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

宋代司马光(1019—1086)领衔编撰,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司马光最初完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时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为编年体通史。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征引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参与编撰者还有当时的史学名家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贯穿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为了解历代治乱兴衰之迹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赤壁之战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率兵二十余万南下,攻占荆州,刘备仓皇败逃。曹军继续南下意欲攻打孙权。迫于形势,孙、刘联盟,合军五万,共同抗曹。曹军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远道而来,不服水土,不善使船,为防止战船在江中晃动,操命人用铁链将沿江战船全部首尾相连。乘此机会,周瑜派人火攻曹营,曹军大败。曹操退守北方,刘备占据荆州地区,孙权雄踞江南,形成曹、刘、孙对峙局面。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它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

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③,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④。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⑤,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⑥,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⑦,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⑧,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⑨。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⑩?”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1),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12),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1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14)。以上鲁肃至荆州觇变,见先主、武侯。

【注释】

①刘表:汉末地方豪强,生前任荆州牧。

②荆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

③二子不协: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因为刘表及后妻偏爱次子刘琮。

④各有彼此:军中诸将有的依附刘琦,有的依附刘琮。

⑤离违:指人有离心,互相违异。

⑥克谐:能够顺利。

⑦夏口:当今湖北武昌。

⑧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的纪南故城。

⑨当阳长坂:在今湖北当阳。

⑩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有此称呼。

(11)苍梧:今属广西。

(12)孙讨虏:孙权在汉建安五年(200)被封为讨虏将军。

(13)六郡:即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庐江。

(14)鄂县:今湖北鄂州。樊口:即娘子湖入长江之处,在今湖北鄂州。

【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去世,就对孙权说:“荆州和我们相邻,地势险要,沃野万里,百姓富足,如果我们占据荆州,将为称帝奠定基础。现在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中各位将领也各护其主。刘备本是一个英雄人物,因与曹操有矛盾,寄居在刘表这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用他。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能同心协力,和睦相处,那么我们应前去安抚,与刘备结成盟友;反之,如果刘备另有打算,我们就要再做考虑,以便成就大事。我请求您让我去荆州抚慰刘表的儿子及军中诸位将领,并乘机劝说刘备收抚刘表的属下,和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很高兴地同意的。如果这件事能够顺利,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不抓紧时间去荆州,恐怕就会被曹操抢在前面了。”孙权立即同意,派遣鲁肃前去荆州。鲁肃到达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出发前去荆州,于是昼夜兼程。等到达南郡,听说刘琮已投降,刘备正向南撤退,鲁肃赶快迎上去,与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会合。鲁肃向刘备转达了孙权的问候,为刘备详细论述天下大势,表达了殷勤之意,并且问刘备:“现在刘豫州打算到哪里去呢?”刘备说:“我和苍梧郡太守吴巨有些交情,现在想投奔他去。”鲁肃说:“我们孙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东的英雄豪杰都集中在他那里,现在孙将军掌管东吴六郡,兵精粮多,足以成就大业。现在替您谋划,不如派个心腹之人与东吴结成盟友,共同完成大业。而您想去投奔吴巨,我看很不合适。吴巨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所住的地方又很偏远,很快就会被别人吞并,怎么可以依靠呢?”刘备听后,很是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和诸葛子瑜是好朋友。”这样,诸葛亮也与鲁肃结为好友。子瑜名瑾,他是诸葛亮的哥哥,为避战乱,来到江东,在孙权手下任长史。刘备接受了鲁肃的意见,进军驻扎在鄂县的樊口。以上是鲁肃到荆州窥探情况,见到刘备与诸葛亮。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①。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②,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③,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④,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⑤,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⑥,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⑦,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⑧。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⑨。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⑩,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以上武侯至柴桑说孙权。

【注释】

①江陵:今属湖北。

②柴桑:今江西九江。

③芟(shān)夷:削除。

④抗衡:势力相当。

⑤犹豫:兽名。像麂,性多疑虑,所以比喻迟疑不决的人为犹豫。

⑥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人。原是齐国贵族,汉朝建立,率党徒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派人前去迎接。田横在回来途中因不愿称臣于汉,自刎而死。海上五百党徒闻讯亦皆自刎而死。

⑦胄:指帝王或贵族的后裔。

⑧鲁缟(ɡǎo):鲁国生产的薄绢。缟,未经染色的绢。

⑨蹶:失败,挫折。

⑩协规:意为合谋。

【译文】

曹操率大军自江陵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请让我赶快去向孙将军求救吧。”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与孙权会面,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收服众人,与曹操共争天下。现在曹操在北方削除强敌,基本平定了北方,接着又南下攻破荆州,威名震惊四方。面对曹操大军,刘豫州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暂避此处,希望将军仔细想想量力而行。如果依靠吴、越之众与中原的曹操抗衡,那么不如早日与曹操绝交;如果不能与之抗衡,为什么不收兵卸甲,臣服于曹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于曹操,内心里又想起兵抗曹,迟疑不决,事到临头还不能决断,祸事很快就会来临了。”孙权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臣服于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只是齐国的一名壮士,他都能保全义气,宁死不屈;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后代,英才盖世,人人仰慕,就像水流渴望归向大海一样。若大业不能完成,也只是命运不好,怎么可能向曹操屈服!”孙权听后愤然而起:“我不能让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主意已定!除了刘豫州没有能对付曹操的人;不过刘豫州最近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抗得住这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虽然在当阳长坂与曹军交手失利,可是眼下归来的散兵及关羽手中的水军精锐还有一万人,刘琦手中的江夏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军队远道而来,士兵疲累,据说为追刘豫州,轻骑兵一日一夜追三百余里,这就是所谓的‘强弓射出的箭尽管有力,但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已不能穿透一块鲁国的薄绸’。所以《孙子兵法》忌讳这种做法,说‘(这样做)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而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战;再加上荆州归附曹操的民众,只是迫于兵势罢了,并不真心拥护他。如果将军真能命猛将统领数万兵力,与刘豫州同心协力,那是一定会打败曹军的。曹军败,必然退回北方;那时东吴、荆州的势力就强盛了,鼎足之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就在今天。”孙权听后很高兴,马上召集群臣共同商议。以上是诸葛亮到柴桑游说孙权。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①:“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③,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注释】

①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②蒙冲斗舰:以生牛皮蒙船,前后左右都有射箭的窗口,可以御敌。

③犊车:即牛车。

【译文】

这时,曹操派人给孙权送来一封信,上面写道:“最近我奉天子的命令讨伐叛逆之臣,大军南下,刘琮已经投降。现在我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将军会猎于吴地。”孙权把信给群臣看,群臣都大惊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个如豺狼虎豹一样凶恶的人,他假借皇帝的名义四处征讨,动不动就打着朝廷派遣的旗号;我们现在抵抗他,事更不顺。况且,我们能够抵挡曹军的只有长江天险。可现在曹军已得到荆州,占据荆州全部土地,刘表水军的千艘战船也都被曹军占有,沿长江摆开,岸上还有步兵,水陆大军一齐东下,长江天险已由曹操和我们共有,我们的兵力与曹操相比也是寡不敌众。依我的愚见,不如迎合他。”只有鲁肃不吭声。孙权退入后堂更衣,鲁肃追到檐下。孙权明白他的意思,拉着他的手问:“你要跟我说什么?”鲁肃说:“刚才听众人说的话,真的会害了将军,不能跟他们图谋大事。现在我可以迎合曹操,而将军却不能。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迎合曹操,想必他会把我送还家乡,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低级官员,乘牛车,跟随着吏卒,跟读书人交游,慢慢地也能做到州郡一级官员。可是将军迎合曹操,又想如何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听他们的话!”孙权叹息说:“张昭他们的话太让我失望了。现在你阐发远大的谋略,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①,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②,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③;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④,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⑤;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注释】

①番阳:今江西鄱阳。

②关西: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甘肃两省境内。

③藁(ɡǎo):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禽:“擒”的古字。

⑤二袁:指袁绍、袁术。

【译文】

当时周瑜正驻守在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把周瑜召回来商议对策。周瑜奉命赶回来后,孙权召群臣议事,周瑜对孙权说:“曹操虽然托名汉朝的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以神武雄才,又承袭父兄的功业,独占江东数千里土地,兵力雄厚,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王朝铲除奸贼;况且曹操这次是来送死,为什么要迎合他?请让我为您分析: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后方的隐患;而曹军现在弃马乘船,与生长在水乡的吴越人交战;现在天气寒冷,马匹找不到草料;驱使中原士兵长途跋涉来到满是江河湖海的南方,不服水土,必会生病。如此种种,都是用兵所要忌讳的不利条件,可曹操却占全了。将军要想活捉曹操,机会就在现在。我请求给我数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大败曹军!”孙权说:“曹贼早就想废汉,自己称帝,只不过惧怕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那几位都已被消灭了,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誓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操,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派你来帮助我。”说着,孙权拔出佩刀,一刀劈下桌子的一角说:“再有人敢提迎合曹操,就是如此下场!”就散了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①,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②,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③,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④,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以上吴君臣定议。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注释】

①公瑾:周瑜之字。

②子布:张昭之字。元表:秦松之字。

③子敬:鲁肃之字。

④程公:指程普,当时江东诸将中程普年岁最大,故称程公。

【译文】

当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在书信中自称领兵水步八十万,就被吓住了,也不想想是真是假,就准备迎合,真是太不像话了。现在以实际情况来核对一下,曹操从中原带来的士兵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都已非常疲惫;收拢刘表部下最多也就七八万人,尚且心怀狐疑。以疲惫生病的士卒统御心怀狐疑之众,人数虽多也没什么可怕的。我只要精兵五万,就足够了,请将军不必担心!”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你能这样说,让我很高兴。子布、元表等人都只顾自己的家人,处处为自己着想,我很失望;只有你和子敬与我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派你们二人来帮助我。现在一时间凑不出五万人马,已经选出三万人,船粮战具都已准备好。你和鲁肃、程公先率军出发,我会继续招兵,多准备粮草,做你的后援。你与曹军交锋,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回来,让我亲自与曹孟德决战。”以上是东吴君臣商定对策。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军,率兵与刘备合作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军中将领出谋划策。

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①。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②;傥能屈威③,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以上先主见周瑜。

【注释】

①逻吏:巡逻兵。

②委:放弃,离开。署:职位,军署。

③傥:倘或。

【译文】

刘备在樊口,每日派巡逻的士兵在江边眺望孙权的军队。巡逻兵看到周瑜的战船,急忙跑去告诉刘备,刘备派人去慰问周瑜。周瑜对来人说:“军命在身,不敢擅离职守;如果刘使君能屈就前来,我诚惶诚恐恭候使君。”刘备乘一只小船前去会见周瑜,说:“迎战曹操,是明智的决定。你现在带了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刘备说:“可惜太少了。”周瑜说:“这就足够了,刘豫州只管等着瞧吧,看我怎么打败曹军。”刘备还想叫鲁肃来一起交谈,周瑜说:“身负重任,不敢随意。您若想见子敬,可以单独去见他。”刘备又惭愧又欢喜。以上是刘备见周瑜。

进,与操遇于赤壁①。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②,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③,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④,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⑤,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⑥,引军北还。以上周瑜大破曹军。

【注释】

①赤壁:在长江之右岸,胡三省注曰:“赤壁山,在今嘉鱼县,对江北之乌林。”

②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

③走舸:战船之一种。

④华容:地名。胡三省注曰:“华容,今石首也。”

⑤曹仁:曹操的堂弟,字子孝。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人。

⑥乐进:字文谦。

【译文】

周瑜率军前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这时曹军中有许多士兵已经染上疫病。两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驻江北。周瑜率军驻扎长江南岸,周瑜手下的大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长期坚持。曹军战船都是连在一起的,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船内装满荻草和干柴,灌了火油,用布遮住,船上插上旗帜,船尾系着撤走时用的快船。黄盖先派人给曹操送去书信,谎称要前来投降。当时正刮着东南风,黄盖率领这十艘船由南岸向北岸行驶,走到江中心升起船帆,黄盖的船走在最前面,其他的船跟在后面。曹军官兵都出营站在岸边观看,指指点点地说黄盖前来投降。船队离北岸还有二里左右,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借风势,如箭驶去北岸,将曹军战船全部烧毁,又波及岸上兵营。顷刻之间,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投江淹死者不计其数。周瑜率轻锐部队随后过江,鼓声大震,大败曹军。曹操领残部败走华容道,道路泥泞,不得通行,又遇狂风,曹操让疲弱的士兵背干草充填道路,才能骑马通过。又有疲弱的士兵被人挤马踏,陷于泥中,伤亡很多。刘备、周瑜率军水陆并进,追曹操一直追到南郡。这时曹军连饥带病,死伤大半。曹操只好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让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然后率残部撤回北方。以上是周瑜大破曹军。

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①,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②,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③。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④,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屯北岸,与仁相拒。

【注释】

①甘宁:字兴霸,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夷陵:今湖北宜昌。

②益州:汉武帝时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今四川省境内。袭肃:人名。姓袭名肃。

③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

④凌公绩:即凌统。

【译文】

周瑜、程普率数万军队,与曹仁隔江对峙。甘宁请求先去攻取夷陵,他领兵前去,很快攻下夷陵,率军进驻。益州守将袭肃率军投降孙权,周瑜上表建议把袭肃的军队划归横野中郎将吕蒙。吕蒙极口称赞:“袭肃有胆识,有才干,而且是仰慕孙将军而率军投降,于道义上讲应该嘉奖,而不是夺其兵权。”孙权认为吕蒙说得很对,将降军仍归还袭肃带领。曹仁派兵围困甘宁驻守的夷陵,甘宁危急,向周瑜求救。各位将领认为现在兵力不足,无法派出援军。吕蒙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公绩守江陵,我与将军同行,解救甘宁之急,不会用很长时间。我保证凌公绩在江陵能守住十日。”周瑜听从了吕蒙的意见,率军增援夷陵,大败曹仁,俘获战马三百匹,胜利返回江陵。此时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周瑜率军渡过长江,驻扎北岸,与曹仁相对抗。

曹爽之难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曹爽,字昭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宗室,曹操侄孙,曾任武卫将军。魏明帝临终,拜其为大将军,与太尉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曹爽骄奢无度,任用弟兄、亲信把持朝政,与司马懿争权。司马懿假作年老病重,使曹爽不加戒备。后乘皇帝及曹爽等出城之机,控制军营,并要皇帝将曹爽治罪。曹爽不听桓范挟天子起兵之计策,只求服罪为民,安逸求生,后终被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死。曹爽死后,朝政全归司马氏,为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铺平道路。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①,充牣其家②;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③。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④。弟羲深以为忧,数涕泣谏止之,爽不听。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⑤:“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

【注释】

①尚方:官署名。主造皇室所用刀剑兵器及玩好器物。

②牣(rèn):满。

③才人:宫廷女官名。

④何晏:字平叔,何进之孙。美丰姿,著有《论语集解》一书传世。

⑤桓范: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人,官拜大司农。

【译文】

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衣服饮食都仿照皇上;皇室的奇珍异宝布满了他家的各个房间;他还私自把先帝宫中的女官留作自己的歌舞乐伎。他命人在地下建造密室,四周挂满了华丽的有文彩的丝织品,他经常和他的同党何晏等人在里面饮酒作乐。他的弟弟曹羲非常为他担忧,多少次哭泣着规劝他,曹爽就是不听。曹爽经常兄弟几人一同出城游玩,司农大臣沛国人桓范对曹爽说:“您总理朝廷各种事情,掌管着城内禁兵,不应该与弟兄们同时出城。如果有人乘机关闭了城门,又有谁能在城内接应呢?”曹爽说:“谁敢这样做?!”

初,清河、平原争界①,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②。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以上爽之骄横。久而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汹汹③,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注释】

①清河、平原:二郡名。分别在今河北、山东省境内而相邻。

②天府:《周礼》有天府,祖宗之宝藏、贤能之书及功书,皆藏于天府。烈祖:指魏明帝,曾封平原王。

③汹汹:犹“讻讻”,形容喧扰。

【译文】

当初清河郡和平原郡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争议,八年也不能决断。冀州刺史孙礼请求将天府收藏的魏明帝受封平原王时的地图取出来,用以决断。曹爽听信清河郡的诉说,说地图不可用。孙礼上书为自己辩解,言辞激烈。曹爽大怒,弹劾孙礼对朝廷心怀怨恨,结果,孙礼被判刑五年。以上是写曹爽骄横。过了很久,孙礼又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他去拜见太傅司马懿,满面忿恨之色却不说话。司马懿说:“你是嫌并州地方太小呢?还是怨恨边界问题处置不公?”孙礼说:“您是个明白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呢?我虽然没有什么德能,也不会为官位大小或是过去的事而介意!我是在想,您应该追循伊尹吕尚的足迹,匡正辅佐魏国朝廷,上可以报答魏明帝的嘱托,下可以建立万世之功德。现在朝廷岌岌可危,天下动荡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啊!”说着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司马懿说:“请不要悲伤,要学会忍受那些不能忍受的事情!”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①,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②,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以上懿之奸诈。

【注释】

①尹:官名。李胜:字公昭,南阳人。有才智,魏明帝认为他浮华,不用,曹爽将他作为心腹。

②忝:有愧于。常用作自谦辞。本州:李胜是南阳人,在荆州境内,故称荆州为本州,意其家乡。

【译文】

冬天,河南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他去辞别太傅司马懿。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要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指着口意思是渴了,婢女给他端来粥,司马懿不端碗就喝,一边喝一边流,粥都流在前胸的衣服上。李胜说:“众人都说您旧病发作,没想到您的身体竟病成这样!”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我年老多病,卧床不起,很快就要死了。你屈就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好好加强戒备。我们恐怕再也见不着了,请你以后要照顾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李胜说:“我是愧还家乡荆州,而不是并州。”司马懿假装听错他的话说:“你是刚刚到过并州?”李胜又说:“是愧还家乡荆州。”司马懿说:“唉,人老了,头脑不中用,不明白你说的话。这次你回到家乡,正好大展宏图,好好建立功勋!”李胜告退,他对曹爽说:“司马公病得只剩一口气了,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不必有什么顾虑了。”又过了几日,他又流着泪对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体不能够复原了,真是令人难过!”因此,曹爽等人对司马懿不再戒备。以上是写司马懿的奸诈。

何晏闻平原管辂明于术数①,请与相见。正始九年十二月丙戌②,辂往诣晏,晏与之论《易》。时邓飏在坐,谓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也?”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含笑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因谓辂曰:“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③?”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来集鼻上,驱之不去,何也?”辂曰:“昔元、凯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此非卜筮所能明也④。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也。又,鼻者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今青蝇臭恶而集之,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深思也!愿君侯裒多益寡⑤,非礼勿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⑥。”飏曰:“此老生之常谭⑦。”辂曰:“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辂还邑舍,具以语其舅。舅责辂言太切至。辂曰:“与死人语,何所畏耶!”舅大怒,以辂为狂。以上管辂之先见。

【注释】

①管辂:字公明,八九岁时便喜欢观察星辰。成人后,风水占卜之道无不精微。

②正始九年:248年。

③三公:古时官吏的最高荣衔。各朝具体官职不同,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

④筮:用蓍草占卦。

⑤裒(póu)多益寡:谓移多余以补不足。裒,减少。

⑥青蝇:这里比喻进谗言的人。

⑦谭:同“谈”。

【译文】

何晏听说平原郡的管辂精通占卜之术,就请求与他相见。正始九年十二月丙戌日,管辂来拜会何晏,何晏与他谈论《周易》。当时邓飏也在座,他对管辂说:“您自称善长于《周易》,可是谈话却不说《周易》中的辞义,这是为什么呢?”管辂说:“善长《周易》的人是不说《周易》的。”何晏笑着称赞说:“这真是言语虽短,含义深刻呀!”又对管辂说:“请你为我作一卦,算算我能做到三公吗?”又问:“我连日梦见数十只青蝇,飞到我的鼻子上,赶也赶不走,这是什么原因呢?”管辂说:“古代八元、八凯辅佐舜,周公辅佐周成王,都是以温和仁惠谦虚恭敬,而享多福多寿,这不是卜筮所能决定的。现在您位高权重,可是怀念您恩德的人少,畏惧您权势的人多,这可不是小心求福的办法。况且,鼻子是天中之山,‘高而不倾斜,所以长守富贵’。现在青蝇臭恶集中在您的鼻子上,这就是说,地位高的要倾覆,轻视豪杰的人要灭亡,您不能不认真地想一想!希望您能多施恩德,少用权势,不合礼仪的事不去做,这样就可以达到三公的地位,您鼻子上的青蝇也就可以驱走了。”邓飏说:“这不过是老生常谈。”管辂说:“但老生者却见到不生,常谈者见到不谈。”管辂回家后,把刚才的谈话告诉舅舅。其舅认为管辂的话过于直率。管辂说:“与死人说话,有什么顾忌!”舅舅大怒,认为管辂太狂妄。以上是管辂的先见之明。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译文】

太傅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密谋要诛杀曹爽。

嘉平元年春①,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②,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太祖、高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易以私人,根据盘互,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伺察至尊,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③,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以上懿闭城门,上奏谋诛爽等。

【注释】

①嘉平元年:249年。

②高平陵:魏明帝陵。

③寄坐:指寄居帝位。

【译文】

嘉平元年春天正月甲午日,曹魏皇帝祭扫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和他的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一起随同出行。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占据武器库,派兵驻守洛水浮桥;召来司徒高柔,让他暂时代理大将军职事,进驻曹爽的营地;让太仆王观暂时代理中领军事,占据曹羲的营地。然后向皇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说:“当年我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陛下、秦王还有我到御床前,握着我的手臂,为身后之事深为忧虑。我说:‘太祖、高祖也曾对我嘱托后事,这是陛下亲眼所见,没什么可忧虑的。万一有什么不如意的事,老臣拼死也要执行皇上的诏令。’现在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诏,败坏国家典章制度,内则超越自己的身份,自比为皇上,外则独断专权,破坏诸军营的编制,全部控制禁兵,朝廷各重要官职都安置着他的亲信,皇宫中的警卫都换成他的私人,他的势力盘根错节,他的行为越来越放肆。他还派黄门张当为都监,暗中监视皇上,挑拨二宫关系,离间皇室骨肉之情,闹得社稷不宁,人人自危。陛下现在虽然还身居皇位,又岂能长久!现在这种状况可不符合先帝对陛下和老臣的嘱托。臣虽老朽,怎敢忘记对先帝的承诺!太尉蒋济等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皇位的野心,认为曹爽兄弟不宜继续掌管军队和皇宫卫队,我把这些意见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我按照奏章所言施行。我已擅自做主告诫有关大臣和皇宫传令官,宣布‘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份退职回家,不得逗留而延迟陛下的车驾;如敢有拖延,就以军法处置!’我则勉力支撑着病体,带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以应付紧急情况。”以上是写司马懿关闭城门,上奏提出诛灭曹爽等。

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①,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

【注释】

①鹿角:军事上的防御设备,形似鹿角。

【译文】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告诉魏帝;但是惊惶失措,不知该干些什么,于是就让魏帝留宿在伊水之南,伐木构筑工事,并调来数千名屯田兵作为守卫。

懿使侍中高阳许允及尚书陈泰说爽宜早自归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泰,群之子也。

【译文】

司马懿派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一起去劝说曹爽,说他应该尽早回来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曹爽说,只要曹爽回来认罪,只不过是免去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陈泰,是陈群的儿子。

初,爽以桓范乡里老宿,于九卿中特礼之,然不甚亲也。及懿起兵,以太后令召范,欲使行中领军。范欲应命,其子止之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乃出。至平昌城门,城门已闭。门候司蕃,故范举吏也,范举手中版示之,矫曰:“有诏召我,卿促开门!”蕃欲求见诏书,范呵之曰:“卿非我故吏邪?何以敢尔!”乃开之。范出城,顾谓蕃曰:“太傅图逆,卿从我去!”蕃徒行不能及,遂避侧。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①,爽必不能用也。”

【注释】

①栈豆:马槽中的豆料。喻才智短浅之人所顾惜的眼前小利。

【译文】

当初,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中的长辈,所以在九卿中对他特别尊重,但是并不很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让桓范担任中领军的职务。桓范本想接受,他的儿子劝阻说:“皇上在城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皇上。”桓范于是出城。他走到平昌城门,城门已关闭。守门将领司藩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举起手中的朝笏对司藩谎称:“有诏书召我前去,请你速速开门!”司藩想看一下诏书,桓范呵斥他说:“你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么敢这样对我?”于是司藩不敢再问,赶快把城门打开。桓范出城后,对司藩说:“太傅想要谋反,你还是跟我去投奔皇上吧!”司藩步行追赶不及,只好躲在路边。司马懿听说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个有智谋的人,然而曹爽是个目光短浅的人,一定不会听从他的意见。”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俱不言。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①,许昌别库②,足相被假③;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④,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⑤!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注释】

①中宿:隔夜。

②许昌别库:洛阳有武器库,许昌的武器库称别库。

③被假:武装士兵。

④甲夜:初夜。旧制,夜分数更,此为一更。

⑤犊:小猪称,小牛称犊。此为忿言,骂人话。

【译文】

桓范到了以后,劝曹爽兄弟挟持天子到许昌,调动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犹疑不决,桓范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就该这样做,你们这些人读书都是白读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像你们这样门第的人,再要想过贫贱平安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况且,一般人劫持一个人质,尚且还有求生的欲望;现在你和天子在一起,诏令天下,谁敢不服从!”曹爽等人都不说话。桓范又对曹羲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治所在城外,可以随意召唤调遣。从这里到许昌,不过是两天一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足够武装军队;我们应当担忧的是粮食,但是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随时征调粮食。”曹羲兄弟几人仍然默不作声,从天黑一直坐到五更天,曹爽拔出佩刀投到地上说:“就算投降了,我仍然可以做一个富贵有钱的人。”桓范见此情景哭着说:“可惜曹子丹这样好的人,生下你们这群蠢如猪牛的兄弟!没想到现在因为你们,要被灭族了!”

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诏免己官,奉帝还宫。以上爽不听桓范之计,免官还宫。爽兄弟归家,懿发洛阳吏卒围守之;四角作高楼,令人在楼上察视爽兄弟举动。爽挟弹到后园中,楼上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愁闷不知为计。

【译文】

曹爽向魏帝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请求魏帝下诏免去自己的官职,然后侍奉皇帝起驾回宫。以上是曹爽不听从桓范的计谋,被免官后侍奉魏帝还宫。曹爽兄弟回家以后,司马懿派洛阳守兵包围他们的家;在宅院的四角都筑起高高的瞭望楼,派人在楼上观察曹爽兄弟的举动。曹爽拿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守兵就高声喊:“看,以前的大将军往东南方向去了!”曹爽忧愁烦闷,不知怎么办才好。

戊戌,有司奏:“黄门张当私以所择才人与爽,疑有奸。”收当付廷尉考实,辞云:“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阴谋反逆,须三月中发。”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并桓范皆下狱,劾以大逆不道,与张当俱夷三族。以上爽等被诛。

【译文】

戊戌日,有官员上奏:“黄门张当私自挑选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有奸情。”于是,张当被抓起来送到负责刑狱的官吏那里,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和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于是,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还有桓范都被逮捕关入狱中,给他们定下大逆不道的罪名,与张当一道都被诛杀三族。以上是曹爽等被诛杀。

初,爽之出也,司马鲁芝留在府,闻有变,将营骑斫津门出赴爽。及爽解印绶,将出,主簿杨综止之曰:“公挟主握权,舍此以至东市乎?”有司奏收芝、综治罪,太傅懿曰:“彼各为其主也,宥之①。”顷之,以芝为御史中丞,综为尚书郎。

【注释】

①宥:宽宥,赦罪。

【译文】

当初,曹爽出城的时候,司马鲁芝留在府中,听说发生变乱,他率领军营骑兵砍开津门出城追随曹爽。待曹爽解除官职要交出官印的时候,主簿杨综制止他说:“您挟天子握有大权,现在交出官印是想要在东市被斩首吗?”有官员上奏要逮捕鲁芝、杨综治罪,太傅司马懿说:“他们也是各为其主,赦其无罪。”不久,鲁芝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杨综为尚书郎。

鲁芝将出,呼参军辛敞欲与俱去。敞,毗之子也,其姊宪英为太常羊耽妻,敞与之谋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以吾度之,太傅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①,不祥莫大焉。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事定之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以上曹氏僚属之贤。

【注释】

①执鞭:为人驾驭车马,引申为追随。

【译文】

当初鲁芝将要出城的时候,想让参军辛敞与自己同去。辛敞是辛毗的儿子,他的姐姐宪英是太常羊耽的妻子,辛敞与姐姐商量:“天子在城外,太傅关闭城门,有人说这将危害国家,事情是这样吗?”宪英说:“据我看来,太傅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那么事情能够成功吗?”宪英说:“毫无疑问!曹爽远不是太傅的对手。”辛敞说:“这么说我不必出城了?”宪英说:“那怎么行!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一般人遇到危难,还要去援助;何况你为人做事却擅离职守,这是最不好的事情了。再说为人承担责任,为人去死,这是亲信宠爱之人的职责,你只要随大流就可以了。”于是,辛敞随鲁芝出城。事过之后,辛敞感叹说:“我要是没有和姐姐商量,几乎做出不义的事情。”以上是写曹氏僚属的贤明。

先是,爽辟王沈及太山羊祜,沈劝祜应命。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沈遂行。及爽败,沈以故吏免,乃谓祜曰:“吾不忘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也。”

【译文】

早先,曹爽征召王沈和太山人羊祜为官,王沈劝羊祜接受召聘。羊祜说:“违背自己的本性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于是,王沈独自去应召。等到曹爽获罪,王沈因为是旧臣而免罪,他回来后对羊祜说:“我没有忘记你从前说的话。”羊祜说:“现在这样可不是我当初所能想到的。”

爽从弟文叔妻夏侯令女,早寡而无子,其父文宁欲嫁之;令女刀截两耳以自誓,居常依爽。爽诛,其家上书绝昏,强迎以归,复将嫁之;令女窃入寝室,引刀自断其鼻,其家惊惋,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自苦乃尔!且夫家夷灭已尽,守此欲谁为哉!”令女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时,尚欲保终,况今衰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不行,吾岂为乎!”司马懿闻而贤之,听使乞子字养为曹氏后。以上羊祜、令女之贤。

【译文】

曹爽的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是夏侯令女,她早年守寡,也没有儿子,她的父亲夏侯文宁想让她再嫁;她用刀割去两耳,发誓绝不再嫁,平日里衣食起居依靠曹爽。曹爽被杀后,夏侯家上书朝廷断绝与曹家的姻亲,强行把女儿带回家中,准备让她再嫁;令女悄悄进入卧室,拿刀割掉自己的鼻子。其家人惊讶惋惜,对她说:“人生在世,好比微尘落在小草之上,何必这样自找苦吃!再说你的夫家已被满门诛杀,你守节又是为谁呢?”令女说:“我听说仁人不以昌盛或衰落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义士不以生存或死亡而变心。曹家在昌盛的时候,我尚且守节不嫁,何况曹家现在衰亡了,我怎么忍心离去!这是禽兽都不做的行为,我怎么可能去做!”司马懿听说后,认为她是一个贤德的女子,任凭她收养了一个儿子,作为曹家的后代。以上是写羊祜、夏侯令女的贤良。

何晏等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杰,人莫能及。晏尝为名士品目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欲以神况诸己也。

【译文】

何晏等人刚刚为官当政的时候,自以为是当世英才,没有人能比得上。何晏经常品评名士,他说:“唯其深刻探索,才能通达天下人的愿望,夏侯泰初就是这样的。唯其细致入微,才能成就天下人的事业,司马子元就是如此。唯有神灵,不迅疾而能速度很快,不用行走就能到达,我只听过这种说法,还没见过这样的人。”其实,何晏是想以神灵来比拟自己。

选部郎刘陶,晔之子也,少有口辩,邓飏之徒称之以为伊、吕。陶尝谓傅玄曰:“仲尼不圣。何以知之?智者于群愚,如弄一丸于掌中;而不能得天下,何以为圣!”玄不复难,但语之曰:“天下之变无常也,今见卿穷。”及曹爽败,陶退居里舍,乃谢其言之过。

【译文】

选部郎刘陶,是刘晔的儿子,少年时就能言善辩,邓飏等人非常推崇他,将他比为伊尹、吕尚。刘陶曾对傅玄说:“孔子不是圣人。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智者对付愚昧的人,就如同在手掌中玩弄一个弹丸;可是孔子竟不能得天下,怎么能称作圣人!”傅玄不与他争辩,只是对他说:“天下事是变化无常的,现在我已能看出你今后将穷困潦倒。”后来曹爽失败,刘陶丢掉官职,退居乡里,才承认自己言语的狂妄。

管辂之舅谓辂曰:“尔前何以知何、邓之败?”辂曰:“邓之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何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二者皆非遐福之象也①。”

【注释】

①遐福:长久之福。

【译文】

管辂的舅舅问管辂:“你以前怎么会知道何晏、邓飏会失败呢?”管辂说:“邓飏走路时,仿佛没有骨头的人,站也没个站相,歪歪斜斜,好像没有手脚,这就叫鬼躁;何晏看上去则是魂不守舍,面无血色,精神恍惚好像飘浮的烟尘,面容憔悴好像干枯的木头,这就叫鬼幽。这两种都不是有长久福气的面相。”

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以上何晏等败征。

【译文】

何晏爱打扮自己,喜欢搽粉,整天白粉不离手,走路时也顾影自怜。尤其喜好老子庄子的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人五弼等人竞谈清玄理论,崇尚虚无之说,说“六经”是圣人的糟粕。从此天下士大夫争相羡慕并仿效他们,形成清谈的风气,不可遏制。以上是何晏等败亡的征兆。

诸葛恪之难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诸葛恪,字元逊,三国吴大臣,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年少时即有才名,敏捷善辩,曾任大将军,掌管荆州,孙权临终嘱其辅佐少主,主持国政。诸葛恪自恃才高,有轻敌之心,不听众议,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率兵攻新城,士卒伤亡甚众,不得已退兵。又恃权骄横,百姓、大臣皆有怨言。侍中武卫将军孙峻因民怨,向吴主诬告诸葛恪欲谋反,与吴主设计谋害了诸葛恪,并诛杀三族。

吴诸葛恪入寇淮南①,驱略民人。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入,疆埸之民,必相率远遁,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②,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图之,乃可大获。”恪从其计,嘉平五年五月③,还军围新城。

【注释】

①入寇:入侵。

②新城:新建之城,指安徽合肥。

③嘉平五年:253年。

【译文】

吴国诸葛恪统兵入侵淮南,驱赶百姓,劫掠财物。将领们对诸葛恪说:“我们今天率军深入,所到之处的百姓必然相继逃走躲避,这样恐怕士兵们辛苦一场而收效很少;不如只围新城,一旦新城被围,必定引来援兵,届时再打救兵,可以大获全胜。”诸葛恪听从这个计策,于魏嘉平五年五月,还师围新城。

诏太尉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往赴之。大将军师问于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①,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强,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②。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可,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姜维有重兵而县军应恪③,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且谓我并力于东,西方必虚,是以径进。今若使关中诸军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将走矣。”师曰:“善!”以上虞松策备御吴、蜀之法。乃使郭淮、陈泰悉关中之众,解狄道之围;敕毌丘俭案兵自守,以新城委吴。陈泰进至洛门,姜维粮尽,退还。

【注释】

①二方皆急:指吴攻淮南,蜀攻陇西,两边战事吃紧。

②欲以致一战:欲要招致我军一战。

③姜维:蜀军将领。

【译文】

魏王下诏命令太尉司马孚统兵二十万迎敌。大将军司马师向虞松询问:“现在东西两边都有战事,而且都很危急,将领们士气低落,应该怎么办?”虞松回答说:“以前周亚夫坚守昌邑而吴、楚军队不战自败,有些事情看似虚弱实则强大,不能不研究。诸葛恪知道他的部队力量强大,足以横行无忌,而他却围打新城,想借此与魏军大战一场。如果城也攻不下来,仗也打不起来,敌军长期待下去就会疲惫不堪,势必将自动撤走。敌军将领们不愿长驱直入,对我们是有利的方面。蜀汉姜维的军队虽兵力强大,但是孤军深入以配合吴军,粮草供应不及,只有靠抢夺我方粮草,必然不能长期坚持作战。而且他们认为我军会全力投入东线作战,解新城之围,西线必然空虚,所以姜维敢贸然深入。现在如果我们让关中各军多走些路,日夜兼程急奔西线,出其不意地攻打姜维,大概他就得败走。”司马师说:“对!”以上是虞松提出的抵御吴、蜀的对策。于是司马师命令郭淮、陈泰统领关中所有的部队去解狄道之围;又令毌丘俭部按兵不动,把新城交给吴军去围攻。陈泰所部兵至洛门时,姜维的粮草就断绝了,他只好撤退。

扬州牙门将涿郡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①;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②,且以我印绶去为信③。”乃投其印绶与之。吴人听其辞而不取印绶。特乃投夜彻诸屋材栅,补其缺为二重,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

【注释】

①不坐:不受牵连。

②名:文字。这里指降书。

③印绶:官印。

【译文】

扬州牙门将涿郡人张特守卫新城。吴军连月攻打,城中有三千守军,疾病战死者过半。这时吴军又堆起土山攻城,新城眼看就要失守了。于是张特对吴军说:“现在我已无心再战。但是魏国法律规定,被攻打超过百日而援兵没有到来的,守军虽然投降了,但其家属不受牵连;新城被围已九十余天,城中原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失陷,尚有一半人不想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讲明利害,明天一早就把降书送来,先把我的官印拿去为信物。”说着,将官印扔了过去。吴兵听信了他的话而没要官印。张特趁机连夜拆用房屋材料,将城墙缺口内外修补好。第二天,他对吴军说:“我只能战死,不能投降!”吴兵大怒,再次攻城,没有攻下来。

会大暑,吴士疲劳,饮水,泄下、流肿①,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惟失计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③,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秋七月,恪引军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④,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哀痛,大小嗟呼。而恪晏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于浔阳;诏召相衔⑤,徐乃旋师。由此众庶失望,怨兴矣⑥。以上恪攻新城无功而返。

【注释】

①流肿:脚气病。

②内惟:私下里想。

③迕:违背。

④流曳:互相搀扶而行。

⑤相衔:一个接一个。

⑥(dú):痛怨。

【译文】

正好赶上暑热天气,吴军士兵连日疲劳,饮用生水,患了腹泻、脚气病,生病的人超过半数,伤亡日益增加。各营将领每天都报告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诸葛恪认为他们说谎,要将其斩首,此后再也没人敢说了。诸葛恪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又耻于城久攻不下,每日里怒气冲冲。将军朱异在军事安排上与诸葛恪有不同意见,诸葛恪立刻解除他的兵权,打发他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出谋划策,提出军事建议,诸葛恪都不采用,蔡林一气之下骑马投奔魏军。魏军诸将观察吴兵已疲惫不堪,于是派援兵到新城。秋七月,诸葛恪率军撤走,受伤或生病的士兵行走艰难,互相搀扶着前行,有的跌倒在路边水沟中,有的被魏军俘获,全军上下伤亡惨重,士兵们哀痛悲叹。可是诸葛恪却若无其事,安然自若,到江洲住了一个月,又想在浔阳开荒屯田;后来召他回去的诏书连续发来,他才率军回朝。群臣百姓对他都很失望,怨言越来越多。以上是诸葛恪攻新城无功而返。

汝南太守邓艾言于司马师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①,阻兵仗势,足以违命。诸葛恪新秉国政②,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犹败,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以上邓艾料恪之败。

【注释】

①部曲:家兵。

②秉国政:执掌国政。

【译文】

魏汝南太守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经去世,吴国的大臣们尚未归顺朝廷的新君。吴国的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其势力足以违抗朝廷。诸葛恪刚刚执掌国政,国内又没有明君,他不考虑如何关心体恤百姓,建立执政的基础,却热衷于对外征讨,残酷地役使百姓,倾全国的军队去围困攻打坚固的城池,死亡数万人,惨败归来,这使诸葛恪获罪于民,失去民心。古时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是深为君主所信任,在君主去世后还遭到失败呢,况且诸葛恪才能比不上四位贤者,又无所顾忌,没有远见,所以他的灭亡为期不远了。”以上是邓艾料定诸葛恪必败的话。

八月,吴军还建业,诸葛恪陈兵导从,归入府馆,即召中书令孙嘿,厉声谓曰:“卿等何敢,数妄作诏!”嘿惶惧辞出,因病还家。

【译文】

八月,吴国军队返回建业,诸葛恪让士兵队列整齐,前有仪仗,后有随从,浩浩荡荡地返回府馆。随即召来中书令孙嘿,厉声责问:“你们怎么敢胆大妄为,数次擅写诏书!”孙嘿心中害怕,告辞出来后,就托病返回家中。

恪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①,一更罢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②。又改易宿卫③,用其亲近;复敕兵严,欲向青、徐。

【注释】

①曹:分科办事的官署衙门。

②竦息:提起脚跟憋着气的样子。

③宿卫:在宫中值宿的警卫。

【译文】

诸葛恪出征回来后,对官署衙门上报选任的各机构官吏,一再更换,治事愈来愈威严,官吏们经常被斥责或是被治罪,凡是去进见诸葛恪的人都胆战心惊,大气不敢出。诸葛恪又更换宫中侍卫,全部选用他的亲信;然后又下令严格训练士兵,准备攻打青州、徐州。

孙峻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构恪于吴主,云欲为变。冬十月,孙峻与吴主谋置酒请恪。恪将入之夜,精爽扰动①,通夕不寐;又家数有妖怪,恪疑之。旦日,驻车宫门,峻已伏兵于帷中,恐恪不时入,事泄,乃自出见恪曰:“使君若尊体不安,自可须后②,峻当具白主上。”欲以尝知恪意③。恪曰:“当自力入。”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密书与恪曰:“今日张设非常,疑有他故。”恪以书示縢胤,胤劝恪还。恪曰:“儿辈何能为!正恐因酒食中人耳。”恪入,剑履上殿,进谢还坐。设酒,恪疑未饮。孙峻曰:“使君病未善平,有常服药酒,可取之。”恪意乃安。别饮所赍酒,数行,吴主还内。峻起如厕,解长衣,著短服,出曰:“有诏收诸葛恪。”恪惊起,拔剑未得,而峻刀交下。张约从旁斫峻,裁伤左手,峻应手斫约,断右臂。武卫之士皆趋上殿,峻曰:“所取者恪也,今已死!”悉令复刃④,乃除地更饮。恪二子竦、建闻难,载其母欲来奔,峻使人追杀之。以苇席裹恪尸,篾束腰,投之石子冈。又遣无难督施宽就将军施绩、孙壹军,杀恪弟奋威将军融于公安,及其三子。恪外甥都乡侯张震、常侍朱恩,皆夷三族⑤。以上孙峻杀恪。

【注释】

①精爽扰动:没有睡意,来回翻身。

②须后:等待以后。

③尝知:试着了解,试探。

④复刃:将刀剑入鞘。

⑤夷三族:诛杀三族。

【译文】

由于百姓对诸葛恪怨声载道,众臣对诸葛恪嫌恶厌弃,于是孙峻在吴主面前诬陷诸葛恪,说他要发动叛变。冬十月,孙峻和吴主设计请诸葛恪来喝酒。诸葛恪将去赴宴的前一天晚上,精神亢奋躁动不安,一夜未睡;而且,家里又发生几件怪异的事情,诸葛恪心中惊疑不安。第二天,诸葛恪乘车来到宫门前,这时孙峻已经在宫中设下伏兵,恐怕诸葛恪不按约定的时间进去而泄露,于是亲自迎出宫门,对诸葛恪说:“您如果贵体欠安,可以等以后再来,我替您禀告主上。”这是孙峻试探诸葛恪,想知道他的想法。诸葛恪说:“我当然要进宫去见主上。”诸葛恪来赴宴之前,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人曾写密信给诸葛恪说:“今天宫中的陈设不同往常,我们怀疑其中另有缘故。”诸葛恪把密信给滕胤看,滕胤劝诸葛恪赶快回家去。诸葛恪说:“这些小子们能干什么!恐怕也不过是在酒食中下毒罢了。”诸葛恪进宫后,带剑上殿,谢过主上落座。酒端上来后,诸葛恪因有疑心未喝。孙峻说:“您的病还没完全治好,如果有平常服用的药酒,可命人取来。”诸葛恪这才安心。他单独喝从自己家里取来的酒,酒过数巡,吴主进入内室。孙峻起身去厕所,他脱去长袍,身穿短服,出来说:“主上有诏令:立即拿下诸葛恪。”诸葛恪大惊,起身拔剑,尚未拔出,孙峻的刀已经砍下来了。张约从旁边砍孙峻,划伤孙峻的左手,孙峻回手一刀,砍断张约右臂。诸葛恪的卫士都跑上殿来,孙竣说:“我们所要拿下的只是诸葛恪,现在他已被杀死。”孙峻命人把刀全部收起来,又把地面清除干净,然后坐下来继续饮酒。诸葛恪的两个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听说其父遭难,带着他们的母亲逃跑,准备投奔魏国,孙峻派人将其追杀。用苇席裹住诸葛恪的尸体,拦腰捆上一根竹篾,扔到乱石冈上。孙峻又派无难督施宽去和将军施绩、孙壹一同领兵,在公安杀死诸葛恪的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还有他的三个儿子。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常侍朱恩都被诛杀三族。以上是孙峻杀诸葛恪。

临淮臧均表乞收葬恪曰:“震雷电激,不崇一朝①;大风冲发,希有极日;然犹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是则天地之威,不可经日浃辰②;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③。臣以狂愚,不知忌讳,敢冒破灭之罪以邀风雨之会④。伏念故太傅诸葛恪,罪积恶盈,自致夷灭,父子三首,枭市积日,观者数万,詈声成风;国之大刑,无所不震,长老孩幼,无不毕见。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见恪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台辅⑤,中间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⑥!且已死之人,与土壤同域,凿掘斫刺,无所复加。愿圣朝稽则乾坤⑦,怒不极旬,使其乡邑若故吏民收以士伍之服⑧,惠以三寸之棺。昔项籍受殡葬之施,韩信获收敛之恩,斯则汉高发神明之誉也。惟陛下敦三皇之仁⑨,垂哀矜之心,使国泽加于辜戮之骸,复受不已之恩,于以扬声遐方,沮劝天下,岂不大哉!昔栾布矫命彭越,臣窃恨之,不先请主上而专名以肆情,其得不诛,实为幸耳。今臣不敢章宣愚情以露天恩,谨伏手书,冒昧陈闻,乞圣明哀察。”于是吴主及孙峻听恪故吏敛葬。以上臧均请收葬恪。

【注释】

①不崇:不终。

②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天为浃辰。

③讫:终了,完毕。

④破灭之罪:破家灭身之罪。

⑤台辅:三公宰辅之位。

⑥憯(cǎn)然:心疼。

⑦稽:考核。则:法则。

⑧士伍:削官爵后的称谓。

⑨三皇之仁:上古时代人死之后弃在野外,后来人类逐渐文明后改用棺椁土葬,这就是所谓的三皇之仁。

【译文】

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收殓安葬诸葛恪的尸骨,他说:“雷鸣电闪,不会在整个早晨连续不断;狂风怒吼,很少是从早到晚刮个不停;雷电狂风之后,上天会降下大雨,用以滋润万物。因此天地的威严,不会连续施展十数天而不停止;帝王的愤怒,也不应毫无节制地尽情发泄。臣狂妄愚笨,不避帝王的怒气,冒着破家灭门的危险,请求您像上天在雷霆之后降下雨露一样,在严惩之后施以恩惠。臣心中明白,已故太傅诸葛恪罪大恶极,自寻死路,他们父子三人的首级悬挂在市上,已经很多天了,有数万人前去观看,一片咒骂之声;朝廷采用这种极重的刑罚,人人都受到震动,男女老幼,无不目睹。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往往是乐极生悲,看到诸葛恪大富大贵的时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身居宰辅的高位,历经数年,现在却被满门杀死,就和禽兽被杀没什么两样,看到这种截然相反的情景,怎么能不痛心呢!而且已经死去的人,应该安眠于地下,没有必要再对他的尸身乱砍乱刺。愿圣明的朝廷效法天地,发怒不超过十天,允许他的乡亲和门下故吏收殓他的尸身,给他穿上士伍的服装,允许使用三寸厚的棺材安葬他。从前项籍受到隆重的葬礼待遇,韩信也得到收殓安葬的恩惠,这使汉高祖获得神圣高明的美誉。希望陛下能注重三皇的仁德,发慈悲哀怜之心,使朝廷的恩惠施加于因罪被杀者的尸身,让罪臣在死后仍得到陛下的恩泽,将使陛下仁德的名声传遍四方,教化天下,岂不伟大!从前汉代的栾布故意违背成命,向彭越的首级禀奏并祭祀,臣对这种做法很不满,不先请求主上的恩典,而肆意发泄自己的情感,他能够不被诛杀,实在是很幸运的。现在臣不敢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显露陛下的恩德,只能恭敬地写信上书,冒昧地向您陈述臣的意见,请求圣明的陛下怜悯体察臣下之心。”于是吴主及孙峻不再干涉,听任诸葛恪的故吏为他收殓安葬。以上是臧均请求收葬诸葛恪。

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父瑾常以为戚①,曰:“非保家之主也。”父友奋威将军张承亦以为恪必败诸葛氏。陆逊尝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汉侍中诸葛瞻,亮之子也。恪再攻淮南,越巂太守张嶷与瞻书曰:“东主初崩②,帝实幼弱,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亲有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也。虽云东家纲纪肃然,上下辑睦;百有一失,非明者之虑也。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③,谁复有尽言者邪!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愿深采察!”恪果以此败。以上诸人料恪之败。

【注释】

①戚:忧愁。

②东主:吴在蜀的东边,故称其君主为东主。

③郎君:自汉以来门生故吏都称恩门子弟为郎君。

【译文】

当初,诸葛恪年少时就很有名气,大帝孙权很器重他,可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却为此经常忧虑,说:“诸葛恪不是能保家的人。”诸葛瑾的朋友奋威将军张承也认为诸葛恪必将使诸葛家族衰败。陆逊曾对诸葛恪说:“在我之上的人,我一定会尊奉他,以与他共同升迁;在我之下的人,我则要扶持帮助他。现在我观察你,气势凌驾于在你之上的人,心中又蔑视在你之下的人,这不是安定功德的根基。”蜀汉侍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恪再次出兵淮南时,越巂太守张嶷给诸葛瞻写信说:“东吴主上刚刚驾崩,继位的皇帝实在是太年幼怯弱,太傅诸葛恪受先帝重托,辅佐幼主,又谈何容易!周公那么有才能,况且还有亲戚关系,来摄理朝政,仍然会有管叔、蔡叔散布流言发动叛乱;霍光受命摄理朝政,也有燕王刘旦、盖主和上官桀等人阴谋陷害霍光篡其权位的活动,他们依赖周成王、汉昭帝的圣明才得以免遭危难。过去我听说吴主从不把赏罚生杀的大权交给手下的人,结果在临终的时候,仓促地把身后大事托付给诸葛恪,真是令人担忧。再说从以前的记载来看,吴、楚地方的人性格剽悍急躁,但太傅却远离年幼的君主,率军深入敌国境内,这恐怕不是良好而长远的打算。虽说东吴国家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君臣上下和睦相处;但是百事中有一事失误,也不是明智者的谋略。以古鉴今,今事的道理与古时相通,现在除了您给太傅以忠告,还有谁能对他直言相劝呢?希望您能劝太傅撤军回朝,大力推广农业,致力于施行仁德恩惠,数年之后我们吴、蜀两国再同时并举去攻打魏,也为时不晚。希望您能深入地考虑并采纳我的建议。”后来,诸葛恪果然因张嶷所说之事而失败。以上是多人料定诸葛恪必将败亡的看法。

谢玄肥水破秦之战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初步统一北方后,强征九十万军队,大举南下,企图一举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等率兵八万迎敌。谢玄率军与秦兵前锋隔淝水对峙,谢玄请苻坚率军稍稍后退,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待晋军半渡时猛攻,于是指挥军队稍退,由于秦军中各族士兵不愿作战,一退即不可止。晋军乘机渡河追杀,秦军溃败,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苻坚负伤而逃。这一战,东晋保住半壁江山,前秦从此一蹶不振,鲜卑族、羌族等乘机欲颠覆前秦政权。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晋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①,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②。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③,所陈策画④,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⑤,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注释】

①秦王坚:即前秦统治者苻(fú)坚,字永固,氐族人。曾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淝水之战后,各族乘机反秦自立,苻坚于385年被羌人擒杀。

②拜:任命。

③风尘之变:比喻战乱。

④策画:计划,打算。

⑤闲:通“娴”。熟悉。

【译文】

晋太元八年七月,秦王苻坚颁布诏令,准备大举进攻东晋,百姓中每十名成年男子抽一人去当兵;凡二十岁以下又有才能勇气的良家子弟都授官职羽林郎。苻坚说:“将来任命晋朝的司马昌明做我们的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凯旋,可以先给他们盖府第了。”良家子弟踊跃应征,共得三万多骑兵,苻坚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统率这些良家子弟。当时,满朝大臣都不赞成苻坚亲自出征,只有慕容垂、姚苌和那些良家子弟劝苻坚出征。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人、羌人与我们有灭国之仇,他们常希望发生变乱可以乘机报仇复国,这些人所提出的计策,怎么可以听从呢?而且良家子弟都出身富有人家,不熟悉军事,只会恭维奉承附和陛下的愿望。现在陛下相信任用他们,轻率地决定大举进攻,臣恐怕既不能成功,还会带来后患,后悔不及呀!”苻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译文】

八月戊午日,苻坚命阳平公苻融督统张蚝、慕容垂等步兵、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统益州、梁州军事。苻坚对姚苌说:“过去我靠龙骧将军的官位建立大业,未曾轻易地把这个官位授给别人,你可要好好干呀!”左将军窦冲说:“君王无戏言,这是不祥的征兆!”苻坚默然不语。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译文】

慕容楷、慕容绍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纵傲慢已很严重,叔父利用这次出征正可以兴复国之大业。”慕容垂说:“对。如果没有你们,谁能和我一起成就大业呢?”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①,凉州之兵始达咸阳②,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③,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④。以上苻坚盛兵伐晋。

【注释】

①项城:今属河南。

②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咸阳:今属陕西。

③彭城:在今江苏徐州。

④颍口:在今安徽颍上。

【译文】

甲子日,苻坚从长安出发,率领着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绵延千里。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刚刚到达咸阳,蜀、汉的军队正在顺流而下,幽州、冀州的军队到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运输军粮的船只多达上万艘。阳平公苻融率兵三十万先到达颍口。以上是苻坚率领庞大的军队伐晋。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译文】

晋孝武帝诏令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州、兖州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率兵共八万人抗拒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领水军五千增援寿阳。谢琰是谢安的儿子。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①,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②,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③,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④,不闲将略⑤。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⑥!”以上晋谋所以拒秦。

【注释】

①复言:再说什么。

②陟(zhì):升,登。此处意指登山。

③阙:缺点,过错。此处意为疏漏。

④安石:谢安的字。庙堂之量:形容人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⑤将略:用兵的谋略。

⑥左衽: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汉族的衣襟向右。这里桓冲借以喻指东晋会被前秦打败。

【译文】

这时,由于秦军来势凶猛,声势浩大,晋朝都城一片恐慌。谢玄去向谢安请教对策,谢安淡定地答道:“已经另有打算了。”说罢便不再做声。谢玄不敢再问,让张玄再去请教谢安。可是谢安却下令驾车去山间别墅游玩,亲朋好友聚集别墅,谢安与谢玄又在此摆开棋局。平时谢安下棋常输给谢玄,这天谢玄心中害怕,与谢安战成平手。谢安又去登山游玩,一直到晚上才回来。桓冲担忧都城的安危,要派三千精锐部队去守卫京师。谢安坚决拒绝了,说:“朝廷已安排妥当,军事安排没有疏漏,你的部队还是留在西藩加强防守吧。”桓冲对身边的官吏叹息说:“谢安石有宽宏的气量,但是不懂用兵的谋略。现在大敌即将来临,他还到处游玩,高谈阔论,派遣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去抗拒敌兵,敌我力量又那么悬殊,结局如何已可想而知,咱们会被前秦打败的。”以上是晋人谋划如何抵御前秦。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①,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②,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③。谢琰劝石从序言。以上朱序输情于晋。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④,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⑤。以上刘牢之初破秦军。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⑥,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⑦,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⑧。

【注释】

①硖石:山名。在今安徽寿县。

②洛涧:在今安徽定远。

③老:历时长久,意为拖疲、拖垮。

④趣:急速赶赴。

⑤军实:指作战中的俘获。

⑥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

⑦勍(qínɡ):强有力。

⑧怃然:怅然失意貌。

【译文】

冬十月,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癸酉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任命参军河南人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郧城。胡彬听说寿阳陷落,退保硖石,苻融领兵攻打硖石。秦卫将军梁成等率众五万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岸扎营以阻遏晋兵。谢石、谢玄等率兵在距洛涧二十五里之处扎营,惧怕梁成而不敢进军。胡彬粮尽,悄悄派人去告诉谢石:“现在贼兵强盛而我已粮尽,恐怕坚持不到与大军相会。”秦人俘获信使,送到阳平公苻融那里。苻融得到这个消息,急忙派人通报秦王苻坚,说:“贼兵少易擒,但是怕他们逃走,应快点赶到!”于是苻坚把大军留在项城,领轻骑兵八千人日夜兼程赶到寿阳,与苻融会合。苻坚派尚书朱序到谢石营中劝降,劝他们“看清双方强弱悬殊,不如早点投降”。可是朱序私下却对谢石说:“如果秦百万大军全部到来,确实难以抵抗。现在乘秦各路军队尚未聚齐,应该快速出兵;如果打败前锋部队,则挫败秦军士气,就可打败秦军了。”谢石听说苻坚亲自在寿阳领兵,非常害怕,想用不交战的办法拖延时间,使秦军疲惫,不战而退。谢琰则劝谢石采纳朱序的建议。以上是朱序向晋朝一方输送情报。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统帅五千精兵急速奔赴洛涧,距离洛涧还有十里,梁成已部署兵力扼守洛涧,等待晋军。刘牢之率兵径直渡水攻打秦军,大败秦军,斩杀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出一部分兵力占据秦军归途上的渡口,秦军步兵、骑兵都溃不成军,争先恐后地逃向淮水,士兵死亡一万五千人,擒获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秦军的全部武器。以上是刘牢之初破秦军。于是,谢石等各路晋军沿水陆相继进发。秦王苻坚和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观望晋军,只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呢?”神情茫然,开始有点害怕。

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②!”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③。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④,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注释】

①淝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向北流经二十里分为二支流,一支东流入巢湖,一支西北流至寿县入淮河。

②蔑:无,没有。

③青冈:在今安徽寿县。

④蹈藉:践踏。

【译文】

秦兵紧挨着淝水部署兵力,晋兵无法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又紧逼河边布阵,这样是长久相持的办法,不是打算迅速决战。如果您将军队稍稍退后,让晋兵能够渡河,决一胜负,这不是很好吗?”秦各位将领都说:“我军多而敌军少,不如严守岸边,使晋军无法进攻,这样可以稳操胜券。”苻坚说:“只让我军稍稍退后,乘晋军正在渡河时,我们以铁甲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这样认为,于是指挥秦兵后退。秦兵开始后退,一退就无法停止。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迅速渡河,追杀秦军。苻融驰马于军中,试图统率退兵,重整军阵,谁知坐骑摔倒,被晋兵杀死,秦军溃不成军。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逃跑的秦兵听见风声、鹤鸣声都以为是晋兵追来,一路狂奔,昼夜不停,走小路露宿荒野,加上冻饿交加,死亡十有七八。当初,秦兵刚开始后退的时候,朱序在后阵高呼:“秦军败了!”秦兵于是争相奔逃,一退不止。朱序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投奔了晋军。此战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的云母车。晋军继而又攻取寿阳,擒获守将淮南太守郭褒。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①。以上秦军大败。

【注释】

①潸:泪流貌。

【译文】

苻坚中了流箭,只身骑马走到淮河以北,非常饥饿,有百姓给他送来简单的饭食和猪腿,苻坚吃完饭,要给送饭的人赐帛十匹,绵十斤。那人推辞说:“陛下放弃安乐生活,置身危险困苦之中。臣为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哪里有儿子给父亲送饭而求报答的呢?”说完竟自离去。苻坚对张夫人说:“我如今还有什么脸去治理天下呢?”说着不禁潸然泪下。以上是秦军大败。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天借之便以复燕祚,此时不可失也,愿不以意气微恩忘社稷之重!”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于我,若之何害之!天苟弃之,不患不亡。不若保护其危以报德,徐俟其衅而图之①,既不负宿心,且可以义取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曰②:“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此为报仇雪耻,非负宿心也;兄奈何得而不取,释数万之众以授人乎?”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③,吾当怀集关东④,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⑤。”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⑥!”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至荥阳,慕容德复说起兵以复燕祚,不从。以上慕容不乘苻秦之危。

【注释】

①衅:过失,罪过。

②慕容德:慕容垂的弟弟,后称帝,国号南燕。

③氐:代指氐族人苻坚。

④关东:指函谷关东,河南、山东诸地。

⑤关西:函谷关以西之地,今陕西、甘肃一带。

⑥三秦:今陕西咸阳、榆林等地。

【译文】

这时候,秦各路军皆溃败,只有慕容垂所率三万人保全,苻坚带领千余骑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世子慕容宝对其父说:“国破家亡之时,天命人心都属于您,只是时运未到,所以我们要隐蔽踪迹,保全自己。现在秦主兵败,投奔我们而来,这是上天给我们复兴燕国的机会,不能错失,愿您不要因为微小的恩惠而意气用事,忘记肩负着复国的重任!”慕容垂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秦主满怀赤诚把生命托付于我,我怎么能害他!上天若是抛弃他,不愁他不亡。不如在他危难时保护他,以报其恩德,慢慢地等待他再次失误而图谋起事,既可以不负往日的心愿,又可以不失道义而得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说:“秦国强盛而吞并燕国,秦国势弱就要图谋它,这是为报仇雪耻,不是违背往日的心愿;哥哥你为什么送到手上的机会而不要,把数万军队交给他人?”慕容垂说:“过去我被太傅所不容,无处安身,逃亡秦国,秦主以国士待我,恩义礼遇备至。后来我又被王猛出卖,无法自己辩白,秦主却能明察,如此大恩我怎么敢忘!如果氐族人注定是时运已尽,我应当召集关东的民众光复祖先的大业,关西之地不属于我。”冠军行参军赵秋说:“明公您应当光复燕国,这种迹象已表现在图谶中。现在天时已至,还等待什么!如果杀秦主占据邺都,一鼓作气向西进发,三秦之地都不会是苻氏家族所有了。”慕容垂的亲信大多劝他杀苻坚,慕容垂都没有听从,将全部军队都交给苻坚。平南将军慕容驻兵郧城,听说苻坚战败,便弃众逃走;到荥阳慕容德又劝慕容起兵复兴燕国,慕容没有听从。以上是慕容垂不乘苻坚之危。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①。

【注释】

①屐: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古人游山多用之。

【译文】

谢安得到驿站传来的战事报告,知道秦兵已败。当时他正与客人下围棋,拿到战报随手放到床上,毫无高兴的样子,继续下棋。客人问是什么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小辈们已经击退敌兵了。”下完棋,走入内室,过门槛时,连屐齿折断都没感觉到。

丁亥,谢石等归建康,得秦乐工,能习旧声,于是宗庙始备金石之乐。乙未,以张天锡为散骑常侍,朱序为琅玡内史。

【译文】

丁亥日,谢石等返回建康,带回秦国的乐师,能演奏古时的音乐,于是宗庙中开始设钟磬乐器演奏音乐。乙未日,任命张天锡为散骑常侍,朱序为琅玡内史。

刘裕伐南燕之役

【题解】

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全文对战斗场面的描述并不多,而主要是通过描述战争双方主帅的决策活动来反映战争的发展过程。其中着重刻画了东晋主帅刘裕的智谋胆识,对南燕国主慕容超的刻画也较形象生动。战争的胜败关键在于双方决策指挥的得失,而不是慕容超所哀叹的“废兴,命也”。文章再次向世人表明了这一战争规律。

义熙五年三月①,刘裕抗表伐南燕②,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谢裕,安之兄孙也③。

【注释】

①义熙五年:409年。

②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领,屡立战功,官至相国。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谥号武帝。南燕: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慕容德于398年建立,据有今山东、河南的一部分地区。410年为刘裕所灭。

③安:即谢安,字安石,晋武帝时任宰相,任用谢玄等抗拒前秦军队,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译文】

义熙五年三月,刘裕上表主张讨伐南燕,朝廷商议,都认为不可以,只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认为一定会取得胜利,劝刘裕行动。刘裕任命孟昶为监中军留府事。谢裕是谢安哥哥的孙子。

初,苻氏之败也①,王猛之孙镇恶来奔②,以为临澧令。镇恶骑乘非长,关弓甚弱,而有谋略,善果断,喜论军国大事。或荐镇恶于刘裕,裕与语,说之,因留宿。明旦,谓参佐曰:“吾闻将门有将,镇恶信然。”即以为中军参军。以上刘裕决计伐南燕。

【注释】

①苻氏:指前秦皇帝苻坚。

②王猛:字景略。为苻坚谋臣,甚见信用,官至丞相。曾建议苻坚不宜攻晋,但未被采纳。

【译文】

当初,秦苻氏战败后,王猛的孙子王镇恶来投奔晋朝,被任命为临澧令。镇恶不擅长骑马,射箭的技术也很差,却有谋略,做事果断,喜欢谈论军国大事。有人向刘裕推荐镇恶,刘裕与他谈话后很高兴,因而留他住宿。第二天早晨,刘裕对僚属们说:“我听说将门出将,镇恶确实是这样。”随即任命他为中军参军。以上是刘裕决定征伐南燕。

四月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①,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②,退守广固③,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以上刘裕料敌。

【注释】

①大岘(xiàn):地名。今山东沂水。

②临朐:地名。治今江苏连云港。

③广固:地名。今山东青州。

【译文】

四月己巳日,刘裕从建康出发,率领水军从淮河进入泗水。五月,到了下邳,留下船舰、辎重,步行进军到琅邪。所过之处都修筑城堡,留下军队防守。有人对刘裕说:“燕人如果阻塞大岘的险要地方,或者坚壁清野,我们大军深入,不仅没有功劳,还将不能退回,那怎么办?”刘裕说:“我已经深思熟虑。鲜卑人很贪心,不知道长远打算,进兵只追求劫掠些财物人口,退兵却爱惜庄稼,认为我们孤军深入,不能坚持很久,他们不过是前进占据临朐,后退防守广固,一定不会守住险要地方去坚壁清野,我敢向大家保证。”以上是刘裕判断敌方行动。

南燕主超闻有晋师①,引群臣会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②,余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③,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④!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谏不从,退谓五楼曰:“必若此,亡无日矣!”太尉桂林王镇曰:“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弃险固也。”超不从。镇出,谓韩曰:“主上既不能逆战却敌,又不肯徙民清野,延敌入腹,坐待攻围,酷似刘璋矣⑤。今年国灭,吾必死之。卿中华之士⑥,复为文身矣⑦。”超闻之大怒,收镇下狱。乃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简士马,以待之。以上南燕君臣议战守之策。

【注释】

①南燕主超:即南燕皇帝慕容超。

②校(jiào):计算。

③侨军:意谓军队非在自己的统治区内作战。

④蹙(cù):窘迫。

⑤刘璋:汉末时任益州牧,引刘备入境,结果被刘备夺去益州。

⑥中华之士:即指汉人。

⑦文身:指用针在人体上刺图形。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文身的风俗。此语喻指南燕将会被东晋攻灭。

【译文】

南燕国主慕容超听说晋军来袭,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说:“吴地的军队轻捷果敢,他们的优势在于速战,不能和他们争胜负。应该据守大岘,使他们进不来,拖延时日,挫败他们的锐气,然后慢慢地选拔二千精锐骑兵,沿着海岸向南行动,断绝他们的粮道,另外命令段晖率领兖州的军队,沿着山向东进军,前后夹击,这是上策。命令守将各自凭借险要地形自我防守,计算留下所需费用和储备之外,其余东西全部焚毁,割除禾苗,使敌人没有东西可以利用,他们出兵在外,没有粮食,求战不得,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就会坐以待毙,这是中策。放敌人进入大岘,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说:“现在岁星在齐地,用天象推算,不战自胜。客与主形势不同,根据人事来说,敌军远道而来,精力疲惫,势必不能长久。我占据五州的土地,拥有富庶的百姓,铁骑数万,麦禾遍野,为什么要割除庄稼,迁移百姓,先自我削弱呢!不如放敌人进入大岘,用精锐骑兵蹂躏他们,何必担忧不能获胜!”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苦劝说,不被接受,退下来对公孙五楼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很快就会灭亡呀!”太尉桂林王慕容镇说:“陛下一定要发挥骑兵在平地的优势,应该出大岘迎战,作战不能获胜,还可以退守,不应该放敌人进入大岘,自己放弃防守险要地方。”慕容超不采纳。慕容镇出来对韩说:“主上既不能迎战击退敌人,又不肯迁徙百姓,坚壁清野,引敌人进入腹地,坐等敌人的围攻,很像刘璋啊。今年国家灭亡,我一定为此而死。你是汉族读书人,又要断发文身了。”慕容超听到后,很恼怒,将慕容镇逮捕入狱。于是收集莒、梁父二地的守兵,修理城壕,选拔士兵战马,等待晋军。以上是南燕君臣讨论战守之策。

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①。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将步骑五万屯临朐,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②,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③,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余人。以上临朐大捷,轻兵从间道克城。

【注释】

①东莞:地名。今山东沂水。

②方轨:两车并行。

③擐(huàn):穿。

【译文】

刘裕经过大岘,燕军没有出战。刘裕举手指着天,喜形于色。左右的人说:“您还没有看见敌人就先高兴,为什么呢?”刘裕说:“军队已经通过了危险的地方,士兵心中不怕死;田野中有很多粮食,人们没有粮食匮乏的忧虑。敌人已在我的掌握之中。”六月己巳日,刘裕到达东莞。慕容超先派公孙五楼、贺赖卢和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兵和骑兵五万人驻扎临朐,听说晋军进入大岘,亲自率步兵和骑兵四万人前往迎敌,派公孙五楼率领骑兵进兵占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公孙五楼交战,大败燕军,公孙五楼退逃。刘裕用四千辆车作为左右翼,两车并行,缓慢前进,与燕军在临朐南面交战,日过中午,还未分出胜败。参军胡藩对刘裕说:“燕国出动全部军队作战,临朐城中留守的人一定很少,我愿用奇兵从小路袭取该城,这就是韩信用来攻破赵国的方法。”刘裕派胡藩和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人向弥暗中率军队从燕军的后面出动,进攻临朐,声称轻装部队从海路赶到。向弥披甲先登,于是攻克临朐。慕容超十分惊慌,只身匹马投奔城南的段晖。刘裕于是发兵奋力攻击,大败燕军,杀死段晖等大将十多人。以上是临朐大捷,轻装部队从小路袭取城池。

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辇及豹尾。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围高三丈,穿堑三重;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于是因齐地粮储,悉停江、淮漕运。

【译文】

慕容超逃回广固,东晋兵缴获了他的玉玺、辇和豹尾。刘裕乘胜追逐败亡的敌人到广固;丙子日,攻克了广固外城。慕容超收集人马防守内城。刘裕修筑长围墙围守,围墙高三丈,穿过三道壕沟;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选择人才,汉人和少数民族都很高兴。于是利用齐地的粮食储备,全部停止了长江、淮河的运粮。

超遣尚书郎张纲乞师于秦,赦桂林王镇,以为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引见,谢之,且问计焉。镇曰:“百姓之心,系于一人。今陛下亲董六师①,奔败而还,群臣离心,士民丧气。闻秦人自有内患,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还者尚有数万,宜悉出金帛以饵之,更决一战。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敌;如其不然,死亦为美,比于闭门待尽,不犹愈乎!”司徒乐浪王惠曰:“不然。晋兵乘胜,气势百倍,我以败军之卒当之,不亦难乎!秦虽与勃勃相持②,不足为患;且与我分据中原,势如唇齿,安得不来相救③!但不遣大臣则不能得重兵,尚书令韩范为燕、秦所重,宜遣乞师。”超从之。

【注释】

①董:监督。

②勃勃:即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十六国时期夏的建立者,匈奴人。

【译文】

慕容超派尚书郎张纲向秦国求援,又赦免桂林王慕容镇,任命为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接见他,向他道歉,并向他询问计谋。慕容镇说:“百姓的心都系于皇上一人。现在陛下亲自督率全军,兵败而回,群臣人心涣散,百姓意气沮丧。听说秦国人自身有内患,恐怕顾不上分兵救援别人。失散的士兵回来的还有几万人,应该拿出所有的金银丝帛吸引他们,重新决一死战。如果上天保佑我们,一定能击败敌人;如果不能这样,死了也壮烈,比起闭门等待死亡,不是更好吗?”司徒乐浪王慕容惠说:“不对。晋军乘着胜利,气势凶猛,我们用战败的军队抵挡他们,不是很困难吗!秦国虽然与刘勃勃相持不下,但是不足以成为忧患;并且和我国分别占据中原,形势如同唇齿相依,怎能不来援救我们?但是不派大臣去求援不能得到大批军队,尚书令韩范被燕国、秦国所敬重,应派他去求援兵。”慕容超采纳了他的意见。

秋七月,加刘裕北青、冀二州刺史。

【译文】

秋季七月,加封刘裕为北青、冀二州刺史。

南燕尚书略阳垣尊及弟京兆太守苗逾城来降,裕以为行参军。尊、苗皆超所委任以为腹心者也。

【译文】

南燕尚书略阳人垣尊和他弟弟京兆太守垣苗越过城墙来投降,刘裕任命他们为行参军。垣尊、垣苗都是慕容超任用的心腹大臣。

或谓裕曰:“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裕升纲于楼车,使周城呼曰:“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城中莫不失色。江南每发兵及遣使者至广固,裕辄潜遣兵夜迎之,明日,张旗鸣鼓而至,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张华、封恺皆为裕所获,超请割大岘以南地为藩臣,裕不许。以上围广固。

【译文】

有人对刘裕说:“张纲心思巧妙,如果能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城的工具,广固一定可以攻克。”正好张纲从长安回来,太山太守申宣将他抓获,押送给刘裕。刘裕将张纲放到楼车上,让他围绕着城呼喊:“刘勃勃大败秦军,秦国无兵来救援。”城中的人没有不大惊失色的。江南每次派军队和使者到广固,刘裕就暗中派兵在晚上去迎接,第二天,大张旗鼓地赶到,北方的百姓拿着兵器、背负粮食归附刘裕的,每天有上千人。围攻更急,张华、封恺都被刘裕所俘获,慕容超请求割让大岘以南的地方,成为藩臣,刘裕不答应。以上是围困广固。

秦王兴遣使谓裕曰①:“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曰②:“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怒之。若广固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晋师不出,为日久矣。羌见伐齐,殆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注释】

①秦王兴:即十六国之一的后秦国国君姚兴,字子略,羌族,后秦建立者姚苌之子。

②尤:指责。

【译文】

秦王姚兴派使者对刘裕说:“慕容氏和我们是友邻,现在晋军对他们进攻得很急,秦国已派十万铁骑屯驻洛阳;晋军如果不退回,秦军将长驱直入。”刘裕招呼秦国使者,对他说:“告诉你们姚兴:我攻下燕国后,休兵三年,就将攻取关中、洛河地区。现在秦军能自动送上门来,可快来!”刘穆之听说有秦国使者,骑马赶来见刘裕,但秦国使者已经离开。刘裕把自己所说的话告诉刘穆之,刘穆之责怪道:“平时事情不论大小,一定让我参与谋划,这件事应该妥善慎重地处理,为什么要这样急速回答呢!这样的回答不能威慑敌人,正好激怒敌人。如果广固没有攻下,羌敌突然到来,不知将如何对待?”刘裕笑着说:“这是军事机要,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所以没有与你商议。兵贵神速,他们如果确实能来救援,一定害怕我们知道,怎么会先派使者,预先说这话呢?这是自己虚张声势的话。晋军没有出战,已经很久了。羌人看见我们攻打齐人,大概会心里感到害怕,自保还来不及,哪里能救别人呢!”

九月,秦王兴自将击夏王勃勃,至贰城,遣安远将军姚详等分督租运。勃勃乘虚奄至,兴惧,欲轻骑就详等。右仆射韦华曰:“若銮舆一动,众心骇惧,必不战自溃,详营亦未必可至也。”兴与勃勃战,秦兵大败,将军姚榆生为勃勃所禽,左将军姚文崇等力战,勃勃乃退,兴还长安。勃勃复攻秦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皆拔之,徙七千余家于大城,以其丞相右地代领幽州牧以镇之。

【译文】

九月,秦王姚兴亲自率兵攻打夏王刘勃勃,到了贰城,派安远将军姚详等人分别督促运粮。刘勃勃乘虚突然赶到,姚兴很害怕,想轻装骑马投奔姚详等人。右仆射韦华说:“如果圣驾一动,大家心里感到恐惧,一定会不战而溃,也不一定能到达姚详的营地。”姚兴与刘勃勃交战,秦军大败,将军姚榆生被刘勃勃擒获,左将军姚文崇等奋力作战,刘勃勃才退去,姚兴返回长安。刘勃勃又进攻秦国的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都攻下了,把七千多户人迁到外城,用他的丞相右地代兼任幽州牧,镇守这些地方。

初,兴遣卫将军姚强帅步骑一万随韩范往就姚绍于洛阳,并兵以救南燕,及为勃勃所败,追强兵还长安。韩范叹曰:“天灭燕矣!”南燕尚书张俊自长安还,降于刘裕,因说裕曰:“燕人所恃者,谓韩范必能致秦师也,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为散骑常侍,且以书招之。长水校尉王蒲劝范奔秦,范曰:“刘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燕亡,则秦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于裕。裕将范循城,城中人情离沮①。或劝燕主超诛范家,超以范弟尽忠无贰,并范家赦之。以上韩范降裕,秦救不至。

【注释】

①人情离沮:人心涣散,精神沮丧。

【译文】

当初,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一万步兵和骑兵跟随韩范在洛阳与姚绍会合,合兵救援南燕,等到秦军被刘勃勃打败,姚强的军队被调回长安。韩范叹道:“上天要灭亡燕国了!”南燕尚书张俊从长安返回,投降刘裕,于是对刘裕说:“燕人所依仗的,是认为韩范一定能请来秦国军队,现在如果能得到韩范给燕人看,燕国必定会投降。”刘裕于是上表推荐韩范为散骑常侍,并写信招降韩范。长水校尉王蒲劝韩范投奔秦国,韩范说:“刘裕出身于平民,却能灭掉桓玄,恢复晋室;现在发动军队攻打燕国,所向披靡,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燕国灭亡了,秦国就会接着灭亡,我不能受两次耻辱。”于是投降了刘裕。刘裕带着韩范绕城行走,城内人心涣散,精神沮丧。有人劝燕王慕容超诛灭韩范全家,慕容超因韩范弟弟韩忠心不二,对韩范全家一同赦免。以是是韩范投降刘裕,秦国的救兵未到。

冬十月,段宏自魏奔于裕。

【译文】

冬季十月,段宏从魏国投奔刘裕。

张纲为裕造攻具,尽诸奇巧。超怒,县其母于城上①,支解之。

【注释】

①县:挂。

【译文】

张纲为刘裕制造攻城工具,十分奇特巧妙。慕容超大怒,把张纲母亲悬挂在城上,将她身体肢解。

六年春①,正月,甲寅朔,南燕主超登天门,朝群臣于城上。乙卯,超与宠姬魏夫人登城,见晋兵之盛,握手对泣。韩谏曰:“陛下遭堙厄之运,正当努力自强以壮士民之志,而更为儿女子泣邪!”超拭目谢之。尚书令董诜劝超降,超怒,囚之。

【注释】

①六年:即东晋义熙六年(410)。

【译文】

义熙六年春季,正月甲寅日天刚亮,南燕国主慕容超登上天门,在城上接受群臣朝见。乙卯日,慕容超和宠爱的妃子魏夫人登上城墙,看见晋军强盛,握着手相对哭泣。韩劝说道:“陛下遭遇厄运,正应当发奋图强来增强士气,怎么反而像小孩女人一样哭泣呢!”慕容超擦干眼泪向他道歉。尚书令董诜劝慕容超投降,慕容超大怒,将他囚禁起来。

二月癸未,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为地道出击晋兵,不能却。城久闭,城中男女病脚弱者大半,出降者相继。超辇而登城,尚书悦寿说超曰:“今天助寇为虐,战士凋瘁,独守穷城,绝望外援,天时人事亦可知矣。苟历数有终,尧、舜避位,陛下岂可不思变通之计乎!”超叹曰:“废兴,命也。吾宁奋剑而死,不能衔璧而生!”

【译文】

二月癸未日,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挖地道出击,不能击退晋军。城门长期关闭,城内男女有一大半患了软脚病,不断有人出来投降。慕容超乘车登上城墙,尚书悦寿对慕容超说:“现在上天帮助敌人作恶,士兵疲惫,困守孤城,外援无望,天时和人事也可以知道了。如果帝王相承的次第要结束了,尧、舜也得让位,陛下怎么能不思考变通的计策呢?”慕容超叹道:“兴亡是天命。我宁愿举剑自杀,也不能投降求生。”

丁亥,刘裕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①,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不利!”四面急攻之。悦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惟以母托刘敬宣而已。以上破广固。

【注释】

①往亡:凶日名。也叫天门日。旧历每月都有,或在寅日,或在巳日。是日诸多禁忌,如忌出兵。旧历二月以惊蛰后十四日为往亡日。

【译文】

二月丁亥日,刘裕全力攻城。有人说:“今天是往亡日,不利于军队行动。”刘裕说:“我军前往,敌人败亡,有什么不利呢!”从四面加紧进攻。悦寿打开城门让晋军进去,慕容超和左右数十人骑马出城突围逃亡,被追兵抓获。刘裕指责慕容超不投降的罪过,慕容超神色自如,一言不发,只是把母亲托付给刘敬宣而已。以上是攻破广固。

裕忿广固久不下,欲尽坑之,以妻女赏将士。韩范谏曰:“晋室南迁,中原鼎沸,士民无援,强则附之。既为君臣,必须为之尽力。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窃恐西北之人无复来苏之望矣。”裕改容谢之,然犹斩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余,夷其城隍,送超诣建康,斩之。

【译文】

刘裕十分恼怒广固长久没有攻下,想把广固人全部活埋,把他们的妻子女儿赏给将士。韩范劝说道:“晋朝政权南迁后,中原混乱不安,百姓没有依靠,谁强大就依附谁。既然是君臣关系,就必须为国君尽力。他们都是从前的名门望族,先帝的遗民;现在王师前来征伐,却把他们全部活埋,让百姓归附谁呢?我私下担心西北的人不再有因王师的到来而获得休养生息的希望。”刘裕改变脸色向他道歉,但还是杀死了王公以下三千人,将一万多家属没收为奴婢,将城墙壕沟夷为平地,把慕容超押送到建康后处死。

韦叡救钟离之役

【题解】

该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文章为我们生动地重现了韦叡救钟离之役的场面,刻画出梁军主将韦叡机敏果断、出敌不意的作战风格,以及他临危不惧、不矜功贪财的美好德行。另一方面又以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出魏将拓跋英的贪功恋战、谋划无方及其惨败的结局。作者在力图客观追记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胜负不但取决于指挥得当,也取决于统帅的品德。

梁天监六年正月①,魏中山王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攻钟离②。钟离城北阻淮水,魏人于邵阳洲两岸为桥③,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英据南岸攻城,大眼据北岸立城,以通粮运。城中众才三千人,昌义之督帅将士,随方抗御。魏人以车载土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蹙其后④,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⑤。俄而堑满,冲车所撞,城土辄颓,义之用泥补之,冲车虽入而不能坏。魏人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一日战数十合,前后杀伤万计,魏人死者与城平。以上魏急攻钟离。

【注释】

①天监六年:507年。

②魏中山王英:北魏宗室,魏宣武帝时封为中山王。杨大眼:北魏将领,氐族人,以骁勇著称,曾任平东将军、荆州刺史等职。钟离:地名。今安徽凤阳。

③邵阳洲: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

④蹙:逼迫,追逼。

⑤迮(zé):倒压,砸。

【译文】

梁朝天监六年正月,北魏中山王拓跋英和平东将军杨大眼等率领数十万人攻打钟离。钟离城北有淮水阻隔,魏人在邵阳洲的两岸建桥,树立数百步长的木栅,跨在淮水江面上作为通道。拓跋英据守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守北岸筑城,以便运输粮食。城内只有三千人,昌义之督率将士,随机应变进行抗击防御。魏人用车装载泥土填护城河,并让士兵背着泥土跟在车后,同时严厉的骑兵在后面催促,如果有人行动太慢,来不及回身,就用土把他们填塞了。不久,护城河填满了,魏人开始用冲车撞击城墙,城墙上的土纷纷落下,昌义之立即用泥重新修补好,这样魏人的冲车虽有冲入墙内的,城墙最终还是没被冲坏。这样魏人昼夜不停地苦苦攻城,分番轮流换班,掉落下去又爬上来,没有人退却。一天交战数十次,先后杀伤的人数以万计,死亡的魏人与城墙齐平。以上是北魏急攻钟离。

二月,魏主召英使还,英表称:“臣志殄逋寇①,而月初已来,霖雨不止②,若三月晴霁③,城必可克,愿少赐宽假。”魏主复诏曰:“彼土蒸湿,无宜久淹④。势虽必取,乃将军之深计,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忧也。”英犹表称必克,魏主遣步兵校尉范绍诣英议攻取形势。绍见钟离城坚,劝英引还,英不从。以上中山王英不肯退兵。

【注释】

①殄:消灭。

②霖雨:久下不停的雨。

③霁:雨雪停止,云雾消散后天晴。

④淹:停留。

【译文】

二月,魏主召拓跋英回去,拓跋英上表说:“我立志歼灭敌人,但自从月初以来,久雨不停,如果三月份天晴,城一定可以攻下,希望稍微宽限一些时间。”魏主又下诏说:“那里土地潮湿,不宜久留。从形势看虽然一定能攻取,这是将军的深谋远虑,但是军队长久作战就会怠惰,这也是朝廷感到忧虑的。”拓跋英仍上表说一定能攻克,魏主派步兵校尉范绍去拓跋英那里商议攻城形势。范绍见钟离城坚固,劝拓跋英退兵回朝,拓跋英不听从。以上是中山王拓跋英不肯退兵。

上命豫州刺史韦叡将兵救钟离①,受曹景宗节度②。叡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人畏魏兵盛,多劝叡缓行。叡曰:“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魏人已堕吾腹中,卿曹勿忧也。”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叡,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叡,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

【注释】

①韦叡:字怀文,曾任豫州、雍州刺史,护军将军等职。

②曹景宗:字子震,南朝梁将领。曾任竟陵太守、侍中、中卫将军等职。

【译文】

梁武帝命豫州刺史韦叡率兵救援钟离,受曹景宗指挥。韦叡从合肥走直路,经过阴陵大泽,遇到水沟山谷,就架飞桥渡过。军士畏惧魏军强盛,大多劝韦叡慢慢地走。韦叡说:“钟离城中现在挖洞居住,背着门板汲水,我们车马飞驰,士兵奔跑,火速前去救援还担心晚了,更何况慢慢走呢!魏人我自有办法对付,你们不要担忧。”十天后到达邵阳。皇上预先告诫曹景宗:“韦叡是你同乡望族,应该好好地尊重他。”曹景宗见到韦叡,礼节很恭敬。皇上听到后说:“二位将领和睦,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

景宗与叡进顿邵阳洲,叡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去魏城百余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以上曹景宗、韦叡救钟离。景宗等器甲精新,军容甚盛,魏人望之夺气。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言文达等潜行水底,赍敕入城①,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注释】

①赍(jī):携带。

【译文】

曹景宗与韦叡进兵驻扎邵阳洲,韦叡在曹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沟,树立鹿角,拦截水洲筑城,距离魏军的城防只有一百多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够骑马丈量地方,计算马的脚步就能估计工程量,到了天亮,营寨就建成了。魏中山王拓跋英十分震惊,他用杖击着地说:“这是何方神圣啊!”以上是曹景宗、韦叡救援钟离。曹景宗等人的装备精良,军容强盛,魏人见了,勇气都丧失了。曹景宗担心城内人忧虑恐慌,招募勇士言文达等人从水底潜行,带信进城,城内的人才知道外面有援军,勇气倍增。

杨大眼勇冠军中,将万余骑来战,所向皆靡。叡结车为陈,大眼聚骑围之,叡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中,杀伤甚众。矢贯大眼右臂,大眼退走。明旦,英自帅众来战,叡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叡子黯请下城以避箭,叡不许。军中惊,叡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牧人过淮北伐刍藳者,皆为杨大眼所略,曹景宗募勇敢士千余人,于大眼城南数里筑垒,大眼来攻,景宗击却之。垒成,使别将赵草守之,有抄掠者,皆为草所获,是后始得纵刍牧。以上梁军屡捷。

【译文】

杨大眼是魏军中最勇敢的人,他率领一万多骑兵来交战,所向披靡。韦叡把车子连结起来,组成阵势,杨大眼聚集骑兵围攻,韦叡让两千只强弩同时发射,射透铠甲穿入人体,杀伤很多。有一支箭射中了杨大眼的右臂,杨大眼这才退了回去。第二天早晨,拓跋英亲自率军来交战,韦叡乘着白木车,拿着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天中交战了好几次,拓跋英才退去。魏军又在夜晚攻城,飞射的箭像雨一样密集。韦叡的儿子韦黯请韦叡下城避箭,韦叡不肯。军士惊慌,韦叡在城上厉声呵斥,军心才稳定。去淮水北岸割草的牧人都被杨大眼劫掠,曹景宗招募了一千多名勇士,在杨大眼城南数里的地方修筑营垒,杨大眼来进攻,曹景宗把他击退。营垒修成后,让别将赵草防守,有来掠夺的魏兵,都被赵草所抓获,此后人们才能割草放牧。以上是梁军屡获胜利。

上命景宗等豫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之计,令景宗与叡各攻一桥,叡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叡使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乘斗舰竞发,击魏洲上军尽殪①。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②,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军大溃。英见桥绝,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以上焚浮桥,大捷解围。叡遣报昌义之,义之悲喜,不暇答语,但叫曰:“更生!更生!”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注释】

①殪(yì):死。

②膏:油脂。

【译文】

皇上命令曹景宗等人预先装备高大的舰船,使舰只与魏军的桥一样高,制定火攻的计谋,命令曹景宗与韦叡各进攻一座桥,韦叡攻打南桥,曹景宗攻打北桥。三月,淮水突然上涨了六七尺,韦叡派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人乘着战舰竞相出发,把水洲上的魏军全部歼灭了。另外用小船装着干草,浇上油脂,纵火焚烧魏军的桥,风大火猛,烟雾弥漫。敢死的士兵拔掉木栅,砍断桥梁,水势迅急,转眼之间,桥梁和木栅都破坏光了。冯道根等都亲自参加搏斗,士兵奋勇杀敌,喊声惊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败。拓跋英见桥断了,弃城逃走,杨大眼也烧毁军营逃跑。各营垒相继土崩瓦解,魏兵都扔掉兵器铠甲,争相跳入水中,被淹死的有十几万人,被杀死的也有这么多。以上梁军烧毁浮桥,大胜解除钟离之围。韦叡派人告诉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来不及回答,只是喊道:“得救了!得救了!”各路军队乘胜追击直到水边,拓跋英一人骑马逃入梁城,沿着淮水一百多里地方,尸体相互枕藉,梁军生擒敌兵五万人,缴获的军粮、兵器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义之德景宗及叡,请二人共会,设钱二十万,官赌之。景宗掷得雉①;叡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叡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诏增景宗、叡爵邑,义之等受赏各有差。

【注释】

①雉:与下文的“卢”“塞”都是古代赌博时投掷的木子,用来分别胜负,共有枭、卢、雉、犊、塞五种,其中枭最好,其次为卢、雉,再次为犊,塞最差。

【译文】

昌义之感激曹景宗和韦叡,请二人共聚,设二十万钱在官廨里赌博。曹景宗掷骰得雉;韦叡慢慢掷下去,得的是卢,急忙把其中一子扳成反面,说:“怪事!”于是成为塞。曹景宗和各位将领们争先报捷,唯独韦叡在最后,因此世人尤其称赞韦叡。皇上下诏增加曹景宗和韦叡的封邑,昌义之等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赏赐。

高欢沙苑之战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七卷。沙苑之战,高欢二十万大军被宇文泰击败。同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样,高欢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他恃众轻敌,恃力而不恃智,置部下许多以智取胜的建议于不顾,结果遭到西魏军队伏击,溃不成军。本文是《资治通鉴》描写战争的最精彩部分之一,如对王罴拒降、达奚武侦察敌情、李檦冲锋陷阵、彭乐醉入敌营、高欢不甘失败的描写,均十分生动。

大同三年闰九月①,东魏丞相欢将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②,使高敖曹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所将将士不满万人③,馆谷于恒农五十余日④,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敖曹遂围恒农。欢右长史薛琡言于欢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宝炬、黑獭何忧不降⑤!愿勿渡河。”侯景曰:“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欢不从,自蒲津济河。以上东魏渡河伐西魏。

【注释】

①大同三年:537年。

②东魏:北魏自534年分为东魏、西魏。欢:即高欢,又名贺六浑,是鲜卑化的汉人,时任东魏丞相。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神武帝。壶口、蒲津:均为地名。在今山西境内。

③魏:此处指西魏。泰:即宇文泰,字黑獭,时任西魏丞相。

④馆谷:居其馆,食其谷。即就食。

⑤宝炬:西魏文帝名。

【译文】

梁武帝大同三年闰九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兵二十万从壶口奔向蒲津,派高敖曹率兵三万从河南出发。当时关中发生了饥荒,西魏丞相宇文泰所率领的将士不到一万人,在恒农驻扎就食了五十多天,听说高欢将要渡过黄河,就率兵进入关中,高敖曹于是包围了恒农。高欢的右长史薛琡对高欢说:“西魏连年发生饥荒,所以西魏军队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州,想要取得仓库中的粮食。现在高敖曹已包围陕城,粮食不能取出,只要在各条道路上布置军队,不与他们在野外作战,等到麦收以后,他们的百姓自然会饿死了,还担心宝炬、宇文泰不投降吗!希望不要渡过黄河。”侯景说:“这次出兵,规模很大,万一不能取胜,一时难以收拾局面。不如分成两支军队,相继前进,前面的军队如果取胜,后面的军队可以保全力量;前面的军队如果失败了,后面的军队接替。”高欢没有听从,从蒲津渡过黄河。以上是东魏渡河伐西魏。

丞相泰遣使戒华州刺史王罴,罴语使者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欢至冯翊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死生在此。欲死者来!”欢知不可攻,乃涉洛,军于许原西。泰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未会。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①,距东魏军六十里。诸将皆惧,宇文深独贺。泰问其故,对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②,愎谏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事理昭然,何为不贺!愿假深一节,发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无遗类。”以上宇文泰不肯还长安,迎敌于沙苑。

【注释】

①沙苑:地名。在今陕西大荔。

②窦泰:字世宁,高欢部将,有勇略,与宇文泰战于小关,兵败自杀。

【译文】

西魏丞相宇文泰派使者告诫华州刺史王罴,王罴对使者说:“有我老罴把守道路,貉子哪能过得去!”高欢到达冯翊城下,对王罴说:“为什么不早点投降!”王罴大喊道:“这座城是我王罴的坟墓,死活都在这里。想死的人过来!”高欢知道不能攻取,便渡过洛水,驻扎在许原西边。宇文泰到达渭水南面,征集各州军队,都没有来会合。他想进兵攻击高欢,将领们都认为寡不敌众,请求等待高欢再往西以后观察形势。宇文泰说:“高欢如果到了长安,人心就会大乱;现在乘他们从远方刚来到,可以攻击。”随即在渭水上建造浮桥,命令士兵带上三天的粮食,轻便的骑兵渡过渭水,辎重从渭河南面沿渭河西行。冬天十月壬辰日,宇文泰到达沙苑,离东魏军队六十里。将领们都很害怕,只有宇文深向他道贺。宇文泰问他原因,他回答道:“高欢镇守河北,很得人心,他因而能防守严密,不容易图谋。现在他率孤军深入渡过黄河,这并不是众人的心愿,只是高欢耻于失去窦泰,不听规劝而来,这就是所谓的忿兵,经过一次战斗就可以擒获他们。事情的道理很明显,为什么不道贺!希望您借给我兵权,发动王罴的军队拦截他们的逃路,完全消灭他们。”以上是宇文泰不肯回师长安,在沙苑迎敌。

泰遣须昌县公达奚武觇欢军①,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以上达奚武侦敌情。

【注释】

①觇(chān):侦察。

【译文】

宇文泰派须昌县公达奚武侦察高欢军队,达奚武率领三个骑兵,都仿效高欢将士的打扮,天黑时,在离高欢军营数百步的地方下马,偷听到他们军队中的号令,于是上马经过军营,像巡夜人一样,对不合法令的人就加以鞭打,详细了解敌人的情况后返回。以上是达奚武侦察敌情。

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军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①:“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以上李弼谋于苇中背水置阵。

【注释】

①开府仪同三司:官名。三国魏始置,为大臣加号,可开设府署,自辟僚属。

【译文】

高欢听说宇文泰到了,癸巳日,率兵与宇文泰会战。侦察敌情的骑兵告诉宇文泰,说高欢的军队将要到了,宇文泰召集将领们谋划。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说:“敌众我寡,不能在平地上列阵,从这里往东十里的地方是渭曲,可以先占据那里等待敌人。”宇文泰采纳了这一意见,背靠渭水设置东西二阵,李弼为右方阵,赵贵为左方阵,命令将士都把戈隐藏在芦苇中,约定听到鼓声后发动攻击。以上是李弼谋划于苇荡中背水布阵。

晡时①,东魏兵至渭曲,都督太安斛律羌举曰:“黑獭举国而来,欲一死决,譬如猘狗②,或能噬人。且渭曲苇深土泞,无所用力,不如缓与相持,密分精锐径掩长安,巢穴既倾,则黑獭不战成擒矣。”欢曰:“纵火焚之,何如?”侯景曰:“当生擒黑獭以示百姓,若众中烧死,谁复信之!”彭乐盛气请斗③,曰:“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欢从之。

【注释】

①晡(bū)时: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时至五时。

②猘(zhì)狗:疯狗。

③彭乐:字子兴,东魏将领,骁勇善骑射。

【译文】

申时,东魏军队到达渭曲,都督太安人斛律羌举说:“宇文泰率领全国的军队而来,想要决一死战,就像疯狗一样,有时能咬人。而且渭曲芦苇深茂,地面泥泞,难以发挥力量,不如慢慢地和他们对峙,暗中分派精锐部队直袭长安,捣毁了他们的巢穴,宇文泰就可以不战而擒。”高欢说:“放火烧他们,怎么样?”侯景说:“应当活捉宇文泰给百姓看,如果将他同众人一同烧死了,谁又会相信呢!”彭乐精神抖擞,请求战斗,说:“敌寡我众,一百人擒一人,担心什么不能取胜!”高欢听从了他的意见。

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李弼弟檦,身小而勇,每跃马陷陈,隐身鞍甲之中,敌见皆曰:“避此小儿!”泰叹曰:“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征虏将军武川耿令贵杀伤多,甲裳尽赤,泰曰:“观其甲裳,足知令贵之勇,何必数级!”彭乐乘醉深入魏陈,魏人刺之,肠出,内之复战。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①,莫有应者,还,白欢曰:“众尽去,营皆空矣!”欢犹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曰②:“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欢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乃驰去,夜渡河,船去岸远,欢跨橐驼就船,乃得渡,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余人,余悉纵归。以上东魏之败。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③。

【注释】

①簿:军队之名籍。

②斛律金:东魏敕勒部人,因著《敕勒歌》名留于世。斛律是其姓。

③旌:表彰。

【译文】

东魏军队看见西魏军人少,争着向前攻击,不再保持队形。两军即将交战时,西魏丞相宇文泰敲响战鼓,士兵都奋起作战,于谨等六支军队共同战斗,李弼等人率铁骑横冲直撞,东魏军队从中间被分成两截,于是大败东魏军队。李弼弟弟李檦,身材矮小却很勇敢,每次飞马冲锋陷阵,把身体隐藏在鞍甲中间,敌人见了都说:“快避开这个小孩!”宇文泰感叹道:“有这样的胆识,何必要有八尺高的身躯!”征虏将军武川人耿令贵杀伤了很多敌人,铠甲衣服都染红了,宇文泰说:“看他的铠甲衣裳,就足以知道令贵的勇敢,何必要数他所杀敌人的数目呢!”彭乐乘酒醉深入到西魏的阵营,西魏人刺中他,肠子流了出来,他把肠子装进肚子后又继续战斗。东魏丞相高欢想要收兵再战,派张华原拿着名册去各营点兵,却没有人答应,张华原回来对高欢说:“大家都离开了,军营都空了!”高欢还是不肯离开。阜城侯斛律金说:“大家人心涣散,不能再指望他们作战了,应该赶紧撤往河东。”高欢按着马鞍不动,斛律金用鞭子抽马,才奔驰而去,晚上渡黄河时,船只离岸边很远,高欢骑着骆驼上船,才得以渡过。此一战东魏军丧失了战士八万多人,丢弃铠甲、兵器十八万件。西魏丞相宇文泰追赶高欢到黄河边,选拔两万多战士留下,其余的都放他们回去了。以上是东魏之败。都督李穆说:“高欢吓破胆了,迅速追赶,可以抓获。”宇文泰没有听从,率军返回渭南,所征集的军队才赶到,于是在战斗的地方每人种下一棵柳树,用来表彰战功。

侯景言于欢曰:“黑獭新胜而骄,必不为备,愿得精骑二万,径往取之。”欢以告娄妃①,妃曰:“设如其言,景岂有还理!得黑獭而失景,何利之有!”欢乃止。

【注释】

①娄妃:高欢的妃子,名昭君。其子高洋代东魏称帝后,她被尊为皇太后。

【译文】

侯景对高欢说:“宇文泰刚获胜后骄傲,一定没有防备,希望能给我两万精锐骑兵,直接去攻取他。”高欢把这事告诉娄妃,娄妃说:“假如真像他说的那样,侯景哪里有回来的道理!得到了宇文泰却失去了侯景,有什么好处!”高欢于是没有那样做。

魏加丞相泰柱国大将军,李弼十二将皆进爵增邑有差。

【译文】

西魏加封丞相宇文泰柱国大将军,李弼等十二位将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加封晋爵。

高敖曹闻欢败,释恒农,退保洛阳。

【译文】

高敖曹听说高欢战败,放弃了恒农,退守洛阳。

宇文泰北邙之战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八卷。北邙之战十分激烈,双方经过了多次的争斗较量,各有胜负,最后以宇文泰败退告终。文章头绪很多,但杂而不乱,其中尤以彭乐放走宇文泰、高欢两次脱难、耿令贵奋勇杀敌、王思政智退追兵等段落最为精彩,颇具戏剧性。战争因高仲密反叛而起,文章结尾再提对高仲密事件的处理,前后呼应。

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取吏部郎崔暹之妹,既而弃之,由是与暹有隙。仲密选用御史,多其亲戚乡党,高澄奏令改选①;暹方为澄所宠任,仲密疑其构己②,愈恨之。仲密后妻李氏艳而慧,澄见而悦之,李氏不从,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寻出为北豫州刺史,阴谋外叛。丞相欢疑之,遣镇城奚寿兴典军事③,仲密但知民务。仲密置酒延寿兴,伏壮士,执之,大同九年二月壬申④,以虎牢叛,降魏。魏以仲密为侍中、司徒。

【注释】

①高澄:东魏丞相高欢的长子,曾任并州刺史、尚书令、京畿大都督等职。高欢死后,继任丞相。其弟高洋代东魏称齐帝后,高澄被追尊为文襄帝。

②构:诬陷。

③镇城:官名。掌城防。

④大同九年:543年。

【译文】

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娶吏部郎崔暹的妹妹为妻,不久抛弃了她,因此与崔暹不和。高仲密选用御史,大多是他的亲戚老乡,高澄上奏要求改选;崔暹当时正受到高澄的宠爱信任,高仲密怀疑是崔暹陷害自己,更加痛恨他。高仲密后来的妻子李氏美艳而又聪慧,高澄看见后喜欢她,李氏不服从,衣服都被撕破了,她把这事告诉给高仲密,高仲密更加怨恨。不久,高仲密出任北豫州刺史,阴谋反叛。丞相高欢怀疑他,派镇城奚寿兴主管军事,高仲密只是掌管百姓的事务。高仲密设酒宴请奚寿兴,埋伏壮士,将奚寿兴捉拿。梁武帝大同九年二月壬申日,高仲密在虎牢反叛,投降了西魏。西魏任命高仲密为侍中、司徒。

欢以仲密之叛由崔暹,将杀之,高澄匿暹,为之固请,欢曰:“我丐其命①,须与苦手。”澄乃出暹,而谓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曰:“卿使崔暹得杖,勿复相见。”元康为之言于欢曰:“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尔,况于他人!”欢乃释之。

【注释】

①丐:给予,施予。

【译文】

高欢认为高仲密的反叛是由于崔暹,要杀崔暹,高澄将崔暹隐藏起来,坚持为他求情,高欢说:“我给他活命,但必须痛打一顿。”高澄于是放出崔暹,却对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说:“你如果让崔暹受到杖打,就不要再来见我。”陈元康因此对高欢说:“大王您正把天下交给大将军,大将军有一个崔暹却不能使他免受杖罚,父子之间还这样,更何况别人!”高欢于是释放了崔暹。

高季式在永安戍①,仲密遣信报之;季式走告欢,欢待之如旧。以上高仲密奔西魏召寇。

【注释】

①永安:地名。今山西霍州。

【译文】

高季式在永安驻守,高仲密派人送信告诉他情况;高季式跑去报告高欢,高欢仍像过去一样对待他。以上是高仲密奔西魏召致敌寇。

魏丞相泰帅诸军以应仲密,以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驱,至洛阳,遣开府仪同三司于谨攻柏谷,拔之;三月壬申,围河桥南城。东魏丞相欢将兵十万至河北,泰退军瀍上,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斛律金使行台郎中张亮以小艇百余载长锁,伺火船将至,以钉钉之,引锁向岸,桥遂获全。

【译文】

西魏丞相宇文泰率领各路军队接应高仲密,用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锋,到了洛阳,派开府仪同三司于谨攻打柏谷,攻下了柏谷;三月壬申日,围攻河桥南城。东魏丞相高欢率十万大军到达河北,宇文泰把军队撤退到瀍河上游,在河的上游放火船来烧河桥;斛律金派行台郎中张亮用一百多只小船装着长锁链,等到火船将要到时,用钉子把它钉住,把锁链引向岸边,桥于是得到保全。

欢渡河,据邙山为陈,不进者数日。泰留辎重于瀍曲,夜登邙山以袭欢。候骑白欢曰:“贼距此四十余里,蓐食干饭而来。”欢曰:“自当渴死!”乃正阵以待之。戊申黎明,泰军与欢军遇。东魏彭乐以数千骑为右甄①,冲魏军之北垂,所向奔溃,遂驰入魏营。人告彭乐叛,欢甚怒。俄而西北尘起,乐使来告捷,虏魏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临洮王柬、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升、钜鹿王阐、谯郡王亮、詹事赵善及督将僚佐四十八人。诸将乘胜击魏,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

【注释】

①甄:军队的左右两翼叫甄。

【译文】

高欢渡过黄河,占据邙山设置阵营,几天没有前进。宇文泰把辎重留在瀍曲,晚上登邙山袭击高欢。侦察骑兵告诉高欢:“敌人离这里四十多里,吃过干粮后才来。”高欢说:“他们自然会渴死!”于是整顿阵营等待西魏军队。戊申日黎明时,宇文泰的军队与高欢的军队相遇。东魏彭乐率数千骑兵为右翼,冲出西魏军队的北边,所向披靡,于是奔入西魏的军营。有人报告说彭乐反叛了,高欢十分愤怒。一会儿,西北方扬起沙尘,彭乐派人来报捷,俘虏了西魏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以及督将僚佐共四十八人。各位将领乘胜攻击西魏军队,大败西魏军队,杀死三万余人。

欢使彭乐追泰,泰窘,谓乐曰:“汝非彭乐邪?痴男子!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何不急还营,收汝金宝!”乐从其言,获泰金带一囊以归,言于欢曰:“黑獭漏刃,破胆矣!”欢虽喜其胜而怒其失泰,令伏诸地,亲捽其头①,连顿之,并数以沙苑之败,举刃将下者三,噤良久②。乐曰:“乞五千骑,复为王取之。”欢曰:“汝纵之何意?而言复取邪!”命取绢三千匹压乐背,因以赐之。以上东魏大破宇文泰于北邙山。

【注释】

①捽(zuó):揪。

②噤(xiè):咬牙切齿。

【译文】

高欢派彭乐追赶宇文泰,宇文泰被追得狼狈困窘,对彭乐说:“你不是彭乐吗?傻子!今天没有了我,明天哪里会有你呢!何不赶快回营去收拾你的金钱财宝!”彭乐听从了宇文泰的话,得了他的一袋金带而回,对高欢说:“宇文泰逃走了,但也吓破了胆!”高欢虽然高兴他打了胜仗,却恼怒他走失了宇文泰,命令他趴在地上,亲手揪住他的头,接连叩在地上,并且列举他在沙苑战败的罪过,几次举着刀就要砍下去,咬牙切齿了很久。彭乐说:“请给我五千骑兵,再为您把宇文泰抓来。”高欢说:“你放走他是什么意思?却说又要把他抓来!”命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在彭乐的背上,算是赏赐给他。以上是东魏大破宇文泰于北邙山。

明日复战,泰为中军,中山公赵贵为左军,领军若于惠等为右军。中军、右军合击东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欢失马,赫连阳顺下马以授欢。欢上马走,从者步骑七人,追兵至,亲信都督尉兴庆曰:“王速去,兴庆腰有百箭,足杀百人。”欢曰:“事济,以尔为怀州刺史;若死,用尔子!”兴庆曰:“儿小,愿用兄。”欢许之。兴庆拒战,矢尽而死。

【译文】

第二天,双方再次交战,宇文泰率领中军,中山公赵贵率领左军,领军若于惠等率领右军。中军、右军合力攻击东魏军队,大败东魏军队,俘虏了他们所有的步兵。高欢失去了马,赫连阳顺下马把马让给高欢。高欢上马逃走,有七个步兵、骑兵跟随。追兵赶到了,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间有一百支箭,足够杀死一百个敌人。”高欢说:“事情成功后,任命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死了,就任用你的儿子!”兴庆说:“儿子还小,希望任用我的哥哥。”高欢答应了他。兴庆抵抗作战,箭射完后被杀。

东魏军士有逃奔魏者,告以欢所在,泰募勇敢三千人,皆执短兵,配大都督贺拔胜以攻之。胜识欢于行间,执槊与十三骑逐之,驰数里,槊刃垂及,因字之曰:“贺六浑①,贺拔破胡必杀汝!”欢气殆绝,河州刺史刘洪徽从傍射胜,中其二骑,武卫将军段韶射胜马,毙之,比副马至,欢已逸去。胜叹曰:“今日不执弓矢,天也!”

【注释】

①贺六浑:高欢的鲜卑名。

【译文】

东魏士兵有逃奔到西魏的,告知高欢所在的地方,宇文泰募集三千勇士,都拿着短兵器,配给大都督贺拔胜攻打高欢。贺拔胜在队伍中认出了高欢,拿着长矛和十三个骑兵追赶他,奔驰了好几里,长矛的刃尖快要刺到高欢了,于是喊着他的字说:“贺六浑,我贺拔破胡一定要杀死你!”高欢几乎要气断身亡了,河州刺史刘洪徽从旁边用箭射贺拔胜,射中了他的两个骑兵,武卫将军段韶射贺拔胜的马,把马射死了,等到备用的马到达时,高欢已经逃走了。贺拔胜感叹道:“今天没有带上弓箭,这是天意呀!”

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呼,独入敌中,锋刃乱下,人皆谓已死,俄奋刀而还。如是数四,当令贵前者死伤相继。乃谓左右曰:“吾岂乐杀人!壮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贼所伤,何异逐坐人也!”以上次日东魏大败。

【译文】

西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喊着独自冲入敌群中,刀剑乱砍,人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不久他又挥着刀回来了。这样进行了四次,阻挡耿令贵的人不断死伤。他于是对左右的人说:“我哪里是喜欢杀人!壮士消灭敌人,不能不这样。如果不能杀死敌人,又不被敌人所伤害,这与坐着空谈有什么不同!”以上是次日东魏大败。

左军赵贵等五将战不利,东魏兵复振。泰与战,又不利。会日暮,魏兵遂遁,东魏兵追之;独孤信、于谨收散卒自后击之,追兵惊扰,魏诸军由是得全。若于惠夜引去,东魏兵追之;惠徐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毕,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有以异乎?”乃建旗鸣角,收散卒徐还,追骑疑有伏兵,不敢逼。泰遂入关,屯渭上。

【译文】

左军赵贵等五名将领作战不利,东魏军队又重新振奋。宇文泰与他们交战,又失利。正好天黑了,西魏军队于是逃走,东魏军队追赶;独孤信、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攻击东魏军队,东魏的追兵受到惊扰,西魏的各支军队因此得以保全。若于惠在晚上退离,东魏军队追赶;若于惠慢慢下马,回头命令厨子烧饭,吃完饭,他对左右的人说:“在长安死与在这里死,有什么不同吗?”于是树立旗子吹响号角,收拾散兵慢慢地往回走。追赶的骑兵怀疑有伏兵,不敢逼近。宇文泰于是进入关中,驻扎在渭上。

欢进至陕,泰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壹东西①,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以上东魏复大胜。

【注释】

①混壹:统一。

【译文】

高欢进军到陕州,宇文泰派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人抵御。行台郎中封子绘对高欢说:“统一东魏西魏,正在今天。从前魏太祖平定汉中,不乘胜攻取巴、蜀,错误在于迟疑不决,结果后悔莫及。希望大王不要疑虑。”高欢深表赞同,召集各位将领商议进退,大家都认为“野外没有青草,人和马都很疲惫瘦弱,不能追得太远”。陈元康说:“两雄相互争斗,已有很长时间。现在有幸取得重大胜利,这是天赐良机,不能失去,应该乘胜追击敌人。”高欢说:“如果遇到敌人的埋伏,我怎能取胜?”陈元康说:“大王以前在沙苑失利,他们都没有设伏兵;现在他们失败后像这样奔逃,怎么会有长远的谋划!如果舍弃敌人不追赶,一定会成为以后的祸患。”高欢不听从,派刘丰生率数千骑兵追击宇文泰,自己便率兵向东返回。以上是东魏又大胜。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①,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释】

①橹:用以观察敌情的望楼。

【译文】

宇文泰在玉壁召见王思政,将派他镇守虎牢,王思政还没有赶到,宇文泰就遭到了失败,于是就派他防守恒农。王思政进城后,命令士兵打开城门,解开衣服躺着休息,慰劳勉励将士,表示敌人不值得害怕。过了几天,刘丰生到达城下,感到害怕,不敢进城,率兵撤回。王思政于是修筑城墙,建造高台,耕种农田,积蓄粮草,从此恒农才有了防御的准备。

丞相泰求自贬,魏主不许。是役也,魏诸将皆无功,唯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力战功多。泰欲以雍、岐、北雍三州授之,以州有优劣,使探筹取之。仍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用彰其功。于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以上西魏增修军旅。

【译文】

丞相宇文泰请求贬低自己的官职,西魏皇帝不同意。这次战役,西魏各位将领都没有战功,只有耿令贵和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奋力作战,功劳很多。宇文泰想把雍州、岐州、北雍州三个州封给他们,因为三州有好有坏,让他们抽签选择。赏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用来表彰他们的功劳。于是广泛招募关、陇地区的豪门大族来增强军队力量。以上是西魏补充军力。

高仲密之将叛也,阴遣人扇动冀州豪杰,使为内应,东魏遣高隆之驰驿慰抚,由是得安。高澄密书与隆之曰:“仲密枝党与之俱西者,宜悉收其家属,以惩将来。”隆之以为恩旨既行,理无追改,若复收治,示民不信,脱致惊扰①,所亏不细,乃启丞相欢而罢之。以上东魏不诛高仲密之党。

【注释】

①脱:倘若。

【译文】

高仲密将要反叛时,暗中派人煽动冀州的英雄豪杰,让他们做内应,东魏派高隆之乘驿马奔驰去慰问安抚,冀州因此才得以安定。高澄秘密写信给高隆之说:“高仲密的党羽和他一同投奔西魏的,应该把他们的家属全部逮捕,以便警戒以后想反叛的人。”高隆之认为皇上既然已下旨宽赦,按理不应再更改,如果再逮捕惩处,让百姓觉得朝廷不守信用,如果导致惊扰动乱,损失不小,于是禀告丞相高欢而停止了这件事。以上是东魏不诛灭高仲密的党徒。

韦孝宽之守玉壁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九卷。玉壁防御战是历史上最激烈、最精彩、最典型的守城防御战之一。善于用兵的高欢殚精竭虑,用尽了所有攻城的方法,都被韦孝宽从容地一一化解。“城外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守御有余”,表现了韦孝宽随机应变的非凡智慧。文章文笔简练,以很短的篇幅将这场精彩迭出、扣人心弦的战斗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谓战争描写的袖珍精品。

梁中大同元年十月①,东魏丞相欢攻玉壁②,昼夜不息,魏韦孝宽随机拒之③。城中无水,汲于汾,欢使移汾,一夕而毕。欢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城上先有二楼,孝宽缚木接之,令常高于土山以御之。欢使告之曰:“虽尔缚楼至天,我当穿地取尔。”乃凿地为十道,又用术士李业兴“孤虚法”,聚攻其北,北,天险也。孝宽掘长堑,邀其地道,选战士屯堑上;每穿至堑,战士辄禽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有在地道内者,塞柴投火,以皮排吹之④,一鼓皆焦烂。敌以攻车撞城,车之所及,莫不摧毁,无能御者。孝宽缝布为幔,随其所向张之,布既悬空,车不能坏。敌又缚松、麻于竿,灌油加火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宽作长钩,利其刃,火竿将至,以钩遥割之,松、麻俱落。敌又于城四面穿地为二十道,其中施梁柱,纵火烧之,柱折,城崩。孝宽于崩处竖木栅以捍之,敌不得入。城外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守御有余。孝宽又夺据其土山。欢无如之何,以上韦孝宽之善守。乃使仓曹参军祖珽说之曰:“君独守孤城,而西方无救,恐终不能全,何不降也?”孝宽报曰:“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返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珽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⑤;自外军民,何事相随入汤火中!”乃射募格于城中云⑥:“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赏帛万匹。”孝宽手题书背,返射城外云:“能斩高欢者准此。”珽,莹之子也。东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战及病死者共七万人,共为一冢。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有星坠欢营中,士卒惊惧。十一月庚子,解围去。以上高欢苦攻无功而还。

【注释】

①中大同元年:546年。

②玉壁:山名。在今山西稷山境内。

③韦孝宽:名叔裕,西魏将领,曾任晋州刺史,接替王思政镇守玉壁。

④皮排:鼓风吹火用具。

⑤可尔:犹言“可以如此”。

⑥募格:招募人的赏格。

【译文】

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攻打玉壁,昼夜不停,西魏守将韦孝宽随机应变进行抵御。城中没有水,从汾水中取水,高欢派人使汾水改道,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工程。高欢在城南建造土山,想要登上土山进城。城上原来就有二层楼,韦孝宽在楼上捆绑木头接高,使城楼总比土山高来防御。高欢派人告诉韦孝宽:“即使你把楼绑接到天上,我也会穿过地下攻取你。”于是挖掘了十条地道,又利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聚集兵力攻打城北,北面是天然的险要地。韦孝宽挖长沟,拦截高欢的地道,选拔战士驻守在沟上;每当东魏士兵挖洞穿越到沟中时,驻守的战士就将他们捕杀。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准备好火,地道内有敌人,就塞进木柴投下火,用鼓风机吹火,一鼓风就把敌人都烧得焦烂。敌人用战车撞击城墙,车撞到的地方,没有不被撞坏的,无法抵御。韦孝宽用布缝制帐幕,随着敌人战车来的方向张开,布悬在高空,车子不能撞坏它。敌人又把松、麻等易燃物捆在竹竿上,浇上油点上火用来烧布,并且想要烧毁城楼。韦孝宽制作长钩,将钩刃磨得锋利,火竿将要到达时,用长钩远远地把它割断,竹竿上的松、麻都掉落了。敌人又在城的四面挖掘二十条地道,中间设立有梁柱,放火焚烧,梁柱折断,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崩塌的地方树立木栅来抵御,敌人进不了城。城外用尽了攻击方法,但城中却有余力防守。韦孝宽还夺取了高欢的土山。高欢对韦孝宽无可奈何,以上是韦孝宽善于守城。于是派仓曹参军祖珽去劝降:“你独自困守孤城,西魏却没有人来援救,恐怕终究不能保全,为什么不投降呢?”韦孝宽回答说:“我的城池很牢固,军粮也充足。进攻的人自己劳累,防守的人常常安逸,哪里十天一个月内就要等待救援!正担心你们这些人有不能返回的危险。我韦孝宽是关西的男子汉,一定不会做投降将军!”祖珽又对城中的人说:“韦城主受西魏的荣华富贵,或许可以不投降;外面来的军人百姓,为什么要跟随他赴汤蹈火呢!”于是向城中射进悬赏公告:“能够杀死城主投降的人,授给太尉官职,封为开国郡公,赏赐布帛一万匹。”韦孝宽在悬赏书背面亲笔题字,又射回城外,说:“能够杀死高欢的人也按这个标准封赏。”祖珽是祖莹的儿子。东魏苦攻了总共五十天,士兵战死和病死的有七万人,共同埋在一个坟墓里。高欢身心交瘁,因而生病。有星坠落在高欢的军营中,士兵都很惊慌恐惧。十一月庚子日,高欢撤围离去。以上是高欢苦攻,但无功而返。

先是,欢别使侯景将兵趣齐子岭①,魏建州刺史杨檦镇车厢②,恐其寇邵郡③,帅骑御之。景闻檦至,斫木断路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还河阳④。庚戌,欢使段韶从太原公洋镇邺⑤。辛亥,征世子澄会晋阳⑥。

【注释】

①齐子岭:地名。在今河南济源。

②车厢:地名。在今山西绛县。

③邵郡:地名。今山西垣曲。

④河阳:地名。今河南孟州。

⑤洋:即高洋,高欢次子,当时封太原公。

⑥澄:即高澄,高欢长子。

【译文】

在这之前,高欢另外派侯景率兵奔向齐子岭,西魏建州刺史杨檦镇守车厢,担心侯景侵犯邵郡,便率骑兵抵御。侯景听说杨檦赶到,砍断树木阻拦道路六十多里,仍然惊慌不安,于是退回河阳。庚戌日,高欢派段韶跟随太原公高洋镇守邺。辛亥日,征召世子高澄在晋阳会面。

魏以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建忠公。时人以王思政为知人。

【译文】

西魏任命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升爵位为建忠公。当时人认为王思政能知人善任。

十一月己卯,欢以无功,表解都督中外诸军,东魏主许之。欢之自玉壁归也,军中讹言韦孝宽以定功弩射杀丞相;魏人闻之,因下令曰:“劲弩一发,凶身自陨。”欢闻之,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作《敕勒歌》①,欢自和之,哀感流涕。

【注释】

①敕勒:当时北方一少数民族名。敕勒歌为鲜卑语,按古乐府,其辞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十一月己卯日,高欢因为没有功劳,上表请求解除自己都督中外诸军的职务,东魏皇帝同意了。高欢从玉壁回来后,军队中谣传韦孝宽用定功弩射死了丞相高欢;西魏人听到后,于是下令说:“强劲的弩弓一射出,凶恶的人自然会死去。”高欢听到后,勉强坐着会见各位权贵,让斛律金弹奏《敕勒歌》,高欢自己跟着唱,伤心感慨得流下了眼泪。

李晟移军东渭桥之事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唐德宗时,李怀光阴谋叛乱,图谋吞并李晟等所部军队。李晟、陆贽敏锐地觉察到了危险,谋划移军东渭桥,并说服唐德宗同意,机智地挫败了李怀光的阴谋。文章用轻松平淡的笔调描写了这场紧张斗争的过程,表现了李晟、陆贽的远见和机智。

兴元元年二月①,朱泚自奉天败归②,李晟谋取长安③。刘德信与晟俱屯东渭桥④,不受晟节制。晟因德信至营中,数以沪涧之败及所过剽掠之罪⑤,斩之。因以数骑驰入德信军,劳其众,无敢动者,遂并将之,军势益振。以上李晟并刘德信之众。

【注释】

①兴元元年:784年。

②朱泚(cǐ):人名。曾任唐卢龙节度使。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他被拥立为帝,国号秦。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后被李晟击败,被部将所杀。

③李晟:人名。曾任唐右神策军都将、凤翔陇右节度使,讨平朱泚叛乱。

④东渭桥: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北。

⑤沪涧之败:建中四年(783),刘德信援救襄城时,曾在沪涧被李希烈击败。

【译文】

唐德宗兴元元年二月,朱泚从奉天战败回来,李晟谋划攻取长安。刘德信与李晟一同驻扎在东渭桥,但不受李晟指挥。李晟乘刘德信来到军营中的机会,列举他在沪涧的失败以及所过之处抢劫掠夺的罪行,杀死了他。又率领几个骑兵奔驰到刘德信的军营中,慰劳他的士兵,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于是合并了刘德信的军队,军队势力更加强盛。以上是李晟兼并刘德信的部众。

李怀光既胁朝廷逐卢杞等,内不自安,遂有异志。又恶李晟独当一面,恐其成功,奏请与晟合军。诏许之。晟与怀光会于咸阳西陈涛斜①,筑垒未毕,泚众大至。晟谓怀光曰:“贼若固守宫苑,或旷日持久,未易攻取。今去其巢穴,敢出求战,此天以贼赐明公,不可失也!”怀光曰:“军适至,马未秣,士未饭,岂可遽战邪!”晟不得已,乃就壁。晟每与怀光同出军,怀光军士多掠人牛马,晟军秋毫不犯。怀光军士恶其异己,分所获与之,晟军终不敢受。怀光屯咸阳累月,逗留不进。上屡遣中使趣之②,辞以士卒疲弊,且当休息观衅。诸将数劝之攻长安,怀光不从,密与朱泚通谋。以上李怀光与李晟合军,观望不进。

【注释】

①陈涛斜:地名。在今陕西咸阳。

②中使:宦官。趣(cù):催促。

【译文】

李怀光威逼朝廷放逐卢杞等人后,自己内心感到不安,于是产生了谋反的念头。又厌恶李晟独当一面,担心他获得成功,于是上奏请求与李晟的军队会合。唐德宗下诏同意他的要求。李晟与李怀光在咸阳西边的陈涛斜会合,营垒还没有修筑完毕,朱泚的大兵来到。李晟对李怀光说:“敌人如果坚守宫中,可能长期不容易攻取。现在他们离开巢穴,胆敢出来寻求作战,这是上天把敌人送给您,不能失去机会!”李怀光说:“军队刚到这里,马没有喂养,士兵没有吃饭,怎么能立即出战呢!”李晟不得已只好修完营垒。李晟每次与李怀光一同出兵,李怀光的士兵掠夺百姓很多牛马,李晟的军队秋毫不犯。李怀光的士兵厌恶他们与自己不同,把获得的财物分给他们,但李晟的军队始终不敢接受。李怀光在咸阳驻扎了好几个月,逗留不前。唐德宗多次派宦官催促李怀光,他都推辞说士兵疲惫,应当暂时休息,伺机而动。将领们多次劝他进攻长安,李怀光都不听从,他还暗中与朱泚勾结。以上是李怀光与李晟的军队会合,观望不进。

李晟屡奏,恐其有变,为所并,请移军东渭桥。上犹冀怀光革心,收其力用,寝晟奏不下①。怀光欲缓战期,且激怒诸军,奏言:“诸军粮赐薄,神策独厚。厚薄不均,难以进战。”上以财用方窘,若粮赐皆比神策,则无以给之,不然又逆怀光意,恐诸军觖望②。乃遣陆贽诣怀光营宣慰,因召李晟参议其事。怀光意欲晟自乞减损,使失士心,沮败其功,乃曰:“将士战斗同而粮赐异,何以使之协力!”贽未有言,数顾晟。晟曰:“公为元帅,得专号令;晟将一军,受指踪而已。至于增减衣食,公当裁之。”怀光默然,又不欲自减之,遂止。以上李晟与李怀光有隙,思移兵。

【注释】

①寝:扣住不发。

②觖(jué)望:不满,抱怨。

【译文】

李晟屡次上奏,担心李怀光谋反,自己被他吞并,请求将军队改驻东渭桥。唐德宗仍然希望李怀光回心转意,能够发挥作用,把李晟的奏书压下不发。李怀光想拖延作战日期,并且要激怒各路军队,上奏说:“各路军队粮饷赏赐菲薄,唯独神策军优厚。厚薄不均,难以进兵作战。”唐德宗认为财政正处于困难时期,如果粮饷赏赐都比照神策军,就无法供给,而不这样做,又违背了李怀光的意愿,恐怕各路军队怨恨。于是派陆贽到李怀光的军营宣诏慰问,因而召李晟参加商议这件事。李怀光的意思是要李晟自己请求减少粮饷,使他失去士兵们的拥护,败坏他的功业,于是说:“将士同样战斗,粮饷赏赐却不一样,怎能使他们同心协力!”陆贽没有说话,几次看着李晟。李晟说:“您是主帅,有权发号施令;我只是带领一支军队,受您的指挥罢了。至于增减衣食,应当由您裁决。”李怀光沉默不语,又不愿自己提出减少神策军的粮饷,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以上是李晟与李怀光有嫌隙,想调动军队到别处。

时上遣崔汉衡诣吐蕃发兵①,吐蕃相尚结赞言:“蕃法发兵,以主兵大臣为信。今制书无怀光署名,故不敢进。”上命陆贽谕怀光,怀光固执以为不可,曰:“若克京城,吐蕃必纵兵焚掠,谁能遏之!此一害也。前有敕旨,募士卒克城者人赏百缗②,彼发兵五万,若援敕求赏,五百万缗何从可得!此二害也。虏骑虽来,必不先进,勒兵自固,观我兵势,胜则从而分功,败则从而图变,谲诈多端,不可亲信。此三害也。”竟不肯署敕。尚结赞亦不进军。以上李怀光不肯召吐蕃兵。

【注释】

①吐蕃:唐时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②缗: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

【译文】

当时唐德宗派崔汉衡去吐蕃调兵,吐蕃丞相尚结赞说:“按吐蕃的规定,调遣军队要以统兵大臣作凭证。现在制书上没有李怀光的署名,所以不敢进兵。”唐德宗命令陆贽告诉李怀光,李怀光坚决认为不可以,说:“如果攻占了京城,吐蕃必定放纵军队烧杀抢掠,谁能够阻止他们呢?这是第一个危害。以前下有诏令,招募能攻克京城的士兵,答应每人赏给一百缗钱,吐蕃派兵五万,如果按诏令要求赏赐,从哪里能得到五百万缗!这是第二个危害。吐蕃骑兵即使来了,必定不会冲在前面,率领军队保守自我,观望我军的形势,胜利了就分享功劳,失败了就图谋变乱,诡计多端,不能太信任。这是第三个危害。”他终究不肯在敕书上署名。尚结赞也不派遣军队。以上是李怀光不肯调用吐蕃兵。

陆贽自咸阳还,上言:“贼泚稽诛,保聚宫苑①,势穷援绝,引日偷生。怀光总仗顺之师,乘制胜之气,鼓行芟翦,易若摧枯,而乃寇奔不追,师老不用,诸帅每欲进取,怀光辄沮其谋,据兹事情,殊不可解。陛下意在全护,委曲听从,观其所为,亦未知感。若不别务规略,渐思制持,惟以姑息求安,终恐变故难测。此诚事机危迫之秋也,固不可以寻常容易处之。今李晟奏请移军,适遇臣衔命宣慰,怀光偶论此事,臣遂泛问所宜。怀光乃云:‘李晟既欲别行,某亦都不要藉。’臣犹虑有翻覆,因美其军盛强。怀光大自矜夸,转有轻晟之意。臣又从容问云:‘回日,或圣旨顾问事之可否,决定何如?’怀光已肆轻言,不可中变,遂云:‘恩命许去,事亦无妨。’要约再三,非不详审,虽欲追悔,固难为辞。伏望即以李晟表出付中书,敕下依奏,别赐怀光手诏,示以移军事由。其手诏大意云:‘昨得李晟奏,请移军城东以分贼势。朕本欲委卿商量,适会陆贽回奏,云见卿语及于此,仍言许去事亦无妨,遂敕本军允其所请。’如此则词婉而直,理顺而明,虽蓄异端,何由起怨!”上从之。以上陆贽奏请李晟移军,赐怀光手诏。

【注释】

①保聚宫苑:朱泚据长安,居白华殿,重兵多在宫苑之中,故名。

【译文】

陆贽从咸阳回来后,上疏说:“叛贼朱泚苟延残喘,聚集军队守护宫苑,形势穷困,外援断绝,苟且偷生。李怀光统领正义的军队,乘着获胜后的士气,一鼓作气消灭敌人,就像摧枯拉朽般容易,他却不追击逃亡的敌人,使军队士气衰竭而不用兵,将领们每次想要进兵攻取,李怀光就阻止他们的谋划,根据这些事情来看,十分令人费解。陛下意在保全维护他,委曲求全地顺从他,以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他也不知道感动。如果不另外进行筹划,逐渐地考虑控制掌握,只是用姑息迁就的办法求得安宁,我担心最终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变故。这实在是事情危急的时刻,因此不能当做平常的事情轻率处理。现在李晟上奏请求调动军队,正好遇上我奉命宣诏慰问,李怀光偶尔谈起这件事,我于是随口询问他的意见。李怀光便说:‘李晟既然要去其他地方,我也完全不需要借助他的力量。’我还担心他会反悔,因而称赞他的军队强盛。李怀光自我吹嘘,反过来有轻视李晟的意思。我又从容地问他:‘我回去后,如果皇上问事情是否可行,应该怎样决定?’李怀光已经说了大话,不能中间改变,于是说:‘皇上同意他离开,事情也没有什么妨碍。’与他再三约定,不是不慎重,他即使想反悔,也实在难以说出口。希望立即把李晟的奏表拿出来交给中书,下令依照奏表的请求行事,另外给李怀光一道手诏,说明调移军队的原因。手诏的大概意思是:‘昨天接到李晟的上奏,请求把军队调到城东边来分散敌人的力量。我本想委托你与他商量,正好陆贽回来上奏说,与你见面时谈及此事,你说同意他离开,于事无妨,于是告知你的军队,同意他的请求。’像这样就会言辞委婉而正直,道理通顺而明白,他即使心怀不轨,又从哪里产生怨恨呢!”唐德宗听从了这一建议。以上是陆贽奏请同意李晟调动军队并向李怀光发诏令。

晟自咸阳结陈而行,归东渭桥。时鄜坊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犹与怀光联营,陆贽复上奏曰:“怀光当管师徒,足以独制凶寇,逗留未进,抑有它由。所患太强,不资傍助。比者又遣李晟、李建徽、杨惠元三节度之众附丽其营①,无益成功,只足生事。何则?四军接垒,群帅异心,论势力则悬绝高卑,据职名则不相统属。怀光轻晟等兵微位下,而忿其制不从心,晟等疑怀光养寇蓄奸而怨其事多陵己。端居则互防飞谤,欲战则递恐分功,龃龉不和②,嫌衅遂构,俾之同处,必不两全。强者恶积而后亡,弱者势危而先覆,覆亡之祸,翘足可期③!旧寇未平,新患方起,忧叹所切,实堪疚心!太上消慝于未萌④,其次救失于始兆,况乎事情已露,祸难垂成,委而不谋,何以宁乱!李晟见机虑变,先请移军,建徽、惠元势转孤弱,为其吞噬,理在必然,它日虽有良图,亦恐不能自拔。拯其危急,唯在此时。今因李晟愿行,便遣合军同往,托言晟兵素少,虑为贼泚所邀,藉此两军迭为犄角,仍先谕旨,密使促装,诏书至营,即日进路,怀光意虽不欲,然亦计无所施。是谓先人有夺人之心,疾雷不及掩耳者也。解斗不可以不离,救焚不可以不疾,理尽于此,惟陛下图之。”以上陆贽更请李建徽、杨惠元移军。上曰:“卿所料极善。然李晟移军,怀光不免怅望⑤,若更遣建徽、惠元就东,恐因此生辞,转难调息⑥,且更俟旬时⑦。”

【注释】

①附丽:附着,依附。

②龃龉(jǔ yǔ):上下齿不合,比喻意见不合。

③翘足:抬起脚来,形容时间短暂。

④慝(tè):邪恶。

⑤怅望:情绪落寞而有所想望。

⑥调息:调停。

⑦旬时:犹“旬日”。

【译文】

李晟从咸阳列队行军,回到东渭桥。当时鄜坊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仍然与李怀光的军营相连接,陆贽又上奏说:“李怀光所管辖的军队,足以独立制服凶恶的敌人,停滞不前,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令人忧虑的是他的兵力太强,不需要他人的援助。最近又派李晟、李建徽、杨惠元三个节度使的军队依附他的军营,这样无助于成功,只足以产生事端。为什么呢?四支军队的营垒连接在一起,主将之间不能同心同德,势力相差悬殊,职务官衔互不统属。李怀光轻视李晟等人兵力少、地位低,却恼恨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控制,李晟等人怀疑李怀光放纵敌人并怨恨他欺侮自己。平时无事的时候相互防范诋诽,要作战的时候就彼此担心分享功劳,意见不合,于是产生矛盾,让他们同处一地,必定不能使双方都得到保全。强大的一方恶贯满盈而后灭亡,弱小的一方形势危急而先覆没,覆亡的灾祸很快就会到来!旧敌还没有消灭,新的忧患又将兴起,忧虑深重,实在令人痛心!最好的办法是在罪恶没有产生前消除掉,其次是在过失刚开始出现时就加以补救,何况事情已经暴露,灾祸即将形成,却抛在一边不谋划,怎么能够平息祸乱呢!李晟看到苗头就考虑到可能发生变乱,预先请求把军队移驻,李建徽、杨惠元的势力变得更加孤弱,必然会被李怀光吞并,以后即使有好办法,也恐怕不能解救。要拯救危难,只有在这时候。现在乘李晟请求移动的机会,就命令李建徽、杨惠元的军队一同前往,借口李晟的军队一向人少,担心被朱泚半路拦截,借助这两支军队相互支援,仍然先下诏令,秘密派人让他们快速整理行装,诏书下达军营后,当天就出发,李怀光心里虽然不赞同,但也无计可施。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迅雷不及掩耳。劝解争斗不能不将双方分开,救火不能不迅速,道理都在这里,希望陛下考虑。”以上是陆贽进一步提出让李建徽、杨惠元调动军队。唐德宗说:“你的设想很好。但是李晟转移军队,李怀光难免有意见,如果再派遣李建徽、杨惠元去东边,恐怕李怀光因此有借口,反而难以调和,暂且再等待些日子吧。”

裴度李愬平蔡之役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卷。平蔡之役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夜袭战,当蔡州城被攻陷时,叛军首领还蒙在鼓里。这次战役之所以打得如此顺利、漂亮,是因为李愬善于招抚降将,并且用人不疑,使吴元济的重要将领一一为己所用,并对取得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李愬还善于用计向敌人示弱,麻痹敌人,从而保证了袭击的成功。

元和十二年春①,正月甲申,贬袁滋为抚州刺史②。

【注释】

①元和十二年:817年。

②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在今河南汝南)人,唐德宗、宪宗时历官彰义节度使、湖南节度使、抚州刺史等职。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春季,正月甲申日,袁滋降职为抚州刺史。

李愬至唐州①,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愬知之,有出迓者②,愬谓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耻,故使来拊循尔曹③。至于战攻进取,非吾事也。”众信而安之。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愬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故吾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淮西人自以尝败高、袁二帅④,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注释】

①李愬(sù):字元直,唐宪宗时曾任唐邓节度使,后以战功历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唐州:地名。今河南泌阳。

②迓(yà):迎接。

③拊(fǔ)循:抚慰,安抚。

④淮西:唐方镇,领申、光、蔡三州之地,号彰义军。高:即高霞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中期将领。

【译文】

李愬到达唐州,军队在打了败仗之后,士兵都害怕作战,李愬知道这种情况,有人出来迎接,李愬对他们说:“皇上知道我性格温和懦弱,能够忍受耻辱,所以派我来安抚你们。至于作战进攻,不是我的事情。”众人相信他的话,都感到安心。李愬亲自巡视军营,抚恤受伤患病的士兵,不树立威严。有人指责他治军不严,李愬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袁尚书专门用恩惠安抚敌人,敌人轻视他,听说我来了,一定会加强防备,所以我要装出治军不严的样子给他们看。他们必定认为我懦弱,因而松懈怠惰,然后就可以图谋。”淮西人自以为曾经打败高霞寓、袁滋二位主将,轻视李愬名声地位一向很低微,于是不加防备。

李愬谋袭蔡州①,表请益兵;诏以昭义、河中、鄜坊步骑二千给之②。以上李愬初至唐州。

【注释】

①蔡州:地名。今河南汝南。

②昭义、河中、鄜坊:皆唐方镇名。

【译文】

李愬谋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加军队;唐宪宗下诏把昭义、河中、鄜坊的二千步兵、骑兵给他。以上是李愬初到唐州。

丁酉,愬遣十将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①,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②,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③,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士,贞元中隶安州④,与吴氏战,为其所擒,自分死矣,吴氏释我而用之,我因吴氏而再生,故为吴氏父子竭力。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注释】

①十将:军中小校。

②吴元济:唐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少阳死后,吴元济袭位未得朝廷许可,于是率兵反叛。捉生虞候:负责抓获敌方人士,以了解兵情的下级军官。

③刳(kū):剖,剖开。

④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安州:地名。今湖北安陆。

【译文】

丁酉日,李愬派十将马少良率领十多名骑兵巡逻,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交战后俘虏了他。丁士良是吴元济的勇将,经常为害东边,众人请求挖他的心,李愬答应了。一会儿,召见丁士良进行审问,丁士良毫无惧色。李愬说:“真是大丈夫啊!”命令解开对他的捆绑。丁士良便自我陈述说:“我本来不是淮西人,贞元年间隶属安州,与吴元济作战,为他擒获,自以为死定了,吴元济放了我并加以重用,我因为吴元济而重新得到活命,所以为他们父子尽力。昨天精疲力竭,又被您擒获,也自以为死定了,今天您又让我活下去,我愿意尽死力报答您的恩德。”李愬于是给他衣服兵器,任命他为捉生将。

己亥,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①。

【注释】

①葛伯城: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宁陵。

【译文】

己亥日,淮西行营上奏攻克了蔡州古葛伯城。

丁士良言于李愬曰:“吴秀琳拥三千之众,据文城栅①,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近者,有陈光洽为之谋主也。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公先擒光洽,则秀琳自降矣。”戊申,士良擒光洽以归。以上收降丁士良。

【注释】

①文城栅:地名。故城在今河南遂平。

【译文】

丁士良对李愬说:“吴秀琳拥有三千人,占据着文城栅,是吴元济的左臂,官军之所以不敢靠近,是因为陈光洽做他的军师。陈光洽勇敢而轻率,喜欢自己出来作战,请让我为您擒获他,那么吴秀琳自然就会投降。”戊申日,丁士良将陈光洽擒获回来。以上是收降丁士良。

鄂岳观察使李道古引兵出穆陵关①。甲寅,攻申州②,克其外郭,进攻子城。城中守将夜出兵击之,道古之众惊乱,死者甚众。道古,皋之子也③。

【注释】

①穆陵关:地名。在今湖北麻城。

②申州:地名。今河南信阳。

③皋:即曹成王李皋,历任江西、山南等镇节度使。

【译文】

鄂岳观察使李道古率兵出穆陵关。甲寅日,进攻申州,攻克了外城,继续进攻内城。城内的守将夜间出兵攻击,李道古的军队惊慌混乱,死了很多人。李道古是李皋的儿子。

淮西被兵数年,竭仓廪以奉战士,民多无食,采菱芡鱼鳖鸟兽食之①,亦尽,相帅归官军者前后五千余户。贼亦患其耗粮食,不复禁。庚申,敕置行县以处之②,为择县令,使之抚养,并置兵以卫之。

【注释】

①芡(qiàn):水生植物,叶、茎皆有刺,结实如栗球,俗名“鸡头”,可食用。

②行县:一种行政举措。因县境被叛军所据,故在另一地设置该县县署,以安置自该县逃出的百姓。

【译文】

淮西遭受了数年的战争,仓库中的粮食全都用来供给战士,百姓大多没有粮食,采摘菱角、芡实,捕捉鱼、鳖、鸟、兽作为食物,这些东西也采摘捕捉完了,百姓成群结队归附官军的先后有五千多户。敌人也担心百姓耗费粮食,不再禁止他们归附官军。庚申日,唐宪宗下令设置行县来安置他们,为他们选择县令,抚养他们,并设置军队保护他们。

三月乙丑,李愬自唐州徙屯宜阳栅①。

【注释】

①宜阳栅:地名。在今河南桐柏。

【译文】

三月乙丑日,李愬从唐州移兵驻扎宜阳栅。

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戊子,愬引兵至文城西五里,遣唐州刺史李进诚将甲士八千至城下,召秀琳,城中矢石如雨,众不得前。进诚还报:“贼伪降,未可信也。”愬曰:“此待我至耳。”即前至城下,秀琳束兵投身马足下,愬抚其背慰劳之,降其众三千人。秀琳将李宪有材勇,愬更其名曰忠义而用之,悉迁妇女于唐州。于是唐、邓军气复振,人有欲战之志。贼中降者相继于道,随其所便而置之。闻有父母者,给粟帛遣之,曰:“汝曹皆王人,勿弃亲戚。”众皆感泣。以上收降吴秀琳等。

【译文】

吴秀琳在文城栅投降李愬。戊子日,李愬率兵到达文城西边五里的地方,派唐州刺史李进诚率八千战士赶到城下,召吴秀琳出来,城中的箭和石头像雨一般落下,战士们不能前进。李进诚回来报告说:“敌人假装投降,不能相信。”李愬说:“这是要等待我去。”随即赶到城下,吴秀琳捆着兵器跪在李愬的马脚下,李愬抚摩着他的背慰劳他,他的三千部众都投降了。吴秀琳的将领李宪勇敢而有才能,李愬将他的名字改为忠义,加以任用,把妇女全部迁往唐州。于是唐、邓地区的军队士气又振奋起来,人人有了作战斗志。敌人中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根据他们的方便给以安置。听说有父母的人,就给粮食布帛送他们走,说:“你们都是君王的百姓,不要抛弃亲人。”众人都感动得哭泣。以上是收降吴秀琳等。

官军与淮西兵夹溵水而军①,诸军相顾望,无敢渡溵水者。陈许兵马使王沛先引兵五千渡溵水,据要地为城,于是河阳、宣武、河东、魏博等军相继皆渡②,进逼郾城。丁亥,李光颜败淮西兵三万于郾城,走其将张伯良,杀士卒什二三。

【注释】

①溵水:在今河南中部。

②河阳、宣武、河东、魏博:均为唐方镇名。

【译文】

官军和淮西兵在溵水两岸分别驻扎,各路军队互相张望,没有谁敢渡过溵水。陈许兵马使王沛先率兵五千渡过溵水,占据重要的地方修筑城堡,于是河阳、宣武、河东、魏博等军队相继都渡过河,向前逼近郾城。丁亥日,李光颜在郾城击败三万淮西兵,主将张伯良逃跑,十分之二三的士兵被杀死。

己丑,李愬遣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兵攻诸栅。其日,少玢下马鞍山①,拔路口栅。夏四月,辛卯,山河十将马少良下嵖岈山②,擒淮西将柳子野。以上诸军度溵水屡捷。

【注释】

①马鞍山:地名。在今河南确山。

②嵖岈山:地名。在今河南遂平。

【译文】

己丑日,李愬派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兵进攻各栅。这一天,董少玢攻下了马鞍山,攻取路口栅。夏季四月,辛卯日,山河十将马少良攻下嵖岈山,擒获淮西将领柳子野。以上是各支部队渡过溵水后屡获胜利。

吴元济以蔡人董昌龄为郾城令,质其母杨氏。杨氏谓昌龄曰:“顺死贤于逆生,汝去逆而吾死,乃孝子也;从逆而吾生,是戮吾也。”会官军围青陵①,绝郾城归路,郾城守将邓怀金谋于昌龄,昌龄劝之归国,怀金乃请降于李光颜曰:“城人之父母妻子皆在蔡州,请公来攻城,吾举烽求救,救兵至,公逆击之,蔡兵必败,然后吾降,则父母妻子庶免矣。”光颜从之。乙未,昌龄、怀金举城降,光颜引兵入据之。以上董昌龄、邓怀金以郾城降。

【注释】

①青陵: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漯河。

【译文】

吴元济任命蔡人董昌龄为郾城令,以他的母亲杨氏做人质。杨氏对董昌龄说:“归顺朝廷而死胜过跟随叛逆而活,你离开叛贼而我死了,你是孝子;你跟随叛贼而我活着,这是侮辱我。”刚好官军围攻青陵,断绝了郾城的退路,郾城守将邓怀金与董昌龄商议,董昌龄劝他归顺朝廷,邓怀金于是向李光颜请求投降,他说:“城中人的父母妻儿都在蔡州,请您来攻城,我点燃烽火求救,救兵来到,您迎头打击,蔡州的军队必定失败,然后我投降,那样我们的父母妻儿就会免遭杀害。”李光颜答应了。乙未日,董昌龄、邓怀金献城投降,李光颜率兵进城驻守。以上是董昌龄、邓怀金献郾城投降。

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①,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

【注释】

①洄曲:地名。溵水至此洄曲,因以得名。

【译文】

吴元济听说郾城失守,十分害怕。当时,董重质率领骡军防守洄曲,吴元济出动所有的亲信和守城士兵去董重质那里抗拒官军。

李愬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下冶炉城①。丙申,十将阎士荣下白狗、汶港二栅。癸卯,妫雅、田智荣破西平。丙午,游弈兵马使王义破楚城。五月辛酉,李愬遣柳子野、李忠义袭朗山,擒其守将梁希果。

【注释】

①妫(ɡuī)雅:人名。冶炉城:地名。为战国时韩国铸剑之地,在今河南西平。

【译文】

李愬的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攻下冶炉城。丙申日,十将阎士荣攻下白狗、汶港二栅。癸卯日,妫雅、田智荣攻破西平。丙午日,游弈兵马使王义攻破楚城。五月辛酉日,李愬派柳子野、李忠义袭击朗山,擒获守将梁希果。

丁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拔之。以上破诸城栅。

【译文】

丁丑日,李愬派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进击青喜城并攻克了该地。以上是攻破各防御设施。

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庚辰,祐率士卒刈麦于张柴村①,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②,它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牒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③。”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以还愬。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以上厚待降将李祐。

【注释】

①刈(yì):割。

②夜分:夜半。

③归死:犹言“致死”。

【译文】

李愬每次得到投降士兵,一定亲自召引询问详细情况,因此敌人的地势险易、距离远近、兵力虚实都知道了。李愬厚待吴秀琳,和他一起谋划攻取蔡州。吴秀琳说:“您要攻取蔡州,非得到李祐不可,我吴秀琳无能为力。”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有勇有谋,防守兴桥栅,经常欺凌官军。庚辰日,李祐率领士兵在张柴村割麦子,李愬召见厢虞候史用诚,命令他说:“你用三百骑兵埋伏在那里的树林中,再派人在前面摇旗子,好像将要烧掉他们堆积的麦子。李祐一向轻视官军,必定会派轻装骑兵来追赶,你就出动骑兵袭击他,一定会擒获他。”史用诚按照李愬的话前往,活捉李祐回来。将士们因为李祐以前杀死了很多官军,争相请求杀死他。李愬没有答应,解开对李祐的捆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当时李愬想袭击蔡州,对谋划更加保密,只召见李祐和李忠义,让其他人退下后谈话,有时谈话直到深夜,其他人都不能听到。将领们担心李祐叛变,多次劝说李愬;李愬却待李祐更加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诸军每天都有文书说李祐是敌人的内应,并且说捉得敌人的间谍都交待了这件事。李愬担心毁谤的话先传到皇帝那里,自己来不及解救,于是握着李祐的手哭泣道:“难道是上天不想平定吴元济这贼人吗?为什么我们二人互相信赖如此深却不能堵住众人的毁谤之口呢。”为此对众人说:“大家既然认为李祐可疑,那就交由天子处死他吧!”于是给李祐戴上镣铐送往京城,预先秘密上表说明情况,并说:“如果杀了李祐,就不能成功。”唐宪宗下诏释放李祐,送还给李愬。李愬见到李祐十分高兴,握着他的手说:“你得到保全,这是国家的福气啊!”于是任命他为散兵马使,让他佩刀巡逻,自由出入营帐;有时与他一同住宿,秘密交谈,整夜不睡直到天亮,有人在帐外偷听,只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随的牙队有三千人,称做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的精锐。李愬又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以上是李愬厚待降将李祐。

旧军令,舍贼谍者屠其家。愬除其令,使厚待之,谍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贼中虚实。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译文】

旧的军令规定,窝藏敌人间谍的人杀死他的全家。李愬废除这条军令,让人厚待间谍,间谍反而把敌人的情况告诉李愬,李愬更加知道敌人的虚实。乙酉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兵前来救援,官军形势不利。众人都很苦恼,只有李愬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谋啊!”于是招募了三千敢死队员,叫做突将,从早到晚亲自教练他们,使他们经常做好行军的准备,想用来袭击蔡州。正好下了很久雨,到处是积水,计划没有实现。

吴元济见其下数叛,兵势日蹙,六月壬戌,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上遣中使赐诏,许以不死;而为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制,不得出。

【译文】

吴元济看到他的部下屡屡背叛他,军事形势日益窘迫,于六月壬戌日上表谢罪,愿意捆绑自己回到朝廷。皇上派宦官下诏,答应不杀死他;但是吴元济被身边的人和大将董重质控制,不能出来。

诸军讨淮、蔡,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以上吴元济穷蹙,朝廷欲罢兵。裴度独无言①,上问之,对曰:“臣请自往督战。”乙卯,上复谓度曰:“卿真能为朕行乎?”对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丙戌,以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②,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以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朗、同平章事。制下,度以韩弘已为都统,不欲更为招讨,请但称宣慰处置使,仍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之选,上皆从之。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上为之流涕。八月庚申,度赴淮西,上御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茂昭弟也,尝以胆略自衒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曰:“此忠顺之门,为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③。以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承简,崇文之子也。

【注释】

①裴度:字中立。唐德宗时进士,后以战功封晋国公,累官至中书令。

②彰义节度使:即淮西节度使,领申、光、蔡三州。

③永州:地名。今湖南永州。

【译文】

各路军队讨伐淮西、蔡州,用了四年时间没有攻克,粮食运输疲惫不堪,百姓以至于有人用驴耕田的。唐宪宗也对此感到忧虑,征求宰相的意见。李逢吉等人争着说军队疲惫财政枯竭,主张停战。以上是吴元济形势窘迫,而朝廷也想罢兵。只有裴度没有说话,皇上询问他,他回答说:“我请求亲自前往督战。”乙卯日,唐宪宗又对裴度说:“你真能为我去督战吗?”裴度回答说:“我发誓不与这些叛贼一同活着。我最近看吴元济的奏表,他的形势实在窘迫,只是各位将领不同心协力逼迫他,所以没有投降。如果我亲自去军营,各位将领害怕我抢了他们的功劳,一定会争着进兵攻克敌人。”唐宪宗听了很高兴,丙戌日,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然充当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任命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命令下达后,裴度认为韩弘已为都统,他不想再做招讨,请求只称做宣慰处置使,仍然上奏推荐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都是朝廷选拔的官员,唐宪宗都听从了他的请求。裴度将要出发了,对唐宪宗说:“我如果消灭了叛贼,就有机会再见到您;叛贼如果还存在,我就不会回朝廷。”唐宪宗因此感动得流下眼泪。八月庚申日,裴度奔赴淮西,唐宪宗到通化门为他送行。右神武将军张茂和是张茂昭的弟弟,曾向裴度夸耀自己的胆略;裴度上表推荐他为都押牙,张茂和借口有病推辞,裴度上奏请求杀了他。唐宪宗说:“他是忠臣的后代,我为你把他贬到远方去吧。”辛酉日,张茂和被贬为永州司马。任命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高承简是高崇文的儿子。

李逢吉不欲讨蔡,翰林学士令狐楚与逢吉善,度恐其合中外之势以沮军事,乃请改制书数字,且言其草制失辞。壬戌,罢楚为中书舍人。以上裴度自请视师。

【译文】

李逢吉不想讨伐蔡州,翰林学士令狐楚与李逢吉关系好,裴度害怕他们联合朝廷内外的势力阻止军事行动,于是请求更改制书上的几个字,并说令狐楚草写的制书用词不当。壬戌日,罢免令狐楚的翰林学士职务,任用他为中书舍人。以上是裴度请求去视察军队。

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战,癸亥,败于贾店①。

【注释】

①贾店:地名。在今河南漯河。

【译文】

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兵作战,癸亥日,在贾店战败。

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镇将楚丘曹华知而为备,击却之。度虽辞招讨名,实行元帅事,以郾城为治所。甲申,至郾城。先是,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度悉奏去之,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多有功。以上裴度驻郾城。

【译文】

裴度经过襄城南边的白草原,淮西人用七百名骁勇的骑兵拦截他。镇将楚丘人曹华知道后作了防备,打退了敌人。裴度虽然辞去了招讨的官名,实际上行使统帅的职权,把郾城当作办公地。甲申日,到达郾城。在这以前,各道都有宦官监督军队,军队的进退不由主将决定,获胜了宦官就先派使者报捷,作战不利就百般凌辱主将。裴度上奏将监军宦官全部撤除,各将领才得以专权指挥军事,立了很多战功。以上是裴度驻郾城。

九月庚子,淮西兵寇溵水镇,杀三将,焚刍藁而去。

【译文】

九月庚子日,淮西兵侵犯溵水镇,杀死官军三个将领,烧毁草料后离去。

甲寅,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彼以往亡不吾虞,正可击也。”遂往,克其外城,斩首千余级。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①,令曰:“敢退者斩!”返旆力战②,献忠死,淮西兵乃退。或劝愬乘胜攻其子城,可拔也。愬曰:“非吾计也。”引兵还营。以上李愬攻吴房,不取。

【注释】

①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亦称“交床”。

②旆(pèi):旌旗。

【译文】

甲寅日,李愬将要攻打吴房,各位将领说:“今天是往亡日。”李愬说:“我军人少,不能硬拼,应该出其不意。他们因为今天是往亡日而不防备我们,正好可以攻击他们。”于是出兵,攻克了外城,消灭了一千多名敌人。其余的敌人退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兵撤退来引诱敌人,淮西兵将领孙献忠果然率五百名骁勇骑兵在后面追击。大家都很惊慌,将要逃跑,李愬下了马坐在交椅上命令道:“敢后退的杀头!”回头奋力作战,孙献忠战死,淮西兵于是退去。有人劝李愬乘胜进攻敌人的内城,认为一定可以攻下。李愬说:“这不是我的计谋。”率兵返回军营。以上是李愬攻打吴房,但没有攻取。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冬十月甲子,遣掌书记郑澥至郾城,密白裴度。度曰:“兵非出奇不胜,常侍良图也①。”

【注释】

①常侍:官名。

【译文】

李祐对李愬说:“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还有的在四处防守,守州城的都是老弱的士兵,可以乘虚直奔州城。等敌将听到消息,吴元济已经被擒获了。”李愬认为有道理。冬季十月甲子日,派掌书记郑澥赶到郾城,秘密告诉裴度。裴度说:“作战不用奇计不能取得胜利,李愬的计谋很好。”

裴度帅僚佐观筑城于沱口,董重质帅骑出五沟,邀之,大呼而进,注弩挺刃,势将及度。李光颜与田布力战拒之,度仅得入城。贼退,布扼其沟中归路,贼下马逾沟,坠压死者千余人。

【译文】

裴度率领属官在沱口观看修筑城墙,董重质率骑兵从五沟出发,拦截他们,大喊着往前冲,张着弓挺着刀,即将逼近裴度。李光颜和田布奋力作战,抗拒敌军,裴度仅仅得以进城。敌军退去,田布扼守敌人在沟中的退路,敌人下马过沟,摔死压死了一千多人。

辛未,李愬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糒①,整羁靮②,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③,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注释】

①干糒(bèi):干粮。

②羁靮(dí):马络头。

③击柝(tuò)者:守更夫。

【译文】

辛未日,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守文城,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锋,自己和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命令李进诚率领三千人殿后。军队出发后,不知道要去哪里。李愬说:“只要往东走。”走了六十里,晚上到达张柴村,杀死了所有的守兵和守烽火的兵。占据了敌人营寨,命令士兵稍微休息一会儿,吃过干粮,整理好马鞍和缰绳,留下五百义成军镇守,以拆断洄曲和各条道路上的桥梁,又连夜率兵出发。各位将领询问去哪里,李愬说:“进入蔡州擒拿吴元济!”各位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当时正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军旗吹破了,人马冻死了很多。天色阴森漆黑,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官军都没有走过,人人自以为一定会死,但畏惧李愬,不敢违背命令。半夜时,雪下得更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靠近城边有个养鹅鸭的水池,李愬命令人惊动鹅鸭来混淆军队的声音。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廷命令后,官军已有三十多年没有来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没有防备。壬申日,四更的时候,李愬到达城下,没有一个人知道。李祐、李忠义用大镢头在城墙上挖坑穴,先攀登上去,壮士跟着上去。守门士兵正在熟睡,将他们全都杀了,但留下了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于是打开城门让大军进去,到了内城,也是这样,城中的人都没有发觉。鸡叫时,雪停了,李愬进入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告诉吴元济:“官军到了!”吴元济还在睡觉,他笑着说:“这是俘虏和囚犯在偷东西!天亮后把他们全部杀掉。”又有人告诉他:“城被攻陷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子弟来向我要御寒的衣服。”起床后,在堂中听到李愬军中传令说:“常侍传话。”有近万人应声。吴元济这才开始感到害怕,说:“是什么常侍,能来到这里!”于是率领身边的人登上牙城抵抗。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译文】

当时董重质拥有一万多精兵据守洄曲。李愬说:“吴元济所盼望的是董重质的援救。”于是看望董重质的家属,很好地安抚他们,派董重质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告诉董重质。董重质于是独自一人骑马来向李愬投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厨厩之卒,皆复其职,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①。以上李愬袭破蔡州。

【注释】

①鞠场:球场。鞠,古代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球。

【译文】

李愬派李进诚攻打牙城,毁坏了外门,夺得武器库,取出里面的兵器。癸酉日,又攻打牙城,烧南门,百姓争相背柴草帮助官军,射到城上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申时,城门坏了,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用梯子让他下来。甲戌日,李愬用槛车押送吴元济去京城,并通报裴度。这天,申州、光州及各镇军队两万多人相继来投降。自从吴元济被擒获后,李愬没有杀一个人,凡是吴元济的官吏、侍从、烧饭养马的士兵,都恢复他们的官职,使他们心中没有疑虑,然后驻扎在球场上等待裴度。以上是李愬袭取蔡州。

己卯,淮西行营奏获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言于上曰:“淮西大有珍宝,臣能知之,往取必得。”上曰:“朕讨淮西,为人除害,珍宝非所求也。”

【译文】

己卯日,淮西行营上奏擒获了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对皇上说:“淮西有很多珍宝,我知道放在哪里,前去取一定会得到。”皇上说:“我讨伐淮西是为百姓除害,不是为了求得珍宝。”

董重质之去洄曲军也,李光颜驰入其壁,悉降其众。庚辰,裴度遣马总先入蔡州慰抚。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余人入城,李愬具櫜鞬出迎①,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以上裴度入蔡。

【注释】

①櫜鞬( ɡāo jiān):弓箭袋。

【译文】

董重质离开洄曲军后,李光颜驰马进入他的军营,他的军队全部投降。庚辰日,裴度派马总先进入蔡州慰抚兵众。辛巳日,裴度树立彰义军的符节,率领一万多降兵入城,李愬佩着弓箭袋出城迎接,跪拜在道路的左边。裴度要避开,李愬说:“蔡州人冥顽叛逆,不知道上下的名分,已经几十年了,希望您借这个机会向他们显示,使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裴度这才接受了李愬的跪拜之礼。以上是裴度进入蔡州城。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众皆服。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以上李愬自明知略。

【译文】

李愬率军队回到文城,将领们向他请教:“开始您在朗山战败而不忧虑,在吴房战胜了却不攻取,冒着大风大雪而不停止,孤军深入而不畏惧,但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这都是大家感到不明白的,敢问是什么原因?”李愬说:“朗山作战不利,敌人就会轻视我而不加防备。夺取吴房,那里的守军就会逃往蔡州,合力坚守,所以要保留吴房来分散敌人的兵力。风雪交加,天色阴暗,烽火就不能传接,敌人不知道我们到达。孤军深入,人人就都会拼命,战斗力倍增。看远方的人不顾近处,考虑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如果打了小胜仗就骄傲,遭到小的失败就忧虑,自己先扰乱了自己,哪里还能立功呢!”大家都很佩服。李愬自己生活节俭,但对待人才却很优厚,知道贤能就不怀疑,见事可行就能决断,这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以上是李愬阐述作战中的智谋。

裴度以蔡卒为牙兵,或谏曰:“蔡人反仄者尚多①,不可不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使,元恶既擒,蔡人则吾人也,又何疑焉!”蔡人闻之感泣。先是吴氏父子阻兵,禁人偶语于涂,夜不燃烛,有以酒食相过从者罪死。度既视事,下令惟禁盗贼,余皆不问,往来者不限昼夜,蔡人始知有生民之乐。

【注释】

①反仄:反复无常。

【译文】

裴度任命蔡州兵做牙兵,有人劝说:“蔡州人反复不定的很多,不能不防备。”裴度笑着说:“我是彰义节度使,首恶已经擒获,蔡州人就是我的百姓,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蔡州人听到后感动得流泪。在这以前吴氏父子依仗军队,禁止人们在路上私下交谈,晚上不能点蜡烛,有用酒食互相招待的判死罪。裴度治理蔡州后,下令只禁止盗贼,其余的事都不过问,往来不限定白天还是黑夜,蔡州人才开始知道生活的乐趣。

甲申,诏韩弘、裴度条列平蔡将士功状及蔡之将士降者,皆差第以闻。淮西州县百姓,给复二年①;近贼四州,免来年夏税。官军战亡者,皆为收葬,给其家衣粮五年;其因战伤残废者,勿停衣粮。

【注释】

①给复:免除徭役赋税。

【译文】

甲申日,唐宪宗下诏命令韩弘、裴度把平定蔡州将士的功劳情况以及蔡州投降将士都依次列举上奏。淮西州县的百姓,免除二年的赋税徭役;靠近敌人的四州,免除明年夏天的税收。官军中战死的人都收尸埋葬,给家属五年的衣粮;因作战而受伤残废的人,不停止供给衣粮。

十一月,上御兴安门受俘,遂以吴元济献庙社,斩于独柳之下①。以上功成后事。

【注释】

①独柳:唐长安城西南隅有独柳树,为行刑处。

【译文】

十一月,唐宪宗驾车前往兴安门接受献俘,于是用吴元济献祭宗庙社稷,在独柳树下杀了他。以上是平定蔡州后的事。

初,淮西之人劫于李希烈、吴少诚之威虐,不能自拔,久而老者衰,幼者壮,安于悖逆,不复知有朝廷矣。自少诚以来,遣诸将出兵,皆不束以法制,听各以便宜自战,故人人得尽其才。韩全义之败于溵水也,于其帐中得朝贵所与问讯书,少诚束以示众曰:“此皆公卿属全义书,云破蔡州日,乞一将士妻女为婢妾。”由是众皆愤怒,以死为贼用。虽居中土,其风俗犷戾①,过于夷貊②。故以三州之众,举天下之兵环而攻之,四年然后克之。

【注释】

①犷戾:犹言“蛮横”。

②夷貊: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译文】

当初,淮西人受李希烈、吴少诚淫威残暴的威胁,不能自拔,时间长了,老人衰老了,小孩长大了,安于叛逆,不再知道有朝廷。从吴少诚以来,派将领们出兵,都不用法制约束,听任他们根据方便自行作战,所以人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韩全义在溵水战败后,在他的营帐中得到了朝廷权贵给他的问候信,吴少诚把这些信捆起来给大家看,说:“这些都是朝廷公卿大臣嘱托全义的信,说攻破蔡州的时候,想讨一个将士的妻子女儿做婢女小妾。”因此大家都感到很愤怒,拼死为叛贼效力。虽然居住在中原,但他们风俗的粗犷凶暴却超过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所以凭借三州的人力,却让朝廷发动天下的军队围攻,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

官军之攻元济也,李师道募人通使于蔡,察其形势。牙前虞候刘晏平应募,出汴、宋间,潜行至蔡。元济大喜,厚礼而遣之。晏平还至郓,师道屏人而问之,晏平曰:“元济暴兵数万于外,阽危如此①,而日与仆妾游戏博奕于内,晏然曾无忧色。以愚观之,殆必亡不久矣!”师道素倚淮西为援,闻之惊怒,寻诬以他过杖杀之。

【注释】

①阽(diàn)危:危险。

【译文】

官军攻打吴元济时,李师道招募人出使蔡州,观察那里的形势。牙前虞候刘晏平应募,从汴、宋之间出发,偷偷地走到蔡州。吴元济很高兴,给予丰厚的礼物送他走。刘晏平回到郓州,李师道让其他人退下后,向他询问情况,刘晏平说:“吴元济在外动用几万军队,形势如此危急,他却每天与仆人妻妾在城内游戏下棋,神色安详,毫不忧虑。依我看,他一定会灭亡,不会太久了!”李师道一向依靠淮西援助,听到这话又惊又怒,不久捏造其他过失陷害刘晏平,用棍杖打死了他。

戊子,以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爵凉国公;加韩弘兼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各迁官有差。

【译文】

戊子日,任命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给凉国公的爵位;韩弘增加官职,兼任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人都不同程度地晋升了官职。

韩愈

韩愈简介参见卷二。

平淮西碑

【题解】

淮西,指蔡州,唐方镇名,唐置淮西节度使于此,后改为彰义军。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元和九年(814),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元济匿不发丧,不久举兵四出,焚劫邻境。元和十二年(817),宰臣裴度被任为淮西宣慰处置使,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韩愈随为行军司马。平复蔡州以后,韩愈回到京师依旨撰写《平淮西碑》碑文。韩愈认为平复叛乱,功归裴度,引起李愬不满。李愬妻子是唐安公主女,因此前往皇宫,上诉碑文不实,应推愬功为第一,唐宪宗李纯于是下诏将已经镌刻好的碑削砍掉,又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作一篇来记载平叛事。

天以唐克肖其德①,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②,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③。高祖、太宗,既除既治④;高宗、中、睿⑤,休养生息;至于玄宗⑥,受报收功,极炽而丰⑦,物众地大,孽牙其间⑧;肃宗、代宗⑨,德祖顺考⑩,以勤以容(11)。大慝适去(12),稂莠不薅(13)。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以上历叙唐之先朝。

【注释】

①克:能够。肖(xiào):相似。

②付:给予。所覆:所覆盖管理的地方。指天下。

③罔有内外,悉主悉臣:《五百家补注》曰:“谓悉以为主而臣之也。”

④既除既治:《补注》曰:“除谓除乱也。”既,已经。

⑤高宗:名治。太宗子。中宗:名显。睿宗:名旦。皆高宗子。

⑥玄宗:名隆基。睿宗子。

⑦炽:盛。

⑧孽牙其间:这里指灾祸之端渐生其间,即“安史之乱”。孽,灾祸。牙,通“芽”。萌芽之意。

⑨肃宗:名亨。玄宗子。代宗:名豫。肃宗子。

⑩德祖:指德宗,名适。代宗子。顺考:指顺宗,名诵。德宗子,宪宗父。考,《礼记·曲礼》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11)以:而。勤:致力于政。容:宽容。

(12)大慝:指“安史之乱”,及朱泚、李希烈叛乱事。

(13)稂(lánɡ)莠(yǒu)不薅(hāo):稂为莠之未成者,莠则已成而扬起者,是禾粟间一种相似的草。一说稂乃狼尾草,莠则狗尾草。薅,《说文》:“拔去田草也。”此处指“安史之乱”平后,肃宗朝“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新唐书·藩镇魏博》)。

【译文】

上苍因为有唐一代能够遵沿它的大德,圣子神孙,继承传延千万年而谨慎敬事不敢懈怠。所以上苍就把它笼括的大地全部托付给了唐,使四海九州,无论内外都统于一国。高祖、太宗完成了铲除诸乱、安邦定国的大业后,高宗、中宗、睿宗接着减免赋税,鼓励生产,休养万民,繁荣经济;到了玄宗时代,自然地安享先帝治业的成果功绩,到了极端丰盛的地步,但谁料地大物众,灾祸之端渐起其间;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数帝便兢业勤政,宽容理国。刚刚消除了大患难,杂草还未拔尽。文臣武将,就各自愉快嬉戏,得其所乐,把见闻到的割据称霸之事,视为理所应该。以上历叙唐宪宗前历朝史事。

睿圣文武皇帝①,既受群臣朝,乃考图数贡②。曰:“呜呼!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③?”群臣震慑,奔走率职。明年,平夏④;又明年,平蜀⑤;又明年,平江东⑥;又明年,平泽、潞⑦。遂定易、定⑧,致魏、博、贝、卫、澶、相,无不从志⑨。皇帝曰:“不可究武⑩,予其少息(11)。”以上宪宗前此武功。

【注释】

①睿圣文武皇帝:指宪宗。

②考图数贡:考舆图之广狭,计贡赋之至与不至。

③郊庙:祭天于郊,祭祖于庙。

④平夏:指平定杨惠琳叛乱。夏,唐夏州,治朔方县,在今陕西榆林。

⑤平蜀:指平定刘在蜀地的叛乱。案:惠琳、刘伏诛事皆在元和元年(806),韩愈书“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有误,《新唐书》载此碑,删“又明年”三字。

⑥平江东:指平定李锜在润州的叛乱。润州,今江苏镇江。

⑦平泽、潞:指平定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的叛乱。昭义节度使兼领泽、潞二州。泽州治晋城县(今山西晋城),潞州治上党县(今山西长治)。

⑧定易、定:指元和五年(810)十月,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以易、定二州归于有司。“安史之乱”后,两河藩帅各自据于一地,父死子代,张茂昭表请举族还朝,可谓识大义者。唐河北道定州治安喜县(今河北定州),易州治易县(今河北易县)。

⑨无不从志:指魏博节度使田兴以魏、博等六州归于有司事。魏州治贵乡县(今河北大名),博州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贝州治清河县(今河北清河),卫州治汲县(今河南汲县),澶州治顿丘县(今河南清丰),相州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

(10)究:穷,极。

(11)息:安。

【译文】

睿圣文武皇帝即位,受群臣朝贺,于详细核定版图广狭、审计贡赋的交纳后说:“唉!上苍既已托社稷给我们家,现在传位到我,我如不能担任治国大事,怎么有面目去祭祀皇天先祖?”群臣震惊畏惧,慌张忙碌,各尽职守。第二年,平复夏州;第三年,平复蜀地;第四年,平复江东;第五年,平复泽、潞。然后又安定易州、定州,使魏、博、贝、卫、澶、相六州没有敢不遵从圣意的。皇帝说:“不能穷兵黩武,我们略作休息。”以上唐宪宗此前的武功。

九年,蔡将死①,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不许。遂烧舞阳,犯叶、襄城;以动东都,放兵四劫②。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③,皆曰:“蔡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④,其树本坚⑤,兵利卒顽,不与他等。因抚而有,顺且无事。”大官臆决唱声⑥,万口附和,并为一谈,牢不可破。以上廷臣不愿伐蔡。

【注释】

①九年,蔡将死:指元和九年(814)闰八月丙辰,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卒。蔡州治汝南县(今河南汝南)。

②“遂烧舞阳”几句:《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元济不得命,乃悉兵四出,焚舞阳及叶,掠襄城、阳翟。”舞阳,今属河南。叶,今河南叶县。襄城,今属河南。放,纵。

③一二臣:指武元衡、裴度。

④“蔡帅之不廷授”几句:自宝应元年(762)七月李忠臣为淮西节度使后,淮西节度屡以乱替:李希烈逐忠臣,陈希(仙奇)使人毒杀希烈,吴少诚杀陈奇,吴少阳又杀少诚子元庆而代之。李、陈、吴凡三姓。希烈、仙奇、少诚、少阳凡四将。廷授,朝廷授命。

⑤本:根本。

⑥臆决:以己意决之。

【译文】

元和九年,蔡将吴少阳死去,蔡人上表请立他的儿子吴元济再主此地,没有得到准许。于是吴元济焚舞阳,兵犯叶县、襄城,扰动东都洛阳,纵使士卒四处抢劫。皇帝在朝中一一询问,除一二臣以外,其余人都说:“蔡帅不在朝廷封授,到现在已有五十年,传了三个姓氏的四个将领,可谓根深叶茂,兵器锋利,士卒顽固,不能和其余地方等同对待。顺着他的要求安抚后使他归顺朝廷,就平安无事了。”重臣首先以意决断,倡导此议,然后群官同声附和,几乎使这个说法牢不可破。以上是朝臣不愿伐蔡。

皇帝曰:“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庶其在此,予何敢不力!况一二臣同,不为无助。”曰:“光颜,汝为陈许帅,维是河东、魏博、郃阳三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①。”曰:“重胤,汝故有河阳、怀,今益以汝,维是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②。”曰:“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③。”曰:“文通④,汝守寿,维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之行于寿者⑤,汝皆将之。”曰:“道古⑥,汝其观察鄂岳。”曰:“愬,汝帅唐邓随⑦,各以其兵进战。”曰:“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以赏罚用命不用命。”⑧曰:“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⑨曰:“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⑩曰:“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无寒无饥。以既厥事,遂生蔡人。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庚申,予其临门送汝。”(11)曰:“御史,予闵士大夫战甚苦,自今以往,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12)以上部署诸将相。

【注释】

①“光颜”几句:元和九年(814)九月,以洛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冬十月又任命李光颜为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使。陈州治宛丘县(今河南淮阳),许州治长社县(今河南许昌)。河东、魏博、郃阳三军,指河东、魏博节度使所率军和郃阳军。郃阳,今陕西武功。

②“重胤”几句:元和五年(810)夏四月,以昭义都知兵马使乌重胤为怀州刺史,河阳五城节度使;九年闰八月兼汝州刺史。朔方,即朔方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灵州,即今甘肃灵武)。义成,义成军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滑州,治白马县,即今河南滑县)。陕,陕虢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陕州,治陕县,即今河南陕县)。益,指西川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益州,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凤翔,凤翔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凤翔府,治天兴县,即今陕西凤翔)。延,属鄜坊节度使辖军(节度使治所在鄜州),延即延州,在今陕西延安。庆,属邠宁节度使辖军(节度使治所在邠州),庆即今甘肃庆阳。

③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授韩弘淮西诸军行营都统职,弘令其子公武率师一万三千隶李光颜军共讨淮西。万二千,乃“万三千”之误(据韩愈撰韩弘《神道碑》、段文昌《平淮西碑》)。

④文通:即李文通,元和十年(815)二月代令狐通为寿州团练。

⑤宣武:指宣武军节度使率军〔兴元元年(806),徙治汴州,即今河南开封〕。淮南:指淮南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扬州,附郭为江都县,在今江苏扬州)。宣歙:指宣歙观察使率军(其治所在宣州,治宣城县,即今安徽宣城)。浙西:浙西节度使率军(治所在润州,治丹徒县,在今江苏镇江)。

⑥道古:即李道古,嗣曹王李皋之子,元和十一年(816)代柳公绰镇鄂岳(鄂州为鄂岳观察使治所,治江夏县,在今湖北武昌)。

⑦愬,汝帅唐邓随:指任命李愬为检校左散骑常侍,为随唐邓节度使。唐州、邓州、随州在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一带。

⑧“度”几句:元和九年(814)十月,改裴度为御史中丞,寻兼刑部侍郎,奉使蔡州行营,宣慰诸军。用命不用命,语出《尚书·甘誓》:“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⑨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元和十年(815)九月,以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充淮西行营兵马都统。

⑩“守谦”几句:元和十年(815)十一月命内侍梁守谦监淮西行营诸军事。

(11)“度”几句:元和十二年(817)秋七月,制以裴度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充彰义军节度,申光蔡观察处置等使,仍充淮西宣慰处置使。八月三日,度赴淮西,诏以神策军三百骑卫从,上御通化门慰勉之。通天带,即犀带。

(12)“御史”几句:以刑部侍郎马总兼御史大夫,充淮西行营诸军宣慰副使,跟随裴度出征。闵,后多作“悯”。其,副词,表强调。

【译文】

皇帝说:“上苍先祖托付我用心力去做的,正是在这样的事情上,我怎么敢不认真努力!而且有一两个大臣和我意见相同,也不算没有辅助了。”于是颁布命令说:“李光颜,你做陈许帅,河东、魏博、郃阳三地军队出征者,都由你统率。”说:“乌重胤,你过去已治有河阳、怀州之地,现再加你汝州,今后凡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地七支出征的军队,都由你统率。”说:“韩弘,你调拨兵卒一万二(三)千人,归你儿子公武支配,从军讨贼。”说:“李文通,你据守寿地,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支营驻寿地的军队,都由你统率。”说:“李道古,你任鄂岳观察使。”说:“李愬,你为唐邓随军统帅,诸将各自率军前往作战。”说:“裴度,你任御史中丞,去战区督军作战。”又说:“裴度,只有你和我心意相同,你作我的丞相,赏罚听命和抗令者。”说:“韩弘,你充任诸军都统。”说:“梁守谦,你出入宫禁,是我近臣,由你前去抚慰军队。”说:“裴度,你去,供给我的士卒们衣服饮食,使他们不寒不饥。完成征讨大事,使蔡地百姓免于死地。赐给你节斧、犀带,及卫卒三百人。所有朝廷臣吏,任你选择跟从,不论其官职大小,只要贤能即可。庚申日,我到通化门送你。”说:“御史,我心里怜悯士大夫们作战太苦,从现在以后,除郊庙祭祀事,不再奏曲宴乐。”以上是部署各文臣武将的任务。

颜、胤、武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①。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再入申,破其外城。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愬入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②。

【注释】

①“颜、胤、武合攻其北”几句:指李光颜、乌重胤、韩公武等人攻敌克地概况。

②“愬入其西”几句:李愬得降将丁士良、吴秀琳、李忠义、李祐等,用他们的力量与智慧,不断取胜。

【译文】

光颜、重胤、公武合力攻打蔡州地北,大战十六回,拔栅防、城、县共二十三个,降俘蔡军四万人。李道古攻打东南处,八战,降俘蔡军三万人,进入申州,攻破了它的外城。李文通在东方作战,与敌遭遇十余回合,得降卒一万二千人。李愬捣入西地,擒获敌军将领就释放不杀,使用他们的献策,屡战而有功。

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都统弘责战益急,颜、胤、武合战益用命。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①。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②,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人卒。辛巳,丞相度入蔡,以皇帝命赦其人③。淮西平,大飨赉功④。师还之日,因以其食赐蔡人。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斩元济京师⑤。以上平蔡战功。

【注释】

①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守洄曲,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

②文城:在蔡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③赦其人:《旧唐书·宪宗纪》:“十月甲申,诏:‘淮西立功将士,委韩弘、裴度条疏奏闻,淮西军人,一切不问,宜准元敕给复二年。’”

④赉(lài):赐予,给予。

⑤斩元济京师:即将吴元济斩于京城独柳树。

【译文】

十二年八月,丞相裴度到了军队,都统韩弘催促诸军进攻更加急促,光颜、重胤、公武并力作战也更加负责听命。吴元济把他的军众全部调到洄曲以为防备。十月壬申日,李愬使用降将之计,从文城出发,由于天正大雪,疾行军百二十里,夜半到达蔡州城,破门而入,擒获吴元济献于朝廷,全部收伏其手下兵卒。辛巳日,丞相裴度进入蔡州城,宣布皇帝的赦命,不治兵众之罪。淮西平复了,因而大摆酒宴,犒赏三军。部队返回的时候,把余粮尽赐蔡地百姓。所有蔡军士卒,三万五千人众,不愿当兵从伍想归家为农的有十分之九,都放他们回去。在京城杀了吴元济。以上是平蔡战功。

册功:弘加侍中①;愬为左仆射②,帅山南东道;颜、胤皆加司空③;公武以散骑常侍④,帅鄜坊丹延;道古进大夫⑤;文通加散骑常侍。丞相度朝京师,道封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⑥,以旧官相。而以其副总为工部尚书⑦,领蔡任。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皇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而献文曰:

【注释】

①侍中:门下省长官。

②仆射(yè):有左、右之分,为宰相之职。

③司空:三公官,参议国事。

④散骑常侍:有左、右之分,分属门下、中书省。

⑤大夫:指光禄大夫、荣禄大夫等,原为文职散官称谓,专为封赠时用。

⑥金紫:左右光禄大夫、荣禄大夫,皆银章青绶,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谓之金紫光禄大夫。

⑦工部: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营造事项,其长官为尚书。

【译文】

表册封赏:韩弘加任侍中;李愬任左仆射,统领山南东道军;李光颜、乌重胤加司空官;韩公武任散骑常侍,统领鄜坊丹延军队;李道古进任光禄大夫;李文通加散骑常侍职。丞相裴度进朝京师时,在路上封晋国公,又升金紫光禄大夫,仍然为丞相。而让他的副手马总担任了工部尚书职,统领蔡州地。凯歌还朝以后,群臣请记述圣上功德,刻于金石。皇帝因此命令臣韩愈担此重任。臣韩愈再拜叩首并献上文章:

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①,河南附起②。四圣不宥③,屡兴师征。有不能克,益戍以兵。夫耕不食,妇织不裳④。输之以车,为卒赐粮。外多失朝,旷不岳狩⑤。百隶怠官,事亡其旧。以上唐中兴后方镇多叛。

【注释】

①河北悍骄:指“安史之乱”后,燕、赵、魏相继而起(燕谓卢龙朱滔,赵谓成德王武俊,魏谓魏博田承嗣、田悦等,皆尝反)。

②河南附起:指汴、蔡之地屡乱。陈景云注:“按‘汴’当作‘郓’。时郓帅李师道方与蔡寇相首尾,与汴无涉。又统诸军讨蔡者即汴帅韩弘也。”

③四圣:肃、代、德、顺宗。

④夫耕不食,妇织不裳:不食、不裳皆因为出征士卒供给军需,即下“输之以车,为卒赐粮”。

⑤外多失朝,旷不岳狩:因乱者所隔故,在外做官者难以朝觐,巡狩四岳之礼也多旷废。

【译文】

唐秉上苍之命,统治四海万邦。但于所居近地,盗贼迭起猖狂。从前玄宗时代,高垒至极后颓。河北骄纵强悍,河南应之而起。四帝毫不宥宽,屡屡兴兵讨伐。凡有难克叛城,即添出征士兵。男子耕作少食,女人织布无衣。用车输送,慰师衣食。居官在外难朝,旷废巡岳大礼。众官玩忽职守,诸事都不是从前那样。以上是唐中兴以后方镇多反叛。

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既斩吴、蜀,旋取山东。魏将首义,六州降从。淮蔡不顺,自以为强。提兵叫欢,欲事故常①。始命讨之,遂连奸邻②。阴遣刺客,来贼相臣③。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群公上言,莫若惠来。帝为不闻④,与神为谋。乃相同德,以讫天诛⑤。以上宪宗与裴相同谋。

【注释】

①故常:指如少诚、少阳旧事,伪表请主兵,据地一方。

②奸邻:指郓州李师道及恒州王承宗。

③阴遣刺客,来贼相臣:指武元衡、裴度因力主兵讨淮蔡,故李师道等遣刺客弑之,元衡死,裴度伤。事见《旧唐书·元衡传》《裴度传》。

④帝为不闻:谓不听其言。

⑤讫:完毕。

【译文】

皇帝陛下继位,环瞻不住叹息。你们文武百官,谁恤皇家天下。斩断吴、蜀之乱,又取山东地区。魏将深明大义,六州归降顺从。淮蔡不听圣命,自认强可支撑。举兵叫嚣四进,欲效从前据霸。刚刚诏命讨伐,牵动奸邻不宁。暗中派遣刺客,弑杀两位丞相。初战之时不利,朝廷上下震惊。大臣纷纷上言,请求安抚使归。皇帝陛下不听,与神鬼同谋。于是同心共德,意在替天诛逆。以上是宪宗与宰相裴度同谋。

乃敕颜、胤,愬、武、古、通,咸统于弘,各奏汝功。三方分攻①,五万其师。大军北乘,厥数倍之②。常兵时曲,军士蠢蠢。既翦陵云,蔡卒大窘。胜之邵陵,郾城来降。自夏入秋,复屯相望。兵顿不励,告功不时③。帝哀征夫,命相往釐④。士饱而歌,马腾于槽。试之新城⑤,贼遇败逃。尽抽其有,聚以防我⑥。西师跃入,道无留者。以上破蔡。

【注释】

①三方分攻:即上所谓道古攻其东南,文通战其东,愬入其西。

②大军北乘,厥数倍之:始详叙颜、胤、武合攻其北之事。

③“自夏入秋”几句:自四月败贼郾城之后,五月愬又败之于张柴,自此以后,三个月没有战胜的捷报,八月重胤又有贾店之败,所以说“告功不时”。顿,通“钝”。励,通“厉”。即利也。

④相:谓裴度。釐:理。

⑤试之新城:指裴度至行营后,于方城沱口观板筑,五沟贼遽至,光颜决战于前却之,裴度才得脱险。

⑥聚以防我:谓董重质兵守洄曲。

【译文】

颁旨任命颜、胤、愬、武、古、通,都于韩弘帐下,各自进战立功。三个方向、五万军队,分别攻打蔡州诸地。大军合力并攻,兵量数倍敌师。蔡军屯于时曲,蠢蠢欲有所动。我师剪拔陵云,蔡军于是窘迫。我军邵陵告捷,郾城因此来降。从夏至于秋季,屯营按兵相望。兵卒委顿不锐,捷报少传京师。陛下哀悯将士,诏命丞相慰兵。士卒得粮高歌,战马欢腾于槽。磨砺之师再举,新城试兵斗敌,贼军慌张败逃。尽数调拨兵力,聚集以防我师。李愬西师捣蔡,其余城郭皆降。以上是攻克蔡州。

蔡城①,其疆千里。既入而有,莫不顺俟。帝有恩言,相度来宣:诛止其魁,释其下人。蔡之卒夫,投甲呼舞;蔡之妇女,迎门笑语。蔡人告饥,船粟往哺;蔡人告寒,赐以缯布。始时蔡人,禁不往来②;今相从戏,里门夜开。始时蔡人,进战退戮;今旰而起③,左飱右粥。为之择人,以收余惫;选吏赐牛,教而不税。以上裴公惠政。

【注释】

①(é):大貌。

②始时蔡人,禁不往来:《旧唐书·裴度传》:“旧令:途无偶语,夜不燃烛,人或以酒食相过从者,以军法论。度乃约法,唯盗贼、斗杀外,余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复以昼夜为限,于是蔡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③旰(ɡàn):晚。

【译文】

浩阔蔡州之地,疆宇几至千里。已入居守其城,无不顺从待命。皇帝陛下颁诏,丞相裴度来宣:诛囚罪魁祸首,释放随从众人。兵士投甲呼舞,妇女迎门笑语。蔡民言告少粮,朝廷载粮往济;蔡民言告缺衣,朝廷赐给帛布。以前蔡州百姓,明令禁止往来;现今蔡州百姓,嬉闹里门夜开。从前蔡州百姓,或进战死沙场,或退为将所杀;现今昼眠晚起,丰衣足食甚乐。挑出能干官吏,收抚困疲病残之民;赐给蔡民耕牛,使之休养生息,安抚不抽赋税。以上是裴度的惠政。

蔡人有言:“始迷不知。今乃大觉,羞前之为。”蔡人有言:“天子明圣。不顺族诛,顺保性命。汝不吾信,视此蔡方。孰为不顺,往斧其吭①。凡叛有数②,声势相倚。吾强不支,汝弱奚恃?其告而长,而父而兄③,奔走偕来,同我太平。”淮蔡为乱,天子伐之。既伐而饥,天子活之。以上蔡人知感。始议伐蔡,卿士莫随。既伐四年,小大并疑④。不赦不疑,由天子明。凡此蔡功,惟断乃成⑤。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⑥,坐以治之。

【注释】

①吭(hánɡ):喉。

②凡叛有数:谓叛乱者数镇,如王承宗、李师道等。数,几个。

③而:尔。

④小大:指小臣大臣。

⑤惟断乃成:因断而事皆成。断,决断。

⑥明堂: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

【译文】

蔡州百姓欢言:“起初迷不自知。现在终于清醒,羞愧以前作为。”蔡州百姓欢言:“大唐天子圣明。不顺朝廷族诛,顺能保全性命。你若不信我言,请看蔡州情形。谁想不顺朝廷,就是不想活命。叛乱还有数州,声势相互倚持。我们强大尚难支撑,你们弱小想要依靠什么?告诉你的长官,还有你的父兄,一起归顺朝廷,大家共享太平。”淮蔡之地叛乱,天子出兵讨伐。伐后蔡地饥荒,天子使之活命。以上是蔡州人知道感恩。起初讨论伐蔡,大臣全不赞同。已经出师四年,大小朝臣纷纷怀疑。天子贤德圣明,坚持不赦不疑。克复蔡地功劳,全由决断所成。淮蔡安定以后,四方异族来朝。天子大开明堂,坐而化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