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帝须弥勒曰:

“谁能满足此世耶 谁无动[贪]之事耶

 两边[极端]谁知通 不着[端]中以慧智

 请言谁为大人耶 谁在此处超缝[爱]”

(一〇四〇)

“谁能满足此世耶”者,是[谁在此世间]有满足、悦意,完全之思惟耶?此是“谁能满足此世耶”[之义]。

“尊者帝须弥勒曰”[之句中],“曰”[如斯]者,此是句之接续、句之相合、句之圆满、字之合体、文之接着、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帝须”者,是彼婆罗门之名、称、名称、施设、言说、名、名业、命名、词、文、称呼。“弥勒”者,是彼婆罗门之姓、称、名称、施设、言说、名、名业、命名、词、文、称呼。此是“尊者帝须弥勒曰”[之义]。

“谁无动之事耶?”是爱动、见动、慢动、烦恼动,此等之“动”谁无有之事耶?不存耶?不存在耶?不能得耶?所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耶?此是“谁无动事耶”[之义]。

“两边谁知通”者,谁知通两边、为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两边谁知通”[之义]。

“不着端、中以慧智”者,是不着、不固着、出离、弃遣、离脱、离缚、以不限定之心而住耶?此是“不着端、中以慧智”[之义]。

“请言谁为大人耶?”是请言谁为大人、最高人、最胜人、最殊胜人、秀逸人、最上人、胜妙人、请语谁、考谁、话谁、见谁、言说谁?此是“请言谁为大人耶”[之义]。

“谁在此处超缝爱?”者,是谁缝、凌渴爱、凌驾、越、超越、离越。此是“谁在此处超缝爱”[之义]。故婆罗门言。

尊者帝须弥勒曰:

“谁能满足此世耶 谁无动[贪]之事耶

 两边极端谁知通 不着端中以慧智

 请言谁为大人耶 谁在此处超缝爱”

世尊宣示:“弥勒!

 于诸欲中具梵行 常为有念离渴爱

 比丘寂灭察悟[法] 在彼无有动之事

(一〇四一)

 极端两边彼知通 不着端中以慧智

 我言彼为一大人 彼在此处超缝爱”

(一〇四二)

“于诸欲中具梵行”[之句中],欲者,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三八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具梵行”[之句中],梵行者,是远离犯不妙法[淫法]之事,离、离去,是[彼之]离、不作、不行、不干犯、不越限。又为不由教说[经典说]言由[阿毗达磨说],梵行者,是八支圣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具此八支圣道,正具、达、正达、成、正成、所具备者言具梵行者。譬如由财产而言具财产者,由财富而言具财富者,由名声而言具名声者,由工巧而言具工巧者,由戒而言具戒者,由精进而言具精进者,由慧而言具慧者,由明而言具明者,如斯,具此八支圣道、正具、达、正达、成、正成、之所具备者言为具梵行者。此是“在诸欲中具梵行”[之义]。

“弥勒”者是世尊称呼彼婆罗门之姓。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此……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弥勒!”[之义]。

“常有念离渴爱”[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舍断此之渴爱、正断、寂灭、安息、不得令生起、以智火所烧者是离渴爱者、舍渴爱者、唾弃渴爱者、脱渴爱者、舍断渴爱者、舍遣渴爱者、离贪者、舍贪者、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断贪者彼无爱,消灭[烦恼],为清凉,觉受乐,自为梵而住。“常”者,是于常,于一切状态、一切时、常时、恒时、常恒、继续、不绝、如逐次水波之生无间断、无间、相续、相接、食前、食后、初夜、中夜、后夜、新月[黑分]、满月[白分]、两季、冬季、夏季、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有念”者,是由四原因而有念。[即]对身而修习身随观念处者而有念……乃至(三一页参照)……言彼为有念。此是“常为有念离渴爱”[之义]。

“比丘察悟[法]寂灭[烦恼]”[之句中],“察悟”者,是智。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参照)……是不疑、择法、正见。“察悟”者,是由察悟而知、考量、度知、辨知、而明了。[即]“一切行是无常”由察悟而知、考量、度知、辨知、而明了。“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无我”、“缘无明而有行”……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所有集之法皆是此灭法”由察悟而知、考量、度知、辨知、而明了。“是苦、病、痈、箭……乃至(二九页参照)……不出离由察悟而知、考量、度知、辨知、而明了。”“寂灭”者,是贪之寂灭故是为消灭、瞋之寂灭故是为消灭、痴之寂灭故是为消灭,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之寂灭故是为消灭。比丘者,是破坏七法故是为比丘……乃至(三一页参照)……[梵行]已行,灭尽再有者,此为比丘。此是“比丘消灭察悟[法]”[之义]。

“于彼无有动之事”[之句中],“于彼”者,是阿罗汉、漏尽者。“动”者,是爱动、见动、慢动、烦恼动、业动。于彼无有此等之动事,不存、不存在、不能得、被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而烧。此是“于彼无有动之事”[之义]。

“极端两边彼知通,不着[端]中以慧智”[之句中],“边”[极端]者,是触一边,触之集[原因]是第二边。过去是一边,未来是第二边。乐受是一边,苦受是第二边。名是一边,色是第二边。六内处是一边,六外处是第二边。有身是一边,有身之集是第二边。“慧智”者,是慧。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参照)……是不痴、择法、正见。“着”者,是(一)爱着与(二)见着之二着。

(一)爱著者云何?由渴爱者而有“此是我物,彼是我物,此等是我物,唯此是我物,我之色、声、香、味、触、敷物、着物、奴婢、奴仆、山羊、羊、鸡、豚、象、牛、马、牝马、田园、宅地、金[银]、货币、村、街、王市、国土、地方、[四兵]之营舍、仓库”为境界、限界、限定、制限而把取我执有限之物——又一切大地由渴爱而我执——乃至成为百八渴爱之作用。此是爱着。

(二)见著者云何?有二十事有身见有十事邪见、十事有边见、所有如斯类之见、恶见、见执、见难路、见曲邪、见异动、见结、执、执取、住着、取、邪道、邪路、邪性、异学处、邪倒执、违邪执、颠倒执、对不如实如实执、乃至六十二见。此是见着。

“极端两边彼知通,不着端中以慧智”者,彼以慧智知通两边与中央;知,考量、度知、辨知、而为明了;“不着”,不附着、于不着、于不附着、出离、弃遣、离脱、离缚、于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是“两边彼知通,不着端中以慧智”[之义]。

“我言彼为大人”[之句中],大人者,是大人、最高人、最胜人、最殊胜人、透逸人、最上人、胜妙人。“我言”、语、考、话、见、言说彼为大人。尊者舍利弗向世尊如斯言:“尊师!言为大人者,尊师究竟!由云何而为大人耶?”“舍利弗!心解脱故我言为大人。心胜解故非言为大人。舍利弗!然者,心解脱者云何?舍利弗!兹有比丘,对内之身而身随观,有热心、有正知、有念、而住于调伏世间之贪忧。对彼之身而身随观而住者之心离贪,不取而解脱诸漏。对受、心、法随观[受、心、]法,有热心、有正知、有念、而住于调伏世间之贪忧。对此之法为法随观而住者之心离贪,不取而解脱诸漏。舍利弗!如斯比丘是心解脱者。舍利弗!心解脱故我言为大人。心胜解故非言为大人。此是‘我言彼为大人’[之义]。”

“彼于此处超缝爱”[之句中],缝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四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舍断、此缝渴爱、正断、寂灭、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是凌、越缝渴爱、凌驾、越、超越、离越。此是“彼于此处超缝爱”[之义]。故世尊宣说。

世尊宣示:“弥勒!

 于诸欲中具梵行 常为有念离渴爱

 比丘寂灭察悟[法] 在彼无有动之事

 极端两边彼知通 不着端中以慧智

 我言彼为一大人 彼在此处超缝爱”

[世尊说法之]偈将终,彼婆罗门与同一欲、同一加行、同一意趣、同一熏习之所熏习者,于数千之生类:“所有集法皆是灭法”之远尘离垢之法眼生。又彼婆罗门之心无取而解脱诸漏。将得阿罗汉果,羚羊皮、结发、树皮衣、杖、曼陀罗、发、须已消失。彼成着黄色之袈娑衣、携僧伽梨衣、钵衣之比丘而由随义之行道而合掌,礼拜世尊:

“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之义释第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