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之门者,三世诸佛之要路也。亦有多觉而不知者;亦有多学而不知者;亦有博识多能而不知者;亦有世智辩聪而不知者;亦有慈悲喜舍而不知者;亦有禅定智慧而不知者;亦有常修戒行而不知者;亦有行六波罗密而不知者;亦有久处闲静而不知者;亦有常近善知识而不知者。所以者何?是以妙门幽秘,实相难量。非圣者能知,而证者所及。但觉人弥众,悟者全希。纵久处空闲,尽归边教。住边者虽出三界,不离二乘;存有者生天人,皆牢达。况凡夫狭劣,常在爱河。名缠有相之门,身染无安之宅。黑闇崖下,长夜睡眠,未曾修一念善因。想教示理,造诸恶业。见他修福,却起谤心。行煞盗淫,众皆称美。赞显语小,谈他非。己过牢藏,何曾自说。害众生,作眉手方,觅空名,图他财货,专营势利。不知命如霜露,气若浮泡。殊无恐怖之心,岂惧未来之业。波波觅利,急急求名。名利俱未称情,不觉无常来至。一身虚度,冥路长居,三途苦身,悔将何及!观诸仁者,念念须惊,莫信狂人,道无地狱。既有善恶,即有圣凡,须归圣道。声闻缘觉,行各不同,殊别,不测妙门,未闻佛智。愿学者远痴友,近良朋。先须安心,不久当证。弘大愿,发大心,起大念,行大施,兴大慈,立大至,有大疑,问大法。亦有善人,人不知善;亦有恶人,人不知恶。恶人语则善,行乃粗;善人语则粗,行乃细。要须智者,乃可辨之。愔久在山泽,积有岁年,亲近良朋,颇识真教。测三世诸佛意,敢晓五乘;贪八圣之玄门,粗闲四智。请十方俊者,众共详之者,八辈上人,同观见解。谨造《大乘起世论》,愿学者同示,未学者披之,有疑者寻之,不决者问之。

问:以上十种人,并是学道者,云何而不知?

答:为不逢真善知识。

问:何者是真善知识?

答:真善知识者,善解诸法,顺正理人。

问:何者是顺正理人?

答:常说一切法空无所有,是顺正理人。

问:何者是理?

答:道是理。

问:云何道是理?

答:一切修学者尽皆求,总不见道,俱不见理。

问:云何是道?云何是理?

答:心是道,心是理。答:不起妄是道,不行颠倒是理。

问:何者是妄?何者是颠倒?

答:不识自心是妄,起种种境界是颠倒。

问:何者是自心?何者是妄心?

答:分别是妄心,不分别是自心。

问:分别心从何生?不分别心从何生?

答:分别心从颠倒生,不分别心从正智生。

问:颠倒、正智,俱从何生?

答:颠倒、正智,俱无生处。

问:既无生处,云何称有颠倒?云何称有正智?

答:不识即颠倒,识即正智。

问:识与不识,阿谁生?

答:识从悟生,不识从妄生。

问:一切众生,总在妄想,何曾有正智者?

答:一切众生,原在正智,实不妄想。

问:我今现在妄想,云何道在正智?

答:你原来无妄。你今日称「妄」者,如人食莨菪,虚空觅针,虚空实无针。如渴人见阳炎,言为是水,实非水。

问:既原来无妄,令人断何物而求道?

答:不断一物,无道可求。

问:既无道可求,无物可断,云何经文说断妄想?

答:我实不遣你断妄。

问:经文现说断妄想!

答:说断妄想者,众生自有妄想。世尊随众生说妄想,世尊实不说妄。譬如良医,对病说药;若无病,不说药。

问:世尊既原不说妄想,其妄想阿谁造作?

答:众生自造作。

问:何为不造作正智?何为造作妄想?

答:不识正智,即有妄想。若识正智,即无妄想。

问:既有正智,即合有妄想。何事说无妄想?

答:众生实原无妄想。

问:既无妄想,即无凡圣?

答:有凡圣。

问:云何是凡圣?

答:分别是凡,不分别是圣。

问:若分别是凡,不分别是圣,可不易?如婴儿,亦不分别;如痴人,亦不分别。是圣乎?

答:你若起此意,大罪过人。如婴儿幼稚,不识好恶;如痴人,不识尊卑。岂得是不分别?会须於真如现中,常行分别,得不分别智。

问:作何物生,是不分别智?

答:你但看心起处,即须觉知心从本以来清净,不被外缘染,见因缘性空。因缘不空,世间参罗万像,君臣父母,仁义礼智信总不空。是世法,不得坏。若坏,是凡夫人,是生死人。知众缘之中,各各无主,和合之时,亦无主立,体不可得,即是见性人。於分别中得分别智。常行分别得不分别,此是不坏世法,得第一义;不坏威仪,得第一义。

问:云何不坏威仪,得第一义?愿一切示其要。

答:《维摩经》云:「常求无念实想智慧,於世间法少欲知足,於出世间法求之无厌。不坏威仪而能随俗。起神通慧,引导众生。」此是妙印。我示你其要。

问:《维摩经》说「常求无念实相」,何为经说布施、持戒、人天之福?即是有念说法因缘。何令一切学者狐疑不信?愿示之。

答:你莫不信,你莫不解事。佛说布施、持戒、人天之福,为众生在妄想,世尊说妄想法。人天之福是方便,非究竟门。你若不信,我与你引经。《法华》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又云:「但以假名字,引导於众生。」又云:「终不以小乘,济度於众生。」又云:「勿亲近小乘三藏学者。」又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诸法无行》云:「若人分别戒,是则无有戒。若有见戒者,是即为失戒。」明诸佛说究竟门,不说人天。说人天者方便,引众生令入佛慧。过去、现在圣人说心得自在,说心得解脱,心得圣。此是三世诸佛印,破汝疑,须知之。

问:诸佛若说一乘,教化众生,如今总得悟尽,何须说三乘,惑乱众生,岂不罪过耶?

答:你莫起此意。诸佛大慈悲故,缘众生落三恶道者众,所以开方便门。说六波罗密,说人天三乘,一不罪过。

问:若不罪过,与我分析六波罗密。

答: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行此三事,离三恶道,人天往来。精进、禅定、智慧,修此三事,离生死苦,当来作佛。

问:过去诸佛说三乘?为当现在诸佛说三乘?为当未来诸佛说三乘?

答: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总说。

问:云何得知?

答:《法花》云:「若但赞一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破法。不信故,堕於三恶道。我宁不说法三乘?」明过去诸佛,并说三乘,引众生,令入一乘。

问:何者是一乘?

答:心是一乘。

问:云何心是一乘?

答:了见心空无所有,是一乘。

问:了见心空无所有是一乘,得圣耶?

答:得圣。

问:有凡耶?

答:有凡。

问:凡圣有异乎?

答:无异。

问:云何无异乎?

答:见性从本以来清净无染,故知是一。

问:谁知无染?

答:心知无染。

问:心云何知无染?

答:三世诸佛说心无形体。

问:何得知无染?

答:只为无形体,故知不染。若有形体,还有染。

问:心总有几种心?

答:在凡有数种心,在圣唯有一。

问:凡心何为多?圣心何为一?

答:凡心起种种邪见,圣心原不动。

问:何者是凡心?何者是圣心?

答:取想是凡心,离想是圣心。

问:取想心故不取心以想,愿示其要。

答:一切修学学者,见来去心、见长短心、见好恶心、见憎爱心、见瞋喜心、见邪正心、见凡圣心、见自在心、见不自在心、见涅盘解脱心、见佛菩萨心、见究竟心、见知解不知解心。如此种种心,并是凡心、妄想心。

问:云何是圣人心?

答:不起一念,不见一物。都无如许心,是圣人心。

问:汝得圣人心耶?

答:我不得圣人心。

问:既不得圣人心,云何知「都无如许,是圣人心」?

答:我语你道「得圣人心」,我即是罪过人,即是颠倒人。

问:你语我道「得圣人心」,即是罪过人;你不语我道「得圣人心」,岂亦不是罪过人耶?

答:我不语你道「得圣人心」,即无罪过。

问:云何道得圣人心,即罪过;道不得,即无罪过?

答:圣人心无得,所以知无罪过。

问:云何知圣人心无得?

答:《维摩经》云:「若有得有证,即於佛法为增上慢。」是以知圣人心无得。《金刚》云:「过去、现在、未来心,三世俱不可得,」是圣人心。又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问:可得是何心?

答:是凡心。

问:既不可得心是圣,一切圣人有何知解?

答:圣人实不立知解。

问:既不立知解,云何称有三世诸佛?有究竟涅盘?有常乐我净?有解脱方便?

答:为不立知解,即得究竟涅盘,解脱方便。若立知解,即不得。

问:立知解即不得究竟涅盘、解脱方便,不立知解却得,岂不是颠倒法?

答:不颠倒。

问:云何不颠倒?

答:你有所得心,即有颠倒;无所得心,即无颠倒。

问:修学人总有所得心?总无所得心?

答:修学人总有所得。

问:既有所得,是合道耶?是不合道耶?

答:有所得即不合道。

问:有所得即不合道,云何三大阿僧只劫修万行,得涅盘?

答:若道三大阿僧只劫修涅盘乐,即是诳惑你,即是下脱你,即是嫌你,我是慢语人。实无修得。莫起痴心,莫起狐媚心,莫起希望心。若於佛法中起毫毛心,总是妄想颠倒心。若见证见圣,即是见鬼人。但莫起心,我即怜你,我将接你到涅盘乐。

问:过去诸佛总不起心,得涅盘,为当独自教我不起心?

答:过去诸佛总不起心,得涅盘。

问:云何得知?

答:《文殊般若》云:「无知无解是佛所知。」此是法印,岂虚言哉!无知,烦恼障断;无解,所知障除。二障既除,法我俱空。若立知立解,见好见恶,见青见黄、赤、白,即流浪生死,作凡夫人,不得自在。但不立知解,不见一物,即是了事人,即是有精神人,真大夫,出三界外,得如如心。

问:不立知解,不见一物。此即是究竟法?非究竟法?

答:此是究竟法。

问:究竟法无本,阿谁知?无本,阿谁解?

答:无本是佛知,无本是佛解。

问:无本,天生有[门@卜]佛?为当修得成佛?

答:修得成佛。

问:云何无本是佛知?无本是佛解?

答:只缘修得,始知佛知、佛解;未解得,不知佛知、佛解。

问:究竟法,佛向谁边得?

答:向佛边得。

问:向阿那佛边得?

答:向如如佛边得。

问:如如佛在何处?

答:如如佛遍法界。

问:如如佛既遍法界,云何众生不见?

答:众生盲不见。

问:众生总盲不见?亦有见者?

答:亦有见者。

问:何等人见?何等人不见?

答:如日月,盲人不见,不盲人见。

问:佛得法成?为言法向佛边得?佛与法岂无先後耶?

答:无先後。佛与法一时起。

问:云何一时?

答:一切法无先後。如仰与覆,如拳与手,如醉与醒,如波与水。并一时无先後。

问:若道一切法无先後、无来,亦无佛、亦无法。

答:阿谁语你道有佛?阿谁语你道有法?

问:若无佛无法,云何经文遣我久受勤苦,乃可得成?

答:经文为你在凡二乘,不达佛性,遣你会三归一,所以语你道「久受勤苦」。若达佛性,即达性空;若达性空,即是归一;若达归一,即名一时。更不劳你久受勤苦。

问:若遣我归一,还与我作障碍。

答:你不须愁,你莫作障碍。但达佛性,即是归一。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合一亦不立。此是法印。你何须强立一?不关你事!《维摩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又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

问:身又不得,心又不得。何须比来,漫受辛苦!

答:你今日大解事。我观你比来常立睡,如今始觉也。

问:我今日以後,不作一事,不为一事,得不得?

答:你若一事不作,一事不为,是墙壁木石。

答:你但觉性从本以来,清净无染,无取无舍,无好无恶,无是无非。身共世间种种同心,不染世间,即是寂灭人、得心人。行住坐卧,所作所为,都无滞碍。

问:今日以後,不作诸见解,止依若见解,得不得?

答:你若依我见解,即是虫蛆汉子,我即礼遇你。

问:你何为礼遇我?

答:你是了事人,得无为心。

问:为当我独自道我是了事人?更有称扬我者?

答:三世诸佛,总称扬你。

问:云何乃知?

答:《诸法无行经》云:「常处无为空寂行,恒沙佛藏一念了。」此是诸佛菩萨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此是印处,须知之。

问:实有心可印?实无心可印?

答:若有心可印,即是凡夫;若无心可印,即是外道断见人;若见非有非无心可印,即声闻人;若见不有不无心可印,即是缘觉人。《般若顺中论》云:「迦叶见有,着常见,即是断见。」是故,黠慧者不依止有无。又云:「迦叶有是一边,无是一边,中者非有非无,以无处所。」此义应知,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得虚无心。住有亦不得,住无亦不得,住非有非无亦不得,住不有不无亦不得。经云:「若菩萨心住於法,如人入暗,即无所见。」任你自容易取,莫咬我。我不耐烦,我无法答你。

尔时疑众亦无问可问,豁然大悟。一时长叹,声彻十方:善哉!我等长夜,常处迷津,共守邪途,习学邪教。流浪三界,不了一乘。恒怀速出之心,未达性空之心。过去诸佛、菩萨及善知识演希有法,令我得闻,令我得解,令我得悟。岂期今日宝藏自开,往愿皆从,无求立至。三毒八苦,回作菩提;四大色身,即是常住。降六贼,破魔军,见法王,封爵禄。赏摩尼妙宝,赐如意明珠。分施众生,善能随顺。开方便教,起大慈悲。幻盲迷人,入安乐国,一时见性,同证无生。苦和合僧到事等礼如如佛,行如如法,住如如宅,坐如如床,卧如如褥,着如如衣,食如如味,饮如如浆,见如如父母,共如如兄弟妻儿眷属,常疑如如佛究竟。齐以偈赞曰:

为求大法阐大义,普愿众生速受记。

广开方便度泥黎,疾证菩提无上智。

大乘起世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