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直解 | 三昧寂光 | 全称《佛说梵网经直解》。律学著述。明寂光撰。二卷(或四卷、十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五个方面:(1)释经题目;(2)释译人名;(3)释经品题;(4)明分科义;(5)正解经文。本书于清乾隆二年(1737)准奏入藏,二十九年(1764)曾“重加删润……永为定本”,并于次年刻成。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 |
梵网经直解事义 | 三昧寂光 | 梵网经直解事义,一卷,明寂光着,戒润跋。 |
梵网经顺朱 | 圣可德玉 | 梵网经顺朱,二卷,清德玉顺朱并序,释经上下。 |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 | 书玉 |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八卷,清书玉述并序。 |
十善业道经节要 | 智旭 | 明智旭编订。一卷。系唐代实叉难陀译《十善业道经》的新编摘要。书首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皇帝谕文。书后附智旭编订的《善恶十界业道品》。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地持论义记 | 净影慧远 | 地持论义记,十卷,隋慧远述,存卷三下、四上、五下,有丽本题记。 |
璎珞本业经疏 | 元晓 | 璎珞本业经疏,下卷,新罗元晓撰,附阅藏知津一则,缺上卷。 |
新删定四分僧戒本 | 道宣 | 律学著述。唐道宣撰。一卷。据作者自序称,贞观二十一年(647)于终南山丰德寺曾撰《删定戒本》,此次所撰《新删定戒本》系在对校佛陀耶舍、慧光、法愿三本的基础上,为解决其时惰学浮侈之徒不能全面、正确地领会前人撰作的旨趣而作。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毗尼珍敬录 | 佚名 | 律学著述。明崇祯六年(1633)广承辑录,广镐、大真参订,智旭会补。二卷。系唐怀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据书首序文称,袾宏撰《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而未释《四分戒本》,故广承辑录本书,以“补祖缺而善继师志”。序文后有《戒相图》及智旭的《戒相摄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毗尼止持会集 | 读体 | 律学著述。清读体集。十六卷。据作者自序称,此书是“搜诸部之精要,详明止持之大成”。又据《凡例》载,此书所宗为南山律宗的《四分律》,明二百五十戒相。在每一戒相之下,又“约以八科”:一制戒缘起、二依律释文、三结罪轻重、四兼制余众、五应机随开、六会采诸部、七经论引证、八附事便考。卷一先依贤首宗,“略开七门”:一教起因缘、二藏乘所摄、三教义通局、四辩定宗趣、五教所被机、六总释题目、七别解戒相。自卷二始,分别解释戒相,共分八类:一、波罗夷法四条;二、僧伽婆尸沙法十三条;三、不定法二条;四、尼萨耆波逸提法一百二十条;五、波逸提法九十条;六、波罗提提舍尼法四条;七、众学戒法一百条;八、灭诤法七条。此书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汇入《嘉兴藏》刻板流行,后又收入清《龙藏》。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 | 允堪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卷三,宋允堪述。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 | 元照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八卷,宋元照录。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 | 道宣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二十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述,日本即静分会并跋,实相序,静莲序,宜顺序,玉线序,戒本含注疏记科之五部共会。律学著述。宋元祐三年(1088)撰。系唐道宣《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的注释书。现存宋刻本,并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释四分戒本序 | 佚名 | 释四分戒本序,一卷,宋道言述,释南山含注序。 |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 | 佚名 |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一卷,明广莫辑录并引言。 |
四分戒本如释 | 弘赞 | 《四分戒本如释》, 律学著述。明崇祯十六年(1643)弘赞撰。十二卷。系综合后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及唐怀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释书。书首有《叙语》、《凡例》和《科》。书后附作者自撰《二百五十戒摄颂》及《戒相篇聚图》。见载于《嘉兴藏·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 智旭 |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律学著述。清顺治七年(1650)智旭录释。十八卷。内容包括:四分戒本、总辨羯磨法、比丘尼戒及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书首除序文外,还有《原序》、《原跋》、《总问辨》、《提纲》、《律藏总目》等。书尾有跋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四分戒本约义 | 永觉元贤 | 律学著述。清顺治三年(1646)元贤撰。四卷。所释《四分比丘戒本》为作者参考耶舍译本及怀素集本而确定。本书注释简要。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四分律比丘尼钞 | 道宣 | 简称《四分比丘尼钞》、《比丘尼钞》。律学著述。六卷。唐代释道宣撰。《四分律比丘尼钞》撰成于贞观十九年 (645),有三十章,分为三卷。天津刻经处据三卷本开为六卷。卷分劝学篇,释聚篇、结界篇、集众篇、足数篇、爱欲篇、十戒篇、学戒篇、畜众篇、具戒篇、六念篇、受衣篇、受奸篇、净施篇、说戒篇、安居篇、受日篇、自恣篇、师徒篇、致敬篇、匡众篇、翻净篇、受乐篇、讣请篇、届寺篇、忏悔篇、送终篇、二衣篇、杂要篇等二十九篇,加上作者自序算一篇,合为三十篇。据说佛祖时,其姨母瞿昙弥愿意让女人出家,三请释迦牟尼而不被允许,为此痛苦失声。当她自行剃发时,佛祖赶到为说八敬,听便瞿昙弥出家,由此为女人出家之始。后来世尊作有比丘尼行八敬法,其第六条中说,尼于半月从僧中求请教授人。此《四分律比丘尼钞》不仅适用于比丘尼,也是一切大德僧众所必须通达的。该钞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故受到教界重视,把此钞与行事钞等同称为五大部。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
毗尼关要 | 德基 | 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德基辑。十六卷。系《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本书释九种戒相,每种戒相均为四分:初总标;二别列戒相;三结问;四劝持。于“别列戒相”中之各戒下,又设总释、缘起处、起缘人、所立戒相四科。于“所立戒相”下又立释义、犯缘、定罪、开缘、会详五目。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德基另撰有《毗尼关要事义》一书,专为本书中难解难读之字、词、语句释义注音。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
毗尼关要事义 | 德基 | 毗尼关要事义,一卷,清德基辑。 |
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 | 元照 | 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宋元照重定并序,日本教光题记。原目录注随宜编入于此。 |
四分比丘尼钞科 | 允堪 | 四分比丘尼钞科,一卷,宋允堪述,首题释四分律比丘尼钞科文,尾题释四分律比丘尼钞科。 |
式叉摩那尼戒本 | 弘赞 | 式叉摩那尼戒本,一卷,清顺治七年(1650)弘赞辑并序,原注随宜编入于此。律学著述。系后秦集录《四分律》中戒条部分之别行本。作者自序称,本书是为应学法女之需而撰。内容有三:(1)学根本,谓四重罪;(2)学六法,谓羯磨所得者;(3)学行法,谓大比丘尼一切诸戒威仪。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 | 允堪 |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八卷,宋允堪述并序,妙通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