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曹洞宗究心地论亲疏为旨

师讳良价。嗣云岩。越州诸暨人。姓俞氏。初谒忠国师。问无情说法。不契。后到沩山。山问。闻阇黎曾问国师(ニ)无情说法。是否。师云。是。沩云。试举看。师举了。沩云。我者里也有些子。只是罕遇其人。师云。便请。为以拂子点一点。师云。请和尚为某甲说。沩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云。此间莫有同时慕道者么。沩令见云岩。师辞直造云岩。请益前话。岩云。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因有省。作偈云。也太奇也太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一日问岩。某甲有余习未尽。岩云。汝曾作甚么来。云。圣谛亦不为。曰。还得欢喜地也未。云。欢喜即不无。如粪堆头拾得一颗明珠。师辞岩问。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和尚真。如何祇对。岩良久云。只者是。师沉吟。岩云。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方得顿悟。作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示众云。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曹山辞次。师授山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毕。山再拜而去。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还认影。

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宝镜三昧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

宜善何护银盂盛雪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

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

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

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

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

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

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

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

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

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

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公矣

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内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

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

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

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

宝几珍御以有惊异狸奴白牯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

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

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宽延庚午之春。先师在骏州庵原大乘。提唱碧岩集。会中一朝召予曰。夫法随入益深。昔日在正受室。参详尤久矣。虽究变尽成五之大事于格师兄。行住不稳凡三十余年也。至于今日始彻底尽其蕴奥。比前所得如影响。是故书以与诸子。

洞上五位偏正口诀

宝镜三昧曰。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

重离六爻。

回互叠变之义者。众说繁絮。今不记之。

一正也。空也。真也。黑也。暗也。理也。阴也。

一偏也。色也。俗也。白他。明也。事也。阳也。

一正中偏叠而为三偏中正正中来五位变尽成五兼中至兼中到。

盖宝镜三昧者。不知谁人之所述。石头和尚药山和尚及云岩和尚。祖祖相传密至相承。无容易漏泄。传到洞山和尚。着五位阶渐。每位安着一偈。以提佛道大纲。可谓夜途玉炬迷津船筏。悲哉近代禅苑荒鞠。以无智昏愚称向上直指禅。以宝镜三昧五位偏正等无上大法财为老屋里破古器总不顾。恰似瞽者抛掷杖子言闲具。殊不知自蹎坠小果见泥里。到死不得出离。何计五位是蓦过正位杂毒海之舟航。辗破二空坚牢狱之宝轮。往往不知进修要路。不谙者般秘诀。故陷溺辟支小果死水里。蹎没焦芽败种黑暗坑。终到佛手难救。是故四十年前在正受室内所信受大略。以当法施。得真正参玄大死一番底上士。宜须密付。非所以为中下机设者。谨勿轻忽矣。

大凡教海浩渺法门无量。其中间有秘授有口诀。未曾见如五位纷烦者。重离烦评叠变凿说。枝上添枝蔓上结蔓。不知毕竟五位者所以为胡为法理施设者矣。非无小补于法门。令学者转增迷闷。似纵鹙子庆喜大智难了别者。予谓。祖师岂留得无用烦语劳役后昆者乎。我怪之久矣。及入正受室。从上疑兕乍毙矣。学者若依之进修。大有利益。莫为非洞上知识口授凝惑。须知正受专参究洞山颂而后判断将来。勿为非洞上知识口授轻忽。正受老人曰。祖师初施设五位大意者。令学者证得四智之大悲善巧也。大凡佛有四智。所谓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也。道流直饶三学精炼经多劫。未证得四智。不许称真佛子。须知道流真正参究打破八识赖耶暗窟时。大圆镜智宝光立地焕发。即怪大圆镜光黑如漆。此道正中偏一位。于此入偏中正一位。修宝镜三昧多时。果证得平等性智。初入理事无碍法界境致。行者以此不为足。亲入正中来一位。依兼中至真修。获得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最后到兼中到一位。折合还归炭里坐。不知何谓。精金万锻不再矿。唯恐得小为足。可贵依五位偏正功勋非但证四智。三身亦体中圆焉。不见大乘庄严论曰。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是故曹溪大师有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又曰。清净法身你之性。圆满报身你之智。百亿化身你之行。

洞山良价和尚五位偏正颂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

夫正中偏一位者。指大死一番㘞地一下见道人理之正位者也。若其有真正参玄上士。密参功积。潜修力充。忽然打发。则虚空消陨铁山摧。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卓足。无烦恼无菩提。无生死无涅槃。一片虚凝。如澄潭无底。似大虚绝痕。往往认得此一位。以为大事了毕。以谓佛道成办。死守无放。其此之道死水里禅。为棺木里守尸鬼。任使耽着经三四十年。不能出独觉自了小窠窟。所以言。机不离位堕在毒海。此是法华所谓正位取证底大痴人也。假设有明了平等无差别真智。不能焕发万法差别妙智。是故在寂静无为空闲阴处。虽内外玲珑了了分明。观照才涉动摇骚闹憎爱差别尘缘。则无半点气力。众苦逼迫。为救此重痾。假且设偏中正一位。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还认影。

行者若住着彼正中偏。则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也。是故能玄上士。常坐卧动中种种差别尘境上。悉把目前老幼尊卑堂阁廊庑草木山川等之万法。以为我自己本来具足真正清净面目。如对明镜见自面目。于一切处如是观照重岁月。则自然彼此为我家一枚宝镜。于此如两镜相照中心无一点影像。心境一如。物我不二。白马入芦花。银盂盛雪。此谓宝镜三昧。涅槃经所谓如来目见佛性。是之谓也。入得此三昧时。大白牛儿推不去立地证得。真俗不二唯有一乘中道实相第一义谛平等性智运出目前。学者若到此田地以为足。则亦是依旧堕二乘小果深坑。何故。不知菩萨威仪。不了佛国土因缘故。祖师为救此患难。重假设正中来一位。

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此一位者。明上乘菩萨不正位取证。菩萨既不以如上所证为足。转进不退。无功用海中焕发无缘大悲。依四弘清净大誓。鞭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愿轮。所谓向去中却来。却来中向去者乎。为令知明暗双双底受用。且设兼中至一位。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

此一位。菩萨拨转明暗不二法轮。红尘堆里灰头土面。声色队中七狂八颠。如火里莲华逢火色香转鲜明。入𨞬垂手他受用。所谓在途中不离家舍。离家舍不在途中。是凡是圣。魔外不能辨。佛祖不能挟手。拟举心向。兔角龟毛过别山。者里犹是非他稳坐地。是故谓。宛然自有冲天气。毕竟如何。须知犹有兼中到一位。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鹄休着语曰。德云闲古锥。几下妙峰顶。佣他痴圣人。担雪共填井。学者若欲透得洞山兼中到一位。先须参此颂。宽延第三庚午天林钟吉祥辰。沙罗树下白隐老衲述.

或时先师语予曰。洞山五位颂。各各尽美矣。于中兼中到一颂。似不尽善乎。子思奈如。予曰。然矣。若以云门临济宗旨而言。则此一颂大劣。似非洞山作也。彼宗风审细论义。是故此颂如是指示。而全无一字子之失。若以东山下事颂之。雪窦德云闲古锥之偈。诚可谓尽善尽美欤。尊意如何。先师应诺诺曰。诚然也。因以此偈代别洞山著于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