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二

礼部

祠祭清吏司

中祀一

一春分朝

日顺治八年题准

大明之神从祀

圜丘外更立

日坛每年於春分日卯时致祭○又定祭

日坛凡遇甲丙戊庚壬年

亲诣行礼余年遣官行礼○雍正四年奏准

日坛向系露祭请照

社稷坛之例於

坛下别设神龛以备风雨并香鑪上增设鑪盖○乾

隆十一年奏准向例

日坛如遇

皇帝亲诣行礼之年於坛北门内甬道西设更衣大次今具服殿已经告成请停设更衣大次一秋分夕

月顺治八年题准

夜明之神从祀

圜丘外更立

月坛每年於秋分日酉时致祭以

北斗七星木火土金水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配飨○又定祭

月坛凡遇丑辰未戍年

亲诣行礼余年遣官行礼○乾隆三年

谕今年夕

月旧例乃遣官之年但朕即吉之後凡祭祀典礼初次举行朕皆欲躬亲以展诚敬八月初十日夕

月朕亲诣行礼钦此○四年奏准

月坛旧於酉时致祭

皇帝亲诣行礼於酉时前六刻申时三刻请

驾至

坛尚隔酉时二刻此次

皇帝亲诣

月坛行礼谨拟於酉时前四刻申时五刻请

驾至

坛适合致祭之时○十三年奏准

皇帝亲诣

月坛具服殿亦已告成请照

日坛之例停设更衣大次

中祀二

一祭

前代帝王庙顺治二年定每岁春秋仲月诹日遣官祭帝王庙增

辽太祖

金太祖

金世宗

元太祖

明太祖五帝增金代功臣斡鲁宗翰宗望明代功臣

徐达刘基等从祀○康熙六十一年

谕历代帝王每朝不过崇祀一二君或庙飨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应将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尽宜入庙崇祀○又

谕明愍帝无甚过失国亡乃伊祖所致愍帝不可与亡国者例论神宗光宗哲宗三君不应入祀其历代配飨功臣有治安之世辅佐有功者应量加增补钦此○十二月

世宗宪皇帝只遵

圣祖仁皇帝谕旨增祀帝王各立神牌每代合原祀为一龛增祀功臣亦各立牌位合原祀入两庑依次安设○正殿原祀

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为一龛帝少昊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为一龛

夏王禹商王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为一龛

唐太宗辽太祖金太祖世宗为一龛

宋太祖元太祖世祖明太祖为一龛东庑原祀风后臯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良曹参周勃冯异房元龄李靖李晟许远韩世忠斡鲁宗望巴延刘基西庑原祀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张巡

曹彬岳飞宗翰穆呼哩徐达正殿增祀

夏王启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厪孔甲臯?商王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合原祀夏共十有四王商共二十六王为一龛

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合原祀三十二王为一龛

汉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昭烈帝

唐高祖高宗睿宗元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合原祀汉共二十一帝唐共十有五帝为一龛

辽太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

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宁

宗理宗度宗端宗

金太宗章宗宣宗合原祀辽共六帝宋共十有四帝

金共五帝为一龛

元太宗定宗宪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明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合原祀元共十有一帝明共十有二帝为一龛共增祀一百四十三君原祀五龛增二龛共七龛东庑增祀功臣仓颉毕公高仲山甫魏相耿弇宋璟裴度李沆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纲文天祥布呼密常遇春杨士奇于谦刘大夏十有八人合原祀风后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良曹参周勃房元龄李靖许远李晟韩世忠十有二人并原祀西庑蘷伯夷伊尹邓禹诸葛亮郭子仪曹彬宗翰穆呼哩徐达十人移入东庑按朝代序次共四十人西庑增祀仲虺吕侯尹吉甫刘章丙吉马援赵云狄仁杰姚崇李泌陆贽斡鲁吕蒙正寇准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赵鼎托克托李文忠杨荣李贤二十二人合原祀力牧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杜如晦张巡兵飞九人并原祀东庑臯陶龙伯益冯异耶律赫噜宗望巴延刘基八人移入西庑按朝代序次共三十有九人东西共增祀四十人合原祀以次分列共七十有九人○又定正殿每代设笾豆一案【原每位一案】五帝龛统改三案共十六案其礼神制帛仍每位一端每案设帛篚一两庑四位共一案末案三位一案素帛每位一端两庑各增帛篚二并增香案二鑪二其上香仪

皇上亲祭一上香遣官致祭

三皇位前三上香○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亲祭

帝王庙改从三上香仪○乾隆元年六月遵

旨议准諡明建文帝为恭闵惠皇帝入於

帝王庙设位於明大祖之下○又议准

帝王庙脯醢宜丰加增鹿脯鹿醢鹿一

正殿仍用兔醢两庑易兔醢为醢醢加增豕一乾隆四十九年大学士九卿遵

旨议增入祀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晋哀帝晋简文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齐武帝陈文帝陈宣帝元魏道武帝元魏明元帝元魏太武帝元魏文成帝元魏献文帝元魏孝文帝元魏宣武帝元魏孝明帝唐宪宗後唐明宗後周世宗金哀宗撤出汉桓帝汉灵帝一

巡幸祭

帝王陵寝顺治十六年

世祖章皇帝巡幸畿辅遣官各一人祭明代十二陵各礼神制帛一牛一羊一豕一陈香烛酒果遣官上香奠帛献爵读祝行礼如仪○康熙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巡幸畿辅道经昌平遣官各一人致祭明代十二陵陈设祭品及行礼仪与顺治十六年同○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南廵至苏州

谕明太祖一代开创令主功德并隆朕巡省方域将及江宁锺山之麓陵寝斯在朕优礼前代况於其君实贤可遣祀如礼钦此○又奉

旨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宁其亲为拜奠

○是年

躬诣

明太祖陵祭酒行礼○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至会稽有

旨议祭

禹陵礼部以遣官致祭後恭请

亲诣祭酒具奏奉

旨尧舜禹汤文武皆前代圣君遣官致祭後方行亲诣祭酒未为允协

禹陵朕将亲祭之祭文内可书朕名○又

谕祭以敬为主禹陵僻处荒村恐滋?慢凡供献粢盛礼仪诸事着都察院同往省视钦此○是年

亲撰祭文

躬诣行礼祭日自门外降舆步入率扈从文武各官行

三跪九拜礼又颁发

御书地平天成匾额悬於飨殿是年

圣祖仁皇帝驾至江宁

亲诣

明太祖陵致祭至大门前降舆步入飨殿行三跪九拜礼至陵前祭酒三爵行一跪三拜礼○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狩遵

旨议定

銮辂所经有应祭之

帝王陵寝与

御路相近在三十里内者奏闻【详 地祗则例】○又题准

女娲氏陵在平阳府属赵城县与

御路所经相距止八里应照例遣官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祭品由地方官备办遣祭官於扈从大臣内开列具奏恭候

钦命一人往祭行礼仪与因事遣祭同○是年

圣驾至陕西分遣官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宣帝唐高祖太

宗宣宗陵仪均与祭

女娲氏同○又

谕文王武王皆古之圣君非他帝王可比且向以孔子圣人已书朕名致祭矣此祭文内亦须书名钦

此○又议准

圣驾回銮经过豫省孟津县

汉光武陵与

御路相近十有五里遣官致祭礼仪与祭陕西汉陵同○乾隆十年

谕从前

皇祖巡幸路经昌平曾遣官致祭明陵此次进口路过昌平应如何遣官致祭之处该部察例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照例遣大臣各一人往明代十二陵致祭其应用祭品行文该地方官先期豫备承祭官应将扈从之满汉文武大臣职名开列具奏恭候

钦命前往○十三年

谕上古圣皇神灵天亶道法渊源所自曲阜为少昊金天氏旧都有陵在焉朕东巡所历瞻眺松楸情殷仰止宜躬亲祀事祗荐馨香以展诚敬钦此○是年

车驾东巡幸鲁

亲祭

少昊金天氏陵

御龙袍衮服扈从守土各官咸蟒袍补服陪祀驾至陵门前降舆由中门入飨殿陈设祭品及行礼

仪均与祭

帝王庙同○十四年议准

车驾巡省中州

御道所经在郑州有

周世宗陵相离一里有奇在汤阴县有

周文王庙相离二里在孟津县有

汉光武帝陵相离十余里经该抚察明在

御道三十里内应循例遣官展虔○十五年议准帝王陵寝凡遇

庆典遣官秩祭礼有常经

圣祖仁皇帝

圣德如天

銮舆所届特於会稽

禹陵江宁

明太祖陵

亲诣奠献

皇帝南巡狩由江南至浙江理合请

旨照康熙二十八年

亲祭之例举行一应礼神香帛祝版及祭器等项应带往者由太常寺带往应豫备者由太常寺如式开明行文该地方官敬谨制办以光祭典○又奏准

皇帝亲祭

禹陵

明太祖陵应行礼仪请照

亲祭

少昊金天氏陵之例祭日

御龙袍衮服行二跪六拜礼扈从大小官员及守土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咸蟒袍补服齐集陪祀不陪祀各官咸蟒袍补服跪候送迎均由太常寺行文吏兵二部转传文武各官并行知江南浙江各督抚一例钦遵奉

旨行三跪九拜礼○又奏准

皇帝亲祭

禹陵驻跸处距陵十有三里

亲祭

明太祖陵驻跸处距陵九里应於日出前几刻请驾载入仪注均奉

旨着於日出前四刻○十八年奏准

皇帝恭谒

泰陵礼毕回

銮道经房山

亲诣

金陵致祭扈跸内大臣侍卫文官郎中武官参领轻车都尉以上守土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及金代後裔完顔氏在

京官员咸蟒袍补服陪祀其不陪祀之扈从各官咸蟒袍补服於

行宫前跪送不陪祀守土各官及陪祀完顔氏官於

金陵大门外道右跪迎

皇帝御龙袍衮服乘舆出

行宫至

金陵内垣门外降舆入大门中门诣飨殿行二跪六拜礼上香奠帛献爵读祝致祭仪均与祭

少昊金天氏礼同○是日遣官祭

金世宗陵祭毕

赐完顔氏官员币各有差○二十一年

车驾东巡诣

少昊金天氏陵上香行礼仪与十三年同

一因事遣官祭

帝王陵寝顺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亲政遣各部院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

致祭

帝王陵寝分为七处遣官共七人

黄帝轩辕氏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宣帝後魏文帝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陵遣官一人

少昊金天氏帝尧陵遣官一人

太昊伏羲氏商高宗汉光武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

眞宗仁宗陵遣官一人

炎帝神农氏帝舜明太祖陵遣官一人

夏王禹陵遣官一人

女娲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商王汤中宗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宣宗孝宗世宗陵遣官一人

辽太祖陵遣官一人祭文由内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用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均行文各该地方官豫备承祭官由兵部给与勘合诹吉致斋

世祖章皇帝亲閲祭文香帛遣行○康熙六年恭奉世祖章皇帝配飨

南北郊礼成是年

圣祖仁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礼仪与顺治八年同○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礼仪与六年同○二十年以滇南荡平遣

官七人祭

帝王陵寝於承祭官外委礼部太常寺笔帖式各一人典守祭文香帛遣行之日并各给黄繖二御仗二龙旗二牌二余与六年同○二十七年

孝庄文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二十年同○三十四年

畿辅灾伤山西地震遣官七人祭

帝王陵寝与二十年同○三十六年以平定朔漠遣

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寿遣官祭

帝王陵寝陈祭文香帛於

午门外礼部堂官敬閲毕安奉龙亭舁部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余与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八人祭

帝王陵寝

太昊伏羲氏商高宗汉光武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

眞宗仁宗陵遣官一人

炎帝神农氏帝舜陵遣官一人

女娲氏商王汤陵遣官一人

黄帝轩辕氏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宣帝後魏文帝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陵遣官一人

少昊金天氏帝尧陵遣官一人

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商中宗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宣宗孝宗世宗陵遣官一人

夏王禹明太祖陵遣官一人

辽太祖陵遣官一人礼部堂官於

午门外敬閲祭文香帛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余与十四年同○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寿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四十八年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遣官祭

帝王陵寝

御中和殿

亲閲祭文香帛遣行余与五十二年同○雍正元年圣祖仁皇帝升祔

太庙配飨

南北郊礼成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康熙六年同○十三年九月

皇帝登极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

御中和殿

亲閲祭文香帛遣行与康熙六十一年同○乾隆二

世宗宪皇帝升祔

太庙配飨

南北郊礼成遣官八人致祭

帝王陵寝礼部堂官於大堂敬阅香帛授承祭官一切事宜均与遣祭礼同○十四年以平定金川遣官八人致祭

帝王陵寝与二年同○十五年

册立皇后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十四年同○十六年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六十万寿加上徽号遣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十五年同○二十年以平定准噶尔遣

官致祭

帝王陵寝与十四年同

一直省祭

帝王陵寝顺治初年定河南淮宁县祭

太昊伏羲氏山西赵城县祭

女娲氏湖南?县祭

炎帝神农氏陕西中部县祭

黄帝轩辕氏山东曲阜县祭

少昊金天氏河南滑县祭

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山东东平州祭

帝尧陶唐氏湖南宁远县祭

帝舜有虞氏浙江会稽县祭

夏王禹山西荣河县祭

商王汤河南内黄县祭

商中宗西华县祭

高宗陕西咸阳县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泾阳县祭

汉高祖咸宁县祭

文帝长安县祭

宣帝河南孟津县祭

汉光武帝陕西富平县祭

後魏孝文帝三原县祭

唐高祖醴泉县祭

太宗蒲城县祭

宪宗泾阳县祭

宣宗河南郑州祭

後周世宗巩县祭

宋太祖太宗眞宗仁宗辽东广宁卫祭

辽太祖顺天房山县祭

金太祖世宗宛平县望祭

元太祖世祖江南江宁县祭

明太祖顺天昌平州祭

宣宗孝宗世宗每岁春秋仲月诹吉致祭各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以府州县正印官承祭行礼○二年定房山县金代陵寝春秋常祭加以太牢○乾隆元年议准

帝尧陵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东地为谷林应即旧址加修照例设守陵陵户春秋二季按期祭飨嗣後遇祭告大典遣官即往谷林致祭行礼至东平一陵或系昔时衣冠弓劒之所藏仍饬有司以时展祀勿致亵越○十四年覆准唐虞五臣惟契未列祀典请於山西荣河县

成汤庙後别建後殿供奉有商始祖唐司徒神位如文庙崇圣祠之制每岁春秋令有司官一人致祭所用祭品准照例报部核销○十七年覆准山西赵城县

女娲氏陵寝殿中妄塑女像听任乡愚求嗣酬愿诚属黩慢不经令该抚饬地方官将旧像彻去改立神牌安设寝殿春秋以时展祀禁絶私祈○又覆准陕西蒲城县

唐宪宗陵向无飨殿神路前碑碣鳞次阻塞甬道以致祝帛侧出焚燎有碍观瞻令地方官量为移置俾与体制相协

一直省防护

陵寝修葺陵庙顺治元年定昌平州明代十二陵每陵设内监二名陵户二十名春秋二季拨给香火口粮地共二十二顷令虔洁禋祀禁止樵牧六年题准守明代陵寝仍设内监酌留陵户

六名共给地二百亩○又定房山县金代陵寝设陵户五十名○康熙三十八年覆准明代孝陵於江宁地方官内专委一人修理倾圯○四十一年

谕织造府会同地方官动支积年节省钱粮修理会稽禹陵钦此○五十六年

谕朕四十年前曾经亲往昌平明陵今恐看守人等疎忽特遣皇子大臣等前往巡视奠拜行礼钦此○雍

正元年

谕朕近於

圣祖仁皇帝所遗书笥中检得未经颁发

谕旨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欲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爵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朕伏读之下仰见我

圣祖仁皇帝天覆海涵深仁大度超轶万古远迈百王朕思史纪东楼诗歌白马商周以来无不推恩前代後世类多疑忌以致历代之君宗祀殄絶朕仰体

圣祖如天之心远法隆古盛德之事谨将

圣祖所遗

谕旨颁发访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爵秩俾之承袭以奉春秋祭飨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久远或有奸徒假冒致生事端大学士即会同廷臣详明妥议以副

圣祖仁皇帝寛仁矜恤之至意是日发出恭録

圣祖仁皇帝谕旨曰朕於宫中详览前史每见开国之君必英姿伟畧才识过人始能创肇丕基奄有天下其谟谋经画间虽详畧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孙善克负荷以传永久迨其嗣君习於宴安隳堕先业或纵恣嗜欲或委任非人遂致纲纪废弛灭絶宗祀良可悼叹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但後世莫能逾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及至末叶衰颓灾荒叠见臣工则门户纷然盗贼则西北蠭起京师失守社稷倾覆考其嗣主实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盖亦气数使然耶我朝歼逐逆宼入关定鼎明代诸陵特设人员守护使不湮於荒烟蔓草者亦已逾於旧典矣朕三经南巡皆诣明太祖陵亲行奠酹更令严禁樵牧岁加葺治缅惟明太祖旷代英雄超轶往昔规模典章我朝尚多徵据岂可使其宗祀沦絶承守无人今宜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庶可慰明太祖英灵於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恤之怀使天下後世咸共晓焉尔内阁大学士即会同吏礼二部确议以闻钦此○二年钦遵

圣祖仁皇帝遗命议准明代後裔有镶白旗见任直隶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乃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适派谱牒明确已奉

旨授为一等侯爵世袭应仍令於本旗居住授爵之後遣往江宁祭明太祖陵一次以礼部司官一人齎祭文同往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祭品由该地方官备办兵部给与勘合兵牌祭毕回

京往昌平州祭明十二陵一次嗣後每年春秋二季於该旗都统处具呈前往昌平明陵致祭至遇有应往江宁陵祭明太祖之处礼部届期请

旨令其前往应办事宜均照初次例行○七年

谕自古帝王皆有功德於民虽世代久远而敬礼崇奉之心不当懈弛其陵寝所在乃神所凭依尤当加意防卫勿使亵慢至於往圣先贤名臣忠烈芳型永作楷模正气长留天壤其祠宇茔墓亦当恭敬守护以申仰止之忱着各省督抚转饬各属将境内所有古昔陵寝祠墓勤加巡视防护稽察务令严肃洁净以展诚恪若有应行修葺之处着动用本省存公银委官料理朕见历代帝王皆有保护古昔陵寝之勅谕而究无奉行之实朕雍正元年恩诏内即以修葺历代帝王陵寝通行申饬地方恐有司相沿积习视为泛常嗣後着於每年冬令该地方官将防护无误之处结报督抚该督抚造册转报工部彚具奏闻倘所报不实一经发觉定将该督抚及地方官分别议处明太祖陵在江宁昔我

圣祖仁皇帝屡次南巡皆亲临祭奠礼数加隆着江南总督转饬有司加意防护其明代十二陵之在昌平州者自本朝定鼎以来即设立内监陵户给以地亩令其虔修禋祀禁止樵牧

圣祖仁皇帝时屡颁谕旨严行申饬着该督转饬昌平州知州昌平营参将委官时加巡视务令地境之内清净整齐倘陵户或有不敷着该督酌议增设此南北明陵二处亦着该督抚於每年岁终册报工部彚奏钦此○乾隆元年

谕各省帝王陵庙均宜严肃整齐以昭敬礼闻湖广地方炎帝神农氏陵庙殿宇墙垣丹雘合度而帝舜有虞氏陵规模狭隘丹青剥落不足以肃观瞻着该督抚转饬有司动用公项即行修葺其他处陵庙若有类此者着该督抚委官察勘动用存公银酌量修理务令完整再各陵向来未设陵户无人看守者可酌设数户令其专司巡察洒扫永着为例钦此○十年奏准前明愍帝在位十七年未尝营及陵寝迨身殉社稷就葬妃园坏土仅掩至为惨悯遭际

世祖章皇帝应天顺人抚有寰宇

躬幸愍帝陵酹奠恸悼又悯其荒凉庳隘

勅令修葺所有飨殿三楹配屋数椽应令直隶总督转饬有司量为修葺以免剥落倾圮○又

谕金朝陵寝近在房山岁久榛芜未经修葺朕惟金太祖

金世宗功德载在史书景仰传之奕禩我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隆礼有加并

御制碑文勒诸贞珉以垂不朽顾念国家祀典光昭虽以时遣官将事而一切飨殿缭垣仪制所存观瞻宜备其令直隶总督前往相度有应增修芟治者即行奏闻工竢之後朕将躬亲展奠以昭敬礼前朝之意钦此○十六年

谕朕时巡至杭州

禹陵在望缅惟平成之德万世永赖

皇祖圣祖仁皇帝曾亲祀焉爰东度浙江陟会稽式遵皇祖旧典躬荐馨於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侧应世予八品官奉祀该督抚择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昭崇德报功至意钦此遵

旨议准选得姒恒甸世谱系出宗支准授为八品官

并令世袭以奉祀会稽

陵庙烝尝

一祭

先师孔子行释奠礼崇德元年定遣官致祭

先师孔子以

顔子

曾子

子思子

孟子配飨○五年定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行释奠礼○顺治二年定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祭

先师孔子遣大学士一人行礼翰林官二人分献国

子监祭酒祭

启圣公於启圣祠均以先贤先儒配飨从祀自後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致祭如遇有事改次丁或下丁通行府州县卫各学遵行○又定每月初一日

圣庙行释菜礼设酒芹枣栗祭酒於

先师位及四配位前三献十哲两庑位前以监丞博

士等官分献次诣

启圣祠行礼分献官亦随行礼十五日司业上香行礼与朔日同○九年

世祖章皇帝视学释奠

先师孔子前朝於

大内致斋

四配

十哲两庑各遣官分献王以下公以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翰詹官七品以上暨国子监官咸斋戒陪祭○又题准

视学前期由部遣官行取衍圣公率孔顔曾孟仲五氏世袭五经博士孔氏族五人顔曾孟仲族各二人乘传赴

京及五氏子孙见任京官者咸与祭○又奏准

视学释奠之礼是日早工部设更衣大次於大成门外之左南向陪祭文武官先诣庙庭左右恭竢咸朝服东西面序立

驾出长安左门至成贤街国子监祭酒司业率学官

贡监生朝服跪迎街左

驾至庙门外降舆赞引官恭导由中门入至大次少

憇太常卿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盥洗入大成中门升阶入殿中门北向立分献官入右侧门至阶下夹甬道立王公入左右门由中阶左右升文武官豫由左右侧门入按翼於东西序立均北面衍圣公在东班之首五经博士曁五氏有官者以其官序诸生在东班之末序立迎

神上香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司帛跪

进篚

皇帝受篚拱举仍授司帛奠於案司爵跪进爵皇帝受爵拱举仍授司爵献於

神位前乐三奏酒一献不读祝送

神行礼如前释奠毕出大成门入大次更衣

御彜伦堂讲书【详见仪制司】礼成

还宫○十四年议准祭

先师祝文称

至圣先师孔子通行直省各学○十七年以修葺太

学告成

世祖章皇帝视学释奠与九年礼同○康熙八年圣祖仁皇帝视学释奠与顺治九年同○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恭悬

大成殿并颁发直省学宫○二十八年

御书

孔子赞并顔曾思孟四子赞勒石摹搨颁发直省二十九年议准学宫关系文教凡官民人等经过者皆下车马并禁於学宫内放马汚践○三十五年覆准平定厄鲁特噶尔丹朔漠永清仿王制天子出征执有罪反释奠於太学以讯馘告之礼遣官释奠於

先师勒石太学与致祭

阙里礼并行○五十一年

谕朱子发明圣道轨於至正特加优崇升配

大成殿十哲卜子商之次○又奏准朱子升配大成殿前期遣官二人祗告

先师孔子及朱子位前○五十四年题准范仲淹学

问精纯经纶卓越应从祀

圣庙位列西庑先儒韩愈之次○雍正元年

至圣先师孔子道冠古今德参天地树百王之轨范立万世之宗师其为功於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积厚流光有开必先克昌厥後则圣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旧制孔子之父叔梁公於宋眞宗时追封启圣自宋以後累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则向来未加封号亦未奉祀祠内朕仰体

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修崇德报功之典礼意欲追封五代并飨烝尝用申景仰之诚庶慰羮墙之慕内阁礼部会同确议具奏○又

谕五伦为百行之本天地君亲师人所宜重而天地君亲之义赖师教以明自古师道无过於

孔子诚首出之至圣也我

皇考崇儒重道超轶千古凡尊崇

孔子典礼无不备至朕蒙

皇考教育自幼读书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无可增之处故勅部进封

孔子以上五代今部议封公上考前代帝王皆有推崇之典唐明皇封

孔子为文宣王宋眞宗加封至圣文宣王封

圣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元加封

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齐国公为启圣王至明嘉靖时以王系臣爵改称为

至圣先师孔子改启圣王为启圣公虽皆属尊称朕意以为王爵较尊

孔子五世封王之典着诸大臣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自叔梁公以上至木金父公凡五代并追封为

王爵

木金父公为肇圣王

祈父公为裕圣王

防叔公为诒圣王

伯夏公为昌圣王

叔梁公为启圣王其启圣祠向系专祀

叔梁公故以启圣为名今

圣朝异数合祀五代应更名为

崇圣祠改造匾额增设神牌及一应祭器交与工部竢造完日钦天监择吉入祠至入祠之日遣官一人读文祗告祝文由翰林院撰拟每年春秋丁祭牲牢酒醴笾豆簠簋每

神位前皆照

启圣王例陈设将追封字样通行直省府州县卫画

一遵行原奉

上谕二道颁发国子监勒石

庙庭以光祀典○二年

世宗宪皇帝视学行释奠礼与康熙八年同○是年谕祔飨庙庭诸贤皆有羽翼圣经维持名教之功然前代进退不一而贤儒代不乏人或有先罢而今宜复旧阙而今宜增其从祀崇圣祠者周程朱蔡外或有可升而祔者以昭崇报均关大典九卿翰林詹事科道会同国子监详考定议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明洪武二十九年黜扬雄从祀弘治八年黜吴澄从祀嘉靖九年林放蘧瑗郑康成郑衆卢植服?范甯七人改祀於乡公伯寮秦冉顔何申党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十三人黜其从祀今议得二十二人中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郑康成范甯六人允宜复祀孔子弟子县亶牧皮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万章公孙丑汉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黄干陈淳何基王栢赵复元金履祥许谦陈澔明罗钦顺蔡清

本朝陆陇其二十人允宜增祀又宋横渠张子之父廸增入

崇圣祠从祀○又奏准十一哲内闵氏後裔世袭博士遇

视学大典率其族二人赴

京观礼据衍圣公咨送到部应照五氏子孙之例准其与祭○又议准

大成殿四配十一哲每位一案两庑二位共一案崇圣祠四配异案两庑二位共案其两庑内有单位者仍独设一案○是年以平定清海遣官释奠於

先师勒石太学与康熙三十五年同○三年

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按毛诗及古文此字读作期音者甚多嗣後除四书五经外凡遇此字并加邑为邱地名亦不必改易但加邑旁读作期音庶协尊崇至意钦此○四年议准

视学释奠礼仪载在会典惟春秋二祭均遣大学士

行礼向未载有

亲诣仪注今

特旨亲诣行礼为

尊师重道之旷典谨拟陈设牺牲笾豆仍照春秋丁祭

礼仪请照雍正二年

视学释奠行二跪六拜礼立献帛爵一次不读祝文不饮福受胙四配位前遣尚书四人分献十一哲及两庑从祀位前遣侍郎四人各分献并载入会典永远遵行○又奏准

视学释奠旧仪不读祝今

亲诣行礼实属旷典请照康熙二十三年

亲祭

先师阙里读祝文致祭行礼○是年仲秋丁祭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毕

谕礼部太常寺仪注内开奠帛献爵皆不跪朕今跪献非误也若立献於

先师之前朕心有所不安将此谕衆知之尔衙门可记载嗣後照此遵行钦此○五年

圣祖仁皇帝圣诞旧例禁止屠宰

至圣先师孔子师表万世

圣诞日亦应?诚致祭朕惟

君师功德恩被亿载普天率土尊亲之戴永永不忘而於诞日尤当加谨以展恪恭思慕之忱非以佛诞为比拟也着大学士九卿会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每岁三月十八日

圣祖仁皇帝圣诞每岁八月二十七日

至圣先师孔子诞辰恭值此二日自

大内至王公文武各官以及军民人等均应致斋一日不理刑名禁止屠宰永着为令○是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恭悬

大成殿并颁发直省悬於学宫 七年十二月以重修

阙里

圣庙庆云见於曲阜

世宗宪皇帝亲诣太学祭告○十一年二月

世宗宪皇帝亲祭

先师孔子礼成

谕礼部嗣後

亲诣行礼於香案前行三上香礼钦此○乾隆元年

议准

圣庙脯醢宜丰鹿脯鹿醢加增鹿二

正位及

四配

崇圣祠正位仍用兔醢十一哲两庑

崇圣祠配位两庑易兔醢为醓醢加增豕二再祭

圣庙於前一日陈设与各处例不画一交太常寺照

庙之例办理竢祭毕仍交国子监官分胙○二年遵旨议准国子监

大成殿及大成门易黄瓦

崇圣祠易绿瓦并修

至圣先师神牌重饰见新以肃观瞻○是年

御书与天地参匾额恭悬

大成殿

命颁发直省悬於学宫○又覆准元儒吴澄仍应从祀於太学在西庑先儒赵复之次○三年

谕今年春祭

先师孔子朕降旨亲诣行礼旧例春秋二祭皆遣官我

皇考尊

师重道始定亲祭之礼今览太常寺奏进仪注朕躬献爵一次其亚献三献之爵则豫设於案朕思旣行亲祭仍当从三献之仪着太常寺重缮仪注进呈钦此○是年三月

皇帝视学讲学行释奠礼与雍正二年同○又覆准冉氏卜氏端木氏言氏颛孙氏各有五经博士照闵氏仲氏子孙之例行取该博士率其族二人乘传赴

京与祭○又奏准

元圣周公後裔东野氏五经博士准率其族二人与

祭○又覆准先贤有子若升配

大成殿为十二哲在先贤卜子商之次东位西向移朱子神位於西在先贤颛孙子师之次前期祗告照康熙五十一年朱子升配之礼○五年仲秋仲丁

亲祭

先师礼仪与三年春祭同○九年仲春上丁

亲祭

先师与五年礼同○十一年议准

崇圣祠四配位前应增分献官国子监助教二人赞引官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其陈设四案增帛二爵六以备典仪以昭诚敬○十四年以平定金川遣官释奠於

先师勒石太学与雍正二年同○十八年奏准按太

学春秋丁祭

大成殿内

十二哲东西各豕首一每位豕肉一盘两庑先贤先儒百二十三位东西各豕首六每位豕肉一盘

崇圣祠内

四配东西各豕首一及两庑每位各豕肉一盘共用豕二十有九徒为烦琐而陈设之处不足以昭整肃谨按乾隆十三年

车驾东巡

亲祭

先师孔子照

阙里春秋祭礼

十二哲东西各少牢一案两庑各少牢三案崇圣祠四配两庑东西各少牢一案又考顺天府府学每年丁祭

十二哲东西各少牢一案两庑各少牢二案较太学见行之例转觉整齐应将太学春秋丁祭

阙里牲品画一改正以与礼仪相称又

十二哲东西各篚一帛一未免太?请照

崇圣祠四配位各异帛之例每位一帛东西共篚二以昭画一又按两庑位次皆东西向

先贤先儒南北分列向於中闲墙壁空处设案案上供豕首六皆倚於壁前设香帛案分献官各一人皆向墙壁空处奠献於礼未协应照

帝王庙分献之例两庑各用分献官二人各增香帛

一案俾得就位行礼以严昭假再

十二哲两庑向皆於各位前豫奠一爵其分献官行三献礼则统奠三爵於香案以太常寺执事人不充数故也嗣後丁祭

十二哲两庑三献请均令肄业诸生奉爵令东西分献翰林官各奠三爵其两庑分献国子监官四人一如

帝王庙之例各统奠三爵以光祀典○又奏准按圣庙两庑从祀先儒位次谨依史傅按年序次行令国子监於月朔释菜时移请依次序位置以光典礼公羊高【周人子夏门人】谷梁赤【周人子夏门人】伏胜【秦博士汉文帝时命晁错往受尚书】高堂生【秦季人至汉时传士礼】董仲舒【汉景帝时爲博士武帝时爲江都相】孔安国【汉武帝时谏议大夫】后苍【汉武帝时博士】毛苌【汉武帝时河闲献王博士】杜子春【汉哀帝时人刘歆门人】郑康成【汉桓帝时人】诸葛亮【汉昭烈时人】范甯【东晋武帝时豫章太守】王通【隋文帝时人】韩愈【唐德宗贞元八年举贡士宏辞】范仲淹【宋眞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胡瑗【宋仁宗景佑初苏湖教授】欧阳修【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司马光【宋仁宗宝元初进士】杨时【宋神宗宁九年进士程子门人】尹焞【宋神宗时人程子门人】罗从彦【宋神宗时人杨时门人】胡安国【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李侗【宋哲宗时人罗从彦门人】张栻【宋高宗末以荫补官】吕祖谦【宋孝宗时进士】陆九渊【宋孝宗乾道八年进士】蔡沈【宋孝宗时人朱子门人】黄干【宋宁宗时人朱子门人】陈淳【宋宁宗时人朱子门人】眞德秀【宋宁宗庆元五年进士】魏了翁【宋宁宗庆元五年进士】何基【宋理宗时人黄干门人】王栢【宋理宗时人何基门人】陈澔【宋末人】赵复【宋末元初人私淑朱子】金履祥【宋末元初人王柏门人】许谦【宋末元初人金履祥门人】许衡【元世祖时国子监祭酒】吴澄【元人武宗时国子监丞】薛瑄【明永乐十九年进士】胡居仁【明正统时人】陈献章【明正统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明成化十七年进士】蔡清【明成化二十年进士】罗钦顺【明弘治六年进士】陆陇其【本朝康熙庚戌进士】

阙里祀典顺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亲政遣四品以上堂官一人致祭

先师阙里祭文由内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由该地方官备办承祭官由兵部给与勘合

世祖章皇帝亲阅祭文香帛遣行均与致祭

帝王陵寝礼同○康熙六年

世祖章皇帝配飨

南北郊礼成是年

圣祖仁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顺治八年同○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六年同○二十年以滇南荡平遣官致

先师阙里承祭官外委礼部太常寺笔帖式各一人典守祭文香帛遣行之日给繖仗牌旗与遣祭

帝王陵寝同○二十三年议准

銮辂东巡经过

阙里应照本处祀典致祭

先师○又议奏

躬诣

阙里致祭照顺治九年康熙八年

视学释奠之礼於驻跸次日致祭

御龙袍衮服行礼行在仪仗皆陈设迎神送神行二跪六拜礼读祝毕於跪处行三拜礼配位十哲两庑启圣祠均遣官分献扈从王公大臣官员照例陪祀地方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衍圣公曁各氏子孙见有官职者咸陪祀其不陪祀各官并地方官於

行宫前两旁列跪迎送咸蟒袍补服致祭时停用本处乐章奉

旨尊礼

先师应行三跪九拜礼亦应用乐着考例详议具奏

钦此遵

旨议准大礼攸关

特加隆重迎神送神均行三跪九拜礼再

阙里所用乐章虽与国学小异亦皆尊崇师道之辞应即用此乐章致祭但恐乐工未谙礼仪应令太常寺酌委司乐及乐舞生先期驰驿前往指示肄习至乐工袍服亦应将太学所用乐工袍服携往备用以光盛典○又奏准

圣驾诣

先师庙行礼由曲阜南门入及庙由庙门入大中门至同文门於奎文阁前降辇诣斋宿所更衣大次内少憇鸿胪寺官引陪祭各官文由东金声门武由西玉振门入衍圣公曁诸文臣五经博士各氏子孙在庙庭阼阶下诸武臣在庙庭西阶下均东西以次序立赞引官恭导

圣驾自奎文阁步入大成门由中道诣

大成殿就拜位行礼陪祀王公拜於杏坛之上分献官拜於杏坛之下献帛爵乃升殿庑已献还拜於下陪祀各官拜於甬道东西均北面○是年

御制祭

先师文

亲诣释奠周视庙庭车服礼器毕诣斋宿所大次更衣

命驾至

孔林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拜礼扈从王公大臣

暨衍圣公皆随行礼○又

谕至圣之德与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广大无可指称朕向来硏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钦此又

特命以御前曲柄黄盖留设庙庭又

御制碑文及

阙里诗

赐衍圣公以下陪祀五经博士等银币有差○又谕周公古大圣人制礼作乐垂示万世今庙在曲阜应行致祭事关大典大学士会同礼部翰林院详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道统之传上自尧舜至於周孔今

躬祀阙里复

命致祭

周公庙庭礼仪隆盛洵为万世章程应令该衙门撰

拟祭文遣官致祭奉

旨致祭周公礼宜隆重其遣亲王及礼部尚书偕往以示朕尊崇先圣之意是日

御制祭文遣官齎往致祭○又题准致祭

元圣周公祝版用白纸黄缘墨书祭用礼神制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盘尊一爵三香帛爵由太常寺祭品牲醴由地方官备办祭日读祝文奠帛爵行三献礼○二十四年议准增扩

孔林地亩十有一顷有奇免其税粮○二十五年

谕孔子圣集大成道隆德备参两天地卓冠古今历代帝王咸所师法朕硏精经传志切钦崇应勒庙碑朕亲撰文书丹以昭景行尊奉至意钦此○二十六年

议准

御书

圣庙碑文遣官齎送

阙里设黄盖御仗鼓吹迎送恭摹勒石於大成门外金声门之右○又奏准

御书周公庙孟子庙碑文亦照文庙如式恭摹勒诸贞

珉○二十七年

孝庄文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二十年同○二十八年衍圣公奏请修

阙里

圣庙奉

旨发内帑兴修於三十年四月鸠工○二十九年议准述圣向未建有专祠应仿顔曾孟三庙规制建立子思子庙春秋致祭载入祀典○三十二年重修

圣庙落成

诏遣

皇子诣

阙里告祭祭日具蟒袍补服於杏坛上行礼随往大臣侍卫及守土官衍圣公五氏子孙有官职者咸於杏坛下陪祀余仪与遣官祭

先师阙里礼同是日祭告礼成

皇子诣

孔林至洙水桥下马步至

先师墓前行三跪九叩礼毕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叩礼从官暨衍圣公皆随行礼○三十四年

畿辅灾伤山西地震遣官诣

先师阙里致祭与二十年同○三十六年以平定朔

漠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寿遣官祭

先师阙里陈祭文香帛於

午门外礼部堂官敬閲毕安奉龙亭舁至部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与遣祭

帝王陵寝同余与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祖时国子监祭酒】吴澄【元人武宗时国子监丞】薛瑄【明永乐十九年进士】胡居仁【明正统时人】陈献章【明正统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明成化十七年进士】蔡清【明成化二十年进士】罗钦顺【明弘治六年进士】陆陇其【本朝康熙庚戌进士】

阙里祀典顺治八年

世祖章皇帝亲政遣四品以上堂官一人致祭

先师阙里祭文由内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移取祭品由该地方官备办承祭官由兵部给与勘合

世祖章皇帝亲阅祭文香帛遣行均与致祭

帝王陵寝礼同○康熙六年

世祖章皇帝配飨

南北郊礼成是年

圣祖仁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顺治八年同○十四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六年同○二十年以滇南荡平遣官致

先师阙里承祭官外委礼部太常寺笔帖式各一人典守祭文香帛遣行之日给繖仗牌旗与遣祭

帝王陵寝同○二十三年议准

銮辂东巡经过

阙里应照本处祀典致祭

先师○又议奏

躬诣

阙里致祭照顺治九年康熙八年

视学释奠之礼於驻跸次日致祭

御龙袍衮服行礼行在仪仗皆陈设迎神送神行二跪六拜礼读祝毕於跪处行三拜礼配位十哲两庑启圣祠均遣官分献扈从王公大臣官员照例陪祀地方官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衍圣公曁各氏子孙见有官职者咸陪祀其不陪祀各官并地方官於

行宫前两旁列跪迎送咸蟒袍补服致祭时停用本处乐章奉

旨尊礼

先师应行三跪九拜礼亦应用乐着考例详议具奏

钦此遵

旨议准大礼攸关

特加隆重迎神送神均行三跪九拜礼再

阙里所用乐章虽与国学小异亦皆尊崇师道之辞应即用此乐章致祭但恐乐工未谙礼仪应令太常寺酌委司乐及乐舞生先期驰驿前往指示肄习至乐工袍服亦应将太学所用乐工袍服携往备用以光盛典○又奏准

圣驾诣

先师庙行礼由曲阜南门入及庙由庙门入大中门至同文门於奎文阁前降辇诣斋宿所更衣大次内少憇鸿胪寺官引陪祭各官文由东金声门武由西玉振门入衍圣公曁诸文臣五经博士各氏子孙在庙庭阼阶下诸武臣在庙庭西阶下均东西以次序立赞引官恭导

圣驾自奎文阁步入大成门由中道诣

大成殿就拜位行礼陪祀王公拜於杏坛之上分献官拜於杏坛之下献帛爵乃升殿庑已献还拜於下陪祀各官拜於甬道东西均北面○是年

御制祭

先师文

亲诣释奠周视庙庭车服礼器毕诣斋宿所大次更衣

命驾至

孔林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拜礼扈从王公大臣

暨衍圣公皆随行礼○又

谕至圣之德与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广大无可指称朕向来硏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钦此又

特命以御前曲柄黄盖留设庙庭又

御制碑文及

阙里诗

赐衍圣公以下陪祀五经博士等银币有差○又谕周公古大圣人制礼作乐垂示万世今庙在曲阜应行致祭事关大典大学士会同礼部翰林院详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道统之传上自尧舜至於周孔今

躬祀阙里复

命致祭

周公庙庭礼仪隆盛洵为万世章程应令该衙门撰

拟祭文遣官致祭奉

旨致祭周公礼宜隆重其遣亲王及礼部尚书偕往以示朕尊崇先圣之意是日

御制祭文遣官齎往致祭○又题准致祭

元圣周公祝版用白纸黄缘墨书祭用礼神制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盘尊一爵三香帛爵由太常寺祭品牲醴由地方官备办祭日读祝文奠帛爵行三献礼○二十四年议准增扩

孔林地亩十有一顷有奇免其税粮○二十五年

谕孔子圣集大成道隆德备参两天地卓冠古今历代帝王咸所师法朕硏精经传志切钦崇应勒庙碑朕亲撰文书丹以昭景行尊奉至意钦此○二十六年

议准

御书

圣庙碑文遣官齎送

阙里设黄盖御仗鼓吹迎送恭摹勒石於大成门外金声门之右○又奏准

御书周公庙孟子庙碑文亦照文庙如式恭摹勒诸贞

珉○二十七年

孝庄文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二十年同○二十八年衍圣公奏请修

阙里

圣庙奉

旨发内帑兴修於三十年四月鸠工○二十九年议准述圣向未建有专祠应仿顔曾孟三庙规制建立子思子庙春秋致祭载入祀典○三十二年重修

圣庙落成

诏遣

皇子诣

阙里告祭祭日具蟒袍补服於杏坛上行礼随往大臣侍卫及守土官衍圣公五氏子孙有官职者咸於杏坛下陪祀余仪与遣官祭

先师阙里礼同是日祭告礼成

皇子诣

孔林至洙水桥下马步至

先师墓前行三跪九叩礼毕跪祭酒三爵每祭酒行一叩礼从官暨衍圣公皆随行礼○三十四年

畿辅灾伤山西地震遣官诣

先师阙里致祭与二十年同○三十六年以平定朔

漠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二十年同○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寿遣官祭

先师阙里陈祭文香帛於

午门外礼部堂官敬閲毕安奉龙亭舁至部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与遣祭

帝王陵寝同余与二十年同○四十八年

册立皇太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祭文香帛陈

午门外礼部堂官敬閲毕授承祭官付笔帖式齎往余与十四年同○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寿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四十二年同○五十七年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四十八年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遣官祭

先师阙里

御中和殿

亲閲祭文香帛遣行与遣祭

帝王陵寝礼同○雍正元年

圣祖仁皇帝升祔

太庙配飨

南北郊礼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康熙六年同○二年覆准

圣庙音乐佾舞大礼攸关

圣祖仁皇帝颁发中和韶乐非常异数今

阙里所奏音节未谐由无指授所致应令阙里司乐选择数人衍圣公给文赴太常寺演习精熟转相传授至乐舞生等亦令择人充用毋致参差不齐其冠服等项均照太学式样画一制备五年覆准乐舞生入学充附原因尊崇

至圣将在庙学习供事之人格外加恩相沿日久惟据衍圣公指名移咨并非庙庭供事诸生溷入宫墙实属冒滥行令该学政会同衍圣公将见在乐舞生秉公甄别不谙音律者裁汰照数选一百五十名造具年貌籍贯清册每学臣考试酌取四名入曲阜学充附其兖州府学充附之三十六名槩行停止○七年

谕修理文庙工程务期巍焕崇闳坚致壮丽纤悉完备灿然一新着该抚会同衍圣公详加相度倘旧制之外有应行增设者有应加修整者悉着估计奏闻增发帑金葺理丹雘总期经理周密毫发无憾以展尊礼

先师至诚至敬之意钦此○又

谕圣庙应建碑亭二座着动支正项钱粮鸠工兴造衍圣公所请捐资办理之处不必行钦此○八年

谕惟

至圣先师孔子道冠百王功高万世朕景仰企慕寤寐勿谖备举崇奉之仪用申报享之意念世袭官爵历代皆有成规惟

圣庙执事之员向来未有爵秩所当广置官僚以光祀典今欲特设

圣庙执事官三品者二人四品者四人五品者六人七品者八人八品九品者各十人咸按品级给与章服每逢

圣庙祭祀之时虔肃冠裳骏奔趋事凡此人员着衍圣公於孔氏子孙内选择人品端方威仪娴雅者报部充补汇奏以闻每年各给俸银二十两其孔氏子孙内有情愿充补之人或曾经出仕而退休在籍者或身有职衔而未曾出仕者以及贡监生童等皆可入选若届乡试之期有情愿入场者准以监生入场应试着大学士会同该部定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

圣庙向有管句典籍司乐等官分司执事而设官不过数员职衔又止七品制度威仪未为周至嗣後应广设官僚三品者二人四品者四人五品者六人七品者八人八品九品者各十人均按品级给与章服每祭祀时令虔肃冠裳陪祀执事以光祀典其俸银於山东藩库支领充补由衍圣公选择悉遵

谕旨施行○又覆准重修

阙里

圣庙各工告成诸仪悉备请遣官告祭以光钜典应

将王公大臣职名开列具奏恭候

钦命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备办往祭之

日钦天监诹吉啓行奉

旨遣皇五子及郡王一人往祭钦此○又奏准

皇子致祭

先师阙里照例具蟒袍补服随往之大臣侍卫官员地方官衍圣公五氏子孙有官职者咸陪祀礼成展谒

孔林一应祭祀事宜行礼仪注并执事官均交太常寺办理○又奏准康熙三十二年告祭

先师阙里未经议及

崇圣祠此次

皇子往祭请遣分祭官於

大成殿致祭之时

崇圣祠亦同时行礼○是年

皇子致祭

先师阙里礼仪与康熙三十二年同郡王致祭崇圣祠与

京师

崇圣祠承祭官行礼同○又

谕闻

孔林飨堂墙垣间有年久倾圮之处朕尊崇

先师夙夜罔斁今庙貌已经鼎新林院允宜修葺着钦天监选官前往会同衍圣公相度方位宜於何时营治详慎定议届期朕命大臣前赴曲阜令衍圣公协同修理务令崇闳坚固光垂永久以昭朕尊礼先师之至意钦此○是年

颁发祭器於

阙里凡登鉶簠簋笾豆尊爵均依照经图旧式范铜为器俾藏诸

圣庙永为世守○九年

谕孔林工程仍着原修阙里庙工之员及衍圣公敬谨监修会同该抚料度定议具奏钦此○又奏准

御书

圣庙碑文遣官齎送

阙里敬谨镌刻照例备鼓乐迎送自

京至曲阜沿涂各官在十里以内者咸朝服迎送○十年覆准

至圣园林工竣应

勅交衍圣公将修建

圣庙钦颁

上谕并发帑修工各事宜编纂成书恭请

钦定嘉名以昭尊礼

先师崇儒重道之至意○十三年九月

皇帝登极遣官诣

先师阙里致祭

御中和殿

亲阅祭文香帛遣行与康熙六十一年同○乾隆二

世宗宪皇帝升祔

太庙配飨

南北郊礼成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礼部堂官於大堂敬閲香帛授承祭官一

应事宜均与遣祭礼同○四年奏准

阙里十一哲位前祭器无鉶应同升配有子位前均增造鉶一四配应设二鉶从前止有鉶一亦应照例增加颁发以符典礼○十二年

谕朕幼诵?编心仪

先圣一言一动无不奉

圣训为法程御极以来觉世牖民式型至道愿学之切如见羮墙辟雍钟鼓躬亲殷荐而未登阙里之堂观车服礼器心甚歉焉仰惟

皇祖圣祖仁皇帝巡幸东鲁亲奠孔林盛典传於奕禩皇考世宗宪皇帝崇圣加封重新庙貌遣朕弟和亲王恭代展祀未以命朕意者其或有待与朕寅绍丕基抚兹熙洽思以来年春孟月东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坛瞻仰宫墙申景行之夙志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该部稽考旧章详悉具议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致祭阙里即用阙里礼乐

銮舆亲诣

先师阙里致祭所用礼乐请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

举行又乾隆八年

钦定

圣庙乐章颁发曲阜及天下学宫今

亲诣

阙里自应礼明乐备但恐本处乐工於

钦颁乐谱或有未谙应令太常寺量委司乐及乐舞

生前往演习应用又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御诗礼堂讲书毕即日诣

孔林行三祭酒礼今

皇上学宗洙泗志切羮墙亦请於讲书礼成诣孔林行祭酒礼又

元圣周公庙近在曲阜

圣祖仁皇帝

特命亲王礼臣致祭今

銮舆亲诣

阙里亦请遵旧章遣官读文致祭其应用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齎往祭品等项由地方官豫备致祭

阙里仪注由太常寺

孔林祭酒仪注由礼部均届期具奏致祭

周公遣官承祭由礼部先期请

旨其余一应事宜均照康熙二十三年典礼举行

又议准

阙里乐工於

钦颁乐谱未谙应即用在京乐生乐部会同太常寺照文庙应用人数选择司乐官三人乐生五十人届期太常寺委官率往至中和韶乐康熙年间已经造送有年如有不整齐者应令漆饰见新乐生冠服已如式制就均无庸携往其执事人员向例用孔氏生员所用冠服应仍其旧○又议准

阙里旧有

启圣祠在大成殿西金丝堂後至雍正元年

特封

先师五代为王爵因复建

崇圣祠於大成殿东诗礼堂後春秋祭飨以仰承

世宗宪皇帝尊师重道推原所生至意其旧存

启圣祠并祀

启圣夫人别为圣裔家庙於礼未为不合惟是四配位及从祀先儒仍附旧祀尚未妥协应令衍圣公相度情形将四配从祀神牌移置

崇圣祠两旁敬谨安设

銮舆恭诣

阙里致祭

先师五代应於

崇圣祠行礼无庸两祠分祭○又议准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遣祭

周公庙时奉

旨次日致祭祭品不能取办一时是以旧典所载仅用五果礼属从宜今据该县呈报每岁春秋祭祀

周公所用簠簋登鉶祭品已备即笾豆之实亦皆春

秋常供非土产所乏

銮舆东巡遣祭

元圣典礼攸隆自应照每岁春秋祭品用羊一豕一登一鉶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八令该地方官豫行措办以光祀典其遣官致祭应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致祭

元圣周公遣亲王一人行礼致祭配飨之鲁公遣礼

部尚书一人行礼○十三年奏准

皇帝亲祭

先师其四配十二哲两庑并

崇圣祠致祭请於扈从之尚书侍郎内阁学士内奏遣如有不敷请照康熙二十三年之例於各衙门三品以下堂官内奏遣

崇圣祠有四配及从祀先儒请於扈从之翰詹科道内咨取四人分献令太常寺豫期先将祝版齎往内阁委中书一人同往敬谨缮写届期太常官恭奉至祭所安设是年

车驾至曲阜先诣

先师庙上香

御龙袍衮服乘舆出

行宫行在銮仪卫设骑驾卤簿不作乐由庙大门入大中门至奎文阁前降舆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至更衣大次少憇出盥洗毕恭导

驾入大成门由中阶升大成殿诣香案前立司香官

奉香盘跪进

皇帝三上香司拜褥官展拜褥

皇帝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礼兴恭导

驾出殿至奎文阁前乘舆作乐

还行宫翼日

驾诣

先师庙行释奠礼扈从官及守土官衍圣公五经博

士各氏子孙咸陪祀如仪

御诗礼堂讲书礼成更常服诣

孔林祭酒礼仪均与康熙二十三年同是日

御龙袍衮服诣

周公庙上香行一跪三拜礼○又

谕朕东廵躬诣

阙里致祭

先师顔曾思孟四贤作配殿庭虽从与飨但闻其故里尚有专庙应分遣大臣恭奉香帛前往致祭以展诚敬向在书斋曾制四贤赞景仰之忱积有日矣其勒石庙中致朕崇重先贤之意钦此○十四年以平定金川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二年同○是年议准

车驾南廵江浙

銮舆经过山东应请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其

元圣周公庙近在曲阜亦请遣官致祭○十五年册立

皇后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十四年同○十六年

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六十万寿加上徽号遣官致祭

先师阙里与十五年同○二十年

谕平定准噶尔捷闻以数十年逋宼迅就廓清荒服敉宁中外蒙福乃我国家无疆之休缅惟

皇祖圣祖仁皇帝削平三孽於康熙二十三年诹吉东

亲祭阙里武功文德彪炳简册朕仰承

先绪集此大勲保泰持盈弥深兢业亲告成功於太庙

社岳渎诸祀次第遣官敬谨举行以昭茂典

先师孔子阙里应恪遵

成宪躬诣行礼用申诚敬且自瞻谒

林泉已逾六载仰止之念时切於怀拟於明岁春月自京起銮恭诣曲阜翠华所经亦以体察吏治清问闾阎行庆施惠以称朕法

祖尊

师之至意所有应行豫备事宜该部详议以闻钦此

○二十一年

銮舆亲诣曲阜致祭

先师礼成

亲祭

元圣周公庙遣官分祭四配专祠礼仪与十三年同

○又覆准

孟庙配享从祀各主尚皆仍侯伯封号未协礼制应改书先贤先儒乐正克公孙丑万章公都子四人皆称先贤某子陈臻屋庐连陈代高子孟仲子充虞徐辟彭更咸邱蒙桃应季孙子叔浩生不害盆成括及从祀之唐臣韩愈宋臣孔道辅皆称先儒某氏某以昭画一

一直省府州县释奠於

先师之礼顺治初年定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府州县各行释奠礼以地方正印官主祭陈设礼仪均与国子监丁祭同○康熙二十五年议准直省武官协领副将以上遇

圣庙祭祀照例文东武西陪祀行礼○四十九年

谕直省府州县春秋致祭

先师凡同城大小武官均照文官入庙行礼钦此

五十年题准我

朝乐章皆用平字因州县未曾颁发仍袭前明错用和字着直省各巡抚通行府州县儒学皆改和字为平字以归画一○雍正五年覆准每岁春秋丁日致祭

先师大典攸关今直属惟司道府州县官於丁日行礼其督抚学政则先期一日於阶下行九叩礼谓之祭丙典制所无且行礼前後仪节涤器视牲晋爵奠斚仪文隆备今但行九叩礼亦未允协嗣後省会之祭督抚学政於上丁日率司道府州县各官齐集致祭学政考试各府即於考试处

圣庙行礼各府州县守土正印官率属於本处圣庙行礼毋得简率从事均照典制遵行○十年覆

崇圣祠内五代

神牌遵照成式缮刋通行各省督抚改正画一制造安设○乾隆六年议准学宫从祀先贤先儒神位次序以

京师太学成式通行直省府州县遵照书题按东西先後次序安设

一直省祀名宦乡贤祠顺治初年定直省府州县建名宦乡贤二祠於学宫内每岁春秋释奠於

先师同日以少牢祀名宦乡贤皆地方官主祭行礼

先贤先儒後裔世袭五经博士顺治十二年覆准宋儒朱熹有功圣学应照先贤顔曾思孟後裔世袭之例考其宗谱适裔取具族长保结州县印结由部咨吏部给劄授为五经博士於江南婺源县原籍崇祀世袭罔替○康熙九年覆准宋儒程颢程颐照予朱子後裔世袭之例考其宗谱适裔各给劄授为五经博士一人奉祀祠庙○二十四年议准元圣後裔东野氏按照宗谱以其适裔一人授为世袭五经博士○又议准宋儒周敦颐後裔照二程朱子之例予以五经博士一人给劄世袭○二十六年覆准宋儒张载子孙照先儒周程朱三氏後裔之例予以世袭博士奉

旨张载乃前代名儒其子孙既与官职必眞正适派方无负崇儒重道之意着该抚再行详察务得实据到日定议具奏钦此遵

旨行令该抚详加察核送到宗谱宗图果系适裔具题给劄授为世袭五经博士○二十九年议准先儒朱子後裔於福建崇安县奉祀授为世袭五经博士照例给劄与江南婺源县同○三十八年议准先贤闵氏子骞端木氏子贡後裔照仲氏子路後裔世袭例各按照宗谱以其适裔一人授为五经博士○四十一年议准宋儒邵雍後裔照周程朱张之例考其宗谱给劄授为世袭五经博士○五十一年覆准先贤言氏子游後裔照闵子子贡之例授为五经博士给劄世袭○五十九年议准先贤卜氏子夏按照宗谱以其适裔一人授为世袭五经博士○六十年议准先贤冉有後裔照各先贤後裔之例世袭五经博士一人○雍正二年奉

旨先贤冉雍冉伯牛子张有若四人後裔均照增置五经博士一人予以世袭○是年议准博士子弟应承袭之人若不读诗书不识礼义滥膺承袭有玷先贤先儒殊负

圣朝崇儒重道之意应由该抚送部考试果文理通

晓照例注册竢袭职时具题给劄

一祭

传心殿康熙二十四年议准

文华殿之东建

传心殿奉

皇师伏羲氏

皇师神农氏

皇师轩辕氏

帝师陶唐氏

帝师有虞氏

王师夏禹王

王师商汤王

王师周文王

王师周武王均正位南向

先圣周公东位西向

先师孔子西位东向应用祭器照

帝王庙式样成造龛案等项酌量尺寸交工部备造

每岁

御经筵前期太常寺奏遣大学士一人行祗告礼皇帝御经筵

皇太子出阁讲书均祭告

奉先殿

传心殿○二十五年议准

御经筵前一日如

皇帝亲诣

传心殿祗告祝文由翰林院撰拟前期太常官奉祝版送至

传心殿祝版房安设祭日点香烛设鉶一【实以和羮】笾二【实以龙眼栗实】豆二【实以醓醢鹿醢】奠帛爵读祝文致祭

皇帝御衮服行礼○又议准

传心殿奉安各

神牌应行致祭遣礼部尚书一人行礼○又

谕传心殿焚帛之处与屋檐相近遇风甚属可虞着该部会同太常寺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传心殿垣内地面窄狭无可移置之处祭前一日将焚帛鑪移於东门外宽阔洁净之处竢焚帛毕仍移於内收贮○又议准每岁

御经筵後

皇太子春秋会讲均先诣

传心殿行祗告礼○又定每月朔望太常寺堂官一人供酒果上香行礼○乾隆六年

谕春秋举行经筵例应先期祗告

传心殿当年

皇祖曾经亲诣行礼以昭诚敬今经筵届期朕亲诣传心殿行礼所有应行事宜着该衙门察例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雍正四年经大学士等定议祗告之礼除岁

暮祫祭

太庙有一定日期

躬耕耤田必用亥日仍前一日祗告外其余祭祀皆

於本日祗告等语今年二月

经筵应照例於本日祗告

传心殿

皇帝御衮服行礼一应事宜均照康熙二十五年之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