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花,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告诸比丘,我以佛眼,见是迦叶,于未业世,过无数劫,当得作佛。而于来世,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为佛智慧,净修梵行。供养最上,二足尊已,修习一切,无上之慧,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见者欢喜。常出好香,散众名花,种种奇妙,以为庄严。其地平正,无有丘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其心调柔,逮大神通,奉持诸佛,大乘经典。诸声闻众,无漏后身,法王之子,亦不可计,乃以天眼,不能数知。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白话】

世尊说完如上偈语后,对参加法会的所有大众宣告说:“我的这位弟子摩诃迦叶将在未来世朝见三百万亿个佛,个个都悉心供养、恭敬、尊重、赞颂,并广泛宣传这些佛的无量大法,终于在其最后一次轮回之身时证果成佛,名叫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名号具足。那时的国名叫光德,所处的劫名叫大庄严。光明佛的寿命十二小劫,佛的正法流传于世二十小劫,相似正法但缺乏证悟的像法流传于世也二十小劫。光明如来的佛国庄严华丽,没有污秽恶浊,也没有瓦砾和荆棘,甚至没有大小便等不干净的排泄物。国内土地平正,没有高低差别,没有坑坑坎坎,没有土堆和小山。整个大地全部用琉璃铺成,七宝之树行行排列,大道两旁围着黄金制作的宝绳。全国上下,处处宝花飘散,芬芳无比,一片洁净。光明佛国之中有无量亿菩萨大众,声闻弟子也是无量无数。这里没有魔障,没有烦恼,虽有魔王和魔民,但他们都接受了佛法教化,所以都不再破坏佛法,反来保护佛法。”

宣布完毕之后,世尊又想再说一遍,便以偈语形式说道:

“诸位比丘,我现在向你们宣告,我以佛眼看见,这位迦叶弟子将于未来世中经历无数劫之后,证果成佛。在其成佛之前的整个来世当中,迦叶将朝见并供养三百万亿个佛。为了获得佛的无上智慧,他清净修行,在供养至高无上、福慧具足的如来佛之后,修习所有一切最高最妙的智慧,终于在其最后一次轮回果报身时,证成佛果。该佛国内琉璃铺地,一片清净;宝树众多,排列道旁;黄金作绳,围绕大道。人们看到这种庄严的国土,无不欢快喜悦。该佛国常常散发着芬芳的香味,各种名花随处可见,还有其他各种稀奇微妙的东西都在庄严着这个美丽的国土。光明佛国内大地平坦没有丘陵坑洼。国中菩萨大众多得不可计量,他们的心地都很调顺柔和,也都得到了许多巨大的神通之力。这些菩萨都奉行受持诸佛所说的大乘经典。一切声闻大众都获得了清净无烦恼、将进入涅槃永远摆脱轮回的最后果报之身,他们成为法王如来佛的儿子。这些人也多得不可计量,即使以天眼观看,也是数不清的。光明佛的寿命将是十二小劫。佛灭后,正确无误的佛法将流传于世二十小劫。次于正法,缺少证悟的像法接着正法也流传于世二十小劫。光明世尊的情况即是如此。”

【经文】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悯我等故,而赐佛音声。若知我身心,见为授记者,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愿赐我等记,如饥需教食。

【白话】

听了释迦牟尼佛的上述宣告,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弟子都深感震惊,他们虔诚地合起掌,目不转睛地仰望着世尊,异口同声地说偈道:

“世尊啊,您是世界上最威猛的大英明圣雄,您是一切释子们的法王,请您大发慈悲,哀怜我等弟子,赐给我们佛的庄严声音吧!您可知道我们心里想着什么,我们看见摩诃迦叶得到佛的授记,就好像佛以甘露洒到我们身上,消除一切热恼,感到阵阵清凉。好比某人来自饥荒盛行的国家,忽然遇到了大王所吃的饭食,虽然垂涎三尺,但心中依然怀着疑虑和恐惧,不敢立刻就把那些饭吃了,若能得到国王的命令,那才敢去吃食。我们也是这样,常常想到小乘的过失和不足,却又不知如何获得佛的无上智慧。虽然听佛说我们都可成佛,但心里还总感到忧虑和恐惧,就好像饥饿者遇到国王的饭食而不敢立刻就吃一样。我们这些人如果能蒙佛授记,那时才会十分欢喜和安稳。世尊啊!您是威猛无比的大英雄,您总是想让世间的一切众生都获得安稳和快乐,现在就请您赐给我们成佛的记号吧!我们此时此刻就像饥饿的人需要教导之后才敢吃食一样。”

【经文】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花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众,今告汝等,皆当一心,听我所说。我大弟子,须菩提者,当得作佛,号曰名相。当供无数,万亿诸佛,随佛所行,渐具大道。最后身得,三十二相,端正殊妙,犹如宝山。其佛国土,严净第一,众生见者,无不爱乐。佛于其中,度无量众。其佛法中,多诸菩萨,皆悉利根,转不退轮。彼国常以,菩萨庄严。诸声闻众,不可称数,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脱,有大威德。其佛说法,现于无量,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诸天人民,数如恒沙,皆共合掌,听受佛语。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白话】

此时,世尊知道诸位大弟子心中所想念的是什么,于是对诸比丘宣告说:“这位须菩提弟子在未来世中,将朝见三百万亿那由他(注:数量词,相当于一亿)个佛,并供养、尊敬、赞颂,时刻修持清净梵行,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在其最后一次轮回果报身时将证果成佛,名号叫名相如来,同时还具足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的劫名为有宝,国名为宝生。该佛国土地平正,琉璃铺地,宝树庄严,没有土丘和坑洼,没有沙砾和荆棘,也没有大小便的污秽。各种各样的宝花覆盖着大地,到处清净无染。该佛国中的人民都居住在七宝台上用珍宝造成的美妙楼阁之中。国中的声闻弟子无量无边,即使再大的数字和再多的譬喻也不能测知其数。菩萨众也有无数亿那由他之多。名相佛的寿命是十二小劫。佛灭后,他的正法流传于世二十小劫。正法之后,没有证悟的像法也流传于世二十小劫。这位名相佛经常在虚空之中为大众说法,度脱了无量菩萨和声闻大众。”

这时,世尊欲重申这层意思,便说偈道:

“诸位比丘,你们都应专心一意听我说,现在我向你们宣告:我的大弟子须菩提未来将会作佛,号为名相如来。他在未来世中,将供养无数万亿个佛,并随佛修行,常行佛行,常修佛修,从而逐渐达到成佛的大道,终于在其最后一次轮回果报身时,得道成佛,具足了如来佛的三十二种非凡相貌,犹如宝山一样端正而殊妙。该佛国土,庄严清净,名列第一,众生见了,无不喜欢。名相佛在其国中说法教化,将救度无量无数的众生。那里菩萨很多,个个聪明伶俐,人人转不退之法轮,说法普度众生,所以,该国总是由菩萨来进行庄严的。本佛国的声闻大众多得不可计数,他们都获得了悉知过去、未来和断尽烦恼的三种明达和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等六种神通,同时还证得了八种解脱,具有很大的威德,该佛说法时,能显现出无量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如恒河沙数之多的天众和人民,都双手合十,一心听受佛的教诲。名相佛寿命达十二小劫。佛灭后,正法行世二十小劫。正法之后,像法行世也二十小劫。”

【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磲、玛瑙、珍珠、玫瑰七宝合成,众花、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花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比丘众,皆一心听,如我所说,真实无异。是迦旃延,当以种种,妙好供具,供养诸佛。诸佛灭后,起七宝塔,亦以花香,供养舍利。其最后身,得佛智慧,成等正觉。国土清净,度脱无量,万亿众生。皆为十方,之所供养。佛之光明,无能胜者。其佛号曰,阎浮金光。菩萨声闻,断一切有,无量无数,庄严其国。

【白话】

这时,世尊又对诸比丘宣告说:“我今天对你们说,这位大迦旃延于未来世将用各种供具供养侍奉八千亿佛,个个都尽情恭敬,至诚尊重。这些佛逝世后,大迦旃延都为其建起高一千由旬、横竖长宽各五百由旬的佛舍利塔。这些佛塔皆用黄金、白银、琉璃、、玛瑙、珍珠、玫瑰等七宝砌合而成,并以各种鲜花、璎珞、涂香、末香、烧香以及用丝绸作成的宝盖、幢、幡等进行供养。在此之后,大迦旃延还将供养二万亿佛,其过程也和供养前面诸佛一样。供养这些佛之后,大迦旃延将具足菩萨之道,最终证果成佛,名号为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并具足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该佛国内,土地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栏于道旁,妙花盖地,一片清净,众生见到这种庄严景象,无不欢欣鼓舞。此佛国中,没有四种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多有天神和人类,尤其是声闻众和菩萨众更是无量万亿之多,他们都在庄严着这个佛国世界。此佛寿命十二小劫。佛灭后,他的正法行世二十小劫,次于正法的像法也行世二十小劫。”

这时,世尊欲重宣其言,便说偈道:

“诸位比丘,你们都专心听着,我所说的都是真实不虚、恒常不变的。这位迦旃延弟子将在未来世中以各种各样美妙的供具供养大量的如来佛。这些佛灭度后,他分别建造七宝塔,并以各种花香供养诸佛真身舍利,终于在其最后一次转生身中,获得佛的智慧,证悟了无上圣智,从而即身成佛。该佛国土地清净,经佛度脱的众生有无量亿万之多,所以该佛受到十方一切众生的虔诚供养。佛的光明能战胜一切,故其名号为阎浮金光。佛国内有无量无数的菩萨和声闻大众,他们都已经断除了对一切外相的执着,通过各种清净的修行庄严这个伟大的佛国世界。”

【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磲、玛瑙、珍珠、玫瑰等七宝合成,众花、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花,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此弟子,大目犍连,舍是身已,得见八千,二百万亿,诸佛世尊。为佛道故,供养恭敬。于诸佛所,常修梵行,于无量劫,奉持佛法。诸佛灭后,起七宝塔,长表金刹,花香伎乐,而以供养,诸佛塔庙。渐渐具足,菩萨道已,于意乐国,而得作佛,号多摩罗,栴檀之香。其佛寿命,二十四劫,常为天人,演说佛道。声闻无量,如恒河沙,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萨无数,志固精进,于佛智慧,皆不退转。佛灭度后,正法当住,四十小劫,像法亦尔。我诸弟子,威德具足,其数五百,皆当授记,于未来世,咸得成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汝等善听。

【白话】

这时,释迦牟尼佛又向大家宣告说:“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位大目犍连弟子将在未来世中,用各种供具来供养八千位如来佛,悉皆尽心恭敬,虔诚尊重。这些佛灭度之后,大目犍连将为他们各建塔庙。这些塔庙,高一千由旬,长宽相同,皆五百由旬,全由黄金、白银、琉璃、磲、玛瑙、珍珠、玫瑰等七宝砌合而成。塔庙中还以各种花朵、璎珞、涂香、末香、烧香以及丝绸作的宝盖、幢、幡等进行供养。在此之后,大目犍连还将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其具体经过与前相同。至此,大目犍连将证果成佛,名号为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同时具足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的劫名叫喜满,国名叫意乐。国内土地平正,琉璃为地,宝树庄严,珍珠之花空中飘散,到处都非常清净,谁看见了都会满心欢喜,流连忘返。这里,天神和人类很多,菩萨、声闻二圣更是无量无数。此佛寿命二十四小劫。佛灭度后,佛的正法流行于世四十小劫,接着是缺少证悟的像法时代,像法流行于世也长达四十小劫。”

接着,释迦牟尼佛又以偈颂形式说道:

“我的这位大目犍连弟子将在舍去此身之后,先遇见八千个佛,接着又遇见二百万亿个佛。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佛道,大目犍连尽心尽力地供养、恭敬每一个佛,并在这些佛面前,修持清净梵行,奉行受持诸佛之法长达无量数劫。诸佛灭度之后,大目犍连又分别为他们用七种珍宝建起舍利宝塔,并用黄金作成长长的塔刹,还以花朵、诸香、伎乐等来供养这些塔庙。由此,大目犍连渐渐具足了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从而在意乐国中证果成佛,佛号为多摩罗栴檀香。佛寿长二十四劫,在此期间,该佛常为诸天神和人类演说佛道。国中声闻弟子极多,犹如恒河之沙一样无量无数,他们人人具足三种明达、六种神通,个个都有巨大的威德之相。那里的菩萨也多得数不清,他们志向坚定,勇猛精进,都得到了佛的无上圣智,并永不后退,永不丢失。该佛灭度后,佛的正法流行于世四十小劫,随之而来的像法时代也长达四十小劫。

“我的诸大弟子中,有五百位具足了威德之相,他们都将获得授记,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和你们因为有前世的因缘,所以,我今应当为你们说出此法,你们可要仔细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