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发二菩提心已,学菩萨行之法。分二:

己一、受持菩提心之法;己二、学波罗蜜多行之法。初中分二:

庚一、加行支分,先修顶礼、供养、皈依,次由四力完备之门忏除罪障违缘;庚二、先修随喜众善等积集资粮,顺缘次正受持菩提心。初中分二:

辛一、释论文;辛二、出品名。初中分四:

壬一、供养;壬二、顶礼;壬三、皈依;壬四、忏悔。初中分二:

癸一、供养所为;癸二、正修供养。今初:

为应受持如是妙宝心,於诸如来正法菩萨心,

殊胜三宝清净无垢染,功德大海胜妙供品陈。

应供品丰盈,意乐加行恭敬,善修供养。何故供养?为应受持出生一切有情妙善资粮之妙宝心故。於何境供养?於诸如来,及诸圣者正士所说之法宝,自性清净及忽然离垢之大乘灭道谛圣观自在妙吉祥等佛子,诸功德大海也。

癸二、正修供养。分三:

子一、无主执持物供;子二、自身供;子三、心力变现供。初中分三:

丑一、供物;丑二、如何供养;丑三、供无主物之因。今初:

尽其所有妙花?嘉果,尽其所有良药百味俱,尽其所有希世诸珍奇,尽其所有悦意妙香水,

如是乃至妙宝七金山,园林寂静景物宜人地,嘉树奇花绚烂色庄严,繁柯美实茂密枝叶垂,天龙世间俱生和合香,

如意宝树七珍饰林苑,自然香稻不由耕稼生,种种庄严堪为供养具,明湖清沼灼灼发芙蕖,凫雁和鸣妙音极哀雅。

世间无主摄持之花如莲花等,尽其所有诃黎勤等果,所有冰片等药类,尽世间所有金银等宝,湖海等所有悦意净水,金等八宝山,如是园林方境寂静适悦之处,树林自放众花以为庄严,果树果熟累累下垂,天龙等世间俱生和合转变出生上妙薰涂等香,随欲出生之如意树,及众宝所成之树,如意大海浴池,以莲花为庄严,其中凫雁和鸣,哀雅悦耳,不劳耕种自然出生之香稻,以及别余堪供三宝之诸庄严俱,悉以奉献。或有不知论义者,於论文次第别作余解也。

丑二、如何供养:

遍虚空界广博无边际,所有一切无主执持物,

慧心摄取善巧而献陈,殊胜士夫能仁诸佛子,

清净功德生处大悲心,愿祈愍念於我垂纳受。

遍虚空界广博无边所有一切无主摄持之物,我悉以慧心摄取,於供养境,诸能仁殊胜士夫及诸佛子,恭敬善为奉献。诸功德生处正士,悉皆具大悲心,愿悲愍忆念,受我此供。

丑三、供无主物之因:

今我福德不具极困贫,别余供具资财悉非有,

依怙惟为他义作殷勤,饶益我故神力祈受享。

或问何故唯以心力出生为供,应真以彼彼悦意实物为供也。我先未积广大福德,所欲受用不能具足,极为贫乏,别余自能主宰之供养资财,我毫无所有,依怙深心一向专为利他,於此等无主摄持之物,为利益我故,愿以神力纳受也。

子二、自身供:

我於一切诸佛佛子前,尽我身心无余志诚献。祈诸殊胜勇识咸摄受,至心愿为诸尊作臣民。

我由诸尊咸作摄持故,饶益有情不怖生死轮。往昔众罪清净得超脱,别余罪垢此後不再生。

我有应供献之身,应以为献,我於自身能自主宰,以多方便,舍我所心,於诸佛佛子前,永久奉献,愿诸殊胜勇识,普垂纳受。信心恭敬,愿为臣民,依教而行。自供养已,凡有所作,我悉为诸尊之所摄持,依凭救护,一切怖畏,悉皆远离,不怖生死,离诸怖畏,利益有情。自於昔时无义所积诸罪,悉皆清净超越,别余诸罪,自今以後,宁舍生命,誓不再造。

子三、心力变现供。分二:

丑一、有上供;丑二、无上供。初中分十二:

寅一、浴具;寅二、天衣;寅三、庄严;寅四、涂抹;寅五、花鬘;寅六、薰香;寅七、肴馔;寅八、灯明;寅九、无量宫;寅十、伞盖;寅十一、音乐;寅十二、供品恒时不断之加持。初中分三:

卯一、浴室;卯二、献浴;卯三、拭身。今初:

浴殿香薰旃檀气芬馥,水晶布地晃耀色晶莹,

众宝轩楹辉煌悦人意,珍珠华盖垂履灿光明。

献浴之浴室,以旃檀等洒之,气极芬馥,水晶为地,朗彻光莹。梁楝楹柱,悉皆拂拭,宝光辉耀,悦可人意,上垂珍珠为饰之华盖,光辉灿然,以为庄严,於此室中而请供浴也。

卯二、献浴:

於诸如来及诸如来子,奉献众多充盈妙宝瓶,

善盛悦意妙香甘露水,妙歌天乐无量浴具陈。

於诸佛菩萨,以众多金等宝瓶满盛妙香和合之悦意香水及众妙花,以众多美妙歌乐而请浴也。

卯三、拭身:

无比天衣清洁离垢染,妙香沾洒涂拭如来身。

次於诸圣之身,以无比柔软清洁之衣,遍沾妙香,而为涂拭。

寅二、天衣:

次复於诸圣身敬奉献,芬馥天衣妙色善染成,并及种种轻柔妙天衣。

涂拭之後,於诸圣前,以妙色染成之天衣极其芬馥,敬为奉献。若用在家服饰者,则以种种形式色彩之细软妙衣而为奉献。

寅三、庄严:

百千种类殊胜庄严等,奉献庄严大行普贤王,圣妙吉祥观世音自在。

耳环等百千等殊胜庄严,等者等取环钏等。以之奉献圣普贤王、不败文殊、观世音自在等,以为庄严。

寅四、涂抹:

香气芬腾遍满三千界,以诸妙香涂抹如来身,

如炼纯金磨莹露光彩,威光赫奕瞻仰诸能仁。

以遍满三千界内香气芬腾之妙香,如冶纯金善为炼磨,涂抹一切能仁自在之身,光明焕发,威光赫然也。

寅五、花鬘:

於诸能仁自在胜供境,曼陀罗花妙莲优鉢罗,

种种端严美妙悦人意,芬芳妙花环鬘作供陈。

应於殊胜供境能仁自在前而为供养。以何供养?谓以悦意曼陀罗,妙莲优鉢罗等,芬芳散布,取善为贯串之花餯而为供养也。

 

寅六、薰香:

次复奉献夺意殊妙香,遍满虚空涌聚妙香云。

次以沉檀等夺意妙香,遍满十方,妙香云聚,而为供养。

寅七、肴馔:

肴馔羹汤善调具百味,种种天厨妙善悉进呈。

殊胜甘美之肴馔,及殊胜羹汤等,具种种色香味之饮食天馔,於诸佛、佛子而为供养。

寅八、灯明:

次复奉献众宝灯明炬,金色莲花环鬘次第陈。

金莲花盏,络绎排列,成为环鬘。其中安置光明炽然宝炬,以为供养。

寅九、无量宫:

净地无尘妙香善涂莹,悦意杂花遍布极芳馨,

无量宫殿妙香闻赞咏,珍宝庄严垂覆色晶莹,

遍满虚空无量庄严具,悉皆奉献大悲自性身。

净地善为扫除,涂以妙香,散洒众花,芳香悦竟。无量宫内,诸天女等,歌扬赞咏,韵音悦耳,珍珠众宝,流苏垂复,以为庄严,光明无量,严饰上空,以为虚空庄严,光明无量,严饰上空,以为虚空庄严。此皆以奉献具足大悲自性者也。

寅十、伞盖:

众宝庄严伞盖纯金柄,轮围种种庄严可众心,

妙相端严见者咸爱乐,常时擎持奉上诸能仁。

众宝所成严丽伞盖,以金为柄,於其轮围,以众宝所成悦意严饰之具,而为庄严。妙相端严,见者爱念,张之常时奉献诸能仁自在者也。

寅十一、音乐:

复以别余供云聚,并诸悦耳和雅音,

解除有情诸苦痛,如云普覆处处闻。

除前已供养之外,复有别余供云聚,苏鼓等乐器及悦耳韵音,有情略一经耳,便能解除苦痛,适意餍心,如云普覆,随处出生也。

寅十二、供品恒时不断之加持:

於诸正法胜妙宝,塔寺伽蓝妙相严,

普雨众宝妙花雨,恒时不断愿降霖。

十二部经及灭道谛摄一切法宝,意之所依具舍利藏之诸塔庙,绘造等像前,悉以宝花等供养,尽轮回际恒时不断,如雨降霖也。

丑二、无上供:

云何文殊师利等,於诸如来修供养?

如来依怙佛子前,我今供养亦如是。

如文殊、普贤等已得自在之菩萨,变现凡所纳受之供物,遍满虚空,供养诸佛。我亦如是供於天人依怙之诸如来及诸佛子也。

壬二、顶礼。分二:

癸一、语赞;癸二、身礼。今初:

我於一切功德海,普以韵音支分海,

赞扬悦耳妙音云,一切如来定普闻。

於诸悲智等功德大海,我以赞扬无边功德之韵音支分大海而为赞咏。韵音语也。支分其音也。海言其多也。想一一身出无量首,一一首出无量舌,而为赞叹。又於诸圣众,我虽未作赞扬妙音时,亦定有无量妙音云,随时随处出生想。

癸二、身礼。分三:

子一、礼三宝;子二、礼发菩提心所依;子三、礼和尚、阿闍黎等。今初:

三世如来一切佛,并诸妙法贤圣僧,

尽其所有刹尘身,我今恭敬而顶礼。

三世过去未来一切佛,教证等法,及诸贤圣菩萨僧前,我化量等佛刹微尘数身,恭敬顶礼。

子二、礼发菩提心所依:

於诸菩提心所依,及诸塔庙我顶礼。

菩提心所依者,谓发心之因大乘经典及为发心缘之补特伽罗,及於彼发心之处所,并佛像塔寺等,我皆顶礼。

子三、礼和尚、阿闍黎等:

於诸和尚阿闍黎,持净戒者我顶礼。

说别解脱戒先後圆满之和尚,及依谁授戒之阿闍黎,及致力解脱道而荷担殊胜净戒者,我皆顶礼。

壬三、皈依:

乃至未证菩提间,於诸如来我皈依。

於诸正法菩萨僧,我今皈依亦如是。

皈依之义,谓心念口言,许为救度怖畏痛苦之所依也。此中分因皈依及果皈依,初谓以已成就之三宝为救度怖畏所依,次谓以自相续所证佛及法宝为救度怖畏所依。依何皈依之因,了知皈依境之功德及殊胜承许皈依,不皈依余,此四者是皈依之法也。皈依诸学处如上师所作《波罗蜜道次第广论》所说应知,此中不录。破许道谛非胜义皈依之邪说,总释皈依之类别,及世俗胜义皈依之差别等,如大乘传承上论师,广解释竟应知。此中所说,是以他相续已成就之大乘三宝,及自相续当出生之三宝为所缘境,从今时起,乃至无上菩提果位,於菩提树下现证法身中间,一切时中,皈依诸佛,於大乘法宝及诸贤圣菩萨僧亦如是皈依。皈依已成就之佛为开示圣道之导师,皈依自相续所证之法宝为正皈依,皈依已成就之大乘圣人,为修皈依之助伴也。

壬四、由四力完备之门忏除罪障:

总科分者,谓从初即应励力不染罪,虽励力而由放逸或烦恼重等故,仍犯罪行,不可漠然置之,於大悲导师所说诸补治方便,应当励力。又堕之补治,应依上下诸部之戒,别别所说而作。罪之补治,应由四力之门而作。《佛说四法经》云:「弥勒菩萨摩诃萨,若具四法,虽造积罪障,亦能压服。四法云何?谓摧坏遍行力,对治遍行力,遮止罪行力,及依止力也。」造积之业定应受报者,以彼尚能压服,况不定业?此中初力,谓於已作不善业,再再追悔。欲生此力,於不善业生三种果之理,应当善修。生第二力,如《集学论》所说,依甚深经修空性,依念诵,依佛菩萨像,依供养,依持名等。第三力者,以後谨慎防护不善业。第四力者,修菩提心等。本论广明初力。此中又於造罪之时分、因缘、加行、境、分齐等,应当忆念。

别别之义有四,谓癸一、摧坏遍行力;癸二、依止力;癸三、对治遍行力;癸四、遮止罪业力也。初中分四:

子一、观察如何造罪之理而悔;子二、怖畏带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子三、广细思维无义造罪之理而修追悔;子四、思维惧罪之相。初中复分四:

丑一、显明了知忏悔之境;丑二、由时因种类等门,总忏所造罪;丑三、忏於殊胜境所造有力之罪;丑四、思维不乐之果,追悔求忏。今初:

普於十方善安住,圆满正觉诸菩萨,

具足大悲诸圣前,合掌志心而启请。

一切诸方安住圆满大觉菩萨具大悲者前,追悔先所作罪,合掌启请而求忏悔也。

丑二、由时因种类等门,总忏所造罪:

从於无始生死来,或於今生或他世,无知自作诸罪愆,或复教他令作罪,

愚痴扰乱所胜故,或见他作而随喜,所作罪愆悉观见,依怙尊前志心忏。

从无始流转生死以来,生生世世,现世余生,我由昧於业力异熟故,自作教他造一切罪,或由昧於业果之愚痴惑乱,於他作罪自心随喜,所有一切罪愆,我应见罪追悔。如是思维,於诸依怙前,志心忏悔,无有覆藏。

丑三、忏於殊胜境所造有力之罪:

我於殊胜三宝前,父母师长诸尊重,

由烦恼门诸所作,身语意之一切罪,

我由愚迷於三宝父母或师长等余福田境,因於烦恼三毒之门,依身语意等生罪之门,所作一切损害,当善忏悔。

丑四、思维不乐之果,追悔求忏:

众多过患集我身,极恶重罪难幸免,

尽其所有诸罪愆,诸导师前求忏悔。

我为罪人,具众罪失,为能与地狱等果之因,凡我所作一切断命等罪,能生极大痛苦,极恶难容者,悉皆忆念忏悔。

子二、怖畏带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

我今罪垢未净治,或遇灾横先时死,故欲解脱诸罪愆,定须速疾求皈救。

死王倏忽难保信,已作未作不相待,有病无病悉齐等,命如朝露何可赖!

此罪若不立即忏悔,我罪未净,与罪共存,死主先来,死已当生恶趣,恳祈速疾救护於我,以何方便,定令解脱此罪。若罪未净前,未必便死,何须速为救护耶?死王倏尔即来,虽刹那顷,亦不可保信。罪已作净治,或复未作,不相待也。不问所作之事已竟未竟,补特伽罗有病无病,悉可於寿算未终之前,倏尔而死,生命可几时不死,亦难保信。以不可保信故,有罪应速净治也。

子三、广细思维无义造罪之理而修追悔。分四:

丑一、追悔不知亲眷身财等不可保信,为彼造罪;丑二、死时仅成忆念境之喻;丑三、追悔现见如是不可保信,仍为彼等造罪;丑四、追悔不悟自身不定何时当死而造罪。今初:

悉当弃舍终离散,我於此理昧无知,分别亲及非亲故,造作种种诸罪业。

所谓非亲毕竟无,所谓亲爱亦非有,乃至我身性尚空,如是别余何所有。

眷属资财及俱生之躯体,悉当舍离,独往他世。悔我不知此理,於亲守护,非亲摧害,因之造种种罪。诸非亲者,转瞬成空;诸亲眷等,亦复如是。乃至我尚空无,故不应为彼等故而造诸罪。如是亲眷资财等莫不皆空,纤毫不可保信。为彼等故而起贪瞋造罪,应追悔也。

丑二、死时仅成忆念境之喻:

宛如梦境之所经,景物班班曾亲历,

彼彼皆成忆念境,逝者如斯不可见。

譬如梦中,略受微乐,醒时仅成忆念之境。如是先时受用一切逸乐之法,死时彼彼悉皆仅成忆念之境。以此之故,惟应再再摈息诸务,专力於佛法。一切过去之法,彼彼悉不可见,仅有忆念之境而已。

丑三、追悔如是现见不可保信,仍为彼等造罪:

或复即於清醒时,众多怨亲悉亡逝,

为彼所造众罪业,极重难忍现在前。

复次或即於此清醒之时,曾经亲见众多怨亲悉皆亡逝,而为彼等所造罪业难堪苦果,当前现在。如云「他人不能代受苦,何苦为他造罪业」也。此追悔为他造罪,应再再思维也。

丑四、追悔不悟己身不定何时当死而造罪。分二:

寅一、总;寅二、别。今初:

空言年命倏尔尽,无常之理未证知,

愚痴贪慾瞋恚力,作诸众罪难数计。

如是我空言死无定期,须臾倏忽,实未证知,由愚痴欲贪瞋恚造种种罪,由斯诸罪当堕恶趣,故应思维决定必死,死无定期,死时除佛法外余悉无益,且思维恶趣过患,再再修习追悔已作之罪。

寅二、别。分四:

卯一、怖畏生命惟灭无增,决定必死,恐带罪而死;卯二、罪若未净,现生亦须受苦;卯三、生大怖畏之故;卯四、後时苦逼之理。今初:

无间昼夜如逝水,年命消竭不暂留。

空乞延年何可得,人生安得长不朽!

行住卧三,一切时中,日夜刹那不停,此生寿命恒时损灭,绝无增益,如是岂不可推知我决定死?知必死也。且何时死亦不决定,故於净罪应须励力。消竭者,言日夜时时消竭也。

卯二、罪若未净,现生即须受苦。分三:

辰一、罪若未净,命断之苦,亲友等不能救;辰二、惧未作福;辰三、忧悔逼恼。今初:

当我辗转困床褥,纵多亲友相环守,

毕竟临终命断时,死苦唯吾一人受。

堕落死王使者手,亲知何补友何能。

若未作福,死时我卧床上,纵多亲友,悲恋环绕,断命时之苦,唯我独自受之,彼等不但不能为除怖畏,为可怖狞恶死王使者所执,虽有亲知友善何益何补?唯有佛法,能为救护也。

辰二、惧未作福:

时唯福业堪依怙,奈余片善亦未修。

其时唯皈依护戒等福德,堪为依怙,奈余今亦未曾修积,言悔未作善也。

辰三、忧悔逼恼:

哀余昔时由放逸,如斯怖畏非所谋,

乃为无常现生事,造作众多诸罪垢。

於皈救处哀呼依怙,悔我昔时由放逸故,於有如是恶趣怖畏,未思未见,为无常亲怨现生之事,恒造众罪。

卯三、生大怖畏之故:

罪人断肢赴刑场,牵引之时犹慞惶,况人吻燥眼根坏,宿业转变见异物。

死王使者面狰狞,形象现前来攫捕,极大怖畏痛苦缠,衰损难堪何待言。

或有罪人,为断肢体,被人牵引,赴於刑场,其时犹复设惶恐惧,况人唇吻乾燥,面色憔悴,眼根失坏,由先业异熟所变,显现异相,见与己异类之死王使者,状极可畏,来相攫捕,极可怖畏,垂死病苦所缠,其苦恼衰损,生大怖畏,更何待言。故应追悔也。

卯四、後时苦逼之理:

哀呼谁能为救护,令我脱此大怖畏!瞠目仓皇睛肉露,四方狂顾求皈救。

若见四顾无可归,嗒然自失心颓丧,若时无处可皈投,我於尔时当奈何。

生地狱已,见诸狱卒之时,起极大怖畏,哀呼谁人善能救我脱此怖畏,张目露睛,仓皇四顾,寻求皈救。如是寻求,仍见四方无皈救处,嗒然失望,故应自今即皈依三宝也。故於彼地狱中,若无救护可脱此怖,其时任我如何,亦绝无脱离之道,故於脱离怖畏之因,从今时起即应励力也。

癸二、依止力。分三:

子一、从今时起依止皈依三宝;子二、依止具足愿力菩萨;子三、皈依之後如教修行。今初:

是故有情依怙尊,为护众生勤精进,大力能除诸怖畏,即於现前应皈依。

佛心证入微妙法,能除生死诸恐怖,菩提萨埵贤圣僧,正应皈依亦如是。

生恶趣时,欲求救护,已不得可。佛为有情依怙,为救护一切有情常勤精进,希有神力能脱怖畏,故有大力能除诸怖,故应从今迅即皈依。又依佛心所证之法,能除生死怖畏,是为法宝。并及获得圣位之菩萨僧,亦应如是正作皈依,认为修道之伴侣。

子二、依止具足愿力菩萨:

众怖所逼极惊惶,我今皈命普贤王,复於文殊妙吉祥,自以此身为供献。

大悲心行无动转,观音自在依怙前,疾痛哀号声惨切,恳求於我施救护。

圣者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诸圣众,一切大悲依怙前,志心呼吁求皈救。

死王使者最狞恶,见之恐怖四散逃,谁具威德能如是,持金刚手我皈依。

我为惧恶趣诸怖畏故,称念具大愿力普贤菩萨,奉献我身,恳祈救我脱诸怖畏。又於妙吉祥前,不由他劝,以清净心,自以我身,而为供献。任运恒常作利他事,大悲心行,无有动乱,观音依怙之前,亦惨切哀呼,而求救援。云何哀呼?谓恳祈於我罪人而施救护也。如是於菩萨圣者虚空藏及地藏等诸圣众者,谓弥勒除盖障等,一切大悲依怙之前,求觅皈救。志心呼言,愿乞救护。金刚手者,死王使者守护地狱瞋有情者,见之即四散逃窜,故皈依金刚手。

子三、皈依之後如教修行:

昔违诸尊教敕言,今见现前大怖畏,

即今皈投诸圣前,愿乞速除诸恐怖。

我昔违越诸尊教言,而作诸恶,未作诸善,今见无边生死恶趣,极大怖畏,皈依诸圣,於取舍处,依教修行,愿乞速疾为除怖畏也。

癸三、对治遍行力。分二:

子一、应励力净罪之因;子二、应速励力。初中分二:

丑一、以病喻明应速净罪;丑二、以险地喻明应净罪。初中分三:

寅一、法喻安立;寅二、三毒之病,过患特大,故疗彼之药珍贵;寅三、应依圣教妙药修行。今初:

寻常病恼之所怖,犹当谨畏奉医言,

况复欲贪诸过患,百千重病常相逼。

风胆等扰动寻常之病,恐由彼致死,尚须依医言治病之法而行,况无始以来所患贪慾等三毒重病,为百千众罪之源,常相逼恼,应依止对治力,遵佛医王教示,以除其病,更何待言,应致力罪垢之对治也。

寅二、三毒之病,过患重大,疗彼之药珍贵:

即其一端亦已胜,尽陷阎浮所有人,

若求他药疗诸病,遍访十方终不得。

如於菩萨起瞋心等,即其一端,已较尽陷南阎浮提之人於地狱中,灾祸尤大。疗彼之药修对治道之法等,除佛经外,别余梵天等处,诸方遍求终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珍贵也。

寅三、应依圣教妙药修行:

惟大医王一切智,圣教拔苦尽无余,

若不依教而修行,是大愚痴可诃处。

除烦恼病之药,即是能拔烦恼诸苦一切智之圣教,不依彼修行,惟思轮回无尽及恶趣之因,是极愚痴应诃谴处,故应志心於佛皈依,如佛所教而修行也。

丑二、以险地喻明应净罪:

若遇寻常小坑坎,犹须谨畏毋轻翫,

况临长劫生死渊,一堕千寻何可忽。

寻常丘陵坑坎稍微险处,从彼颠堕,不过损伤肢节,惧颠堕故,犹须谨畏而住,况长居极险之地,从彼一堕千寻,如三万二千由旬等,应须谨慎,更何待言,故应励力依止烦恼对治法也。

子二、应速励力。分二:

丑一、从今即应励力依止罪之对治;丑二、更无理由可不怖苦故於修道不应懈怠。今初:

谓尔许时可不死,坦然安住不应理,

我身决定归坏灭,死亡无时旦夕尔。

若作是思维,虽应励力对治,且待来月来年者,从今即须励力。不应谓惟尔许时不死,不励力修对治,坦然安坐懈怠而住。几时不死不可保信,我死亡坏灭之时,多分旦夕即至,决定无疑,不应懈怠,应即时奋力也。《迦腻迦书》云:「谓此事应明日作,即时不作非善哉,何时汝当归空无,决於明日定无疑。」

丑二、更无理由可不怖苦故於修道不应懈怠:

谁能於我施无畏,决定於死得解脱,

若无决能解救者,云何坦然安乐住。

若谓惧死无益,不应恐怖,现前见闻所及,他人悉皆死亡,死後有堕落恶趣恐怖,而言不应怖死惧罪,是何正士施汝无畏?既绝无人施汝,而於对治不励力修,於罪及死云何决定能得解脱?既不解脱,死已我决归空无,何故不勤修对治?不应由懈怠故坦然安住,当励力修道也。

癸四、遮止罪业力。分三、

子一、追悔先罪防护未来;子二、忏先所作;子三、启请导师誓愿遮止罪业。初中分二:

丑一、断无义罪;丑二、日夜勤修脱罪之道。初中分二:

寅一、受用等不可保信不应贪着;寅二、於亲眷不应贪着。今初:

昔所受用皆坏灭,所存於我今何有,

而我於彼起贪着,违越上师教示言。

往昔轮回生死所受用者,悉皆不可保信,坏灭之後,有何心要余留,我今复可受用?毫无余留,故悔我不应为彼无义之事现行贪着,违上师教造作诸罪也。

寅二、於亲眷不应贪着:

今我身命尚存时,乃至亲友皆远离,

独行茕茕迷所往,从於不善众苦生。

我今无用之身尚生存时,及如是舍诸亲友,独行茕茕,不知何往,无有自在,尔时亲及非亲,悉皆能奈汝何?毫无补益,故不应贪着也。

丑二、日夜勤修脱罪之道:

任何亲友及非亲,谁能定令脱彼苦,

我心夙夜常不宁,恒念此理无暂舍。

从杀生等不善业,生地狱等苦,故我应日夜常思善不善业果之理,惟求如何定能解脱彼苦也。若於业果舍置不念未得决定者,是即於佛所喜爱之法中,未得决定,咸应於此致力也。或有自称於空性已得决定,而於业果不加顾虑者,显见其为颠倒解,於空依缘起义未得决定也。

子二、忏先所作。分二:

丑一、所忏之事;丑二、忏悔之法。今初:

我由无知愚昧故,造作众多自性罪,

及彼俱有诸罪业,凡其所作一切罪。

我为昧於业果,愚痴所蒙,有无戒体之补特伽罗,随其所作罪类,自性罪或惟遮罪,如是所有一切罪中,任何所作不善之事。

丑二、忏悔之法:

今对依怙圣目前,合掌思维诸苦怖,

数数皈命恭敬礼,一切诸罪皆忏悔。

於佛菩萨,现前观见如对目前,合掌思维,以怖苦心,再再顶礼,於彼诸罪,悉皆忏悔。

子三、启请导师誓愿遮止罪业:

恳祈一切大导师,许我发露忏诸罪,

此是不善不应为,从今我誓不再造。

以此之故,於诸导师之前,自承所作之罪,谓此所作之罪,是不善事,自今以後,宁舍生命,决不再作,应断其等流,而为防护也。

一切经论所说净罪之门甚多,而完全圆满之对治者,即以此四力完全圆满之忏悔法作忏悔是也。定受之罪,亦可依此清净,是《分别炽然论》及《八千颂大疏》所说也。我等於业果之分别既未善巧,虽略有所知,又不能如理取舍,日日多门造罪,故应常修四力忏悔之道,特应於净治发菩提心之障,励力观修。

结颂云:若为欲贪嫉妒骄慢心,罪力压伏胜心无由生,依身语意倒误诸所行,悉皆志心依怙尊前悔。

辛二、出品名:

入菩萨行论广解佛子津梁释忏悔品第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