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易》、《春秋》,乃汉人所谓《五经》。《论语》、《孝经》,汉人皆以为传。(《孝经》虽蒙经名,亦在传列)《孟子》在儒家诸子中,《尔雅》则汉人所辑之训诂书也。自宋代以此诸书,与“五经”、“三传”及《小戴礼记》合刻,乃有“十三经”之名;朱子取《礼记》中之《大学》、《中庸》,以配《论语》、《孟子》,乃又有“四书”之名。经与传之别,自西汉专门之学亡后,实已不能深知;今日研究,传且更要于经,说见前。亦不必更严其别也。今就此诸书,略论其读法如下。

《四书》之名,定自朱子;悬为令申,则始元延祐。然《汉志》、《礼记》之外,有《中庸说》二篇,《隋志》有戴颙《中庸说》二卷,梁武帝有《中庸讲疏》一卷;则《礼记》外有别行之本,由来已久。《大学》,唐以前无别行本,而《书录解题》有司马光《大学中庸广义》各一卷;亦在二程之前。王安石最尊《孟子》,司马光、晁公武却非议之,未免意气用事。宋《礼郑韵略》所附条式,元祐中即以《论》、《孟》试士,则尊《孟》亦不始朱子矣。又朱子所定《四书》,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次。后人移《中庸》于《大学》之后,则专以卷帙多少论耳。

朱子于四书皆有注,乃一生精力所萃。其于义理,诚有胜过汉儒处,不可不细读也。欲窥宋学之藩者,读此四书之注亦甚好。朱子注四书,《大学》分经传,颠倒原次;《中庸》虽无颠倒,分章亦不从郑氏,故皆谓之“章句”。《论》、《孟》则聚众说,为之注解,故称“集注”。朱子注此四书之意,别著《或问》以发明之;然其后于《集注》又有改定,而《或问》于《大学》外未及重编。故《或问》与《四书注》,颇多抵牾;《文集》、《语类》中,有言及注四书之意者,亦不能尽合,不得据《或问》以疑四书之注也。

《论语》有《鲁论》、《齐论》及《古论》之别。《鲁论》篇次与今本同。《齐论》别有《问王》、《知道》二篇。二十篇中,章句亦颇多于《鲁论》。《古论》云出孔壁,分《尧曰》后半“子张问”以下,别为一篇,故有两《子张》;篇次亦不与《齐论》、《鲁论》同。张禹受《鲁论》于夏侯建,又从庸生王吉受《齐论》;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已乱《齐》、《鲁》之别;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则并《齐》、《鲁》、《古》三者之别而泯之矣。魏何晏集诸家之说,并下己意为《集解》,盛行于世;即今《十三经注疏》所采之本也。梁时,皇侃为之作疏。宋邢昺疏,即系据《皇疏》删其支蔓,附以义理者。《梁疏》后亡佚,迄清代乃得之日本焉。《古论》云有孔安国注,今见《集解》所引,盖亦王肃所伪,其后此注亦亡;清时,歙县鲍氏,云得其书于日本,重刻之,则又六朝以来伪物也。《论语》一书,皆记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行,说颇平易可信。书系杂记,无条理。《正义》篇篇皆言其总旨及章次,殊属不必也。清儒作新疏者,有刘宝楠《论语正义》。

《孟子》一书,存儒家大义实多。他姑勿论,民贵君轻之义,非《孟子》即几于泯殁不传。此外道性善、明仁义,亦皆孔门大义,至可宝贵。康有为谓《孟子》传孔门大同之义,荀卿只传小康;合否今姑勿论,要其为书,则远出荀卿之上,非他儒书所得比并,真孔门之马鸣龙树矣。又《孟子》书中,存古经说甚多。其言《春秋》处,今人已多知之;言《尚书》处,则知者较鲜。予按《万章上》篇,言尧舜禅让事,无一不与《书大传》合者;盖今文书说,亦民贵君轻之大义也。若无此义,则《尧典》一篇,诚乃极无谓之物矣。古有赵岐注,颇无味。阮氏《校勘记》指其注“摩顶放踵”处,与《文选注》所引不合,疑亦有窜乱也。疏题宋孙奭,实邵武士人所伪,已见前。清儒作新疏者,有焦循《正义》,博而精。

《孝经》一书,无甚精义。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以为伪书。然其书在汉时,实有传授,且《吕览》即已引之,则姚说未当。此书于甚精义,而汉儒顾颇重之者,汉时社会宗法尚严,视孝甚重。此书文简义浅,人人可通,故用以教不能深造之人。如后汉令期门、羽林之士通《孝经》章句是也。(纬书云:“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六艺论》云:“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原,故作《孝经》以总会之。”可见汉人重此之心理)此书亦有今、古两本。今文注出郑玄,传自晋荀昶;古文出于刘炫,多《闺门章》四百余字。唐《开元御注》用今文,元行冲为之作疏。宋邢昺《疏》,即以《元疏》为蓝本。清儒治此者,有皮锡瑞《孝经郑注疏》。此书无甚深义,一览可也(孔门言孝之义,长于《孝经》者甚多)。

《尔雅》乃训诂书,后人亦附之于经。其实非也。张楫《上广雅表》谓“周公著《尔雅》一篇。释文以为释诂。今俗所传二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云叔孙通所补,或云沛郡梁文所考”,要之皆无确据。予按古人字书,共有三种:(一)四言或三七言韵语,自《史籀篇》以下皆然。王国维说。乃古人识字之书,与今私塾教学童读《三字经》、《千字文》同法。(此事盖沿之自古,予别有论)(二)以字形分部,如今之字典,始于许慎之《说文解字》。(三)《尔雅》,今之词典也。此本抄撮以备查检,后人相传,亦必有增改,无所谓谁作。今此书训诂,几全同《毛传》,《释乐》同《周官·大司乐》,九州异《禹贡》而同《周官》,则古学既出后之物。《释兽》中狻麂即狮子,出西域;鸠出北方沙漠,翠生郁林,出乐浪、潘国,虾出秽邪头国;皆非战国前所有,明为后人增益。正如《神农本草经》有汉郡县名耳。此书专治小学者,宜熟读之;否但粗加涉猎,随时查检即可。清儒新疏,有郝懿行《义疏》、邵晋涵《正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