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1,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1 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布施黄金买园,祇陀太子受感动而布施园中树林,两人共建此园,捐给佛陀,供比丘僧众在此办道修行。佛陀在此讲述很多大乘经。

译文

我听佛陀是这样说的:当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随侍左右。

赏析与点评

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常随佛陀的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其中,耶舍长者子师徒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目犍连师徒一百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些声闻弟子是本经主要听众,暗含本经是佛陀专为初发菩提心救度芸芸众生的常随弟子而说。正如《金刚经》云,本经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尔时,世尊1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2,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3而坐。

1 世尊:天上、人间最尊贵之人,为佛的十大尊号之一。

2 次第乞已:不择贫富,挨户依序托钵而乞食。修行者借助这样的行为,可培养平等心,以消除烦恼。

3 敷座:铺座跏趺而坐,安住于正念中,是佛教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一。

译文

有一天,临近吃早饭时,佛陀穿上袈裟,手持饭钵,缓步走进舍卫城乞食。佛陀以慈悲平等之心,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佛陀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坐垫,就开始打坐静修。

赏析与点评

佛陀讲《华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之前,佛身放光,大地震动,恒沙菩萨、百万天人云集。而佛陀讲本经之前如同常人般生活:着衣持钵,乞食归来,整理衣服,洗钵洗脚,整理座位打坐……这些看似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无异,却隐含深意:佛陀于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弟子:佛不住佛相,直指本经宗旨——于相离相,无住生心,体现了般若法门的修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