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八 总集类

文选注》六十卷

昭明太子萧统编,唐李善注。据李匡乂资暇集》称,善注《文选》,有初注,有复注,有三注、四注,其绝笔之本,皆释音训义,批注甚多。此本所注甚详,当即绝笔之本也。《文选》为文章渊薮,善注又考证之资粮。一字一句,罔非瓖宝。古人总集,以是书为弁冕,良无忝焉。

六臣注文选》六十卷

不知编辑者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已有是名,则南宋本矣。其称六臣者,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臣注,合李善注为六也。五臣注非善注之比,然诠释文句,间有寸长,汇为一编,亦颇便于循览焉。

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

方回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取《文选》所录颜延年、鲍昭、谢灵运、谢瞻、谢惠连、谢脁六人之诗,评其工拙,兼论注家之得失。其说较《瀛奎律髓》,颇为惬当。盖回晚年之作也。

谨案:此书虽不全注《文选》,而其诗皆自《文选》摘出,故附于《文选》之后。犹注经者,虽注一篇,亦附列本经之下也。

玉台新咏》十卷

徐陵编。所录梁以前诗,凡五言八卷、七言一卷、五言二韵者一卷。大抵皆缘情之作,而去古未远,犹有温柔敦厚之遗。或与韩偓《香奁集》并称,殊非其此。或以为选录女子之诗,则尤未睹而臆说矣。

《玉台新咏考异》十卷

国朝纪容舒撰。《玉台新咏》自南宋已有两本,明人重刻,窜乱弥多。张嗣修茅国缙本,更非其旧。惟南宋永嘉陈玉父本,差可依据。近时冯舒所校,多以为凭。然舒亦不免于臆改。容舒此本,仿《韩文考异》之例,详列诸本,一证其是非,引据颇为博洽。

高氏三宴诗集》三卷,附《香山九老诗》一卷

高正臣编。所载皆同人宴会之诗。以一会为一卷。末附《香山九老诗》卷,则白居易等所作。卷尾有“夷白堂重雕”字,盖从北宋鲍慎由家刻本录出也。

箧中集》一卷

元结编。所录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及其弟融七人之诗,凡二十四首,皆淳古淡泊之音。核以他本,字句颇有异同,盖结所点定。《馆阁书目》,谓皆结所托名,其言无据,恐未必然也。

河岳英灵集》三卷

殷璠编。所录常建等二十四人之诗,凡二百三十四首。其人不甚叙时代,推测其意,似以三卷分上、中、下三品也。每人姓名之下,各有品题。总集之有评语,自是书始。

国秀集》三卷

芮挺章编。原序称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此本仅作者八十五人,诗二百十一首。盖亦有所佚脱。中自录所作二首,作序之楼颖诗亦入选,颇为诗社标榜之滥觞。然所录率皆精美,非后来诗社所及也。

御览诗》一卷

令狐楚编。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乃宪宗时奉敕选定也。所取皆近体,间有乐府古题,其词亦皆律诗,大抵以音节谐婉为主。

中兴间气集》二卷

唐高仲武编。所录起至德初,迄大历末,凡诗一百四十首,作者二十六人。今佚郑当一人,诗八首。姓名下,各有品题,同殷璠之例。其谕刘长卿:“十首以后,语意略同,落句尤甚。”最为精凿。王士祯《论诗》绝句,独不然之,盖士祯亦有此病,中所忌也。

极玄集》二卷

姚合编。凡一百首,作者二十一人。今佚其一首。合诗颇刻画细碎,而所录乃多高作。自命为诗家射雕手,殆非溢量。计有功唐诗纪事》,凡此集所录,必注“右姚合取为《极玄集》”字,则宋人甚重其书矣。

松陵集》十卷

陆龟蒙编。其名则皮日休所题,盖崔璞为苏州刺史时,皮日休为从事,适龟蒙亦往谒璞,因相倡和,遂录为此集。其中龟蒙、日休之作,三百四十二首;璞及颜萱、张贲、郑璧、司马都、李縠、崔璐、魏朴、羊昭业等,仅诗三十一首,特附见而已。

二皇甫集》七卷

明刘润之编。凡皇甫曾诗一卷,与《书录解题》合;皇甫冉诗六卷,较《书录》多五卷,然较独孤及序所称尚少一百十六篇;盖已非其原本矣。

唐四僧诗》六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凡灵彻诗一卷,灵一诗二卷,清塞诗二卷,常达诗一卷。中惟清塞诗最工,然清塞即周朴,后返初服,不终于僧,列之侩诗之中,殊失考也。

《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皆掇拾而成,非其原本也。唐女子工诗者多,然无出李冶之上者;薛涛诗虽不及冶,亦可接武。以二人合编,亦颇具鉴裁矣。

窦氏联珠集》五卷

褚藏言编。凡窦常及其弟牟、群、庠、巩之诗各一卷,卷首各冠以小序,述其始末。中附唱和诸诗,则谢朓集中载王融诗例也。

才调集》十卷

韦縠编。凡一千首。縠生五代文敝之际,故所录多取晚唐,以浓丽秀发为宗,救当时粗俚之习,不为无益。冯舒、冯班,引其书合于西昆体,以为诗家轨式,则一隅之见矣。

搜玉小集》一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郑樵通志》已载之于《艺文略》,则其来久矣。凡诗六十二首,其次第为毛晋重刊所乱,不可复考,徒以源出唐人存之耳。

古文苑》二十一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书录解题》称唐人旧本,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其真伪盖莫可考。淳熙中,韩元吉编为九卷;绍熙中,章樵为之注释,又厘为二十一卷。并非其旧第。然即为孙洙所依托,亦出自北宋人手,犹总集之近古者矣。

文苑英华》一千卷

宋太平兴国七年李昉等奉敕编。盖以续《昭明文选》,故《文选》迄于梁初,此书即托始梁末,而下迄于唐。然南北朝之文十之一而弱,唐代之文十之九而强,往往全部收入。唐人诸集,传世日稀,所借以考见者,赖此编之存而已。

文苑英华辨证》十卷

彭叔夏撰。北宋初,旧集多存,故《文苑英华》不甚见重,亦无刻本。至南宋,旧集渐少,乃始借以考见,而传写已多讹脱。周必大重为校正,叔夏时预其事,因辑为此编,凡分二十一例,考订异同,极为精核。

唐文粹》一百卷

姚铉编。其书删掇《文苑英华》,而稍附益之。文赋惟取古体,而骈偶不录;诗歌亦惟取古体,而五七言律不录。盖欲救五季之文弊,故不免矫枉过直,举一废百。然鉴裁精审,去取谨严,实为总集之善本。

西昆酬唱集》二卷

杨亿编。所录亿及刘筠等十七人诗。时亿官两禁,故取玉山册府之义,以名其集。所作皆摹李商隐体,大抵音节铿锵,词采精丽。后欧、梅既出,诗格一变,亿等之派遂微。然其组织工致,锻炼新警之处,终不可磨灭,故至今犹有传本焉。

同文馆唱和诗》十卷

邓忠臣等撰。同文馆本高丽使臣所居,元祐丁卯,忠臣等即其地考校,因合同事十三人之诗,共为一集,其编辑则不知何人也。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王安石编。其书颇为宋人所不满,邵博周辉并谓缮录之时,钞胥避多就少,潜移其签,非安石之旧本。然此书不合人意,在应有不尽有。至其所取,亦未为冗滥,必以恶安石之故,无一处不排击之,亦门户之见也。

会稽掇英总集》二十卷

孔延之编。乃其知越州时所辑,搜罗图籍,考证金石,取诗文之有关于会稽者,八百五篇,分类编次。大抵由搜剔岩穴得之,故多出诸家集本之外。

清江三孔集》四十卷

宋王荙编。三孔者,孔文仲及其弟武仲、平仲也。熙宁、元祐之间,与苏轼苏辙并以词章名世,故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语。南渡后,苏氏之文盛行,孔氏之文皆散佚。庆元中,荙知临江,始搜为此本。凡文仲集二卷,武仲集十七卷,平仲集二十一卷。

三刘家集》一卷

刘元高编。刘涣、刘恕刘羲仲,祖孙父子,并以刚直称,亦并以学问称。遗文散佚。咸淳中,元高始辑为此编。掇拾残剩,十不得一。特有其家学之崖略而已。

二程文集》十三卷,附录二卷

胡安国编。二程子兄弟合集也。安国于原本字句,间有改削。张栻、刘珙所刊,即以安国本为据。朱子盛气争之,二人迄不尽从。元至治中,临川谭善心重刻,乃悉从朱子所改,又搜遗文十六篇、遗事十条,并朱子论胡本诸书,编为二卷附于后。

宋文选》三十二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据张邦基《墨庄漫录》,知为北宋人所选。据其列欧阳修以下十四家,而不及三苏,当为徽宗时书。然有黄庭坚、张耒,岂党籍中人,惟苏氏文禁最严欤。所录皆有经术政治之文,凡诗赋碑记,皆不登载,其去取颇为严慎。

坡门酬唱集》二十二卷

邵浩编。所录皆二苏及黄、秦、晁、张、陈、李与轼兄弟唱和之诗,凡六十篇。同题共韵,可以互考。其用意亦可以比较其工拙。查慎行补注东坡全集,备列赠答诸作,亦此意也。

乐府诗集》一百卷

郭茂倩编。总括历代乐府歌词,上起陶唐,下迄五代,分为十二类。网罗赅博。其解题叙述源流,尤为详备。言乐府者,以是集为祖本;犹渔猎之资山海也。

古今岁时杂咏》四十六卷

宋蒲积中编。初,宋绶采魏晋至唐之诗,有关节序者,一千五百六首;积中又采宋诗千二百四十三首,依绶原目续入,故标题增以“古今”字。其搜罗最为赅备,编次亦具有条理。

严陵集》九卷

董棻编。棻绍兴中知严州,因摭其地历代诗文,编为此集,多诸书所未录。其中有淳熙以后之作,盖后来续缀,然亦宋人所加也。

南岳倡酬集》一卷,附录一卷

朱熹与张栻、林用中,南岳纪游诗也。凡五十七题。作于乾道二年十一月。末附朱子与用中书二十二篇,用中遗事十则,皆非此书之旧文,疑为林氏子孙所编,欲借以为荣也。

万首唐人绝句》九十一卷

洪迈编。原本一百卷,今佚其九卷。迈于淳熙中,录唐人绝句五千四百首进御,后广为万首,以绍熙三年上之。其间务求盈数,失于限断,固势所必然;然搜采亦云繁富矣。

声画集》八卷

孙绍远编。或以为刘挚者,误也。所录皆唐宋人题画之诗,分二十六门。其间宋代诸作,今多未见其集,且有不知其姓名者。虽体例稍杂,亦颇资考证也。

宋文鉴》一百五十卷

吕祖谦奉敕编。凡分六十一类,当时颇铄于众口,故诏崔敦诗删定,迄未刊行。今所传者,犹祖谦原稿也。张栻与朱子书,谓祖谦编此等文字,非所以成君德。然祖谦所录,关于学术治法者最多;栻书盖在祖谦受事之始,犹未见其书也。

古文关键》二卷

宋吕祖谦编。所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张耒之文,凡六十余篇。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之处,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关键”。

回文类聚》四卷,补遗一卷

桑世昌编。采录回文诸诗,自苏蕙璇玑图》以下,袁为一编。亦文章之一体。补遗一卷,为康熙中朱存孝所录,兼录及明人,然未为赅备,附世昌书以存耳。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十卷

魏齐贤、叶芬同编。所录皆宋代之文,骈偶居多,凡五百二十家。称五百者,举成数也。虽取盈卷帙,不免有冗滥之嫌,而坠简遗文,亦多赖以有传于后。

崇古文诀》三十五卷

楼昉编。大致仿吕祖谦《古文关键》,而所录上自秦汉,篇目较多,盖昉即祖谦之门人,因其师说推阐加密也。

成都文类五十卷

宋程遇孙等八人同编。旧题袁说友者,误也。凡分十一类,每类又分子目,颇为繁碎。以《全蜀艺文志》核之,亦尚有挂漏。然使先无此书,周复俊等亦未能成《全蜀艺文志》也。

文章正宗》二十卷,《续集》二十卷

真德秀编。所录皆唐以前文,分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类。《续集》则宋代之文,仅有议论、叙事二类,犹未成之稿也。大抵以言理为主,故其去取与古来论文者迥异。其说虽不可行,而持论甚正,亦无词以废之。故自宋以来,无人诵习,而插架则不能不备焉。

天台前集》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

是书皆裒辑天台题咏。前集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增修,皆唐以前诗。别编则师蒧子表民所辑。续集前二卷亦李庚原本,后一卷亦师蒧等增修,皆北宋人诗。别编亦表民所辑,皆南宋人诗也。

赤城集》十八卷

林表民编。原本诗十卷、文十八卷,今佚其诗集,惟文集存。盖表民尝续陈耆卿《赤城志》,以艺文别为一书,犹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例也。

妙绝古今》四卷

汤汉编。马廷鸾尝为作序,而颇致不满。独赵汸题后,以南宋时事,与汉之出处,一一推求,知其去取之间,示劝示诫,篇篇具有深义。廷鸾以文字求之,宜病其阙略矣。

《唐僧宏秀集》十卷

李龏编。所录唐代释子之诗,自皎然以下,凡五十二人,诗五百首。虽间有舛误,而搜采颇详。

众妙集》一卷

赵师秀编。所录皆唐人近体,五言居十之九,七言仅十之一。盖四灵长于近体,短于古体;近体长于五言,短于七言,门径本自如是。惟多取风调流丽之作,与四灵门径又小不同。盖四灵之中,师秀本稍宏整也。

江湖小集》九十五卷

旧本题宋陈起编。凡六十二家。惟姚镛、周文璞、吴渊、许棐四家,附以杂文,余皆诗集也。核以宋人所称《江湖集》,多不相合。盖后人以其残帙,补辑成编,依袭旧名也。

《江湖后集》二十四卷

宋陈起编。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所辑《江湖集》,刻非一时,亦非一本。故《永乐大典》所题,有前集,有后集,有续集,有中兴江湖集。以世传《江湖小集》互校,彼所未载者,尚四十七家,又诗余二家,又有其人已见《小集》而诗为彼所未载者十七家,今并为一编,统题曰《后集》,以省繁碎。盖当日随得随刊,本无义例,故今可不拘其旧目也。

三体唐诗》六卷

周弼撰,元释圆至注,国朝高士奇补注。三体者,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也。首载选例。七言绝句分七格,七言律诗分六格,五言律诗亦分七格。盖当日江湖派中,递相授受,有此规程,今亦存备一说。圆至注颇弇陋,士奇所补注,差为清整,今并存备考焉。

论学绳尺》十卷

魏天应编,林子长注。皆当时程试诸论。分十集,例为七十八格。宋代场屋之制,略见于斯。

吴都文粹》九卷

郑虎臣编。其书名为总集,实与与图相表里,多关建置沿革及国计民生之利病。与范成大吴郡志》互相补苴,足以相辅而行。

古文集成前集》七十八卷

王霆震编。于吕祖谦、真德秀、楼昉诸选本,采录特详。虽一圈点标识,亦必详载。知为理宗以后,道学炽盛时所刻。其文虽多习见,而所引诸评,今多不见其书,并有不知其名者矣。

文章轨范》七卷

谢枋得编。所录汉、晋、唐、宋之文,凡六十九篇。分放胆、小心二格,各有圈点评语。惟《前出师表》《归去来词》二篇,无评语亦无圈点,殆作于宋亡之后,以是寓意欤。

月泉吟社诗》一卷

吴渭编。渭立月泉吟社,以丙戌三月分题,丁亥上元收卷,凡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延方凤谢翱、吴思齐评其甲、乙,选中二百八十人。此本惟录其前六十卷。其题为“春日田园杂兴”,其姓字皆隐语,意其以代糊名也。

文选补遗》四十卷

陈仁子编。仁子本讲学家,故执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法,以甲乙《文选》,殆难以口舌与争。然仅云以此书补《文选》,不云以此书废《文选》,使两书并行,各明一义,用以救专尚华藻之失,亦未尝无裨。较举一废百者,所见犹广矣。

苏门六君子文粹》七十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或题陈亮,无所据也。所录凡秦观、张耒、晁补之、李荐、黄庭坚、陈师道六家之文,亦有每篇之中,但删存其要语者,盖自乾道以后,苏氏文学盛行,书肆编为程试之用者也。

《三国文类》六十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宋志》著录,则出自宋人手矣。凡分二十三门。所采上及汉末,下逮晋初,则并裴松之注采之,不仅陈寿书也。

增注唐策》十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皆唐人策论、书状、表启之文,题曰“唐策”者,以备程试答策之用,从所重也。虽亦坊本,而去取不苟。其注杂题诸名,自“崇曰”知为王崇外,余皆不得其姓,莫可考矣。

《十先生奥论》四十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书已残缺,而据其所存之文,作者程子、张耒、朱子、张栻、吕祖谦、杨万里胡寅、方恬、陈傅良叶适、刘穆、元戴溪、张震、陈武、郑湜、杨时,已十六人,题曰十先生,莫能详也。

诗家鼎脔》二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其题词自称“倦叟”,亦不知为谁。所录南宋之诗,上卷五十八人,下卷三十七人,各著其里居字号,为例不一。诗多者不过十余首,少者仅一二首,然宋末佚篇,赖以有考。

两宋名贤小集》三百八十卷

旧本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凡一百五十七家。前有魏了翁序,后有朱彝尊跋。考了翁序,即《宝刻丛编》之序,改易数字;彝尊跋以思与陈起合为一人,以此集与《江湖集》合为一书,与所作高菊磵集序显然矛盾,盖皆出依托。然书名虽伪,而一百五十七家之诗,则皆不伪,故仍以备考焉。

柴氏四隐集》三卷

明柴复贞编。四隐者:一柴望,一柴随亨,一柴元亨,一柴元彪,皆宋之故臣,入元以后,抱陶潜栗里之节者,故以“四隐”为名。

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

元好问编。以金一代诗,分为十卷。大旨以诗存史,故姓名之下,各列小传。往往旁及其佚事,多足以资考证。所录诸诗,亦多格力遒健,在宋末《江湖集》上。王士祯颇不满之,盖士祯论诗,惟主神韵,与好问门径不同耳,非公论也。

唐诗鼓吹》十卷

金元好问编,元郝天挺注。所录皆唐人七言律诗,凡九十六家。大抵以高华沉着为宗。与方回《瀛奎律髓》同出元初,而实在回书之上。天挺注,但释出典,无所穿凿,伤于简陋则有之,尚不似廖文炳等所解,庸而妄也。

二妙集》八卷

金段成己、段克己兄弟诗集也。赵秉文爱其文章,尝称曰“二妙”,因以为名。吴澄序,称其有感于兴亡之会,故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深能得二人之本志。

谷音》二卷

杜本编。所录自王浍迄曾澈二十五人及无名氏诗,共一百首,各系小传,纪其大略。雄浑冲淡,丰格遒上。盖宋金末年,仗节守义之士也。

河汾诸老诗集》八卷

房祺编。所录凡麻革、张宇、陈赓、陈扬、房皞、段成己、段克己、曹之谦八人之诗,皆金之遗老,旧从元好问游者也。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元方回编。以唐宋两代之诗,合而编之,分为四十九类。以皆近体,故名曰“律髓”;兼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瀛奎”。立名颇鄙。其论诗排西昆而主江西,以生硬粗野为老境,又多标字眼之说,亦涉纤仄。然亦自成一家之门径。

梅花百咏》一卷

冯子振、释明本倡和之诗。即明本随赵孟 谒子振,子振示以咏梅七言绝句一百首,即席立和者也。末附春字韵七言律诗一百首,惟存明本所和,子振原唱则佚矣。其诗不能皆工,然促同刻烛,捷逾击钵,存之亦艺林佳话也。

天下同文集》四十四卷

周南瑞编。原本五十卷,今佚六卷。南瑞文词虽为吴澄所称,此选乃颇类书肆本,不足尽元代之文,然亦多苏天爵《文类》所未收,亦足以互相补苴。

古赋辨体》八卷,《外集》二卷

祝尧编。于两汉至宋诸赋,每朝录取数篇,辨其体格。其《外集》则《拟骚》及《琴操》之类,为赋家支流者也。于正变原委,颇为明晰。

圭塘欸乃集》二卷

许有壬及其弟有孚、其子桢唱和诗也。至正八年,有壬致仕归田,得康氏别业,凿池其中,其形如圭,日与子弟觞咏,得诗二百一十九首、乐府六十六首。后其客马熙追和诗七十八首、乐府八首,别题曰《圭塘补和》附于后,虽一时适兴,不能刻意求工,而一门之内,风流文采,照映一时,亦有足传者焉。

忠义集》七卷

元赵景良编。初南丰刘埙作《十忠诗》一卷,其子麟瑞又取宋末节义之士,作《昭忠逸咏》四卷,景良合二集为一编。又取宋末遗老诸诗,续为二卷,盖以诗存史之义也。

宛陵群英集》十二卷

汪泽民、张师愚同编,所录宣城之诗,上起宋初,下迄元代,凡二十八卷一千三百九十三首。原本久佚,今载于《永乐大典》者,尚存诗七百四十六首,作者一百二十九人。虽残缺不完,然尚多《宛雅》诸集所未载也。

元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

元苏天爵编。其书成于元统二年。凡分四十有三类。所录诸作,自元初迄延祐,正元文极盛之日,而天爵妙解文章,工于鉴别,其去取又极精审,故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鼎立而三,莫能更续。程敏政明文衡》努力继之,然论者终不以配三书也。

元风雅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

《前集》十二卷,元傅习所辑,孙存吾为之编次;《后集》十二卷,则存吾所编辑也。《前集》录刘因以下一百十四家,《后集》录邓文原以下一百六十六家。其中随得随刊,编次颇无条理。然元人逸作,多赖此以存焉。

唐音》十四卷

元杨士宏编。所录唐人之诗,分始音一卷、正音六卷、遗响七卷。自序称十五卷,盖遗响有一子卷也。其去取颇为不苟,高棅《唐诗品汇》,即因其体例而扩之者也。其注为张震所作,颇嫌弇陋,原本所有,亦姑并存焉。

《古乐府》十卷

元左克明编。与茂倩书互相出入,然郭书终于唐末,务穷其流;此书终于陈隋,务溯其源;用意乃迥然各别。据克明自序,盖病杨维桢所作乐府,破坏古律,故以此书正之也。

玉山名胜集》八卷,《外集》一卷

顾瑛编。瑛在元季,园池宾客之盛,甲于江左,因裒其题咏,为此集。各以亭馆之名为纲,而诗文分系于后。一代知名之士,列其间者十之八九。自金谷兰亭以来,辞藻之富,未有过于是集者。

草堂雅集》十三卷

元顾瑛编。瑛开玉山草堂,延致四方之文士,因仿段成式《汉上题襟集》例,类次唱和之作为一编;又仿元好问《中州集》例,各为小传。元季诗家,此七十人括其大凡。七十人之诗,此十三卷亦略见其梗概矣。

玉山纪游》一卷

明袁华编。皆顾瑛与华及杨维桢等纪游之作。其游迹所至,远者或数百里,然往来以玉山为归宿,故总题曰“玉山”焉。

谨案:袁华后虽入明,然诸人作诗之时,在至正中。华编此集之时,亦在至正中。不能以华一人,牵及同游之人,俱入异代。故华题明人,而其书则仍列元人总集中,庶皆不失其实。

大雅集》八卷

赖良编。皆元末之诗。前有杨维桢序,称所采皆吴越之隐而不传者。后有良自跋,称选诗二千余首。铁崖先生所留者,仅三百首。然则是集为维桢所删定矣,故卷首题维桢评点耳。然评点寥寥,或传写佚之欤。

元音遗响》十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八卷为胡布诗,后二卷一为张达诗,一为刘绍诗。三人皆元之遗民,入明不仕。其诗格调皆高古,不类元宋体裁,而他书罕称述之者。录存其集,以发潜德之幽光也。

风雅翼》十四卷

刘履编。凡《选诗补注》八卷,取《文选》诸诗删补旧注,而断以己意。《选诗补遗》二卷,杂录古歌谣词四十二首,为《文选》所不载者。《选诗续编》二卷,则唐宋诗一百五十九首也。大旨本《文章正宗》,然所笺释尚颇详赡。

《荆南唱和集》一卷

周砥与明马治唱和诗也。至正癸巳,砥避乱客治家,治馆砥于荆溪南,积三年唱和之作,编为此帙。后砥从张士诚死于兵,治入明为建昌府知府,虽人隔两代,而诗则作于一地一时,故以砥为主,附元人之末焉。

乾坤清气集》十四卷

偶桓编。所录上该金宋之末,下逮明初。去取极为不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明初诗人,操选政者,皆有所蔽,惟瞎牛。案:瞎牛即桓之别号 。《乾坤清气》一编,别开生面,惜所抄缺七言绝句,未得全书。此本所缺,与彝尊所抄同,则此卷之佚久矣。

《元音》十二卷

明孙原理编。所录自刘因至龙云从,凡一百七十六人。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凡例,尝病其所收未广。然采择颇严,虽未尽涤秾艳之习,大致崇尚风格,已有除烦涤滥之功。

雅颂正音》五卷

刘仔肩编。洪武三年,应召至京师,因集同时之诗为此集。仔肩所作亦附焉。所录之诗,每人不过数首,盖随得随入,不求备也。然大抵舂容谐雅,有开国气象,与元末噍杀之音,固不侔焉。

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

明高棅撰。元末诗格纤仄,多类小词,棅与林鸿等始标举唐音,以救其弊。是书因杨士宏《唐音》而广之,每体分正始、大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后来刻画开宝,渐成肤廓,虽由此滥觞,终不能不谓之正轨也。

广州四先生诗》四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以黄哲、李德、王佐、赵介四人之诗,共为一集。哲等初与孙蕡号南园五先生,蕡已有集传世,故此惟蒐录四人诗焉。

三华集》十八卷

明钱公善编。凡钱子正《绿苔轩集》六卷,钱子义《种菊庵集》四卷,钱仲益《锦树集》八卷。其曰“三华”者,以三集皆钱氏之英华也。

闽中十子诗》三十卷

袁表、马荧同编。十子者,林鸿、陈亮、高棅、王恭、唐泰、郑定、王偁、王褒、周元、黄元也。闽中诗派,从是发源。大抵皆主于摹仿唐调。

元诗体要》十四卷

宋绪编。凡分三十六类,每类各有小序,仿《瀛奎律髓》之例也。门目繁碎,亦同于《律髓》。然去取颇有鉴裁。

沧海遗珠》四卷

不著何人所编。惟据杨士奇序,知为沐英之子,字曰景容。然英三子皆不字景容,莫能详也。明初沐氏镇云南,故是编所录,皆谪戍云南者之作,凡二十人,去取颇精审。自汉以来,武人能诗者有之,武人选诗而其书不愧善本者,惟此一人而已。

中州名贤文表》三十卷

刘昌编。凡六家:曰许衡姚燧马祖常、许有壬、王恽、富珠哩翀。案:富珠哩翀原作孛朮鲁翀,今改正 。皆其官河南提学副使时所订。每集各附跋语数则,俱有考证。

《明文衡》九十八卷

明程敏政编。其书贪多务得,不免少涉芜杂。然洪武以后、成化以前,先正流风,犹未尽泯,所录终有典型;不似嘉、隆以后,动参伪体也。

新安文献志》一百卷

明程敏改编。凡南北朝以后,文章事迹有关于新安者,皆旁搜博采,分类辑录。前六十卷,皆先达诗文;后四十卷,皆先达行实。援据浩繁,而排纂具有条理。所附考证,亦多详核。在所选《明文衡》之上。

海岱会集》十二卷

冯琦编。琦祖冯裕,与乡人石存礼、蓝田、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并以林下闲居,结为诗社。琦摘其倡和之诗为此集。八人不以诗名,而其诗真朴闲雅,无三杨台阁之体,亦无七子涂饰之派。盖抒写性情,自适其适,故不随风气转移也。

经义模范》一卷

不著编辑者姓名。王廷表序,称得之于杨慎,似即慎所辑也。凡宋人经义十六篇。存之以见八比之初体。

《文编》六十四卷

唐顺之编。陈元素序,称以《文章正宗》为稿本。然真德秀书主于明理,顺之此书主于论文,宗旨截然不同。其论文以法为先,书中所标举者,皆文家窾要,学者由唐宋以适秦汉,当从此入。盖顺之于古文,能心知其得失,故所言大抵中肯也。

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

冯惟讷编。原本前集十卷、正集一百三十卷、外集四卷、别集十二卷。此本为吴管所刊,通为一集,卷数次第,则管所窜乱也。所录诗,上起古初,下迄陈隋。遗文佚句,一一登载。六朝以前,有韵之文,以此编为渊薮。后人间有补缀,不过掇拾畸零耳。

诗纪匡谬》一卷

国朝冯舒撰。纠冯氏《诗纪》之缪,凡一百二十条。《诗纪》采摭浩繁,不能无所抵牾,舒一一校正,于冯氏颇为有功。

《全蜀艺文志》六十四卷

明周复俊编。以《成都文类》为蓝本,而补阙拾遗,搜罗较备。间附案语,亦多所考证。

古今诗删》三十四卷

李攀龙编。所录诗,上起古逸,下逮于明。而驾漏宋元两代,一字不登。盖前后七子,皆称不读唐以后书也,未免好作大言,殊非通论。以明代论诗之门户,判于七子;七子论诗之宗旨,具于此书。存之亦足见风会变迁,是非 之由也。

唐宋元名表》四卷

胡松编。乃松督学山西时,撰为士子程序之书。虽无奇秘之篇,而持择极为有法。

《文氏五家》十四卷

明长洲文氏祖孙父子之诗也。凡文洪《括囊稿》二卷,案:《括囊稿》有杂交一卷,总以五家诗为名,盖举其所重 。文徵明甫田集》四卷,文彭《博士诗》二卷,文嘉《和州诗》一卷,文肇祉诗一卷。五人之中,终以徵明为最,然余亦不忝其家学。

宋艺圃集》二十二卷

明李蔉编。所录凡二百三十七人,末附释衲及宫闺、灵怪、妓流及不知姓名人一卷,不在其数。书中编次,后先最为颠倒。上及五代,旁涉金朝,亦失于限断。然王士祯《香祖笔记》,称隆庆初元,海内尊尚李、王之派,讳言宋诗,蔉独闸幽抉异,撰为此书,其学识有过人者。则士祯亦深取其用意矣。

元艺圃集》四卷

明李蔉编。此集续《宋艺圃集》而作。自序称地僻少书籍,无以尽括一代之长。其说良信。大抵以救赝古之弊,其谓宋诗痼于理,元诗邻于词,亦切中二代之失。故挂漏虽多,而鉴别颇为不爽。

《唐宋八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

茅坤编。坤古文颇尊唐顺之,而顺之不以古文许坤。盖摹拟秦汉之窠臼,自李梦阳始;摹拟唐宋之窠臼,又自坤始也。然八家定自朱右,而右书不传;世称八家,实沿坤此编。故存之以著所自始焉。

吴都文粹续集》五十六卷,补遗一卷

钱谷编,以续宋郑虎臣之书。原本五十六卷,今佚二卷。所标二十一目,分类多未确,所采亦博而未精。然谷赤贫壁立,家无图籍,积一生之力,手自抄撮,以成巨编,增于原书者十倍,其用心亦云精苦。征文考献,于是有稽,亦未可以芜杂废矣。

石仓历代诗选》五百六卷

曹学佺编。所录上自古逸,下至明嘉靖、隆庆,采摭颇为繁富。虽卷帙浩博,抵牾时有不免,然学佺本自工诗,故去取颇有别裁,非但取盈卷帙。其明诗分初集、次集,据《千顷堂书目》,尚有三集、四集、五集、六集,其三百八十四卷,今并散佚。然明诗自万历以后,幺弦侧调,愈变愈衰,正以不存为佳也。

四六法海》十二卷

明王志坚编。四六亦古文之变体,犹古诗之为律诗,面貌虽殊,根源不异。世俗溺于华藻,遂判两途。志坚此编,实能溯骈偶之本始。其随事考证,亦皆典核。虽人人习见之坊刻,实四六中第一善本也。

古乐苑》五十二卷

梅鼎祚编。因郭茂倩《乐府诗集》而增辑之。其止于南北朝,则左克明《古乐府》例也。虽意在博收,不免芜杂,然搜罗遗佚,亦颇资考证。

皇霸文纪》十三卷

明梅鼎祚编。鼎祚辑陈隋以前之文,以配冯惟讷《诗纪》。此编上起古初,下迄于秦,以配《诗纪》之古逸,乃其第一集也。

西汉文纪》二十四卷

明梅鼎祚编。鼎祚《皇霸文纪》,不免真伪糅杂。此编以《史记》《汉书》为主,而杂采他书附益之,于赝托之文,多能辨证。

东汉文纪》三十二卷

明梅鼎祚编。杂书之作,盛于东汉;金石文之传于世者,亦东汉为多。故是编较《西汉文纪》为稍杂,然搜罗则富矣。

西晋文纪》二十卷

明梅鼎祚编。据《千顷堂书目》,鼎祚原有《三国文纪》《东晋文纪》,今所传本,乃以西晋上接东汉下接宋。然黄虞稷不著三国东晋之卷数,疑亦未见也。晋人多以清谈著,而此编所录,讨论礼典、奖励风俗者,独居其半。微鼎祚之裒辑,几以《世说新语》尽晋一代之人物也。

宋文纪》十八卷

明梅鼎祚编。宋文上承魏晋,清隽之体犹存;下启齐梁,雕镂之风渐盛。观鼎祚所录,可以见文质升降之转关。

南齐文纪》十卷

明梅鼎祚编。是集于前后诸编之中,体例颇为丛脞,徒以一代之文,兼收全备而存之。

梁文纪》十四卷

明梅鼎祚编。古文至梁而绝,骈体乃以梁为极盛,是集实四六之祖本。所录以《梁书》《南史》为根柢,故体例不甚繁碎,考证亦颇典核。

陈文纪》八卷

明梅鼎祚编。南朝六代,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弊。又享国日浅,文士或先仕梁朝,或后归隋室,鼎祚割其前后所在,共归此集,姑以备一代之数云。

北齐文纪》三卷

明梅鼎祚编。魏代遗文,尚可成帙。鼎祚未为辑录,故北朝托始于齐。然自正史所载及邢魏诸集外,零篇短札,卷帙寥寥,盖流传本少,非其搜采未周也。

后周文纪》八卷

明梅鼎祚编。所录乃周一代之文,止于八卷,庾信乃居其五卷,次惟王褒得十八篇,余则落落如晨星矣。然是时厘正文体,朝廷诏敕,大抵温醇雅令,有汉魏遗风,返朴还醇,兹其萌蘖,又未可以流传之寡忽之矣。

隋文纪》八卷

明梅鼎祚编。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遗老,梁陈故臣,咸荟萃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沿旧习,风尚各殊,竟不能自为体裁。又唐代小说,多谈隋事,真假相半,难于辨别。故此集又颇糅杂,然唐三百年之文章,从此渐变,亦可以考其源流矣。

释文纪》四十五卷

明梅鼎祚编。裒合隋以前释氏之文及诸家之文为释氏而作者,虽采摭间或泛滥,然六代以来之义学,则班班然矣。不似唐以后诸方语录,徒以俚词掉弄也。

文章辨体汇选》七百八十卷

明贺复徵编。因吴讷《文章辨体》而广之。分一百三十二体。每体之首,皆有凡例。虽不免为珠砾兼收,然自《文苑英华》以来,总集之博,未有如是书者,亦著作之渊海也。

《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

陆时雍编。大旨以神韵为宗,以情境为要。于王李末派,或不免惩羹吹齑,因而连及于古人。要其持论,则在明末诸人上矣。

《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一百十八卷

张溥编。以张燮《七十二家集》为稿本,而补缀以冯氏《诗纪》、梅氏《文纪》。其中间有非集而强名集者,亦有编次踳驳者,然条分件系,较易检寻。溥一生著作,当以此为最。

古今禅藻集》二十八卷

明释正勉、性 同编。所录皆释子之诗,而不必有关于佛理。谓之“禅藻”者,明人换字之陋法,犹曰“僧诗”云尔。上起支遁,下迄性 所自作。各以时代为次,而一朝之中,各以体分虽颇有舛漏,而辑僧诗者,究以此集为赅备。

三家宫词》三卷

明毛晋编。三家者,一唐王建,一蜀花蕊夫人费氏,一宋王珪也。建为《宫词》之祖,花蕊夫人身列宫闱,王珪官居禁秘,故述所亲见,有异于影响传闻。

二家宫词》二卷

明毛晋编。凡宋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宁宗杨皇后《宫词》五十首,皆后人掇拾而成,真伪相杂。姑以流传已久,存备参考云尔。

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康熙二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选,内阁学士徐乾学等奉敕编注。所录上起《左传》,下迄宋人。大旨以有关风教,有裨世用者为主。诸臣所注,并考证详明;而卷端御评,尤为论世之权衡,摛文之矩矱。

《御定历代赋汇》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二卷,《补遗》二十二卷

康熙四十五年,詹事陈元龙奉敕编。正集分三十类,凡有关于经济学问者,悉以次登载。外集分八类,则缘情抒慨之作,并别见焉。至于残章坠简,无完篇者,别辑为逸句。杂书僻典,偶挂漏者,又续为补遗。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

《御定全唐诗》九百卷

康熙四十六年奉敕编。初,胡震亨辑《唐音统签》,多所舛漏,乃诏删补其书,勒为全帙。所采凡二千二百余家,得诗四万八千余首。搜罗精密,只字无遗。诗莫盛于唐,唐诗之正变源流,莫备于此集。诚风雅之渊薮,而吟咏之津涂矣。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八十六卷

康熙四十五年奉敕编。咏物诗始于蔡邕。其自为一集者,唐有李峤、元有谢宗可;其汇为总集,则创自是编。凡分四百八十六类,所录诗上起汉魏,下迄元明,计一万四千六百九十首。条分件系,各极摹形绘状之工,托兴寄情之致。非惟资于吟咏,抑亦有裨多识也。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

康熙四十六年,编修陈邦彦奉敕编。仿孙绍远《声画集》例,以历代题画之作,分类编次。然绍远书分二十六类,配隶多不允惬;此则分三十类,州居部列,各有条理。绍远书止八卷,此则几及九千首。其精其博,均非绍远所及也。

《御选四朝诗》三百十二卷

康熙四十八年,右庶子张豫章等奉敕编。凡宋诗七十八卷,金诗二十五卷,元诗八十一卷,明诗一百二十八卷。各以作者姓名爵里,冠一代之首。网罗繁富,而持择精严。

《御定全金诗》七十四卷

康熙五十年奉敕编。盖郭元 因元好问《中州集》,创为稿本奏进。以未能赅备,复命增修。较好问原本,补人几倍,补诗几三倍。金源著作,粲然大备。恭读御制序文,知排纂实出宸鉴,而卷端犹留元 衔名,尤见片长必录之至意焉。

御选唐诗》三十二卷,附录三卷

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选。总括四唐,权衡六义,别裁伪体,标举正声,以立风雅之轨范。其注为诸臣奉敕所编。仿李善注《文选》例,但释训诂名物,其作者之志,则使人涵泳而自得,尤足涤说唐诗者,附会穿凿之弊。

《御定千叟宴诗》四卷

康熙六十年奉敕编。首为圣制,次为诸臣和章,次则豫宴诸臣之诗。化成久道,甲子重周,四海臣民,咸登仁寿,赓歌扬拜,鸣盛和声,为自古未有之旷典。

御选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乾隆三年御定。初,储欣因茅坤《八家文钞》,益以李翱孙樵,定为十家。皇上几余典学,为芟除芜杂,采掇精英,定为斯编,并详为论断。凡恭录圣祖仁皇帝御评,以黄色识之;皇上御评,以丹色识之;博采诸家品题、辨定,则以紫色、绿色识之。去取谨严,考证典核。户诵家弦,为业古文者之津筏。

《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

乾隆十五年御定。于唐取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四家,于宋取苏轼、陆游二家。大旨以李、杜为正宗;而平易近情,无如白;奇辟有法,无如韩;天才超妙,无如苏;人工精密,无如陆,故用为羽翼。于诗家源流正变,已综括无遗。其评注悉出睿裁,别色为识,亦略如《唐宋文醇》之例。

皇清文颖》一百二十四卷

乾隆十二年御定。初,康熙中,大学陈廷敬奉敕纂辑。雍正中,续有增修。至是乃勒为此帙。凡顺治甲申以后、乾隆甲子以前,巨制鸿篇,无不甄录。且备经天鉴,甄择尤精。郁郁乎谟诰雅颂之遗,非《宋文鉴》《元文类》等,所能比似也。

《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

乾隆元年,内阁学士方苞奉敕编。于前明以化、治为一集,正、嘉为一集,隆、万为一集,启、祯为一集;而国朝之文,则自为一集。大旨凛遵圣训,以清真雅正为宗。

谨案:经义代圣贤立言,其义理同于传注,其短矱亦同于古文。故宋人如刘安上诸人,皆以入集;而吕祖谦编《宋文鉴》,亦载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以为程序。今恭录是编于总集之中,俾学者知八比流为末技,乃揣摩弋获者自贱之。至于国家功令,实以穷经学古,教天下之士也。

《钦定千叟宴诗》三十六卷

乾隆五十五年奉敕编。我皇上健行不息,无逸永和,和气燕譳,克绳祖武,式举嘉筵,一时预宴,献诗者殆四千人。以次编录,汇为斯集。盖酿化愈深,而人瑞亦遂愈上矣。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

国朝黄宗羲编。其书采摭繁富,别择亦颇详审。而编次体例,极为糅杂。阎若璩《潜丘札记》,谓出其子主一所为,盖宗羲选录诸集,未遑诠次,主一于宗羲没后,自以意排纂之。若璩游宗羲之门,当知之审也。

唐贤三昧集》三卷

国朝王士祯编。明诗滥于王、李,佻于三袁,诡于钟、谭,数穷变极,无可复为。故国初诸家,改而学宋,宋派又弊,士祯乃标举此集,倡神韵之说,以救之。犹南宋诸家,以语录史论为诗,而严羽救以妙悟也。各明一义,于学者不为无功。末学沿波,以虚锋相掉弄,则并失士祯之本法矣。

二家诗选》二卷

国朝王士祯编。明七子以复古相高,惟徐祯卿高叔嗣在七子之中,自为别调。故李、何为后人排击,而二家则终无异词。士祯此选,于祯卿惟取《迪功集》,不录其少作;于叔嗣但取五言,不录其七言,尤能举其所长。

唐人万首绝句选》七卷

国朝王士祯编。洪迈《唐人万首绝句》,取盈卷帙,未免芜杂。士祯为删存八百九十五首。成于康熙戊子,在士祯罢官以后,田居多暇,故去取之间,斟酌最为详慎。

明诗综》一百卷

国朝朱彝尊编。彝尊以钱谦益列朝诗集》,颠倒是非,天良澌灭。乃网罗考校,编为此书。每人皆略叙始末,备载诸家之评。而以所作《静志居诗话》,分缀于后。其选诗博而不滥,议论亦皆持平。

宋诗钞》一百六卷

国朝吴之振编。所录宋人遗集凡一百家。皆采掇英华,删除冗赘,各以小传冠集首,略如《中州集》之例。而品评考证,其文加详。凡本无专集,或有集而所录不满五首者,则悉不载焉。惟随得随刊,故传本多寡不同,竞无全帙。此本较为完备,然有录无书者,尚十六家。

宋元诗会》一百卷

国朝陈焯编。吴之振《宋诗钞》、顾嗣立《元诗选》,皆取其有专集者;焯此书则掇拾残剩,搜求于散佚之余。虽墨迹石刻,亦一一博采。所录凡九百余家,足以与二书相辅。

《粤西诗载》二十五卷,《粤西文载》七十五卷,《粤西丛载》三十卷

国朝汪森编。乃森官桂林府通判时,搜求文集志乘及残碑断碣而成。所录诗文曰诗载、文载,杂事曰丛载。丛载当别著录,以原本共为一书,今亦并录焉。

《元诗选》卷首一卷,《初集》六十八卷,《二集》二十六卷,《三集》十六卷

国朝顾嗣立编。凡三集。每集百家,各以十干为纪。然癸集皆有录无书,盖其例以无专集者入癸集,搜罗未竣故也。体例略如吴之振《宋诗钞》,而间有辨订,多资考证,较之振为稍详。

全唐诗录》一百卷

国朝徐倬编。是集成于康熙丙戌,在《御定全唐诗》告成之前一年,尚未见官刊之本,故编次体例,与《全唐诗》不同。其删汰颇详慎,所附诗话、诗评,亦多资考订。

甬上耆旧诗》三十卷

国朝胡文学编。初,李邺嗣作《甬上耆旧传》,文学因即传中诸人,各采摭其遗诗,编为此集。而仍以邺嗣原传,分载诸诗之前。始自周文种,终于明季,凡四百三十人,诗三千余首。每卷之首,各有小序,略依其才品名位为次,不尽拘时代先后也。

槜李诗系》四十二卷

国朝沈季友编。所录嘉兴一郡之诗,由汉晋以至国朝,每人各为小传。诗中山川古迹、民风物产,亦多所考证。

古文雅正》十四卷

国朝蔡世远编。所录自汉至元之文,凡二百三十六篇,取其有关于学术治道者。虽大旨出《文章正宗》,然意主文质相扶,不废修词之工,故谓之“雅正”。

鄱阳五家集》十五卷

国朝史简编。所载鄱阳人遗集,自宋末至明初凡五家:一曰宋黎廷瑞《芳洲集》三卷,二曰元吴存《乐庵遗稿》二卷,三曰元徐瑞《松巢漫稿》三卷,四曰元叶兰《寓庵诗集》二卷,五曰明刘炳《春雨轩集》四卷。徐瑞集,末附其从子考诗三十六首;叶兰集,末附其父懋仅存诗一卷。五家之中,惟刘炳诗有传本,余皆赖此刻以存。

南宋杂事诗》七卷

国朝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厉鹗、赵信同撰。各七言绝句一百首,杂咏南宋轶事,而自引诸书为之注,颇为详赅。

宋百家诗存》二十八卷

国朝曹廷栋编。以补吴之振《宋诗钞》之遗。凡一百家。体例一如之振书。合二家所录观之,宋人遗集亦大略具是矣。

右总集类。一百六十五部,九千九百四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