。

[5]輮,通煣(róu),用火熨木使弯曲。

[6]规,圆规,匠人用来取圆的工具。

[7]槁曓,通藃暴,翘棱,木头由於受潮曝晒而变形,即今所谓"翘(qiáo)了"。

[8]挺,直。

[9]然,这样。

[10]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砺(lì),磨刀石。利,锐利。

[1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检验。省(xǐng),检查。乎,於。

[12]知(zhì),智慧。行(xìng),行为。过,过失。

[13]溪,谷。

[14]先王,指古代的贤明君主。

[15]干,小国名,后来被吴国灭掉。越,国名。夷,东方的外族。貉,即貊(mò),北方的少数民族。

[16]见《诗经·小雅·小明》。

[17]嗟,感叹词。尔,你们。

[18]不要常安然无事地歇着。无,通毋。恒,常。息,歇息。

[19]安心地供奉你的职位。靖,通静(用朱熹说)。共,供,供职(用朱骏声说)。后来写作"供"。

[20]喜欢这正直的道理。好(hào),喜欢。

[21]神,指天神。第一个"之"是介词。第二个"之"是代词,指"靖共尔位,好是正直"。听,等於说"察"。

[22]〔神会〕赐给你大福。介,给予。景,大。

[23]神,是指精神修养。道,指圣贤之道。化,变化,起变化。化道,等於说"化於道"。

[24]长(cháng),也是大的意思。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吾尝跂而望矣[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登高而招[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7],而致千里[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9],而绝江河[10]。君子生非异也[11],善假於物也。

[1]须臾(yú),极短的时间。

[2]跂(qǐ),提起脚后跟。

[3]博,广。博见,见得广。

[4]招,招手。

[5]见者远,看见的人很远,等於说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可以看见。

[6]彰,清楚。这里指听得清楚。

[7]假,凭藉。舆,车。利,便利。利足,指善於走路。

[8]致,使......至。

[9]檝,同楫(jí),船桨。能水,指能泅水,"水"用如动词。

[10]绝,横渡。

[11]生,通性(从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1],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2]。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3],所系者然也[4]。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5],茎长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6],不扶而直;白沙在涅[7],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8],其渐之滫[9],君子不近,庶人不服[10]。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11],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蒙鸠,又叫鹪鹩(jiāo liáo),也叫巧妇。

[2]苕(tiáo),芦苇的穗。

[3]完,完整。

[4]等於说系的处所使它这样。

[5]射(yè)干,植物名,白花长茎,生於高地。

[6]蓬,草名。

[7]涅(niè),黑泥。今本《荀子》没有这两句,据王念孙说补(见《读书杂志》)。

[8]兰槐,香草名。是,指示代词,复指根。

[9]其,等於说"若"。渐(jiān),浸。之,指芷。滫(xiǔ),臭水。渐之滫,等於说"渐之於滫"。

[10]服,佩带。

[11]游,有目的的旅行。就,接近,这里指结交。士,指贤士。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1];荣辱之来,必象其德[2]。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灾祸乃作[3]。强自取柱,柔自取束[4];邪秽在身,怨之所构[5]。施薪若一,火就燥也[6];平地若一,水就湿也[7]。草木畴生,禽兽群焉[8],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9];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10]。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11]!

[1]这句是说,物类的兴起,一定有它开始的原因。

[2]象,像。象其德,等於说依照各人的德性。

[3]忘身,指忘记了自身的利害。作,起。

[4]刚强的东西自己导致折断,柔弱的东西自己导致约束。柱,通祝,这里当"断"讲(从王引之说,见《读书杂志》)。

[5]构,集结。

[6]这两句大意是说,把柴同样地放在那里,火总是向比较乾燥的柴烧去。施,铺陈。若一,像一样。

[7]水就湿,指水向潮湿的地方流。

[8]畴,通俦,同类。畴生,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群焉"应为"群居"(依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

[9]质,箭靶。的,箭靶正中的圆心。张,指张挂起来。

[10]醯(xī),醋。蜹(ruì),同蚋,虫名,蚊类。

[11]立,指立身行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圣心备焉[4]。故不积蹞步[5],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6],不能十步;驽马十驾[7],功在不舍[8]。锲而舍之[9],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0]。螾无爪牙之利[11],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2]。蟹六跪而二螯[13],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14],用心躁也[15]。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16]。行衢道者不至[17],事两君者不容[18]。目不能两视而明[19],耳不能两听而聪[20]。螣蛇无足而飞[21],梧鼠五技而穷[22]。诗曰[23]:"尸鸠在桑,其子七兮[24]。淑人君子[25],其仪一兮[26]。其仪一兮,心如结兮[27]。"故君子结於一也[28]。

[1]积土成山,就能在那里产生风雨。

[2]蛟,古代传说中能发洪水的一种龙。

[3]而,连词,这里当"则"字讲。神明,指人的智慧。得,获得。

[4]圣心,圣人的思想。备,具备。

[5]蹞,同跬(kuǐ),半步。按,古人以再举足为步,古人所谓蹞(或跬),等於今天所谓一步。

[6]骐骥,良马名。

[7]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叫一驾,十驾也就是积十天的路程。

[8]功,成绩,指至千里。不舍(shě),不止,这里指不停止前进。

[9]锲(qiè),雕刻。

[10]镂(lòu),也是雕刻。

[11]螾,同蚓,蚯蚓。

[12]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3]跪,脚。六跪应当是八跪之误(依卢文弨说。见《荀子》谢墉校本)。螯(áo),节足动物前面的钳夹。

[14]蟺,通鳝。

[15]躁,浮躁,不专一。

[16]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冥冥之志,这里指精诚专一的精神。昭昭,明显的样子。昭昭之明,指智慧豁然贯通。惛惛,略等於冥冥,惛惛之事,指默默无闻的工作。赫赫,略等於昭昭。赫赫之功,指出类拔萃的事业。

[17]衢道,四通的路,等於说歧路。

[18]不容,不被双方所宽容。

[19]两视,同时看两样东西。明,看得清楚。

[20]聪,听得清楚。

[21]螣(téng)蛇,据说是龙类,能兴云雾而游於空中。

[22]"梧"当为"鼫"(shí)(依杨倞说)。鼫鼠,形状像兔子。技,技能。据说这种鼠"能飞不能上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木(爬到树顶);能游不能渡谷;能穴(挖洞)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以说"五技而穷"。

[23]见《诗经·曹风·鸤鸠》。

[24]尸鸠,布谷鸟。毛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这是说尸鸠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

[25]淑人,善良的人。

[26]仪,仪表,态度。其仪一,态度始终不变。

[27]如结,像东西凝结在一起不散,比喻专心。

[28]这是说君子为学或做工作都应当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原书分十二纪(六十篇),六论(三十六篇),八览(六十四篇),加上序意,应该有一百六十一篇,但现在八览里缺了一篇,所以全书现存一百六十篇。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这部书由於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很多地方甚至相互矛盾。在文字上也有杂凑的痕迹。大致说来,它的思想是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墨、法、名、农各派的学说,所以从东汉的班固起,都把《吕氏春秋》列为杂家的著作。它既有各家的精华,也有各家的糟粕。由於它想调和各家的观点使之成为《吕氏春秋》的新的思想体系,所以有不少主张都不及原来各家的说法彻底。

《吕氏春秋》还没有较好的注本。东汉高诱的注,今天看来简单了一些。清代人作了不少校勘工作,基本上补正了原文的脱漏和错误。现在通行的是清代毕沅的校刻本。比较完善的要算近人许维遹的《吕氏春秋集释》。

察传 [1]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2],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 [3],玃似母猴 [4],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5]。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6]。齐桓公闻管子於鲍叔 [7],楚庄闻孙叔敖於沈尹筮 [8],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於太宰嚭 [9],智伯闻赵襄子於张武 [10],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1]察,审察。传(chuán),传闻。

[2]"得"应作"传"(依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吕氏春秋》校本)。

[3]玃(jué),大母猴。

[4]母猴,又叫沐猴,猕猴,比玃稍小。

[5]过,用如动词,指犯错误。

[6]而,假设连词,等於说"如果"。审,审察。

[7]管子,即管仲。鲍叔,即鲍叔牙。参考《论语·宪问》注。

[8]楚庄,楚庄王。孙叔敖,见《孟子·舜发於畎亩之中》注。沈尹筮,楚国大夫,名筮,"沈"是邑名,"尹"是官名。他把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

[9]太宰,官名。嚭(pǐ),伯嚭, 春秋时吴国人。吴国打败了越国后,越王勾践贿赂伯嚭,要他劝说吴王接受越国求和的请求,吴王听了伯嚭的话。后来勾践发愤图强,终於灭了吴国。

[10]智伯,名瑶,晋国荀首的后代(荀首封於智,以邑为姓),晋哀公时的权臣,和韩赵魏并称为晋国的四大家。赵襄子,名无恤,晋卿赵衰的后代,世袭为晋卿。张武,晋人,智伯的家臣,他劝说智伯纠合韩魏,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后来赵襄子用张孟谈计,暗地联合韩魏,灭了智伯。

凡闻言必熟论 [1],其於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 [2],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3],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 [4],和五声 [5],以通八风 [6]。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 [7],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 [8],得失之节也 [9]。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10]。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11],若夔者一而足矣 [1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13],常一人居外 [14]。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於宋君 [15]。宋君令人问之於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16],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17]:"晋师三豕涉河 [18]。"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19]。"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1]熟,深透。

[2]乐正,乐官之长。夔(kuí),人名,相传为舜的掌管音乐的官。

[3]重黎,人名,相传为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尧的掌管时令的官,后为舜臣。草莽,等於说草野,指民间。

[4]六律,见《庄子·胠箧》注。

[5]五声,即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

[6]通,调和。八风,八方的风,又叫八卦之风,这里指阴阳之气。

[7]益求人,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

[8]精,精华。

[9]节,这里有"关键"的意思。古人很重视音乐,认为音乐的兴废,是一个国家治乱的关键。

[10]这句应该是:"故唯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依许维遹说)。大意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而和是音乐中最根本的东西。

[11]平,使动用法,使......安定。

[12]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13]出,出门。溉,灌注。汲,从井中打水。溉汲,就是打水的意思。

[14]常常派一人住在外面,专管打水。

[15]闻,使动用法。

[16]使,使用。这句意思是说,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须专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於多得到一人使用。

[17]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18]涉河,过黄河。

[19]古文"己"作" ",与"三"字相似;亥、豕,古文同形,即 。己亥,干支纪日。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1],是非之经 [2],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3]。

[1]大意是:言辞很多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类,像。

[2]经,界,界线。

[3]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自己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缘,循着,顺着。为,这里指审察。

韩非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诸公子,是当时儒派大师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於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韩非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是很具特色的:严刻峻峭,周密细致。

《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通行的注本是清人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梁启雄的《韩子浅解》,搜集的资料比较完备,可以参考。

五蠹(节录)[1]

儒以文乱法[2],侠以武犯禁[3],而人主兼礼之[4],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5],而诸先生以文学取[6];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7]。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8]。虽有十黄帝[9],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10],誉之则害功[11];工文学者非所用[12],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13],其父窃羊而谒之吏[14]。令尹曰:"杀之[15]。"以为直於君而曲於父[16],报而罪之[17]。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18]。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19],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20]。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21]。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22],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23],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24]。

[1]蠹(dù),蛀虫。韩非认为儒者,游侠,纵横家,患御者(国君的近臣),商工之民,都是对国家有害的人,故合称为五蠹。他在斥责"五蠹"的同时,还抨击了时政,从正面提出了重农尚武,以法制治国的主张。这篇文章是韩非阐发自己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2]儒,儒家。文,指古代文献经典。法,法制。

[3]侠,游侠。禁,禁令。

[4]人主,指国君。兼礼之,都以礼对待他们。

[5]离,通罹(lí),触犯。罪,治罪。

[6]诸先生,指上文所谓"儒"。文学,与上文的"文"同义,不是现代所谓"文学"。取,录用。被动用法。

[7]以私剑养,意思是靠着行刺的行径被养。

[8]法,指法之所非。趣,通取,指君之所取。上,指上之所养。下,指吏之所诛。这是说这四种情况自相矛盾而没有一定的标准。

[9]黄帝,轩辕氏,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好帝王。

[10]非所誉,不是〔应当〕称誉的人。

[11]功,指耕战之事。

[12]工,擅长,精通。

[13]之,为"人"字之误(依松皋圆说。见《韩非子纂闻》)。直躬,直身而行的人(指品行,参用朱熹说,见《论语集注》)。

[14]谒之吏,向官吏报告这件事。谒,禀告。

[15]令尹,楚官职名,相当於后代的宰相。之,指直躬。

[16]认为他对君忠,对父亲却不孝。曲,不直,这里指不孝。

[17]报,判决。罪,治罪。

[18]暴,下凌上叫暴,这里指不孝。

[19]北,败走。

[20]举,举荐。上,用如动词。上之,使之上,等於说置之上位。

[21]背臣,叛臣。

[22]楚奸,楚国坏人的犯罪行为。上闻,向上报告使国君了解。闻,使动用法。

[23]举,指称赞。

[24]几,庶几,希望。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1],自环者谓之"私"[2],背私谓之"公"[3]。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4]。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5]。然则为匹夫计者[6],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7]。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8];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9]。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10]。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11];拔城者受爵禄[12],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13],而美荐绅之饰[14];富国以农,距敌恃卒[15],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16]:举行如此[17],治强不可得也[18]。国平养儒侠[19],难至用介士[20],所利非所用[21],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22],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1]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据说我国的文字是由他创造的,其实文字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书,指文字。

[2]自环,自绕。私,卢文弨曰:"说文引作自营为厶,营环本通用,私当作厶。"按,古文"厶"作" ",所以说"自环者谓之私"。

[3]公,从"八"从"厶","八"等於说背,有"相违背"的意思。

[4]固,本来。以,通已。

[5]现在认为公私利益一致,那是没有经过仔细考察的毛病。同利,指公私的利益相同。

[6]计,计划,考虑。者,语气词。

[7]"行"当作"仁",下句"行义修"的"行"同此(依王先慎说)。

[8]受事,指接受国君委任的工作。

[9]显荣,显贵荣耀。

[10]不两立,等於说不并存。

[11]高,意动用法,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

[12]拔,指攻陷。

[13]坚,坚固,使动用法。甲,甲胄。厉,通砺,磨。备,防备。

[14]美,意动用法,以......为美。荐,通? 

,插的意思。绅,衣带。儒者的服装,要插笏(音hù,古代朝见时所拿的手版)於衣带间,所以称荐绅。

[15]距,通拒。恃,依靠。

[16]废,指弃而不用。属,略等於现代的"辈"。

[17]举行,等於说措施。

[18]治,和乱相对,指国家太平。强,强盛。

[19]平,太平。

[20]介士,即甲士。

[21]国家给以利益的人不是国家要用的人。

[22]服事,即服役。服事者,泛指从事劳动的人。简,这里有怠慢、荒废的意思。

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1],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2]。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3],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4]。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5];赏其功[6],必禁无用[7];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8];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9]。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10],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11],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12],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13],动作者归之於功[14],为勇者尽之於军[15]。是故无事则国富[16],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17]。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衅[18],超五帝侔三王者[19],必此法也。

[1]商,商鞅,秦孝公之相。管,管仲。法,指有关法令方面的书。家,每家。

[2]耒(lěi),犁。

[3]孙,孙武,春秋时吴国人,或指战国时齐国的孙膑。吴,吴起,先为魏文侯将,后为楚悼王相。他们都是有名的军事家。

[4]言战,谈论战略。被,通披。被甲,指参加战斗。

[5]明主用人的力,不听人的空言。两个"其"字都是泛指。

[6]其,也是泛指。

[7]无用,指对国家没有用处的儒家和游侠的活动。

[8]以富,靠〔耕种〕富足起来。

[9]事智,从事智力活动,指"修文学""习言谈"。用力,指从事耕战等体力劳动。

[10]书简,就是书籍。简,竹简,上古没有纸,把文字写在竹简上,称为简策。书简之文,就是上文所谓文学。

[11]先王之语,古圣王的遗言遗教。

[12]捍,通扞,干犯。即指上文"侠以武犯禁"。

[13]轨,用如动词,这里有"遵循"的意思。

[14]动作者,指劳动人民。归,使动用法。功,指农耕之事。

[15]尽之於军,使他们全部到军队中去服务。

[16]无事,无战事,指国家太平。

[17]资,等於说资本。王资,建立王业的资本;这是比喻。

[18]畜,通蓄。承,通乘,指趁机会。衅(xìn),缝隙,这里引申为破绽、弱点的意思。

[19]侔(móu),相等。五帝,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黄帝,颛顼(zhuān yū),帝喾(kù),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於内[1],言谈者为势於外[2]。外内称恶[3],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於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患,而借力於国也[4]。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5]。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6],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7],则举图而委[8],效玺而请兵矣[9]。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10],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11],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1]士民,指儒士,游侠。纵,放肆。恣,骄横。内,指国内。

[2]言谈者,指纵横家。为势於外,指藉国外的力量造成自己的权势。外,指国外。

[3]称,举,行。

[4]大意是群臣中向国君谈外交事务的人,不是属於合纵家或连横家一党,就是个人有仇怨,而想借国家的力量报私仇。外事,外交事务。分,指分属。非......则,不是......就是。从,通纵,即合纵。战国时苏秦倡合纵之说,说服六国共同对秦。衡,通横,即连横。为了对付合纵,张仪倡连横之说,使六国各自和秦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患,一本作"忠"。

[5]持国,保持住国家。

[6]事大,事奉大国。

[7]实,指实际行动。"未"是衍文,下文"救小未必有实"中的"未"同此(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8]图,地图。委,交付。

[9]效,献。玺,国君的印。请,指请求大国发落。"兵"字是衍文(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10]失天下,指失去天下人的信任。

[11]王先慎认为"交"当作"敌"。以"敌"为是。这两句大意是:援救小国未必一定能使它存在,而以大国为敌,未必一定不会有疏忽。

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於内[1];救小,则以内重求利於外[2],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3],事败则以富退处[4]。人主之听说於其臣,事未成而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5],而徼幸其后[6]?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7]?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8],而诛罚不必其后也[9]。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10]。"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於外,内政之有也[11]。今不行法术於内,而事智於外,则不至於治强矣[12]。

[1]外权,国外的权势。市,买。市官,指猎取官位。内,指国内。

[2]重,指权势。内重,指国内权势。外,指国外。

[3]以权长重,指纵横家凭藉权势在国内得到长期重用。

[4]退处,指隐居。

[5]矰缴,见《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注。矰缴之说,指纵横家用来猎取功名富贵的虚言浮辞。

[6]这句是说,纵横家希望事败之后能徼幸地免祸。其后,指事败以后。

[7]国君甘愿冒着破国亡主的危险,去听纵横家的空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此""其"都是指示代词,指上面的话。

[8]当(dàng),适当。否,这里指不适当。

[9]在纵横家事败以后没有坚决给他们惩罚。必,一定,有"坚决执行"的意思。不必其后,等於说"不必於其后"。

[10]王(wàng),统一天下。"大""小"都指外交活动的效果。

[11]责,求。外,这里指外交活动。有,取。内政之有,从内政中取得。

[12]至,达到。此处有删节。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1],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2]。今近习之请行[3],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於市[4],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5],而致尊过耕战之士[6],则耿介之士寡[7],而高价之民多矣[8]。

[1]游食之民,指没有定居的人,如商贾,工匠等。

[2]趣,通趋,"寡"字当为衍文(依《韩非子纂闻》)。本务,根本的事务,指农业。"趋"当为"外"(依王先慎说)。外,用如动词,有"排斥""疏远"的意思。末作,不重要的行业,指工商。

[3]近习,指国君左右亲近的人。请,指近习的请求。行,实行。

[4]货贾(gǔ),指投机的商业活动。用,这里有"施行"的意思。

[5]这是说商人聚积的钱财比农民的收入要多一倍。

[6]致尊,指得到社会的尊重。过,超过。

[7]耿介,光明正大。

[8]"高价"当为"商贾"(依《韩非子纂闻》)。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1],盛容服而饰辩说[2],以疑当世之法[3],而贰人主之心[4]。其言古者[5],为设诈称[6],借於外力,以成其私[7],而遗社稷之利[8]。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9],而犯五官之禁[10]。其患御者[11],积於私门[12],尽货赂[13],而用重人之谒[14],退汗马之劳[15]。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16],聚沸靡之财[17],蓄积待时[18],而侔农夫之利[19]。--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20],亦勿怪矣。

[1]以,而。籍,通藉,凭藉。籍仁义,指凭藉仁义进行说教。

[2]盛,整。盛容服,指讲究容貌服装。饰辩说,修饰辞令。

[3]疑,惑乱。

[4]贰,不专一,这里是使动用法。

[5]"古"当为"谈"(依顾广圻说,见《韩非子识误》)。

[6]为,通伪。为设,虚构事实。诈称,说谎弄假。

[7]私,指个人利益。

[8]遗,丢掉,不管。

[9]徒属,党徒。

[10]五官,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之禁,泛指国家的禁令。

[11]患御,等於说近习。

[12]私门,指贵族世卿之门。

[13]尽,用作动词,指搜括尽。

[14]用,采用,接受。重人,指有权势的重要人物。谒,请托。

[15]汗马之劳,指战功。

[16]苦,粗劣。窳(yǔ),有毛病。

[17]商人工匠积聚了许多供人挥霍的财物。沸糜,奢侈挥霍。

[18]囤积货物,等待时机。

[19]侔,通牟,谋取。

[20]削灭,被动用法。朝,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