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故红紫乱朱色,氵㸒声疑正乐。

乱生于远,疑生于惑。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球,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枯娄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犯,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沉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及顾,此罪人欲自免也。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废哉!”

【译文】

君主治理国家时对有怀疑或不明确的问题要进行察辨、分析,就象识别红色与紫色,辨别宫调与商调,找到他们的本质。因为紫色与红色容易混淆,不正常的声音也会干扰正常的声音,因此产生混乱的原因可以很遥远,怀疑产生的原因则是不明白。万事万物虽有品质之分,但在外形上、颜色上可能有相同之处。白得象玉一样的石头,被愚蠢的人视为珍宝;鱼眼象珍珠一样,也被愚蠢的人收取在一起;狐貉象狗,被愚笨的人象饲养狗一样地伺养着;枯娄象瓜,被愚笨的人象吃瓜一样地食用。所以,秦朝赵高指鹿为马,秦二世就没有产生疑问,看不出其中的奸诈;范蠡向吴王献上美女,吴王也没有对这个行动产生疑问。拿不定主意就无法决策事情,做事没有恒心也无法成功。所以圣明的人不把个人的想法作为决策的依据,往往相信卜占,向别人查间吉凶,祸福。《书》说:“三人占卜,要听从其中两个相同的人的猜测。”

如果需要作出重大决策,“就要向百姓征求意见。”孔子说,明智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担心他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担心他国不了解本国,而担心自己不了解他国;不担心臣下不了解自己的意图,而担心自己不知道大臣们的思想;不担心百姓不了解贵族,而担心贵族不了解百姓。

因此,壮士为知己而献身,女子为欣赏爱慕自己的人梳洗打扮,宝马为鞭策自己的人奔驰,神明向与自己相通的人显示。君主审理案件,处理案犯,最担心自己不了解案情。有的人无罪被冤,有的人罪大恶极却被宽恕,有的人因为能力强被忌妒,有的人是弱者受到侵害,有的人刚直不阿被陷害,有的人其冤屈得不到伸张,有的人对国家一片忠心却被怀疑,有的人忠心耿耿却被侵害。这些都是与国家的气数背道而行的,是社会动乱,灾暴的隐患。所以,明君审理案情,判决时,要查问实情,不空泛、不躲藏、不歪曲、不包庇,谨慎地观察事物的来龙去脉,注意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观察人的进退,听人的声响,看人的眼神注意的方向。有的人外表恐惧,说话的声音很哀婉,来的时候急急忙忙的,走的时候却很迟疑,到处张望并且哀声叹气,这是怨情很深得不到伸张的原因。有的人眼神象小偷一样,偷偷摸摸,遇事退却,如果静静地观察他会发现这样的人总是在自言自语,自做打算,说话结结巴巴,没有规度,来的迟走的急,不敢过多地停留,这样的人一定有罪并且想逃脱罪责。所以孔子说,“看一个人做事的原则,再看其做这件事的原由,审查其做事的安排,便能了解这个人的邪正。这样去观察人,这种人辽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解析】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理政中极常见的问题——对存有怀疑或者情况不明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辨明真象。这是一个常见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正确决断,能否正确处理各种事务,而这种决断和处理也就和政事成败,国家兴衰紧密相连,所以说十分重要。

文章举了一系列分辨颜色、音律等事例,既形象地说明了仔细察辨的必要,也说明了察辨之不易,因为许多事物本身的区别就很细微或者表面现象掩盖着其真象,容易迷惑人。圣明的人绝不会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作为决策的依据,而要察明实情,分辨本质,正确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