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图部汇考三十五

唐九

按《通典》: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酆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底绩,至于潴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黄

壤。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以其四山之地,故曰雍州。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岳,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浸曰渭、洛。其利玉石。人三男二女。畜宜马牛,谷宜黍稷。兼得禹贡梁州之地矣。周自武王剋殷,都于酆、镐,则雍州为王畿。及平王东迁雒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乃为秦地矣。至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地。其在天文,东井、舆鬼则秦之分野,兼得魏、赵之交。始皇置四十郡,此为内史、上郡、北地、九原、陇西。及云中之西南境。其馀郡县,自汉以后历代开置。其伊吾以西,并雍州之封域外羌胡地也。秦灭,项籍分秦地为三国,曰雍、塞、翟,谓之三秦。汉武帝置十三州,以其地西偏为凉州,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又置司隶。后汉司隶、凉州并如前代。魏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三辅仍旧属司隶。晋置雍州、凉州、秦州。悯帝之后,刘聪、石勒、苻坚、姚苌相继据之。及姚泓为宋武帝所灭,后属赫连勃勃,其州县之名不可得而纪也。后魏以其地置北秦、雍、南秦三州,颇得古雍州之地。迨西魏以后及于周氏,分裂制置,其名甚多,不可悉数。隋氏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而不详所统。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京畿、关内道、陇右道。京兆郡 东至华阴百八十里。南至洋川六百二十里。西至扶风三百十七里。北至中部三百十三里。东南到上洛郡三百里。西南到洋川六百里。西北到新平三百十里。东北到冯翊二百七十里。去东京八百三十里。府东西二百二十里。户三十三万四千六百七十,口九十二万三十一。

雍州 今之雍州,周之旧都,平王东迁而属秦,始皇以为内史地。汉高祖初属塞国,后更为渭南郡,寻罢,复为内史,武帝分为右内史,后更分京兆尹。后汉因之。魏改尹为守,后改为秦国,后复为京兆国。晋为京兆郡,兼置雍州,后魏亦然。后周复为京兆尹。隋初置雍州,炀帝改为京兆郡。大唐初复为雍州,开元三年改为京兆府。凡周、秦、汉、晋、西魏、后周、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其间王莽、更始、刘曜、苻坚、姚苌,亦都于此。今号西京。领县二十三:

万年 汉有万年,属左冯翊,今在栎阳东北二十五里栎阳故城是。至后周,始于长安城中置万年县。隋改为大兴县。武德初,复旧。有白鹿原,亦为之上,霸陵也。有轵道,子婴降处。有少陵原,则汉宣许后陵。霸水。浐水,则荆溪、独柳水下流也。渭水。御宿川,汉武帝游观,常宿此川,故名之。汉南陵县城,在今县东南二十四里。又有汉杜城,则周之杜伯国地。更始墓,在今县东北。长乐本浐,及隋文帝更名。长安 汉高帝置。周文王作酆,今县西北灵台乡丰水上是也。武王理镐,今昆明池北镐陂是也。有阿房宫,终南山,龙首山。细柳原,周亚夫所屯处。坤元录云:汉长乐宫在县北故城中。又有渭水、沣水、镐水。又有定昆池。大唐神龙中,安乐公主恃宠请昆明池,中宗不与,主发怒,自以家财别穿池,号曰定昆池。

鄠 夏有扈国亦谓之观扈,至齐改为鄠。姚察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殷有崇国,皆在此界。有甘亭,启战处。

蓝田 秦旧县,出美玉。后周闵帝置蓝田郡,武帝省郡。玉之美者曰球,次曰蓝。盖以县出玉,故名之蓝田。有关,秦峣也。秦岭在此界。

咸阳 周文王葬于毕在西北。初王季都之,后毕公封焉。今县东十五里有故咸阳城,则秦所都也。汉渭城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即秦之杜邮,白起死此。有长陵城,汉高帝长陵,因以名县。汉武帝作长安城,西门曰便,桥与门相对,因号便门桥,今名便桥,在县东南。

醴泉 汉谷口县地,故城在今县北。西魏置宁夷郡。后周改为秦郡。有九峻山。隋改为醴泉县。有苏武墓。

三原 汉池阳县地。苻坚于巀㠔山北置三原护军。后魏罢护军,置三原县。

云阳 汉旧县,亦美阳县地。有故云阳宫,即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也。晋书云:即本匈奴铸金人祭天,所谓之休屠金人。有郑国渠、大白渠。

泾阳 本秦旧县地。昭王弟封泾阳君,即此。汉泾阳县,在今平凉郡界泾阳故城是也。后汉及晋池阳县北地。有长平坂、泾水、大白渠、中白渠、南白渠。栎阳 秦旧县也。秦献公自雍徙居。汉高元年,封司马欣,属左冯翊。又曰万年县,高帝置。按高帝葬太上皇于万年陵,仍分置万年县为陵邑二县,故栎阳城亦云万年城。后魏孝文帝分万年置彭县,宣武帝又分为广阳县。周明帝二年,省万年入广阳、高陵二县,更于长安城中置万年县,仍移广阳县入旧万年县城,即今县是。有沮水。

高陵 汉旧县,属左冯翊,左辅都尉之理。魏文帝黄初元年,改为高陆县,属京兆。自此以前,其县在今县西南一里高陆故城是也。后魏移居今所。有后秦姚苌墓。

渭阳 本汉新丰县地。盖苻、姚时所置。汉初有渭南县,盖取以为名。有西魏武帝陵。

昭应 本周骊戎国,春秋晋献公伐骊戎,杜注:在京兆新丰县,秦灭以为邑。汉高帝四年置,属京兆尹,以太上皇思彭城之丰县,乃筑此城,徙丰入以实之,名新丰。武太后改曰庆山,后置会昌郡于骊山下,遂废新丰并入焉,改为昭应。汉王与项羽会于鸿门,在此县界。有汤泉,其院宇后周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列树松柏千馀株。后汉冯衍墓,在新丰县南四里。周幽王陵,秦始皇陵,汉成帝昌陵。有戏水亭,即周幽王死处。

金城 周曰太丘,秦曰废丘。项羽封章邯为王,都于此。汉高帝改名槐里。武帝又割置茂陵县,有武帝茂陵。昭帝又割其地置平陵县,有昭帝平陵。魏改为始平。开元中改为金城,有马嵬故城。孙景安征涂记云:马嵬所筑不知何代人。姚苌时,扶风丁驸以数千人堡马嵬,即此也。

富平 本汉旧县,后汉移富平县于今彭原郡彭原郡界富平故城是也。晋又移北地郡之富平县于今县西南怀德城。后周改为中华郡。武太后天授二年属宜州。有荆山,沮漆水。有西魏文帝陵,后周武帝陵。

武功 本汉旧县。周后稷封于漦,即此。漦音台。又汉美阳县。晋属始平郡,后周属扶风郡。后魏又为美阳县,故城在今县北七里。又于羑阳置武功郡,后周武帝省武功郡及羑阳县。案自此以前,其地比属漦,漦城在今县西南二十二里。其年又置武功县,属扶风郡,即今县是。隋恭帝义宁元年为稷州,寻废之,复故。武后天授二年属稷州,寻复故。有斜谷水,出衙领山,北流至,入渭。又有敦物山。宜寿 汉盩厔县,武帝置。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山水之曲,故以名之。后周武帝从鄠县西北移于今所,置周南郡,又割雍州之终南郡于此置恒州,领周南郡。后废恒州。三年移盩厔县于此。大唐天宝中,改为宜寿。汉长杨宫、五柞宫并在此。有骆谷关。

好畤 本汉旧县,因古好畤祠为名。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奥,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焉。好畤县城在县南十三里。隋太子庄陵城。美原 本汉频阳县,故城今在县南三里,在频水之阳,秦厉公置。今县是高宗分富平县置。有频阳山。

同官 本汉祋祤县。晋为频阳县。苻坚于祋祤城东北铜官川置铜官护军。后魏太武帝罢护军,置铜官县,属地郡。后周武帝自铜官故城移于今所。后魏以前作铜官,隋以后作同官。

奉天 缘皇家陵寝,武太后分醴泉县置。

华原 后魏置北雍州,西魏改为宜州,又置北地郡,寻改为通州郡。武德初复置宜州,罢郡。

奉先 开元初,改同州蒲城县置。

华阴郡 东至弘农二百三十五里。南至武当,山涧阻远无路,取西京路一千一百十九里。西至京兆府百八十里。北至咸宁郡三百三十里。东南到上洛三百里,隔华山。西南到洋州,山涧阻远无路,取京路八百十里。西北到中部二百二十里。东北到冯翊七十八里。去西京百八十里,去东京六百七十里。户二万二千七百四十四,口一十万八千三百。

华州 周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咸林。春秋时为晋地,战国为秦魏二国之境。西岳华山在焉。秦为内史地,汉属京兆尹。后汉为京兆、弘农二郡,魏晋皆因之。后魏置华山郡,后又于华山郡北置东雍州,西魏改东雍州为华州。隋初郡废,而华州如故;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属京兆冯翊郡。大唐复置华州。垂拱元年改为太州,寻复旧。或为华阴郡。领县三:

郑 有少华。汉旧县。

华阴 故魏之阴晋。秦曰宁奏。汉曰华阴。武太后改曰仙掌。大华山在南。有潼关,左传所谓桃林塞也。本名冲关,河自龙门南流,冲激华山东,故以为名。按:秦函谷关在汉弘农郡弘农县,即今陕郡灵宝县界。武帝元鼎三年,徙于新安县界。至后汉献帝初平二年,董卓胁帝西幸,出函谷关。自此以前,其关并在新安县。后二十年,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马超于潼关,即是中间徙于今所。国之巨防,不为细事,史官阙载,斯亦失之。华岳南北庙,其柏树二千馀株,后周文帝所植。有后汉太尉杨震及苻坚秦丞相王猛墓。今潼关西道北行杨震碑,见存。周文帝破东魏军,杀大将窦泰于此。其潼谷关者,因水立称,故潘岳西征赋云愬黄卷以济潼。隋大业七年,移于南北镇城间坑兽槛谷置,去旧关四里馀。至大唐天授二年,移向北,近河为路。元宗开元十三年,于华州岳祠南之通衢立碑,御制其文及御书,旧路在岳北,因是移于岳南。汉船司空故县,在今县理东北五十里是。

下邽 秦汉旧县。邽戎之人而来为此县。又有汉莲勺县故城,在东北。

冯翊郡 东至河东郡八十一里。西至华阴郡下邽县八十九里。南至华阴县七十八里。北至中部郡鄜城县二百四十二里。东南到华阴郡华阴县东北界七十八里。西南到京兆府二百七十里。西北到京兆府同官县九十五里。东北到绛郡龙门县界百六十六里。去西京二百七十里,去东京六百二十里。户五万八千五百六十一,口三十八万五千五百六十。同州,春秋时属秦,战国时秦魏二国之境。始皇平天下,为内史地。项羽分为塞国。汉高帝初置河上郡,后复为内史。景帝时为左内史。武帝改为左冯翊。后汉因之。魏除左字,但为冯翊郡。晋因之。后魏亦然,兼置华州。西魏改华州为同州,而冯翊郡如故。隋初废郡,炀帝初州废,复置冯翊郡。大唐为同州,或为冯翊郡,领县七:

冯翊 古芮国。汉临晋县地。有沙苑,北齐神武为后周文帝所败处。有洛水。

朝邑 古大荔戎国。汉临晋县故城在西南。有蒲津关。河桥,秦后子奔晋,造舟于河,通秦晋之道。有长春宫,后周武帝置。有苦泉,其水咸苦,羊饭之而肥美,今泉侧丰羊牧。

白水 秦文公分清水为白水,即此。汉彭衙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左传云秦晋战于彭衙,即此也。亦汉栗邑县地。后魏置今县。

澄城 汉之徵县,有神坑,在今州西三十里。汉武帝时,庄熊罴上言,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于是穿,白徵引洛水至商颜下。按坑即龙首渠之尾也。后魏置澄城县。徵澄音相近,故名。秦王官城在今县西北是。

韩城 古韩国谓之少梁。汉为夏阳县。有梁山,禹贡理梁及岐,诗韩奕篇曰奕奕梁山是也。有韩原,即左传秦晋战于韩原是也。有龙门山,即禹导河至于龙门是也。鱼集龙门,上即为龙,皆在此。龙门戍在县东北,极崄峻。又有龙门关,后周分为合阳及今县。

合阳 汉旧县,在今合水之阳,即大雅大明之诗所谓在合之阳。有首水、羁马城。河西 武德三年置。有刘仲城,汉高帝兄封于此。有长城,魏惠王所筑以备秦。姚武壁、伏陆壁,并在县西北,皆崄固。

扶风郡 东至京兆府三百十七里。南至汉中六百七十里。西至汧阳郡百五十九里。北至安定郡二百六十里。东南到京兆府界百七十五里。西南到河池郡四里。西北到安定郡三百里。东北到新平郡百六十二里。去西京三百十七里,去东京千一百七十里。户五万七千七十,口二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岐州,春秋以来为秦都,始皇平天下,为内史地。汉高初属雍国,后分为中地郡,复为内史。武帝分雍为右内史,后置主爵中尉,又改为右扶风。魏除右字,但为扶风郡,亦为重镇。晋因之。后魏置平秦郡,兼置岐州。西魏改平秦为岐阳郡。隋初郡废,置岐州;炀帝初州废,置扶风郡。大唐为岐州,或为扶风郡。领县九:

至雍 汉旧县,汧水所经。有岐阳宫。秦回中宫在县理西,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烧回中宫,候骑至雍,即此。

扶风 后周置燕州。

郿 汉旧县。秦宁公徙居平阳,即山。斜水自此入渭。董卓郿坞在此,高原七丈,号曰万岁坞。有太白山、终南山、东积石原、西积石原、五丈原。

岐山 汉雍县地。有岐山,周文王徙于岐,即此县也。五将山,苻坚为姚苌将吴中所执于此。

陈仓 汉旧县。魏为重镇,明帝太和二年,蜀将诸葛亮攻围,郝昭守之,不拔。周于此置显州。有汧水、散关、宝鸡祠。旧关故城在县南。

麟游 隋置凤栖郡,寻改为麟游郡。武德元年废郡,置麟州。有九成宫,即隋仁寿宫,隋文帝崩于此。

岐阳 汉杜阳县。

虢 古虢国。谓之西虢。有磻溪,太公钓鱼于此。

普润 隋大业初置。

汧阳郡 东至扶风郡百五十九里。南至河池郡四百三十里。西至天水郡三百里。北至安定郡百六十五里。东南到扶风郡百六十五里。西南到天水郡百十里。西北到平原郡界百八十里。东北到安定郡百六十里。去西京四百六十五里,去东京一千三百二十五里。户二万二千八百六十八,口一万七千三百九十。

陇州 春秋秦国之地,始皇属内史。汉属右扶风。后汉、魏、晋属扶风郡。西魏置陇东郡,兼置东秦州,后改为陇州。隋初郡废,而陇州如故;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入扶风郡。大唐复置陇州,或为汧阳郡。领县五:

汧源 汉汧源县,故城在今县南。有弦蒲薮、汧水、汧山,陇山一曰陇坻。汉陇关,王莽命右关将王福曰汧陇之阻,西当戎狄,今名大震关,在县西。

汧阳 汉隃麋县地。后魏置汧阳。

吴山 汉汧县地。有吴岳。后魏孝文于此置长蛇县。

华亭 有汭水。职方曰其川泾汭。

南田 隋故安夷关在今县西。

新平郡 东至中部三百二十五里。南至京兆府二百八十二里。西至安定百九十里。北至彭原百四十二里。东南到京兆府三百十里。西南到扶风百六十里。西北到安定百九十里。东北到中部三百十五里。去西京二百八十里,去东京千二百三十里。户二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口十二万一千五百六十。

汾州 古豳国,昔公刘据豳,即其地也。秦始皇属内史。汉为右扶风、安定、北地三郡地。后汉末,置新平郡,兼旧安定为二郡地。魏晋亦同。西魏置豳州,后周及隋皆因之。炀帝初州废,以其地为安定、北地二郡。大唐复置豳州,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其后或为新平郡。领县四:

新平 汉漆县。苻坚墓在此。

三水 汉旧县地。西魏置恒州。亦汉拘邑县地,故城在今县东北。

永寿 武德二年置。姚兴将齐难故城在县西,其南西北三面崄绝。又有南豳故城,后魏末置,在县北,其东西南三面崄绝。又有后魏莫营闾,在县西南。

宜禄 汉鹑觚县地。后魏置。有汭水,水经云:东经宜禄川,一名宜禄川水。

安定郡 东至彭原百七十里。南至扶风二百六十里。西至平凉郡百八十五里。北至安化三百二十里。东南到新平百九十里。西南到汧阳百六十里。西北到平凉二百八十五里。东北到彭原百八十里。去西京四百八十七里,去东京千三百八十里。户三万五百五十五,口十七万五千五百六十。

泾州 春秋秦地。始皇时属北地郡。武帝分置安定郡。后汉徙其人以避羌寇,郡寄美阳。魏晋亦为安定郡。后魏太武帝置泾州,盖以泾水为名。隋为安定郡。大唐为泾州,或为安定郡。领县五:

安定 汉旧县,又汉三水县。有左右谷故城,在今县南。又有汉乌氏故城在东。

阴盘 汉旧县。后魏兼置平凉郡。天宝初改为潘原。

临泾 汉旧县。有后魏故朝那城。

良原 汉三水县之地。隋置今县。

灵台 后魏置鹑觚县。天宝中改此。

彭原郡 东至中部二百二十五里。南至新平百四十二里。西至安定郡百七十里。北至安化百二十七里。东南到上郡三百三十里。西南到安定百八十里。西北到安定郡临泾县二百三十里。东北到洛交真罗县三百八十里。去西京四百五十里,去东京千三百二十里。户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口二十万六千三百九十。

宁州 夏之季公刘之邑。春秋时戎地。战国时属秦,始皇为北地郡。汉为北地、上二郡地。后汉属北地、安定二郡地。后魏献文置华州,孝文改为班州,后改为邠州,又改为豳州。西魏改为宁州,立嘉名也。后周分置赵兴郡。隋炀帝初,改宁州为豳州;寻废豳州,改赵兴郡为北地郡。大唐复置宁州,或为彭原郡。领县六:

安定 汉泥阳县地。有洛水,一名马岭川。

罗川 汉阳周县,其县城是。后魏显州,隋改为罗川。天宝初改为真宁。有桥山,黄帝葬处。

彭原 汉曰彭阳县,亦后汉富平县地。西魏置蔚州,后置云州。隋改县曰彭原。隋天固堡在县南,极崄绝。

襄乐 汉襄乐县也。后魏改洛为乐,即今县西城。定平 汉泥阳县。

丰义 武德二年置。本汉彭阳县也。

安化郡 东至洛交三百九十里。南至彭原五百三十里。西至平原三百七十里。北至五原五百五十里。东南到洛交三百九十里。西南到安定三百二十里。西北到灵武六百四十里。东北到延安四百五十里。去西京五百六十里,去东京千四百十里。户二万四千三百九十,口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

庆州 周之先不窋所居。春秋时义渠戎之地。秦灭之,始皇以属北地郡。二汉因之。西魏置朔州。后周废。隋文帝置庆州,炀帝初置弘化郡。大唐复为庆州,或为安化郡。领县十:

安化 汉都郅县地,今名尉李城,在白马两川交口,亦曰不窋城。

乐蟠 汉略道地。有夷白道。故城在今县北。

合水

马岭 汉旧牧地,川形似马岭也。汉灵州县故城在岭北。有山在西北。

方渠 汉旧县。

同川 武德年置。

洛源 汉归德县地,后汉岑彭所封也。隋置。洛水所出。

延庆

华池 西魏属荆州。

怀安 隋柳谷城。武德六年置县。

平凉郡 东至安定二百八十里。南至天水五百里。西至会宁四百里。北至灵武三百六十里。东南到安定郡二百八十里。西南到天水四百七十里。西北到灵武五百六十里。东北到安化四百四十里。去西京八百十里,去东京千六百四十里。户七千五百八十,口三万九千百二十三。

原州 春秋时属秦,始皇属北地郡。汉属安定郡,后汉因之。晋属新平郡。后魏太武帝置高平镇,后为太平郡兼置原州,后置总管府。隋初废郡,而原州如故;炀帝初州废,置平凉郡。大唐为原州,或为平凉郡。领县五:

平高 汉高平县。有笄头山,语讹亦曰汧屯山,泾水所出,一名崆峒山。隗嚣使将王猛塞鸡头道,即此也。又有逢义山。有木硖关。

平凉 汉朝那县地。有可蓝山。汉泾阳县故城今县南。

萧关 汉朝那县地,古萧关也。汉文时,匈奴入关,即此也。瓦亭关,隗嚣使将牛邯守处。

百泉 汉朝那县地。后魏置今县。有弹笋峡,在郡东南。

他楼 汉高平县地。贞观六年置今县。

灵武郡 东至五原三百里。南至彭原三百里。西至〈阙〉。北至〈阙〉。东南到安化六百四十里。西南到丰安军百八十里。西北到〈阙〉。东北到九原三百三十里。去西京一千二百五十里,去东京二千里。户万二千九十,口五万三千七百。

灵州 春秋时秦,始皇属北地郡,二汉皆因之,晋亦同。后魏太武帝平赫连昌,置薄骨律镇在河渚上,旧是赫连果地,至明帝置灵州,初在河北,后于果园所筑城以为州,今郡是也。后周又置普乐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灵武郡。大唐为灵州,或为灵武郡。领县六:

回乐 汉富平县,故城在今县西南。

灵武 汉旧县,亦汉富平县。后魏薄骨律镇将分河流为河渠溉田,人大获其利。后周置历城县。后魏平三齐后,徙历下人于此,遂有历城之名。周以为郡。武德五年置县。

怀远 亦汉富平县也。后置六镇三戍,在此县界北。隋大业长城在此县界河外。

温池 亦富平县地。旧曰弘静,分置今县。后魏薄骨律镇仓城在此。

安静 旧曰弘静。有贺兰山、楼树山、空青山。鸣沙 后周置会州,隋置环州。

五原郡 东至上郡六百八十里。南至安化五百五十里。西至会宁八百里。北至宁朔百四十里。东南到延都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平原七百里。西北到灵武三百里。东北到朔方三百里。去西京千五十里,去东京二千一十里。户三千五百六十六,口一万八千二百。

盐州 春秋戎狄之地。秦汉属北地郡。后魏置大兴郡。西魏改为五原郡,兼置西安州,后改为盐州。北近盐池为名。隋初废,炀帝初置盐州郡。大唐为盐州,或为五原郡。领县二:

五原 汉马岭县地。贞观二年置县。

白池

宁朔郡 东至朔方二百十里。南至五原百四十里。西至灵武三百二十里。北至安北都护府八百里。东南到朔方长泽县二百九十里。西南到朔方监百三十里。西北到定远军城三百十里。东北到朔方四百十里。去西京千一百九十里。去东京千九百九十里。户七千五百九十,口三万四千三百二十。

宥州 前代土地与五原郡同,所谓六胡州也。大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宥州,盖以康待宾反于此,亦既剋获,赦其馀党,遂置此州,以宽宥为名也。后为宁朔郡。领县三:

延恩

归仁

怀德

洛交郡 东至咸宁百八十里。南至中部百四十里。西至安化三百九十里。北至延安百五十里。东南到中部二百十里。西南到平原三百八十里。西北到平原三百八十里。东北到延安一百三十里。去西京四百四十里,去东京九百二十里。户二万一千九百七十,口十四万八千三百九十七。

鄜州 春秋白翟之地。秦属上郡。汉属上郡、左冯翊之地。后汉属上郡。魏武帝省焉。暨晋,陷于戎狄。后魏置东秦州,后为北华州。后周改为敷州。隋炀帝初,改为鄜城郡,寻改为上郡。大唐为鄜州,或为洛交郡。领县五:

洛交 汉雕阴郡地。隋置今县。

洛川 汉鄜县地。隋置今县。

三川 汉翟道县地。苻坚于长原置长城县,后魏改焉。

直罗 汉雕阴县地。武德三年置县。

甘泉

中部郡 东至咸宁二百六十里。南至西京三百十里。西至彭原二百二十里。北至洛交百四十里。东南到冯翊二百七十里。西南到新平三百十里。西北到安化三百里。东北到咸宁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三百十里,去东京九百三十里。户二万二千二百四十,口十万八千四百三十。

坊州 历代与洛交郡同。后周时,元皇帝放牧敷州,于今州界置马坊。大唐武德二年,以鄜州南故城旧马坊置坊州,或为中部郡。领县三:

中部 汉翟道县地。隋置内部郡。

鄜城 汉鄜县地。古长城在县东。

宜君

延安郡 东至大宁三百九十里。南至洛交百五十里。西至安化四百五十里。北至朔方三百八十里。东南到文城二百九十里。西南到洛交百三十里。西北到朔方长驿百七十里。东北到上郡三百三十里。去西京六百七十里。去东京千二百二十里。户万八千七百八十,口九万三千四百。

延州 春秋白翟之地。秦属上郡。项羽三分秦地,以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即此地也。汉初属翟国,寻属上郡,亦朔方郡之南境。后汉亦属上郡。后魏置东夏州,后又改为延州。隋文帝废,炀帝复置延安郡。大唐为延州,或为延安郡。领县九:

肤施 汉旧县。

延安 汉肤施县地,隋置县。

延川 汉临河县地。西魏置文安县,隋改之。

延水

延昌

敷政

临真 汉高奴县地。后魏置今县。

金明 汉高奴县,董翳所都。有清水。后魏置广乐县,隋改今县。

丰林 汉临河县地。武德二年置今县。

咸宁郡 东至文城百七十里。南至冯翊三百二十里。西至洛交百八十里。北至延安三百里。东南到冯翊韩城县界百三十里。西南到中部二百六十里。西北到延安郡临真县界八十里。东北到延安郡延水县界百五十里。去西京五百七十里,去东京九百二十里。户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口八万四千六百七十。丹州,春秋白翟之地,战国属秦,二汉属上郡。西魏分置汾州,后改丹州,兼置义川郡。后周因之。隋初郡废,而丹州如故;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入延安郡。大唐分置丹州,或为咸宁郡。领县五:

义川 后魏置。

云岩 后魏置。

门山 后周置,地有门山。

汾川 后魏置。

咸宁 后魏置。

上郡 东至昌化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延安郡三百五十里。西至朔方四百里。北至银州百六十里。东南到太宁石楼县西北黄河为界,百五十里。西南到延安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银川二百四十里。东北到银川界二百三十里。去西京千二十里,去东京千四百二十里。户万五百五,口八万四千六百三十。

绥州 春秋白翟之地。战国时属秦,为上郡。汉初属翟国,后改上郡。后汉因之。西魏置安宁郡,兼置缓州。隋初郡废,而绥州如故;炀帝初改为上州,寻废州,置雕阴郡。大唐复为绥州,或为上郡。领县五:

龙泉 汉肤施县地。汉上郡故城在县东南。后魏置上县。有疏属山、无定河。

城平 汉肤施县地。后魏置此。

绥德 后魏置。

延福 隋置。县城三面因崖,甚崄。

大斌

银川郡 东至昌化孟津河中流为界二百里。南至上郡百六十里。西至朔方二百里。北至榆林柘珍驿二百三十里。东南到上郡二百四十里。西南到上郡交土堆七十五里。西北到朔方界二百三十里。东北到榆林郡界三百六十里。去西京千四百三十里,去东京千五百四十里。户七千二百六十四,口四万二千七十六。

银州 春秋白翟之地。战国时属秦,后属上郡。两汉属西河郡。苻秦有骢马城,即今郡是也,后周置真乡、开光二郡,兼置银州。隋初二郡并废,而银州如故;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并入雕阴郡。大唐复分置银州,或为银川郡。领县四:

榆林 汉圁阴县地,以其在圁水之阴。隋置今县。抚宁 后魏置。

真乡

开光 后周于此置开光郡。贞观二年平梁师都,置县焉。

新秦郡 东至楼烦三百二十里。南至银川三百里。西至朔方五百里。北至榆林三百九十里。东南到〈阙〉。西南到〈阙〉。西北到〈阙〉。东北到〈阙〉。去西京千四百三十里,去东京千五百四十里。户千七百五十四,口七千四百二十。

麟州 隋以来银胜二州地。昔汉武徙贫人于关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盖其地也。大唐天宝元年,置新秦郡,或为麟州。领县三:

新秦

连谷 汉圁阴县地。贞观八年置。

银城 汉圁阴县地。汉棝杨塞在此。汉光禄卿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筑城障列亭,至卢胊山,即今县北所谓光禄塞。后魏置石城县,后改之。晋太康地志自北地郡北行九百里得五原塞,又北出九百里得造阳,即此。史记云: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备胡。韦昭曰:造阳地在上谷。未详孰是。

朔方郡 东至银川二百里。南至延安三百八十里。西至五原三百里。北至延安府八百里。东南到上邵四百里。西南到安化五百九十里。西北到九原八百九十里。东北到榆林九百里。去西京千一百里,去东京千六百八十里。户七千三百六十,口四万二千四百十七。

夏州 战国时属秦,为上郡地,后匈奴并有之。汉武取河南地,为朔方郡。后汉因之。晋亦为朔方郡,晋乱后,夏赫连勃勃建都于此。后魏置夏州。西魏置弘化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复置朔方郡。大唐为夏州,或为朔方郡。领县四:

朔方 汉旧县。

宁朔 汉朔方县地。后周置此。

长泽 汉三封县地。魏置今县。

德静 汉朔方县地。隋置今县。

九原郡 东至安北都护府三百五十里。南至灵武朔方县无路可至。西至黄河百三十里。北至黄河四十里。东南到朔方九十里。西南到灵武九十里。西北到受降城八十里。东北到黄河八十里。去西京二千二百六十里,去东京三千四十里。户千七百三十九,口九千一百四十。

丰州 春秋戎狄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九原郡。汉属五原郡,后汉因之。后汉末及魏晋为匈奴所没,遂为荒弃。隋文帝置丰州,炀帝初州废,置五原郡。大唐为丰州,或为九原郡。领县三:

九原 汉旧县。隋初置今县。

永丰

丰安

榆林郡 东至河四十里,去马邑四百二十里。南至新秦界百二十里。西至安北府二百五十里。北至黄河五里,去受降城八里,去单于百二十里。东南到合浦关去楼烦二百三十里。西南到朔方九百里。西北到黄河二十里,去纥那山一百二十里。去西京千九百四十里,去东京千九百里。户三千七百九十,口一万八千七百九十。

胜州 春秋戎狄之地。战国属赵。秦属云中、九原二郡地。二汉为云中、五原郡地,所谓榆溪塞。隋初置胜州,炀帝初州废,置榆林郡。大唐为胜州,或为榆林郡。领县二:

榆林 汉南县地。有故云中城、拂云堆、金河。紫塞河自马邑郡善阳县界流入。有榆林关。今县西有汉五原城。

河滨 汉沙南县地。贞观三年置,东临河岸为名。

安化府 东至榆林三百五十里。南至朔方八百里。西至九原二百五十里。北至回纥界七百里。东南到榆林连谷县四百里。西南到九原界百二十里。西北到西城界百二十里。东北到东城界百十里。去西京二千里,去东京二千二百里。户千七百七十五,口二万一千。

安北都护府,战国时属赵,后属秦。大唐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府。天水郡 东至汧阳郡三百里。南至同谷郡四百三十里。西至陇西三百里。北至平凉郡五百里。东南到河池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同谷郡三百里。西北到平凉四百七十五里。东北到会宁郡五百一十里。去西京八百里,去东京一千六百里。户一万五千六百五,口十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五。

秦州 古西戎之地,秦国始封之邑,今郡有秦亭、秦谷是也。春秋时属秦,秦平天下,是谓陇西郡。汉武分陇西置天水郡。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后汉建武中,平之,更名天水,为汉阳郡。郡有大坂,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兼置凉州。魏亦为重镇。晋分为天水及武阳二郡,兼置秦州。后魏为洛阳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复置天水郡。大唐为秦州,或为天水郡。领县五:

上邽 有朱圉山,俗名曰白岩山。汉旧县。古邽戎邑。又有汉四城县,一名始昌,在今县西南。嶓冢山,西汉水所出,今经嘉陵曰嘉陵江,经阆中曰阆中江。又有段谷泉,蜀将姜维为魏将邓艾破于此。籍水一名洋水,今名峄水。

成纪 汉旧县。古帝庖牺生于此。又有汉明亲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地。

陇城 汉洛阳道故城在今县西北,河阳县故城亦在县西北。瓦亭山在今县东北二百馀里,隗嚣将牛邯守处,其山亦在今平凉郡界。有街泉亭,蜀将马谡为魏将张合所败处。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山。

清水 秦仲始所封地。汉置县。

伏羌 本冀戎地。秦汉冀县。又有汉平襄县故城,在今县南。又有落门谷水,在今县西。武德三年置今县。

陇西郡 东至天水郡三百里。南至同谷郡四百三十六里。西至和政郡三百里。北至金城郡四百里。东南到天水郡三百四十五里。西南到和政二百五十四里。西北到金城郡四百五里。东北到天水郡三百九十六里。去西京千一百五十三里,去东京二千一十三里。户六千一百三十五,口三万三千一百七。渭州。禹贡曰导渭自鸟鼠同穴,即其地也。春秋为羌戎之居。秦置陇西郡,以居陇坻之西为名。二汉因之,灵帝分立南安郡。魏置镇守在此。晋为南安、陇西二郡地。后魏为陇西郡,兼置渭州。后周为南安郡。隋初废,炀帝初,复置陇西郡。大唐为渭州,或为陇西郡。领县四:

襄武 汉旧县。有五溪聚。

陇西 汉豲道地,立南安郡于此。后周置南安郡。隋废郡,改为县。东南有落门水出焉。

渭源 汉首阳县。后魏改之。有鸟鼠山,渭水所出。障后魏置。有武阳水。

金城郡 东至会宁郡四百二十里。南至陇西郡四百里。西至西平郡四百九十里。北至武威郡五百七十里。东南到陇西郡四百五里。西南到安乡郡三百里。西北到武威郡五百四十里。东北到会宁郡四百二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四十五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九十五里。户四千四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六。

兰州 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陇西二郡地。后汉、魏、晋因之,魏以为重镇。前凉张寔置广武郡,张骏又分置武始郡,西秦乞伏国仁都苑川,南凉秃发乌孤都广武,皆此地也。后魏、后周并属武始郡。隋初郡废,置兰州。炀帝初州废,置金城郡。大唐因之,领县三:

五泉 汉金城县地。汉榆中县故城在今县东。后汉时羌乱,隃麋相曹凤上言:西羌为寇,自建武以来,以居大、小榆,土地肥美,又近塞内,北阻大河,因以为固,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强大,常雄诸种。又有故苑川城及故长城。

狭道 秦、汉、魏旧县。有白石山。

广武 前凉州置广武郡,隋罢之为县。有琵琶山。汉浩亹县故城亦在西南。浩音閤。亹音门。今俗呼此水为閤门河,盖疾言耳。又有汉允吾县故城,亦在西南。

会宁郡 东至平凉郡四百里。南至金城郡四百二十里。西至武威郡六百里。北至灵武郡六百里。东南到平凉郡四百里。西南到金城郡四百二十里。西北到武威郡六百五十里。东北到灵武郡六百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七十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七十里。户四千四百二十八,口二万五千七百五十一。

会州 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安定二郡地。后汉属金城、武威二郡。西魏置会州,后周废。隋属平凉郡。大唐平李轨后,置会州,或为会宁郡。领县二:

会宁 汉枝阳县。

乌兰 汉祖厉县地。后周置乌兰关。武德末置县。

安乡郡 东至金城郡三百里。南至临洮郡三百一十七里。西至宁塞郡三百九十里。北至西平郡三百里。东南到金城郡狄道县一百四十八里。西南到临洮郡三百一十七里。西北到西平郡临支县一百八十六里。东北到金城郡三百里。去西京千四百七十五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七十五里。户五千七百九十二,口三万一千三百。

河州 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陇西二郡。后汉属陇西郡。汉末宋建据焉,称河首平汉王。晋惠帝时,属普兴郡。前秦苻坚置河州,西秦乞伏乾归入据于此。后魏亦为河州。后周置枹罕郡。隋初郡废,置河州;炀帝初州废,复置枹罕郡。大唐为河州,或为安乡郡。领县三:

枹罕 故羌侯邑。汉为枹罕县也。

大夏 汉旧县。

凤林 有凤林关。

临洮郡 东至和政郡百七十六里。南至合川郡一百七十九里。西至野,更无郡县。北至安乡郡三百一十七里。东南到合川郡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吐谷浑界。西北到戎旭界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安乡郡三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一千五百六里,去东京二千三百九十六里。户二千七百七十六,口一万四千九百二十四。

洮州 秦汉以来为诸戌之地,后为吐谷浑所据。至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得其地,置洮阳郡,寻立为洮州。隋初郡废,而洮州如故;炀帝初废,置临洮郡。大唐为洮州,或为临洮郡。领县一:

临潭 有洮水,源出西倾山,在郡西南吐谷浑界,桓水所出。

和政郡 东至陇西郡三百里。南至怀道郡二百五十里。西至临洮郡一百七十六里。北至金城郡狄道县五百三十四里。东南到怀道郡良恭县一百一十三里。西南到临洮郡潭县一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安乡郡大夏县三百六十三里。东北到陇西郡二百五十四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七十八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二十里。户四千五百一十,口二万六千六百一十四。

岷州 春秋及七国时并属秦,蒙恬筑长城之所起也。秦、二汉及晋并属陇西郡。西魏置岷州及同和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并其地入临洮郡。大唐复置岷州,或为和政郡。领县三:

溢乐 有岷山、崆峒山。

祐川

和政 后汉索西故城在今县东,亦名临洮东城,亦谓之赤城。后汉明帝时,金城、陇西羌反于临洮,道险,车骑不得方驾,车骑将军马防设奇兵破之,因筑此城。

宁塞郡 东至西平陇支县二百九十里。南至宣威守捉使二百九里。西至积石军一百八十里。北至西平郡百八十里。东南到安乡郡三百九十里。西南到积石军百六十一里。西北到西平郡鄯城县二百八十里。东北到西平郡陇支县三百九十四里。去西京二千三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七十三里。户四千一百七十,口二万九千七百二十三。

廓州 古西羌地。后汉延熹中,诸羌与浇河大豪寇张掖,段颎斩浇河大帅于其地,遂定西羌是也。汉末属西平郡。前凉以其地为湟河郡。后魏属鄯州。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又得地,置洮河郡,兼置廓州以领之。隋初废,炀帝初州废,置浇河郡。大唐复为廓州,或为宁塞郡。领县三:

广威 后魏石城县。开元初改焉。有拔延山,隋炀帝征吐谷浑,经此山。

达化 后周置。贺兰山浇河城即晋时吐谷浑王阿豺所筑,在县西一百三十里。又有洪济镇,后周武帝逐吐谷浑筑,在县西二百七十里是。

米川 贞观初置,兼置米州。十年罢州,县仍旧。

西平郡 东至金城郡广武县一百一十三里。南至宁塞郡一百八十里。西至緌戎硖旧吐谷浑界十里。北至武威郡昌松县南界一百四十二里。东南到安西郡凤林县故城二百八十里。西南到宁塞郡广城县故承风吐谷浑界三百一十三里。西北到木昆山旧吐谷浑界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金城郡广武县故长城界二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九十三里,去东京二千七百四十九里。户五千七百九十四,口二万八千六百九十。

鄯州 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地。汉时霍去病破匈奴,逐诸羌及渡河湟,筑令居塞,即其地,属金城郡。后建安中,置西平郡。晋因之。永嘉后,秃发乌孤初称西平王,其弟利鹿孤复都西平,又其地也。后魏置鄯州。后周置乐都郡。隋初郡废,置鄯州;炀帝初州废,置西平郡。大唐因之。领县三:

湟水 后魏置西都县,隋改焉。湟中,月支胡所居,即在此。有湟水,亦名湟河,亦名乐都水。汉破羌县故城在今县西。有浩亹河,在县西北,自吐蕃界流来。

龙支 汉允吾县地。后汉为龙耆县。后魏改焉。积石山在今县南,即尚书禹贡云导河积石。

鄯城 汉西平郡故城在西。

威武郡 东至会宁郡六百里。南至西平郡浩亹河二百六十里。西至张掖郡五百里。北至突厥界安盖泉五百八十里。东南到金城郡五百四十里。西南到张掖郡张掖县界陈北烽二百七十里。西北到张掖郡六百里。东北到会宁郡乌兰县界白鹿烽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二十里,去东京二千八百七十里。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二。

凉州 周衰为狄地。秦兴,匈奴既失甘泉,又使休屠、浑耶王居其地。汉武帝开之,置武威郡。后汉、魏、晋皆因之,魏、晋并置凉州。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并据之。北凉沮渠蒙逊亦迁都于此。后魏亦为武威郡。炀帝初,复置。大唐初,李轨改焉,据之。及剋平,置凉州,或为武威郡。领县五:

姑臧 汉旧县。河西旧事曰:昔匈奴故盖藏城也。后人音讹名姑臧。又有汉鹯阴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因水为名。有循野泽、古休屠城。

神乌 汉鸾乌县。

番水 汉旧县。后魏增置张掖郡。天宝中改为天宝。

昌松 汉苍松县。吕光改为昌松。汉允衙县故城在今县东南,城临丽水,一名丽水城。允音沿。衙亭故城,沮渠蒙逊所筑,地势险隘。

嘉麟

张掖郡 东至武威郡五百里。南至雪山以南吐谷浑分界二百三十里。西至酒泉县四百二十里。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烽,总三千七十八里。东南到武威郡六百里。西南到酒泉郡福禄县界赤柳涧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酒泉郡福禄县咸池烽东张掖河三百五里。东北到武威郡番水县石硖烽三百七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一十里,去东京三千三百一十里。户六千六百三十九,口二万三千三百四。甘州。禹贡曰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即此地也。又黑水之所出焉。春秋及秦并为狄地。汉初为匈奴所居,武帝开之,置张掖郡。后汉、魏、晋并同。沮渠蒙逊始都于此。西魏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后周置张掖郡。隋初废,炀帝初复置。大唐为甘州,或为张掖郡。领县二:

张掖 隋旧县。汉表是县故城在今县西北,又曰昭武县。汉张掖郡城亦在西北。又有汉居延县城,在今县东北,即本匈奴中地名也,亦曰居延塞。祁连山,居延海,弱水,合黎水。遮虏障,汉将路博德之所筑也。又有甘峻山。临松山,后魏临松郡在此。吐蕃赞府,即其郡丞。

删丹 后汉旧县。有焉支山。匈奴初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夺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又汉日勒县故城在东南。

酒泉郡 东至张掖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吐蕃界二百里。西至晋昌郡五百二十六里。北至回纥界伏浴泉三百里。东南到张掖郡赤柳涧二百里。西南到晋昌界安乐烽三百四十里。西北到晋昌郡三百四十里。东北到张掖郡咸池烽二百三十二里。去西京三千九百六十八里,去东京三千七百八十里。户二千一十六,口七千九百一十二。

肃州 旧月支地,后匈奴居焉。汉武开之,置酒泉郡。后汉、魏、晋皆因之。西凉武昭王迁都于此。后魏亦为酒泉郡。隋初废,置肃州;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入张掖郡。大唐复置肃州,或为酒泉郡。领县三:

酒泉 汉福禄县地。古长城,汉遮虏障也。今县隋置。有九龙山。昆崙山在县西南,如昆崙之体,故名之,周穆王见王母于此山。汉平帝时,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遂得西王母石室,以为西海郡,后为吐谷浑之国。隋破吐谷浑,又于其地置西海郡。即汉旧常置郡,今郡之直北一千二百里也。

福禄 崆峒山。旧乐涫县,武德二年改之。

玉门 汉旧县。

晋昌郡 东至酒泉郡五百二十六里。南至新乡镇一百八十里。西至燉煌郡二百八十里。北至豹门守捉四百五十里。东南到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西南到燉煌郡界百六十里。西北到伊吾郡界五百里。东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八十四里,去东京四千三百六里。户一千一百六十七,口三千八百六十四。

瓜州 古西戎地。战国时,为月支所居。秦末汉初,属匈奴,武帝以后为燉煌郡地。后汉、魏、晋皆因之。后魏属常乐、会稽二郡。后周属会稽郡。隋废之,以属燉煌郡。大唐置瓜州,或为晋昌郡。领县二:

晋昌 汉宜安县地。武德四年改置。今县北有伊吾故城、白水。有昆崙障,汉宜禾所居,故城在县界。后魏明帝正光中置会稽郡。

常乐 汉广至县地,故城在东。武德五年置。

燉煌郡 东至晋昌郡二百八十里。西至寿昌废县中界五十里,以故若亭为界。南至故南口烽二百五十里,烽以南吐谷浑界。北至故咸泉戍三百三十六里,与伊吾郡分界。东南到晋昌郡界三百五十里。西南到郡废寿昌县界三百九十里。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与废寿昌县分界。东北到伊吾郡界三百八十六里。去西京三千七百五十九里,去东京四千六百九里。户六千三百九十五,口三万二千二百三十四。

沙州 昔舜流三苗于三危,即其地也。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占谓之瓜州。左传所说允姓之戎,居于瓜州是也。亦古流沙地。又黑水之所经焉。秦及汉初,为月支、匈奴之境。武帝开其地,后分酒泉置燉煌郡。后汉、魏、晋皆因之。凉武昭王始都于此。后魏、后周并为燉煌郡。隋初废,置瓜州;炀帝初废州,复置燉煌郡。大唐为沙州,或为燉煌郡。领县二:

燉煌 汉旧县。三危山在东南,山有三峰。有鸣沙山,渥注于汉武帝元鼎中,南阳斩野人暴利长遭刑,屯田于此水边,见郡野马来饮,中有奇名。羌作土人持勒靽立,后马靽习。久之,利长因代土人,牧得马以献帝。欲神异之,云从水中出,于是作天马之歌也。

寿昌 汉龙勒县地。阳关居玉门关之南。玉门故关,汉置也。二关之西三百馀里,有菖蒲海,一名盐泽,广袤三四百里,则葱岭于阗两河之所注。

伊吾郡 东至晋昌郡界六百四十里。南至燉煌界一百四十里。西至交河郡七百五十里。北至伊吾界三百里,北贼界。东南到燉煌郡碛,无行路马道,到晋昌郡界不知远近。西南到燉煌郡碛,无路马道。西北至时罗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连大碛,入金山哥罗禄住处。东北到时罗漫山二百四十里,其山北有大川入回纥界,马行三十日,无里。去西京四千八百里,去东京五千六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二十七,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伊州 在燉煌北大碛之外,为戎狄之地,非九州之限。后汉明帝始征取伊吾卢地,即此也。尔后多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魏始置伊吾郡,后又为戎狄所据。至大唐贞观初,内附,乃置伊州,或为伊吾郡。领县二:

伊吾 汉置伊吾屯。后魏为县。有天山,匈奴过之,皆下马拜。一名雪山。

纳职 贞观四年置。伊吾匈奴中地名,在此县界。后汉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今伊吾故城是。

交河郡 东至伊吾郡七百五十里。南至三百五十里,荒过山千馀里至吐蕃。西至焉耆镇守军七百一十里。北至荒庭都护府四百五十里。东南到燉煌郡一千一百里。西南到焉耆七百一十里。西北到北庭轮台县五百四十里。东北到伊吾郡八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六十五里。去东京六千二百一十五里。户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三,口五万三百一十四。西州,汉时车师前王之庭,汉元帝所置戊己校尉故地。因兴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之地,形高敞,遂名高昌垒。有八城,本中国人也。前凉张骏置高昌郡。其后魏有之,后又属蠕蠕,其后曲嘉称王于此数。至大唐贞观十四年,讨平之,以其地为西州,置都督府,后改为金山都护府,或为交河郡。领县五:

高昌

交河 贞观中。交河水其流出县地。天山一名祁连山,今名祈罗漫山。

柳中 汉旧地名,与交河同置。

蒲昌 与交河同置。东南有旧蒲类海,今名婆悉海。

天山 与交河同置。

北庭府 东至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南至交河郡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骑施三千六百八十里。北至坚昆七千里。东南到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西南到焉耆镇守军八百七十里。西北到突骑施三千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回纥界一千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三十里,去东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户二千三百九十八,口九千七百一十五。

庭州 在流沙之西北,前汉乌孙之旧壤,后汉车师后王之国。历代为北虏所居。大唐贞观中,征高昌。于时西突厥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相影响。及高昌既平,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后北庭都护府。领县三:

金满

蒲类 蒲类海一名婆悉海。有天山,自伊吾界入。轮台 其三县并贞观中平高昌后同置。

安西郡 东至焉耆镇守军八百里,去交河郡七百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使军三千里。去葱岭七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鹰婆川一千里。东南到吐蕃界屯城八百六十里。西南到于阗二千里。西北到疏勒一千里。东北到北庭二千里。至西京七千六百里。去东京八千三百三十里。户一万二千一百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六十八。

安西都护府,本龟兹国也。大唐明庆中置。东接焉耆,西连疏勒,南邻吐蕃,北拒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