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二年春①,诏从仆射田公平刘展②,又从下河北。大历八年③,帅师纳戎帅勉于滑州④。九年,从朝于京师⑤。建中二年,城汴州⑥,功劳居多。三年,从攻李希烈⑦,先登。贞元二年⑧,从司徒刘公复汴州⑨。十二年,与诸将执以城叛者,归之于京师;事平,授御史大夫,食实封百户,赐缯彩有加⑩。十四年,年六十一,五月某日,终于家。自始命左金吾大将军,凡十五迁为御史大夫,职为节度押衙、右厢兵马使(11),兼马军先锋兵马使,阶为特进,勋为上柱国,爵为清边郡王,食虚邑自三百户至三千户(12),真食五百户,终焉。以上历叙功绩、官阶。

【注释】

①宝应:唐代宗李豫的年号(762—763)。此处有误,宝应二年应为上元元年(674)。

②仆射田公:即田神公,当时任平卢兵马使。刘展:宋州刺史。上元元年(674)十一月,宋州刺史刘展赴扬州。扬州长史邓景山以兵拒之,为展所败,进陷扬、润等州。上元二年(675),平卢兵马使田神公生擒刘展,扬、润平。

③大历八年:773年。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766—780)。

④帅:通“率”。纳戎帅勉于滑州:大历八年(773),水平军节度使令狐彰卒,遗表称工部尚书李勉可委大事。诏即以李勉为水平军节度使,滑亳观察等使。滑州,今河南滑县。

⑤从朝于京师:大历八年(773)十一月,汴宋节度使田神公入朝京师;九年(774)正月,卒于京师。

⑥城汴州:建中二年(781)三月,修筑汴州城。城,修筑城墙。这里是在汴州修筑城墙的意思。

⑦攻李希烈:建中四年(783)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汴州及滑州。朝廷派兵攻打。李希烈,燕州辽西人。

⑧贞元二年:786年。此处有误,应为建中四年(783)。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5—805)。

⑨司徒刘公:指刘洽。刘洽,滑州卢城人。时任宋亳节度使。刘洽大破希烈之众,希烈遁归蔡州,汴州平。

⑩缯:古代丝织品的总称。彩:彩色丝绸。

(11)节度押衙:唐宋时官名。节度,部署调度之义。押衙,管领仪仗侍卫。右厢兵马使:兵马使为掌管一地军队及治安之职,分左右厢兵马使,右厢兵马使位在左厢兵马使之下。

(12)食虚邑:挂名的食邑。

【译文】

宝应二年春天,杨公受诏跟随任仆射的田公平刘展叛乱,又跟随田公去了河北。大历八年,率部队在滑州接纳军中的主帅李勉。大历九年,随李勉到京师朝见。建中二年,修汴州城,大部分是杨公的功劳。建中三年,参加攻打李希烈的战役,最先进城。贞元二年,跟随任司徒的刘公平复汴州。贞元十二年,和众将们逮捕了凭借城市为据点的叛乱者,押送他们到京师;事件平息后,被授为御史大夫,食邑百户,还赐给他缯、彩和其他一些东西。贞元十四年,杨公六十一岁,五月某日,在家中去世。从最初被任命为金吾卫大将军开始,共升职十五次,官至御史大夫,职务为节度押衙右厢兵马使,兼马军先锋兵马使,官阶为特进,勋位为上柱国,爵位为清边郡王,名义上食邑三百至一千户,实际上最多时食邑五百户。以上历叙其功绩、官职。

公结发从军,四十余年①,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乘机应会,捷出神怪。不畏义死,不荣幸生。故其事君无疑行,其事上无间言②。以上总叙其贤。

【注释】

①结发:犹“束发”,指年轻的时候。

②间言:非议之言。

【译文】

杨公年轻时从军,四十多年,无论敌人的攻势多么强大,所守之城必毫无破损,临危赴难,令人感叹。他利用机会里应外合,动作迅速,神出鬼没。为节义宁愿去死,而不愿苟且偷生。所以他侍奉皇上没有让人疑忌之行,也没有非议之言。以上概述其贤良。

初,仆射田公,其母隔于冀州①,公独请往迎之,经营贼城②,出入死地,卒致其母。田公德之,约为父子,故公始姓田氏。田公终,而后复其族焉。嗣子通王属良祯③,以其年十月庚寅,葬公于开封县鲁陵冈,陇西郡夫人李氏祔焉④。夫人清夷郡太守祐之孙、渔阳郡长史献之女。柔嘉淑明,先公而殂⑤。有男四人,女三人。后夫人河南郡夫人雍氏,某官之孙,某官之女。有男一人,女二人,咸有至性纯行⑥。夫人同仁均养⑦,亲族不知异焉。君子于是知杨公之德又行于家也。以上叙家事。铭曰:

【注释】

①冀州:治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区。

②经营:犹“往来”。

③嗣子:嫡长子。良祯:善良。祯,吉祥,引申为好的意思。

④祔(fù):合葬。

⑤殂(cú):死亡。

⑥至性:性情纯厚。纯行:忠诚笃实的品德。

⑦同仁:指同等看待。

【译文】

当初,田仆射的母亲被隔在冀州,杨公一个人去接她来,来往经过叛贼把守的城池,出生入死,终于把田公的母亲带到田公身边。田公念他的好处,和他认为父子,所以杨公从那时改姓田。田公去世后,又恢复他的本姓。嫡长子通王,禀性善良,在当年十一月庚寅日,把杨公安葬于开封县鲁陵冈,与陇西郡李夫人合葬。李夫人是清夷郡太守李祐的孙女、渔阳郡长史李献的女儿。夫人生性柔惠贤淑,先公而去。生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继夫人河南郡夫人姓雍,某官的孙女,某官的女儿。生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性情纯厚、品行善良。雍夫人对孩子们一视同仁,连亲戚朋友都看不出有什么区别。有德者从而知道杨公的美德,又影响了家人。以上述其家事。铭文是:

烈烈大夫①,逢时之虞②。感泣辞亲,从难于秦③。维兹爰始④,遂勤其事⑤。四十余年,或裨或专⑥。攻牢保危,爵位已⑦。既明且慎,终老无隳⑧。鲁陵之冈,蔡河在侧⑨。烝烝孝子⑩,思显勋绩。斫石于此(11),式垂后嗣。

【注释】

①烈烈:威武的样子。

②虞:忧虑,此处指危机。

③秦:唐朝的首都长安位于古时秦国的所在地,这里的秦代表国家。

④爰:于。

⑤勤:尽力。

⑥裨:副贰,辅助。

⑦(jī):登上,升上。

⑧隳(huī):毁坏。

⑨蔡河:一作“蔡水”。在开封城东南,上流为汴河。

⑩烝烝:淳厚的样子。

(11)斫(zhuō)石:削石刻碑。

【译文】

威武的御史大夫,正逢国家危亡之时。感慨流涕,辞别亲人,投身于国难中。只有从开始讲说,才能叙尽他的故事。四十余年,或辅助他人,或独当一面。攻克最牢固的城池,保护最危险的地方,被天子授予了爵位。为人明达,处事慎重,直到去世,名节也未有一点损坏。鲁陵的山岗,蔡河在旁边流过。淳厚的孝子,想要把父亲的功勋显示。削石刻碑于此,以做后世的榜样。

唐故相权公墓碑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十三年(818)。文章叙述了权德舆的先世、仕途经历及其家庭。权德舆官至宰相,可谓显赫,韩愈即以大部分的篇幅写他的为官,说他“中于和节,不为声章”“勤于选付,治以和简,人以宁便”。文字简练,用语看似平常,但字斟句酌。《新唐书》与《旧唐书》中的《权德舆传》均以此为蓝本,加以详细叙述而成。

上之元和六年①,其相曰权公,讳德舆,字载之。其本出自殷帝武丁②,武丁之子,降封于权③。权,江、汉间国也。周衰,入楚为权氏。楚灭,徙秦而居天水略阳④。苻秦之王中国⑤,其臣有安丘公翼者⑥,有大臣之言⑦。后六世,至平凉公文诞⑧,为唐上庸太守⑨,荆州大都督长史⑩,焯有声烈(11)。平凉曾孙讳倕(12),赠尚书礼部郎中,以艺学与苏源明相善(13),卒官羽林军录事参军(14),于公为王父(15)。郎中生赠太子太保讳皋(16),以忠孝致大名,去官,累以官征不起(17),追谥贞孝(18)。是实生公(19)。以上先世。

【注释】

①上:指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此处有误,应为元和五年(810)。《旧唐书·权德舆传》:“元和五年冬,德舆拜礼部尚书平章事”,《新唐书·权德舆传》等都为五年。

②武丁:商代国王,后被称为高宗。盘庚帝小乙之子。相传少年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傅说、甘盘为大臣,四处出兵,巩固统治。

③权: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

④天水:郡名。今甘肃通渭西北。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镇。

⑤苻秦:苻坚之秦国。苻,指苻坚。苻坚(338—385),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357—385年在位)。字永固,略阳临渭(秦安东南)人。先后灭前燕、前凉、代国,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东晋的益州。后在淝水之战中被击败。

⑥安丘公翼:字子良,略阳人。为苻坚谋臣,拜给事中,后为右仆射,封安丘公。

⑦有大臣之言:苻坚欲伐晋,他力谏不从。结果苻坚大败。大臣之言,有先见之明的进谏。

⑧平凉公文诞:翼子宣褒,事姚秦,为黄门侍郎。宣褒四世之孙荣,隋开府仪同三司,鄜城郡公。荣子为文诞。

⑨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

⑩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11)焯:同“灼”。炙,烧。引申为有光彩。

(12)平凉曾孙讳倕(chuí):文诞生子崇本,为匡城令。崇本生子无待,为成都尉。无待生子倕。

(13)苏源明:初名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少孤,工辞。肃宗时,擢为知制诰。数陈时政得失,终秘书少监。

(14)羽林军:即禁卫军。有左右之分,置有大将军、将军等官。

(15)王父:祖父。

(16)皋:权皋,权倕之子。字士孙。

(17)累以官征不起:《旧唐书·权德舆传》:“淮南采访使高适表皋试大理评事,充判官,皋……变名易服以免……浙西节度使表皋为行军司马,诏征为起居舍人,又以疾辞……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奏皋节行,改著作郎,复不起。”

(18)追谥贞孝:大历三年(768)四月,权皋卒于润州,年四十六。元和中,谥贞孝。

(19)实:是,此。

【译文】

唐宪宗元和五年,被任命为宰相的是权公,名德舆,字载之。权公祖上出自殷代武丁,武丁的儿子降被封于权。权,是位于江、汉间的国家。周衰败后,到了楚国开始称权氏。楚国灭亡后迁徙到秦,居住在天水略阳。苻坚的秦国想吞并中国时,大臣中有位封为安丘公的权翼,曾清醒地力阻苻坚。权翼之后六代到平凉公权文诞,为唐朝上庸太守、荆州大都督长史,声名显赫。平凉公的曾孙名倕,死后赠尚书礼部郎中,以才能和学术与苏源明交好,死时为羽林军录事参军,是权公的祖父。礼部郎中生赠太子太保权皋,权皋以忠孝名闻天下。辞官后,数次征召他为官,都不肯就任,死后追赠谥号为贞孝。就是他生权公。以上述其先世。

公在相位三年①,其后以吏部尚书授节镇山南②,年六十以薨③,赠尚书左仆射④,谥文公。以上略叙文公晚节、谥法

【注释】

①公在相位三年:元和五年(810)九月至元和八年(813)五月。

②节镇山南:山南指山南西道。元和十一年(816)冬,以权德舆为检校吏部尚书,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③以薨:元和十三年(818)八月,权德舆以病乞还,卒于道。

④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副职为仆射,有左右之分。从二品,掌统理六部。

【译文】

权公在相位三年,之后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被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六十岁时去世,赠尚书左仆射,谥号文公。以上略述权德舆晚节、谥法。

公生三岁,知变四声①。四岁能为诗。七岁而贞孝公卒,来吊哭者,见其颜色声容②,皆相谓“权氏世有其人”。及长,好学,孝敬祥顺③。贞元八年④,以前江西府监察御史⑤,征拜博士⑥,朝士以得人相庆。改左补阙⑦,章奏不绝,讥排奸幸⑧,与阳城为助⑨。转起居舍人⑩,遂知制诰(11),凡撰命词九年(12),以类集为五十卷,天下称其能。十八年(13),以中书舍人典贡士(14),拜尚书礼部侍郎。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奏(15)。广岁所取进士明经(15),在得人,不以员拘。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17),复为兵部,迁太常卿(18)。天下愈推为巨人长德。以上历官京师。

【注释】

①变:通“辨”。辨别。四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

②颜色:容貌,脸色。

③孝敬:孝亲敬长。

④贞元八年:792年。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5—805)。

⑤前江西府监察御史:指李兼。

⑥博士:这里是指太常博士。贞元八年(791),权德舆被授太常博士。

⑦左补阙:补阙的职务为对皇帝进谏,并举荐人员。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⑧讥排奸幸:奸幸,指裴延龄。《旧唐书·权德舆传》:“八年……裴延龄以幸判度支。九年,自司农少卿除户部侍郎,仍判度支。”权德舆上疏论其奸。讥,进谏,规劝。幸,侥幸。

⑨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德宗时召为谏议大夫。曾上疏留陆贽。帝欲任裴延龄为相,又哭于廷上,力阻之。

⑩起居舍人:掌管宫中之政。

(11)知制诰:掌起草诏令。常以其他官代行其职,则称某官知制诰。翰林学士之实际起草诏令者,亦加知制诰衔。

(12)命:古代帝王以仪物、爵位赐给臣子时的诏书。

(13)十八年:贞元十八年,即802年。

(14)典:掌管。贡士:向皇帝举荐人员的制度。

(15)缀:联结,拼合。引申为迎合的意思。

(16)广:扩大,扩充。

(17)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旧唐书·权德舆传》:“贞元二十一年六月,转户部侍郎;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坐郎吏,误用官缺,改太子宾客。”

(18)太常卿:全名太常寺卿,司祭祀礼乐之官。

【译文】

权公三岁,就能辨别平、上、去、入四声。四岁能写诗。七岁时父亲贞孝公去世,来他家哭吊的客人看到他的神色,听到他说话,都说权家后世有人了。等到长大后,好学,孝亲敬长,和和顺顺。贞元八年,前江西府监察御史征召权公为博士,朝中士大夫们为得到人才而高兴。改任左补阙后,不断地给皇上上奏章,力谏皇上铲除得宠的奸臣,助阳城一臂之力。又转任起居舍人,知制诰,为皇帝撰写诏书共九年,分类成集为五十卷,天下人都称赞他的才能。贞元十八年,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掌管向皇帝举荐人才之事,被授为尚书礼部侍郎。向权公推荐人才的,他的话如可信,权公不以所举荐的人是平民百姓就不用;如果不可信,权公也不因为是官职大或是有势力的人说话而去迎合。他上奏皇上请求扩大每年进士、明经科录取的人数,重要的是要得到人才,不应以定额来限制。后权公转任户、兵、吏三个部的侍郎、太子宾客,又重回兵部,又转任太常卿。天下人更认为权公是个有德之人了。以上述其在京师的任官经历。

时天子以为宰相,宜参用道德人①,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②。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大,以几教化③,多所助与④。维匡调娱⑤,不失其正。中于和节,不为声章⑥。因善与贤,不矜主已⑦,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⑧。东方诸帅,有利病不能自请者⑨,公常与疏陈,不以露布⑩。复拜太常,转刑部尚书,考定新旧令式(11),为三十编,举可长用。其在山南、河南,勤于选付(12),治以和简,人以宁便。以上为宰相及在山南、河南。

【注释】

①参:加入,这里是选的意思。

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凡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必须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衔称。意即共同议政。元和五年(810),宰相裴垍(jì)寝疾,九月,权德舆同平章事。

③教化:教育感化。

④多所助与:指后文所书的于(dí)之事。

⑤维匡调娱:借笑乐为匡正。匡,纠正。

⑥不为声章:不为严刻的教条。

⑦矜:自以为贤能。

⑧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旧唐书·权德舆传》:“元和八年正月,罢相,守本官。七月,以检校吏部尚书为东都留守。”留守,官名。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称京城留守;其陪京和都则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⑨病:瑕疵。引申为错误。

⑩露布:不缄封的文书。

(11)考定新旧令式:先是诏许孟荣等删定格敕,成三十卷,表上,留中不出。德舆请下刑部,与侍郎刘伯刍代考定,复为三十卷。

(12)勤于选付:选择事之要务,即与分付,不繁琐,无留滞。

【译文】

当时天子认为宰相之职,应选用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所以任权公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公予以推辞,皇上不许。权公所实行的措施,必以宽大为出发点,几乎就是教育和感化,并经常给予别人以帮助。权公在笑乐中纠正错误,而不失他的端正。凡事折中处理,不为严刻的教条所限制。因为有才有德,而不自以为贤能固执己见,便以吏部尚书的身份留守东都。将领们犯了大错不敢自己去请罪的,权公常替他们上疏陈情,而不把错误公开宣布。再次被任为太常寺卿,转任刑部尚书,考定新旧法律条令,编为三十编,都是可长期使用的。权公在任山南东道和河南道节度使时,按照政务简单的不同,分付给下属,治政和善而且从简,人们都感到安逸和方便。以上写他任宰相及任职山南、河南。

以疾求还,十三年某月甲子①,道薨于洋之白草②。奏至,天子痌伤③,为之不御朝,郎官致赠锡④;官居野处⑤,上下吊哭,皆曰:“善人死矣。”其年某月日,葬河南北山⑥,在贞孝东五里。以上卒葬。

【注释】

①十三年:指元和十三年,即818年。

②洋:洋州,今陕西洋县。

③痌:同“恫(tōnɡ)”。病痛。

④郎官:侍中、员外郎、郎中等官。赠:以奠品吊祭死者。锡:通“赐(cì)”。赐给。

⑤野处:指民间。

⑥北山:不详何地。

【译文】

权公因身体有病请求回乡。元和十三年,回乡途中死于洋州白草地方。死讯奏报到朝廷,天子为之痛心,甚至不去上朝,郎官们送去了天子赐的祭奠品。朝野上下哭吊权公,都说:“一个好人死了。”当年某月某日,葬于河南北山,距他父亲贞孝公的墓五里。以上述其去世、安葬。

公由陪属升列①,年除岁迁,以至公宰。人皆喜闻,若己与有,无忌嫉者。于坐子杀人②,失位自囚,亲戚莫敢过门省顾,朝莫敢言者。公将留守东都,为上言曰:“之罪既贳不竟③,宜因赐宽诏。”上曰:“然,公为吾行谕之。”以不忧死。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④,踵相蹑为宰相达官⑤,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⑥,凡百余人。自始学至疾,未病未尝一日去书不观。公既以能为文辞擅声于朝,多铭卿大夫功德;然其为家,不视簿书。未尝问有亡,费不偫余⑦。以上节叙数大事。

【注释】

①陪属:辅佐的属官。陪,辅佐。列:位次。

②于(dí):字允言,河南洛阳人。曾经为司空同平章事。

③贳:赦免。竟:根究。

④庭:通“廷”。策试:谓以策试士。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⑤踵:原意为脚后跟,引申为跟着,追随。蹑:追踪,引申为暗暗跟随。

⑥台阁:因尚书台在宫廷建筑之内,所以称台阁。外府:此处的外府非唐朝折冲府之外府,而是指在京师外任府官。

⑦偫(zhì):储备。

【译文】

权公由辅佐别人的属官开始升职,年迁岁升,终于做到了宰相。人们得知他任宰相都非常高兴,就像自己做了宰相一样,没有人嫉妒他。于犯罪,他的儿子杀了人,他被罢官后把自己关了起来,亲戚们都不敢到他家去看他,朝中也没有人敢提他。权公就要到东都任留守之前,替于对皇上求情说:“于犯的罪既然没有追究下去而赦免了,不如再下一个宽恕他的诏书。”皇上说:“好。公为我写谕书吧。”于才没有郁郁而死。经权公主持考试先后中进士和经朝廷策试的士子,与权公先后任宰相和显要之官的,以及做尚书和外任府官的,有百余人。权公从开始学习到生病时,没有一天不读书。权公文辞好,擅写的才能在朝中很有名,经常为公卿士大夫写铭来歌颂功德,然而为他自己的家,却从不看一眼账簿书籍,从不问什么东西的有无,钱够不够花。以上略叙几件大事。

公娶清河崔氏女①,其父造②,尝相德宗,号为名臣。既葬,其子监察御史璩③,累然服丧来有请④,乃作铭文,曰:

【注释】

①清河:今河北清河。

②造:指崔造,唐德宗贞元年间曾为平章事。

③璩(qú):权璩,权德舆长子,字大圭。

④累:几次。

【译文】

权公娶清河姓崔的女子为妻子,她父亲崔造,曾经在德宗时为相,号为名臣。权公要下葬时,他任监察御史的儿子权璩几次穿着丧服来找我,请我为他父亲写铭文。于是我写了铭,铭文是:

权在商、周,世无不存。灭楚徙秦,嬴、刘之间①。甘泉始侯②,以及安丘。诋诃浮屠③,皇极之扶④。贞孝之生,凤鸟不至。爵位岂多?半涂以税⑤。寿考岂多⑥?四十而逝。惟其不有,以惠厥后。是生相君,为朝德首。行世祖之⑦,文世师之。流连六官⑧,出入屏毗⑨。无党无雠,举世莫疵⑩。人所惮为,公勇为之。其所竞驰,公绝不窥。孰克知之?德将在斯。刻诗墓碑,以永厥垂。

【注释】

①嬴、刘:指秦、汉。嬴,指秦王嬴政。刘,汉王刘邦。

②甘:状况渐好。

③诋诃:毁谤,斥责。浮屠:佛教。

④皇极:皇,君,一说为大。极,屋极,位于最高正中处,引申为标准之义。古代帝王自以为所施政教,得其正中,可为法式,故称。

⑤涂:通“途”。税:通“脱”。解脱。

⑥寿考:犹言高寿。

⑦祖:效法。

⑧流连:这里是转徙的意思。六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为六官或六卿。隋唐以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致和《周礼》的六官相当,也统称六官。

⑨屏:回避。

⑩疵:诽谤。

【译文】

权氏起于商、周,世代无不存在。楚国灭亡迁徙到秦,一直生活到秦、汉。从为侯开始状况渐好,终于到了安丘公时。安丘公抵制佛教,以维护皇帝的施政的清名。贞孝王的诞生,使得凤凰不敢再飞来。难道所受的爵位多吗?如何半途脱身而去。难道是阳寿不长吗?怎么年仅四十就逝世。他所没有的,惠及他的后人。他生下权公,朝中德行最好。他的行为世代效法,他的文章世代为师。转徙任六官,出入有人回避。权公没有同党,也没有仇人,举世之人都无法诽谤他。人们所害怕的事,权公勇敢地去做。人们竞相去做的事,权公绝不看一眼。谁能知道,有德之人在这里。刻诗在墓碑上,让它永远流传下去。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十五年(820)。作者回忆了马氏家族对自己的恩德,表达了真诚的感激之情,同时从人格品行的角度高度赞扬了马氏祖孙三人。

马继祖靠世代门荫做官,没有立过什么功,无事可写。韩愈把马氏一家不同类型的人物的状貌、性格都略加勾勒,很是生动,显示出高超的写作技巧。何焯说:“如此俯仰淋漓,仍是简古,不觉繁滥。”当然也有人说此文“少乖,似哀诔文序”。

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①,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讳畅之子②。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③。积三十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④。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二人。

【注释】

①司徒:三公之一,帮助皇帝讨论国事。赠:死后追赠官爵。太师:三师之一,意思是皇帝所师法的人,是一种名义“尊崇”的爵位。北平:地名。今河北卢龙一带。庄武王:指马燧,因他官位高,所以不称名。《旧唐书·马燧传》:“燧字洵美,汝州浃城(今河南郏县)人。其先自右扶风徙焉。兴元元年,加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贞元二年(786)闰五月,侍中浑瑊(jiān)与蕃相尚结赞盟于平凉,为番军所劫,燧坐是夺兵权。六月,以燧守司徒兼侍中、北平王如故。贞元十一年(805)八月薨,时年七十,册赠太尉,谥曰庄武。”

②少府监:掌管百工技艺,供给皇帝使用事项。太子少傅:意思是太子师傅,也是一种“隆重”的官衔。畅:指马燧的第二个儿子马畅。

③门功:门荫。祖先有功于国,子孙按例享受优厚待遇。太子舍人:掌管接受文书事项。

④殿中少监:掌供奉皇帝生活事务。

【译文】

马君名继祖,是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的孙子,少府监、赠太子少傅马畅的儿子。四岁时,以祖荫被授太子舍人官职。此后三十四年间,经五次调转,最后任殿中少监。三十七岁时去世,留下八个儿子、两个女儿。

始余初冠①,应进士贡,在京师②,穷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于马前③。王问而怜之,因得见于安邑里第④。王轸其寒饥⑤,赐食与衣。召二子,使为之主⑥,其季遇我特厚⑦,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者也。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⑧,殿中君也。当是时,见王于北亭⑨,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⑩,杰魁人也(11)。退见少傅,翠竹碧梧(12),鸾鹄停峙(13),能守其业者也。幼子娟好静秀(14),瑶环瑜珥(15),兰茁其芽(16),称其家儿也(17)。

【注释】

①初冠:古时男子一般二十岁行冠礼,此后便称为成人,后来就以将及二十岁为初冠。按:韩愈“初冠”应为德宗贞元三年(787)。

②应进士贡,在京师:指州府将考试及格的士子送往京师去应试。

③故人:老朋友。稚弟:小弟弟。《唐会要》:“贞元三年平凉之盟,马燧顶议,韩弇(yǎn)时以殿中侍御史为判官,死焉。其年罢兵,燧奉朝请京师。弁,公之兄也。”韩弁和马燧是朋友,所以韩愈自称是故人稚弟。按年谱,韩愈父仲卿,弁父云清,皆睿素子,故弁、愈为从兄弟。

④安邑里:长安街道名。

⑤轸(zhěn):悲伤,怜悯。

⑥召二子,使为之主:二子,长子名汇,次子就是上文所说的畅。为之主,做主人以宾礼接待韩愈。

⑦季:兄弟中最幼者。

⑧可念:可爱。

⑨北亭:宅中的亭馆。

⑩龙虎变化不测:形容马燧临大事能够应变。古人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还有“大人虎变”等等。

(11)杰魁:才智过人的意思。杰,出众。魁,大。《旧唐书·马燧传》:“燧姿度魁异,长六尺二寸。”

(12)翠竹碧梧:形容美秀而文静,是夸词。

(13)鸾鹄停峙:形容雍容华贵,也是夸词。鸾,相传是和凤同类的鸟,五彩而多青色。鹄,羽毛洁白之鸟。峙,停立。

(14)娟好:美好。

(15)瑶环瑜珥:比喻像美玉制成的贵重物品,非常可爱。瑶环,美玉制成的环。瑜,美玉。珥,耳饰。

(16)兰茁其芽:比喻幼儿的可爱像兰草一样。兰,香草。茁,草初生。

(17)称:相称,适合。

【译文】

当初,我二十来岁时,应试进士,住在京城里,穷得活不下去,以故人幼弟的身份在路上拜见了北平王。北平王询问了我的情况,很同情我,因此允许我去安邑里的王府见他。北平王可怜我饥寒,送给我食物和衣服,并且叫来他的两位公子以宾礼招待我。其中那位弟弟待我特别好,就是后来的少府监、赠太子少傅的那一位。保姆抱着他的幼子站在旁边,幼子眉眼如画,头发漆黑,皮肤像玉石白雪一样丰润洁白,就是殿中少监。当时我在北亭见北平王,他如高山、深林、大谷般伟大,又如龙虎样变化莫测,确是人中俊杰啊。退回来见少府,如翠竹碧梧,又如鸾鹄亭立,确是能守祖业的人。幼子静秀如美玉兰芽,堪称马家的子孙。

后四五年,吾成进士,去而东游,哭北平王于客舍。后十五六年,吾为尚书都官郎①,分司东都②,而分府少傅卒③,哭之。又十余年至今,哭少监焉。呜呼!吾未耄老④,自始至今,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孙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⑤,何也?

【注释】

①都官郎:即都官员外郎。

②分司东都:《韩文公历官记》:“……明年为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判祠部。”《韩子年谱》:“元和四年改东都员外郎,守东都省。”

③分府:马畅任少府监,是年改派东都,所以称分府。

④耄(mào):指年纪大。

⑤观居此世:指未四十年而哭其子孙三世之事。

【译文】

四五年后,我中了进士,别了马家东去任职,在客舍中哭吊北平王。后十五六年,我任尚书都官郎,分司东都,而分府少傅又去世了,又哭他。又过十几年的今天,我又哭少监。唉!我还没老,从初见北平王至今,不到四十年,而哭他祖孙三代,在人世间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人啊!有的人想长生不死,但是看看马氏祖孙三代的事,会怎么想呢?

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长庆二年(822)。文章叙述了窦牟的先世、历官、中科名和他在昭义军、留守东都时的事情。文字简约,详略得当,如叙说窦牟历任官职时,没有一一列举,而是拣出其中两例。正如曾国藩所言:“六府五公,仅叙崔郑,余皆不叙。文所以贵简,正在此,而叙事简直有法,故文气遒而不冗。”

国子司业窦公①,讳牟,字某②。六代祖敬远,尝封西河公。大父同昌司马③,比四代仍袭爵名。同昌讳胤,生皇考讳叔向④,官至左拾遗、溧水令⑤,赠工部尚书⑥。以上先世。

【注释】

①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学官。国子监,古代的最高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唐代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司业,国子监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②字某:窦牟,字贻周,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

③同昌:今甘肃文县,唐时属山南道扶州。

④叔向:窦叔向,字遗直。

⑤左拾遗:拾遗为谏官,分属门下、中书两省,有左右之分,职掌和左右补阙相同。溧水:今江苏溧阳。

⑥工部尚书:工部长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译文】

国子监司业窦公,名牟,字某。窦公的六世祖窦敬远,曾被封为西河公。祖父曾任同昌司马,过四代仍袭用爵位名。同昌司马名胤,生窦公父亲窦叔向,官至左拾遗、溧水令,赠工部尚书。以上述其先世。

尚书于大历初名能为诗文①。及公为文,最长于诗。孝谨厚重,举进士登第②,佐六府五公③,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五年④,真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泽州刺史⑤,以至司业。年七十四,长庆二年二月丙寅以疾卒⑥,其年八月某日。葬河南偃师先公尚书之兆次⑦。以上总叙历官及卒葬。

【注释】

①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766—780)。

②举进士登第:窦牟为贞元二年(786)进士。

③六府:掌管府库的官职。包括司土、司木、司水、司器、司货、典司。

④元和五年:810年。

⑤都官郎中:主刑狱。泽州:今山西晋城。

⑥长庆二年:822年。长庆,唐穆宗李恒年号(821—824)。

⑦偃师:今河南偃师。兆次:墓域旁边。

【译文】

窦胤在大历初年以诗文而著名,等到窦公写文章时,也以诗见长。窦公孝敬长辈,为人十分厚道,中进士,辅佐六府五公,经八次升迁官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五年,正式任尚书虞部郎中,转任洛阳令、都官郎中、泽州刺史,最后任司业。七十四岁时,即长庆二年二月丙寅日,因病去世,当年八月某日,葬于河南偃师他父亲工部尚书的墓旁边。以上总述窦牟为官经历及卒葬。

初,公善事继母,家居未出,学问于江东①。尚幼也,名声词章行于京师,人迟其至。及公就进士,且试其辈皆曰“莫先窦生”。于是,公舅袁高为给事中②,方有重名,爱且贤公,然实未尝以干有司③。公一举成名而东④,遇其党必曰⑤:“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以上科名。

【注释】

①学问:学习,问难。

②袁高:字公颐,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贞元初为给事中。

③干:求。

④东:指江东。

⑤党:亲族,朋辈。

【译文】

最初窦公精心侍奉继母,常在家中不怎么出门,只在江东一带求学问难。年纪还轻时,他的名声和写的词章已传到京师,人却是在这之后去的。到窦公参加进士考试,快考试的时候,同辈人都说没有人能考得过窦公。当时窦公的舅舅袁高任给事中,为人方正且很有名气,他喜欢窦公也认为窦公有才华,然而窦公从未以这层关系去求有关官员。窦公一举成名回到江东,遇到亲族朋辈就说:“不是我有才华,是我舅舅私下的照顾。” 以上述其科名。

其佐昭义军也,遇其将死①,公权代领以定其危②。后将卢从史重公不遣③,奏进官职。公视从史益骄不逊④,伪疾经年,舆归东都。从史卒败死⑤。公不以觉微避去为贤告人⑥。以上佐昭义军。

【注释】

①其将死:指昭义军节度使李长荣将死。

②权:指暂代官职。

③卢从史:原为昭义节度使,后因勾结王承宗作乱,赐死。

④逊:顺,恭顺。

⑤从史卒败死:元和五年(810)六月,卢从史被其都知兵马使乌重胤所缚,送到京师,后被朝廷赐死于康州。

⑥微:衰败。

【译文】

窦公在辅佐昭义军时,正逢昭义军节度使死,窦公暂代他领兵,稳定住了危险的局面。之后又在卢从史手下为将,卢从史重视他没有让他走,还奏请授他官职。窦公看到卢从史日益骄盛,桀骜不驯,就伪称有病,过了一年,坐车回到东都。卢从史终于事败而死,窦公从不拿自己早察觉出卢有败露之象是有能耐而去对人讲。以上写其辅佐昭义军。

公始佐崔大夫纵留守东都①,后佐留守司徒馀庆②,历六府五公③,文武细粗不同④,自始及终,于公无所悔望。有彼此言者,六府从事几且百人。有愿奸、易险、贤不肖不同⑤,公一接以和与信,卒莫与公有怨嫌者。其为郎官、令守⑥,慎法宽惠不刻。教诲于国学也⑦,严以有礼,扶善遏过,益明上下之分⑧,以躬先之⑨,恂恂恺悌⑩,得师之道。以上为府佐、郎官、守令、司业,各得其道。

【注释】

①佐崔大夫纵:贞元二年(786)九月,以吏部侍郎崔纵为东都留守,奏窦牟为府巡官。

②佐留守司徒馀庆:元和五年(810)六月,以河南尹郑馀庆为东都留守,奏窦牟为府判官。

③历六府五公:窦牟初为东都留守巡官,历河阳昭义从事,再为留守判官。

④文武细粗:意思是各种不同的事情。文武,文才和武艺。细粗,重要与不重要。

⑤愿:谨,善。奸:诈伪。易:平易。险:此指苛刻。

⑥为郎中、令守:即上文提到的任都官郎中、泽州刺史等。

⑦国学:即国子监。

⑧上下:指尊卑长幼。

⑨躬:身体。引申为自身,亲自。

⑩恂恂:恭敬谨慎的样子。恺悌:和易近人。

【译文】

窦公一开始辅佐大夫崔纵,留守东都,后来又辅佐留守司徒郑馀庆,官历六府五公,处理各种不同的重要与非重要的事情,从始至终,没有人对用他失望的。这样评价窦公的,六府从事,有将近百人。遇到或善良或邪恶,或平易或苛刻,或贤能或无才的人,各不相同,窦公同样平和有信地对待他们,最终没有一个人跟窦公有什么怨嫌。窦公在朝廷任郎中、在地方任刺史时,慎用法令,处理事情宽大而不刻板。在国学任教导训诲时,窦公待人严正但讲究礼节,扶持好事,阻止过失,更明确尊卑长幼的分别,自己首先身体力行,恭敬谨慎,和易近人,深得为师之道。以上写其做府佐、郎官、守令、司业,都能各得其道。

公一兄三弟,常、群、庠、巩。常进士水部员外郎①,郎、夔、江、抚四州刺史②。群以处士征③,自吏部郎中拜御史中丞④,出师黔、容以卒⑤。庠三佐大府⑥,自奉先令为登州刺史⑦。巩亦进士⑧,以御史佐淄青府⑨。皆有材名。公子三人,长曰周馀,好善学文,能谨谨致孝⑩,述父之志(11),曲而不黩(12)。次曰某曰某,皆以进士贡(13)。女子三人。以上兄弟子女。

【注释】

①常:窦常,字中行,大历十四年(779)进士。水部:工部四司之一,掌有关水道之政令。

②朗:朗州,治所在武陵,今湖南常德。夔:夔州,治所在奉节,今四川奉节。江:江州,今江西九江。抚:抚州,治所在临川,今江西抚州西。

③群:窦群,字丹列。以处士征:窦群以处士隐居毗陵(今江苏常州)。贞元十六年(800)十月,吏部侍郎韦夏卿为京兆尹,荐群,征拜左拾遗。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④拜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武元衡同平章事,举窦群代己为御史中丞。

⑤出师黔、容以卒:元和三年(808)十月,贬黔中观察使。八年四月,迁容管经略使。九年,召还,至衡州卒。

⑥庠(xiánɡ):窦庠,字胄卿。三佐大府:贞元二十一年(805)五月,韩皋出镇武昌,奏庠为推官。元和三年(808)二月,皋移镇浙西,以庠为副使,由为宣歙副使。

⑦奉先:今陕西蒲城。登州:治蓬莱,今山东蓬莱。

⑧巩:窦巩,字友封,元和二年(807)登第。

⑨以御史佐淄青府:元和十四年(819),薛干为平卢淄青节度使,表窦巩自副。

⑩谨谨:小心翼翼的样子。

(11)述:顺从。

(12)黩:通“筥(dú)”。轻慢不敬。

(13)贡:荐举。

【译文】

窦公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窦常、窦群、窦庠、窦巩。窦常是进士出身,任水部员外郎,郎、夔、江、抚四州刺史。窦群曾为隐居之士,被征召,从吏部郎中升至御史中丞,出京师任黔中观察使和容管经略使,去世。窦庠三次辅佐大府,由奉先令转任登州刺史。窦巩也是进士,以御史的身份辅佐淄青府。四位兄弟的才华都是有名的。窦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叫窦周馀,爱好学术文化,恭敬地尽孝道,顺从父亲的意志,宁肯委屈自己也不敢轻慢不敬。次子叫某,三子叫某,都是中进士。还有三个女儿。以上写其兄弟子女。

愈少公十九岁①,以童子得见②,于今四十年。始以师视公,而终以兄事焉。公待我一以朋友,不以幼壮先后致异。公可谓笃厚文行君子矣!其铭曰:

【注释】

①愈少公十九岁:韩愈生于大历三年(768),当时五十五岁。

②童子:未成年的人。

【译文】

我比窦公小十九岁,认识他时我还未成年,到今天四十年了。一开始我把窦公当做老师来对待,最后视之为兄长。窦公把我当做一个朋友,不因为年龄差距而有什么不同。窦公可以称得上是忠厚的君子啊!铭文说

后缗窦逃闵腹子①,夏以再家窦为氏②。圣愕旋河犊引比③,相婴拨汉纳孔轨④。后去观津⑤,而家平陵⑥。遥遥厥绪⑦,夫子是承。我敬其人,我怀其德。作诗孔哀,质于幽刻⑧。

【注释】

①后缗(mǐn)窦逃闵腹子:《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后缗,夏帝相之妃。窦,孔穴。闵,通“悯”。怜悯。

②夏以再家窦为氏:后缗生少康,少康生杼和龙二子。少康得同姓部落有鬲氏帮助,恢复夏代统治。龙居有仍,遂为窦氏。家,据为一家所有,意思是一人统治天下。

③圣愕旋河犊引比:《史记》载,孔子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圣,指孔子。愕,陡然一惊。旋河,过河。

④相婴拔汉纳孔轨:婴,窦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武帝初,任宰相,推崇儒术,反对黄老学说。当时武帝与窦太后都好黄老,而婴隆推儒术,贬道家言,这就是所谓的“拔汉纳孔轨”,意思是拔汉家黄老之习,而纳之孔子之道。拔,移易。轨,道。

⑤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景帝母窦太后即观津人。

⑥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

⑦绪:丝头,引申为头路或开端。这里是祖宗的意思。

⑧质:通“置”。幽刻:指墓碑。

【译文】

后缗怜念腹中的孩子,从孔穴中逃出来,夏再次恢复统治时,窦就成了姓氏。孔圣人将要过河时惊闻窦鸣犊之死而引出比喻,宰相窦婴拔汉家黄老之习,而纳之孔子之道。后去了观津,以平陵为家。远久的祖先啊,窦公继承了他们。我尊敬窦公的为人,怀念他的品德。我无限悲痛地为窦公写诗,把它刻在墓碑上。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十年(815)。文章叙述了房启的先世、历官及行贿被贬官等事。房启的曾祖父、祖父都曾任唐朝宰相,房启一开始借助门荫为官,后官职日渐升迁。文中交代房启的为官历程,看似信手拈来,却如刀攻斧凿,步步清晰。虽然作者用“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礼,客主违言”来掩饰他的罪事,但在铭文中还是为他“失署亡资”感到遗憾。

归有光说此文“典质精严”。姚鼐说:“依次叙述,是东汉以来刻石文体,但出韩公手,自然简古清峻,其笔力不可强几也。”

公讳启,字某①,河南人。其大王父融②,王父琯③,仍父子为宰相④。融相天后⑤,事远不大傅⑥。琯相玄宗、肃宗⑦,处艰难中⑧,与道进退,薨赠太尉,流声于兹。父乘,仕至秘书少监⑨,赠太子詹事。以上先世。

【注释】

①字某:房启字开士。

②大王父:曾祖父。

③王父:祖父。

④仍:重复,频繁。

⑤天后:指武则天

⑥傅:通“敷(fū)”。陈述

⑦肃宗:唐肃宗李亨(711—762),756—761年在位。唐玄宗之子。

⑧处艰难中:指安史之乱。

⑨秘书少监:秘书省的长官,掌图书著作等事。

【译文】

房公名启,字某,河南人。曾祖父房融,祖父房琯,父子相继任宰相。房融在则天皇后时任宰相,因为离现在时间太久远就不赘述了。房琯在玄宗、肃宗时任宰相,在艰难时刻,伴皇帝左右,死后赠太尉,名声流传到今天。父亲房乘,官至秘书少监,死后赠太子詹事。以上写其先世。

公胚胎前光①,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②,目濡耳染③,不学以能。始为凤翔府参军④,尚少,人吏迎观望见,咸曰:“真房太尉家子孙也!”不敢弄以事。转同州澄城丞⑤,益自饰理⑥,同官惮伏⑦。卫晏使岭南黜陟⑧,求佐得公,擢摘良奸,南土大喜。还,进昭应主簿。裴胄领湖南⑨,表公为佐⑩,拜监察御史,部无遗事(11)。胄迁江西,又以节镇江陵(12),公一随迁佐胄,累功进至刑部员外郎,赐五品服,副胄使事为上介(13)。上闻其名,征拜虞部员外。在省籍籍(14),迁万年令(15),果辩憿绝(16)。以上历官。

【注释】

①胚胎:怀孕一月为胚,三月为胎。

②典训:经籍。

③目濡(rú)耳染:即“耳濡目染”。濡,染。

④凤翔:治天兴,今陕西凤翔。

⑤同州:治武乡,今陕西大荔。澄城:今陕西澄城。

⑥饰:原意为增加人物形貌的华美,引申为加强自身修养。

⑦惮:震撼。伏:通“服”。佩服。

⑧卫晏使岭南黜陟:建中元年(781)二月,德宗为推行两税法,在各道设黜陟使,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遣黜陟使洪经纶、柳冕、卫晏等十人分行天下,晏使岭南。黜陟,这里是黜陟使,官名。调查官吏的行为以施赏罚。

⑨裴胄:字胤叔,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贞元三年(787),为湖南观察使。

⑩佐:副职。

(11)部:部署。

(12)节镇:指设置节度使的要冲大郡。也指节度使。

(13)副:辅助。亦指辅助的人或物。介:辅助。

(14)籍籍:亦作“藉藉”,纷乱貌。常形容众口喧腾或名声甚盛。

(15)万年:今陕西长安。

(16)辩:治理。憿(jī):疾。

【译文】

房公母亲怀孕之前见到光,他长大时日常作息,身边都不离经籍,耳濡目染,就算不学也已能写东西了。房公一开始是任凤翔府参军,当时年纪很轻,老百姓和官吏们看见他,都说:“不愧是房太尉的子孙啊!”没有人敢拿事来捉弄他。转任同州澄城县丞后,房公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举止得体,同僚们都很震惊,非常佩服他。卫晏到岭南任黜陟使,请房公佐助他,提拔良士,铲除奸臣,岭南的百姓都拥护他。回来后房公风光地任了主簿。裴胄任湖南观察使,上奏房公为副职,皇上就任房公为监察御史,他在任上,所部署的事没有遗留不办的。裴胄转职到江西,又去江陵任节度使,房公都跟随在他身边佐助他,累功升为刑部员外郎,赐五品官服,佐助裴胄,裴胄把他当做最好的佐助。皇上听说了他,征召为虞部员外郎。因为朝省杂乱喧闹,就转任万年令,办事果断,斩绝弊害。以上写其为官经历。

贞元末,王叔文用事①,材公之为,举以为容州经略使②,拜御史中丞,服佩视三品③,管有岭外十三州之地④。林蛮洞蜒⑤,守条死要⑥,不相渔劫⑦,税节赋时⑧,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⑨。在容九年,迁领桂州⑩,封清河郡公,食邑三千户。以上经略容、桂。

【注释】

①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顺宗时任户部侍郎,推行改革。宪宗即位,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被杀。

②容州:今广西容县。贞元二十一年(805),以启为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

③视:比照。

④岭外十三州:容管经略使所隶属的有容、辨、白、牢、钦、严、禹、汤、襄、古等州。岭外,即岭南。

⑤蜒:通“蜑(dàn)”。蛋户,南方夷族之一,也称龙户。在闽粤沿海以舟楫为家,以渔为业。

⑥要:约誓,引申为缔结。

⑦渔: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

⑧节:犹“适”,恰好。

⑨班:分赐。旧:旧友,旧交。

⑩迁领桂州:元和八年(813),以启为桂管观察使。桂州,今广西桂林。

【译文】

贞元末年,王叔文当权,认为房公是个人才,举荐他任容州经略使,授御史中丞职位,照三品的官服和佩饰,统管岭外十三州的地盘。就此南蛮各夷族遵守朝廷的规矩,缔结和约,永不互相侵犯,税赋及时,官家与百姓都富足有余。房公本人节衣缩食,不留什么财产给后人,而去资助亲戚朋友,朋友们都认为他是个有道德之人。房公在容州九年,转任桂管观察使,被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三千户。以上述其经略容州、桂州。

中人使授命书①,应待失礼②,客主违言③,征贰太仆④。未至,贬虔州长史,而坐使者⑤。以疾卒官,年五十九。其子越,能辑父事无失⑥,谨谨致孝。既葬,碣墓请铭⑦。铭曰:

【注释】

①中人:宦官。

②失礼:不合礼节,没有礼貌。

③违言:话不投机。

④征贰太仆:《旧唐书·宪宗纪》:“启除桂管观察使,其本道邸吏赂吏部主管,私得官告,飞驿以授启。既而宪宗自遣中使持诏赐启,启畏使者,邀重赂,即曰:‘先五日已得诏。’使者给请视,因持之归,以闻。七月,贬启太仆少卿。”贰,副职。

⑤坐使者:《旧唐书·宪宗纪》:“启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中使。启未至京师,贬虔州长史。始诏五管福建黔中道,不得以口馈遗,罢腊口等使。九月丙午,中官季建章坐受启赂,杖一百,处死。癸未,贬启处州长史。启先赂建章口十五人,既怨其发官告事,乃具上言。帝既杀建章,并黜启。”

⑥辑:原义是记录,引申为接替。

⑦碣:同“揭”。耸峙。

【译文】

朝中宦官来授房公任命的诏书,他应待不合礼节,主客间话不投机,被降任太仆少卿。还未到任,又贬为虔州刺史,宦官也连罪了。房公因病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九岁。房公的儿子房越,能全部秉成父事,恭敬孝顺。下葬时,要立墓碑,请我写墓志铭。铭文是:

房氏二相,厥家以闻。条叶被泽①,况公其孙。公初为吏,亦以门庇②。佐使于南,乃始已致。既办万年,命屏容服③。功绪卓殊④,氓獠循业⑤。维不顺随,失署亡资⑥。非公之怨,铭以著之。

【注释】

①条叶:枝条和叶子。比喻旁人。泽:恩泽。

②门庇:即门荫,借助先人之功循例入官。

③容:接纳。

④绪:前人未竟的事业。

⑤氓:百姓。专指居于郊野之民。獠:西南地区的夷族。

⑥署: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译文】

房氏出了两位宰相,房家以此名闻天下。旁人已受恩泽,何况房公是他们的孙儿。房公初做官,也是凭借门荫。在岭南佐助卫晏,乃是全凭自己的能力。治理万年县,命令下达,无不接受服从。功业卓越,夷人安居乐业。因为不顺随宦官,丢掉了官职,失去了财产。不是房公有怨恨,只是写在铭上罢了。

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长庆元年(821)。韩愈在江陵时,与郑群为同僚,还曾写诗赠给郑群。文章叙述了郑群的历官、为人和家庭,称赞他是如“列御寇、庄周等所谓近于道”的人。写郑群的为人部分,尤为生动,他得到薪俸就聚朋友连续几天几夜地玩乐,“费尽不复顾问”,或竟分给大家花,“不为后日毫发计留”;等到没钱时,无法招待客人,有时“竟日不能设食”。一个眼中没有钱的洒脱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茅坤说此文:“隽才逸兴。”刘大櫆(kuí)说:“韩公文法,劲挺独造。独此篇叙次尤逸,风神略近太史公。”

君讳群,字弘之,世为荥阳人①。其祖于元魏时有假封襄城公者②,子孙因称以自别。曾祖匡时,晋州霍邑令③。祖千寻,彭州九陇丞④。父迪,鄂州唐年令⑤,娶河南独孤氏女。以上先世。生二子,君其季也⑥。

【注释】

①荥阳:今河南荥阳。

②元魏:魏初为拓跋氏,至孝文帝,改称元氏。襄城公,即郑伟。《周书·郑伟传》:“伟字子直,荥阳开封人也。魏孝武西迁,伟亦归乡里。大统三年……率众来附,封武阳县伯,进爵襄城郡公。”襄城:今河南襄城。当时襄城郡属东魏,所以说假封。

③晋州霍邑:今山西霍州,唐时属河东道。

④彭州九陇:今四川彭州,唐时属剑南道。

⑤鄂州唐年:今湖北崇阳西,唐时属江南道。

⑥季:排行最小的。

【译文】

郑君名群,字弘之,世代生活在荥阳。因祖辈在元魏时被假封过襄城公,子孙们就自称是襄城人,以与别人区别开来。曾祖郑匡为晋州霍邑县令。祖父郑寻为彭州九陇县丞。父亲郑迪曾为鄂州唐年县令,娶河南独孤氏的女儿为妻。以上述其先世。生下两个儿子,小儿子就是郑君。

以进士选吏部考功①,所试判为上等,授正字②。自鄠县尉拜监察御史③,佐鄂岳使④。裴均之为江陵⑤,以殿中侍御史佐其军。均之征也⑥,迁虞部员外郎⑦。均镇襄阳,复以君为襄府左司马、刑部员外郎⑧,副其支度使事⑨。均卒,李夷简代之⑩,因以故职留君。岁余,拜复州刺史(11),迁祠部郎中。会衢州无刺史(12),方选人,君愿行,宰相即以君应诏。治衢五年,复入为库部郎中。行及扬州,遇疾,居月余,以长庆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卒,春秋六十。即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从葬于郑州广武原先人之墓次(13)。以上历官、卒葬。

【注释】

①吏部考功:即吏部考功司,掌天下贡举之职。

②正字:指集贤殿正字。

③鄠(hù)县:今陕西西安鄠邑区,唐时属关内道京兆府。

④鄂岳使:指郑坤。《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八年三月己巳,以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刺史郑坤为鄂州刺史,鄂、岳、蕲、沔(miǎn)观察使。”

⑤裴均:字君济,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江陵:今湖北江陵。

⑥均之征:《旧唐书·宪宗纪》:“元和三年夏四月丁卯,以荆南节度使裴均为右仆射,判度支。”征,召,征聘。

⑦虞部员外郎:掌天下山泽之事。

⑧左司马:大都督府司马二人,分为左右,辅佐都督。

⑨副其支度使事:为支度副使。《新唐书·百官志》:“节度使兼支度营田招讨经略使,则有副使判官各一人。”

⑩李夷简代之:《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六年夏四月庚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李夷简检校礼部尚书,襄州大都督府长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五月丙午,前山南节度使检校左仆射平章事裴均卒。”李夷简,字易之。

(11)复州:今湖北仙桃,唐时属山南道。

(12)衢州:今浙江衢州,唐时属江南道。

(13)广武原:即广武山之原。广武山在郑州荥泽西。

【译文】

郑君以进士身份参加吏部考功司的考试,判为上等,授集贤殿正字。从鄠县尉升至监察御史,辅佐鄂岳使裴均。裴均去了江陵,郑君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辅佐他治军。裴均被征召为右仆射后,郑君转任虞部员外郎。裴均去镇守襄阳,又任郑君为襄阳府左司马、刑部员外郎、支度副使。裴均去世,李夷简替代其职务,挽留郑君续任前职。一年多后,任命他为复州刺史,转任祠部郎中。恰逢衢州没有刺史,正在选人,郑君愿意去,宰相就让他来应诏。郑君治理衢州五年,又转任库部郎中。上任途中行至扬州得病,住了一个多月,于长庆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去世,时年六十岁。就在当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葬于郑州广武原先人的墓旁。以上述其历官、卒葬。

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①。有所缓急曲直薄厚疏数也,不为翕翕热②,亦不为崖岸斩绝之行③。俸禄入门,与其所过逢吹笙弹筝,饮酒舞歌,诙调醉呼,连日夜不厌。费尽,不复顾问,或分挈以去,一无所爱惜,不为后日毫发计留也。遇其空无时,客至,清坐相看,或竟日不能设食,客主各自引退,亦不为辞谢。与之游者,自少及老,未尝见其言色有若忧叹者,岂列御寇、庄周等所谓近于道者耶④!其治官守身,又极谨慎,不挂于过差⑤。去官而人民思之,身死而亲故无所怨议,哭之皆哀,又可尚也。以上性情、治行。

【注释】

①变节:改变原来的节操。

②翕翕:聚合,趋附的样子。

③斩绝:决绝。

④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亦作圄寇、圉寇,郑人。

⑤过差:过了便算的差事,意思是敷衍了事。

【译文】

郑君生性和善乐观,居家事人,待人接物,都是一心一意,从未有任何改变和不同。遇到有轻重缓急、曲直亲疏的事,对人既不过分热乎,也不做不留情面的事。俸禄发到手中,就和他所往来的朋友吹笙弹筝,饮酒歌舞,一起玩乐,直到醉了,一连几天几夜不厌倦。钱花光了不再问,或者干脆就分给众人,没有一点爱惜,不计划为日后的生活留一点点。到他身无分文时,有客人来,冷清地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时竟一整天都没饭吃,客人主人各走各的,也不说告辞的话。同他交往的,由少到老,从未听他说过叹息的话,也没见过他的脸色有忧愁的时候,他岂不是如列御寇、庄周等所谓接近道的人吗?他治官守身,行事非常谨慎,不敷衍了事,应付过场。离官卸任后,百姓想念他,人死后,亲朋故友对他生前的所作所为没有一点埋怨,哀哭他都十分悲伤,真是个可敬的人。以上写其性情、治行。

初娶吏部侍郎京兆韦肇女,生二女一男。长女嫁京兆韦词,次嫁兰陵萧瓒。后娶河南少尹赵郡李则女,生一女二男。其余男二人、女四人,皆幼。嗣子退思,韦氏生也。以上妻子。铭曰:

【译文】

郑君先前娶吏部侍郎京兆人韦肇的女儿为妻,生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女嫁给京兆人韦词,次女嫁给兰陵人萧瓒。后来郑君又娶了河南赵郡少尹李则的女儿,生下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另外还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都还年幼。嫡子郑退思,是韦氏所生。以上写其妻儿。铭文是:

再鸣以文进途辟①,佐三府治蔼厥迹②。郎官郡守愈著白③,洞然浑朴绝瑕谪④,甲子一终反玄宅⑤。

【注释】

①再鸣以文进:意思是进士及书判拔萃。

②三府:指鄂岳、江陵、襄府。蔼:茂盛,这里的意思是繁荣。

③白:纯洁。

④洞然:透彻,深入。浑:简直。瑕:疵过。谪:谴责。

⑤甲子一终:即“春秋六十”。反:通“返”。玄:幽。

【译文】

以文知名,前途广阔,佐理三府,政绩显赫。不论是为郎官,还是作刺史,都清正廉洁,纯洁得简直就是一块无瑕的玉,六十岁去世,回到了他幽静的宅院。

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长庆三年(823)。王弘中为连州司户时,韩愈正做连州阳山县令,为他写过《宴喜亭记》;后来王弘中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时,韩愈任袁州刺史,又为他写过《滕王阁记》。王弘中死后,韩愈写了这篇《墓志铭》,还写了《神道碑》,但两篇内容完全不同。这篇文章叙述了王弘中的历官、治行和家世、卒葬。文笔生动,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曾国藩说此文与《神道碑》:“观二篇无一字同,可知叙事之文,狡变化,无所不合。”

公讳仲舒,字弘中。少孤①,奉其母居江南,游学有名②。贞元十年③,以贤良方正拜左拾遗④,改右补阙⑤,礼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贬连州司户参军⑥,改夔州司马佐江陵使⑦。改祠部员外郎,复除吏部员外郎。迁职方郎中知制诰⑧,出为峡州刺史⑨,迁庐州⑩。未至丁母忧(11),服阕改婺州、苏州刺史(12)。以上历官中外。

【注释】

①孤:丧父称孤。

②游学:远游异地,从师求学。

③贞元十年:796年。

④贤良方正:全名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是明经、进士以外的科举科目。

⑤补阙:职掌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员。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⑥连州:今广东连阳。司户:主管民户,在府曰户曹参军,在州曰司户参军,在县曰司户。

⑦夔州:今四川奉节。

⑧职方:属兵部,掌管地图等。知制诰:掌起草诏令。原为中书舍人之职,其后常以他官代行其职,则称某官知制诰。

⑨峡州:今湖北宜昌。

⑩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

(11)丁忧:指因父母之丧而解职。

(12)服阕: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终了。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译文】

王公名仲舒,字弘中。小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住在江南,当时他离家从师求学,很有名声。贞元十年,王公中贤良方正科考试,被任命为左拾遗,又改任右补阙,礼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后被贬为连州司户参军,改任夔州司马,辅佐江陵的节度使。又改任祠部员外郎,再迁任职方郎中知制诰。出京师任峡州刺史,再迁任庐州刺史。还未到庐州,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后改任婺州、苏州刺史。以上写其在朝廷与地方的任职经历。

征拜中书舍人,既至,谓人曰:“吾老,不乐与少年治文书①,得一道,有地六七郡,为之三年,贫可富,乱可治。身安功立,无愧于国家可也。”日日语人。丞相闻问语验,即除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②。至则奏罢榷酒钱九千万③,以其利与民。又罢军吏官债五千万,悉焚簿文书。又出库钱二千万,以丐贫民遭旱不能供税者④。禁浮屠及老子⑤,为僧道士不得于吾界内因山野立浮屠老子象,以其诳丐渔利⑥,夺编人之产⑦。在官四年,数其蓄积,钱余于库,米余于廪⑧。以上服阕后为中书舍人、江西观察。

【注释】

①治:修改的意思。

②江南西道:辖境相当于今江西、湖南(沅陵以南的沅水流域除外)、皖南及湖北东部的江南地区。

③榷(què)酒:即榷酤,又名“榷酒酤”“酒榷”。政府所施行的酒专卖,又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④丐:给予,施予。

⑤浮屠:指佛教。老子:指道教。

⑥诳:欺骗,迷惑。丐:求。渔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⑦编人:编入人口册之人。

⑧廪:米仓。

【译文】

又被征召任命为中书舍人,到任后,对人说:“我老了,不愿意继续给年轻人修改文书了,最好给我一个道,有那么六七个郡,我在任三年,可让贫穷的地方富起来,乱的地方安定下来。安身立业,这样无愧于国家。”王公天天对人说。丞相听别人说后就去问他,见他果然是这样讲的,就任他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王公上任后就免去对酤户及酤肆征收的酒税九千万,把利还给百姓。又免去军中官吏欠公家的债钱五千万,把记载欠债的账簿文书全都烧毁。王公还从官府的府库中拿出两千万,接济那些因遭旱灾纳不了税的贫穷百姓。又禁信佛教与道教,在其管界内,不能有出家为僧和当道士的。有在山村野外立佛像和老子像的,就认为是骗取钱财,王公就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王公在任四年,查看官家的蓄积,则是库有余钱,仓有余粮。以上写他守丧期满后任中书舍人、江西观察史。

朝廷选公卿于外①,将征以为左丞,吏部已用薛尚书代之矣②。长庆三年十一月十七日,未命而薨,年六十二。天子为之罢朝,赠左散骑常侍。远近相吊。以四年二月某日葬于河南某县先茔之侧。以上卒葬。

【注释】

①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②薛尚书:薛放,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长庆三年(823),代王仲舒镇江西。

【译文】

朝廷在京师之外遴选官员,要征召王公入朝为左丞,吏部也已经派薛尚书去替代他。长庆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王公未来得及赴命而去世,时年六十二岁。皇上痛心得没有上朝,赠王公左散骑常侍。各方都有人来哭吊他。长庆四年二月某日,葬于河南某县他先人坟茔旁边。以上述其卒葬。

公之为拾遗,朝退,天子谓宰相曰:“第几人非王某邪?”是时,公方与阳城更疏论裴延龄诈妄①,士大夫重之。为考功吏部郎也,下莫敢有欺犯之者。非其人②,虽与同列未尝比数收拾③,故遭谗而贬。在制诰,尽力直友人之屈④,不以权臣为意,又被谗而出。元和初,婺州大旱,人饿死,户口亡十七八⑤。公居五年,完富如初。按劾群吏⑥,奏其赃罪,州部清整,加赐金紫⑦。其在苏州,治称第一。以上历官贤声。

【注释】

①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唐德宗想任命裴延龄为宰相,王仲舒和阳城上书论其奸。

②非:责怪,反对。

③比数收拾:收敛一些的意思。

④直友人之屈:友人指杨凭。杨凭为京兆尹,被御史中丞李夷简所劾,贬临贺尉。王仲舒论议为其伸冤,由是出为峡州刺史。

⑤户口:户册上登记的人口。

⑥按:审查。

⑦金紫: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

【译文】

王公为左拾遗,一天退朝后,天子对宰相说:“朝班中的第几位莫不是王仲舒?”当时正好王公和阳城在轮流上疏指责裴延龄狡诈狂妄,士大夫们很重视他。为吏部考功员外郎,下属没有敢触犯他的。反对某个人,就算是同事,也未曾有所收敛,所以遭谗言陷害被贬职。为知制诰,尽力为朋友伸冤,不把朝中权臣的意见放在眼里,再次被谗言所害贬出京师。元和初年,婺州严重干旱,百姓饿死,户册上登记的人口死有十分之七八。王公在这里待了五年,婺州又恢复了原来富庶的景象。王公审查众官员,表奏其中犯有罪行的,婺州得到清理整顿,王公被授金印紫绶。在苏州,王公的治理可称天下第一。以上述其历次任职的贤良名声。

公所至,辄先求人利害①,废置所宜,闭阁草奏,又具为科条②,与人吏约③。事备,一旦张下,民无不忭叫喜悦④。或初若小烦⑤,旬岁皆称其便。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其所树立,殆不可学⑥。以上总叙治行、文学。

【注释】

①利害:利益与害处。

②科条:法令条规。

③约:商量。

④忭(biàn):喜乐。

⑤烦:烦劳。

⑥殆:大概。

【译文】

王公所到之处,先调查此地的情况,弄清楚该兴之利与该弃之弊,废掉该弃的,设置该兴的,关起门来草拟奏章,又把所拟都写成法令条规,和百姓官吏商量。事情准备好后,一经宣布,百姓无不喜悦欢欣。即便一开始有一点不适应,过一年后就都说很有好处了。王公所写的文章,没有一点世俗气,他的文章的风格,大概别人是学不了的。以上概述其为政成绩、文学成就。

曾祖讳玄暕比部员外郎①。祖讳景肃,丹阳太守②。考讳政,襄、邓等州防御使、鄂州采访使③,赠工部尚书。公先妣渤海李氏④,赠渤海郡太君。公娶其舅女,有子男七人:初、哲、贞、宏、泰、复、洄。初进士及第,哲文学俱善,其余幼也。长女婿刘仁师,高陵令⑤;次女婿李行修,尚书刑部员外郎。铭曰:

【注释】

①暕:读jiǎn。

②丹阳:今江苏丹阳。

③邓:邓州,今河南邓州。

④渤海:今山东滨州。

⑤高陵:今陕西高陵。

【译文】

王公的曾祖父名玄暕,曾任比部员外郎。祖父名景肃,曾任丹阳太守。父亲名政,曾任襄、邓等州防御使、鄂州采访使,死后赠工部尚书。王公的母亲是渤海人姓李,死后封赠渤海郡太君。王公娶他舅舅的女儿为妻,生下七个儿子:王初、王哲、王贞、王宏、王泰、王复、王洄。王初,进士及第;王哲,文章和学问都很好;其余的儿子都还年幼。王公的长女婿叫刘仁师,任高陵令;次女婿叫李行修,是尚书员外郎。铭文是:

气锐而坚,又刚以严。哲人之常①,爱人尽己。不倦以止,乃吏之方。与其友处,顺若妇女。何德之光?墓之有石。我最其迹②,万世之藏。

【注释】

①哲人: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

②最:总计,合计。

【译文】

勇气锐利坚定,为人刚强而严厉。哲人的平常事,尽己所能爱护别人。不因疲倦而停止,乃是为官的方正之处。与朋友相处,却温顺得像个妇人。王公的德行光耀在哪里?墓地中有石碑为记。我总结他的功绩,使之万世永存。

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九年(815)。文章叙述了刘昌裔的先世、仕宦及卒葬。刘昌裔在《旧唐书》中有传,但非常简单。他一生的荣耀之处即守陈州。韩愈历数他在杨琳、曲环手下的战绩,极详极细,使人觉得他南征北战,不愧是一员大将。在描写刘昌裔与吴少诚的交往时,尤为生动。吴少诚本为叛军,刘昌裔并不与他为仇,“命上吏不得犯蔡州人”,而“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这样吴少诚怎么能再与他为敌呢?此足以显示出刘昌裔的足智多谋。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①。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②。大父巨敖,好读老子、庄周书,为太原晋阳令③。再世宦北方④,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⑤,曰:“自我为此邑人可也,何必彭城?”父讼,赠右散骑常侍。以上先世。

【注释】

①彭城:今江苏徐州。

②朔州:治所在招远,今山西朔州。

③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晋阳:今太原。

④世宦:古代贵族世代为官。

⑤阳曲:今山西阳曲。

【译文】

刘公名昌裔,字光后,本是彭城人。曾祖父名承庆,曾任朔州刺史。祖父刘巨敖,喜欢读庄子、老子的书,曾任太原晋阳令。再以后世代在北方为官,喜欢当地的风俗习惯,就开始称籍贯是太原阳曲,说:“我是这里的人就可以了,何必说是彭城人呢?”父亲刘讼,死后赠右散骑常侍。以上写其先世。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①,恒有所思念计画②。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③,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琳降,公常随琳不去④。琳死,脱身亡⑤,沉浮河、朔之间⑥。建中中,曲环招起之⑦,为环檄李纳⑧,指摘切刻⑨。纳悔恐动心⑩,恒、魏皆疑惑气懈(11)。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之会下濮州(12),战白塔,救宁陵、襄邑(13),击李希烈陈州城下(14)。公常在军间,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15)。以上从杨琳、曲环。

【注释】

①重迟:迟缓,不敏捷,引申为稳重。

②思念:思考。画:谋划,筹划。

③三蜀: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

④常随琳不去:《新唐书·刘昌裔传》载,杨琳归顺后,任命刘昌裔为泸州刺史。

⑤亡:出外,即离开某处。

⑥沉浮:比喻盛衰、消长。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⑦曲环:陕州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大历中数破吐蕃,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封晋昌郡王。

⑧李纳: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子。建中二年(781)七月,李正己卒,李纳自称留后。

⑨指摘:指出缺点错误。后用为指责、揭发的意思。刻:比喻深切印入。

⑩动心:心志动摇。

(11)恒:指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指魏博节度使田悦。

(12)环之会下濮州:《旧唐书·德宗纪》:“纳攻徐州,环与刘玄佐将兵救之,败其众。纳还濮阳,玄佐进围之,残其郛。”濮州,治鄄(juàn)城,今山东鄄城北旧城。

(13)宁陵:今河南东部,唐时属宋州。襄邑:今河南睢(suī)县,唐时属宋州。

(14)击李希烈:《旧唐书·德宗纪》:“兴元元年(784)闰十月,李希烈遣将翟崇晖悉众围陈州,宋亳节度使刘洽,遣马布都虞候刘昌与陇右幽州节度使曲环,将兵三万救之,擒崇晖于州西。”

(15)营田副使:唐朝各道设营田使、营田副使,管理屯田事务。营田,即屯田。

【译文】

刘公少年时好读书提问题,还是小孩子时,行为就很稳重而少与人嬉笑游戏,总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策划着什么事情。三十岁时一试身手,以打通吐蕃之计划去劝说戍边的将领,没有被接受。后来去了三蜀,跟随道士一起云游。很长时间,蜀地人遭受杨琳的强取豪夺,刘公只身乘船前往游说,杨琳被深深地感化,虽然没有立即投降,但命令他的徒众不得再继续为虐。杨琳归降后,刘公就留在了他身边。杨琳死,刘公离开那里,在河、朔之间轮番任官。建中年间,曲环招刘公到自己手下来,刘公为曲环写声讨李纳的檄文,对李纳的指责深切要害。李纳读后都有些后悔但怕自己会心志动摇,成德军节度使与魏博节度使读后都心生疑惑,感到泄气。曲环把刘公写的檄文上奏给皇上,皇上称赞了他。曲环下濮州,在白塔作战,救下宁陵、襄邑城,进攻李希烈于陈州城下,刘公都在军中。曲环任陈许节度使,刘公由此任陈许从事,凭前前后后的功劳,先后升为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以上写其跟随杨琳、曲环。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①,留后上官说,咨公以城守②,所以能擒诛叛将③,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围解,拜陈州刺史。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④,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步骑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⑤。改授陈、许军司马。以上守陈州,为陈州刺史司马。

【注释】

①引兵叩城:《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四年秋,少诚叩唐州,掠临颍,陈许留后上官涚遣将救之,败没,少诚遂围许州。”

②留后上官说,咨公以城守:此处“说”应为“涚”。下同。《旧唐书·德宗纪》:“涚以刺史知留后。少诚引兵薄城,涚俱欲遁去,昌裔止之,曰:‘受诏而守,死其职也。况士马完奋足支贼,若坚避不战,七日,贼气必泄,我以全制之可也。’涚许之。少诚昼夜急攻,昌裔出击,大破之。”咨,商议。

③能擒诛叛将:《旧唐书·德宗纪》:“兵马使安国宁,意欲翻城应贼,昌裔觉,以计斩之,并召其麾下,人给二缣,伏兵要巷,见持缣者悉斩之。”能,和睦。

④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韩全义为蔡州招讨使,与淮兵交战,大溃。走,逃跑。

⑤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一点也不敢因为不被接纳而埋怨刘公。见舍,接纳的意思。望,埋怨,责备。

【译文】

吴少诚乘曲环死丧之机,领兵到陈州城下挑衅,留后上官涚和刘公商议守城事宜,没有怎么大动干戈就擒住并杀死了军中叛将,抵抗敌人,使敌人没能得逞。解围后,刘公被任为陈州刺史。韩全义与敌人交战而败,领兵逃到陈州,请求进城受保护。刘公从城墙上作揖推辞说:“公不是受命伐蔡州,怎么会来陈州呢?公不要担心,贼兵肯定不敢到我的城下来。”第二天,刘公带十几个步兵、骑兵到韩全义营中。韩全义非常惊喜,迎接刘公并下拜,十分感叹,一点也不敢因为不被接纳而埋怨刘公。之后,刘公改任陈许军司马。以上写其镇守陈州,任陈州刺史司马。

上官说死,拜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代说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封彭城郡开国公,就拜尚书右仆射。以上为陈州节度。

【译文】

上官涚死后,刘公升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代替上官涚为节度使。刘公下令命管界内的官吏不得侵犯蔡州百姓,说:“都是天子的子民,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吴少诚的部下有来侵犯的,被抓住后捆送回去,说:“这人乱说,说是你们的人,公自己看着办吧。”弄得吴少诚为之脸红,也下令属下禁止在管界内行暴。两片管界,桑田交错,官吏也不过问。刘公被封为彭城郡开国公,随即被任为尚书左仆射。以上写其任陈州节度使。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①,过其地,防穿不补②,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③,敕无亟行。至则不得朝矣。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④。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二。上为之一日不视朝,赠潞州大都督⑤,命郎吊其家。明年某月某甲子,葬河南某县、某乡、某原。以上得罪还京及卒葬。

【注释】

①涌水:古水名。首起今湖北沙市南,分江水下流,下流仍入江。

②防:堤岸。穿:这里是垮的意思。

③劳问:伺劳。

④龙武军:唐代禁军名。分左右营,统军万骑,以拱卫京师。统军:为一军之长。

⑤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

【译文】

元和七年,刘公得了病,无法按时处理公务。元和八年五月,涌水泛滥,流经刘公的管地,堤防被冲垮修补不上,水没过了城中的房屋,淹死了里面的人,刘公上书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并领罪,皇上下诏传他进京。就在诏到的当天,刘公同下诏的使者动身西行,天气炎热,晚上也赶路不休息,刘公的病严重了。身边侍候的人不让他再拿缰绳,刘公不肯,说:“我担心不能活着见到皇上了。”皇上又派使者问候刘公的病情,敕他无需急行。等到到达京师,刘公已经不能上朝了。天子认为刘公很值得尊敬,在他家中任命他为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甲子日,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皇上为他一天没有视朝,赠潞州大都督,派郎官到他家中吊丧。第二年某月甲子日,葬于河南某县某乡某原。以上写其得罪还京及去世、安葬。

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于诸帅中独然。夫人,邠国夫人武功苏氏。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纵①,学于樊宗师②,士大夫多称之;长子元一,朴直忠厚,便弓马③,为淮南军衙门将;次子景阳、景长,皆举进士。葬得日,相与遣使者,哭拜阶上,使来乞铭。以上妻子。铭曰:

【注释】

①嗣子:嫡长子当嗣者称“嗣子”。

②樊宗师:即樊绍述。

③便:熟习。

【译文】

刘公不好歌舞音乐,不为自己建大的宅院,众帅中只有他一人如此。夫人邠国夫人是武功人,姓苏。有四个儿子:嗣子刘纵为光禄主簿,跟樊宗师学习,士大夫们对他多有称赞;长子刘元一,率直忠厚,擅长骑马射箭,为淮南军衙门将;次子景阳、景长,都中了进士。确定下葬日期后,刘家派人来,在我家的台阶上哭拜,求我写墓志铭。以上写其妻子、儿女。铭文是:

提将之符,尸我一方①。配古侯公②,维德不爽③。我铭不亡④,后人之庆。

【注释】

①尸:主持。

②配:匹敌,媲美。

③爽:差失。

④亡:通“忘”。

【译文】

手持将帅的符节,主持一方政事。同古代的诸侯名公媲美,德行丝毫不差。我写墓志铭使人不忘记他,也是他后人的幸福。

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五年(810)。孔戡和韩愈当时都在东都洛阳任职,孔戡死后,韩愈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文章一开始叙述孔戡在昭义军强谏卢从史不成,回到洛阳,接着说他在得到重用之前就死去,然后叙述他在昭义军佐卢从史的缘由,最后是他的家世。文章赞扬了孔戡“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退处,如怯夫然”的高尚人格,表达了作者为这样一位人才没有得到及时重用的深深惋惜,也借此抒发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郁之情。

昭义节度卢从史①,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②,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③,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当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④,酒食伎乐之燕不与⑤。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孔君”云。以上强谏卢从史而还洛。

【注释】

①昭义:又名泽潞,唐方镇名(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大历元年(766)号昭义军。

②阴:背后,私下。争:争执。《新唐书·孔戡传》:“(卢从史)与王承宗、田绪阴相结,欲久连兵以固其位。戡始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

③坐:坐下时,引申为闲时。

④卧:隐居。

⑤伎乐:音乐舞蹈。燕:通“宴”。

【译文】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有一位贤能的佐助孔君,名戡,字君胜。卢从史做了不法之事,孔君私下与他争执,卢从史不从,孔君就在会上不顾他的面子批评他。卢从史羞愧难当,面红脖赤,低头屏气吞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替卢从史修改的命令和章奏,前后累计数十篇。孔君闲时则与卢从史谈论古今的君臣父子之事,告诉他顺天道则得福成事,逆天道而行则危辱自至甚至遭诛而死,说公应当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卢从史听着听着常常吓得直冒汗。过了五六年,卢从史更加骄横,说出一些悖逆的话,孔君与他争执,他却没有悔改的意思,孔君就带领整个昭义府的僚属去与他争执。卢从史虽然觉得羞愧,但过后却有增无减。孔君哭着对他的学生说:“我所能做的也就到这里了,再也做不了什么了。”于是称说有病辞去官职,隐居在东都的城东面,从不参加什么酒宴及歌舞之乐。那时,天下人都认为孔君是有才有德之人,谈论起谁应在皇帝身边辅助他治理国家,都说“孔君”“孔君”。以上写孔戡强谏卢从史,辞职回到洛阳。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①,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②。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③。”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④,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⑤。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⑥,数以违命,流于日南⑦。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⑧。其年八月甲申,从葬河南河阴之广武原。以上为卢从史所诬奏,得罪以死。

【注释】

①宰相李公:指李吉甫。当时为淮南节度使,治扬州。

②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③行:将,快要。

④临汝:今河南临汝。汤泉:温泉。

⑤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⑥诏缚从史送阙下:《唐会要》:“元和五年(810)四月,镇州行营招讨使吐突承璀缚从史,送京师。”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借指朝廷。

⑦日南:今越南顺化等处。

⑧信:通“伸”。

【译文】

适逢宰相李吉甫镇守扬州,第一个上奏皇上起用孔君,孔君仍隐居不肯去。卢从史读到诏书,说:“离开我是因为想去追随别人吗?”就上奏皇上诬陷孔君,说他从前在军中时曾做过某件坏事。皇上说:“我知道了。”奏书上了三次,皇上只好任孔君为卫尉丞,到东都任职。诏书下达到门下省,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皇上派人对吕君说:“我难道还不知道孔戡吗?就快要用他了。”第二年,即元和五年正月,孔君要去临汝洗温泉,壬子日,到临汝县,用过饭后,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公卿、大夫、士子在朝中哭吊他,隐居不仕的人在家中哭吊他。孔君去世九十六天后,皇上下诏把卢从史捆送到朝中,因他数次违抗王命,流放到日南。又下诏赠孔君尚书省司勋员外郎,用曾经想任命孔君的官职来告慰他。当年八月甲申日,葬在河南河阴县广武原。以上写其被卢从史诬陷上告,得罪以死。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退处,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①,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②,凡在幕府③,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以上叙历官至佐昭义军,著所以事卢从史之由。

【注释】

①军帅:即昭义节度使,当时为李常荣。

②起:出身。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泛指军队。

③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所以古代将军的府署称“幕府”。

【译文】

孔君对道义如嗜好,勇敢而不瞻前顾后,对于功名利禄则退避三舍,像个懦夫。开始进士及第,从金吾卫录事升大理评事,佐助昭义军。昭义军的统帅去世,卢从史从军内诸将中出来替代为帅,并请孔君来帮助自己,说:“我出身于此军行伍中,所有在幕府的人,只有公没有一点私心。如果公肯留下,一切听从公的安排。”孔君不得已而留下。一年后卢从史又上奏,把孔君从监察御史升至殿中侍御史。一开始卢从史对孔君言听计从,无处不利;后来不听信他的话,恶名远扬;孔君弃他而去,卢从史就此败亡。以上写其历官至辅佐昭义军,及之所以跟随卢从史的缘由。

祖某①,某官,赠某官。父某②,某官,赠某官。君始娶弘农杨氏女③,卒,又娶其舅宋州刺史京兆韦屺女④,皆有妇道。凡生一男四女,皆幼。前夫人从葬舅姑兆次⑤。卜人曰:“今兹岁未可以祔⑥。”从卜人言,不祔。君母兄戣⑦,尚书兵部员外郎;母弟戢⑧,殿中侍御史,以文行称朝廷。以上祖父妻子。将葬,以韦夫人之弟、前进士楚材之状授愈⑨,曰:“请为铭。”铭曰:

【注释】

①祖某:孔戡的祖父孔如珪,曾任海州司户参军,赠尚书工部郎中。

②父某:孔戡的父亲孔岑父,曾任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尚书左仆射。

③弘农:今河南灵宝南。

④宋州:今河南商丘。

⑤舅姑:公婆。兆:墓域。

⑥祔(fù):合葬。

⑦母兄:同母所生的哥哥。戣(kuí):孔戣,字君严,后官至尚书左丞。

⑧母弟:同母所生的弟弟。戢:孔戢,字方举,后官至京兆尹。

⑨前进士:唐代士人应试进士科及第的称为“前进士”。状:陈述、记叙、申诉或褒贬的文辞或证件。

【译文】

孔君的祖父名某,任某官,赠某官。父亲名某,任某官,赠某官。孔君最先娶弘农人姓杨的女子为妻,前妻去世后,又娶他舅舅宋州刺史京兆人韦屺的女儿为妻,两个妻子都很有妇德。共生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都还年幼。前夫人挨着葬于公婆的墓地旁。占卜的人说:“今年不能合葬。”家人听了占卜的人的话,没有将孔君和前夫人合葬。孔君同母的哥哥孔戣,任尚书兵部员外郎;同母的弟弟孔戢,任殿中侍御史,以文章和德行闻名于朝中。以上述其祖父、妻子、儿女。要下葬时,有人拿着韦夫人的弟弟、前进士楚材的信给我,说:“请您为孔君写墓志铭。”铭文是:

允义孔君①,兹惟其藏。更千万年,无敢坏伤。

【注释】

①允:诚信。

【译文】

诚信义气的孔君,这里是他安身的地方。再过千万年,也没有人敢损坏毁伤。

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七年(812)。石洪是韩愈的朋友,韩愈常写诗给他。他死后,韩愈写了祭文,又写了这篇墓志铭,叙述了石洪的家世、身世、才华、仕途经历及妻儿。文章不长,但层次清晰,语言委婉生动,在写石洪的才华时,没有说他如何如何,而以写各方竞相争聘他来托衬,更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君讳洪,字濬川。其先姓乌石兰①,九代祖猛始从拓跋氏入夏②,居河南,遂去“乌”与“兰”,独姓石氏③,而官号大司空④。后七世至行褒⑤,官至易州刺史⑥,于君为曾祖。易州生婺州金华令讳怀一⑦,卒葬洛阳北山。金华生君之考讳平,为太子家令⑧,葬金华墓东,而尚书水部郎刘复为之铭⑨。以上先世。

【注释】

①乌石兰:古鲜卑族姓。

②拓跋氏:北魏鲜卑皇族的姓。夏:这里指中原华夏。

③独姓石氏:后魏孝文皇帝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二十年,尽改复姓,故乌石兰改为石氏,以河南为望。

④官号大司空:《后魏官氏志》中载:“有司空兰陵公石猛。”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

⑤行褒:石行褒,石洪的曾祖父。

⑥易州:今河北易县。

⑦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

⑧太子家令:掌理太子东宫事务。

⑨尚书水部郎:掌有关水道之政令。

【译文】

石君名洪,字濬川。他的先祖姓乌石兰,九世祖猛始时从拓跋氏进入中原,定居河南,于是去掉姓中的“乌”字和“兰”字,独姓一个石字,任大司空。再过七代后,到石行褒,即石君的曾祖父,为易州刺史。在易州出生了石君的祖父石怀一,后为婺州金华令,去世后葬于洛阳北山。在金华出生了石君的父亲石平,后为太子家令,去世后葬在金华墓东侧,尚书省水部郎中刘复为他写了墓志铭。以上写其先世。

君生七年丧其母,九年而丧其父,能力学行。去黄州录事参军①,则不仕,而退处东都洛上十余年。行益修,学益进,交游益附②,声号闻四海。故相国郑公馀庆留守东都,上言洪可付史笔③。李建拜御史④,崔周祯为补阙⑤,皆举以让。宣、歙、池之使与浙东使⑥,交牒署君从事⑦。河阳节度乌大夫重胤间以币先走庐下⑧,故为河阳得,佐河阳军⑨。吏治民宽,考功奏从事考⑩,君独于天下为第一。元和六年,诏下河南,征拜京兆昭应尉校理集贤御书。以上出处、仕宦。明年六月甲午,疾卒,年四十二。

【注释】

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北。

②附:增益。

③史笔:记载历史的人。

④李建:字杓(biāo)直。元和三年(808)十月,高郢为御史大夫,奏建为殿中侍御史,建举洪自代。

⑤补阙:掌诤谏建言,为谏官。

⑥宣、歙、池之使:指卢坦,字保衡,洛阳(今属河南)人。浙东使:指薛平,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曾任浙江东道观察使,死后赠工部尚书。

⑦交牒:发出延聘文书。牒,授官之簿录。署:任命。从事:为州刺史之佐吏,主管文书,兼举非法,可由各州自己任命。

⑧河阳:今河南孟州。乌大夫重胤:乌重胤。间以币先走庐下:即暗地里先把钱送到石洪的府上。

⑨佐河东军:元和五年(810)四月,乌重胤为河南节度使,石洪为府参军。

⑩考功:即吏部考功司,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

【译文】

石君七岁时母亲去世,九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他能够自己钻研学习。从黄州录事参军的位置上解职后就不再做官,回到京都洛阳住了十多年。行为举止修炼得更好,学业上更有了进步,交往也广泛了,名声闻于四海。已故相国郑馀庆留守东都时,上书称石洪有史才。李建被授御史,崔周祯为补阙,都举荐他。宣、歙、池节度使与浙东观察使也都送来延聘文书,任命他为本州从事。河阳节度使乌重胤暗地里拿着钱币率先登门到石君府上,这样他就被河阳州得到,担任了河阳参军。在他治理下百姓都很宽松,考功司上奏从事们的考试成绩,石君为全国第一名。元和六年,有诏书到河南,任石君为京兆昭应尉、校理集贤御书。以上是其出处及仕宦经历。第二年六月甲午日,得急病身亡,时年四十二岁。

娶彭城刘氏女①,故相国晏之兄孙②。生男二人:八岁曰壬,四岁曰申。女子二人。顾言曰③:“葬死所④。”七月甲申,葬万年白鹿原⑤。以上妻子、卒葬。既病,谓其游韩愈曰⑥:“子以吾铭。”铭曰:

【注释】

①彭城:今江苏徐州。

②晏:刘晏,字子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

③顾言:临死遗言。

④死所:逝世的地方。

⑤万年:今陕西长安。

⑥游:交游,来往。这里做代词用,来往的人。

【译文】

娶彭城刘氏的女儿,她是已故相国刘晏的兄弟的孙女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八岁的叫壬,四岁的叫申。有两个女儿。石君去世前留下遗言说:“就葬在去世的地方。”七月甲申日,把石君葬在万年县白鹿原。以上写其妻儿及卒葬。得病后,石君对朋友韩愈说:“你给我写墓志铭吧。”铭文是:

生之艰,成之又艰。若有以为,而止于斯。

【译文】

生存艰难,要成就事业也不易。要想有所作为,达到石君的境界就可以了。

李元宾墓铭

【题解】

此文写于贞元二十一年(805)。文章简单地叙述了李元宾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他英年早逝的沉痛哀悼。李元宾与韩愈同年中进士,二十九岁时,客死异乡,世系子孙都不详,无法记载,未立什么功业,所以韩愈把着眼点放在他的才华上,铭文中哭他“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足以让人为之掬一把惋惜之泪,又用“竟何为哉?竟何为哉?”进一步表现他的叹惜。

方苞说:“若毛举数其事,则浅之乎视元宾,而推大痛惜之意,转不可见。”曾国藩说:“志不称元宾之长,而铭著才高二语,故可贵。若通首赞颂不休,不足取信矣。”

李观,字元宾,其先陇西人也①,始来自江之东②。年二十四举进士③,三年登上第④,又举博学宏辞⑤,得太子校书⑥。一年,年二十九,客死于京师。既敛之三日,友人博陵崔弘礼葬之于国东门之外七里⑦,乡曰庆义,原曰嵩原。友人韩愈书石以志之。辞曰:

【注释】

①陇西:今甘肃陇西。

②江之东:江东。

③举进士:贞元八年(792),韩愈、李元宾等二十三人同中进士。

④上第:名次在前。

⑤博学宏辞:唐代科举考试科目的一种,由吏部在进士中考选博学能文之士,录取后就授予官职。

⑥太子校书:辅弼太子学术的文官。

⑦博陵:今河北定州。崔弘礼:字从周,博陵人。磊落有大志,通兵略,初佐吕元济守东都,又为田弘正魏博节度副使;多所筹略。长庆中历华州刺史,改天平节度使,后改刑部尚书,为东都留守卒。

【译文】

李观,字元宾,他的先祖是陇西人,最初是从江东来。元宾二十四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三年后考中获上等名次。又中博学宏辞科,被授太子校书。一年后,元宾二十九岁,客死于京师。入殓三天,他的朋友博陵崔弘礼把他葬在国东门外七里的庆义乡嵩原。朋友韩愈在墓碑上写下墓志铭。铭文是:

已虖元宾①!寿也者吾不知其所慕,夭也者吾不知其所恶。生而不淑②,孰谓其寿?死而不朽,孰谓之夭?已虖元宾!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已虖元宾!竟何为哉,竟何为哉!

【注释】

①已虖:叹词,相当于“呜呼”。

②淑:美好。

【译文】

呜呼元宾!长寿的人,我不知道人们所羡慕的是什么;夭折的人,我不知道人们所憎恶的是什么。活着但为人不淑,谁说他是长寿?死了但死而不朽,谁说他是夭折?呜呼元宾!才华高于世人,行为超出古人。呜呼元宾!究竟为什么?究竟为什么?

施先生墓铭

【题解】

此文写于贞元十八年(802)。文章描写了施士匄出众的才华及家世。韩愈和施世匄并无深交,对他也不甚了解。在写他的才华时,没有用一个形容词,而是以写一些人的行为来衬托,如写贤士“从而执经考疑者继于门”,很多太学生“皆其弟子”,贵族子弟为了听他的讲说“来太学,帖帖坐诸生下,恐不卒得闻”等,说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

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一日,太学博士施先生士匄卒①,其僚太原郭伉买石志其墓②,昌黎韩愈为之辞,曰:

【注释】

①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为国家最高学府。博士:我国古代专精一艺的职官名,这里指讲授经学的人。

②僚:同一官署的官吏。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

【译文】

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一日,太学博士施士匄先生去世。他的同僚太原人郭伉买了刻墓志的碑石,昌黎人韩愈为他写铭,说:

先生明毛、郑《诗》①,通《春秋左氏传》②,善讲说。朝之贤士大夫从而执经考疑者继于门③,太学生习毛、郑《诗》《春秋左氏传》者皆其弟子。贵游之子弟④,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帖帖坐诸生下⑤,恐不卒得闻。先生死,二经生丧其师,仕于学者亡其朋,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⑥,哭泣相吊,归衣服货财⑦。以上明二经及死时事。

【注释】

①毛、郑:毛指《毛诗》,相传为西汉初毛亨和毛苌(chánɡ)所传。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郑指郑学。郑玄,东汉经学家,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学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

②《春秋左氏传》:即《左传》,亦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撰。

③继:接续。

④贵游:无官职的贵族,泛指显贵。

⑤帖帖:原意为安妥熨帖,引申为顺从,安定。

⑥老师:年辈最尊的学者。宿儒:亦作夙儒,指对儒学经籍素有研究者。新进:新入仕途或新中科第为“新进”。小生:对后辈的称呼。

⑦归:通“馈(kuì)”。赠送。

【译文】

先生明解毛、郑《诗》,通晓《春秋左氏传》,善于讲说。朝中贤明的士大夫,手持经卷考问的人接续投在他门下,太学生中读毛、郑《诗》《春秋左氏传》的人都是他的学生。贵族子弟们在先生来太学讲解二经时,都安顺地坐到太学生们的下面,唯恐不能全部听到。先生去世,学二经的学生失去了老师,贤士与学者失去了朋友,所以上自贤士大夫、位尊的学者及宿儒,下至新科中举的后辈,听到先生去世的噩耗,无不哭泣奔走相吊,并赠送衣物和钱给先生的家人。以上写其通晓二经及去世时事。

先生年六十九,在太学者十九年,由四门助教为太学助教①,由助教为博士。太学秩满当去②,诸生辄拜疏乞留。或留或迁,凡十九年,不离太学。以上在太学之久。

【注释】

①四门:后魏于四门建学,置四门博士。盖古者天子设四学于四郊,后魏以其辽远,故置于四门内,历代因之。太学助教:国学中所设学官,协助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译文】

先生享年六十九岁,在太学十九年,由四门助教升为太学助教,由太学助教升为太学博士。在太学任期满该离任时,太学的学生们上疏请他留下。这样有时留任有时升迁,总共十九年没有离开太学。以上写其在太学时间之久。

祖曰旭,袁州宜春尉①。父曰婼②,豪州定远丞③。妻曰太原王氏,先先生卒。子曰友直,明州县主簿④;曰友谅,太庙斋郎⑤。以上祖父妻子。系曰:

【注释】

①袁州:今江西宜春。

②婼:音chuò。

③豪州:即濠州,今安徽凤阳等地。定远:今安徽定远。

④明州(mào)县:唐明州治县,今属浙江宁波。

⑤太庙:帝王的祖庙。斋郎:管理斋戒的人。

【译文】

先生的祖父叫施旭,曾任袁州宜春县尉。父亲叫施婼,曾任豪州定远县丞。妻子是太原人,姓王,先于先生去世。一个儿子叫施友直,任明州县主簿;另一个儿子施友谅,任太庙斋郎。以上写其祖父、妻儿。系辞是:

先生之祖,氏自施父①。其后施常②,事孔子以彰。讐为博士③,延为太尉④。太尉之孙,始为吴人。曰然曰绩⑤,亦载其迹。先生之兴,公车是召⑥。纂序前闻⑦,于光有曜。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⑧,颠倒是非。闻先生讲论,如客得归。卑让肫肫⑨,出言孔扬⑩。今其死矣,谁嗣为宗!县曰万年,原曰神禾,高四尺者,先生墓耶!

【注释】

①施父:鲁大夫。

②施常:字子恒,孔子的弟子。

③讐:施讐,字长卿,沛(今江苏徐州附近)人。汉宣帝时为博士。

④延:施延,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八月为太尉。

⑤然:即朱然,字义封。本姓施,官拜左大司马,右军师。绩:朱然之子朱绩,字公绪。

⑥公车:汉朝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来就以“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⑦纂:通“撰”。

⑧笺:注释的一种。纷:混淆,杂乱。罗:分布,排列。

⑨卑:谦抑。肫肫(zhūn):诚挚的样子。

⑩孔:甚。扬:出众。

【译文】

先生的先祖,姓氏由施父而来。施父之后有施常,侍奉孔子声名显赫。施讐为博士,施延为太尉。到太尉的孙子,才到了吴地成为吴人。叫朱然(本姓施)、朱绩,书上也有他们的记载。先生的名声,由入京城考进士开始。他编撰史书,名声显赫。古代圣人的言语,意旨神秘而微妙,各种注释纷乱众多,甚至颠倒是非。听先生的讲解和论述,如在外的客人找到归宿。先生谦虚诚挚,言语出众。今天他离去了,谁来继承他的宗派?万年县,神禾原,高四尺的,是先生的墓。

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五年(810)。文章先叙述了写铭文的原委和动因,然后介绍了张圆的家世经历。在前一部分的寥寥数字中,作者清楚地勾勒出一个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隐隐流露出对扼杀人才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文章借死者遗孀口吻写成,显得十分真切自然。铭文部分,文笔简练,只写张圆的仕途升降与家世及家中现状,不加以评论。方苞评最后一句“男一人,婴儿,汴也”说:“一语恻怆动人。”钟伯敬说此文“布势摹情虚妙”。

有女奴抱婴儿来,致其主夫人之语曰:“妾,张圆之妻刘也。妾夫常语妾云:‘吾常获私于夫子①。’且曰:‘夫子天下之名能文辞者,凡所言必传世行后。’今妾不幸,夫逢盗死途中②,将以日月葬。妾重哀其生志不就③,恐死遂沉泯④,敢以其稚子汴见先生,将赐之铭,是其死不为辱,而名永长存,所以盖覆其遗胤子若孙⑤。且死万一能有知,将不悼其不幸于土中矣。”又曰:“妾夫在岭南时⑥,尝疾病,泣语曰:‘吾志非不如古人,吾才岂不如今人,而至于是,而死于是邪!尔若吾哀,必求夫子铭,是尔与吾不朽也。’”以上述张刘氏语。愈既哭吊辞,遂叙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终而铭曰:

【注释】

①私:私下照顾的意思。夫子:指韩愈。

②逢盗死途中:按李肇《国史补》:“张圆佐韩弘。弘初秉节,事无大小委之,后乃奏贬,圆多怨言。及量移,诱至汴州,极欢而遣之,行次八角店,白日杀之。”故张圆实死于谋杀。或许韩愈有所不知,抑或有所顾忌,故文中没有明说。

③重哀:沉重地哀悼。就:成功。

④泯:灭,尽。

⑤盖覆:遮盖,掩蔽,引申为庇护。胤:后代。

⑥岭南:唐朝在五岭以南设岭南道。

【译文】

有女奴抱一个婴儿来拜访我,转达她女主人的话:“我是张圆的妻子刘某。我丈夫曾经对我说:‘我常常得到韩先生的私下照顾。’还说:‘先生以文辞名扬天下,先生所写的文章定会传于后世。’今天我遭不幸,丈夫路逢强盗,死在旅途中,将在某月某日安葬。我为他生前的志向未能实现而深感抱憾,担心死后名字也一同泯灭,所以冒昧地让他的孩子张汴来见先生,请先生赐予墓铭,这样他的死就不会因功名未就而成为屈辱,而且名字将长存,庇护他留在世上的子子孙孙。如果死者万一有知,也不会在地下再哀痛他的不幸。”又说:“我丈夫在岭南时,曾经得过病,当时哭着说:‘我的志向不是不如古人,我的才华不是不如今人,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要就这样死去啊!如果你为我的死而悲哀,就一定要去求韩先生为我写墓志铭,这样你与我同为不朽。’” 以上述张圆的妻子刘氏的话。我哭过后写下吊辞,按顺序排列出他的族系、名字和事迹始末来纪念他,铭文是:

君字直之。祖,父孝新,皆为官汴、宋间。君尝读书,为文辞有气①。有吏才,尝感激欲自奋拔,树功名以见世。初,举进士,再不第,因去,事宣武军节度使②,得官至监察御史。坐事贬岭南,再迁至河中府法曹参军,摄虞乡令③。有能名,进摄河东令④。又有名,遂署河东从事⑤。绛州阙刺史⑥,摄绛州事。能闻朝廷。以上科第、官阶。

【注释】

①气:气势。

②宣武军节度使:指韩弘。

③虞乡:今山西虞乡。

④河东:今山西蒲县。

⑤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河东:这里指河东道。

⑥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阙:通“缺”。

【译文】

张君字直之。祖父张、父亲张孝新都在汴、宋做过官。张君曾读过书,写出的文章很有气势。他有做官的才能,曾奋发努力要出人头地,于世上建功名。起初参加进士考试,屡试不中,于是去了宣武军节度使手下做事,官至监察御史。犯事后被贬到岭南,又转到河中府任法曹参军,兼虞乡令。有能力的声名传出后,晋升为兼河东令。又干得有了名声,就做了河东道的代从事。绛州缺刺史,他还代理绛州的事务。张君的才华闻名于朝中。以上述其科第、官阶。

元和四年秋,有事适东方,既还,八月壬辰,死于汴城西双丘①,年四十有七。明年二月日,葬河南偃师②。妻彭城人③,世有衣冠。祖好顺,泗州刺史④。父泳,卒蕲州别驾⑤。女四人,男一人,婴儿,汴也。以上卒葬、祖父、妻子。是为铭。

【注释】

①汴:今河南开封。

②偃师:今河南偃师。

③彭城:今江苏徐州。

④泗州:今江苏泗洪东南。

⑤蕲(qí)州:今湖北蕲春南。别驾:为刺史的佐吏,唐时别驾的职权很轻。

【译文】

元和四年秋天,张君有事去东方,不久回来,八月壬辰,死在汴城西双丘,时年四十七岁。第二年二月某日葬于河南偃师。妻子是彭城人,世代做官。祖父刘好顺,曾任泗州刺史。父亲刘泳,死于蕲州别驾的任上。张君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是婴孩,就是汴儿。以上写其卒葬及亲属。这就是我写的墓志铭。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七年(812)。韩愈曾写过《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这位扶风郡夫人就是“少监马君”的母亲。韩愈受过马家的恩惠,但对这位夫人不会有太多的了解,所写的不过是听人口中所传。韩愈通过马家择妻一事来表现她的“贤”:因卢夫人早已贤名在外,所以才会中马家之选。然后又写她的善良,“左右媵侍常蒙假与颜色”,“杖婢使未尝过二三”,所以“人人莫不自在”,“虽有不怿,未尝见声气”。一个贤淑善良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夫人姓卢氏,范阳人①,亳州城父丞序之孙②,吉州刺史彻之女。嫁扶风马氏③,为司徒侍中庄武公之冢妇④,少府监西平郡王赠工部尚书之夫人⑤。

【注释】

①范阳:今河北涿州。

②城父:今安徽亳州。丞:县丞,县令的副手。吉州:今江西庐陵。

③扶风:今陕西岐山。

④司徒侍中庄武公:指马燧。见《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注。冢妇:古代宗法制度称嫡长子之妻。

⑤少府监西平郡王赠工部尚书:指马畅。见《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注。西平,治西都,今青海西宁。

【译文】

夫人姓卢,范阳人,亳州城父县县丞卢序的孙女,吉州刺史卢彻的女儿。嫁到扶风人马家,成了司徒侍中庄武公的长门媳妇,少府监西平郡王赠工部尚书的夫人。

初,司徒与其配陈国夫人元氏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①,贤其子之才,求妇之可与齐者②。内外亲咸曰③:“卢某旧门,承守不失其初,其子女闻教训,有幽闲之德④,为公子择妇,宜莫如卢氏。”媒者曰“然”,卜者曰“祥”。夫人适年若干,入门而媪御皆喜⑤,既馈而公姑交贺。克受成福,母有多子。为妇为母,莫不法式⑥。天资仁恕⑦,左右媵侍常蒙假与颜色⑧,人人莫不自在⑨。杖婢使数未尝过二三,虽有不怿⑩,未尝见声气。

【注释】

①继序:延续次第,就是维护门风的意思。

②齐:相配。

③内外亲:内亲、外亲。内亲,和妻子有亲属关系的亲戚的统称。如内兄、连襟等。外亲,指内外姨表关系的亲属,如母、祖母的本生亲属,女、孙女、姐妹、侄女及姑母的子孙都是。

④“卢某旧门”几句:旧门,意思是有教养的家庭。教训,教导,训诲。幽闲,安详和顺。多用于形容女子。

⑤媪御:男女老少。媪,妇人的通称。御,驾御,这里引申为男人。

⑥法式:一定的规矩。

⑦天资:天生的资质,这里是天性的意思。恕:儒学伦理范畴,谓以仁爱之心待人。

⑧媵(yìnɡ)侍:古时姬妾婢女之称。媵,随嫁的人。蒙:蒙受,受到。假与:给予。

⑨自在:安闲舒适。

⑩怿:喜悦。

【译文】

起初,司徒大人与其封为陈国夫人的元夫人都惟宗庙是尊,惜维护门风之不易,认为儿子有才华,要找一个能配得上的。内外亲属都说:“卢家是个有教养的人家,现在还像当初一样,他们家的孩子受到教导,安详和顺,为我们公子选夫人,卢家的女儿再合适不过了。”说媒的人说:“是这样。”占卜的人说:“是祥卦。”夫人那年若干岁,过门后男女老少都欢喜,送给公婆礼物,大家一起高兴。能够享有福气,有好几个儿子。做妻子做母亲,无不循规蹈矩。她天性仁爱宽大,姬妾婢女常蒙受她给的好脸色,在她手下大家都感到舒适。罚杖婢女下人,从不超过两三下。虽然有时也有不高兴的事,也从未见她说什么或露出生气的样子。

元和五年,尚书薨,夫人哭泣成疾。后二年,亦薨,年四十有六。九年正月癸酉,祔于其夫之封①。长子殿中丞继祖②,孝友以类③,葬有日,言曰:“吾父友,惟韩丈人视诸孤④,其往乞铭。”以其状来⑤,愈读曰:“尝闻乃公言然,吾宜铭。”铭曰:

【注释】

①祔(fù):新死者附祭于先祖,也作夫妻合葬讲。封:封地。

②殿中丞继祖:即马继祖。见《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注。

③孝友:孝顺父母,善待兄弟。类:法式。

④丈人:对老人或前辈的尊称。

⑤状:行状。

【译文】

元和五年,尚书去世,夫人伤心哭泣成疾。两年后,也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元和九年正月癸酉日,与其夫合葬于马家的封地。长子殿中丞马继祖,孝顺父母,善待兄弟,下葬后过了几天,说:“我父亲的朋友,只有韩丈人看顾我们这些孤儿。”到我这里来,带着行状,我读了后说:“我曾经听你父亲说过,是这样,我应该为她写铭。”铭文是:

阴幽坤从①,维德之恒。出为辨强,乃匪妇能②。淑哉夫人,夙有多誉。来嫔大家③,不介母父④。有事宾祭,酒食祗饬⑤。协于尊章⑥,畏我侍侧。及嗣内事,亦莫有施⑦。齐其躬心⑧,小大顺之。夫先其归,其室有丘⑨。合葬有铭,壸彝是攸⑩。

【注释】

①坤:女性的代称。

②匪:通“非”。

③嫔:嫁。大家:有地位的人家。

④不介:不经介绍。此处指不待父母之戒而善。

⑤祗饬:敬勉。

⑥协:帮助。尊章:即舅姑,对丈夫父母的敬称。

⑦施:解脱。

⑧齐:齐全。用为动词。躬心:尽心。

⑨室:坟墓。

⑩彝:盛酒的容器。攸:水流的样子。

【译文】

阴暗幽静夫人的墓,只有德行是永恒的。出门在外争强好胜,不是妇人女子所能的。贤淑的夫人啊,一向多有美誉。嫁到大户人家,不待父母之戒而行善。遇到家中来客人或是祭祀之事,辛苦地准备酒食。帮助公婆料理家务,下人侍妾都很佩服她。等到接掌家中内事时,也没有一点放松。因为她如此尽心竭力,府中大小都听她的话。丈夫先逝去了,坟茔里有她的位置。合葬处有墓志铭,壶和彝中倒出酒。

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贞元十九年(803)。苗氏是韩愈的岳母。文章叙述部分介绍了苗氏的家世、子女,对苗氏本人只写了一句“生能配其贤,殁能守其法”,而在铭文中则详细地解说这句话:叙述了从苗氏初嫁,到生儿育女,到孙儿成群,到寿终的经过。方苞说:“韩公于妇人志而详于铭,可为典则。”

这篇铭文文字质朴,行文流利,像“茕茕其哀,介介其守”“闾里叹息,母妇思效”等排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富有色彩。

夫人姓苗氏,讳某,字某,上党人①。曾大父袭夔②,赠礼部尚书。大父殆庶,赠太子太师③。父如兰,仕至太子司议郎、汝州司马④。夫人年若干,嫁河南法曹卢府君讳贻,有文章德行⑤,其族世所谓甲乙者⑥,先夫人卒。夫人生能配其贤,殁能守其法。男二人:於陵、浑;女三人,皆嫁为士妻⑦。贞元十九年四月四日⑧,卒于东都敦化里,年六十有九。其年七月某日,祔于法曹府君墓,在洛阳龙门山⑨。其季女婿昌黎韩愈为之志⑩。其辞曰:

【注释】

①上党:今山西阳曲南部地。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大父,祖父。

③太子太师:掌辅弼太子,为东宫最高官职。

④太子司议郎:掌东宫侍从规谏及太子起居记注。汝州:今河南临汝。

⑤德行:道德品行。

⑥甲乙:等级次第。曾国藩曰:“崔、卢,唐世所谓巨族。甲乙,犹云第一第二也。”

⑦皆嫁为士妻:长女婿河南侯氏主簿唐充,次女婿亡,韩愈是最小的女婿。

⑧贞元十九年:803年。

⑨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西南三十里。

⑩季女:最小的女儿。

【译文】

夫人姓苗,叫某,字某,上党人。曾祖父苗袭夔,死后赠礼部尚书。祖父苗殆庶,死后赠太子太师。父亲苗如兰,官至太子司议郎、汝州司马。夫人若干岁时,嫁给河南府法曹卢贻,卢家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巨族,卢先生德才兼备,在夫人之前去世。卢先生在世时,夫人能配得上他的美名,去世后能坚持他立下的规矩。夫人生了两个儿子,於陵、浑;三个女儿,都嫁给士人为妻。贞元十九年四月四日,夫人死于东都敦化里,享年六十九岁。当年七月某日,与法曹府君合葬在洛阳龙门山。她的小女儿的夫婿昌黎人韩愈为她写墓志铭。铭文是:

赫赫苗宗①,族茂位尊。或毗于王②,或贰于藩③。是生夫人,载穆令闻④。爰初在家⑤,孝友惠纯⑥。乃及于行,克媲德门⑦。肃其为礼⑧,裕其为仁⑨。法曹之终,诸子实幼。茕茕其哀⑩,介介其守(11)。循道不违,厥声弥劭(12)。三女有从,二男知教;闾里叹息(13),母妇思效。岁时之嘉,嫁者来宁(14)。累累外孙(15),有携有婴(16),扶床坐膝,嬉戏争。既寿而康,既备而成。不歉于约,不矜于盈。伊昔淑哲(17),或图或书。嗟咨夫人(18),孰与为俦(19)?刻铭寘墓(20),以赞硕休(21)。

【注释】

①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

②毗:辅助。

③贰:副职。藩:分封地。

④穆:淳和。

⑤爰:于。

⑥惠:通“慧”。纯:善,好。

⑦克媲:相称的意思。克,能够,胜任。媲,匹敌,比得上。

⑧肃:端肃,妇人行礼称端肃。

⑨裕:宽宏。

⑩茕茕(qiónɡ):孤独无依的样子。

(11)介介:心有所不安,不能忘怀。

(12)厥:犹“其”。弥:更加。劭:美,贤良。

(13)闾里:乡里。闾,里巷的大门。

(14)宁:已嫁的女子省视父母。

(15)累累:多的样子,重叠的样子,连贯成串的样子。

(16)携:牵引,搀扶。这里做名词用,指幼儿。

(17)伊昔:从前。淑哲:贤良智慧。

(18)嗟咨:感叹词。

(19)俦:伴侣。

(20)寘(zhì):放置。

(21)硕休:出众的美德。硕,大。休,美善。

【译文】

声名显赫的苗氏,宗族兴旺地位至尊。辅助过皇帝,做过封地的副职。生下夫人,行为淳和远近闻名。当初在家时,孝顺父母,善待兄弟。到待嫁的年龄,已是大家闺秀的风范。行为端庄有礼,胸襟宽宏仁慈。卢先生去世时,孩子们都还很小。孤独无依楚楚可怜,仍不忘要守持的规矩。夫人遵循妇道,声名更加贤良。三个女儿都有依靠,两个儿子知书达礼。里弄的邻居都为她感叹,妇人女子效仿她。遇到高兴的日子,就是出嫁的女儿回来探望。众多的外孙,有牵在手里的,抱在怀中的,扶在床边的,趴在膝上的,嬉笑吵闹。夫人长寿而且康健,完满而且成功。不因为穷困而感到羞愧,也不因为富足而感到骄傲。她从前的贤良智慧,既可以绘为图,也可以写成文。这位杰出的夫人啊,谁能与她比美?刻下这块碑铭,安放在她的墓前,是为了赞美她那卓尔不凡的美德。

女挐圹铭

【题解】

此文写于长庆三年(823)。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写《论佛骨表》得罪了皇帝而被流放,妻子儿女也被强迫离京,女儿韩挐(ná)本来就有病,又因受不了路途颠簸而死去。当时匆匆草葬于异乡,五年后韩愈升迁才得以把女儿安葬回祖茔。文章叙述了事情的前后始末,表现了作者老年丧女的沉痛心情。方苞评曰:“直叙数语,恻然感人,是谓曰六经之旨而成文。”

女挐,韩愈退之第四女也,慧而早死①。愈之为少秋官②,言佛夷鬼③,其法乱治,梁武事之④,卒有侯景之败⑤,可一扫刮绝去⑥,不宜使烂漫⑦。天子谓其言不祥,斥之潮州⑧,汉南海揭阳之地⑨。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⑩,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11),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12),即瘗道南山下(13)。五年,愈为京兆(14),始令子弟与其姆易棺衾(15),归女挐之骨于河南之河阳韩氏墓葬之。

【注释】

①慧:聪明。

②少秋官:代指刑部侍郎。元和十二年(817)十二月,韩愈为刑部侍郎。

③夷:泛指外国。

④梁武事之:指梁武帝一心事佛。

⑤侯景:字万景,朔方(今内蒙古固阳)人。从北魏投到梁。547年侯景起兵反叛梁朝廷,攻陷台城,饿死梁武帝。

⑥扫:消除,消灭。刮:削去,也是灭掉的意思。

⑦烂漫:此为广泛传播的意思。

⑧潮州:今广东潮安。

⑨揭阳:在今广东东部。

⑩有司:指官吏。

(11)撼顿:颠簸。撼,摇动。顿,通“振”。

(12)商南:今陕西东南部。

(13)瘗(yì):埋葬。

(14)愈为京兆:长庆三年(823),韩愈被任命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15)子弟:指年轻的一辈。姆:能以妇道教人的妇人。衾:尸体入殓时盖尸体的衣物。

【译文】

女孩韩挐,我的第四个女儿,聪明却早死。我任少秋官时,上书说,佛是外国的鬼,会导致混乱,梁武帝事佛,结果被侯景灭掉,要把佛事消灭干净,不应使它发展下去。天子说我的言论不祥,贬我到潮州,就是汉朝时南海的揭阳地方。我还未出发,官吏以罪人的家属不可留在京师为由,强迫他们走。当时女儿挐十二岁,正病在床上,既因为和父亲分离震惊而伤心,又因为途中车行道路上颠簸,不思饮食,死于商南层峰驿,就葬在南山下。过了五年,我做了京兆尹,才让后辈人和她的姆娘给她换了棺木和衾被,把挐儿的尸骨带回河南河阳韩氏墓地安葬。

女挐死,当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其发而归,在长庆三年十月之四日,其葬在十一月之十一日。铭曰:

【译文】

女儿挐死于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长庆三年十月四日发送回来,十一月十一日下葬。铭文是:

汝宗葬于是,汝安归之,惟永宁!

【译文】

你的宗族人葬于此地,你平安地归于这里,可以永远安宁。

赠太傅董公行状

【题解】

此文写于贞元十五年(799)。文章叙述了董晋的生平、家世、历官、功业。董晋是韩愈的第一个老上司,韩愈曾以观察推官的身份随董晋到汴州,对董晋非常了解。董晋一生为官,活了七十七岁,经历可谓复杂,可文中只写了三件事:以理服回纥,安抚李怀光不参与朱泚叛乱和勇敢地进入随时可能发生叛乱的汴州任节度使。这三件事写得有声有色。其余经历则虚写,虚实错落,深得为文之法。本文是韩愈碑记中篇幅最长的一篇。

公讳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万岁里人①。少以明经上第。宣皇帝居原州②,公在原州,宰相以公善为文,任翰林之选闻③,召见,拜秘书省校书郎④,入翰林为学士⑤。三年出入左右,天子以为谨愿,赐绯鱼袋⑥,累升为卫尉寺丞⑦。出翰林,以疾辞,拜汾州司马⑧。崔圆为扬州⑨,诏以公为圆节度判官,摄殿中侍御史⑩。以军事如京师朝,天子识之,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11)。由殿中为侍御史,入尚书省为主客员外郎(12)。由主客为祠部郎中(13)。以上科第、历官。

【注释】

①河中虞乡:河中府虞乡县,唐属河东道,今山西虞乡。按《旧唐书·董晋传》说他为卢乡人。

②宣皇帝:即唐肃宗。《旧唐书·肃宗纪》:“群臣上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孝宣皇帝。”宣,底本作“先”,避讳。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唐时属关内道。

③翰林: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技艺侍从之职。选闻:从事典籍研读之职。

④秘书省校书郎:掌雠校典籍。

⑤学士: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

⑥绯鱼袋:唐时都督、刺史等官所佩带的鱼袋。

⑦卫尉寺丞:掌判寺事。

⑧汾州:今山西汾阳,唐时属河东道。

⑨崔圆:字有裕,贝州东武城人(《旧唐书·崔圆传》说他是清河东武城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观察使。扬州:当时为淮南道江南节度使治所。

⑩殿中侍御史:即御史台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

(11)内供奉:御史台官员,其迁改与正官资望相等。

(12)主客员外郎:礼部属官,掌诸蕃朝聘之事。

(13)祠部郎中: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译文】

董公名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万岁里人。年轻时参加明经科考试入上等名次。宣皇帝在原州时,董公也在原州,宰相因董公文辞好符合翰林的人选,召见他,任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三年出入天子左右,天子觉得他为人谨慎很合己愿,赐给他绯鱼袋,后经多次升迁为卫尉寺丞。后董公因病辞官,离开翰林,又被任为汾州司马。崔圆在扬州任大都督府长史,皇上又下诏任董公为崔圆的节度判官,兼殿中侍御史。董公因军中之事到京师朝见,天子对他印象很深,任他为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他由殿中内供奉升为殿中侍御史,入尚书省为主客员外郎。又由主客员外郎升为祠部郎中。以上述其科第及任职经历。

先皇帝时①,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立可敦②,诏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③,为涵判官。回纥之人来曰:“唐之复土疆,取回纥力焉,约我为市马,既入,而归我贿不足④,我于使人乎取之。”涵惧不敢对,视公。公与之言曰:“我之复土疆,尔信有力焉。吾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赐不既多乎?尔之马岁至,吾数皮而归赀,边吏请致诘也,天子念尔有劳,故下诏禁侵犯。诸戎畏我大国之尔与也,莫敢校焉⑤。尔之父子宁而畜马蕃者,非我谁使之?”于是其众皆环公拜,既又相率南面序拜,皆两举手曰:“不敢复有意大国⑥。”自回纥归,拜司勋郎中⑦,未尝言回纥之事。以上副使回纥。迁秘书少监⑧,历太府、太常二寺亚卿⑨,为左金吾卫将军⑩。

【注释】

①先皇帝:指代宗。

②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立可敦:《旧唐书·代宗纪》:“大历四年五月辛卯,以仆固怀恩女为崇徽公主,嫁回纥可汗,仍令兵部侍郎李涵往册命。”回纥,唐代西北少数民族。可敦,回纥王号可汗,犹如匈奴的单于,其妻曰可敦。

③紫金鱼袋:唐时驸马都尉等五品以上官所佩带的鱼袋。

④归:通“馈(kuì)”。赠送。贿:财物。

⑤校:计较。

⑥有意:这里是有意为难的意思。

⑦司勋郎中:掌邦国官人之勋级。

⑧秘书少监: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的副职。

⑨亚卿:即少卿,卿的副职。

⑩左金吾卫将军: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

【译文】

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去回纥立可敦,皇上下诏任董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为李涵如的判官。回纥派来的人说:“唐朝能够收复疆土,是借助了回纥的力量,和我们协定做交易,我们的马已经送到,可是给我们的东西却不够,所以我们要派人去取。”李涵如很害怕,不敢回答,看着董公。董公对来人说:“我们唐朝能够收复疆土,你们确实有功。我们不是没有马,而与你们做交易,作为对你们的赏赐难道还不够多吗?你们的马每年送到,我们数马匹给钱,边吏请示想查问一下,天子念你们有功,所以下诏禁止对你们有所侵犯。诸戎畏我大国,凡事不敢同你们计较。你们得以父子安宁且马匹蓄养旺盛,不是我国又是谁给的呢?”当下回纥人都拜倒在董公身边,然后又挨个南面朝拜,都举起手说:“不敢再有意为难大国。”从回纥回来,董公被任为司勋郎中,却从未提过在回纥的事。以上写其任副使出使回纥。升秘书少监,历任太府、太常二寺少卿,为左金吾卫将军。

今上即位①,以大行皇帝山陵②,出财赋③,拜太府卿。由太府为左散骑常侍④,兼御史中丞⑤,知台事、三司使⑥。选擢才俊,有威风,始公为金吾,未尽一月,拜太府,九日,又为中丞,朝夕入议事。于是宰相请以公为华州刺史⑦,拜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⑧。朱泚之乱⑨,加御史大夫,诏至于上所,又拜国子祭酒⑩,兼御史大夫、宣慰恒州(11)。于是朱滔自范阳以回纥之师助乱(12),人大恐。公既至恒州,恒州即日奉诏出兵,与滔战,大破走之,还至河中。以上再叙历官,出兵破朱滔。

【注释】

①今上:指唐德宗,大历十四年(779)五月辛酉即位。

②大行:古代以称初死的皇帝。山陵:旧称帝王的坟墓为“山陵”。

③财赋:财货贡赋。

④左散骑常侍:掌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

⑤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副,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⑥三司使:唐代置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为管理财赋之官。

⑦华州:今陕西华县,唐时属关内道。

⑧潼关防御镇国军使:由华州刺史兼任。至德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

⑨朱泚(cǐ):幽州昌平人,任卢龙节度使,因其弟朱滔叛唐,被免职。建中四年(783),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军在长安哗变,拥朱泚为帝,后为部将所杀。

⑩国子祭酒:掌邦国儒学训导之令。

(11)宣慰:安抚。恒州:今河北定州。

(12)朱滔自范阳以回纥之师助乱:兴元元年(784)正月,朱滔驱率燕蓟之众及回纥杂虏攻围贝州。朱滔,朱泚之弟。

【译文】

当今皇上即位,为修建大行皇帝的坟陵,要安排财政支出,任董公为太府卿。由太府卿升为左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代理御史台事、三司使。选拔有才能的人,很有威风,一开始董公为金吾卫,不到一个月就被升太府卿,九天后又升为御史中丞,早晚入朝议事。宰相又上奏请任他为华州刺史,董公又被任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朱泚之乱时,被加封为御史大夫,诏下到华州后,又下诏任他为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恒州宣慰使。当时朱滔在范阳率回纥军队助乱,人们大为恐慌。董公到恒州后,恒州即日奉诏出兵与朱滔的军队作战,朱滔大败而逃,回到河中。以上再述其为官经历,出兵破朱滔。

李怀光反①,上如梁州②。怀光所率皆朔方兵,公知其谋与朱泚合也,患之,造怀光言曰③:“公之功,天下无与敌;公之过,未有闻于人。某至上所,言公之情,上宽明,将无不赦宥焉,乃能为朱泚臣乎④?彼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既为太尉矣,彼虽宠公,何以加此?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公何所利焉?公之敌彼有余力,不如明告之绝,而起兵袭取之,清宫而迎天子⑤,庶人服而请罪有司。虽有大过,犹将掩焉⑥。如公则谁敢议?”语已,怀光拜曰:“天赐公活怀光之命。”喜且泣,公亦泣。则又语其将卒如语怀光者,将卒呼曰:“天赐公活吾三军之命。”拜且泣,公亦泣,故怀光卒不与朱泚。当是时,怀光几不反。公气仁,语若不能出口,及当事,乃更疏亮捷给⑦。其词忠,其容貌温然,故有言于人,无不信。以上说李怀光。

【注释】

①李怀光:朔方节度使。

②梁州:今陕西南郑,唐时属山南西道。

③造:往,到。

④臣:役使。

⑤清宫:打扫屋子,引申为铲除逆贼。

⑥掩:掩盖,遮蔽。

⑦更:改变,变更。捷给:应对敏疾,辩才无碍。

【译文】

李怀光造反,皇上去了梁州。李怀光所率的都是朔方节度使府的兵,董公知道他与朱泚合谋,非常担心,就到李怀光处对他说:“公的功劳,天下没有谁可以相比;公的过失,也没听说谁可比。我去皇上那儿,讲明公的情况,皇上宽怀明达,肯定会赦免公的罪过的,公怎么能被朱泚所役使呢?他身为人臣而背叛君主,就算得志,能给公什么好处呢?且公已经是太尉,他虽宠爱公,又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他不能侍奉君主,能以臣礼来对待公吗?公能侍奉他,又有什么不能侍奉君主的呢?他知道天下人对他的愤怒,早晚会被杀死,所以找一个人跟他同罪并列,公有什么利可图呢?公抵挡他绰绰有余,不如公开拒绝他,然后起兵袭取他,铲除逆贼而迎天子,以庶人装束去向有司请罪。虽犯有大错,也会以功掩过的。公倘如此,谁还敢说什么?”语毕,李怀光叩拜说:“老天赐公给怀光我,使我能活命。”且喜且哭,董公也哭了。董公又把对李怀光说的话对他的部将和士兵们讲了一遍,将士们惊呼说:“老天赐公给我们,使我们三军将士能活命。”且拜且哭,董公也哭了,所以李怀光没有参与朱泚的叛乱。当时李怀光差点不能迷途知返。董公气度仁和,平时说话时好像话不能出口,但遇到事情时,却变得应对敏捷。董公言辞忠厚,外表温和,所以没有不相信他的。以上写他说服李怀光迷途知返。

明年,上复京师,拜左金吾卫大将军。由大金吾为尚书左丞,又为太常卿①。由太常拜门下侍郎平章事②,在宰相位凡五年。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③,由秦汉以降未尝言。退归,未尝言所言于上者于人。子弟有私问者,公曰:“宰相所职系天下,天下安危,宰相之能与否可见。欲知宰相之能与否,如此视之其可。凡所谋议于上前者,不足道也。”故其事卒不闻。以疾病辞于上前者不记,退以表辞者八,方许之,拜礼部尚书。制曰:“事上尽大臣之节。”又曰:“一心奉公。”于是天下知公之有言于上也。初,公为宰相时,五月朔会朝,天子在位,公卿百执事在廷,侍中赞,百僚贺,中书侍郎平章事窦参摄中书令④,当传诏,疾作,不能事。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于时未有诏,公卿相顾。公逡巡进⑤,北面言曰:“摄中书令臣某,病不能事,臣请代某事。”于是南面宣致诏辞,事已复位,进退甚详。以上为宰相。

【注释】

①为尚书左丞,又为太常卿:贞元二年(786)七月,以晋为尚书左丞。时尚书左丞元琇判度支使,为韩混所挤贬黜,晋嫉之,见宰相极言非罪,举朝称之,复拜太常卿。

②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平章事:唐宰相衔必有“平章事”三字。

③二帝:古人一般称“五帝”,此谓二帝,未详何指。可能是指伏羲神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④窦参:字时中,岐州平陆(今陕西咸阳)人。中书令:掌军国之政令。

⑤逡巡:犹言顷刻,须臾。

【译文】

第二年,皇上回到京师,任董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由大金吾卫将军升为尚书左丞,又为太常卿。由太常卿升门下侍郎平章事,在宰相位共五年。董公所上奏给皇上的,都是二帝、三王之道,自秦汉以后的事未曾提过。离宫回来,从未把对皇上讲的话对别人讲。有年轻人私下问他,他说:“宰相的职责关系天下,从天下安危与否,可见宰相的才能如何。想知道宰相是否有才能,这样观察就可以了。我所谋划的和所谏议给皇上的,都不足为道。”所以他在任宰相时的事迹最终没人知道。董公因病在皇上面前请求辞官的次数不可记数,上奏表就写了八次,皇上才允他辞官,任他为礼部尚书。诏令说他“侍奉皇上尽大臣的礼节”,还说他“一心奉公”。因此天下人都知道董公对皇上尽忠。当初,董公任宰相时,五月朔日,正是朝会,天子在位置上坐着,朝中公卿和百名执事们在廷中,侍中们赞佐,百僚齐贺,中书侍郎平章事窦参兼中书令,当要传达诏令时,他正好突发疾病,不能执行。一般有大的朝会时,主持的大臣接到命令后都先学习礼仪,这时没有诏令,公卿们面面相顾。董公走到前面,面向北,说:“兼中书令臣某因病不能事朝,臣请代某行事。”于是董公在南面宣读诏词,仪式结束后就退回自己的位置,所有的礼节都非常详备。以上述其做宰相。

为礼部四年,拜兵部尚书。入谢,上语问日晏。复有入谢者,上喜曰:“董某疾且损矣!”出语人曰:“董公且复相。”既二日,拜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①,充东都畿汝州都防御使②,兼御史大夫,仍为兵部尚书。由留守未尽五月,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③。以上以东都留守授节度汴州之任。

【注释】

①判: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

②畿: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汝州:今河南临汝西。

③营田:即营田使,多由节度使兼领。汴: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亳:亳州,今安徽亳州。颍:颍州,今安徽阜阳。

【译文】

做了四年礼部尚书,又被任为兵部尚书。董公进殿谢恩,皇上问话,他的回答让皇上十分开心。又有人进殿谢恩,皇上高兴地说:“董晋的病快好了。”那些人出来后对人讲:“董公就要再次任宰相了。”过了两天,任董公为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充东都畿汝州都防御使,兼御史大夫,仍为兵部尚书。做东都留守没有几个月,就被任命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大使,代理节度使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以上写他任东都留守并拜汴州刺史。

汴州自大历来,多兵事,刘玄佐益其师至十万①。玄佐死,子士宁代之,畋游无度②,其将李万荣乘其畋也③,逐之。万荣为节度一年,其将韩惟清、张彦林作乱,求杀万荣不克。三年,万荣病风,昏不知事,其子迺复欲为士宁之故。监军使俱文珍与其将邓惟恭执之,归京师,而万荣死。诏未至,惟恭权军事。公既受命,遂行,刘宗经、韦弘景、韩愈实从④,不以兵卫。及郑州,逆者不至⑤,郑州人为公惧,或劝公止以待。有自汴州出者,言于公曰:“不可入。”公不对,遂行,宿圃田⑥。明日,食中牟⑦,逆者至,宿八角⑧。明日,惟恭及诸将至,遂逆以入。及郛⑨,三军缘道欢声,庶人壮者呼,老者泣,妇人啼,遂入以居。初,玄佐死,吴凑代之,及巩闻乱归⑩。士宁、万荣皆自为而后命,军士将以为常,故惟恭亦有志。以公之速也不及谋,遂出逆。既而私其人,观公之所为以告,曰:“公无为。”惟恭喜,知公之无害己也,委心焉。进见公者退,皆曰:“公仁人也。”闻公言者,皆曰:“公仁人也。”环以相告,故大和。以上速入汴州,不以兵卫。

【注释】

①刘玄佐:本名刘洽,滑州匡城(今河南长垣)人。李希烈攻汴州时,刘玄佐率军收汴。

②畋(tián):打猎。

③李万荣:当时为宣武军节度副使,逐刘士宁后,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史,汴、宋等军观察留后。

④韦弘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贞元中进士。

⑤逆者不至:《资治通鉴·唐纪》:“邓惟恭自谓当代万荣,不使人迎董晋。”逆,接,迎。

⑥圃田:圃田城位于今河南中牟西三十里。

⑦中牟:今河南中牟东。

⑧八角:在今河南祥符西南三十里。

⑨郛:城郭。

⑩巩:今河南巩义,唐时属河南道。

【译文】

汴州自大历以来多次有人兴兵闹事,刘玄佐把他的部队扩大到十万人。刘玄佐死后,他儿子刘士宁替代了他的位置,但刘士宁打猎游玩无度,他的部将李万荣乘他打猎之机赶走了他。李万荣为节度使一年后,部将韩惟清、张彦林作乱,想杀李万荣,但没成功。三年后,李万荣中风,昏迷不醒,他儿子李迺想重蹈刘士宁的故辙。监军使俱文珍及其部将邓惟恭把李迺押到了京师,这时李万荣死了。皇上的任命诏书下达之前,邓惟恭暂代理军事。董公受命前去汴州,刘宗经、韦弘景、韩愈跟随左右,没有带兵做护卫。他们到了郑州,接他们的人没来,郑州百姓替董公担心,有人还劝他在此等几天再说。有从汴州城出来的人对董公说:“公不可去。”董公没有回答,接着赶路,在圃田过夜。第二天,在中牟吃饭时,接应的人来了,晚上在八角过夜。又过了一天,邓惟恭和众将领到了,于是迎接董公一行进城。到了城下,三军将士沿道欢呼,老百姓中年轻的跟着喊,年老的哭,妇人泣,董公就这样入城。当初,刘玄佐死,皇上派吴凑替代他,到巩县,听说有动乱就回去了。刘士宁、李万荣都是自立后再由朝廷任命,军中将士习以为常,所以邓惟恭也有这种想法。但董公来得如此迅速,他来不及谋划,只得出门迎接。过后邓惟恭暗中派人观察董公的举动,结果报告他说:“董公没做什么。”邓惟恭很高兴,知道董公对自己无害,放心了。凡见到董公的人都说:“董公是仁义之人。”听到董公话的人也说:“董公是仁义之人。”人们相互转告,所以汴州一片祥和。以上写其快速进入汴州,不带兵卫。

初,玄佐遇军士厚,士宁惧,复加厚焉。至万荣,如士宁志①。及韩、张乱,又加厚以怀之。至于惟恭,每加厚焉。故士卒骄不能御。则置腹心之士②,幕于公庭庑下③,挟弓执剑以须④。日出而入,前者去;日入而出,后者至。寒暑时,至则加劳赐酒肉。公至之明日,皆罢之。贞元十二年七月也。以上罢庭庑弓剑之士。

【注释】

①志:心意。

②腹心:犹心腹,比喻左右亲信。

③庑(wǔ):堂周的廊屋。

④须:等待。

【译文】

当初,刘玄佐对待将士宽厚,刘士宁担心士兵们会不服自己,对他们更宽厚。到了李万荣时,他跟刘士宁当时的心理是一样的。等到韩惟清、张彦林作乱时,更加厚待士兵来安抚人心。到了邓惟恭时,更进了一步,所以士兵们日益骄横甚至控制不了。邓惟恭只好安排心腹的士兵和幕僚,待在公堂的庭屋及四周,手持弓剑待命。早晨来,前一拨人走;晚上离开,后一拨人又到了。遇有严寒酷暑之日,更送酒肉给他们吃喝。董公到的第二天,把这些都取消了。这是贞元十二年七月。以上述其撤去公堂及周边带弓剑的士兵。

八月,上命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御史大夫、行军司马①,杨凝自左司郎中为检校吏部郎中、观察判官②,杜伦自前殿中侍御史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判官,孟叔度自殿中侍御史为检校金部员外郎、支度营田判官③。职事修,人俗化,嘉禾生,白鹊集,苍乌来巢④,嘉瓜同蒂联实。四方至者,归以告其帅,小大威怀。有所疑,辄使来问。有交恶者⑤,公与平之⑥。以上治汴,僚佐效验。

【注释】

①陆长源:字泳之。行军司马:掌弼戎政。

②左司郎中:掌付十有二司之事,以举正稽违,省署符目。

③金部员外郎:掌库藏出纳之节,金宝财货之用,权衡度量之制,皆总其文籍而颁其节制。

④苍乌:指鹰。

⑤交恶:双方感情破裂,互相憎恨仇视。

⑥平:媾和。

【译文】

八月,皇上任命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御史大夫、行军司马,杨凝从左司郎中转为检校吏部郎中、观察判官,杜伦从前殿中侍御史转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判官,孟叔度从殿中侍御史转为检校金部员外郎、支度营田判官。官吏办事作风得到整治,风俗习惯得到改变,嘉禾生长,白鹊云集,鹰来筑巢,嘉瓜一根藤结几个瓜。四方来的人,回去后把所见告诉给他们的长官,他们也减少对百姓的压力,加强对百姓的安抚。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派人来问。有仇视者,董公与之媾和。以上述其治理汴州,僚佐们效仿。

累请朝,不许。及有疾,又请之,且曰:“人心易动,军旅多虞①。及臣之生,计不先定,至于他日,事或难期。”犹不许。十五年二月三日,薨于位。上三日罢朝,赠太傅,使吏部员外郎杨於陵来祭②,吊其子③,赠布帛米有加。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敛④。既敛而行,于行之四日,汴州乱⑤。故君子以公为知人⑥。公之薨也,汴州人歌之曰:“浊流洋洋⑦,有辟其郛⑧;阗道欢呼⑨,公来之初;今公之归,公在丧车。”又歌曰:“公既来止,东人以完⑩;今公殁矣,人谁与安!”以上薨汴。

【注释】

①军旅:军队,也指有关军队及作战的事。虞:忧患。

②杨於陵:字达夫,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为膳部员外郎,历考功吏部三员外,判南曹。

③吊:安慰,慰问。

④敛:通“殓”。

⑤汴州乱:《旧唐书·宪宗纪》:“十五年二月乙酉,以行军司马陆长源检校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度支营田汴宋亳颖观察等使。是日汴州军乱,杀陆长源及节度判官孟叔度、丘颖,军人脔而食之。”

⑥知:通“智”。

⑦洋洋:形容盛大、众多。

⑧辟:打开。

⑨阗(tián)道:充满道路。

⑩东人:主人,指汴州人。完:保全。

【译文】

几次请求回京师朝见,没有得到批准。等到得了病,又提出请求,并说:“人心易变,军中又多忧患。臣还活着时,如果不先谋划好,等到臣有一天不在了,事情可能就难以预料了。”还是没有批准。贞元十五年二月三日,逝世于任上。皇上三天不上朝,赠董公为太傅,派吏部员外郎杨於陵去祭祀,安慰他的儿子,赠送布帛、米粮。董公临死前,让儿子在他死后三日内入殓,入殓后立刻离开。结果他儿子走的第四天,汴州发生兵乱。所以明事之人都认为董公是智者。董公去世,汴州人作歌唱道:“污浊之流众多,有人打开了城郭;满道上都是欢呼声,那是董公刚来的时候。现在董公去了,董公在丧车上。”还有歌唱道:“董公来此,汴州百姓得以保全;现在董公没了,谁来保护我们的安全?” 以上写其在汴州去世。

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公居处恭,无妾媵①,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②。未尝言兵,有问者,曰:“吾志于教化。”享年七十六。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勋累升为上柱国,爵累升为陇西郡开国公。娶南阳张氏夫人,后娶京兆韦氏夫人,皆先公终。四子:全道、溪、全素、澥。全道、全素,皆上所赐名。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溪为秘书省秘书郎,全素为大理评事,澥为太常寺太祝,皆善士,有学行。以上遗德及妻子。

【注释】

①妾媵:古代诸侯之女出嫁,陪嫁的人称为妾媵。

②泊:恬静,淡泊。

【译文】

最初董公在华州时,对百姓也十分仁爱,百姓很思念他。董公平时为人谦逊,没有纳妾,不喝酒,从不阿谀奉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恶,与人交往,淡泊自如。董公从不谈论军事,有人问到他原因,他说:“我的本意是教育感化。”享年七十六岁。官阶经屡次升迁为金紫光禄大夫,勋为上柱国,爵为陇西郡开国公。董公娶南阳张氏为夫人,后又娶京兆人韦氏为夫人,二位夫人都先他而死。董公有四个儿子:董全道、董溪、董全素、董澥。董全道、董全素都是皇上赐的名字。董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董溪为秘书省秘书郎,董全素为大理评事,董懈为太常寺太祝,都是善良之辈,学问品行都好。以上写其遗德及妻儿。

谨具历官行事状①,伏请牒考功②,并牒太常议所谥③,牒史馆④,请垂编录⑤。谨状。

【注释】

①具:陈述。

②伏:敬辞。

③牒:公文。

④史馆:掌兼修国史,为宰相兼领职务之一。另设修撰、直馆等官。

⑤垂:施,赐。

【译文】

谨陈述董公的历官行事,曾请考功给我看公文,太常寺也给我看过公文,商议给董公的谥号,还在史馆看公文,请他们给我看所编载记录的东西。谨为行状。

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元和十年(815)。文章叙述了卫中立炼丹服食以求长生不老的愚昧行为,借以警示后人,也表示了韩愈本人对炼丹的绝对排斥态度和对当时盛行求仙的强烈不满。

作为朋友,韩愈无法在铭文中用什么贬义之词,但写卫中立初“试如方,不效”,说“方良效,吾治之未至耳”;而后“留三年,药终不能为黄金”直至“虽厌益”,却还“不能万无一冀”的平凡语句已把卫中立的愚不可及描写得淋漓尽致。“要无有,敝精神”是全文的总结,批评卫中立毕生做此无用之事。而“以弃余,贾于人”和“佐帅政成”“夷人称便”等句,是说他还是有用之才。以有用之才而偏要炼丹,更觉可惜,也让人感觉到韩愈对朋友的痛惜之情。

君讳某,字某①,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讳某之子②,赠太子洗马讳某之孙③。家世习儒,学辞章。昆弟三人④,俱传父祖业,从进士举,君独不与俗为事,乐弛置自便⑤。

【注释】

①讳某,字某:即述墓主讳、字。卫中立,字退之。

②讳某:卫中立之父名晏。

③太子洗马:随太子出入侍从并掌管图书等事。讳某:卫中立之祖父名睿。

④昆弟三人:长名卫之玄,字造微。次即卫中立。又次名卫中行,字大受。

⑤弛:松懈,怠缓。置:搁开,废置。

【译文】

卫君名某,字某,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卫某的儿子,赠太子洗马卫某的孙子。家中世代习儒学,做诗词文章。弟兄三人,都承传父辈祖业,参加进士考试,唯独卫君不理会这些世俗之事,放任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

父中丞薨,既三年,与其弟中行别,曰:“若既克自敬勤,及先人存,趾美进士①,续闻成宗②,唯服任遂功③,为孝子在不怠。我恨已不及,假令今得,不足自贳④。我闻南方多水银、丹砂⑤,杂他奇药,爊为黄金⑥,可饵以不死。今于若丐我⑦,我即去。”遂逾岭厄⑧,南出,药贵不可得。以干容帅⑨,帅且曰:“若能从事于我,可一日具。”许之,得药,试如方,不效,曰:“方良是,我治之未至耳⑩。”留三年,药终不能为黄金,而佐帅政成,以功再迁监察御史。帅迁于桂(11),从之。帅坐事免,君摄其治(12),历三时(13),夷人称便(14)。新帅将奏功,君舍去。南海马大夫使谓君曰(15):“幸尚可成,两济其利(16)。”君虽益厌(17),然不能无万一冀,至南海,未几竟死,年五十三。

【注释】

①趾美:先人做官有“美德”,追随跟上的意思。指卫中行也中了贞元九年(793)进士。

②续闻:继承先人的好名声。闻,名誉。成宗:子孙有功德,可以自成一宗派。

③服:服务。任:职任。遂功:成功。

④贳(shì):赦免,宽大。

⑤丹砂:俗称“朱砂”,矿物名。

⑥爊(āo)为黄金:(用水银丹砂等)炼为黄金。实是不可能的。爊,烧炼。

⑦若:你。丐:允许。

⑧岭厄:此处指大庾岭等五岭要塞。厄,险要,关塞。

⑨干:求。容帅:指当时的容管经略使房启。

⑩治:同“制”。

(11)帅迁于桂:指元和九年(814)房启改任桂管观察使。

(12)帅坐事免,君摄其治:指房启用贿赂先得诏书,事发降职,卫君代理他的职务。坐,入了罪、犯了法的意思。

(13)历三时:经三季。时,春夏秋冬四时的时。

(14)夷人: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指当时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

(15)南海马大夫:指岭南节度使马总

(16)两济其利:指再做幕僚佐助马总和炼丹一举两得。

(17)益厌:指因炼丹不成,厌倦情绪越来越甚。

【译文】

父亲御史中丞去世三年后,卫君和弟弟中行告别,说:“你能自己勤奋努力,追随先人留下的美德中了进士,继承先人的好名声而自成一宗派,你要不懈努力才能成为孝子并为国家建功立业。可惜我已经来不及了,就算今天再中进士,也不足以赎罪了。我听说南方有很多水银和丹砂,和其他奇药混在一起炼成黄金,可以服食而长生不死。现在你要是允许我,我就去了。”于是卫君翻越五岭要塞,到了南方,那里药太贵,弄不到。卫君去求容帅,容帅说:“如你能做我的幕客,这些药一天就能给你弄到。”卫君答应了,就得到了药,他照药方试着熬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说:“药方的确是没有错误,是我熬制得不对才没有达到效果。”卫君在容帅处待了三年,药始终没有熬成黄金,而辅佐容帅政事有成,因功再升职为监察御史。容帅迁职到桂州,卫君也跟随他去了。容帅犯了事被免职,卫君代理他的职务,经三年,夷人称他施政便利。新来的桂帅要为他向朝廷奏表请功,他舍之而去。南海马大夫派人对卫君说:“要是侥幸能制成药,一举两得。”卫君虽然厌倦情绪越来越甚,然而仍作万分之一的希望,去了南海,没过多长时间,竟去世了,时年五十三岁。

子曰某。元和十年十二月某日,归葬河南某县某乡某村,祔先茔①。于时中行为尚书兵部郎,号名人,而与余善,请铭。铭曰:

【注释】

①祔(fù):合葬。

【译文】

儿子叫某。元和十年十二月某日,归葬河南某县某乡某村先人坟墓旁。当时中行为尚书兵部郎,号名人,和我交情很好,请我写墓志铭。铭文是:

嗟惟君,笃所信①。要无有,敝精神②。以弃余③,贾于人④。脱外累,自贵珍。讯来世⑤,述墓文。

【注释】

①笃:深厚。信:读平声,和下文“神”“人”“珍”“文”押韵。

②敝:倒下。

③弃余:丢弃多余的,指卫中立原所唾弃的功名。

④贾于人:指做幕僚。贾,卖。

⑤讯来世:以告后人。

【译文】

可叹啊卫君,所信之事毫不怀疑。追求不可能的事,用尽一生的精力。舍弃功名,卖身于人。现在摆脱外来的拖累,自我得以珍重。为告诫后人,将这些事情记述在墓志铭文中。

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长庆四年(824)。韩愈写过一篇《南海神庙碑》,其中称颂了孔戣在南海的所作所为。本文叙述了孔戣(kuí)的历官、政绩和后嗣。文章一开始就写他“三上书去官”,当被问及无田无业为何还要去官时,他铿锵有力的话“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足以让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汗颜,而孔戣高尚的人格也初步显现。之后又通过奏罢明州献贡、释下邽令、劝缓征黄蛮几件事来称颂他为官的才华和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铭文部分更是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方苞说此文“铭词绝奇”。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①。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②?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③,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④,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⑤,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⑥,可杖屦来往也⑦。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面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⑧,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才七十,筋力耳目⑨,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⑩。以上叙其致仕。明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注释】

①事唐为尚书左丞:元和九年(814),孔戣任尚书左丞。

②要:要挟。

③不能进退郎官:意为不能提升称职的或黜退不称职的郎官。郎官,侍郎、员外郎、郎中等官,均为尚书省下属六部的官员。

④佚:安逸。

⑤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

⑥阡、陌:田间的小路。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⑦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⑧南省:指尚书省,因设宫城之南得名。

⑨筋力:体力。

⑩报:答复。

【译文】

孔子的后世第三十八代有位子孙叫孔戣,字君严,在大唐任尚书左丞。七十三岁时,三次上书给皇帝,请求离官卸任,天子任他为礼部尚书,终身享受俸禄,但不再烦他过问政事。当时任吏部侍郎的我常佩服他的才能,对他说:“您身体还结实,皇上又三次挽留,何必要真走呢?”他说:“我怎么敢要挟皇上呢?我年纪到了,这是第一应该走的理由;我任尚书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只能与他们一起办些例行的事,这是第二条应该走的理由。”我又说:“古代在家乡养老的人,自己安逸,不是自己苦自己,良田美宅都有,亲戚中不入仕途或疲倦了回来的人,不在东边,就在北边,可拄着拐杖、穿着麻鞋来来往往。现在不是这样,您同谁住在一起啊?您虽然尊贵但没有积蓄什么财产,靠什么回去呢?”公说:“我有两点应该卸任的理由,又何必顾虑你说的呢?”当着公的面我叹息说:“您这样,比世人的德行要好得多啊!”第二天我上奏章说:“我与孔戣都在尚书省任职,经常见面。孔戣为人正直清贫,公正廉洁,年纪才七十岁,体力、视力、听力,都不觉得有衰老的地方,忧国忘家,费尽心思。朝中像孔戣这样的,不过三四个人,陛下不能草率地同意他的请求,不挽留他来帮助自己。”结果没有得到答复。以上写其辞官。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公时年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皇帝追赠他为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元和元年,以大理正征①,累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③。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④,权知尚书右丞⑤。明年,拜右丞⑥,改华州刺史⑦。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⑧,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⑨,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下邽令笞外按小儿,系御史狱⑩,公上疏理之,诏释下邽令,而以华州刺史为大理卿。以上叙官阶而及华州刺史政绩。

【注释】

①大理正:大理寺属官,掌管狱讼之职。

②江州:西晋元康元年(前65)分荆扬二州地置江州。治所初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后移浔阳(今江西浔阳),唐时治所即在浔阳。谏议大夫:属门下省,掌侍从规谏。

③皇太子侍读:官名。职务是给太子讲学。

④言京兆尹阿(ē)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新唐书·孔戣传》:“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鞠状具。京兆尹左右三翻其情。戣慷慨论证,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阿,偏袒,庇护。

⑤权知:暂代摄理其事。权,暂代。知,主持。

⑥拜右丞:《新唐书》与《旧唐书》都记为左丞。

⑦华州:今陕西华县,唐时属关内道。华州是往京师运送贡品途经之地。

⑧明州:今浙江宁波。岁贡:地方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礼品,叫做“岁贡”。虫:泛指动物。淡菜:即一种贻贝煮熟后加工而成的干品。蛤(ɡé):蛤蜊,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或略带三角形,有美丽的颜色和斑纹,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可供食用。蚶:亦称“瓦楞子”,产于海底泥沙中或岩礁缝隙处,肉味鲜美,壳供药用。

⑨递夫:驿站服役的人。积功:累计的功劳。

⑩下邽(ɡuī)令笞(chī)外按小儿,系御史狱:《唐会要》:“每岁冬,以鹰犬出近畿习狩,谓之外;按,使者领徒数百,恃恩恣横,郡邑烦扰。裴寰为下邽令,疾其扰人,但据文供馈。使者归,乃谮寰有慢言。上大怒。宰相武元衡、中丞裴度恳救甚切。”即此事。小儿,犹小子,表示轻蔑的称呼。下邽,今陕西渭南境。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译文】

孔公最初以进士身份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元和元年,被征召为大理正,屡次升迁,先后为江州刺史、谏议大夫。凡是遇到有害于国家的事,无所不言,被加封为皇太子侍读。转任给事中时,指出京兆尹偏袒、纵容犯罪的人,让人扣了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被任代理尚书右丞。第二年,授任右丞,又改任华州刺史。明州每年向朝廷进贡可食用的海产品,从海上运到京师,经水路、陆路,共用递夫、差役四十三万六千人,孔公上奏皇帝罢免了这项进贡。下邽县县令对出外狩猎烦扰郡邑的小子们施以笞刑,遭小子们诬陷被下在御史台大狱中,孔公上书为之理论,皇帝下诏释放了下邽令,并且把孔公从华州刺史升为大理寺卿。以上写其历任官职,及任华州刺史的政绩。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①。约以取足②,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③,始至有阅货之燕④,犀珠磊落⑤,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⑥,官藏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岭南以口为货⑦,其荒阻处⑧,父子相缚为奴,公一禁之。有随公吏,得无名儿,蓄不言官;有讼者,公召杀之。山谷诸黄世自聚为豪⑨,观吏厚薄缓急⑩,或叛或从。容、桂二管(11),利其虏掠,请合兵讨之,冀一有功,有所指取(12)。当是时,天子以武定淮西、河南北,用事者以破诸黄为类,向意助之。公屡言:“远人急之(13),则惜性命,相屯聚为寇;缓之,则自相怨恨而散。此禽兽耳,但可自计利害,不足与论是非。”天子入先言,遂敛兵江西、岳鄂、湖南、岭南,会容、桂之吏以讨之,被雾露毒,相枕藉死,百无一还。安南乘势杀都护李象古(14)。桂将裴行立、容将杨旻皆无功,数月自死。岭南嚣然(15)。祠部岁下广州祭南海庙(16),庙入海口,为州者皆惮之,不自奉事,常称疾,命从事自代。唯公岁常自行。官吏刻石为诗美之。以上岭南节度任内善政六事。

【注释】

①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新唐书·孔戣传》:“元和十二年七月,岭南节度使崔泳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②约:节俭。取:征集财税。

③步:水岸渡处。碇:垂舟石。

④燕:通“宴”。

⑤犀珠:犀角、珠宝。

⑥绝海:渡海。绝,穿过,越过。

⑦口:人口。

⑧荒阻:荒僻的地方。阻,难行之地。

⑨山谷诸黄世自聚为豪:诸黄指黄洞诸蛮。世,世代。《新唐书·孔戣传》:“自贞元中,黄洞诸蛮变;久不平。”

⑩厚薄缓急:喻指官府政策的宽严。

(11)容、桂二管:容指容管经略使杨曼,桂指桂管经略使裴行立。容,容州,今广西容县。桂,桂州,今广西桂林。管,管制,管理,引申为管理的区域。

(12)指取:一定程度上获得。

(13)远人:异族。此处指关系疏远、各怀异心的乌合之众。

(14)李象古:李道古的哥哥,曹成王李皋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他以贪纵苛刻失众心,杨清世为蛮酋,李象古召为牙将,郁郁不得志。将兵三千讨黄洞蛮,因人心怒怨,引兵夜还,袭府城陷之。

(15)嚣然:闹嚷嚷的样子。

(15)祠部:隋唐置祠部曹,属于礼部,专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及僧尼之事。

【译文】

贞元十二年,由国子祭酒升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在本辖区范围内尽量少征赋税,各州拖欠的钱达二百万,孔公都不再追讨。蕃国有船来,停泊处有下碇税,刚到时还要宴请阅货的官吏,犀角、珠宝等舶来货,甚至都贿赂及于仆隶,孔公将这些都罢除了。渡海过来的商人,有死在我们这里的,官府保管他的货物,三个月内没有妻子儿女来认领的,全部没收。孔公说:“海上的路以年来计算一次往返,哪里能用月来限制呢?假使有来验货的,就全都给他,不管时间长短。”孔公增加了地方官吏的俸禄,严立了法令。岭南地区把人口当成货物,在有些荒僻的地方,父子互相捆绑卖身为奴,孔公一一禁止了这种行为。有个官府吏员得到一个没有名的孩子,留在家中没有报告官府。有人来告他,孔公把他召来杀了他。黄洞诸蛮叛乱,自霸一方,聚众为豪,视官府政策的宽严,不是叛变就是恣纵不法。容管经略使与桂管经略使认为他们的掳掠对自己有利,请求合兵讨伐,寄希望于一旦有功,可以得到些什么。当时,天子以武力刚刚平定淮西、河南河北,当权的人认为攻破黄洞诸蛮也会如此,就向着他们的意思说。孔公屡次上书说:“偏远地方的人,如果对他们采取急迫办法,他们就会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如果对他们采取缓和的措施,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自己相互之间产生怨恨而散伙。这些人不过是禽兽,只知道为自己计较利害得失,不足以和他们议论是非。”天子采纳了前者的话,集合江西、岳鄂、湖南、岭南的兵力,会同容、桂的官吏共同讨伐,结果被雾瘴所毒,士兵病死,尸体遍地,百无一还。安南的士兵乘势杀了都护李象古。桂将裴行立、容将杨曼都无功,数月后忧郁而死。岭南一片混乱。祠部每年派人去广州祭祀南海神庙,庙位于海口处,州官们都害怕,不敢亲自去行祭祀事,常常称病而命僚属代替自己。只有孔公每年都亲自去。官吏们刻石碑写诗赞美他。以上写其任岭南节度使期间的六件善政。

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曾祖讳务本,沧州东光令①。祖讳如珪,海州司户参军②,赠尚书工部郎中。皇考讳岑父,秘书省著作佐郎③,赠尚书左仆射。公夫人京兆韦氏;父种,大理评事。有四子:长曰温质,四门博士;遵孺、遵宪、温裕,皆明经。女子长嫁中书舍人平阳路隋,其季者幼。公之昆弟五人,载、戡、戢、戵,公于次为第二。公之薨,戢自湖南入为少府监。其年八月甲申,戢与公子葬公于河南河阴广武原先公仆射墓左。以上先世及妻子兄弟。铭曰:

【注释】

①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光:今河北东光。

②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司户:主管民户的官员。唐制,在府曰户曹参军,在州曰司户参军,在县曰司户。

③著作佐郎:为著作郎的副职,掌撰拟文字。

【译文】

元和十五年,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没有带一点南方的东西,没有增加一个奴婢。长庆元年,改任右散骑常侍。长庆二年,任尚书左丞。孔公的曾祖父名务本,曾任沧州东光县令。祖父名如珪,曾任海州司户参军,赠尚书工部郎中。父亲名岑父,曾任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尚书左仆射。孔公的夫人是京兆人,姓韦;父亲韦种,曾任大理评事。孔公有四个儿子:长子叫温质,任四门博士;遵孺、遵宪、温裕都是明经。大女儿嫁给中书舍人平阳人路隋,小女儿还小。孔公兄弟五人:孔载、孔戡、孔戢、孔戵,孔戣行第二。孔公去世,孔戢从湖南来任少府监。本年八月甲申日,孔戢与公子把孔公葬在河南河阴广武原他父亲尚书左仆射的墓左面。以上写其先世及妻儿、兄弟。铭文是:

孔世卅八,吾见其孙。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与之伦①。德则多有,请考于文。

【注释】

①其尚类也,莫与之伦:尚类,曾国藩曰:“谓吾不得见孔子,而见其孙云云。其或尚与孔子类也。”伦,类,同类。

【译文】

孔子后世三十八代人,我见到了他的子孙。白皮肤高个子,寡言少语。在崇尚他的宗族祖先孔子方面,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他还有很多的高尚品德,要详细知道请参考此文。

故贝州司法参军李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写于贞元十七年(801)。文章是为朋友李翱的祖父李楚金而写的。李翱曾写过《皇祖实录》,但认为自己写不如别人写更能称颂祖辈,光耀后人,于是请韩愈来写。韩愈此文先写李楚金的世系、德行、下葬,最后称颂了李翱。文中概括处有力,叙事处精练,无一闲字。最后一句话“翱,其孙也,有道而甚文,固于是乎在”,曾国藩说它“收处绝疏古,化去笔墨痕迹”。

贞元十七年九月丁卯,陇西李翱①,合葬其皇祖考贝州司法参军楚金、皇祖妣清河崔氏夫人于汴州开封县某里②。昌黎韩愈纪其世,著其德行,以识其葬③。

【注释】

①李翱:字习之。唐朝散文家,哲学家。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是古文运动的参加者,文学主张大抵同于韩愈。

②皇祖考:祖父。贝州:今河北南宫东南。司法参军:主管刑法之职。唐制在府叫法曹参军,在州叫司法参军,在县叫司法。皇祖妣(bǐ):祖母。

③识:通“志”。

【译文】

贞元十七年九月丁卯日,陇西人李翱,将他的祖父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和祖母清河崔夫人合葬于汴州开封县某里。昌黎人韩愈记载他的世系,描述他们的道德品行,为他们下葬作志。

其世曰:“由梁武昭王六世至司空①,司空之后二世为刺史清渊侯②,由侯至于贝州,凡五世。”

【注释】

①梁武昭王:李暠(hào),字玄感。晋安帝时自称西凉公。后魏孝文帝时封清渊侯。司空:工部尚书的别称。这里指李冲,后魏孝文帝时封清渊侯,死后赠司空。

②司空之后二世为刺史清渊侯:李冲的儿子李延实,都督青州刺史,李延实的儿子李子彬袭祖爵清渊县侯,死后赠齐州刺史,他儿子李桃枝袭封。

【译文】

他们的世系上说:“由梁武昭王传六代到司空,司空之后又传两代为刺史清渊侯,由清渊侯那代到了贝州,到现在一共五世。”

其德行曰:“事其兄如事其父,其行不敢有出焉。其夫人事其姒如事其姑①,其于家不敢有专焉。”其在贝州,其刺史不悦于民,将去官,民相率哗②,手瓦石,胥其出击之③。刺史匿不敢出,州县吏由别驾已下不敢禁④,司法君奋曰:“是何敢尔?”属小吏百余人⑤,持兵仗以出⑥。立木而署之曰⑦:“刺史出,民有敢观者,杀之木下!”民闻,皆惊相告,散去。后刺史至,加擢任。贝州由是大理。

【注释】

①姒(sì):妯娌间年长者。姑:丈夫的母亲,婆婆。

②哗:喧哗。

③胥:通“须”。等待。

④已:通“以”。

⑤属(zhǔ):集合。吏: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⑥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⑦署:部署。

【译文】

他们的德行上说:“侍奉兄长就像侍奉父亲,行为举止不敢有出格的地方。夫人侍奉妯娌就像侍奉婆婆,在家中不敢有专横的地方。”李公在贝州时,老百姓不喜欢州刺史,该刺史离任的时候,百姓们吵吵嚷嚷,手拿瓦块石头等他出来打他。刺史藏起来不敢露面,贝州官吏自别驾以下都不敢去制止。李公奋然说:“是谁敢这样?”他集合大小胥吏差役百余人手持兵器出来,立了一根木头,部署下命令说:“刺史出来,百姓中有敢围观的,格杀在木头下。”老百姓听说后都大吃一惊,相互转告后就散去了。新刺史到任,提升了李公,贝州由此大治。

其葬曰:“翱既迁贝州,君之丧于贝州,殡于开封,遂迁夫人之丧于楚州,八月辛亥至于开封,圹于丁巳,坟于九月辛酉,窆于丁卯①。”人谓:李氏世家也,侯之后,五世仕不遂。蕴必发②,其起而大乎!四十年而其兄之子衡③,始至户部侍郎。君之子四人,官又卑。翱,其孙也,有道而甚文,固于是乎在。

【注释】

①窆(biǎn):落葬。

②蕴:积聚,藏蓄。

③衡:李衡。贞元七年(791),自常州刺史镇湖南。贞元八年(792),徙镇江西,召为给事中。

【译文】

下葬时说:“李翱已迁任到贝州,李君之丧于贝州,在开封出殡,于是把夫人之丧从楚州迁来,八月辛亥日到了开封,丁巳日进墓穴,九月辛酉日下葬,丁卯日落葬。”人称李氏是世家,清渊侯之后五代人仕途都不顺利。积蓄久了,一旦起势就会不得了啊!四十年之后他哥哥的儿子李衡才做了户部侍郎。李衡有四个儿子,官职更低下。李翱是他的孙子,有道德并且在文学上有造诣,该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吧!

毛颖传

【题解】

此文大约写于元和一、二年间(806—807)。是一篇传奇小说。作者将毛笔拟人化,通过记述毛颖一生的功绩和“以老见疏”的遭遇,责骂当权者的寡情薄义,也讽刺了老官僚的老而无用。并借表彰毛笔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勉励后来学者。

作者抓住毛笔构造上的特点和功用,串以史实、神话、传说,运用想象和联想,特别是许多双关语写活了毛笔。全文从格式到口吻均模仿《史记》,惟妙惟肖。

《毛颖传》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许多非议。柳宗元对此文给以很高的评价,专门写了《读韩愈所著毛颖书后题》,说它“若捕龙蛇,搏虎豹”。苏东坡说《毛颖传》在韩愈的文章里是最“狡狯变化”的,具有“大神通”。

毛颖者,中山人也①。其先明视②,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③,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④。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⑤。”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⑥,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⑦,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⑧,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⑨,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⑩,醢其家(11)。

【注释】

①毛颖者,中山人也:毛颖,毛笔的别名。颖,原意是尖端。古时毛笔用兽毛制成,兽毛用在毫尖,使笔有笔锋,故称毛颖。这是以拟人的手法为毛笔作传。中山,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定州。《艺文类聚》记载:汉代诸侯向朝廷献兔毫笔,书写鸿都门匾额,赵国所献兔毫笔最佳,所以韩愈把毛颖的籍贯写为中山。

②明视:兔的别名。

③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十二地支的卯位在东方,卯属兔,故言东方。兔配属卯,卯位在东方,四时中春的位置也在东方,春能生万物,所以说养万物有功。

④十二神:即十二生肖。古代术数家用以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如子鼠、丑牛等。

⑤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古时传说母兔生子从口中吐出,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

⑥(nuò):兔子。

⑦匿光使物,窃姮娥: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人看不见,用神术役使神鬼,拐骗嫦娥。物,鬼物。姮娥,即嫦娥。

⑧(jùn):狡兔名。

⑨韩:指韩国。卢:良犬名。

⑩宋:指宋国。鹊:良犬名。

(11)醢(hǎi):剁成肉酱。

【译文】

毛颖,中山人。他的先祖明视,曾经辅佐大禹治理东方水土,因养育万物有功,被封于卯地,死后成为十二神之一。明视曾说过:“我的子孙乃神灵之后,不能与一般动物一样,应由口中吐出生下来。”后来果然如此。明视八世孙名,世传他在殷朝时住在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隐匿身形,役使鬼物,他拐骗嫦娥,骑着蟾蜍跑到月亮上,他的后代便隐居世外,不再做官了。住在东郭的叫,狡黠而善跑,一次和韩卢比试本领,韩卢赶不上他,便恼羞成怒,和宋鹊合谋杀死了,把他一家人剁成肉酱。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①,次中山②,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③,以《连山》筮之④,得天与人文之兆⑤。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⑥,缺口而长须⑦,八窍而趺居⑧,独取其髦⑨,简牍是资⑩。天下其同书(11),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12),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13),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14),而封诸管城(15),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注释】

①蒙将军恬:即秦代名将蒙恬。《艺文类聚·杂文部》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崔豹古今注》卷下:“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柘木为管……”而事实上,毛笔的创制早于秦代,可能蒙恬对毛笔做过改进工作。

②次:驻扎,宿歇。

③左、右庶长:秦国的爵位。左庶长是第十级,右庶长是第十一级。军尉:军中的尉史。

④《连山》:古代的一种占卜书,“三易”之一。郑玄《易赞》及《易论》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第一篇是艮卦,艮为山,山上山下,所以称连山。筮(shì):占卜,以蓍(shī)草卜卦。

⑤人文:人类文化。兆:卦兆,指事件未发生以前卦中出现的征兆。

⑥衣褐之徒:古时的普通百姓。褐,粗麻织成的衣服,兔毛也是褐色。一说兔的皮毛普通而不贵重,故称其为衣褐之徒,另一说因兔生长于田野,故名。

⑦缺口:兔唇有缺口。

⑧八窍:八个通向体外的器官,如耳、目、口、鼻。古代说兔有八窍,与其体内结构不同。趺居:盘腿蹲踞。趺,同“跗(fū)”。足。居,同“踞”。

⑨髦:毛中长毫。引申为一般人中的豪杰,此为双关语。

⑩简牍: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片。简,竹制薄片(也有木制的),长的二尺四寸,短的一尺二寸。牍,书版,长一尺。资:依靠,依赖。

(11)其:将要。同书:指统一文字。

(12)豪:此为双关语,既指豪杰,也指兔身上的毫毛。

(13)章台宫:秦宫名。在今陕西咸阳。

(14)汤沐: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给诸侯的斋戒自洁之地称为汤沐邑,谓以邑中所得以充汤沐之资。这也是双关语,制笔先要用热水把兔毫洗净,故用汤沐为喻。

(15)管城:今河南郑州。周初为管叔(文王之子)的封地。这里是双关语,毛笔的笔杆是竹管所制,由此模拟毛颖的封地为管城。管城子,后人以此为毛笔的代称。

【译文】

秦始皇时,大将军蒙恬出兵南下攻打楚国,驻扎在中山,打算举行大规模围猎显示军威,吓住楚国。蒙恬召集左、右庶长和军尉,用《连山》卦占卜,得天象和人事的征兆。占卜的人向他祝贺说:“今天猎获的将是一些既无犄角又无犬牙,穿着粗布衣服的家伙们,嘴上有豁口,长胡须,全身有八窍,喜欢盘腿蹲踞,只取它们身上的长毛,就可用来书写。天下将统一文字,秦国将统一天下了!”于是打猎开始,他们把毛氏家族包围起来,挑出其中的杰出人士,用车装着毛颖回到秦国,到章台宫去献俘虏,把毛氏全族聚集在一起,都捆起来。秦始皇让蒙恬赐给毛颖汤沐邑,封于管城,爵号为管城子。此后逐渐得到秦始皇的宠爱,并被任命做一些事情。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①,以及秦事,无不纂录②。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③,及至浮屠、老子、外国之说④,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⑤,市井货钱注记⑥,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⑦,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⑧,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⑨,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⑩,相推致(11),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注释】

①结绳之代:指远古时代。远古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把绳子结起来,作为记事之用。

②纂录:编排记录。纂,聚集。

③阴阳:指择日占星等阴阳家之术。占相:占卦相面,相人形貌以推定吉凶祸福。山经:记载山脉的书。一说为地理著作《山海经》的略称。地志:记载地理沿革变化的书。字书:根据六书解释文字以及以字为单位解释文字音、形、义的书,统称字书。九流:儒、墨、名、法、道、阴阳、纵横、农、小说(一说杂家)九家称九流。一说九流极言流派之多。百家:诸子百家。天人之书:研究天道与人事之间关系的书。

④浮屠:梵语“佛陀”的译音,这里指佛教。老子:此处代指道教。

⑤簿书:簿籍文书。簿,簿籍,如户口册、地亩册。书,文书。

⑥货钱注记:财务账目的记录。货,财,金玉布帛的总名。注,记。

⑦秦皇帝:指秦始皇。扶苏:秦始皇的长子。胡亥:秦始皇的少子,即秦二世。丞相斯:秦丞相李斯,曾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中车府令高:中车府令赵高。中车府令,官名。主管皇帝乘坐之车。中书令:秦代无此官职。中书的本意,是居宫殿中收受文书和草拟文书,中是名词;此处的中书是得心应手适于书写的意思,中作适宜讲,是动词。这里是双关语。

⑧狎:亲近。

⑨以衡石自程:自己规定阅读公文的限量。衡,称。石,古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程,限度。秦时用简书写文字,故始皇以重量来规定所阅文件的数量。

⑩绛人陈玄:指墨。绛,今山西新绛,唐时绛州向朝廷贡墨。玄,黑,墨越陈越好,故曰陈玄。弘农陶泓:指砚池。弘农,今河南灵宝南,唐时虢州弘农郡向朝廷贡瓦砚。陶泓,瓦砚由陶土烧成,故称砚姓陶;又砚中取水,故取名为泓。会稽褚先生:指纸。会稽,今浙江绍兴,唐时越州会稽郡向朝廷贡纸。褚,纸以楮木经过捣烂浸水而制成,“楮”与褚同音。

(11)推致:推崇,称道。

【译文】

毛颖为人强于记忆而且办事便利敏捷,从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一直到秦朝的事,无不辑录,从阴阳、占卜、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诸子百家、研究天道与人事关系的著作,直到佛教、道教、外国的各种学说,他都了解得十分详尽。他还通晓当代的事情,官府的簿籍文书,市井的钱财账目,只要皇上需要,可以随意支使他办。上自秦始皇和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下到老百姓,对他无不喜爱推重。同时毛颖善于随和人意,或重、或直、或邪、或曲、或巧、或拙,通通听别人的;即使被废置不用,也始终保持沉默而不发泄一言。他只是不喜欢武士,但有武士请时,他也常去。毛颖累积功劳被封为中书令,和皇帝的关系更加亲密,秦始皇曾称他为“中书君”。始皇亲自理政,称简册重量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处理的公务的限额,即使宫人也不得站在旁边,只有毛颖和拿蜡烛的人经常在跟前伺候,秦始皇休息了,他们才得歇息。毛颖与绛州的陈玄、弘农的陶泓以及会稽的褚先生交谊很好,互相推重,外出或居住时总在一起。始皇召见毛颖,三人不等下诏就一同去,始皇也不曾怪罪过他们。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①,因免冠谢②。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③,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④。”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注释】

①拂拭:擢拔,提升。就像拂拭器物上的尘垢,加以鉴赏而欲用之。

②免冠谢:脱帽谢罪。冠与管同音,笔管也叫笔帽,免冠即摘下笔帽,此处为双关语。

③老而秃:这是说笔使用时间久了笔毛脱落。秃,无发。

④尽心:尽心尽力。这里是双关语,也指笔中的长毫已残,磨尽了。

【译文】

后来,毛颖有一次晋见秦始皇,始皇有事打算让他做,提拔他,毛颖便脱帽谢恩。始皇看见他的头发秃了,而且摹画的字也不合自己的心意。始皇笑着说:“中书君老了,头发秃了,不堪我用了。我曾经说你‘中书’,如今你不‘中书’了吧?”毛颖回答说:“臣就是所说的‘尽心’的人。”秦始皇因此不再召见毛颖,他回到了封地,最后死在管城。毛颖的子孙很多,散居在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冒称管城子,只有住在中山的一支能继承祖辈的事业。

太史公曰①: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②,所谓鲁、卫、毛、聃者也③。战国时,有毛公、毛遂④。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⑤。《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⑥。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⑦。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⑧,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释】

①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每篇末尾发议论时,都用一个“太史公曰”领起下文。韩愈此文是效仿《史记》,并把全文托为太史公的文章。

②毛:古国名。在今河南宜阳。

③鲁、卫、毛、聃:周初诸侯国名。各诸侯王均为文王之子。周公旦封在鲁地(今山东曲阜),康叔封在卫地(今河南淇县),毛叔封在毛地,聃季载封在聃地(今河南开封)。

④毛公:战国时赵国的隐士,是信陵君的门客。毛遂:战国时赵国人,是平原君的门客。他曾自荐于平原君,说服楚王援赵攻秦。

⑤蕃昌:繁衍昌盛。

⑥“《春秋》之成”几句: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西狩获麟,孔子听说此事后很伤心,于是就结束了他正在写的《春秋》。后来杜预《左传集释》说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而非其罪,何焯《义门读书记》注:“‘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时所谓笔乃刀削也,故云。”

⑦卒见任使:终被任用。任,信任。使,使用。

⑧与有功:在功劳上有份儿。与,参与。

【译文】

太史公说:毛氏有两支,其中一支姓姬,是周文王的儿子,封在毛地,就是所谓鲁、卫、毛、聃的毛伯一支。这一支战国时出过毛公、毛遂两人。唯独中山这一族,不知他们出自哪个祖先,子孙繁衍最为昌盛。《春秋》成书,毛氏被孔子所弃,并不是毛氏的过错。到蒙恬将军选出中山这一族的杰出人物毛颖,秦始皇封他于管城,中山毛氏在社会上有了名气,而姬姓毛氏却默默无闻。最初毛颖是以俘虏的身份见秦始皇的,最后得到任用。秦国灭掉诸侯,毛颖有一份功劳,但他得到的赏赐却抵不上他的功劳,后来竟因年老而被疏远冷落,秦国真是薄恩寡义啊!

柳宗元

柳宗元简介参见卷二。

襄阳丞赵君墓志铭

【题解】

此文是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所作。这篇墓志铭打破了平板叙事的格式,生动地叙述并赞扬赵氏遗孤的至诚至孝,感泣鬼神,尽管有一定迷信成分,然而叙事生动,形象鲜明,富有人情味,是一篇有特色的墓志铭。

贞元十八年月日,天水赵公矜,年四十二,客死于柳州,官为敛葬于城北之野。元和十三年,孤来章始壮,自襄州徒行求其葬,不得。征书而名其人,皆死无能知者。来章日哭于野,凡十九日,唯人事之穷①,则庶于卜筮②。五月甲辰,卜秦兆之曰③:“金食其墨④,而火以贵。其墓直丑⑤,在道之右。南有贵神,冢土是守。乙巳于野⑥,宜遇西人,深目而髯,其得实因。七日发之,乃觏其神⑦。”明日求诸野,有叟荷杖而东者,问之,曰:“是故赵丞儿耶?吾为曹信,是迩吾墓⑧。噫,今则夷矣⑨。直社之北⑩,二百举武(11),吾为子焉(12)。”辛亥启土,有木焉,发之(13),绯衣衾(14),凡自家之物皆在。州之人皆为出涕。诚来章之孝,神付是叟,以与龟偶(15),不然,其协焉如此哉(16)?六月某日就道,月日葬于汝州龙城县期城之原。夫人河南源氏,先没而祔之(17)。矜之父曰渐,南郑尉。祖曰倩之,郓州司马。曾祖曰弘安,金紫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始矜由明经为舞阳主簿,蔡帅反,犯难来归,擢授襄城主簿,赐绯鱼袋,后为襄阳丞。其墓自曾祖以下皆族以位。时宗元刺柳(18),用相其事(19),哀而旌之以铭(20)。铭曰:

【注释】

①穷:尽,完结。

②庶:希望,但愿。

③兆:占卜,古人灼龟甲以占吉凶,其裂痕谓之兆。

④墨:古时占卜灼龟而裂开的痕迹,又称为兆坼。

⑤直:正对,正值。

⑥巳:十二时辰之一,指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⑦觏:通“遘(ɡòu)”。意为遇见。

⑧迩:近,接近。

⑨夷:削平。

⑩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管子·乘马》:“方六里,名之曰社。”

(11)举:行动,起行。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2)(jué):古代演习朝会礼仪时束茅以表位之称。引申为立一束茅草表明位置的意思。

(13)发:揭开,掀开。

(14)绯衣:大红色的衣服。绯,红色。(zōu)衾:青赤色的被子。,青赤色。

(15)偶:意为遇。

(16)协:协助,帮助。

(17)祔(fù):合葬。

(18)刺柳:指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19)相:视,观察。

(20)旌:表彰。

【译文】

贞元十八年的一天,甘肃天水人赵矜先生年仅四十二岁,死于异乡柳州,官府派人将他葬于城北野外。元和十三年,赵先生的遗孤来章长大成人,从襄州步行到柳州,要寻找父亲的墓地,为他重新安葬,结果没有找到。他到处询问,经办者都已去世,无人知道详情。来章每天在野外痛哭,连续哭了十九天,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求助于占卜。五月甲辰,占卜人秦为来章占卜说:“从卦象来看,卦中有金,而火主贵人。你父亲的墓正对丑位,在道路右边。南边有贵神,守护其坟墓。明日上午到野外,自会遇见来自西方的人,深目浓须,他会告诉你实情。七天之后挖开,就会遇到你要寻找的神灵。”第二天,来章来到野外,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由西向东而来,问道:“你是已故赵丞的儿子吗?我是曹信,我的墓地与你父亲之墓很近。噫,现在已变成平地了。正对城北,二百零半步的地方,我为你插上一束茅草表明位置。”七天之后,来章在此处开挖,看见棺木,掀开后,只见大红色的衣服青赤色的被褥,凡其父的衣物都在。全城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确实是由于来章的赤诚孝心感动神明,神化为老翁而现身指点,又以占卜使之相遇,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六月的一天,来章携父灵柩上路,而后将其父葬于汝州龙城县家族的墓地。夫人河南源氏已经葬于此,现在夫妇二人合葬。赵矜的文亲是赵渐,曾任南郑县尉。其祖父是赵倩之,曾任郓州司马。其曾祖父是赵弘安,曾任金紫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最初,赵矜由明经升为舞阳主簿,蔡贼反叛,赵矜受命平乱,归来后提升为襄城主簿,受赐绯鱼袋,后来任襄阳丞。赵氏族墓自曾祖以下都按次序排列。正值宗元任柳州刺史之时,闻听此事,心有所感,作铭以表彰其所为。铭曰:

也挈之①,信也峏之,有朱其绂②,神具列之。恳恳来章,神实恫汝,锡之老叟,告以兆语。灵其鼓舞,从而父祖,孝斯有终,福宜是与。百越蓁蓁③,羇鬼相望,有子而孝,独归故乡。涕盈其铭,旌尔勿忘。

【注释】

①挈:通“锲”。刻。

②绂(fú):古代做祭服的蔽膝。

③蓁蓁(zhēn):集聚的样子。

【译文】

为之占卜,信为之束茅,红色的祭服,神为之保存。至诚至孝的来章,神灵为之受感动,化身老翁,指点迷津。其父灵魂鼓舞欢欣,追随父祖归位族墓,孝心终有善果,福将与你同在。他乡异域,多少游魂飘荡,有子富有孝心,赵矜魂魄独归故乡。热泪盈眶做此铭,表彰孝心不要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