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第四弥伽。寄生贵住。亦具六分。第一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於佛不断三宝。叹离欲性。念善知识。普照三世。忆诸六愿。普救众生。不着有为。究竟思惟诸法自性。悉能严净一切世界。於一切佛众会道场心无所着。

渐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觅弥伽。

【疏】於中二。先念前友教。十句.初总。即前所得法门。深信已下。皆别起观修。文显可知。(【钞】寄生贵住者。生佛法家。种性尊贵故。)後渐次下。趣求後友。

○第二见敬咨问。

乃见其人於市肆中。坐於说法师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说轮字庄严法门。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帀。於前合掌。

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云何流转於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坚固不动。云何获清净心。无能沮坏。云何生大悲力。恒不疲劳。云何入陀罗尼。普得清净。云何发生智慧广大光明。於一切法离诸暗障。云何具无碍解辩才之力。决了一切甚深义藏。云何得正念力。忆持一切差别法轮。云何得净趣力。於一切趣普演诸法。云何得智慧力。於一切法悉能决定分别其义。

【疏】於中三。初见。次敬。後而作下。咨问。於中二。先自陈发心。後而我下。正问。有十二句。初二句总。余十句别。释通横竪。横释可知。竪配十地。一证发心故不退。二不误犯故。三得禅定故。四精进故。五入俗故须总持。六般若现故。七权实双行为甚深义。得观察智慧地。故具足辩才。八无功用。方为正念。九力增上故。十智增上故。

○第三称赞授法中二。先称赞法器。後授己法门。前中二。初审定。

尔时弥伽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敬赞。於中二。先敬。

弥伽遽即下师子座。於善财所。五体投地。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无量种衣以覆其上。复散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为供养。

【疏】所以师礼资者。以菩提心是佛因故。能广出生诸功德故。故法界无差别论云。敬礼菩提心者。如人礼白分初月。不礼满月。以希现故。满月由此故。又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是故我礼初发心。况未说法。未定为师。後授己法。方升本座。不乖重法。前诸知识不尔者。为僧敬俗。事不便故。

○後赞中二。先赞发心。後赞其求友。前中二。初总赞。

然後起立而称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别赞。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刹。则为成熟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则为悟解一切业种。则为圆满一切诸行。则为不断一切大愿。则如实解离贪种性。则能明见三世差别。则令信解永得坚固。

则为一切如来所持。则为一切诸佛忆念。则与一切菩萨平等。则为一切贤圣赞喜。则为一切梵王礼觐。则为一切天主供养。则为一切夜叉守护。则为一切罗刹侍卫。则为一切龙王迎接。则为一切紧那罗王歌咏赞叹。则为一切诸世间主称扬庆悦。

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隐。所谓令舍恶趣故。令出难处故。断一切贫穷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乐故。遇善知识亲近故。闻广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净菩提心故。照菩萨道故。入菩萨智故。住菩萨地故。

【疏】於中三。初有十句。因德深广。斯德终成。功归初发。而汝能发。是谓希奇。其相多同初发心品。此中亦具深直悲心。可以意得。次则为一切下。十王敬护。後则令一切众生界下。外益众生。

○第二赞求友。

善男子。应知菩萨所作甚难。难出难值。见菩萨者倍更难有。

菩萨为一切众生恃怙。生长成就故。为一切众生拯济。拔诸苦难故。为一切众生依处。守护世间故。为一切众生救护。令免怖畏故。

菩萨如风轮。持诸世间不令堕落恶趣故。如大地。增长众生善根故。如大海。福德充满无尽故。如净日。智慧光明普照故。如须弥。善根高出故。如明月。智光出现故。如猛将。摧伏魔军故。如君主。佛法城中.得自在故。如猛火。烧尽众生我爱心故。如大云。降霔无量妙法雨故。如时雨。增长一切信根芽故。如船师。示导法海津济处故。如桥梁。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疏】求友中。以菩萨难遇。而能求能遇。故知善财是深法器。亦预诫求友之心。故解脱处。历十二年不生疲厌。於中二。初总赞机应难得。二菩萨为下。别赞善友。於中二。先法。後喻。有十三喻。初二喻恃怙。次四喻拯济。次君喻依处。余喻救护。

○第二授己法门中二。先现通益物。令其目覩。後升座说授。令其听闻。今初。

弥伽如是赞叹善财。令诸菩萨皆欢喜已。从其面门出种种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遇斯光已。诸龙神等。乃至梵天。悉皆来至弥伽之所。弥伽大士即以方便。为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彼诸众生闻此法已。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疏】言轮字品庄严法门者。贤首引日照三藏解云。轮有多义。一约字相。楞伽中云。字轮圆满。犹如象迹等。二约所诠。尽理圆备。如轮满足。三约用。谓妙音陀罗尼。有转授义。灭惑义。如法轮等。即轮字教法。诠示庄严。此释已佳。今更依毗卢遮那经第五。别有字轮品。彼经云。是徧一切处法门。谓菩萨若住此字轮法门。始从初发妙菩提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间。所有一切自利利他种种事业。皆得成就。如最初阿字。即是菩提之心。若观此字而与相应。即同毗卢遮那法身之体。谓此阿(上)字轮。犹如孔雀尾轮光明。围绕行者而住其中。即是住於佛位。又阿(平声长呼。)娑嚩三字。总摄三部。阿字如来部。娑字莲华部。嚩字金刚部。随一部中皆有五字。所谓字轮者。从此轮转而生诸字。轮是生义。如从阿菩提字。即转生四字。谓一阿字。(上声长呼。)是修行轮。既已发心。必修诸行。二暗字。是成菩提轮。既修行己。必证菩提。三恶字。是大寂灭涅盘轮。即菩提所至。四恶字。(长呼。)是方便轮。而阿字当中。四字绕之。从下次第右旋。亦如轮相。举一为例。余字准之。若行者如是了达。则能入陀罗尼门。旋转无碍。故名字轮品。种种布列圆位。故名庄严。余如彼释。其字下深义。至众艺中当广分别。所以次前而辨斯者。前无碍解脱。即无相智光。今将入俗。兼存有无。寄字表义。又为总持。令不失故。既为医人。亦以字轮消伏障故。圣教中生。宜持字故。

○第二升座说授。

弥伽於是还升本座。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获得妙音陀罗尼。能分别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语言。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楼。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诸梵天。所有语言。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无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悉亦如是。

【疏】妙音陀罗尼者。标名。能分别下。显用。此妙音持。即前轮字法门。然字即四十二字。音即十四音。谓裒(【校】裒.应从南藏作裒。)阿亿伊等。以十四音徧入诸字。故出字无尽。若於音穷妙。则善万类之言。究声明(【校】明.纂要及金陵本误作名。)之论耳。二处互举。理实相成。

○第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能普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种种施设海。种种名号海。种种语言海。能普入说一切深密法句海。说一切究竟法句海。说一切所缘中有一切三世所缘法句海。说上法句海。说上上法句海。说差别法句海。说一切差别法句海。能普入一切世间呪术海。一切音声庄严轮。一切差别字轮际。如是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

【疏】推胜中二。先谦已结前。言光明者。智鉴妙音故。後如诸下。仰推胜进。别有十四句。前四可知。五诠深密故。六无余说故。七法融时法故。八胜故。九胜中胜故。次三可知。十三十四。即前所得。而言际者。穷理尽性故。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从此南行。有一聚落。名曰住林。彼有长者。名曰解脱。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菩萨云何成菩萨行。菩萨云何集菩萨行。菩萨云何思菩萨行。尔时善财童子。以善知识故。於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深植净信。深自增益。礼弥伽足。涕泗悲泣绕无量帀。恋慕瞻仰。辞退而行。

【疏】住林者。方便具足住。众德建立故。年耆德艾。事长於人。故称长者。於其身内。现无边佛境。定用自在。故名解脱。表此住位所修善根。皆为度脱一切众生。乃至令证大涅盘故。第六恋德礼辞。可知。

【论】弥伽速自下座。五体投地。致敬善财。言遽者。疾也。明弥伽敬能发大菩提心者。与十方诸佛同一体性。同一智慧。同一解脱。人天所依。何得不敬。以善财先於前三善知识。己得出世菩提心。已得同於十方诸佛法身根本智。至弥伽所。学世间差别言音名字句义智。明世间俗智。敬出世间真智慧故。以明约真而有世间俗智。即真俗自在故。故城名自在。是以弥伽敬彼善财所得诸佛出世间智慧。是世间智慧根本故。是以敬之。以表俗谛差别智。敬真谛根本智。以俗智是根本智中起故。令後学者贵出世道根本智故。以根本智与一切众生作无明生死之因果。善财初觉。弥伽敬之。十方一切诸菩萨。恒常顶礼初发心。以贵初觉根本智。是出三界智慧相应。与一切诸佛智慧解脱同一体性故。普贤行海因兹而起。是故弥伽敬之而礼。又表无知法慢故。又此第四生贵住。明三界业谢。名生在佛家故。第四地亦名生在佛家。与此住位。同知同得。同见其法。依本而安立之。修学者。初生後熟。轮字品庄严法门者。明於一名字法门。於一音声。言音无二体。名字无二性。庄严种种名字以为助伴。而与人天六道众生说种种法门。令生欢喜。令得解脱。然其不离无声一声。无名一名。为随顺众生世间言辞故。说一切世间诸法无时。即以无名字为主。即以有一切出世间法而为庄严。若说无有出世间法时。即有一切世间为庄严。如是互为主伴。互为庄严。有无缘起。皆无自性。将用教化众生。随根开解。令得解脱。众生及名字言音。皆无自性。以此名字圆满清净音声轮无所障碍。以一音声。说无量名。皆以一音声。与无量名无量字作体故。即无量名无量字总是一字故。以声性无体故。无量名字。与一切声作体故。即以名字体。自无能所分别性相故。以众生自无性故。以此无声之声。无名之名。无说之说。教化一切无性众生。令其破业。至其本地。又以无依之智。无声之声。无名之名。犹如虚空。徧一切六道众生音声。同其类音。为其说法。令其欢喜。然身心智慧。名字六根。总无受者说者。然一字中。徧含多字之义。互为主伴。然亦各不相知。无彼无此故。是故当知。一切名字。皆以有无二字互为缘起。若说一切法有字时。即一切有法自具无故。自相成坏。自有自无自在。说一切法本自无。即有法自具。以有无自相成坏故。即无与有自在。以从有无无体。如法缘生。无尽名言。互为主伴。随世安立。更相成坏。皆一一字中有无尽义。犹如帝网。影像相入。若究之本源。皆幻缘有。各无主宰。当知名不与声作声。声不与名作字。智慧本无。犹如虚空。徧一切处。等众生界。以智体性。随其类音。皆令欢喜而得解脱。故名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此是第四生贵住善知识。以精进波罗蜜为体。余九为伴。若约智。通修五位。若约位。偏修俗智轮字庄严法门。前三善友明出世智慧。是三比丘表之。此弥伽及解脱长者二人。明处世间解脱故。还以俗士表之。余义如文自具。

○第五解脱长者。寄具足方便住。分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深入诸菩萨语言海门。忆念诸菩萨知一切众生微细方便门。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明利诸菩萨摄众生智门。坚固诸菩萨广大志乐门。任持诸菩萨殊胜志乐门。净治诸菩萨种种信解门。思惟诸菩萨无量善心门。

誓愿坚固。心无疲厌。以诸甲胄而自庄严。精进深心不可退转。具不坏信。其心坚固。犹如金刚及那罗延.无能坏者。守持一切善知识教。於诸境界得不坏智。普门清净.所行无碍。智光圆满.普照一切。具足诸地总持光明。了知法界种种差别。无依无住.平等无二。自性清净而普庄严。於诸所行.皆得究竟。智慧清净。离诸执着。知十方差别法.智无障碍。往十方差别处.身不疲懈。於十方差别业.皆得明了。於十方差别佛.无不现见。於十方差别时.悉得深入。清净妙法.充满其心。普智三昧.明照其心。心恒普入平等境界。如来智慧之所照触。一切智流.相续不断。若身若心.不离佛法。一切诸佛神力所加。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成就大愿。愿身周徧一切刹网。一切法界普入其身。渐次游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周徧推求解脱长者。

【疏】於中二。先思念前教。於中亦二。初十一句。思修前法。初总余别。後誓愿坚固下。显修之益。(【钞】寄具足方便住者。带真随俗。习无量善巧。化无住故。)二渐次下。趣求後友。十二年者。昔云。自分胜进。各修六度故。亦显徧观十二住故。亦表不住十二缘故。故云游行。若不住缘。则得解脱。故下云得见。

○第二见敬咨问中三。初明见敬。

既得见已。五体投地。起立合掌。白言。圣者。我今得与善知识会。是我获得广大善利。何以故。善知识者。难可得见。难可得闻。难可出现。难得奉事。难得亲近。难得承接。难可逢值。难得共居。难令喜悦。难得随逐。我今会遇。为得善利。

【疏】见敬而自庆者。希望多年故。

○二自陈发心。

圣者。我己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事一切佛故。为欲值一切佛故。为欲见一切佛故。为欲观一切佛故。为欲知一切佛故。为欲证一切佛平等故。为欲发一切佛大愿故。为欲满一切佛大愿故。为欲具一切佛智光故。为欲成一切佛众行故。为欲得一切佛神通故。为欲具一切佛诸力故。为欲获一切佛无畏故。为欲闻一切佛法故。为欲受一切佛法故。为欲持一切佛法故。为欲解一切佛法故。为欲护一切佛法故。为欲与一切诸菩萨众同一体故。为欲与一切菩萨善根等无异故。为欲圆满一切菩萨波罗蜜故。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所修行故。为欲出生一切菩萨清净愿故。为欲得一切诸佛菩萨威神藏故。为欲得一切菩萨法藏无尽智慧大光明故。为欲得一切菩萨三昧广大藏故。为欲成就一切菩萨无量无数神通藏故。为欲以大悲藏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皆令究竟到边际故。为欲显现神变藏故。为於一切自在藏中悉以自心得自在故。为欲入於清净藏中。以一切相而庄严故。

【疏】发心中先总。後为欲下。别陈发心之相。於中三。初欲上穷佛境。二为欲闻一切下。欲罄尽法源。三为欲与一切下。欲齐菩萨行。亦僧宝境。文并可知。

○三方陈请问。

圣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如是乐。如是欲。如是希求。如是思惟。如是尊重。如是方便。如是究竟。如是谦下。至圣者所。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诸菩萨众。能以方便阐明所得。示其道路。与其津梁。授其法门。令除迷倒障。拔犹豫箭。截疑惑网。照心稠林。浣心垢浊。令心洁白。使心清净。正心谄曲。绝心生死。止心不善。解心执着。於执着处令心解脱。於染爱处使心动转。令其速入一切智境。使其疾到无上法城。令住大悲。令住大慈。令入菩萨行。令修三昧门。令入证位。令观法性。令增长力。令修习行。普於一切其心平等。

唯愿圣者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随所修习。疾得清净。疾得明了。

【疏】於中亦三。初结前生後。谓结前发心之相。便为请问之端。故云以如是心。至圣者所。二我闻圣者下。赞能诱诲。三唯愿圣者下。请说所疑。(【钞】谓结前发心之相者。如前经言。为欲入於清净藏中。以一切相而庄严故。即为请问。云何得入於清净藏中等。余皆仿此。)

○第三正示法界。分二。初入定默示。後出定言答。今初。

时解脱长者。以过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师利童子忆念力故。

即入菩萨三昧门。名普摄一切佛刹无边旋陀罗尼。

入此三昧已。得清净身。於其身中。显现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佛。及佛国土众会道场种种光明诸庄严事。亦现彼佛往昔所行神通变化一切大愿助道之法。诸出离行清净庄严。亦见诸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教化众生。如是一切。於其身中。悉皆显现无所障碍。

种种形相。种种次第。如本而住不相杂乱。所谓种种国土。种种众会。种种道场。种种严饰。其中诸佛现种种神力。立种种乘道。示种种愿门。或於一世界处兜率宫而作佛事。或於一世界殁兜率宫而作佛事。如是或有住胎。或复诞生。或处宫中。或复出家。或诣道场。或破魔军。或诸天龙恭敬围绕。或诸世主劝请说法。或转法轮。或般涅盘。或分舍利。或起塔庙。彼诸如来於种种众会。种种世间。种种趣生。种种家族。种种欲乐。种种业行。种种语言。种种根性。种种烦恼。随眠习气。诸众生中。或处微细道场。或处广大道场。或处一由旬量道场。或处十由旬量道场。或处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由旬量道场。以种种神通。种种言辞。种种音声。种种法门。种种总持门。种种辩才门。以种种圣谛海。种种无畏大师子吼。说诸众生种种善根。种种忆念。授种种菩萨记。说种种诸佛法。

彼诸如来所有言说。善财童子悉能听受。亦见诸佛及诸菩萨不可思议三昧神变。

【疏】所以此中入定示者。亦显此位定增上故。文中三。初彰入定因缘。宿善为因。表自修故。後二为缘。主佛威力。表本觉故。文殊念力。显信智故。已彰善财因文殊故。二即入下。举定名体。谓普摄诸刹在於身中。由唯心之智。称性总持。令如体用。旋转无碍。故以为名。三入此三昧下。明定业用。即普摄等义。於中三。初总明普摄。次种种形下。别彰广多。三彼诸如来所有言下。令善财闻见。

○第二出定言告中四。一明起定。

二告善财下。示定名体。名如来无碍庄严者。总有五义。一.一切如来各具一切无碍庄严。二.一一如来互徧无碍。三.一切如来庄严。悉入长者之身。四.长者彻见十方佛海。五.长者智持.不以为碍。故无碍言。兼得旋持。不违上文经家所序。

三善男子我入出下。明定业用。

尔时解脱长者从三昧起。

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

善男子。我入出此解脱门时。即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毗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又见南方速疾力世界。普香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心王菩萨而为上首。又见西方香光世界。须弥灯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碍心菩萨而为上首。又见北方袈裟幢世界。不可坏金刚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金刚步勇猛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东北方一切上妙宝世界。无所得境界眼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无所得善变化菩萨而为上首。又见东南方香焰光音世界。香灯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金刚焰慧菩萨而为上首。又见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法界轮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现一切变化幢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西北方普清净世界。一切佛宝高胜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法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又见上方佛次第出现无尽世界。无边智慧光圆满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法界门幢王菩萨而为上首。又见下方佛光明世界。无碍智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一切世间刹幢王菩萨而为上首。

【疏】上三科可知。

○四彰定体相。即无来去。唯心观故。於中二。一结前所见。体无来往。

善男子。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

【疏】所以次前显此定者。唯心之观。亦其要故。亦显此位知众生界无量无边。皆心现故。

○二广显随心见佛体相。於中四。一明随心念佛.诸佛现前。二正显唯心.念佛观体。三以唯心观.徧该万法。四结劝修学.令证唯心。今初。

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我若欲见栴檀世界金刚光佛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如是一切。悉皆即见。

【疏】既了境唯心。了心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何难见哉。(【钞】既了境唯心者。上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言了心即佛者。经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既境即是心。心即是佛。则无境非佛。况心心耶。加以志一不挠。精诣造微。佛应克诚。於何不见。)

○二正显唯心.念佛观体。

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於彼。

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

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疏】初总明相无来往。(【钞】今初.总明无来往者。体性寂灭故。)知一切下。释其所由。所以上言普见诸佛。又无来去。其故何耶。了彼相虚。唯心现故。(了彼相虚唯心现故者。以我即寂之唯心。叩彼即体之妙用。能念所念。何动寂之相干。)於中前别显。後结成。别中文有四对。意含通别。谓通显唯心。喻无来往。别喻唯心。兼明不出入等。一如梦对。般舟三昧经云。如梦见七宝亲属欢乐。觉已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无来去。又云。如舍卫国有女。名曰须门。闻之心喜。夜梦从事。觉已念之。彼不来。我不往。而乐事宛然。当如是念佛。此正喻体无来往。但随心变。(般舟下引证。此经有三卷。题云般舟三昧经。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後魏沙门支娄迦谶译。在罗阅只迦邻竹园说。跋陀和菩萨问。第一问事品。今引亦第一卷行品第二。佛先令远恶近善。修此念佛三昧。故举诸喻。示念佛相。经文浩博。今疏略引。各当具引一喻。经云。何因缘致现在诸佛悉在前立三昧。如是跋陀和。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戒完具。独於一处止。心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彼国。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佛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时常念阿弥陀佛。佛告跋陀和。譬如人卧。即於梦中见有种种金银珍宝。或复梦见父母兄弟妻子亲属知识。相与娱乐。喜乐无比。及其觉已。为人说之。如是跋陀和。若沙门白衣。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当念彼佛。不得缺戒。一心专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後。见阿弥陀佛。於觉不见。於梦中见之。譬如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亦不见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见。不用有所蔽碍故不见。如是跋陀和。菩萨当如是念时。佛国界名大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目亦不蔽。心亦不碍。是菩萨摩诃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於是间终。不生彼间佛刹耳乃见。便於此间坐。见阿弥陀佛。闻所说法。悉受持得。从三昧起。悉能具足。为人说之。释曰。次下即有须门女喻。)二水影对中。若月满秋空.随水而现。澄潭皎净.则月影圆明。水浊波腾.则光昏影散。有水月现.曾何入来。无水影空.未曾出去。虽水中见月.谁能执持。心之定散。准喻思择。(然其大意。佛既如影。安有有无一多胜劣去来入出等相。非空非有。中道观成。若水喻心性。则佛之月影。皆是众生真心中物。心佛交彻。真唯心也。)三如幻对。如幻非实.则心佛两亡。而不无幻相.则不坏心佛。正喻空有无碍故。即无来去.不妨普见。见即无见.常契中道。(三如幻对。但有通喻。新经别喻云。又知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佛。如幻所作。谓有能幻法。方有幻事。无能念心。无所见佛。疏中具显三观。初空观。次而不无幻相下。即假观。後正喻上。中道观也。)四如响对。以心为缘而佛响应。佛无分别。以佛为缘而心见佛。心何去来。此但总喻缘成之义。(四如响对。亦唯通喻。新经别喻云。譬如空谷。随声发响。悟解自心。随念见佛。释曰。此唯一义。则法身如空谷。自心如发声。见佛如响应。而疏释经通相之喻。心佛皆响。故两句释之。初喻佛如响。则谷等同上。後以佛为缘下。喻心如响。则以自性清净心为空谷。佛应为声。起见佛心。即如响也。故疏结云。此但总喻缘成之义。然亦声谷皆缘。喻二心为缘而有佛响。二佛为缘而心得见。故二皆响。而上四喻。皆言对者。虽喻有三。法本但喻於心佛二故。上之四喻。皆具四观。一正喻唯心。二唯心故空。三唯心故假。四唯心故中。融而无碍。即华严意。)後结成唯心。故无量寿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般舟三昧经结云。自念佛从何所来。我亦无所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我心见佛。上方摄境归心。下又拂云。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无想即泥洹。是法无可示者。皆念所为。设有念。亦了无所有。空耳。此即喻中。意已具矣。(般舟依止观中引。文稍阙略。今当次第具引。经云。作是念。佛从何所来。去到何所。自念佛何所从来。我亦无所至。自念三处。欲处.色处.无想处。是三处意所为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怛萨阿竭心。(此云如来。)是我身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泥洹。是法无可示云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设有念。亦了无所有。如是跋陀和。菩萨在三昧中立者。所见如是。佛尔时颂偈言。心者不知心。有心不见心。心起想则痴。无想是泥洹。是法无坚固。常立在於念。以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释曰。对疏广略可知。【校】上钞引般舟三昧经.随所闻。闻.纂要南藏续藏及金陵本误作问。又钞.起见佛心.即如响也。如.纂要南藏续藏金陵本误作喻。)

○第三以唯心观。徧该万法。

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集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入一切智。自在游戏。不可思议解脱之门。得佛菩提。现大神通。徧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细智普入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

【疏】谓非但一念佛观.由於自心。菩萨万行。佛果体用。亦不离心。如有偈云。诸佛从心得解脱。心者无漏名清净。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此者成大道。

○第四结劝修学.令证唯心。

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於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

【疏】既万法不离自心。但修自心。万法行备。亦遣愚人妄解之失。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法。岂不唐劳。故今广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又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碍心。文有十句。一如彼病人.非杖不起。烦恼病重.假善相资。二若无法水法芽不生。三对境忘心.即六尘不染。四旧善不杂。新善进修。可谓坚固。五违顺不干。则坦然宽廓。六寂照内证。皎然无瑕。七触境了如。无不鉴达。八六自在王。性同於佛。开尘发用.知见分明。九与佛同如.体周法界。十以调生十力。察获疎遗。如是修心。则圆前佛法。

○第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於此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而得入出。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碍智。住无碍行。得常见一切佛三昧。得不住涅盘际三昧。了达三昧普门境界。於三世法悉皆平等。能善分身徧一切刹。住於诸佛平等境界。十方境界皆悉现前。智慧观察无不明了。於其身中。悉现一切世界成坏。而於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疏】不住涅盘际。生下当知。余文相显。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从此南行。至阎浮提畔。有一国土。名摩利伽罗。彼有比丘名曰海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疏】阎浮提畔者。此洲南际。表将隣不退故。亦云所得般若。六度後边故。摩利伽罗。晋经译为庄严。比丘海幢者。业用深广而高出故。正心不动。如海最高胜故。

○第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解脱长者足。右绕观察。称扬赞叹。思惟恋仰悲泣流泪。一心忆念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於善知识不生违逆。於善知识心无谄诳。於善知识心常随顺。於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於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善法故。辞退而去。

【论】善财见解脱长者。明以真会俗。真俗自体。本性解脱也。见已五体投地。真俗无依。五位同会也。亦明五蕴十二缘。总禅林也。合掌者。真俗会而不二也。已上以观察禅定冥会。已下以言更申所求。已下入三昧。十方各现十佛刹者。明定体徧周圆满故。以十为圆数也。又已下从定中所见十佛如来。及上首菩萨。是三昧所现自位佛果及行故。又已下随念而见诸佛者。以自心应真是佛故。所念皆是佛境界。更无余也。明自心是佛。诸念总佛。余如文自具。此是第五具足方便住。以禅波罗蜜为体。余九为伴。若以智境之中。即五位通修。若以约位之中。偏治真俗静乱二障。会五蕴十二缘为法界性自禅用。而无作缘生之定门。以明一切世间心境。总皆禅也。

○第六海幢寄正心住。文但有五。初念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彼长者教。观察彼长者教。忆念彼不思议菩萨解脱门。思惟彼不思议菩萨智光明。深入彼不思议法界门。趣向彼不思议菩萨普入门。明见彼不思议如来神变。解了彼不思议普入佛刹。分别彼不思议佛力庄严。思惟彼不思议菩萨三昧解脱境界分位。了达彼不思议差别世界究竟无碍。修行彼不思议菩萨坚固深心。发起彼不思议菩萨大愿净业。

渐次南行。至阎浮提畔摩利聚落。周徧求觅海幢比丘。

【疏】有二。初念前教诏。(【钞】海幢比丘寄正心住。成就般若了法性空。无住无依。无邪无正。故闻赞毁。真正其心。念不动故。)二趣求後友。文显可知。

○第二见敬咨问中二。先见敬。後善财童子赞言下咨问。今初。小异前来。谓便见其入定体用。即同前文正示法界.下诸夜神。类多如是。文中有五。一见入定相。二覩定胜用。三瞻敬证入。四所经时分。五覩从定起。今初。

乃见其在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於三昧。离出入息。无别思觉。身安不动。

【疏】此通二定。一即灭受想定。谓无别思觉。七转已息.唯第八识持身。定前加行誓愿力故。令於定身.起诸业用。若圆教中。融摄法界自在无碍故。业用无方。未曾起念。是以六地.能入灭定而起通用。住似地故。净名云。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正当此也。二者即第四禅。以起用多依彼故。四禅无出入息。亦无觉观。内净喜乐诸思觉故。通表此位心定不动故。又经行地侧是动之所。而灭思觉者。表即动而寂故。而言侧者。不住行故。

○二见定业用中二。先别明身分作用处别。後海幢比丘又於其身下。总显毛孔光明业用。今初。总十四处作用不同。总相而明。从下至上。渐渐增胜。别则各表不同。一足出长者等。

从其足下。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皆以种种诸庄严具庄严其身。悉着宝冠。顶系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宝。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饮食。如法上味。一切华。一切鬘。一切香。一切涂香。一切欲乐资生之具。於一切处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皆令欢喜心意清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

【疏】足出长者等者。足有二义。一最初故。多显施行万行首故。二行住义。长者行之长故。居士.得安处故。婆罗门.净行故。成就菩提。是利行故。

○二膝出刹帝利等。

从其两膝。出无数百千亿刹帝利婆罗门众。皆悉聪慧。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衣服。上妙庄严。普徧十方一切世界。爱语同事摄诸众生。所谓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复以方便而劝导之。皆令舍恶。安住善法。

【疏】刹帝利等者。土由帝主。屈申自在故。行由於膝。故出净行。次前二摄。故说爱语同事。

○三腰出仙人。

从其腰间。出等众生数无量仙人。或服草衣。或树皮衣。皆执澡瓶。威仪寂静。周旋往返十方世界。於虚空中。以佛妙音。称赞如来。演说诸法。或说清净梵行之道。令其修习调伏诸根。或说诸法皆无自性。使其观察发生智慧。或说世间言论轨则。或复开示一切智智出要方便。令随次第各修其业。

【疏】腰出仙人者。腰谓脐轮之下。气海之间。是吐故纳新出仙之所。故梵本云。那髀曼陀罗。此云脐轮。

○四脇出龙。

从其两脇。出不思议龙。不思议龙女。示现不思议诸龙神变。所谓雨不思议香云。不思议华云。不思议鬘云。不思议宝盖云。不思议宝旛云。不思议妙宝庄严具云。不思议大摩尼宝云。不思议宝璎珞云。不思议宝座云。不思议宝宫殿云。不思议宝莲华云。不思议宝冠云。不思议天身云。不思议采女云。悉徧虚空而为庄严。充满一切十方世界诸佛道场而为供养。令诸众生皆生欢喜。

【疏】龙者。是旁生故。

○五於胸德相出修罗。

从胸前卍字中。出无数百千亿阿修罗王。皆悉示现不可思议自在幻力。令百世界皆大震动。一切海水自然涌沸。一切山王互相冲击。诸天宫殿无不动摇。诸魔光明无不隐蔽。诸魔兵众无不摧伏。普令众生舍憍慢心。除怒害心。破烦恼山。息众恶法。长无鬬诤。永共和善。复以幻力开悟众生。令灭罪恶。令怖生死。令出诸趣。令离染着。令住无上菩提之心。令修一切诸菩萨行。令住一切诸波罗蜜。令入一切诸菩萨地。令观一切微妙法门。令知一切诸佛方便。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疏】胸德相出修罗者。胸是能生能灭憍慢幻术之所故。又明德相能降魔故。

○六背出二乘。

从其背上。为应以二乘而得度者。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为着我者.说无有我。为执常者.说一切行皆悉无常。为贪行者.说不净观。为瞋行者.说慈心观。为痴行者.说缘起观。为等分行者.说与智慧相应境界法。为乐着境界者.说无所有法。为乐着寂静处者.说发大誓愿.普饶益一切众生法。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疏】背出二乘者。背大乘故。

○七肩出夜叉等。

从其两肩。出无数百千亿诸夜叉罗刹王。种种形貌。种种色相。或长或短皆可怖畏。无量眷属而自围绕。守护一切行善众生。并诸贤圣菩萨众会。若向正住。及正住者。或时现作执金刚神。守护诸佛及佛住处。或徧守护一切世间。有怖畏者令得安隐。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恼者令得免离。有过恶者令其厌悔。有灾横者令其息灭。如是利益一切众生。皆悉令其舍生死轮。转正法轮。

【疏】肩出夜叉等者。肩是可畏勇力之所故。又是荷负之所。故为守护业。

○八腹出紧那罗等。

从其腹。出无数百千亿紧那罗王。各有无数紧那罗女前後围绕。又出无数百千亿乾闼婆王。各有无数乾闼婆女前後围绕。各奏无数百千天乐。歌咏赞叹诸法实性。歌咏赞叹一切诸佛。歌咏赞叹发菩提心。歌咏赞叹修菩萨行。歌咏赞叹一切诸佛成正觉门。歌咏赞叹一切诸佛转法轮门。歌咏赞叹一切诸佛现神变门。开示演说一切诸佛般涅盘门。开示演说守护一切诸佛教门。开示演说令一切众生皆欢喜门。开示演说严净一切诸佛刹门。开示演说显示一切微妙法门。开示演说舍离一切诸障碍门。开示演说发生一切诸善根门。如是周徧十方法界。

【疏】腹出紧那罗等者。鼓腹弦歌。音乐之所故。

○九面门出轮王。

从其面门。出无数百千亿转轮圣王。七宝具足。四兵围绕。放大舍光。雨无量宝。诸贫乏者悉使充足。令其永断不与取行。端正采女无数百千。悉以舍施心无所着。令其永断邪淫之行。令生慈心不断生命。令其究竟常真实语。不作虚诳无益谈说。令摄他语不行离间。令柔软语无有粗恶。令常演说甚深决定明了之义。不作无义绮饰言辞。为说少欲。令除贪爱.心无瑕垢。为说大悲。令除忿怒.意得清净。为说实义。令其观察一切诸法.深入因缘。善明谛理。拔邪见刺。破疑惑山。一切障碍悉皆除灭。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疏】轮王者。布十善。令向佛法故。(【钞】布十善下。经文自具。细寻可知。)

○十目出日轮。

从其两目。出无数百千亿日轮。普照一切诸大地狱。及诸恶趣皆令离苦。又照一切世界中间令除黑暗。又照一切十方众生。皆令舍离愚痴翳障。於垢浊国土放清净光。白银国土放黄金色光。黄金国土放白银色光。瑠璃国土放玻瓈色光。玻瓈国土放瑠璃色光。砗磲国土放码碯色光。码碯国土放砗磲色光。帝青国土放日藏摩尼王色光。日藏摩尼王国土放帝青色光。赤真珠国土放月光网藏摩尼王色光。月光网藏摩尼王国土放赤真珠色光。一宝所成国土放种种宝色光。种种宝所成国土放一宝色光。照诸众生心之稠林。办诸众生无量事业。严饰一切世间境界。令诸众生心得清凉生大欢喜。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疏】目出日轮。目等日照故。

○十一眉间出帝释。

从其眉间白毫相中。出无数百千亿帝释。皆於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宝珠系其顶上。光照一切诸天宫殿。震动一切须弥山王。觉悟一切诸天大众。叹福德力。说智慧力。生其乐力。持其志力。净其念力。坚其所发菩提心力。赞乐见佛令除世欲。赞乐闻法令厌世境。赞乐观智令绝世染。止修罗战。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成办众生一切事业。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疏】眉间出帝释者。於地居中。最尊胜故。中道般若化众生故。令离五欲。得净法故。

○十二额出梵王。

从其额上。出无数百千亿梵天。色相端严。世间无比。威仪寂静。言音美妙。劝佛说法。叹佛功德。今诸菩萨悉皆欢喜。能办众生无量事业。普徧一切十方世界。

【疏】额出梵王者。梵超欲故。次於眉上。又是稽颡请法之所故。

○十三头出菩萨。

从其头上。出无量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众。悉以相好庄严其身。放无边光。说种种行。所谓赞叹布施。令舍悭贪。得众妙宝。庄严世界。称扬赞叹持戒功德。令诸众生永断诸恶。住於菩萨大慈悲戒。说一切有悉皆如梦。说诸欲乐无有滋味。令诸众生离烦恼缚。说忍辱力。令於诸法心得自在。赞金色身。令诸众生离瞋恚垢。起对治行。绝畜生道。叹精进行。令其远离世间放逸。皆悉勤修无量妙法。又为赞叹禅波罗蜜。令其一切心得自在。又为演说般若波罗蜜。开示正见。令诸众生乐自在智。拔诸见毒。又为演说随顺世间种种所作。令诸众生虽离生死。而於诸趣自在受生。又为示现神通变化。说寿命自在。令诸众生发大誓愿。又为演说成就总持力。出生大愿力。净治三昧力。自在受生力。又为演说种种诸智。所谓普知众生诸根智。普知一切心行智。普知如来十力智。普知诸佛自在智。如是所作。周徧法界。

【疏】头出菩萨者。最上首故。说十度行。并显可知。

○十四顶出佛。

从其顶上。出无数百千亿如来身。其身无等。诸相随好。清净庄严。威光赫奕。如真金山。无量光明。普照十方。出妙音声。充满法界。示现无量大神通力。为一切世间普雨法雨。

【疏】顶出佛者。尊极无上故。文中三。初总显所出身语之相。次所谓下。别彰法雨不同。後如是下一句。总结。

所谓为坐菩提道场诸菩萨.雨普知平等法雨。为灌顶位诸菩萨.雨入普门法雨。为法王子位诸菩萨.雨普庄严法雨。为童子位诸菩萨雨坚固山法雨。为不退位诸菩萨.雨海藏法雨。为成就正心位诸菩萨.雨普境界法雨。为方便具足位诸菩萨.雨自性门法雨。为生贵位诸菩萨.雨随顺世间法雨。为修行位诸菩萨.雨普悲愍法雨。为新学诸菩萨.雨积集藏法雨。为初发心诸菩萨.雨摄众生法雨。为信解诸菩萨.雨无尽境界普现前法雨。

【疏】就别彰法雨中。总有三十二种。前十二法雨为菩萨。余为杂类。今初。一普知平等法雨者。畧有三等。一始觉同本。无始本之异故。二等诸佛故。三生佛一性故。得此三等。则转成妙觉。二普门法雨者。下十法雨即十住者。圆教位中十住位满。便成佛故。此前更无别位。此约以位摄位。非一乘宗。余无此说。然此十法。皆是劝学十法。已住自分。劝胜进(【校】胜进.纂要金陵本误作进胜。)故。普门即三世等十种智慧。劝彼灌顶。令其进修。下皆仿此。三令普学法王善巧等。为庄严故。四令学知刹动刹等皆无能坏。最高出故。五令学说一即多.说多即一等。十种广大深法。故名海藏。六令学一切法无相无体等。既一切皆然。名普境界。七知众生无边。乃至知众生无自性。皆是自性门。以无边等。亦如自性故。八了知圆满三世佛法。皆是随顺世间故。九徧观察众生界等。为悲愍故。十诵习多闻虚闲寂静近善知识等。皆为积集包藏於法行故。创治心地。故名新学。十一令其勤供养佛。主导世间。为摄众生。若作十地等释。类可思准。十二即十信菩萨。令普缘如来。及普贤无尽境界而生信心。分明现前。进入位故。(【钞】十法雨即十住者。寻经易了。)

为色界诸众生。雨普门法雨。为诸梵天.雨普藏法雨。为诸自在天.雨生力法雨。为诸魔众.雨心幢法雨。为诸化乐天.雨净念法雨。为诸兜率天.雨生意法雨。为诸夜摩天.雨欢喜法雨。为诸忉利天.雨疾庄严虚空界法雨。为诸夜叉王.雨欢喜法雨。为诸乾闼婆王.雨金刚轮法雨。为诸阿修罗王.雨大境界法雨。为诸迦楼罗王.雨无边光明法雨。为诸紧那罗王.雨一切世间殊胜智法雨。为诸人王.雨无乐着法雨。为诸龙王.雨欢喜幢法雨。为诸摩睺罗伽王.雨大休息法雨。为诸地狱众生。雨正念庄严法雨。为诸畜生.雨智慧藏法雨。为阎罗王界众生.雨无畏法雨。为诸厄难处众生.雨普安慰法雨。悉令得入贤圣众会。

如是所作。充满法界。

【疏】後为色界下二十法雨。普为人天杂类。一总为色界众生舍外住内。令得心境无碍。故曰普门。二偏语初禅。以宿习多慈。而偏己眷属。今令慈普。含福无穷。三即他化自在天。转世自在。生十力自在。四就他化中分出魔众。魔好摧他自高。今令得慈心法幢。摧其邪慢。五随念化乐。但污自心。故转令净念。六虽於世乐知足。宜生出世之意。七世乐时分称快。不及法喜之欢。八地居之极。羡空居为胜。不及福智。严法性空。九夜叉性多暴害。故令欢喜於含生。此约对治明喜。前夜摩天约随便宜。十以彼善奏乐音。上德声闻亦为摧坏。今令得金刚智无所不摧。无不圆满。十一彼恃(【校】恃.纂要续藏误作时。)大身而生憍慢。令见法身。称法界境。十二彼以净眼观海。意欲吞龙。令以慈眼智光。徧照机感。十三随彼善歌。令得即空涉有殊胜世智。十四人王着乐。故偏对治。十五龙多恚毒。故为说喜。有热沙等怖。说法幢能摧。十六蟒多毒害。又为虫唼食无休。故说内休毒心。外苦休息。十七地狱众生。身受无边苦。心念无边恶。若以正念三宝为严。则顿脱众苦。十八畜生多痴故。十九炎魔鬼卒。互相怖畏。乃至王身。亦有热铁熔铜等怖故。二十诸难者。所谓八难。及在人间狱囚系闭等。而多不安。故普安慰。悉令得入贤圣众会。翻彼难处。後结周徧。称性用故。

○二总显毛孔光明业用。

海幢比丘。又於其身一切毛孔。一一皆出阿僧只佛刹微尘数光明网。一一光明网。具阿僧只色相。阿僧只庄严。阿僧只境界。阿僧只事业。充满十方一切法界。

【疏】可知。(上来见定相用竟。)

○第三瞻敬证入。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观察海幢比丘.深生渴仰。忆念彼三昧解脱。思惟彼不思议菩萨三昧。思惟彼不思议利益众生方便海。思惟彼不思议无作用.普庄严门。思惟彼庄严法界清净智。思惟彼受佛加持智。思惟彼出生菩萨自在力。思惟彼坚固菩萨大愿力。思惟彼增广菩萨诸行力。

【疏】证入中十句。初句思人。证人法界。余句思法。证法法界。於中初一句总。谓三昧是体。解脱是用。体用合明。二别思彼体。次二句别思彼用。一益生广多。二无思普徧。即用而寂故。次二句思前体用所因。一内智净故。二外缘加故。後三句思其胜进。依前体用。进益後三故。

○第四所经时分。

如是住立。思惟观察。经一日一夜。乃至经於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乃至六月。复经六日。

【疏】六月六日者。第六住中。满第六度故。以法味资神。故身心都忘。不觉时久。

○第五明出定。

过此已後。海幢比丘从三昧出。

【疏】出定者。所作讫故。(先见敬竟。)

○第二正明咨问中二。先赞。後问。今初。

善财童子赞言。圣者。希有奇特。如此三昧最为甚深。如此三昧最为广大。如此三昧境界无量。如此三昧神力难思。如此三昧光明无等。如此三昧庄严无数。如此三昧威力难制。如此三昧境界平等。如此三昧普照十方。如此三昧利益无限。

以能除灭一切众生无量苦故。所谓能令一切众生离贫苦故。出地狱故。免畜生故。闭诸难门故。开人天道故。令人天众生喜乐故。令其爱乐禅境界故。能令增长有为乐故。能为显示出有乐故。能为引发菩提心故。能使增长福智行故。能令增长大悲心故。能令生起大愿力故。能令明了菩萨道故。能使庄严究竟智故。能令趣入大乘境故。能令照了普贤行故。能令证得诸菩萨地智光明故。能令成就一切菩萨诸愿行故。能令安住一切智智境界中故。

【疏】分二。初标赞深胜。後以能除灭下。出赞所因。由具此下诸因。故上云甚深广大等。其中云。能令增长有为乐者。不舍有为故。出有乐者。不染有故。又上句为凡夫。次句为二乘。下云引发菩提。即为大器。

○第二正问。有二问答。先问名。後问用。初中先问。後答。

圣者。此三昧者。名为何等。

海幢比丘言。善男子。此三昧名普眼舍得。又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又名普庄严清净门。善男子。我以修习般若波罗蜜故。得此普庄严清净三昧等。百万阿僧只三昧。

【疏】上既修人。何更问名。其犹世人。得大王饍。虽餐胜味。何必知名。答有三名者。初一从智立。次一双就境智。後一双融境智立。名普眼舍得者。般若之智.照一切法。故名普眼。皆无所得。故云舍得。若有所得.不能即寂而用。以无所得.即无所不得。菩萨无得。心无罣碍。诸佛无得.则得菩提。昔云。障无不寂曰舍。理无不证曰得。非无此理。而未造玄。二合称中。般若清净。故境界清净。清净之境。皆般若境故。三双融立称者。般若了境。无境非般若。何所不严。故智论云。说智及智处。俱名为般若。是则若般若清净。若境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故一庄严。一切庄严。名普庄严。及摄眷属。可知。

○二向境界中先问。後答。(【校】向境界.当作问境界。问境界即问用。)

善财童子言。圣者。此三昧境界。究竟唯如是耶。

海幢言。善男子。入此三昧时。了知一切世界无所障碍。往诣一切世界无所障碍。超过一切世界无所障碍。庄严一切世界无所障碍。修治一切世界无所障碍。严净一切世界无所障碍。

见一切佛无所障碍。观一切佛广大威德无所障碍。知一切佛自在神力无所障碍。证一切佛诸广大力无所障碍。入一切佛诸功德海无所障碍。受一切佛无量妙法无所障碍。入一切佛法中修习妙行无所障碍。证一切佛转法轮平等智无所障碍。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海无所障碍。观十方佛法无所障碍。

大悲摄受十方众生无所障碍。常起大慈充满十方无所障碍。见十方佛心无厌足无所障碍。入一切众生海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根海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诸根差别智无所障碍。

【疏】问云。唯如是者。上所目覩。颇已修人。视听之外。更希异闻。後答中。皆是上来之所不及。於中三。初六句明於器世间无碍。次见一切佛下十句。於智正觉世间无碍。後大悲摄受下六句。於众生世间无碍。其中见佛。亦为摄生故。文并可知。

○第三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达一切趣。徧无量刹。总持自在。三昧清净。神通广大。辩才无尽。善说诸地。为众生依。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辨其功德。了其所行。明其境界。究其愿力。入其要门。达其所证。说其道分。住其三昧。见其心境。得其所有平等智慧。

【疏】谦己推胜中。初谦己知一。後如诸下。推胜中二。先举彼所知。後而我下。显不能测。

○第四指示後友。

善男子。从此南行。有一住处。名曰海潮。彼有园林名普庄严。於其园中有优婆夷。名曰休舍。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疏】处名海潮者。但言有处。则犹是前国。显方便行。不离般若故。言海潮者。谓潮所至处。显方便就机。不过限故。亦将入生死海以济物故。能知三世佛法海故。故上法门.名为海藏。园名普庄严者。约相。广有众严故。约表。以生死为园苑。万行为庄严故。又文义相随等。庄严总持无漏法故。友名休舍者。此云意乐。亦云希望。亦云满愿。谓随众生意乐。希望得圆满故。亦能圆满性相法故。前般若了真。故寄比丘。此以慈心方便入俗。故寄优婆夷矣。(【钞】显方便行不离般若者。既了俗由证真。故说後得。明不离也。)

时善财童子。於海幢比丘所。得坚固身。获妙法财。入深境界。智慧明彻。三昧照耀。住清净解。见甚深法。其心安住诸清净门。智慧光明充满十方。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五体投地。顶礼其足。绕无量帀。恭敬瞻仰。思惟观察。咨嗟恋慕。持其名号。想其容止。念其音声。思其三昧。及彼大愿所行境界。受其智慧清净光明。辞退而行。

【论】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於三昧。表寂用自在。以经行地是用。三昧是寂。表依用有寂。地侧者。表不住寂用之中。而任运自在故。离出入息。明称理而寂。称理而用。性自徧周。非同二乘作寂灭证也。此同十地中第六地也。以十地行。依此十住行样。修行至彼。同此本故。是故第六地菩萨。得寂灭定神通现前。此是随空慧寂用门。十地大悲寂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一百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