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郡望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仕宦之家,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十九年升监察御史里行,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再遭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旋出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初八卒于柳州任所,年四十有六。两《唐书》有传。宗元其诗风格冷峭,淡泊简古。他又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矫健,韩愈以“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刘禹锡《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记》引)誉之。说理之作以谨严胜,批判时政尖锐有力;寓言篇幅精短,笔锋犀利;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语言清峻,风格清逸。有《河东集》流传于世。今人整理本有《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柳河东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出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

二十一日,宗元白[2]:辱书云欲相师[3],仆道不笃,业甚浅近[4],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5]。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6]。仆自卜固无取[7],假令有取[8],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9]。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10],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11],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12]。世果群怪聚骂[13],指目牵引[14],而增与为言辞[15]。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16],又挈挈而东[17],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18]。”仆往闻庸、蜀之南[19],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20],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21],二年冬[22],幸大雪踰岭[23],被南越中数州[24]。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25],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26]?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27]。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28]!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29],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30],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31]?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32]。平居望外[33],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34],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芴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35]。”应之者咸怃然[36]。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37]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38],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39],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40]。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41]。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42]。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43]。今书来,言者皆大过[44]。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45]!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46],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47]。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48],或者其于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49];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50];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51];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52]。抑之欲其奥[53],扬之欲其明[54],疏之欲其通[55],廉之欲其节[56],激而发之欲其清[57],固而存之欲其重[58],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59]。本之《尚书》以求其质[60],本之《诗》以求其恒[61],本之《礼》以求其宜[62],本之《春秋》以求其断[63],本之《易》以求其动[64],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穀梁氏以厉其气[65],参之《孟》、《荀》以畅其支[66],参之《庄》、《老》以肆其端[67],参之《国语》以博其趣[68],参之《离骚》以致其幽[69],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70],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71]。凡若此者[72],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73]。苟亟来以广是道[74],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75],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宗元复白。

《柳宗元集》卷三四

李翰林建书[76]

杓直足下:州传遽至[77],得足下书[78]。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79],意皆勤厚[80]。庄周言:逃蓬藋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81]。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82],喜复何言!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83]。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馀甘[84],破决壅隔大过[85],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痺[86]。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87],更致数物[88]。忽得良方偕至,益善。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89]。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大蜂[90],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91],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92]。时到幽树好石,得一笑[93],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94],一遇和景[95],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96],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明时百姓[97],皆获欢乐;仆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怆怆如此[98]。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99],至比愚夫愚妇又不可得[100],窃自悼也[101]。

仆曩时所犯[102],足下适在禁中[103],备观本末,不复一一言之。今仆癃残顽鄙[104],不死幸甚。苟为尧人[105],不必立事程功[106],唯欲为量移官[107]。差轻罪累[108],即便耕田艺麻[109],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孙,以供力役。时时作文,以咏太平。摧伤之馀,气力可想。假令病尽已[110],身复壮,悠悠人世,越不过为三十年客耳。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111]。复所得者,其不足把玩[112],亦已审矣[113]。杓直以为诚然乎?

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候战悸稍定[114],时即伏读[115],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116]。著书亦数十篇。心病言少次第[117],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贫者士之常[118],今仆虽羸馁[119],亦甘如饴矣[120]。

足下言已白常州煦仆[121],仆岂敢众人待常州耶!若众人,即不复煦仆矣。然常州未尝有书遗仆[122],仆安敢先焉?裴应叔、萧思谦[123],仆各有书,足下求取观之,相戒勿示人。敦诗在近地,简人事,今不能致书[124],足下默以此书见之。勉尽志虑[125],辅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126]。不悉[127]。宗元白。

《柳宗元集》卷三〇

驳复仇议[128]

臣伏见天后时[129],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130],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131],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132]。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133],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134]。臣窃独过之[135]。

臣闻礼之大本[136],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137];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138]。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139]。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140];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141]。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142]?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143]。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144]。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145],州牧不知罪[146],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147],吁号不闻[148];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149],枕戈为得礼[150],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151],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152],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153],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154],是非死于吏也[155],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156],是悖骜而凌上也[157]。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158],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159]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160];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161]。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162]。其非经背圣[163],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164]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165]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166]。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167],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168],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169]。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170]?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171],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172]。

《柳宗元集》卷四

六逆论[173]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174]。”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175],固诚为乱矣[176]。然其所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虽为理之本可也[177],何必曰乱?

夫所谓“贱妨贵”者[178],盖斥言择嗣之道[179],子以母贵者也。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180],其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181]。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者,盖言任用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182],远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从斯言乎?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师古训可乎[183]?此又不可者也。

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184]。为书者执斯言[185],著一定之论[186],以遗后代,上智之人固不惑于是矣[187];自中人而降,守是为大据,而以致败乱者,固不乏焉[188]。晋厉死而悼公入,乃理[189];宋襄嗣而子鱼退,乃乱[190]:贵不足尚也[191]。秦用张禄而黜穰侯,乃安[192];魏相成、璜而疏吴起,乃危[193]:亲不足与也[194]。苻氏进王猛而杀樊世,乃兴[195];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灭[196]:旧不足恃也[197]。顾所信何如耳[198]!然则斯言殆可以废矣[199]。

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200]。建一言,立一辞,则臲而不安[201],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混然而已[202]。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203]。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204],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205],以为狂为怪,而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206],天下为不少矣,然而罕有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柳宗元集》卷三

段太尉逸事状[207]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208],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09],王子晞为尚书[210],领行营节度使[211],寓军邠州[212],纵士卒无赖[213]。邠人偷嗜暴恶者[214],率以货窜名军伍中[215],则肆志[216],吏不得问[217]。日群行丐取于市[218],不嗛[219],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220],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221]。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222],戚不敢言[223]。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24],愿计事[225],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226],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227]。且大乱[228],若何?”孝德曰:“愿奉教[229]。”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230]。”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231]。既署一月[232],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233],皆断头注槊上[234],植市门外[235]。晞一营大噪[236],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237]。”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238],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239]:“尚书固负若属耶[240]?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241],当务始终[242]。今尚书恣卒为暴[243],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244]?”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245]。”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246]!”太尉曰:“吾未晡食[247],请假设草具[248]。”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249]。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250],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251]。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252]。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253]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254]督责益急[255]。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256]。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来谕谌[257]。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258]!”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259],舆来庭中[260]。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261]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262],手注善药[263],旦夕自哺农者[264],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265],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266],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267]?泾州野如赭[268],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269],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270]、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271],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272]。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273],戒其族[274]:“过岐[275],朱泚幸致货币[276],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277]。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278]。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279]晤谢曰:“处贱[280],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281]以如司农治事堂[282],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283]。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284]。

太尉逸事如右[285]。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286]。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287]。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288],过真定[289],北上马岭[290],历亭鄣堡戍[291],窃好问老校退卒[292],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293],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294],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295]。会州刺史崔公来[296],言信行直[297],备得太尉遗事[298],覆校无疑[299]。或恐尚逸坠[300],未集太史氏[301],敢以状私于执事[302]。谨状[303]。

《柳宗元集》卷八

捕蛇者说[304]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305],触草木尽死[306],以啮人[307],无御之者[308]。然得而腊之以为饵[309],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310],去死肌[311],杀三虫[312]。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313],岁赋其二[314],募有能捕之者[315],当其租入[316]。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317]。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318]。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319]。”言之,貌若甚戚者[320]。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321]?余将告于莅事者[32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323]?”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324]:“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2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26]。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327]。殚其地之出[328],竭其庐之入[329],号呼而转徙[330],饥渴而顿踣[33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332],往往而死者相藉也[333]。曩与吾祖居者[334],今其室十无一焉[335];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336]。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337],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338],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339],视其缶[340],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341]。谨食之[342],时而献焉[34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34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馀则熙熙而乐[34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46]!今吾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347]?”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348]。”吾尝疑乎是[349],今以蒋氏观之,犹信[350]。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51]!故为之说[35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53]。

《柳宗元集》卷一六

种树郭橐驼传[354]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355],隆然伏行[356],有类橐驼者[357],故乡人号之“驼”[358]。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359]。”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360]。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36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362],皆争迎取养[363]。视驼所种树,或移徙[364],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365]。他植者虽窥伺效慕[366],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367],能顺木之天[368],以致其性焉尔[369]。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370]。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371]。其莳也若子[372],其置也若弃[373],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374],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375]。苟有能反是者[376],则又爱之太恩[377],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378]。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379]。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380],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381],若甚怜焉[382],而卒以祸[383]。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384],勖尔植[385],督尔获[386],早缫而绪[387],早织而缕[388],字而幼孩[389],遂而鸡豚[390]。’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391],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392]?故病且怠[39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394]!吾问养树,得养人术[39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396]。

《柳宗元集》卷一七

童区寄传[397]

柳先生曰[398]:越人少恩[399],生男女必货视之[400]。自毁齿以上[401],父兄鬻卖,以觊其利[402]。不足,则取他室,束缚钳梏之[403]。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404]。当道相贼杀以为俗[405]。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406]。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407]。以是越中户口滋耗[408]。少得自脱,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409],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410]。

童寄者,柳州荛牧儿也[411]。行牧且荛[412],二豪贼劫持反接[413],布囊其口[414]。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415]。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416]。贼易之[417],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418],一人卧,植刃道上[419]。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420]。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421]。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422]。”市者良久计曰[423]:“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424]。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425]。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426],虽疮手勿惮[427],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428],一墟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29]。”

墟吏白州[430],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431]。刺史颜证奇之[432],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433]。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434],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柳宗元集》卷一七

蝂传[435]

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436]。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437]。其背甚涩,物积固不散,卒踬仆不能起[438]。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439]。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440]。

今世之嗜取者[441],遇货不避[442],以厚其室[443],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444]。及其怠而踬也[445],黜弃之[446],迁徙之[447],亦以病矣[448]。苟能起,又不艾[449]。日思高其位,大其禄[450],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451]。虽其形魁然大者也[452],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453]!

《柳宗元集》卷一七

三戒[454]并序

吾恒恶世之人[455],不知推己之本[456],而乘物以逞[457],或依势以干非其类[458],出技以怒强[459],窃时以肆暴[460],然卒迨于祸[461]。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462]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463],畜之。入门,群犬垂涎[464],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465]。自是日抱就犬[466],习示之[467],使勿动,稍使与之戏[468]。积久,犬皆如人意[469]。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470],抵触偃仆,益狎[471]。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472],然时啖其舌[473]。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474]。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475]。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476]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477]。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478],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479]。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480],以为且噬己也[481],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482]。益习其声[483],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484],荡倚冲冒[485]。驴不胜怒[486],蹄之。虎因喜,计之曰[487]:“技止此耳[488]!”因跳踉大[489],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490],声之宏也类有能[491]。向不出其技[492],虎虽猛,疑畏[493],卒不敢取。今若是焉[494],悲夫!

永某氏之鼠[495]

永有某氏者,畏日[496],拘忌异甚[497]。以为己生岁直子[498],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499],禁僮勿击鼠[500]。仓廪庖厨[501],悉以恣鼠不问[50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503],饮食大率鼠之馀也[504]。昼累累与人兼行[505],夜则窃啮斗暴[506],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507],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508],盗暴尤甚[509],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510],阖门撤瓦,灌穴[511],购僮罗捕之[512]。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513]。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514]!

《柳宗元集》卷一九

送薛存义之任序[515]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516],崇酒于觞[517],追而送之江之浒[518],饮食之[519]。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520]?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521]。凡民之食于土者[522],出其什一佣乎吏[523],使司平于我也[524]。今受其直怠其事者[525],天下皆然。岂惟怠之[526],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527],受若直[528],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529]。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530]?势不同也[531]。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532]?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533]?”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534]。蚤作而夜思[535],勤力而劳心,讼者平[536],赋者均[537],老弱无怀诈暴憎[538],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539],其知恐而畏也审矣[540]。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541];于其往也[542],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543]。

《柳宗元集》卷二三

愚溪诗序[544]

灌水之阳[545],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546]。”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547],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548]。古有愚公谷[549],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550],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551],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552],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553]。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554],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555]。

夫水,智者乐也[556]。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557],多坻石[558],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559],而适类于余[560],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561]。宁武子“邦无道则愚” [562],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563],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564],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565]。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566]。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567],清莹秀澈,锵鸣金石[568],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569],牢笼百态[570],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571],昏然而同归[572],超鸿蒙[573],混希夷[574],寂寥而莫我知也[575]。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576]。

《柳宗元集》卷二四

始得西山宴游记[577]

自余为僇人[578],居是州,恒惴慄[579]。其隙也[580],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581]。日与其徒上高山[582],入深林,穷迴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583]。到则披草而坐[584],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585]。觉而起[586],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58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588]。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589],望西山[590],始指异之[591]。遂命仆人过湘江[592],缘染溪[593],斫榛莽[594],焚茅茷[595],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596],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597]。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598],若垤若穴[599],尺寸千里[600],攒蹙累积[601],莫得遁隐[602]。萦青缭白[603],外与天际[604],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605]。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606];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607]。引觞满酌[608],颓然就醉[609],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610],与万化冥合[61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612]。故为之文以志[613]。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集》卷二九

钴潭西小丘记[614]

得西山后八日[615],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16],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617]。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618],负土而出[619],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620]。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621];其冲然角列而上者[622],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623],可以笼而有之[624]。问其主[625],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626]。”问其价,曰:“止四百[627]。”余怜而售之[628]。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629],皆大喜,出自意外[630]。即更取器用[631],铲刈秽草[632],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633]。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634],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635],举熙熙然回巧献技[636],以效兹丘之下[637]。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638],瀯瀯之声与耳谋[639],悠然而虚者与神谋[640],渊然而静者与心谋[64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642],虽古好事之士[643],或未能至焉[644]。

噫!以兹丘之胜[645],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646]。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647],贾四百[648],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649]?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集》卷二九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65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651],闻水声,如鸣佩环[652]。心乐之,伐竹取道[653],下见小潭,水尤清冽[654],泉石以为底[655]。近岸卷石底以出[656],为坻为屿[657],为嵁为岩[658]。青树翠蔓[659],蒙络摇缀[660],参差披拂[661]。潭中,鱼可百许头[662],皆若空游无所依[663]。日光下澈[664],影布石上[665],佁然不动[666];俶尔远逝[667],往来翕忽[668],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669],明灭可见[670]。其岸势犬牙差互[671],不可知其源[67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673],凄神寒骨[674],悄怆幽邃[675]。以其境过清[67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677]、龚古[678],余弟宗玄[679];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680],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集》卷二九

小石城山记[681]

自西山道口径北[682],逾黄茅岭而下[683],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684],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685],有积石横当其垠[686]。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687],其旁出堡坞[688],有若门焉[689]。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690],其响之激越[691],良久乃已[692]。环之可上[693],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694],益奇而坚[695],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696]。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697]。及是愈以为诚有[698]。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699],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700],是固劳而无用[701],神者傥不宜如是[702]。则其果无乎[703]?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704]。”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705]。”是二者[706],余未信之。

《柳宗元集》卷二九

* * *

[1] 本文作于元和八年(813),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写给韦中立的一封复信。这封回信的前半论师道之衰,后半阐述“文以明道”的主张,并介绍了自己学习写作的经验和体会。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未中进士前,曾千里迢迢从长安赴永州向柳宗元拜访求教。回京后写信要求拜宗元为师,宗元婉拒,但仍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指导。

[2] 此句开头即点明回信时间和回信之人,是古人书信常用的款式。白:下对上告诉、陈述,此为对韦以示敬意的客气话。

[3] 辱:表谦敬副词,意谓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此外相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相师”即为“师我”之意。

[4] “仆道”二句:意谓我的道还不笃实,学业还浅近。仆,用于自谦,起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作用。道,即柳宗元强调的“大中之道”,主张以儒家的礼、义为指导思想,来达到改造社会现实政治的目的。

[5] “环顾”二句:意谓自我分析一下,没有什么可以让别人学习的地方。

[6] 不意:没有料想到。子:对人的敬称。吾子:以示亲切之意。京师:首都,此指长安。蛮夷: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蛮夷间:此指柳宗元当时的贬谪地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幸:表谦敬,谓荣幸之意。见取:被你取法,即前指“欲相师”之意。

[7] 卜:估量,推断。固:原本。

[8] 假令:假如,即使。

[9]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此处引自《孟子·离娄上》。患:毛病。

[10] :通“哗”,喧哗。

[11] 犯:冒着。笑侮:嘲笑和侮辱。

[12] 因:于是,就。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13] 群怪:大家都觉得(韩愈的做法)奇怪。聚骂:聚在一起谩骂。

[14] 指目牵引:指他们对韩愈指手划脚,互使眼色以示意。

[15] “而增”句:意谓世人渲染编造言辞来污蔑韩愈。增与,增加,渲染。为,编造。

[16] “居长安”二句:意谓韩愈难以在长安久居安顿。炊不暇熟,连饭都来不及煮熟,形容时间匆忙短促。

[17] 挈挈(qiè切):急切的样子。

[18] 屈子:即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此处引自《九章·怀沙》。邑:人民聚居之处。大曰都,小曰邑。泛指村落、城镇。吠:狗叫。此句乃引屈子赋设喻,作一类比,言反对从师的人“群怪聚骂”犹如“邑犬群吠。”

[19] 往:过去。庸蜀:此泛指湖北、四川之地。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竹山东南。后为楚灭。蜀,古国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20] “恒雨”句:成语“蜀犬吠日”即本于此,后世常以之比喻少见多怪。

[21] “仆来南”句: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加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

[22] 二年冬: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冬。

[23] 踰:越过。岭:指五岭,即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24] 被:覆盖。南越: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25] 苍黄:同“仓皇”,慌张。噬(shì世):咬。

[26] 病:诟病,辱骂。此用于被动意义,即受到辱骂。

[27] “非独”二句:意谓不但使我有好为人师之困,而且使您受为人弟子之辱。非独,不但。见病,被辱骂。

[28] 顾:但是,只是。

[29] 衒(xuàn绚):通“炫”,炫耀,卖弄。

[30] 谪(zhé哲)过:因罪过而被贬谪。

[31] “岂可”二句:意谓怎能让那些喧闹不休的人从早到晚来刺激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绪呢?呶呶(náo挠),说话唠叨,喧闹不止。咈(fú弗),骚扰。

[32] “则固”二句:意谓那么必将使我卧病不起,心烦意乱,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僵仆,指卧病不起。烦愦,心烦意乱。

[33] 平居:平日,平时。望外:出乎意料之外。

[34] 抑:发语助词,用在全句之首,表示要阐发议论的语气。责成人之道:以成人之道责之。责,要求。

[35] “明日”二句:造朝,去上朝。外廷,外朝,相对皇帝宫内(内廷)而言。此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荐笏(hù护):把笏插入衣带。荐,通“搢”,插。笏,即“朝笏”。荐笏又称搢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某,自谦,代指孙昌胤。

[36] 怃(wǔ午)然:惊愕貌。

[37] “京兆”三句:京兆尹,官名,汉以来,历代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京兆尹是其行政长官。怫然,不高兴的样子。何预我,与我有什么相干。

[38] 非:非难,责怪。快:嘲笑。孙子:即孙昌胤。

[39] 行厚:品行敦厚。辞深:文辞含义很深。恢恢然:宽广阔大的样子,此指气魄宏大。

[40] “假而”四句:意谓假如因为我年长于你,闻道著书的时间也不在你之后,你确实愿意与我交往谈论彼此的学习体会,那么我当然愿意向你全部说出我心中的体会。诚,的确。固,当然。悉,全部。陈,陈述。中,心中。

[41] “吾子”三句:意谓你只要自己选择取舍就可以了。苟,只要。择,选择。取,吸取,取法。去,去掉,扬弃。

[42] “若定”四句:从内外两方面陈述不敢为师的原因。

[43] “非以”三句:意谓并非以此向你炫耀,只是姑且想要看看,从你的神情态度上反映出我的文章的确是好是坏。

[44] “今书”二句:意谓你对我文章的评价太高了。

[45] “吾子”二句:意谓你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佞誉诬谀,花言巧语地赞美奉承。直,通“只”,只不过。

[46] 文者以明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文以明道”是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的中心思想。

[47] “是固”二句:是固,因此。苟,随意,轻率。炳(bǐnɡ柄)炳烺(lǎnɡ朗)烺,漂亮,有光彩,形式上好看。采色,指辞藻的华美。声音,指文章的声韵。

[48] 好(hào号)道:喜爱道。可吾文:以吾文为可。可,认可赞许之意。

[49] 未尝:不曾,从未有过。轻心掉之:即“掉以轻心”,此处形容写文章时漫不经心的态度。剽(piào票):轻捷。此处引申为“轻浮”、“浮滑”。留:指含蓄深厚。

[50] 怠(dài戴)心:懈怠之心。易:治,从事。《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赵岐注:“易,治也。”弛:松弛,松散。严:谨严。

[51] 昏气:指思虑不清楚。昧没:隐蔽不明,此处意为晦涩,不明朗清晰。

[52] 矜气:骄气,骄矜之气。此指骄傲的心理。偃蹇(yǎn qiān掩铅):高傲、盛气凌人。以上四个排比句,概言写作时所要禁忌的四种弊病。

[53] “抑之”句:意谓加以抑制是希望能够使文章含蓄。抑,遏止,抑制,奥,深奥,此处指含蓄。

[54] “扬之”句:意谓进行发挥是希望能够使文章明快。扬,发扬,此指发挥。明,明快。

[55] “疏之”句:意谓加以疏导是希望能够使文章文气流畅。疏,疏通,疏导。通,通畅,畅达。

[56] “廉之”句:意谓进行精简是希望能够使文辞凝炼。廉,精简,简洁。节,节制。

[57] “激而”句:意谓剔除污浊是希望能够使语言清新雅丽。激而发之,比喻剔除污浊。清,清新,清雅。

[58] “固而”句:意谓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能够使文风庄重不浮滑。固,凝聚。存,保存。重,庄重而不轻浮。

[59] 羽翼:辅佐、辅助。夫:那,指示代词。

[60] 本:根据,以……为本原。《书》:即《尚书》,亦称《书经》,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质:质朴。柳宗元认为要学习《尚书》文风质朴、不尚藻饰的长处。

[61] 《诗》:即《诗经》,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恒:常,久。柳宗元认为《诗经》有永恒的情理。

[62] 《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礼制的汇编。宜:合理,合乎礼制。柳宗元认为《礼》是体现伦常关系的典范。

[63] 《春秋》: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断:判断,指有褒有贬,判断是非的能力。柳宗元认为要学习《春秋》微言大义的笔法。

[64] 《易》:即《易经》,亦称《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动:变动,变化。《易》由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演为六十四卦。故柳宗元认为《易》有“动”的优点。以上五个“本之”阐明了柳宗元在对待前人遗产上,主张要以五经为根本。

[65] 参:参考,参照。穀梁氏:指战国时鲁人穀梁赤所撰的《穀梁传》,亦称《春秋穀梁传》,是为《春秋》作传的儒家经典之一。厉其气:炼其气,加强文章的气势。厉,砥砺,磨炼。范宁《春秋穀梁传序》:“《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杨士勋疏:“清而婉者,辞清义通。”柳宗元认为《穀梁传》的文气是值得学习的。

[66] 《孟》:即《孟子》。《荀》:即《荀子》,战国时荀子(名况)所著。畅其支:使文章条理舒畅。柳宗元认为要学习《孟子》《荀子》文章的条理通达的优点。

[67] 《庄》:即《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及其后学著。《老》:即《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经典之一,相传春秋末老聃(dān丹)著。肆其端:主要是指《庄子》文章的汪洋恣肆,无端生涯。肆,放开,放纵。端,端绪,头绪,此指文思。庄子曾说他的文章是“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时恣纵而不傥”(见《庄子·天下篇》)。所以柳宗元这样说。至于《老子》的文章,十分谨严,此处虽与《庄子》并提,但实际只是起陪衬的作用。

[68]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著,有《春秋外传》之称。博其趣:增强文章的情趣。柳宗元认为《国语》的文章富有情趣。

[69] 《离骚》: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致其幽:求得文意的幽微。致,达到,求得。幽,指《离骚》文字的幽深微妙和感情的幽愤抑郁两个方面。

[70] 太史公: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显著,有“使其显著”之意。洁:指语言简洁。柳宗元认为要学习《史记》简洁精炼的语言。他曾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也说:“穀梁子、太史公甚峻洁。”以上六个“参之”阐明了柳宗元在写作方法上,主张转益多师,向子史百家广泛学习,兼收并蓄、各取所长。

[71] 旁推交通:意谓旁及子史百家,广泛学习,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旁推,广泛推求。交通,交互贯通。

[72] 若此者:这样的主张和做法,概括其上面所述。果:究竟,到底。取:可取之处。抑:还是,表示选择的连词。

[73] 馀:馀暇,空闲。一说,指对于所读之书的不同的心得见解。

[74] 苟:如果。亟,屡次。广:扩大,此处是发扬光大的意思。是道:指作文之道。是,此。

[75] 实:实质,此指以我为师的实际情况。名:名义,虚名。

[76] 本文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司马期间,据文中称“前过三十七年”,知本文当作于元和四年(809)。李建,字杓(biāo彪)直,李逊之弟。贞元中,补校书郎。德宗时擢左拾遗、翰林学士。顺宗时,除太子詹事,改殿中侍御史。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后因兄之事而出为澧州刺史。召拜刑部侍郎。卒后,赠工部尚书。

[77] 传(chuán船):驿站传送。遽(jù具):传车,驿马。

[78]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书:书信。

[79] 梦得:刘禹锡字。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世称“刘宾客”。曾任监察御史,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权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转徙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事见两《唐书》本传。

[80] 勤厚:殷勤,深厚。

[81] “庄周”句:出自《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意思是逃向空旷原野的人,丛生的野草堵塞了黄鼠狼出入的路径,却能在杂草丛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起来。藜藋(lí diào梨吊),称灰藋、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茎可为杖。跫(qiónɡ琼)然,形容脚步声。成玄英疏曰:“跫,行声也。”此意在表达处于孤寂之中收到李建来信的兴奋之情。

[82] 比:并。致:送来。

[83] 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稍:渐,逐渐。已:停止。

[84] 槟榔:木名。棕榈科常绿乔木,产于热带。羽状复叶。其果实可供药用,有消食、驱虫等功效。馀甘:植物名,味苦,甘寒,主治风虚热气。

[85] 壅隔:拥堵,郁结,此指痞疾在体内郁结形成的块状物。隔,一作“塞”。

[86] “行则”二句:膝颤,两腿打颤。髀(bì必),股部;大腿。痹(bì必),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87] 宜:相宜,适合。

[88] 更致数物:犹言另外还需要几种药物。更,副词,另外。

[89] 永州:古州名。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地,隋改零陵郡为永州,唐承隋制,郡治在今湖南零陵。状:此指地理风土。越:古代南方越民族居住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众多,地域极广,有百越、百粤之称。

[90] 蝮虺(fù huǐ负悔):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头呈三角形,体色灰褐而有斑纹,口有毒牙。生活在平原及山野,以鼠、鸟、蛙等为食,也能伤人畜。毒腺的毒液可治麻风病。大蜂:一种毒蜂。

[91] 射工:即蜮(yù玉),相传一种能含沙射人为害的动物。《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传:“蜮,短狐也。”陆德明释文:“蜮,状如鳖,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云射人影。”沙虱:一种虫怪,传说也能害人。

[92] 疮痏(wěi伪):疮疡,伤痕。痏,一作疣。

[93] :同“暂”。

[94] 圜(huán环)土:牢狱。《周礼·地官·比长》:“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郑玄注:“圜土者,狱城也。”

[95] 和景:春天的景色。

[96] 寻丈: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或说是六、七尺。十尺为丈。

[97] 明时:天气晴朗时。

[98] 怆怆:忧伤的样子。

[99] “诚不”句:意谓我确实不能做治世的下等官吏。理世,即治世,避李治讳,而改之。

[100] 至:至于。愚夫愚妇:此指平民百姓。

[101] 窃:暗地里。自悼:自伤。

[102] 曩(nǎnɡ囊上声)时:从前,昔日。所犯:指参加王叔文集团而遭贬之事。

[103] 适:正巧,适逢。禁中:即皇宫。旧注云时建为翰林学士。翰林院即在皇宫之内。

[104] 癃(lónɡ龙)残:衰老病弱,肢体残废。顽鄙:愚顽鄙陋。

[105] 尧人:即平民百姓,避李世民讳而改“民”为“人”。

[106] 立事程功:做出事业,显示功名。

[107] 量移:旧时官吏因罪远谪,在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108] 差轻罪累:职责虽轻,罪过犹重。

[109] 艺:种植。

[110] 假令:假如。尽已:全好了。

[111] 瞬息:形容极短促的时间。

[112] 把玩:赏玩。

[113] 审:明白,清楚。

[114] 战悸:战栗,害怕。

[115] 即:就,立刻。

[116] 分:分别。

[117] “心病”句:意谓自己心中以文章语言无次序为病。病,不满。次第,次序,顺序。

[118] 贫者士之常:语出《列子·天瑞篇》,荣启期曰:“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

[119] 羸馁(léi něi雷内上声):瘦弱饥饿。《国语·楚语下》:“民之羸餧,日日已甚。”按,馁,亦作“餧”。

[120] 饴(yí怡):饴糖。

[121] 白:告诉。常州:李建之兄李逊,当时任常州刺史。古人为表示尊敬,往往敬称官职来代替姓名。煦(xù旭):使……温暖,形容词用如使动,此指关心、照顾。

[122] 遗(wèi魏):赠与。

[123] 裴应叔:即裴埙,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户部郎中。萧思谦:即萧俛(fǔ府),贞元七年进士及第,曾授右拾遗、右补阙等职,穆宗时,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开成初年卒。

[124] 敦诗:崔群,字敦诗,元和初为翰林学士。因供职于宫内禁地,按照规定不能与外界交往,所以说不能致书给他。

[125] 勉尽志虑:尽心竭力。勉,尽力,努力。

[126] 宥(yòu又):宽宥,宽恕。罪戾:罪过。

[127] 不悉:不一一详说,用于书信结尾。

[128] 本文约作于柳宗元礼部员外郎任上。这是一篇驳论性的奏议,针对陈子昂的《复仇议状》而发。徐元庆为父报仇,杀人后到官府自首。对于此案,陈子昂提出杀人犯法,应处死罪,而为父报仇却合乎礼义,应予表彰。宗元予以驳斥,以为这赏罚非但不明,还自相矛盾。指出徐元庆的行为既合乎礼义,又合乎法律,应予肯定。徐元庆事之原始,详见《新唐书·孝友传》。

[129] 伏:敬词,古时臣下对君主上奏言事多用之,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对应词,翻译时不译。见:看到。天后:指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655)被立为皇后,后废睿宗李旦自立,称“神圣皇帝”,改国号为周,在位十六年。中宗李哲复位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因称武则天。

[130] 同州:唐代州名,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县一带。下邽(ɡuī龟):县名,今陕西渭南。

[131] 县吏赵师韫:当时的下邽县尉。

[132] 束身:自缚其身,表示认罪。

[133]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武后时曾任右拾遗,为谏诤之官。旌(jīnɡ京):表彰。闾:民户聚居处;里巷。《周礼·地官·闾胥》:“闾胥各掌其闾之征令。”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二十五家为闾。”《尚书大传》卷四:“八家为邻,三邻为闾。”

[134] 令:法令。国典:国家的法律制度。

[135] 窃:私下,多用作谦词。过:错误,失当。

[136] 礼:封建时代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泛称。本:根本。

[137] “若曰”二句:意谓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作儿子的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了人,就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

[138] “若曰”二句:意谓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当官的错杀了人,也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

[139] “其本”三句:意谓它们的根本作用是一致的,采取的方式则不同。本,根本(作用)。用,运用(方式)。

[140] “诛其”三句:意谓处死可以表彰的人,这就叫滥杀,就是滥用刑法太过了。滥,滥杀。黩(dú独)刑,滥用刑法。黩,轻率。

[141] “旌其”三句:意谓表彰应当处死的人,这就是过失,破坏礼制太严重了。僭(jiàn建),超出本分。

[142] “果以”五句:意谓如果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并传给后代,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想避开祸害的人就不知道怎样立身行事,拿它作为法典可行吗?

[143] “盖圣”四句: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探究事理后规定赏罚,根据事实来确定奖惩,不过是把礼、刑二者结合在一起罢了。穷理,探究事理。穷,查究。《文子·上仁》:“有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罪。”本情,根据实际情况。

[144] “向使”五句:意谓假如当时能审察案情的真伪,查清是非,推究案件的起因,那么刑法和礼制的运用,就能明显地区分开来了。向使,假使,假令。刺谳(yàn艳),审理判罪。谳,议罪;判定。《汉书·景帝纪》:“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颜师古注:“谳,平议也。”原始,考察本始。端,原因。判然,显然,分明貌。

[145] 虐:残害,欺凌。非辜:无辜,无罪之人。

[146] 州牧:官名。古代指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尚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蔡沈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

[147] 蒙冒:蒙蔽,庇护。

[148] 吁号:呼号,此指喊冤之声。

[149] 戴天:头上顶着天,意即和仇敌共同生活在一个天地里。《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150] 枕戈:睡觉时枕着兵器。得礼:合乎礼制。

[151] 介然:坚正不移,坚定不动摇。《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自克:自我控制。

[152] 谢:致歉。不暇:来不及。

[153] 其或: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154] 愆(qiān铅):违背,违失。《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郑玄笺:“成王之令德,不过误,不遗失。”

[155] 是:指示代词,这。非:否定副词。是非为两词连用。

[156] 戕(qiānɡ腔):杀害。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57] 悖骜:亦作“悖傲”,桀骜不驯。

[158] 邦典:国法。

[159] “且其”句:意谓人必有儿子,儿子必有父母,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种混乱局面靠谁来救呢?此处引自陈子昂《复仇议状》。亲亲,第一个亲,为动词,爱。第二个亲为名词,亲人。

[160] 冤抑:犹冤屈。汉东方朔《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号无告:呼号无处申诉。

[161] “非谓”二句:意谓(所谓的仇)并不是指触犯了法律,以身抵罪而被处死这种情况。

[162] 暴寡胁弱:欺凌孤寡,威胁弱者。

[163] 非经背圣:违背经传和圣贤。

[164] “《周礼》”句:意谓调人,是负责调解众人怨仇的。凡是杀人而又合乎礼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刑。有反过来再杀死对方的,全国的人就都要把他当作仇人。此处引自《周礼·地官·司徒》,有删节。《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调人,周代官名,掌管司法。交,会合,共同。

[165] “《春秋公羊传》”句:意谓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是可以报仇的。父亲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样的报复行为是不能根除彼此仇杀不止的祸害的。此处引自《春秋公羊传·定公四年》。《春秋公羊传》,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另二传是《春秋左氏传》和《春秋穀梁传》),旧题公羊高作。推刃,往来相杀。

[166] “今若”二句:意谓现在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判断赵师韫杀死徐元庆的父亲和徐元庆杀死赵师韫,就合乎礼制了。

[167] 爱:吝惜。

[168] 服孝死义:克尽孝道,为义而死。

[169] 达理:通达明晓事理。

[170] 岂其: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171] 狱:案件,官司。

[172] 谨:恭敬。

[173] 据施子愉《柳宗元年谱》知,本文作于元和四年(809)永州司马任上。本文论述用人问题,针对《春秋左传》所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确)所提的“六逆”(六种违反伦常的行为)之说而发。柳宗元站在政治革新的立场,用大量历史事实和有力的逻辑推理,一一驳斥了石碏的观点,鲜明地表现了作者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用人思想。

[174] 《春秋左氏》:即《左传》,此引文见《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贱:出身低贱,此指庶出的州吁。贵:指嫡子卫桓公。陵:凌驾。间:离间,此指排挤。淫:骄纵。本:本源。

[175] 是:指示代词,这。

[176] 固:本来。诚:的确,确实。

[177] 理:治理,整理。

[178] 夫:语助词,表示要发表意见和议论。

[179] 斥言:驳斥,批评。择嗣之道:选择继承人的原则。

[180] 以是:因此。

[181] “此其”句:意谓这样做不可以,是显而易见的。固:原来,本来。

[182] 使:假使,假如。

[183] “必从”二句:意谓如果按照这话行事而招致天下大乱,又称是遵循古人的教诲,可以吗?师,学习,效法。

[184] 理乱:理即治之意,唐人避高宗名讳,以“理”为“治”。乱亦是治之意,治理。《尚书·顾命》:“其能而乱四方。”蔡沈注:“乱,治也。”

[185] 为书者:此指《左传》的作者。

[186] 著一定之论:建立起一个固定的观点。著,建立。

[187] 上智之人:拥有高智慧之人,此指能够辨别是非曲直之人。固:固然。

[188] “自中人”四句:意谓自中等智力以下的人,遵奉此言作为行事时强有力的根据,因此导致混乱的,确实不乏其人。守,遵守,奉行。大据,极有说服力的根据。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出现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89] “晋厉”二句:晋厉即晋厉公(?—前573),晋景公之子,姬姓,《左传》载其名州蒲,生年不详。公元前573年被大臣栾书、中行偃出兵逮捕下狱,并被杀于狱中。死后其侄姬周被拥立为君,是为晋悼公。悼公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国家出现大治局面。曾联宋纳吴,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参见《史记·晋世家》。

[190] “宋襄”二句:宋襄即宋襄公(?—前637),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春秋五霸之一。以其庶兄目夷为相。目夷,字子鱼,又名司马子鱼。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当时楚兵强大,子鱼劝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时截杀之,此时襄公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当楚军上岸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趁楚军此时阵列尚未成形时袭杀之,襄公再拒绝。结果宋师大败而回。参见《史记·宋世家》。

[191] 尚:崇尚。

[192] “秦用”二句:张禄,即一代名相范雎(?—前255),字叔。战国时魏人,他是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公元前266年范雎拜为丞相。穰侯,本名魏冉,亦作魏厓,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由于他权势赫赫,专权跋扈,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公元前266年,被秦王罢免,由范雎代相。范雎为相后,积极辅佐秦昭王,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重大贡献。参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黜,废逐,罢免。

[193] “魏相”二句:魏成子,即魏文侯之弟。翟璜,当时魏国贵族。吴起(约前440—前381)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卫国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魏文侯时,任河西守,屡立战功。但魏文侯重用魏成子和翟璜为相,疏远吴起,后吴起由魏入楚,此后魏国日益衰败。参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做动词,任用……为相。

[194] 与:用。《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与。”毛传:“无与,弗用也。”

[195] “苻氏”二句:苻氏,即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氐族人。字永固,一名文玉。在位二十九年。王猛,字景略,苻坚的重要大臣,执政以来,着力整顿吏治,裁汰冗劣,擢拔贤能,兴修水利。积极辅佐苻坚统一北方,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樊世,前秦贵族,苻坚的旧臣,因反对苻坚而被杀。参见《晋书·前秦载记》。

[196] “胡亥”二句: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前207)。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赵高,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次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被诛夷三族。

[197] 恃:依靠。

[198] “顾所”句:意谓回头看看他们相信这话的结果怎么样呢?顾,回头,回顾。

[199] 然则:为两词连用。然,这样。则,就,那么。

[200] 罕:罕见,很少。尽:详尽,详细。

[201] 臲(niè wù聂误):动摇不安的样子。

[202] 混然:含混不清的样子。

[203] 去就:取舍。

[204] 慨然:感慨的样子。

[205] 拘儒:拘泥于经典的儒生。瞽(ɡǔ古):失明的人;盲人。瞽生:指像瞎子一样盲从别人,没有主见的儒生。咻(xiū休):喧嚷,扰乱。

[206] 及化者:接受教化的人。

[207] 本文作于元和九年(814)永州司马任上。本篇属传记文,柳宗元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生动刻画了一位正直官吏的形象,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颂赞之情。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千阳)人。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的推荐,段秀实任泾州(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北)刺史,后拜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元年征召司农卿。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击朱泚面额,后被害。德宗兴元元年追赠太尉,谥“忠烈”。状,又称行状、行述,是古人详记死者世系、姓名、爵里、生平履历、寿年等的一种文体,用以供撰写墓志或史传者采择。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其他生平事迹多从略,是状的一种变体。

[208] 泾州: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北。

[209] 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肃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王。代宗广德二年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蒲:州名,唐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

[210] 晞:郭晞,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代宗广德二年(764),吐蕃侵边,郭晞奉命率朔方军支援邠州,时任御史中丞、转御史大夫,后于大历中追赠兵部尚书。《资治通鉴·唐纪三九》胡三省注:“据《实录》,时晞官为左常侍,宗元云尚书,误也。”

[211] 领:兼任,汉代以后,以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谓之“领”。行营: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节度使:主要掌军事。唐代开元间设置。《旧唐书·职官志》:“天宝中,缘边御戎,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使,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符节,树六纛。外任之中无比焉。至德以后,天下用兵,中原刺史,亦循其例受节度使之号。”后来节度使权力大大扩张,还兼任驻区的刺史、一道的采访处置使、屯田、水陆转运等职,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节度使们常常拥兵自立,成为唐代中晚祸乱根源之一。

[212] 寓军:在辖区之外驻军。邠(bīn宾)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

[213] 纵:放纵。无赖:横行不法。

[214] 偷嗜暴恶者:好吃懒做强横凶恶之徒。

[215] 率:都。货:财物,这里指贿赂。窜名军伍:在军籍在册,白领军饷。

[216] 肆志:任意胡作非为。

[217] 问:过问。

[218] 群行:成群行走。丐取:强取,白拿。

[219] 嗛(qiè窃):满足。《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高诱注:“快也。”

[220] 椎(chuí捶):打击,此指打碎。釜(fǔ斧):锅,敛口,圆底,或有二耳。其用如鬲,置于灶口,上置甑以蒸煮。有铁制的,也有铜和陶制的。鬲(lì立):古代一种炊器。口圆,似鼎,三足中空而曲。甕(wènɡ翁去声):亦作瓮,盛酒的陶器。盎(ànɡ昂去声):腹大口小的瓦盆。盈:充满。

[221] 至:以至,甚至。

[222] 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人,广德二年任邠宁节度使。以王故:因为郭子仪的缘故。

[223] 戚:忧愁。

[224] 自州:从泾州。状:文体名称。是一种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白:秉告。

[225] 计:商计,谋划。

[226] 生人:即生民,普通百姓。理:即治,管理。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

[227] 因:犹;如同。恬然:安然,不在意的样子。

[228] 且:将要。

[229] 愿奉教:意谓请指教。

[230] “公诚”三句:意谓您假如真的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诚,果真。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已乱,止乱。

[231] 如太尉请:顺从了太尉的请求。如,随顺,依照。

[232] 署:代理,兼摄,指暂任或试充官职。

[233] 列卒:陈列、布置士兵。

[234] 注:置,即悬挂。槊(shuò朔):长矛。

[235] 植:竖立。

[236] 噪(zào造):叫嚷;喧闹。

[237] 请:请允许我,表敬副词。辞于军:向军队解释、说明。

[238] 躄(bì必):跛脚。

[239] 谕:教导;教诲。

[240] 固:副词。岂,难道。负:亏待。若属:你们。

[241] 勋:功勋。塞:充塞。

[242] 当务始终:应当善始善终。

[243] 恣(zì字):听任;任凭。

[244] “大乱”三句:意谓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部下。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倚,依仗。戢(jí及),约束。

[245] “晞再拜”句:意谓郭晞再次拜谢说承蒙您用大道理教导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的教诲。

[246] “顾叱”句:顾,回头。叱,责骂,呵斥。火伍,泛指队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十人为火。

[247] 晡(bū不阴平)食:晚餐。晡,即申时,现在下午十五时至十七时。

[248] 假:暂且。设:准备,置办。草具:粗劣的饭食。

[249] 柝(tuò唾):古代巡夜人敲以报更的木梆。

[250] 谢:道歉,致歉。不能:没有做好的事情。

[251] 由是:从此。

[252] 营田官:白孝德初任邠宁节度使时,任段秀实为营田副使。按唐制,驻军万人以上置营田副使一人,掌管军队屯垦。

[253] “泾大将”四句:意谓泾州大将焦令谌掠夺他人土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租给农民耕种,说:“到谷子成熟时,一半归我。”焦令谌(chén辰),为当时泾州的高级军吏。

[254] “谌曰”句:意谓我只知道收入的数量,不知道旱不旱。

[255] 督:催促。责(zhài寨):“债”的古字。

[256] “农且”三句:意谓农民将要饿死,没有谷子偿还,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257] “太尉”二句:意谓段太尉对诉状作了判决,语气很温和,派人去通知焦令谌。判状,对诉状所作的判决。巽(xùn训),通“逊”,恭顺,委婉。谕,告诉。

[258] 何敢:怎么敢。言我:告发我。

[259] 垂死:将死。

[260] 舆(yú榆):抬,扛。

[261] 困:使之陷入困境。

[262] 裂裳衣疮:撕下衣服,包扎伤口。

[263] 注:谓敷药。

[264] 旦夕:从早到晚。

[265] 市:购买。

[266] 淮西:淮西镇(今河南许昌、信阳一带)。管辖蔡州、申州、光州。

[267] 汝诚人耶:为骂人之语,即:“你还是人吗?”

[268] 赭(zhě者):红土,赤土。野如赭,极言土地干旱之严重。

[269] 仁信大人:仁慈爱民、诚信无欺的道德高尚之人。

[270] 凡:凡是。傲:骄傲,轻视。

[271] 暴抗:强暴抗横。

[272] 自恨死:据《通鉴考异》,唐代宗大历八年焦令谌尚在人世,柳宗元所记疑有误,可能是听从传闻所致。

[273] 以:表凭借某种身份或资格。司农:即司农卿。为司农寺长官,掌国家储粮用粮之事。德宗建中元年(780)二月,段秀实自泾原节度使被召为司农卿。征:出行。

[274] 戒其族:告诫他的族属。

[275] 岐: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当时为朱泚驻守之地。

[276] 朱泚(cǐ此):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人,时为凤翔府尹。幸:假使,倘若。致:送,献。货币:物品和钱币。

[277] 固:副词。一再;执意、坚决地。绫:一种薄而细,纹如冰凌,光如镜面的丝织品。

[278] 不得命:没有被允许,即没有推辞掉。

[279] 不用:没有听从。

[280] 处贱:处于卑贱的地位。

[281] 第:府第。

[282] 如:到,往。治事堂:办公的大堂。

[283] “泚反”二句: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击朱泚面额,后被害,追赠太尉(详见两《唐书》本传)。

[284] 故:原来的。封识:封条上的标记。识(zhì置):通“志”,标记。具存:完好。

[285] “太尉”句:这是表示正文结束的话。如右,如右所说。古人行文顺序从右到左,犹如今天“如上”。

[286] 员外置同正员:指定额、编制以外的与正员俸禄相同的官员。

[287] “今之”四句:意谓现在称赞段太尉大节的人,大抵认为是武夫一时冲动而不怕死,从而获取了盛名,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像上述的那样。出入,大体上,大抵。指所估计的情况与实际或上或下、接近但并不等同。取名,博取盛名。所立,所作所为。如是,如此,像这样。

[288] 岐周:周在岐山下,因周建国于此,故称。斄(tái抬):古县名。原为周后稷封地,秦时置县,东汉初废。故址在今陕西武功西南。

[289] 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宁”之误。真宁即今甘肃正宁。

[290] 马岭:山名,在今甘肃庆阳西北。

[291] 历:经历。鄣(zhànɡ账):同障,古代边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工事。

[292] 校:下级军官。

[293] 姁(xǔ许)姁:和悦的样子。

[294] 色:脸色。物:此指人。

[295] “遇不”三句:意谓遇到不能赞同的事,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事迹决不是偶然的。不可,不赞同之事。

[296] 会:适逢。崔公:指崔能,字子才,元和九年任永州刺史。

[297] 言信行直:言而有信,行为正直。

[298] 备:详尽。

[299] 覆校:反复核对考订。无疑:没有错误之处。

[300] 尚:副词,还。逸坠:散失。

[301] 太史氏:指史官。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

[302] 敢:敬词,有冒昧之意。执事:敬词,此指史官韩愈。

[303] 谨:恭敬,恭谨。

[304] 本文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确年不可考。文章的主旨胎于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说,借捕蛇之事发之,命意非奇而蓄势甚奇。文章前半极言捕蛇之害,后半说赋敛之毒,反以捕蛇之乐形出,含无限凄婉之情。全文处处运用对比和反衬,借题发挥,比附连类,曲折跌宕,卒章显其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叙事兼议论,可以说明事物,亦可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

[305] 黑质而白章:黑色底子上有白色花纹。质,质地,底子。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

[306] 触草木尽死:谓蛇触及到的草木全都枯死。

[307] 啮(niè聂)咬,啃。

[308] 无御之者:没有什么可以抵御、医治蛇伤。

[309] 腊(xī西):制成干肉。饵:药饵。

[310] 已:止,即医治好。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 wǎn峦宛):手脚等关节弯曲不能伸展的病。瘘(lòu漏):颈肿大的病。即颈部淋巴结核。疠(lì利):恶疮。

[311] 去死肌:消除腐烂、坏死的肌肉。

[312]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或说指长虫、赤虫、蛲虫。

[313] 太医:即御医,唐代太常寺下设有太医署,专门为皇室及后宫服务。王命:皇帝的命令。聚之:征集它。

[314] 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岁,年,一年为一岁。《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邢昺疏:“取岁星行一次。”赋,征收赋税。

[315] 募:募集,征求。

[316] 当(dànɡ荡)其租入:抵充缴纳的租赋。当:抵充;抵得上。

[317] 专其利:独享这种好处。世:父子相承为世。因以指一代。《周礼·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郑玄注:“父死子立曰世。”三世即三代人。

[318] 死于是:死在(以蛇抵充租赋)这件事上。

[319] “今吾”二句:意谓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嗣(sì饲),继承。几,几乎,险些。数(shuò朔),多次。

[320] 戚:忧伤。

[321] 若毒之乎:你痛恨这件事吗?毒,怨恨,憎恨。《后汉书·袁绍列传》:“每念灵帝,令人愤毒。”李贤注:“毒,恨也。”

[322] 莅(lì立)事者:掌管这事的人,此指地方官吏。莅,临视;治理。

[323] “更若”三句:意谓更换掉你捕蛇的差事,恢复你原来的租赋,怎么样?

[324] 汪然:形容泪水众多的样子。孙甫注之曰:“汪然,涕貌。”

[325] “君将”三句:意谓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哀,可怜,怜悯。未若,比不上。

[326] “向吾”二句:意谓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么我早就困苦不堪了。向,假设,如果。则,那么,就。病,贫困。《左传·哀公十四年》:“孟孙为成之病,不圉马焉。”杜预注:“病,谓民贫困。”

[327] 生:生计。日:日益,一天天地。蹙(cù促):困窘,窘迫。

[328] “殚其”句:意谓竭尽土地上出产的所有。殚(dān丹),尽,竭尽。

[329] “竭其”句:意谓竭尽全家的收入。竭,竭尽。庐,房屋,此指全家。

[330] 号(háo豪)呼:号叫哭喊。转徙(xǐ洗):迁移,逃亡。

[331] 顿:顿仆;跌倒。《资治通鉴·梁纪三》天监十二年:“约惧,不觉上起,犹坐如初;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胡三省注:“踣而首先至地为顿。”踣(bó搏):向前仆倒。顿踣,向前摔倒。

[332] “触风雨”三句:意谓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呼嘘,呼吸。毒疠,有毒的疫气。

[333] 相藉(jiè借):尸体一个压着一个。

[334] 曩(nǎnɡ囊上声):从前。

[335] 室:家。十无一:十家中没有剩下一家。

[336] 非…则…:不是…就是…。

[337] 悍吏:凶悍霸道的官吏,此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338] 叫嚣:狂呼乱叫。隳(huī灰)突:横行,骚扰。东西、南北:此为互文,即到处。

[339] 恂(xún旬)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340] 缶(fǒu否):瓦盆,此指盛蛇的容器。《尔雅·释器》:“盎谓之缶。”郭璞注:“盆也。”

[341] 弛然:轻松的样子。

[342] 谨食(sì饲)之:小心地饲养它。

[343] 时而献焉:按时进献上去。

[344] “退而”二句:意谓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馀年。甘,以为甘美。齿,年齿,年寿。

[345] 熙熙:愉快的样子。

[346] “岂若”句:意谓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旦旦,天天,每天。

[347] “今吾”三句:意谓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虽,即使。

[348] 苛政猛于虎也:意谓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语出《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49] 尝:曾经。

[350] 犹信:还是相信了。

[351] “孰知”二句:意谓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

[352] 故为之说:所以我写了这篇《捕蛇者说》。

[353] 俟(sì寺):等待,等候。夫:那。观人风:即“观民风”。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人避其名讳,将“民”改称为“人”。

[354] 施子愉《柳宗元年谱》系本传于长安时期(贞元十四年—永贞元年),但确年不可考。此篇前半写橐驼之命名、种树技能高超及种树之法,娓娓述来,貌似游戏笔墨,涉笔成趣,曲尽种树之妙。后半借种树以喻居官治民,关乎政教至理,寓言而出之,以箴牧民者无违于民,大有深意,与《捕蛇者说》同一机杼。橐(tuó)驼:骆驼。

[355] 瘘(lǘ吕阳平):佝偻,驼背。病瘘,患了驼背的病。

[356] 隆然:高高突起的样子。伏行:俯下身子走路。

[357] 类:类似,相像。

[358] 号之:给他起外号、名号。

[359] 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名,称呼。固,的确,确实。当,恰当。

[360] 舍:舍弃。自谓:自称。

[361] 业:以……为职业。

[362] 观游:观赏游览之地。

[363] 争迎取养:争着把他迎接到家里奉养,即争相雇请他。

[364] 移徙:移植,移种。

[365] 早实以蕃(fán烦):早结果实并且还多。

[366] 窥伺效慕:暗中观察效仿。

[367] 寿且孳(zī资):活得长久并且繁殖茂盛。孳,繁殖,生育。

[368] 天:自然规律。

[369] 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生长。致,通至。尽,极。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370] “其本”四句:意谓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均匀,它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本,树根。欲,要。舒,舒展。培,培土。故,指用树木原生长地的土。筑,捣土。密,结实。

[371] “既然”三句:意谓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离开时不要再回顾。

[372] “其莳”句:意谓如果栽种时就像对待子女一样。其,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莳(shì试),移栽;种植。《尚书·尧典》“播莳百谷”,汉郑玄注:“种莳五谷以救活之。”

[373] “其置”句:意谓如果栽好以后像丢弃了一样不管,即顺其本性,使之自由生长。置,指栽好以后。

[374] 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375] “根拳三句”: 意谓种树时使树根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时,不是过紧就是过松。根拳,使树根拳曲。土易,更换新土。过,超过。及,不够。

[376] 苟:如果,假使。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377] 恩:爱护,宠爱。

[378] “甚者”三句:意谓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生长天性就与实际一天天地相背离了。爪,用指甲划。肤,此指树皮。生枯,活着还是枯死。离,背离。

[379] 不我若:即“不若我”,不像我一样。

[380] 官理:为官治民。理,即治,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称“治”为“理”。

[381] 长(zhǎnɡ掌)人者:做官的。长,此指各级地方官吏。好:喜欢。烦其令:使他的命令繁多。烦,繁多,繁杂。

[382] 若:好像。甚:很。怜:爱怜。

[383] 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卒,结束。

[384]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385] 勖(xù序)尔植:勉励你们种植。勖,勉励。

[386] 督尔获:督促你们收获。

[387] 早缫(sāo骚)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缫,抽茧出丝。绪,丝头。

[388] 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

[389] 字而幼孩: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字,哺育,养育。

[390] 遂而鸡豚: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生长,养育。《国语·齐语》:“牺牲不略,則牛羊遂。” 韦昭注:“遂,长也。”

[391] 小人:平民百姓,指被统治者。辍飧饔(sūn yōnɡ孙拥):不吃饭。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赵岐注:“朝曰饔,夕曰飧。”劳:慰劳,招待。

[392] “又何”句:意谓我们又靠什么来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呢?

[393] 病且怠:困苦倦怠。

[394] 嘻:感叹声。夫:用于句末表感叹。

[395] 养人术:治理百姓的方法。

[396] 传(zhuàn撰):记载。

[397] 本文作于柳州刺史任上,但确年不可考。童区(ōu欧)寄:一个叫区寄的儿童。

[398] 柳先生:作者自称。

[399] 越人:古代指岭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少恩:德泽、恩情寡薄。

[400] 必:一作“以”。 货视之:把他们当作财货一样看待。

[401] 自毁齿以上:即指七八岁以上的孩子。毁齿,又称为龀(chèn趁)齿,指儿童换去乳牙。儿童至七八岁乳牙脱落,换生恒牙。

[402] 鬻(yù玉)卖:出卖。鬻,卖。觊(jì计):希图,贪图。

[403] 钳梏(ɡù固)之:用铁圈套其颈,用木铐铐其手。钳,古刑具,束颈的铁圈。《旧唐书·刑法志》:“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梏,刑具名,古代木制的手铐。《易·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孔颖达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404] “至有”三句:意谓甚至有的成年人因敌不过束缚者也被逼为奴仆。须鬣(liè列),此指成年人。鬣,长而硬的胡须。力不胜,体力支持不住,犹言体弱。屈,不得不。

[405] 当道:在大路上,犹言明火执仗。贼杀:抢劫残杀。

[406] 幸:侥幸,有幸。幺(yāo夭)弱者:幼小体弱的。

[407] “汉官”三句:意谓汉族官吏则利用这种恶习为自己谋利,只要能得到僮仆,他们就放纵而不加追究。恣,听任,放纵。问,过问。

[408] 以是:因此。滋耗:指死亡人数增多,在籍人口减少。

[409] 以十一岁胜:以只有十一岁的小小年纪就战胜了绑架他的强盗。

[410] 桂部:唐高宗永徽以后分岭南道为广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五都督府,统称“岭南五管”。桂部是五管之一,故又称桂管,即桂州都督府。从事:官名,州郡等地方长官的副手。杜周士:贞元时进士,元和年间曾任桂管观察留后。

[411] 荛(ráo饶)牧儿:打柴放牧的孩子。荛,柴草。

[412] 行牧且荛:一面放牧,一面打柴。行:从事。

[413] 豪贼:强盗。反接:把双手反绑在背后。

[414] 布囊其口:用布封住他的嘴。囊,覆盖、蒙住。

[415] 墟所:集市。

[416] “寄伪”三句:伪,假装,装作。恐栗,恐惧发抖。为儿恒状,做出小孩常有的情态。

[417] 易:轻忽,轻视。《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418] 为市:去谈生意,寻找买主。

[419] 植刃道上:把刀插在路上。

[420] “童微”五句:意谓区寄悄悄地窥探,见他睡着了,便把捆手的绳索背对刀刃,用力上下磨擦,割断了绳子,然后拿刀杀死了睡着的强盗。微,暗暗,悄悄。伺,窥探。绝,断。

[421] 骇:惊骇,又惊又怕。

[422] “遽曰”句:遽(jù剧),赶快,急忙。孰若,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彼,他。不我恩,即不恩我,对我没有恩德。诚见完与恩,假如你不杀我并好好待我。诚,假如。见,表被动。完,保全。无所不可,即一切皆从你的安排。

[423] 良久:好久。计:盘算,思考。

[424] 与其…孰若…:表示比较,属固定搭配。得专:独自占有。

[425] 牢:使牢固。

[426] 即:靠近,就近。

[427] 疮手:烧伤手。

[428] 大号:大声呼喊。

[429] “愿以”句:意谓请把这件事报告给官府。

[430] 墟吏:管理集市的官吏。

[431] 大府:即州的上一级官府,此指桂管观察使府衙。召视:上对下、尊对卑的接见。愿:恭谨,老实。《尚书·皋陶谟》:“愿而恭。” 孔颖达疏:“愿者,愨谨良善之名。”

[432] 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成帝改称州牧,哀帝时复称刺史。魏晋于要州置都督兼领刺史,职权益重。隋炀帝、唐玄宗两度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后又改郡为州,称刺史,此后太守与刺史互名。

[433] 侧目:转过脸去,不敢正视,形容畏惧。

[434] 少:小。秦武阳:亦称秦舞阳,战国时燕国的少年勇士,相传他十三岁时就能杀强暴的人。后被燕太子丹选中与荆轲一起去刺杀秦王嬴政,失败被杀。事见《战国策·燕策》。

[435] 本文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确年无考。其为讽刺性寓言小品,南宋廖莹中刻世采堂本《河东先生集》评云:“公之所言,盖谓当时用事贪取滋甚者。”宋黄震《黄氏日钞》卷六〇评云:“《蝂传》讥贪者。”本文刻画“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形象入木三分。文章以人虫类比,恰切形象,叙述生动简洁,语言犀利,寓意精警深刻。于今千载,仍能警戒世人。蝂(fù bǎn负版):小虫名。

[436] “辄持”二句:辄(zhé哲 ),就。卬(ánɡ昂),同昂,高高抬起。另一说,卬为“ 仰 ”的古字。向上,抬头向上。《庄子·天地》:“为圃者卬而视之。” 陆德明释文:“卬,音仰。”

[437] “背愈”二句:愈,越来越,表程度逐步加深。虽,即使。 困,疲惫。剧,很,极。

[438] “其背”三句:涩,不光滑,不滑润。固,原本为“因”字,据他本改。散,散落。 卒,终于,最后。踬(zhì至),跌倒。

[439] “人或”四句:或,有的人。为去其负,替它去掉背上所背的东西。苟,如果,一旦。如故,像往常一样。

[440] “又好”三句:好(hào浩),喜爱。 极,尽,用尽。 已,停止。至,以至,以至于。

[441] 嗜(shì世)贪:贪求。《国语·楚语下》:“吾闻国家将败,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 韦昭注:“嗜,贪也。”

[442] 货:财货。

[443] 厚其室:使其家富裕,厚用如使动。

[444] 唯恐其不积:只恐怕财货积聚的不够多。

[445] 及:等到。怠:疲惫不堪。

[446] 黜弃:罢免,弃用。

[447] 迁徙:因遭贬谪而被外放。

[448] 病:困苦,吃尽苦头。

[449] “苟能”二句:起,爬起来,这里指重新起用他做官。艾(yì义),自责,改悔。

[450] “日思”二句:高其位,使其官位高。大其禄,使其俸禄多。“高”和“大”均用如使动。

[451] “观前”句:宋韩醇音释《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不知戒”前有“曾”字。曾,乃,竟。

[452] 魁然:高大的样子。

[453] 哀:一作“悲”。 足:确实,足以。

[454] 本文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三戒,即三件值得警戒、提防的事情。柳宗元此题盖源于孔子之言,《论语·季氏》篇记载:“子曰:‘君子有三戒。’”本文借麋鹿、毛驴、老鼠三个寓言劝戒世人,要弄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要像它们一样,如果“乘物以逞”,或者“依势以干非其类”,或者“出技以怒强”,或者“窃时以肆暴”,最终将会自取灭亡。作品篇幅虽小,但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笔锋犀利,讽刺有力,为柳宗元寓言作品的名篇。

[455] 恒:常常、经常。恶(wù务):讨厌。

[456] 推:推究、审察。本:本来面目、实际情况。

[457] 乘:凭借、依靠。物:外界条件和力量。逞:放纵恣行。

[458] 或:有的。干:干犯,冲犯。非其类:不是它的同类。

[459] 出技:拿出自己的本领。怒强:触怒强大的对手。

[460] 窃时:趁机。肆暴:滥施暴力,行凶作恶。

[461] 卒:终于,最后。迨(dài代) 及:等到。

[462] 临江:地名,即今江西清江。麋(mí迷):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俗称四不像。

[463] 畋(tián田):打猎。麑(ní倪):幼鹿。

[464] 垂涎:因想吃而流口水。

[465] 怛(dá达):恐吓。

[466] 自是:从此。日:每天。就:接近。

[467] 习示之:(让狗)看惯它。

[468] 稍:逐渐地。

[469] 犬皆如人意:狗都能按照主人的意思行动。

[470] 良:的确,确实。

[471] 抵触:用头碰撞。偃仆:俯仰、翻滚。狎:亲近,亲昵。

[472] 俯仰:翻滚嬉戏。善:友好。

[473] 啖:吃,此指舔。

[474] 走:跑。

[475] 狼藉:随意散乱。

[476] 黔(qián前):唐代的黔中道,包括现在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今为贵州省的简称。

[477] 船载以入:以船载入。

[478] 蔽林间:隐蔽在树林中。窥:偷偷观察。

[479] 慭(yìn印)慭然:谨慎小心的样子。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

[480] 远遁:逃得远远地。

[481] 且:将要。噬(shì世):咬。

[482] 异能:超常的本领。

[483] 习:习惯。

[484] 狎:戏谑,狎玩。

[485] 荡倚冲冒:形容虎戏弄驴的样子。荡,碰撞。倚,顶触,倚靠。冲,冲击。冒,冒犯。

[486] 胜:禁得起,承受住。

[487] 计:盘算,思量。

[488] 技止此耳:技能只不过如此罢了。止,通“只”。

[489] 跳踉(liánɡ良):跳跃。(hǎn喊):怒吼。

[490] 形之庞也类有德: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

[491] 声之宏也类有能: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

[492] 向使:假使,假如。

[493] 疑畏:怀疑畏惧。

[494] 若是:像这样。

[495] 永某氏:永州某人。

[496] 畏日:怕触犯忌日。旧时迷信者认为日子有好坏,在坏日子里就禁忌做某些事情。

[497] 拘忌:拘泥、忌讳。异甚:非常厉害。

[498] 直子:生年正当子年。直,同“值”,正碰上。子,即子年。我国古代有十二生肖的说法,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谓子年出生的人属鼠。

[499] 蓄:养。

[500] 僮:僮仆。

[501] 仓廪(lǐn凛):仓库。庖(páo袍):厨房。

[502] 恣:放纵。问:过问。

[503] 椸(yí疑):衣架。

[504] 大率:大都。馀:剩下,剩馀。

[505] 累累:众多的样子。兼行:并行。

[506] 窃啮(niè聂):偷咬。斗暴:剧烈地争斗打架。

[507] 徙:迁徙,搬迁。

[508] 阴类:只在阴暗中活动的动物,此指老鼠。

[509] 尤甚:尤其厉害。

[510] 假:借。

[511] “阖门”二句:阖(hé何)门,关上门。撤瓦,撤掉瓦器。灌穴,往鼠洞灌水。

[512] 购僮:出钱雇人。罗捕:用捕兽的网来捕捉。罗,捕兽的网。

[513] 乃已:才停止。

[514] “彼以”句:意谓它们认为可以长久地吃饱而无祸害啊。

[515] 本文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确年无考。一本题作“送薛存义之任序”,录此备存。薛存义,河东人,与柳宗元同乡。薛曾任零陵代理县令两年,零陵即当时永州属邑,两人生同地而仕同方。此篇为送薛离行而作,前规后颂。前半提出官乃民之役而非役民、势不同而理同之说,闪耀着民本主义光辉,于今仍有借鉴意义;后半对薛的尽职尽责予以褒扬。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评曰:“前规后颂,颂不忘规,牧民者宜铭座右。”

[516] 俎(zǔ祖):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517] 崇酒:斟满酒。《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阶上北面再拜,崇酒。宾西阶上答拜。” 郑玄注:“崇,充也。” 胡培翚正义引熊朋来曰:“添酌充滿之。”觞:盛满酒的杯子。亦泛指酒器。《礼记·投壶》:“命酌,曰:‘请行觞。’”

[518] 浒:水边。《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毛传:“水厓曰浒。”

[519] 饮食之:饮和食均用作使动,即让他喝酒吃东西。

[520] “凡吏”二句:意谓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吏,作动词,做官。若,第二人称代词“你”。

[521] “盖民”二句:意谓官吏应当是人民的仆役,而不是来奴役人民的。而已,罢了。

[522] 食于土:从土地上谋生计。

[523] “出其”句:意谓上交收入的十分之一,以满足官府雇佣之费。什一,古代表分数的习用方式,十分之一。佣,雇用。

[524] 司:主持,掌管。平:公平。

[525] “今受”句:“今”字下原有“我”字。何焯义门读书记》:“‘我’字衍。”其说是,今删去。直,通“值”,报酬之意。怠,懈怠,懒惰。

[526] 岂: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何况,不但。惟:语助词,用于调节音节。

[527] 向使:倘使,假若。

[528] 受:接受,拿取。

[529] “则必”句:意谓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赶走、处罚他。黜,罢退,驱逐。罚,惩罚。

[530] “而民”句:世采堂本“黜罚”下有“者”字,据补。莫,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人。肆,放纵,不受约束。

[531] 势:形势,权势。

[532] “势不”二句:意谓形势不同但是道理却是一样的,对于老百姓怎么办呢?

[533] “有达”二句:意谓有懂得这个道理的官吏,能不感到恐慌畏惧吗?得不,能不,岂不。

[534] 假令:暂时代理县令。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东南。

[535] 蚤:通“早”。

[536] 讼者平:诉讼官司都一律公平对待。

[537] 赋者均:收缴赋税平均,无偏袒。

[538] 怀诈暴憎:心中藏有欺骗,外表显露憎恨。

[539] “其为”句:意谓他的行为的确是没有白拿俸禄。虚取,意为无所作为而拿。虚,空,与实相对。的(dí敌),确实,肯定。

[540] “其知”句:意谓他知道恐惧和敬畏是很清楚的。审,明白,清楚。

[541] 考绩幽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罢免昏暗的,提拔清明的。考绩,对官员任职内政绩的考核、评定。幽,暗,政绩暗淡,不显著。明,政绩出众。《尚书·尧典》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之说。说:评议、评定。

[542] 于:介词,在、当之意。

[543] 赏以酒肉、重之以辞:状语后置句,即以酒肉赏之、以辞重之。重,加上。

[544] 本文作于元和五年(810)永州司马任上,是作者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序。《八愚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将胸中之愤懑不平诉诸笔端而成的一组寄情于山水的诗。柳集《八愚诗》今已经不存。本文陈述作者写作《八愚诗》的旨趣,借描摹自然风景来托物兴辞。通篇以“愚”字统贯,描摹了清莹秀澈的愚溪景色。全文结构严谨,夹叙夹议,借愚溪无人能赏,寄托着自己有志难伸、备遭冷落的愤懑和深慨。《古文观止》评此文:“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

[545] 灌水:源出于广西灌阳西南,东北流至全州合于湘水,流经零陵。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此处指灌水的北面。

[546] 或:有的人。尝:曾经。姓:作动词,给……命姓。

[547] 以:因为。触罪:触犯……而获罪。

[548] 家:安家,居住。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家焉:相当于“居住在那里了”。

[549] 愚公谷:在今山东淄博西。 汉刘向说苑·政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550] 龂(yín银)龂:争辩貌。

[551] 凡:表总括,总计,总共。穴:此指水道。

[552] 屈曲:弯曲,曲折。

[553] 隘:险要处。

[554] 错置:错落有致。

[555] “以余”二句:意谓因为我的缘故,都被愚的名字所玷辱。

[556] “夫水”句: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旧读yào要),喜爱。

[557] 峻急:湍急。

[558] 坻(chí池)石:水中的石头堆积形成的小高地。坻,水中小洲或高地。

[559]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与“有以”相对。

[560] 适类于余:适合像我这样的人。

[561] “然则”二句:意谓那么用“愚”的名字来玷辱它,也是可以的了。

[562] 宁武子:春秋卫大夫宁俞,谥武子。《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邢昺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后以宁武子为国家有道则进以用其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智者典型。

[563] 颜子:即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 孔子弟子。《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终日不违如愚:谓颜回整天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好像个蠢人。

[564] “今余”三句:意谓我现在正逢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然而(自己)却违背道理,办错事情。有道,政治清明。

[565] 莫我若:即“莫若我”,没有谁像我一样。

[566] “夫然”三句:意谓既然如此,那么天下之人没有谁能和我争夺这条溪,我能够拥有并给它命名为愚溪。

[567] 鉴:照。万类:万物。

[568] 锵:金、玉的撞击之声,此形容流水之声。

[569] 漱涤:洗涤,此引申为留意,欣赏。

[570] 牢笼:包笼,包罗。

[571] 茫然:模糊不清,混沌成一体的样子。违:分开。

[572] 昏然:模糊不清,不能分开的样子。同归:交融在一起。

[573] 鸿蒙:自然的元气,这里指混沌蒙昧的时代。《庄子·外篇·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超鸿蒙,即出世之意。

[574] 希夷:无色无音,指虚寂玄妙的境界。《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混希夷,即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的境界。

[575] 寂寥:无声无形。《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无形体也。”

[576] 纪:同“记”,指书写。

[577] 本文作于元和四年(809),为“永州八记”的首篇。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获罪,贬谪永州。遂寄情于永州山水,发而为优美的山水小品,其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称。

[578] 僇(lù路)人:谓当加刑戮的人。后泛指罪人,此指因罪被贬。《韩非子·制分》:“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 陈奇猷集释:“所谓僇人者,乃当加刑戮之人。”僇,通“戮”。

[579] 惴慄(zhuì lì缀利):亦作“ 惴栗 ”,恐惧而战栗。

[580] 隙:公务闲暇之馀。

[581] 施(yí怡)施:缓慢行走的样子。漫漫:随意,漫无目的。

[582] 日:每天,天天。其徒:此指同游者。

[583] “穷迴”三句:意谓沿着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一直走到尽头,深幽的泉水,怪异的山石,无论多远,我们都去游览。穷,穷尽,走到尽头,形容词用如使动。迴,迂回曲折。

[584] 披:拨开,打开。晋左思《杂诗》:“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585] 极:至,到达。趣:通趋,往,赴。

[586] 觉:睡醒。

[587] 皆我有也:全都为我所拥有、观赏。

[588] 未始:从未,未曾。怪特:奇异怪特。

[589] 法华西亭:法华,寺名,在零陵县内东山之上。《永州府志》所指“有唐时寺”即法华寺。柳宗元曾居住于此。西亭,是柳宗元在法华寺西所建的亭子,他在《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一文中曾叙述建亭之事。

[590] 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关于其具体所指,综括学界对“西山”的考证,一说指粮子岭,一说指珍珠岭。

[591] 始指异之:开始指点并感到它的奇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92] 湘江:乃潇水之误。柳宗元诗文中有时潇湘不分。潇水发源于江永县天都峰,流经零陵县,在零陵城西,自南津渡由南而北至浮洲(今称苹洲)与湘水汇流(参见《柳宗元永州行迹考》,载《零陵师专学报》1981年第2期)。

[593] 缘:沿着。染溪:潇水之流,一称“冉溪”,即柳宗元《愚溪诗序》中所谓“愚溪”。

[594] 斫(zhuó酌):用刀斧等砍或削。榛(zhēn真)莽:杂乱丛生的草木。

[595] 茅茷(fá伐):杂而丛生的野草。

[596] 箕(jī机)踞: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庄子·至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遨:游,此指举目观赏。

[597] “则凡”二句:意谓所有附近数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座席之下。极写居高望远,山下的景物一览无馀,尽收眼底。衽(rèn认)席,座席。

[598] 岈(xiā虾) 然:山峰高耸貌。洼然:凹陷貌。

[599] 垤(dié蝶):蚁冢形状的小土堆。蚁冢,即蚂蚁做窝时堆积在洞口周匝的浮土。

[600] 尺寸:指物体的高低、长短、大小等。此指放眼所望的范围。

[601] 攒蹙(cuán cù窜阳平促):簇聚,聚集。

[602] 莫得遁隐:指景色尽入眼底,一览无馀。遁隐,逃避,隐藏。

[603]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

[604] 际:靠近,接近。

[605] “然后”二句:意谓看了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培(pǒu lǒu剖上声搂),小土丘。

[606] “悠悠”二句:悠悠,辽阔无际,遥远。此指心神遨游无极之状。颢(hào浩)气,清新洁白盛大之气。涯,边际,极限。

[607] “洋洋”二句:洋洋,广远无涯貌,此指心神遨游无极之状。穷,尽头。

[608] 引觞:端起酒杯。

[609] 颓然:此指喝酒后身子歪斜、倾倒的样子。

[610] 心凝形释:心神凝结住了,形体消失了,此指忘我的境界。 释,消溶,熔化。

[611] 万化冥合: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612] “然后”二句:意谓我这才知道过去并未有过真正的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开始。向,从前。

[613] 志:记录。

[614] 本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三篇,作于元和四年(809)永州司马任上。作者描写了小丘的奇景异致,借小丘遭弃,引起身世之感,寄寓了愤世傲时之情。钴(ɡǔ mǔ古母)潭:在永州西山西,因潭形似钴(即熨斗)而得名。

[615] 西山:见前《始得西山宴游记》注。后八日:得西山在元和四年(809)九月二十八日,得此小丘当在十月初六。

[616] 寻:沿着。

[617] “当湍”句:意谓在急流的深水处是一道鱼梁。当,对着,向着。湍(tuān团),急流。浚(jùn俊),深。指从上到下距离大。鱼梁,捕鱼设置,在水中垒石为桥,桥下留有孔道放鱼通行,以便网罗。

[618] 突怒:高出突起貌。偃蹇:傲然。

[619] 负土而出:戴着泥土,冒出地面。

[620] 殆:几乎,差不多。

[621] “其嵚”二句:意谓山石高耸突起,从上而下排列着,像成群的牛马往溪边饮水。嵚(qīn亲)然,形容山石高耸突起的样子。累(lěi磊),堆集,积聚 。下,石势向下。

[622] “其冲”二句:意谓山石突起向上,卓然特立着,像熊罴向山上爬。冲然,突起向上的样子。角列,卓然特立的样子。罴(pí皮),熊的一种,俗称马熊、人熊。

[623] 不能:不足,不到。

[624] 笼:包笼,包罗,占有。

[625] 其主:指小丘的主人。

[626] “唐氏”二句:意谓这是一位姓唐的人家废弃的地方,想卖而没有卖出去。货,出卖。不售,没有卖掉。

[627] 止:仅仅,只。

[628] 怜:爱惜,喜爱。售:使之售,买进。

[629] 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二人此时同贬居永州。

[630] 出自意外:指没有想到能以贱价购得小丘。

[631] 即:立即。更取:轮流取来。更:轮流,轮番。

[632] 刈(yì义):割除。秽草:杂草。

[633] 烈火:燃起大火。

[634] 其中:指小丘上。

[635] 鸟兽:一作“鸟兽鱼”。

[636] 举:全,都。熙熙:和乐的样子。回巧献技:施展呈献出它们的技巧。

[637] 效:显示,呈现。

[638] 清泠(línɡ灵):清净凉爽。谋:接触,交接。

[639] (yínɡ营):水流回旋的声音。

[640] 悠然而虚者与神谋:即《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说“悠悠乎与颢气俱”。见前注。神,指精神。

[641] 渊然:广博的样子。

[642] 不匝旬:不满十日。匝:周,满。旬:十日为旬。得异地者二:指钴潭和这个小丘。

[643] 好事之士:指喜于访山游水之人。

[644] 或:或许,也许。

[645] 胜:胜景,美景。

[646] “致之”三句:意谓如果把小丘置于沣、镐、鄠、杜这些地方,那么那里的王公贵族子弟争相购买,即使每天价格增加千金,也买不到它。致之,把小丘置于……。沣(fēnɡ丰),沣水,古水名。源出陕西长安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西安市西北入渭水。或疑当作“丰”,在今陕西户县境内。镐(hào浩),即西周都城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鄠(hù户),汉县名。故治在今陕西户县北。杜,杜陵,汉宣帝陵墓,靠近长安,为胜地。以上四地皆长安近郊名胜之地,当时豪贵所建别业园林甚多。

[647] 陋之:轻视它。

[648] 贾(jià嫁): 同“价”。

[649] 遭:遭遇,此指好运气。

[650] 本文为“永州八记”第四篇,作于元和四年(809)永州司马任上。此文妙尽山水奇致,描摹细致入微,比喻巧妙形象;以潭寄怀,寥寥几笔,其慨遂现。伤周遭环境之偏僻荒凉,虑及自身遭际,透露出谪居生活中寂寥凄怆的心境。轻抹淡描,意境弥深。小丘:即钴潭西小丘。

[651] 篁(huánɡ皇)竹:丛竹,竹林。

[652] 佩环:古代士大夫佩戴的两种玉制品,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佩,同“珮”。此处用来形容水声和谐动听。

[653] 取道:开辟道路。

[654] 清冽(liè列):清凉。

[655] 泉:本集作“全”,蒋之翘等本作“泉”,据改。以为:当作。

[656] “卷石”句:意谓潭底大石翻卷而突出水面。

[657] 坻(chí池):水中小洲或高地。屿:小岛。

[658] 嵁(kān堪):陡峭的山石。岩:亦作,突起的石头。

[659] 翠蔓:碧绿的藤蔓。

[660] 蒙络:形容藤蔓覆盖缠绕树木之态。摇缀:指藤蔓摆动而连接在一起。

[661] 参差(cēn cī岑阴平疵):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吹拂,飘动。

[662] 可:大约。百许头:一百条左右。许,表约略估计数。

[663] “皆若”句:意谓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形容水极清澈透明,好像无水。

[664] 下澈:向下照透。

[665] 影:指鱼影。布:呈现。石:指潭底。

[666] 佁(yǐ以)然:静止的样子。佁,一本作“怡”一本作“恬”。

[667] 俶(chù触)尔:犹“倏而”,忽然。逝:消逝,谓鱼游走了。

[668] 翕(xī西)忽:飞快地。

[669] 斗折蛇行:谓流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流动。

[670] 明灭可见:意谓阳光下,远望流水在竹树遮蔽下时明时暗,闪烁可见。

[671] “其岸”句:意谓水岸的势态好像犬牙一样互相交错。差互,互相交错。

[672] 其源:水的源头。

[673] 寂寥:寂静无声,沉寂。

[674] 凄神寒骨:谓令人心情凄凉,寒冷彻骨。

[675] 悄怆(qiǎo chuànɡ巧创):忧愁悲伤。悄,忧伤貌。《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毛传:“悄,忧也。”怆,悲伤。幽邃:(感到)偏僻荒远。

[676] 以:因为。境:情景。过清:清净得过分。

[677] 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二年进士,曾官太学博士,韶州刺史,同情永贞革新党人,元和三年贬谪永州。参《新唐书·吴武陵传》。

[678] 龚古:作者友人,一作龚右,其人未详。

[679] 宗玄:柳宗元之从弟。

[680] 隶而从者:附带跟随来的。崔氏二小生:姓崔的两个年轻人,即柳宗元姐夫崔简之子,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681] 本文为“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约作于元和七年(812)前后。文章的前半描写小石城山之奇异景色,后半藉景抒情,以佳胜之地湮没不彰,隐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逐,蛰居蛮荒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含一股郁勃不平之气。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评云:“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柳州诸记,奇趣逸情,引人以深。而此篇议论,尤为崛出。”小石城山:在今湖南零陵西北。

[682] 径北:一直向北。径:直接,一直。

[683] 逾(yú榆): 亦作“ 踰”。越过,经过。黄茅岭:在永州潇水西岸,今名芝山。小石城山在黄茅岭西北方向。

[684] 少北:稍微偏向北。少,稍稍,略微。

[685] 土断:此指黄茅岭从愚溪起向北延伸至小石城山处山势中断,形成陡壁,故谓之土断。川:指桃江,汉代水名。属涿郡。《汉书·地理志上》:“ 良乡,侯国。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 。”川分:被桃江分开。

[686] “有积”句:意谓有块巨大的石头横档在道路的旁边。垠(yín银),界限,边际。

[687] “其上”句:意谓石头上面的山势像城墙上的短墙和房屋大梁的形状。睥睨(bì nì婢昵),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梁欐(lì利),房屋的栋梁。《庄子·秋水》:“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成玄英疏:“梁,屋梁也;麗;屋栋也。” 欐,同“麗”。

[688] 堡坞(wù误):小型城堡。此指堆积的石头像堡坞形状。

[689] 有若:如同,好像。

[690] 洞然:象声词,形容石子击水的声音。

[691] 激越:形容声音高亢清远。

[692] 良久:很久。乃已:才停止。

[693] 环之可上:指回环盘旋着可以上去。

[694] 箭:竹名。细小而劲实,可作箭杆。《说文·竹部》:“箭,矢竹也。” 王筠句读:“《众经音义》:箭,矢竹也。大身小叶曰竹,小身大叶曰箭。”

[695] 益奇而坚:更加显得形状奇特材质坚硬。

[696] “其疏”二句:意谓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疏,稀疏。数(cù醋),细密,稠密。偃仰,俯仰。施设,布置,设计。

[697] 造物者:即天地万物的主宰。

[698] 及是:等到这。诚:的确,确实。

[699] “又怪”二句:意谓但又奇怪造物者为何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中州,指中原地区。列,呈现。夷狄,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此指永州地区。

[700] “更千”句:谓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更,历经。伎,同“技”。

[701] 固:的确。劳而无用: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702] 神者:即前指“造物者”。傥:或许,可能。不宜如是:不应该这样做。

[703] “则其”句:意谓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

[704] “以慰”句:意谓造物者安排这美景是为了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705] “其气”四句:意谓这地方的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了奇山胜景,所以楚地南部少出瑰伟之人而多产奇峰怪石。

[706] 是:指示代词“这”。二者:即指以上两种说法。

吕温

吕温(772—811),字和叔,河东府河中(今山西永济)人,郡望东平(今属山东)。初随父吕渭学《诗》、《礼》,又随陆质通《春秋》,又从梁肃习古文。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辞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善,十九年擢为左拾遗。二十年出使吐蕃,为副使,被拘留吐蕃经年,永贞元年(805)回京,迁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宪宗元和三年(808)转刑部郎中,其后历仕道州、衡州刺史,卒于衡州。两《唐书》有传。吕温操翰精富,文体赡逸,清人李慈铭谓其文“根底深厚”,“气势格律,皆出于学问,非李元宾(李观)所可及也”(《越缦堂日记》)。亦能诗。有《吕衡州文集》十卷传世。

古东周城铭[1]并序

鲁昭公三十二年,周苌弘合诸侯之大夫城成周[2]。卫彪傒曰:“天之所坏,不可支也。苌弘违天,必受其咎。”[3]异岁,周人杀苌弘[4]。左氏明征,以为世规[5],俾持颠之臣,沮其胜气,非所以励尊王垂大训也[6]。予经其地,而作是铭:

文武受命,肇兴西土[7]。周公作洛,始会风雨[8]。居中正本,拓统开祚[9]。盛则骏奔,衰则夹辅[10]。平王东迁,九鼎已轻[11]。二伯之后,时无义声[12]。大夫苌弘,言抗其倾;坐召诸侯,廓崇王城[13]。虽微远猷,实被令名[14]。宜福而祸,何伤于明?[15]立臣之本,委质定分[16]。为仁不卜,临义不问;无天无神,惟道是信[17]。国危必扶,国灭必振。求而不获,乃以死徇[18]。兴亡理乱,在德非运。罪之违天,不可以训[19]。升墟览古,慨焉遐愤[20]。勒铭颓隅,以劝大顺[21]。

《吕衡州文集》卷八

成皋铭[22]

芒芒大野,万邦错峙[23]。惟王守国,设险于此[24]。呀谷成堑,崇巅若累[25]。势轶赤霄,气吞千里[26]。洪河在下[27],太室傍倚[28]。冈盘岭蹙,虎伏龙起[29]。锁天中区,控地四鄙[30]。出必由户,入皆同轨[31]。拒昏纳明,闭乱开理[32]。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33]。刘项分险,扼喉而争[34]。汉飞镐京,羽斩东城[35]。德有厚薄,此山无情[36]。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37]。乘高建瓴,擒建系充[38]。奄有天下,斯焉定功[39]。二百年间,大朴既还[40]。周道如砥,成皋不关[41]。顺至则平,逆来惟难;敢迹成败,勒铭颜[42]。

《吕衡州文集》卷八

张荆州画赞[43]并序

中书令始兴文献公[44],有唐之鲠亮臣也[45]。开元二十年后,元宗春秋高矣[46],以太平自致,颇易天下,综核稍怠,推纳浸广,君子小人,摩肩于朝[47]。直声遂寝,邪气始胜,中兴之业衰焉。公于是以生人为身[48],社稷自任,抗危言而无所避[49],秉大节而不可夺。小必谏,大必诤,攀帝槛[50],历天阶[51],犯雷霆之威,不霁不止[52]。日月之蚀,为公却明[53]。虎而冠者,不敢猛视[54]。群贤倚赖,天下仰息,凛乎千载之望矣。不虞天将启幽蓟之祸,俾奸臣负乘,以速致戎,诈成谗胜,圣不能保,褫我公衮,置于侯服[55]。身虽远而谏愈切,道既塞而诚弥坚,忧而不怨,终老南国[56]。

於戏!功业见乎变[57],而其变有二:在否则通,在泰则穷[58]。开元初,天子新出艰难,久愤荒政,乐与群下励精致理,于是乎有否极之变[59]。姚、宋坐而乘之,举为时要,动中上急,天光照身,宇宙在手,势若舟楫相得,当洪流而鼓迅风,崇朝万里,不足怪也[60]。开元末,天子倦于勤而安其安,高视穆清,霈然大满,于是乎有泰极之变[61]。荆州起而扶之,举为时害,动咈上欲,日与谗党抗衡于交戟之中,势若微阳战阴,冲密云而吐丹气,欻耀而灭,又何叹乎[62]!所痛者,逢一时,事一圣,践其迹,执其柄,而有可有不可,有成有不成[63]。况乎差池草茅,沉落光耀者[64],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曹溪沙门灵澈[65],虽脱离世务,而犹好正直,得其图像,因以示予。睹而感之,乃作赞曰:

唐有栋臣,往矣其邈[66]。世传遗像,以觉后学[67]。德容恢异,天骨峻擢[68]。波澄东溟,日照太岳[69]。具瞻崇崇[70],起敬起忠。貌与神会,凛然生风。气蕴逆鳞[71],色形匪躬[72]。当时曲直,如在胸中。鲲鳞初脱,激海以化;羊角中颓,摩天而下[73]。无喜无愠[74],亦如此画。呜呼为臣,儆尔夙夜[75]。

《吕衡州文集》卷九

* * *

[1] 古东周城,指成周旧址。西周都镐京,周成王三年(前1061),周公平三监之乱,杀武庚,五年,乃营洛邑为周之东都。筑城二,一为王城,一为成周,十四年,洛邑告成。周平王元年(前770),平王东迁,都洛邑之王城。其后王室衰微,诸侯渐强。周敬王四年(前516),王城内乱,敬王出居成周,十年,敬王使使臣苌弘、刘文公如晋,请城成周,于是晋卿范献子、魏献子乃合诸侯,盟,城成周,三旬而毕。周大夫苌弘持颠扶倾,合诸侯修筑成周。后来晋有范氏、中行氏之难,苌弘与之,晋人责周,周为之杀苌弘。旧史因以苌弘筑成周“违天”、乃遭杀身评议之,作者于此怀有强烈愤慨,发而为此铭文。与其《张荆州画赞》(见后)一样,铭文据理力争,辞严义正,其中或蕴有其身世之感。

[2] “鲁昭公”二句:鲁昭公三十二年即周敬王十年(前510)。苌弘,周敬王大夫,字叔。《国语·周语下》:“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欲成周,为之告晋。魏献子为政,说(悦)苌弘而与之,将合诸侯。”

[3] “卫彪傒”数句:彪傒,卫国大夫。《左传·定公元年》 “卫彪傒”作“晋女叔宽”,女叔宽,姓女,晋卿。“天之所坏”二句,当为逸周诗,意思是“上天要毁坏成周,就不能支持”。苌弘违逆了上天,就要受到报应。

[4] “异岁”二句: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前492),晋卿范氏、中行氏作乱,晋卿赵简子败范氏于朝歌,范氏出奔邯郸。范氏与刘氏(刘文公)世为婚姻,而苌弘旧属刘氏。时刘氏已死,苌弘秉政,赵简子以是责周敬王,敬王遂杀苌弘。其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国语·周语下》。

[5] “左氏”二句:谓《左传》先是在定公元年记录了晋女叔宽(《国语》作“卫彪傒”)诅咒苌弘的语言,然后在鲁哀公三年又记载了苌弘被杀之事,表示应验,并以此作为对后世的教训。明征,明确的征兆。

[6] “俾持颠”数句:数句是对左氏的批评,意谓如此记载,使扶持国家倾覆的臣子感到沮丧,这不是鼓励尊崇王室、垂后世以教育的作法。俾,使。大训,先王、圣哲的教言。

[7] “文武”二句:谓周文周武受命于天,在西部兴盛。肇,始。西土,指今关中周原之地。相对于殷商所处中原而言,周人始祖兴于西土。

[8] “周公”二句:意谓自周公经营洛邑,洛邑成为天下聚会风雨之地。周公,名旦,武王之弟,辅武王灭纣,武王死后又扶助成王,作礼乐,定典章制度。会风雨,洛邑居中原之地,故有“会风雨”的说法。《文选张衡《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后建王城。”

[9] “居中”二句:谓洛邑居天下之中,有利于国家生存发展。统,治理,管理。祚,国运。

[10] “盛则”二句:意谓国家强盛则如骏马之奔驰,衰微则形成协助辅佐之势。

[11] “平王”二句:谓自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失去天下中心的地位。按,《春秋》纪事,自周平王四十九年起,历史上号为“春秋”,周王室地位已轻。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天下九州,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国家王权的象征。战国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失去所在。

[12] “二伯”二句:谓齐桓、晋文之后,春秋时期即无主持正义之人了。伯,义同“霸”,古代诸侯之长。齐桓、晋文尊王攘夷,齐桓、晋文之后,诸侯唯恃强称霸而不尊王,故“无义声”。

[13] “大夫”四句:谓苌弘欲挽救王室的颓势,召集诸侯规划扩建王城。《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冬十一月,晋魏舒、韩不信(晋大夫)如京师,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寻盟,且令城成周……己丑,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弥,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糇粮,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书以授帅。”坐召,遂召集。廓崇,扩大、加高。王城,此指成周。

[14] “虽微”二句:意谓苌弘地位虽然卑微,但却有远大的谋略,理应享有美名。猷,谋略。令名,美名,好的名声。

[15] “宜福”二句:谓苌弘应该得到好处,不料却遭到祸殃,何损于他的英名?

[16] “立臣”二句:意谓臣子要确立为臣的本分,即以死报国。委质,亦作委贽,臣子向君王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韦昭注:“言委贽于君,书名于策,示必死也。”

[17] “为仁”数句:意谓苌弘为仁义之事,不须占卜,不问吉凶,无天无神,唯坚信道义。

[18] 死徇:以死徇于正义事业。徇,亦作“殉”。

[19] “罪之”二句:意谓卫彪傒(《左传》作“晋女叔宽”)以“违天”归罪于苌弘,实在不足为训。

[20] “升墟”二句:谓登上成周废墟,满怀愤慨。遐愤,远愤,为前代之人感到愤慨。

[21] “勒铭”二句:谓镌刻此铭文于废墟之一角,用来规劝天下归于大顺。大顺,顺乎伦常天道。《礼记·礼运》:“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是谓大顺。”

[22] 成皋,本春秋郑虎牢邑,战国时属韩,又名崤关,后改名成皋。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伐韩,韩献成皋,秦于是在此设关。西汉置县,隋改为汜水县,唐开元末,县治迁荥阳,故城名为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成皋南傍嵩山,北临黄河,扼东西咽喉,为洛阳东部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铭文先写成皋形势,然后总括前代兴亡及唐兴之迹,但落脚仍在政治之清明,并不专在关河之险,显示其识见之高。

[23] “芒芒”二句:意谓茫茫原野,万邦错落峙立于其中。万邦,万国。此指西周分封的各诸侯国。

[24] “惟王”二句:语出《易·坎·彖》:“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意谓西周天子守其本土,设险于此。

[25] “呀(xiā 虾)谷”二句:意谓成皋的山谷成为沟壕,高山若积累而成。呀,大而空貌。

[26] “势轶”二句:形容成皋气势雄伟,似乎要超出云霄,控制千里之内。轶,超出。

[27] 洪河:黄河。

[28] 太室:峰名。嵩山双峰,东为太室,西为少室,总名嵩高山。

[29] “冈盘”二句:形容成皋冈、岭形状如虎伏,如龙起。

[30] “锁天”二句:谓成皋似乎锁住了中原区域,控制着四方边邑。天之中区,此指中原、中州地区。四鄙,四方边境城邑。

[31] “出必”二句:意谓成皋为东西交通要道,出入皆须经此。轨,古代车子两轮间的距离。此指道路。

[32] “拒昏”二句:意谓成皋关拒绝昏昧之人而接纳明理之人。时局混乱则关闭,国家治理则关开。

[33] “昔在”二句:意谓往日秦亡之际,天下大乱。晦冥,昏暗阴沉。

[34] “刘项”二句:意谓刘邦与项羽据险争斗。汉之四年(前203),项王围成皋,汉王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走修武(故址在今河南获嘉境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顾,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事见《史记·项羽本纪》。扼喉,卡住喉咙。比喻双方各自控制要害部位。

[35] “汉飞”二句:谓汉楚争斗大局已定,刘邦定都于长安,项羽自刭于东城。汉之五年(前202)正月,诸侯及将相共尊汉王为皇帝。二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是为高祖。高祖都洛阳,后用齐人娄敬言,入都关中。镐京,西周国都,此代指长安。东城,县名,汉属九江郡,故址在今安徽定远东南。汉四年(前203)十二月,项羽败走东城,被围垓下,突围走乌江,自刎死。

[36] “德有”二句:意谓汉、楚(刘、项)之德有厚有薄,故而汉胜楚败,无关乎成皋关山有情无情。

[37] “维唐”四句:意谓唐初兴之际,全国尚未一统,秦王李世民东征诸侯,其势如烈火顺风。武德元年(618),高祖李渊于长安即皇帝位,然诸侯割据,中原未平。武德三年,命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

[38] “乘高”二句:意谓唐军处居高临下之势,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窦建德,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人,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参加农民义军,十三年于乐寿称王,渐次控制河北大部,次年称夏王。唐武德四年(621)驰援被唐军围困的王世充,兵败被俘,被杀于长安。王世充,字行满,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祖籍西域。隋炀帝初,为江都通守。炀帝死,自立为帝,国号郑。唐武德四年,兵败降唐。至长安,为仇人所杀。乘高建瓴,即高屋建瓴,语出《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幡(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39] “奄有”二句:意谓唐王朝从此一统天下。奄有,全部占有。斯焉定功,在此(指成皋一役)确立大功。

[40] “二百”二句:意谓大唐立国至今二百年,吏民的本性已回归质朴之道。二百年,唐自武德元年(618)至宪宗元和年间(806—820)约有二百年。大朴,原始的质朴之道。

[41] “周道”二句:意谓唐政治清平,贡赋平均,成皋关口开而不关。周道如砥,语出《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毛传:“如砥,贡赋平均也。”

[42] “顺至”四句:意谓政治清明就天下太平,叛乱到来就唯有灾难。我岂敢考察历史成败兴亡的事实,将此篇铭文刻于岩石之上呢!(chán 缠)颜,峭崖的壁面。

[43] 此文为人物画像赞,约作于德宗贞元年间。“张荆州”为张九龄。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幼聪敏,七岁知属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第进士,中宗神龙三年中材堪经邦科,授校书郎,至玄宗开元十九年(731),九龄自工部侍郎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改尚书右丞相,二十五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九龄为开元朝贤相,王夫之谓其“抱忠清以终始,敻乎为一代泰山乔岳之风标”(《读通鉴论》)。因为张九龄是唐代历史上有大影响的人物,使此篇人物画像赞兼有史赞的意味。作者是怀着大敬仰之心写此篇画赞的,不但史识卓越,词简义正,且带有浓厚的感情,既能写出九龄政治家的胸次,亦能写出个人感慨,使人低徊不尽。

[44] “中书令”句:张九龄曾祖始家于始兴(今属广东),开元二十三年九龄封始兴县公,卒谥文献。

[45] 鲠亮:刚直诚实。

[46] 元宗:即玄宗。当为清人编集时避康熙玄烨讳改。春秋高:谓年岁已高。按开元二十二年玄宗年五十。

[47] “以太平”六句:意谓玄宗以为太平局面由自己所致,所以颇轻忽天下之事,松懈了对人的综合考察,推举引纳逐渐多而且广,致使君子小人并立于朝。综核,对人或事进行综合考察。推纳,推举引纳。浸广,逐渐增多。摩肩,形容多。按陈鸿长恨歌传》“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与此意同。

[48] 生人:养育人。

[49] 抗危言:高声讲出正直的话。危言,直言。

[50] 攀帝槛:用汉朱云事。详见前柳伉《请诛程元振疏》注。

[51] 历天阶:登上宫殿台阶。历阶,形容快步登上台阶。《仪礼·燕礼》:“凡栗阶,不过二等。”贾公彦疏:“凡升阶之法,有四等……历阶,三也。历阶谓从下至上皆越等无连步。”

[52] “犯雷霆”二句:谓触犯人主天威,即使皇帝不高兴,亦不停止。不霁,雨雪未晴,比喻脸色难看。据《新唐书·张九龄传》,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帝曰:“假其名若何?”九龄曰:“名器不可假也。”遂止。帝又将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九龄不可,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耶?卿固素有门阅哉?”九龄顿首曰:“臣荒陬孤生。陛下以文学用臣。仙客目不知书,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如此等事尚多。

[53] “日月”二句:谓玄宗虽有过错,因张九龄而得到改正,政治上仍不失其明。日月之蚀,比喻人的过错。《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4] “虎而冠”二句:意谓藩镇虎将,连对张九龄怒目而视也不敢。虎而冠者,如虎而着冠,指安禄山等。

[55] “不虞”七句:意谓不料天将开启安史之乱,致使奸臣居宰相之位,兵乱很快发生,奸诈和进谗得逞,虽玄宗之圣明,亦不能保,遂罢去九龄相位,贬荆州长史。不虞,未曾料到。幽蓟之祸,指安禄山之乱。天宝元年(742),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三载,又兼范阳节度使,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幽蓟,指安禄山盘踞处。天宝九载改范阳郡为幽州(今北京),幽州治蓟县。奸臣,指李林甫。负乘,语出《易·解》:“负且乘,致寇至。”谓居非其职而招致祸患。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自无学术,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皆以母失爱而有怨言,玄宗怒,谋于宰臣,将治以罪,九龄以为不可,拒不奉诏,玄宗不悦。林甫谓中贵人曰:“家事何须谋及于人?”又因牛仙客事进谗言曰:“但有材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由是玄宗尤不悦,遂罢九龄中书令,即日以林甫代之。监察御史周子谅言牛仙客非宰相器,玄宗怒而杀之,林甫言周子谅为张九龄所引用,乃贬九龄为荆州长史。详见两《唐书》张九龄传、李林甫传。褫,解。衮,即衮服(古代帝王及三公所穿绘有卷龙的礼服。天子绘升龙,三公但绘降龙)。解去衮服指罢去相位。置于侯服,指贬为荆州长史。古代以距离京城五百里以外为侯服。

[56] 终老南国: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病卒于荆州。南国,指荆州。

[57] “功业”句:意谓个人能否表现出功业在于时局之变。见,同“现”。

[58] “在否”二句:否、泰,皆《周易》卦名。《易·否卦·释文》:“否,闭也,塞也。”《易·泰卦·释文》:“通也。”二句意谓当否极可变为通,当泰极则变为穷。穷,途穷末路。

[59] “开元”五句:谓玄宗即位之初政局艰难,在艰难之中有否极之变。中宗景龙末,韦后擅权,弑中宗,矫诏称制。玄宗定策讨乱,遂诛韦后。睿宗即位后,又有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权震天下,朝廷大政事,非公主关决不下,天子殆画可而已。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皆私公主,且谋废太子(即玄宗),并使元楷、李慈杀太子。玄宗得其奸,前一日枭元楷、李慈于阙下,公主赐死于第。详见两《唐书·玄宗纪》。荒政,指睿宗末年荒乱的政局。

[60] “姚、宋”九句:谓姚崇、宋璟助玄宗经营天下,凡有措施,皆为当时要务,举动合君王之意。有玄宗的信任,有充分的权力,二人相互扶持,舟楫相得,其势若当洪流而鼓劲风,形势发展瞬间就是万里,又何足为怪呢!姚崇(651—21),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玄宗先天初,姚崇佐玄宗根除太平公主之患,封梁国公。开元初,崇三居相位,励精图治,为唐代名相之一。详见两《唐书·姚崇传》。宋璟(663—737),广平(今河北鸡泽)人,少好学,工文辞,弱冠举进士。睿宗即位,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开元四年,居相位,刚正强直,取舍公正,为唐代名相之一。详见两《唐书·宋璟传》。天光照身、宇宙在手,谓玄宗对其信任且权力在手。天光,比喻帝王的恩宠。舟楫相得,比喻姚、宋二人能互相配合。按,开元初,姚崇荐宋璟代己为相,时人并称“姚宋”。崇朝,从天明到早饭,比喻时间短暂。

[61] “开元末”五句:谓开元末年,玄宗倦于政事而追求安逸,仰视天空,志得意满,于是有泰极之变。穆清,天空。霈然,雨雪充沛貌。此处形容极其得意。

[62] “荆州”八句:意谓当玄宗倦于政事之际,张九龄起而扶助皇上,凡有措施,皆为时政之弊,举动违背君王愿望,经常与谗党对抗于宫廷之中,其势若微弱之阳气战斗阴气,冲破密布阴霾吐露一丝彩霞,忽然而灭,有何可叹息的呢!荆州,指张九龄。咈(fú 弗),违背、违逆。谗党,指李林甫辈。交戟,有士兵守卫之地。此指宫廷。丹气,彩霞。欻耀,忽然。形容时间短暂。

[63] “所痛者”七句:意谓令人痛惜的是,张九龄与姚、宋同处开元之时,同事一个君主,前者步后者的足迹,同居于相位,而有可有不可,有成功有不成功。

[64] “况乎”二句:意谓张九龄晚年被贬偏远之地,昔日光耀沉落,与姚、宋差别太大。按,姚、宋皆因年老致仕,享年俱在七十岁以上。张九龄六十三岁病卒于荆州。

[65] “曹溪”句:灵澈,唐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历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诗僧皎然盛称其诗,诗人包佶又广为延誉,诗名一时大振。贞元间与刘禹锡、柳宗元、吕温等关系甚密,元和后期卒于宣州开元寺。曹溪,此指曹娥江,上游称剡溪,流经今浙江绍兴东,入海。此以曹溪代灵澈家乡。沙门,梵语的译音,或作桑门,指佛教僧侣。

[66] “唐有”二句:意谓张九龄为唐栋梁之臣,然而时代已很遥远。

[67] 以觉后学:犹言使后人觉醒。语出《孟子·万章上》:“伊尹曰:‘使先觉觉后觉也。’”

[68] “德容”二句:意谓张九龄画像的容貌异于常人,他的气度超凡,天庭饱满。德容,敬辞,指有道者的仪容。天骨,星相家谓天庭(人的两眉之间)多奇骨者,人物杰出。此指人的气度不凡。峻擢,高升,此指人的天庭饱满。

[69] “波澄”二句:形容画像中张九龄相貌庄严,气度恢弘。东溟,东海。太岳,古山名,即霍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

[70] 具瞻:为众人所瞻望。崇崇:高大貌。

[71] “气蕴”句:意谓画像中张九龄气质里含有敢于批逆鳞的勇气。逆鳞,语出《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以敢于谏争皇帝者为“批逆鳞”。

[72] “色形”句:意谓画像中张九龄形貌显出忠心耿耿的样子。匪躬,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

[73] “鲲鳞”六句:用《庄子·逍遥游》事,形容张九龄志向远大,可惜中道而溃。《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羊角,风曲上行若羊角。中颓,中天而颓。

[74] “无喜”句:谓张九龄遭贬后既不高兴亦无怨恨。愠,怨恨。

[75] “呜呼”二句:意谓作臣子的看到此像,早晚都会得到警戒。儆(jǐnɡ 景),警戒、告诫。夙夜,早、晚。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中山(今河北定县)。幼随父寓居江南,从诗僧皎然、灵澈习诗。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十八年为渭南主簿,次年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顺宗即位,王叔文秉政,擢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永贞元年(805),宪宗即位,大惩王叔文党人,贬禹锡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召回,再出为连州刺史。其后历仕夔州、和州刺史。文宗大和间,仕主客、礼部郎中,苏、汝、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任太子宾客,会昌二年病故。禹锡诗文兼擅。其论说文长于说理,雄健晓畅;短文则辞藻华美,意味深厚。宋谢采伯谓“唐之文风,大振于贞元、元和之时,韩、柳畅其端,刘、白继其轨”,“皆足以拔于流俗,自成一家之言”(《密斋笔记》)。两《唐书》有传。有《刘宾客集》四十卷传于世。今人整理集有《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纪[1]

八音与政通[2],而文章与时高下。三代之文至战国而病[3],涉秦汉复起。汉之文至列国而病[4],唐兴复起。夫政庞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5]。初,贞元中,上方向文章[6]。昭回之光,下饰万物[7]。天下文士,争执所长,与时而奋,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8]。河东柳子厚[9],斯人望而敬者欤!

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至九年为名进士,十有九年为材御史[10],二十有一年,以文章称首,入尚书为礼部员外郎。是岁,以疏隽少检获讪[11],出牧邵州,又谪佐永州[12]。居十年,诏书征,不用,遂为柳州刺史[13]。五岁不得召,病且革[14],留书抵其友中山刘某,曰:“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15]。”某执书以泣,遂编次为三十通[16],行于世。

子厚之丧,昌黎韩退之志其墓,且以书来吊曰:“哀哉,若人之不淑[17]!吾尝评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18]。”安定皇甫湜于文章少所推让[19],亦以退之言为然。凡子厚名氏与仕与年暨行己之大方[20],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21]。今附于第一通之末云。

《刘禹锡集》卷一九

救沉志[22]

贞元季年夏大水,熊、武五溪斗, 泆于沅,突旧防,毁民家[23]。跻高望之,溟涬葩华[24],山腹为坻[25],林端如莎[26]。湍道驶悍[27],不风而怒。嶷前迈[28],浸淫旁掩。柔者靡之,固者脱之;规者旋环之,矩者颠倒之;轻而泛浮者硠礚之,重而高大者前却之[29]。生者力音[30],殪者弛形[31],蔽流而东,若木柹然[32]。

有僧愀焉,誓于路曰:“浮屠之慈悲,救生最大。能援彼于溺,我当为魁[33]。”里中儿愿从四三辈,皆狎川勇游者[34],相与乘坚舟,挟善器,维以修,杙于崇邱[35]。水当洄洑[36],人易置力。凝执用,俟可而拯[37]。大凡室处之类[38],穴居之汇[39],在牧之群,在豢之驯,上罗黔首,下逮毛物[40],拔乎洪澜,致诸生地者,数十百焉。

适有挚兽如鸱夷而前[41],攫持流枿,首用不陷[42],隅目旁睨,其姿弭然[43],甚如六扰之附人者[44]。其徒将取焉,僧趣诃之曰[45]:“第无济是为![46]”目之,可里所,而不能有所持矣[47]。舟中之人曰:“吾闻浮图之教贵空,空生普,普生慈[48]。不求报施之谓空,不择善恶之谓普,不逆穷困之谓慈[49]。向也生必救,而今也穷见废,无乃计善恶而忘普与慈乎!”僧曰:“甚矣,问之迷且妄也!吾之教恶乎无善恶哉[50]?六尘者,在身之不善也,佛以贼视之[51]。末伽声闻者,在彼之未寤也,佛以邪目之[52]。恶乎无善恶耶?吾向也所援而出死地者众矣。形干气还,各复本状:蹄者踯躅然,羽者翘萧然,而言者然[53]。随其所之,吾不尸其施也[54]。不德吾则已,乌能害为[55]?彼形之干,髬髵之姿也;彼气之还,暴悖之用也[56]。心足反噬,而齿甘最灵[57]。是必肉吾属矣[58]。庸能踯躅之比欤?夫虎之不可使知恩,犹人之不可使为虎也。非吾自遗患焉尔,且将遗患于众多,吾罪大矣。”

刘子曰[59]:余闻:“善人在患,不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60]僧之言远矣,故志之。

《刘禹锡集》卷二〇

陋室铭[6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63],往来无白丁[64]。可以调素琴[65],阅金经[66]。无丝竹之乱耳[67],无案牍之劳形[68]。南阳诸葛庐[69],西蜀子云亭[70]。孔子云:“何陋之有”? [71]

《刘禹锡集·补遗》

* * *

[1] 穆宗长庆元年(821)作,时刘禹锡丁母忧,在洛阳。柳君为柳宗元,礼部员外郎为柳宗元贞元末所任官职。唐人重内职,故称其前职。集纪即集序。刘禹锡父名绪,避父讳,以序为纪。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病卒于柳州,死前以为其编集托付好友刘禹锡。集纪论述了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章与时高下”的著名论断。作者在盛赞柳宗元之文的同时,对宗元为世所弃、不得其用也致慨再三。

[2] 八音:指古代八种乐器,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此处泛指音乐。

[3]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三代之文指《尚书》中的夏书、商书、周书

[4] 列国:指东汉以后处于分裂状态的两晋、三国、南北朝而言。

[5] “夫政”数句:意谓政治庞杂,土地分裂,三光五岳之元气分散不整,大音不完整,所以一定要待天下一统方能大振。政庞,政治庞杂。三光,谓日月星。五岳,谓泰、华、嵩、衡、恒。大音,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音指无声音的音乐。此处指最美好的音乐。

[6] 上:指德宗皇帝。按,德宗(李适)好文,尤工诗,常与朝臣唱和。《全唐诗》今尚存其诗十五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六卷。

[7] “昭回”二句:意谓皇帝有所好,则文士更加争先。昭回,日月,此指德宗皇帝。

[8] “而芒寒”三句:意谓丽天繁星中光芒最亮、人望而敬仰的,必是金、木、水、火、土五星。

[9] 河东:唐郡名,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柳宗元为河东解县人。

[10] 材御史:有才干的监察御史。按,柳宗元当时的官职是监察御史里行(正员以外增置的官员称作“里行”)。

[11] “是岁”二句: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薨,太子即位,是为顺宗。顺宗即位时,因中风已不能言。七月,令太子监国,八月,顺宗称太上皇,太子即位,改元永贞,是为宪宗。宪宗即位,贬王叔文、王伾等,柳宗元、刘禹锡等亦遭贬。“疏隽少检获讪”是对柳宗元因王叔文获罪而连带遭贬的含混说法。

[12] “出牧”二句:柳宗元等先贬远州刺史,继又因处罚不严,再改为远州司马。柳宗元先贬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继又道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13] “居十年”四句:宪宗元和十年(815),刘、柳等被召回长安,继又外放为远州刺史。柳宗元得柳州。

[14] 病且革(jí 及):病危。

[15] “以遗草”句:是托付为其编集的婉转说法。遗草,遗稿。

[16] 三十通:三十卷。

[17] 若人:此人。不淑:不善,指遭遇不幸。

[18] “雄深”二句:是韩愈写给刘禹锡信中称赞柳宗元文章的几句话。韩愈信不见于韩集。司马子长,即司马迁。崔、蔡,东汉文学家崔瑗蔡邕。不足多,犹言不及柳。

[19] 皇甫湜:唐散文家。皇甫祖籍安定(今宁夏固原)。

[20] “凡子厚”句:指柳宗元的家世、仕历、生卒年及一生行事的大略。

[21] “有退之”句: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祭柳子厚文》。若,及,和。

[22] 元和元年(806)作于朗州,时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永贞元年朗州大水,此志所记,其事实或有所本。此志纪事、议论并重,纪事简约,议论明析。作者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而遭贬,文中僧人关于不施救于猛虎的一番议论,或者有其寄托在内。

[23] “贞元”五句:《新唐书·五行志》:“永贞元年夏,朗州之熊、武五溪溢。秋,武陵、龙阳二县江水溢,漂万馀家。”贞元季年,指贞元二十一年,即永贞元年。熊、武五溪,即武陵五溪,熊溪、武溪俱为五溪之一,在今湖南常德西南。斗,形容溪水暴涨湍急如战斗。泆(yì 溢),水涨,字同“溢”。沅,沅江。沅江源于今贵州剑河,东北流,至武陵东汇入洞庭。

[24] 溟涬(xìnɡ 幸):水浩大貌。葩华:分散貌。此处形容溪水溢出河道四散奔流。

[25] 坻(chí 持):水中小洲。

[26] 莎(suō 缩):草名。

[27] “湍道”句:形容水流湍急。

[28] 嶷(zé nì 则逆):高大貌。此处形容水浪。

[29] “柔者”六句:形容泛滥溪水的威力。柔弱的东西推倒它,坚固的东西拔起它,圆的东西冲得它旋转起来,方的东西冲得它不断翻滚,轻的东西到处漂浮着,互相撞击发出巨响,重而高大的东西冲得它向前倾斜。硠礚(lánɡ kē 郎科),象声词,指石头互相撞击的声音。

[30] 力音:尽力呼救。

[31] 殪(yì 易)者:死者。弛形:摊开身体。

[32] 木柹(fèi 肺):削下的木片。

[33] 魁:首,带头者。

[34] 狎川:熟悉水性。

[35] “维以”二句:用长绳系住舟船,再用木橛将长绳固定在山上。修(zuó 昨),长绳。杙(yì 易):短木桩。

[36] 洄洑:回流,漩涡。

[37] “凝(lú 卢)”二句:意谓眼睛凝视,手拿工具,等候能够被救的就施救。,瞳仁。

[38] 室处之类:居于房屋者,指人类。

[39] 穴居之汇:指动物。汇,义同类。

[40] 黔首:老百姓。毛物:动物。

[41] 挚兽:猛兽。挚同“鸷”。此指老虎。鸱夷:皮囊。此处形容漂流水中的老虎。

[42] “攫持”二句:谓虎抓住水流中的树干,头因此而未陷于水中。枿(niè 捏),树的根株。

[43] “隅目”二句:意谓虎侧目旁视,其神态甚是温顺。隅目,用眼角看。弭然,顺从貌。

[44] “甚如”句:很像六畜依附于人那样。六扰,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

[45] 趣诃(hē 嗬)之:立即过来呵斥他。诃,呵斥、责备。

[46] “第无”句:犹言不要去救它。第,但,且。

[47] “目之”三句:意谓看它的样子,再有一里许即不能有所持(抓住树枝)了。

[48] “吾闻”四句:意谓佛法贵在于空,空而能普渡众生,普渡众生而有慈悲心怀。

[49] “不求”三句:意谓不求报答叫做空,施舍不选择善恶叫做普,不拒绝处于穷困者的求救叫做慈。逆,阻绝、拒绝。

[50] 恶(wū 呜)乎:疑问代词,犹言何所、怎么。

[51] “六尘”数句:佛教以为色、香、声、味、触、法六者能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影响人内心的洁净,故视其为六尘。贼,戕害人的事物。

[52] “末伽”数句:意谓佛教视初闻佛家教诲但尚未悟道者为邪。末伽,佛家语,即佛家之道。声闻,亦佛家语。佛教谓闻佛之言教悟四谛(苦、集、灭、道)真理为声闻。邪,恶、不正派。

[53] “形干”五句:谓所解救生物恢复元气后形态各异。形干气还,形体干燥,元气恢复。踯躅然,行走貌。翘萧然,轻飞貌。(jiàn 建)然,巧言貌。

[54] “吾不”句:意谓不以施救者自居。

[55] “乌能”句:犹言怎能加害于我?乌能,表疑问。

[56] “彼形”四句:谓老虎形体干燥元气恢复之后形态。髬髵(pī ér披而),猛兽鬃毛竖起发威貌。暴悖,暴戾、残暴。

[57] “心足”二句:意谓老虎以反噬为足,而人类则是它最美味的。反噬,反过来咬。最灵,指人类。

[58] 必肉吾属:必以我等为食物。

[59] 子刘子:作者自称。

[60] “余闻”数句:语出《国语·晋语八》,意为:好人处于患难,不予施救则不祥;恶人在位,不离开他亦不祥。

[61] 此篇为器物铭,有警戒、祝颂之义。文不见于宋本《刘禹锡集》,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载此文,《全唐文》据此录入,又经《古文观止》等选本选入,遂成为刘禹锡文传诵最广的一篇。学术界对于此文真伪尚有争议,但现有论据尚不足以否定其为刘文。据传此文是刘禹锡为和州刺史时(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825—826)写其怀抱所作。

[62] 德馨:谓品德高尚。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非馨,明德唯馨。”

[63] 鸿儒:大儒。

[64] 白丁:白衣,即平民。此处指无学问的人。

[65] 素琴:无彩饰的琴。

[66] 金经:古代用泥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67] 丝竹:泛指乐器。此处指歌舞音乐之类。

[68] 案牍:官府公文。

[69] 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城,即今河南南阳。诸葛庐:汉末大乱,诸葛亮隐居南阳,筑有草庐。

[70] 子云亭:成都少城西南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是扬雄著《太玄》处。扬雄字子云,成都(今属四川)人。

[71] “孔子”二句:《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李汉

李汉(生卒年不详),字南纪,李唐宗室。少师事韩愈,愈以女妻之。宪宗元和七年(812)登进士第,历佐使府,文宗大和间仕至礼、吏、户部侍郎,后以李宗闵党贬汾州司马,会昌中沦踬而卒。善古文。两《唐书》有传,《新唐书》本传称其“通古学,属辞雄蔚”。文多佚,《全唐文》仅存其文二篇。

《昌黎先生集》序[1]

文者,贯道之器也[2],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3]?《易》繇爻象,《春秋》书事,《诗》咏歌,《尚书》、《礼》剔其伪,皆深矣乎[4]!秦、汉以前,其气浑然[5],迨乎司马迁、相如、董生、扬雄、刘向之徒,尤所谓杰然者也[6]。至后汉、曹魏,气象萎苶[7]。司马氏已来,规模荡尽[8],悉谓《易》已下为古文,剽掠僭窃为工耳[9]。文与道蓁塞[10],固然莫知也。

先生生于大历戊申[11]。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12]。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氏[13],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14]。汗澜卓踔,奫泫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锵然而韶钧鸣[15]。日光玉洁,周情孔思[16],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17]。洞视万古,愍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18]。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坚,其终人亦翕然而随以定[19]。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20],比于武事[21],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长庆四年冬[22],先生殁。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五,联句十一,律诗一百七十三,杂著六十四,书启序八十六,哀辞祭文三十八,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四十七,总七百,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目为《昌黎先生集》,传于代[23]。又有《注论语》十卷,传学者[24];《顺宗实录》五卷,列于史书,不在集中[25]。先生讳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馀在国史本传。

《昌黎先生集》卷首

* * *

[1] 韩愈卒于穆宗长庆四年(824)冬,李汉作为韩愈最亲近的学生和亲戚,受遗命编辑韩愈文集。据李翱《韩愈行状》,韩愈卒、葬之际,其文集已经编就,李汉序文亦当作于此时。韩愈卒、葬之际,皇甫湜有《墓铭》,李翱有《行状》,再加上李汉文,皆言及韩愈之文而各有所侧重。李汉序文,开首即以文、道关系评论韩文,有提纲挈领之效,尤着重于文章史的发展演变及韩愈文摧陷廓清之功,是为得体。

[2] “文者”二句:意谓文只是承载(或表述)道的一种工具(或形式)。按,隋末王通文中子中说》卷二《天地篇》云:“学者博诵云乎哉?必也贯乎道。文者苟作云乎哉?必也济乎义。” 李汉“文以贯道”说本于此。后世用“文以贯道”概括韩愈古文理论。宋周敦颐有“文以载道”的提法,与此义同。

[3] “不深”二句:意谓不精深于此道,文章能做到最好还是不能呢?不(fǒu否),表示反诘,音义俱同“否”。

[4] “《易》繇”五句:意谓五经即是以文贯道而且是深于此道的:《易》以文辞预示人事的吉凶,《春秋》以文辞记载史实,《诗经》的文辞是以歌唱表达感情,《尚书》、《礼》的文辞是剔除了虚伪的大道。繇(zhòu 宙),通籀,占卜的文辞。爻象,指《易》的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的形象。《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5] “秦汉”二句:谓秦、汉以前文质朴、浑然厚重。按,秦汉以前文主要指《春秋》、《左传》及诸子之文。

[6] “迨(dài 代)乎”数句:谓西汉之文仍为杰出。迨,及、到。司马迁,《史记》作者。相如,指司马相如,汉赋名家。董生,指董仲舒,有《春秋繁露》等著作。扬雄,汉赋名家,又有《法言》、《太玄》等著作。刘向,汉赋名家,另有《说苑》、《新序》等著作。

[7] “至后汉”二句:谓东汉、曹魏文章,气象已经萧索。萎苶(nié 聂阳平),枯萎凋谢。

[8] “司马”二句:谓两晋之文,已丧失为文的法式。司马氏,代两晋。规模,规范、法式。

[9] 剽掠僭窃:剽窃前人文章。按,“悉谓”二句,诸本(《全唐文》、《唐文粹》及魏仲举《五百家注韩集》)多有异文,或有讹误。

[10] 蓁(zhēn 真)塞:荆棘丛生,道路阻塞。

[11] 大历戊申:代宗大历戊申年为大历三年,公元768年。

[12] “幼孤”数句: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即谓此。按,愈始生,即丧母,三岁又丧父,由长兄韩会及嫂郑夫人抚养其成人。兄会贬韶州刺史,不久病逝,愈与嫂归葬兄会于河阳(今河南孟州)故乡祖茔。韶岭,指韶州(今广东韶关)。鞠,抚养。参见韩愈《祭十二郎文》一文。

[13] 酷排:甚是排斥。释氏:释迦牟尼,此指佛教。

[14] 搜抉无隐:指对诸史百子之书通读无有遗漏。

[15] “汗澜”五句:形容韩愈文气势波澜壮阔,格调卓尔不群。汗澜,波澜起伏貌。卓踔,高远貌。奫(yún 云)泫澄深,水深、水流回旋貌。诡然,变化不测貌。蔚然,文采华美貌。锵然,形容声调高亢清脆。韶钧,韶乐与钧天广乐。韶乐为虞舜乐名,钧天广乐为上天仙乐。

[16]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

[17] “千态”数句:意谓韩文姿态面貌千变万化,但最终都浸润着道德仁义,思想感情明白显豁。泽,润泽,浸润。炳如,明显昭著貌。

[18] “洞视”四句:意谓韩愈能透彻地认识古代社会,又同情悲悯于当代社会,于是韩文遂能拯救颓弛的社会风气,教导人们奋发有作为。

[19] “时人”四句:写韩愈古文对当时文坛的震撼。皇甫湜《韩文公墓铭》:“先生……恣为书以传圣人之道,人始未信,既发不掩,声震业光,众方惊爆而萃排之。乘危将颠,不懈益张,卒大信于天下。”与此义略同,而偏重强调韩文的“传圣人之道”,即排释老对当时社会风习的影响。《新唐书·韩愈传赞》云:“自晋讫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文字上于二家有所承袭,而取意则较倾向于皇甫。

[20] 摧陷廓清:攻克强敌并予以彻底扫荡。

[21] 武事:与战争或军事有关的事。

[22] 长庆四年:穆宗长庆四年,为公元824年。

[23] 代:世。唐人避李世民讳,以世为代。

[24] “又有”二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韩愈“《注论语》十卷”,今已佚。张籍《祭退之》诗有云“鲁论未讫注,手迹今微茫”,或者是韩愈未完之稿。宋以后又有《论语笔解》二卷,传为韩愈、李翱合著,其真伪尚无定论。

[25] “顺宗”数句:韩愈《顺宗实录》五卷,今传。

皇甫湜

皇甫湜(777?—834?),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为童子时尝受知于诗人顾况。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三年,登贤良方正科,以策文直切,为宰相所忌,授陆浑尉。文宗大和间,在山南东道、宣武军节度使幕府。后历官至工部郎中。以性卞急,数忤同僚,求分司东都,留守裴度辟为判官。《新唐书》有传。湜为中唐著名古文家,尝与李翱从韩愈学为古文,“翱得其正,湜得其奇”(章学诚皇甫持正集书后》)。其论文亦以怪、奇为宗。有《皇甫持正文集》六卷传世。

《顾况诗集》序[1]

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2],洞庭朱实[3],华亭清唳[4],与虎丘、天竺诸佛寺[5],均号秀绝。君出其中间,翕清轻以为性[6],结泠汰以为质[7],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8],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9],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

君字逋翁,讳况,以文入仕[10],其为人类其词章。尝从韩晋公于江南为判官[11],骤成其磊落大绩。入佐著作[12],不能慕顺[13],为众所排。为江南郡丞累岁[14],脱縻无复北意[15],起屋于茅山[16],意飘然若将续古三仙[17],以寿九十卒。

湜以童子见君扬州孝感寺。君披黄衫,白绢鞳头[18],眸子瞭然,炯炯清立。望之真白圭振鹭也[19]。既接欢然,以我为扬雄孟子。顾恨不及见,三十年于兹矣。知音之厚,曷尝忘诸?去年从丞相凉公襄阳[20],有曰顾非熊生者在门[21],讯之即君之子也。出君之诗集二十卷,泣请余发之。凉公适移莅宣武军[22],余衰,归洛阳,诺而未副[23],今又稔矣[24]。生来速文,乃题其集之首为序。

《皇甫持正集》卷二

* * *

[1] 约作于文宗大和三四年间。顾况(727?—816?),代、德间著名诗人,严羽称其诗“稍有盛唐风骨处”(《沧浪诗话》)。此文论顾况诗,颇中顾诗风格之肯綮,亦不乏皇甫湜“怪、奇”文风,若“穿天心、出月胁”等语,皆向来人所未道者。

[2] 太湖异石:指产于太湖之石。其石经风浪冲激而成,石面多坳坎嵌空,园林中用来叠造假山,点缀庭院。

[3] 洞庭朱实:指洞庭所产橘。

[4] 华亭清唳:即华亭鹤唳,为江南胜观之一。华亭在今上海松江西,陆机于吴亡入洛前,常与其弟云游于华亭墅中,闻鹤唳之声。

[5] 虎丘、天竺:山峰名。虎丘在今江苏苏州,天竺在今浙江杭州。

[6] “翕清轻”句:意谓聚合清轻之气以为其本性。翕,和合、聚合。

[7] “结泠汰”句:意谓以听从放任为其气质。泠汰,听从放任,随心所欲。

[8] 逸歌长句:声情激越的七言歌行。

[9] 穿天心、出月胁:比喻设辞造语达险奥的境界。天心,天中央;月胁,月之侧。

[10] 以文入仕:指以进士出身入仕。顾况肃宗至德二载(756)登进士第。

[11] “尝从”句:指顾况德宗建中元年(780)任浙江东西观察使韩滉判官。

[12] 入佐著作:德宗贞元四年(788),顾况为秘书省著作佐郎。

[13] 慕顺:趋附顺从。

[14] “为江南”句:贞元五至九年,顾况为饶州司户。郡丞,州郡之佐。

[15] 脱縻:摆脱羁縻。无复北意:谓不再归于京都。

[16] 茅山:在今江苏句容东南。

[17] 三仙:即三茅君。茅山原名句曲山,相传汉景帝时有咸阳人茅盈与其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得道成仙,世称三茅君,山亦改名茅山。见《茅山志》卷五。

[18] “君披”二句:黄衫、白绢等,皆道士打扮。贞元九年,顾况去官,隐于茅山,受道箓。鞳(tà 踏)头,裹头。

[19] 白圭振鹭:形容其神清气壮。白圭,洁白的玉。振鹭,展翅的鹭。

[20] “去年”句:谓其大和二年(828)从李逢吉在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阳)幕府。李逢吉,字虚舟,陇西人,元和十一年、长庆二年两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凉国公。

[21] 顾非熊:顾况子,武宗会昌五年进士,有诗名。

[22] “凉公”句:大和二年,李逢吉由山南东道改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凉公,指李逢吉。逢吉为陇西人,凉州旧属陇西。

[23] 诺而未副:谓答应了写序却未能兑现。

[24] 稔(rěn 忍):一年。

李翱

李翱(774—836),字习之,陈留(今河南开封)人,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中进士。初仕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又先后从事于岭南、宣歙、浙东、淮南幕,元和十五年(820),授考功员外郎,历朗州、舒州、庐州、郑州刺史。文宗大和间历仕桂管观察使、湖南观察使,大和八年(834)入为刑部侍郎,九年转户部侍郎,终山南东道节度使。两《唐书》有传。李翱于德宗贞元十二年结识韩愈,从其习为古文,相交凡二十馀年,政治与哲学思想均受其影响。在古文写作上,他吸收了韩文较为平易的一面,文风平实质朴、从容和婉,对宋代散文影响甚巨。有《李文公集》十八卷传世。

题燕太子丹传后[1]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2]。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3]。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4],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5]。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6],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7]?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李文公集》卷五

杨烈妇传[8]

建中四年[9],李希烈陷汴州[10],既又将盗陈州[11],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12],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13],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14],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15],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16]:“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17],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18],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19],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20]。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21],率其徒将超城而下[22]。有以弱弓射贼者[23],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24]。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25],和于娣姒[26], 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至于辨行阵[27],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28],朝廷宠旌守御之臣[29],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30]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自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31],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堙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李文公集》卷一二

* * *

[1] 太子丹,燕王喜之子。秦王政即位,丹质于秦。秦王政十五年(前232),丹自秦逃归,密结刺客荆轲入秦行刺,不果。后秦大举入燕,燕王喜乃使使斩丹,献于秦。《史记》无燕太子丹传,此处“燕太子丹传”指无名氏小说《燕丹子》。《燕丹子》见于《旧唐书·经籍志》,叙荆轲刺秦事,似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事所本。此文是作者读《燕丹子》后的读后感,批评太子丹逆时而动的愚妄,而荆轲为小惠所惑,行刺于秦,亦不足取。文章短小精悍,识见颇高。

[2] “荆轲”五句:概述荆轲刺秦事。函匕首,函封匕首。荆轲入秦时,献燕督亢地图,匕首在地图中隐藏。

[3] “始皇”四句:意谓秦始皇时天下大势已与春秋齐桓公时有异,故曹沫功成而荆轲遭杀身。齐桓,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曹沫,鲁庄公将,沫与齐战,三败北,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与齐和。庄公十三年(前681),桓公与庄公会于齐之柯地而盟,曹沫执匕首劫桓公,左右莫敢动,桓公不得已,归鲁地。事见《史记·刺客列传》。按,齐桓公时,周天子虽然衰微,但名义上仍旧是天下共主,齐桓、晋文等“五霸”,皆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尚不可能代替周室,亦不可能随意吞并某一国。秦时,列国诸侯并起,弱肉强食,若秦、齐、楚等强国,皆欲一统天下,时势与齐桓时已大不同。

[4] “乃欲”句:谓荆轲欲生劫(活捉)秦王。

[5] 弗就:不能成功。

[6] 报秦:报复秦王。太子丹先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少时与丹相欢。及政立为秦王,丹质于秦,秦王遇丹不善,丹怨而逃归。见《史记·刺客列传》。

[7] “虽举”二句:谓太子丹待荆轲甚厚。《燕丹子》(卷下):“太子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曰:‘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又,《史记·刺客列传》:“(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8] 文当作于德宗贞元间。中唐之际,藩镇割据成为社会大毒瘤,本文表彰了在藩镇为乱时一位有智有勇、忠于国家的妇女——杨烈妇,直接表现了作者坚决反对藩镇的立场。尤为难得的是为妇女立传。作者先将杨烈女与其夫作对比,再与“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的所谓“守御”之臣作对比,并借用孔子的言语称誉杨烈妇,均显示了作者超乎寻常的识见。

[9] 建中:德宗年号。建中四年为公元783年。

[10] 李希烈:辽西(今北京顺义)人,少入平卢军,代宗时为蔡州刺史、淮西军节度使留后,德宗时为淮宁节度使。建中三年叛,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四出略地。四年十二月陷汴州(今河南开封)。

[11] 陈州:唐州名,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辖宛丘、太康、西华、项城等县。

[12] 项城县:即今河南沈丘。

[13] 俘累:俘虏拘禁。

[14] “仓廪”三句:意谓贼若攻破项城,则项城之仓廪、府库、百姓皆为贼所有。

[15] “岁满”句:意谓任职年限满就罢去。

[16] 徇:向众人宣布。

[17] 乘城:登上城墙。

[18] 爨(cuàn 窜):烧饭。食(sì 四)之:给他们吃。

[19] 蜚箭:即飞箭。蜚,同“飞”。

[20] 陴(pí 皮):城上女墙。

[21] 气吞:以气吞之。形容气势强大。

[22] 超城而下:越过城墙。按,贼将大约用云梯攻城,云梯高出城墙,故有“超城”之说。

[23] 弱弓:力量不强的弓。

[24] 绛州:唐时州名,即今山西新绛。太平县(故址在今山西襄汾西)为其属县。

[25] 舅姑:此指公婆。

[26] 娣姒(sì 四):妯娌。

[27] 辨行阵:懂得行军布阵。

[28] 厥自兵兴:意谓自从朝廷有军事行动以来。唐自安史乱后,藩镇为祸一方,朝廷屡有征讨之举。

[29] 宠旌:从优奖赏。

[30] “孔子曰”二句:语出《论语·宪问》。

[31] 高愍女、杨烈妇:杨烈妇即此篇。李翱另有《高愍女碑》篇,叙高愍女为贼所虏、不愿受辱而死事迹。

张籍

张籍(772?—830),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早年从韩愈学为古文,德宗贞元十四年(798)举进士第,宪宗元和元年(806)补太常寺太祝,十年不迁。元和十一年转国子博士,十五年迁秘书郎。穆宗长庆元年(821)迁水部员外郎,文宗大和二年(828)拜国子司业。为诗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两《唐书》有传。有宋编《张司业诗集》传世。

上韩昌黎书[1]

古之胥教诲[2],举动言语,无非相示以义,非苟相谀悦而已[3]。执事不以籍愚暗[4],时称发其善[5],教所不及,施诚相与,不间塞于他人之说[6],是近于古人之道也。籍今不复以义,是执竿而拒欢来者[7],乌所谓承人以古人之道欤[8]?

顷承论于执事,尝以为世俗陵靡[9],不及古昔,盖圣人之道废弛之所为也。宣尼没后[10],杨朱墨翟[11],恢诡异说,干惑人听[12];孟子作书而正之,圣人之道,复存于世[13]。秦氏灭学[14],汉重以黄老之术教人[15],使人寝惑[16];扬雄作《法言》而辩之,圣人之道犹明[17]。及汉衰末,西域浮屠之法入于中国[18],中国之人世世译而广之,黄老之术相沿而炽,天下之言善者,唯二者而已矣!昔者圣人以天下生生之道旷[19],乃物其金木水火土谷药之用以厚之[20];因人资善,乃明乎仁义之德以教之,俾人有常。故治生相存而不殊[21]。今天下资于生者,咸备圣人之器用[22];至于人情,则溺乎异学[23],而不由乎圣人之道,使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沉于世,而邦家继乱[24],固仁人之所痛也。

自扬子云作《法言》,至今近千载,莫有言圣人之道者,言之者惟执事焉耳。习俗者闻之,多怪而不信,徒相为訾[25],终无裨于教也[26]。执事聪明,文章与孟子扬雄相若,盍为一书以兴存圣人之道,使时之人后之人,知其去绝异学之所为乎[27]?曷可俯仰于俗[28],嚣嚣为多言之徒哉[29]?

然欲举圣人之道者,其身亦宜由之也。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30],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以累于令德[31]。又商论之际[32],或不容人之短,如任私尚胜者[33],亦有所累也。先王存六艺,自有常矣,有德者不为,犹以为损,况为博塞之戏与人竞财乎[34]?君子固不为也。今执事为之,以废弃时日,窃实不识其然。

且执事言论文章不谬于古人,今所为或有不出于世之守常者[35],窃未为得也。愿执事绝博塞之好,弃无实之谈,弘广以接天下士,嗣孟子扬雄之作,辨杨墨老释之说,使圣人之道,复见于唐,岂不尚哉!籍诚知之,以材识顽钝,不敢窃居作者之位,所以咨于执事而为之尔[36]。若执事守章句之学[37],因循于时,置不朽之盛事[38],与夫不知言者亦无以异矣[39]。籍再拜。

《昌黎先生集》卷一四附

* * *

[1]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韩愈在汴州,为宣武军节度使推官,张籍经孟郊介绍来汴,与韩愈结识。书即作于此年。张籍与韩愈年龄相若,关系在师友间;其对韩愈崇儒反佛老的立场很赞同,故规劝韩愈放弃“俯仰于俗,嚣嚣为多言之徒”的做法而著书立说,以张扬孔孟之道。书中又责其“多尚驳杂无实之说”、“商论之际或不容人之短”、好“博塞之戏与人竞财”,刚直之气,流于笔墨间,诚所谓诤友。韩有答书,为自己辩解;张再有第二书,韩亦有答书。韩、张的辩论成为后来的古文运动的发轫。韩愈虽然替自己的不著书反复辩解,但嗣后不久,即有系统表述其学说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的写作,从而奠定了他在儒学以及古文写作上的地位。

[2] “古之”句:语出《尚书·无逸》:“古之人犹胥……教诲。”胥,相互。

[3] 谀悦:谄媚讨好。

[4]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愚暗:愚钝而不明事理。此处是张籍自谦之词。

[5] 发其善:意谓对对方的言论有所发挥。发,阐发。《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也,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此用其义。

[6] 间塞:夹杂、混杂。

[7] “是执”句:语出《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

[8] 乌:表疑问。

[9] 陵靡:衰颓。

[10] 宣尼:指孔子。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

[11] 杨朱:战国时魏人,字子居,又称扬子、阳子。其时代后于墨翟而前于孟子,其说重在爱己,不以物累,不拔一毛而利天下。著述不传,其说散见于《孟子》、《庄子》等书中。墨翟:战国时鲁人(一说宋人),又称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墨子》一书传世。

[12] 干惑:干扰惑乱。

[13] “孟子”数句:谓孟子辟杨墨之说。《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又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14] 秦氏灭学: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15] “汉重”句:谓汉初文、景两帝为稳定社会经济,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尚黄老无为思想。黄老,即黄帝、老子。参见韩愈《原道》注。

[16] 寝惑:止息而迷惑。

[17] “扬雄”二句:扬雄仿《论语》体例著《法言》,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尊圣人,倡王道。扬雄,字子云,西汉末蜀郡成都人。《汉书·扬雄传》:“人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18] “西域”句:谓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参见韩愈《论佛骨表》注。浮屠,亦作浮图,为梵语佛的音译。此指佛教。

[19] 生生:孳生不绝,繁衍不已。

[20] “乃物”句:谓圣人以金、木、水、火、土、谷、药之属为人所利用。《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语本于此。

[21] 治生:谋生计。相存:互相问候。指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

[22] “今天”二句:意谓今天下之人赖以为生者,皆备圣人之器用,即金、木、水、火、土、谷、药之属。

[23] “至于”二句:意谓至于人之伦常,则陷溺于佛道二教。异学,指佛道二教之学。

[24] 邦家:国家。

[25] 訾:诋毁、指责。

[26] 无裨于教:无益于教化。

[27] 去绝异学:去除并断绝异学。

[28] 俯仰于俗:犹言一举一动都被俗世牵制。

[29] 嚣嚣:喧哗貌。

[30] “比见”二句:批评韩愈好为混杂而无实际内容的文章。驳杂无实,形容文章内容杂乱、无正确主题。按:张籍批评韩愈好为“驳杂无实”之说,世多指《毛颖传》。源于《唐摭言》所谓“韩文公著《毛颖传》,好博塞之戏,张水部以书劝之”(卷五);然《毛颖传》之作,在元和三四年间,张籍所指“驳杂无实”之说,非《毛颖传》可知。考韩愈贞元十四年与张籍相识及此前的写作,并无符合张籍所说“驳杂无实”者,有之,或者指《杂说》、《获麟解》、《应科目时与人书》等稍许带有“设幻”性质的作品。裴度也曾指责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见其《寄李翱书》(《全唐文》卷五三八)。足见当时社会上对韩愈此类作品持批评的人很多。

[31] 令德:美好的品德。

[32] 商论:商榷讨论。

[33] 任私尚胜:听任个人意气求胜。

[34] 博塞之戏:游戏赌博之类。博塞本字作簙簺,《说文》:“簙,戏局也,六箸十二棋也。”又:“行棋相塞谓之簺。”按,韩愈尝以博塞取胜赢得《古今人物画》一卷,参见韩愈《画记》。

[35] 守常:固守常法,按照常规。

[36] 咨:征询。

[37] 章句之学:汉儒创立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方法,所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阐发大义。

[38] 置:弃置、废弃。不朽之盛事:指撰写“存圣人之道”的一部书。

[39] 不知言者:不能理解他人言论者。

杨敬之

杨敬之(生卒年不详),字茂孝,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人。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官右卫胄曹参军。文宗大和中累迁至屯田、户部二郎中,官终工部尚书兼国子祭酒。诗文兼擅,其作多佚。所作《华山赋》一篇,深为时辈推赏。《新唐书》有传。

华山赋[1]并序

臣有意讽赋,久不得发。偶出东门三百里,抵华岳,宿于趾下[2]。明日,试望其形容,则缩然惧,纷然乐,蹙然忧,歊然嬉[3]。快然欲追云将,浴于天河[4]。浩然毁衣裳,晞发而悲歌[5]。怯欲深藏,果欲必行[6]。热若宅炉,寒若室冰[7]。薰然以和,怫然不平[8]。三复晦明,以摇其精[9];万态既穷,乃还其真[10]。形骸以安,百钧去背。然后知身之治而见其难焉[11]。于是既留无成,辞以长叹,翛然一人下于崖[12]。金玉其声,霜雪其颜;传则有之,代无其邻[13]。姑射之神,蒙庄云[14]。始不敢视,然得与言。粲然笑曰[15]:“用若之求周大物,用若之智穷无端,三四日得无颠倒反侧于胸中乎[16]?是非操其心而自别者耶[17]!虽然,喜若之专而教若之听,无多传[18]。

岳之初成,二仪气凝其间[19]。小积焉为丘,大积焉为山。山之大者曰岳,其数五,余尸其一焉[20]。岳之尊,烛日月,居乾坤[21]。诸山并驰,附丽其根。浑浑河流,从禹以来,自北而奔[22]。姑射、九堫,荆、巫、梁、岷[23]。道之云远兮,徒遥而宾[24]。岳之形,物类无仪[25]。其上无齐,其傍无依。举之千仞不为崇,抑之千仞不为卑。天雨初霁,三峰相差[26]。虹霓出其中,来饮河湄[27]。特立无朋[28],似乎贤人守位,北面而为臣[29]。望之如云,就之如天。仰不见其巅,肃阿芊芊[30]。蟠五百里,当诸侯田[31]。岳之作,鬼神反覆,蛟龙不敢伏[32]。若岁大旱,鞭之朴之,走之驰之,甘雨烂漫,百川东逝,千里而散[33]。噫气蹶然,怒乎幽岩,渐于人间,其声浏浏[34]。岳之殊,巧说不可穷[35]:见于中天,挲挲而掌,峨峨而莲[36]。起者似人,伏者似兽,坳者似池,洼者似臼,欹者似弁,呀者似口,突者似距,翼者似抱[37]。文乎文,质乎质,动乎动,息乎息,鸣乎鸣,默乎默[38]。上上下下,千品万类,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其乃缮人事,吾焉得毕议[39]?

今作帝耳目,相其聪明[40]。下瞩九州[41],在宥群生[42]。初太易时[43],其人俞俞[44]。其主人者,始乎容成[45],卒乎神农[46],中间数十君,姓氏可称[47]。其徒以饮食为事[48],未有仁义。时哉时哉,又何足涖[49]!是后敬乎天,成乎人者,必辟其心,假其神,与之龄,降其人[50]。故轩辕有盛德[51],蚩尤为贼[52]。生物不遂,帝乃用力[53]。大事不可独治,降以后牧[54]。三人有心,烈火就扑[55]。其子之子,其孙之孙,咸明且仁。虽德之衰,物其所宜[56]。由夏以降,汤、发仁以王[57],癸、受暴以亡[58]。甲戊诵钊,不敢有加;唯遵其常,享国遂长[59]。天事著矣,莫见乎高而谓乎茫茫[60]。余受帝命,亿有万岁,而不敢怠遑[61]!

臣赞之曰:“若此古矣祖矣,大矣异矣,富矣庶矣,骇矣怖矣。上古之事,粗知之矣。而神之言,又闻之矣。然起居于上,宫室于下[62],如此之久矣,其所见何如也?”曰:“见若咫尺,田千亩矣[63]。见若环堵,城千雉矣[64]。见若杯水,池百里矣[65]。见若蚁垤,台九层矣[66]。醯鸡往来,周东西矣[67]。蠛蠓纷纷,秦速亡矣[68]。蜂窠联联,起阿房矣[69]。俄而复然,立建章矣[70]。小星奕奕,焚咸阳矣[71]。累累茧栗,祖龙藏矣[72]。其下千载,更改兴坏,悲愁辛苦,循其上矣[73]。”

臣又问曰:“古有封禅[74],今读书者,云得其传,云失其传。语言纷纶[75],于神何如也?”曰:“若知之乎?闻圣人抚天下,既信于天下,则因山岳而质于天,不敢多物。若秦政汉彻[76],则率海内以奉祭祀,图福其身。故庙祠相望,坛迤逦[77]。盛气臭[78],夸金玉,聚薪以燔[79],积灰如封[80]。天下怠矣,然犹慊慊不足[81]。秦由是薙[82],汉由是弱。明天子得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庙堂之上,垂衣裳而已[83]。其于封禅,存可也,亡可也[84]。”

《全唐文》卷七二一

* * *

[1] 杨敬之为此赋后,尝呈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新唐书·杨凭传》),赋当作于作者第进士之前。赋极力刻画华山的高大雄奇,千姿百态,笔墨恣肆,写得生动逼真。又借华山之神之口写千年兴废变化,不但极富想象力,且寓箴规的意义于其中。杜牧《阿房宫赋》在写法上明显有模拟此赋的痕迹。敬之文存世者仅此一篇,既享誉当时,又为后世所珍,不是没有道理的。

[2] 趾下:山脚下。

[3] “明日”六句:写其远望华山忧惧喜乐混杂的心情。形容,形状容貌。缩然,畏缩恐惧貌。纷然,欢喜状。蹙然,皱眉忧状。歊(xiāo 消)然,热貌,此处形容高兴。

[4] “快然”二句:写其心情激动,决定上天追赶云彩,浴于天河。云将,寓言中称云的主将,见于《庄子·在宥》。天河,银河。

[5] “浩然”二句:用《楚辞》严忌《哀时命》“左祛挂于扶桑”及《九歌·少司命》“与女休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句意。祛,袖口;挂,绊、结。晞发,晒干头发。二句连上,意谓追赶云彩,浴于天河,衣袖宽大,绊于树枝,晒发时发出悲歌。

[6] “怯欲”二句:意谓自己胆怯时欲深藏不行,一旦果决就一定要去做(攀登华山)。

[7] “热若”二句:形容其攀越华山经历寒热变化之巨。宅炉、室冰,以火炉寒冰为居室。

[8] “薰然”二句:形容其攀越华山时情绪变化剧烈。薰然,温和貌。怫然,愤怒貌。

[9] “三复”二句:谓其攀越华山经历了三个昼夜,精神得到极大震撼。晦明,黑夜与白昼。

[10] “万态”二句:直到将华山万态看遍,才恢复了自己的本性。

[11] 身之治:即治身,指修养其本性。

[12] 翛(xiāo 消)然:无拘束貌。

[13] “金玉”四句:谓华山神仙降临。金玉其声,状其声音洪亮;霜雪其颜,状其面孔白皙。代无其邻,犹言无人与其相识。代,即世。唐人避李世民讳,以世为代。

[14] “姑射”二句:代指华山之神。《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蒙庄,指庄子。庄子是战国时蒙城(今河南商丘附近)人,故云。按,“蒙庄云”三字,疑脱一字。

[15] 粲然:露齿笑貌。

[16] “用若”四句:意谓以你求知的欲望来周览浩大之物,以你个人的智慧来探究无边际之事,所得印象三四日之内岂非颠倒在胸怀吗?

[17] “是非”句:意谓这种行为岂不是坚执其心志而自别于他人吗?

[18] “虽然”三句:意谓虽然如此,但我喜欢你的专心而讲给你听,不要向外人传开。

[19] 二仪:古代哲学家以天地、日月、阴阳为二仪。此指阴阳。

[20] 余尸其一:犹言我居其一。这是华山之神自谦的说法。

[21] “岳之尊”三句:犹言五岳之尊,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烛,照耀。乾坤,天地。

[22] “浑浑”数句:谓黄河自北奔流而来。浑(ɡǔn滚)浑,水流浩大貌。传说禹凿龙门,河水始通,故云“从禹以来”。

[23] 姑射:山名,在今山西临汾西。九堫(zōnɡ 宗),山名,在今陕西礼泉境内。荆,山名,在今湖北西部。巫,山名,在今重庆境内。梁,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境内。岷,山名,在今四川北部。

[24] “道之”二句:意谓以上诸山距离华山遥远,只能像宾客一样远远拱卫着它。

[25] 物类无仪:同类事物中无可比拟者。仪,匹配、比拟。

[26] 三峰相差:三峰错落有致。三峰,即华山西峰(莲花峰)、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

[27] 河湄:黄河之滨。湄,水边。

[28] “特立”句:谓华山独立天地间,无与伦比。朋,伦比、相类。

[29] “似乎”二句:意谓华山如贤人坚守其位,面向北方如同朝臣。按,古时天子南面,众臣北面。

[30] “肃阿”句:意谓华山众峰肃立,草木茂盛。阿,山阿。芊芊,浓绿貌。

[31] “当诸侯”句:面对着诸侯的封地。西周时,周天子在关内,分封诸侯俱在关外,故云。田,田地、土地。

[32] “岳之作”三句:意谓华岳但有发作,则鬼神不安,蛟龙不敢藏身。作,指华岳有所发作。伏,藏。

[33] “若岁”四句:意谓大旱之年,华岳鞭扑鬼神,走驰蛟龙,使甘雨普降,百川溢满向东流去,至千里之外方才散开。

[34] “噫气”四句:形容大雨降临后百川奔流于山间如怒吼,渐至于人间,声音方才平息。噫气蹶然,呼吸急促,形容水势暴涨。浏浏,水流顺行无阻貌。

[35] “岳之殊”二句:犹言华岳的殊象,巧于言语者亦不能穷尽。巧说,善于说话的。

[36] “见于”三句:谓华岳仙掌峰、莲花峰高指中天。挲(suō缩)挲,手掌抚摸的动作。峨峨,高貌。

[37] “起者”六句:形容华岳诸峰各具形态。起者,站立者。伏者,卧者。坳者,凹陷者。洼者,低洼者。欹者,倾斜者。弁,皮帽。呀(xiā 虾)者,豁开貌。翼者,伸张如翅。

[38] “文乎”十句:形容华岳诸峰状态动静各不相同。文,指峰峦华美者。质,与文相对,峰峦质朴者。

[39] “其乃”二句:意谓形态非常复杂,我怎能说得完全?缮人,《周礼·夏官》有“缮人”一职,掌天子弓弩、矢服、矰弋等造作及修缮之事,职事甚为复杂琐碎。

[40] “今作”二句:意谓如今作为天帝耳目之臣,助天帝耳聪目明。相,助。

[41]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而无青、梁,《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而无徐、梁。后以九州泛指中国。

[42] 在宥:指无为而治,任事物自然发展。《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 宥,宽容。

[43] 太易: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形成经历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几个阶段,太易是气尚未形成的阶段。见《列子·天瑞》。

[44] 俞俞:从容自得貌。

[45] 容成:相传为黄帝大臣,发明历法。

[46] 神农:即炎帝,传说中古帝名,始教民耕种,尝百草治民疾病。

[47] “中间”二句:意谓神农氏以后的数十位君主,其姓名可一一说出。中间,此处作以后解,当是魏晋至唐时口语,李白诗“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其例。按,容成为黄帝臣,而黄帝在神农之后,上文或有误。

[48] 饮食为事:指物质享受。

[49] “时哉”二句:意谓先民朴厚,君主当其时,不必亲临治理。时哉时哉,犹言适当其时,语出《论语·乡党》:“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孔子见山梁野雉翔而后集,因有“时哉时哉”之叹。涖(lì力),治理、管理。

[50] “是后”六句:意谓其后的君主但能尊敬天帝、又能成就人事者,天帝必然会开启他的心智,给予他力量,使他长寿,并降生贤人辅佐他。

[51] 轩辕:即黄帝。传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52] 蚩尤:传说中九黎族首领,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鱼龙河图》:“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53] “生物”二句:意谓天生万物不能遂人意,天帝于是予以协助。此指天帝遣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54] 后牧:泛指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的臣子。后,诸侯。牧,州郡长官。

[55] “三人”二句:比喻帝、后、牧齐心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56] “物其”句:谓万物皆得其所。

[57] “汤发”句:谓汤武、周武以仁义而兴旺。发,指周武王。武王姓姬名发。

[58] “癸受”句:谓夏桀商纣因残暴而亡国。癸,指夏桀。夏桀名履癸。受,指商纣。《尚书·西伯戡黎》:“祖伊恐,奔告于受。”孔安国传:“受,纣也。”

[59] “甲戊”数句:意谓商周两代守成之君,遵守前代成法,虽无所增加,但享国久长。甲、戊,指商之大甲、大戊(商代前期两位君主);诵、钊,指周之成王、康王。成王名诵,康王名钊。

[60] “天事”二句:意谓天事昭著,不要看见它高就以为茫昧难知。

[61] 怠遑:怠慢、疏忽。

[62] “然起居”二句:谓华山之神起居于天上,但其宫室(岳庙)却在人间。

[63] “见如”二句:意谓在我只若咫尺,实际已有千亩之大。咫尺,比喻很小。八寸为咫。

[64] “见若环堵”二句:意谓看来只是方丈之室,实则是千雉的大城。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极狭窄。方丈曰堵,三堵曰雉,千雉已是巨大的城垣。

[65] “见若杯水”二句:意谓见到只若一杯水,实则是方圆百里的城池了。池,即护城河。

[66] “见若蚁垤(dié 叠)”二句:意谓见到只若蚁穴旁的小土冢,实则已是九层的高台。蚁垤,蚂蚁筑巢垒起的土冢。

[67] “醯(xī 西)鸡”二句:意谓见到似是小蠓虫往来飞去,实则是周室东迁了。醯鸡,酒醋瓮里生出的小蠓虫。按,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室东迁至成周(今洛阳),是为东周。

[68] “蠛蠓(miè měnɡ 灭蒙)”二句:意谓见到小蠓虫纷纷攘攘,原来是秦朝灭亡了。蠛蠓,能飞的小虫。此用来比喻秦末楚汉之争。

[69] “蜂窠”二句:意谓见到好似蜂巢联在一起的建筑,原来是秦朝修筑的阿房宫。

[70] “俄而”二句:意谓秦亡(阿房宫毁灭)未久,建章宫又建起来了。建章宫,汉武帝在长安所建宫殿。

[71] “小星”二句:意谓见到像小星闪亮,原来是在焚烧咸阳城。奕奕,明亮貌。此指火光。咸阳(今属陕西),秦都城。秦末,项羽入关,焚咸阳,大火三月不息。

[72] “累累”二句:意谓见到小小突起的土包,原来是埋葬始皇的坟墓。茧栗,兽角初生时如茧如栗。祖龙,秦始皇。

[73] “其下”数句:意谓秦汉以下千年间,其改朝换代、兴衰愁苦,又重复着以上的历史。

[74]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当帝王认为国家清明时,就要举行封禅。在泰山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谓之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谓之禅。

[75] 纷纶:谓说法不一,无有定见。

[76] 秦政汉彻:指秦始皇、汉武帝。始皇名政,武帝名彻。

[77] 坛(shàn善)迤逦:祭祀的坛场连绵不断。

[78] 盛气臭:指祭祀的香烟很浓。臭,义同“香”。

[79] 聚薪以燔:祭祀时聚集木柴焚烧。

[80] 封:土堆。

[81] 慊(qiǎn 浅)慊:不满足貌。

[82] 薙(tì 剃):音义俱同“剃”,削、减。

[83] “明天子”数句:意谓明天子只要任用贤能之臣,自己就可以端坐庙堂垂衣而治。垂衣裳,原指古代帝王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84] “其于”数句:意谓只要做好人事,至于封禅,有或无皆可。亡,音义俱同“无”。

吴武陵

吴武陵(?—834),一名侃,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祖籍濮阳(今山东鄄城北)。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次年,坐事流永州,与柳宗元过从甚密。元和末,主盐务于朔州。文宗大和元年(827)官太学博士,直史馆,后以尚书员外郎出为韶州刺史。大和末以贪赃贬播州司户参军,卒。两《唐书》有传。武陵以才气自负,为文雄俊奇崛,柳宗元称其“直而甚文”(《同吴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后诗序》)。其作多佚。

遗吴元济书[1]

夫势有不必得,事有不必疑[2],徒取暴逆之名,而殄物败俗[3],不可谓智;一日破亡,平生亲爱,连头就戮[4],不可谓仁;支属繁衍,因缘磨灭,先魂伤馁,不可谓孝[5];数百里之内,拘若槛穽[6],常疑死于左右手,低回姑息,不可谓明。且三皇以来,数千万载,何有悖理乱常,而能自毕者哉[7]?

贞元时,德宗以函容御天下[8]。河北诸镇,专地不臣[9]。朝廷资以爵号,桀黠者自谓得计[10],以反为利。于是杨惠琳、刘辟、李锜、卢从史等又乱[11]。皇帝即位[12],赫然命偏师讨之[13],尽伏其辜[14],所谓时也。日者张太尉厌垣捍之勤,谢易、定为国老[15];田尚书知虑绝俗,又以魏博来归[16];幽、檀、沧、景,皆为信臣[17]。然而与足下者,独齐、赵耳[18]。夫齐安可为恃哉?徐压其首,梁薄其翼,魏斮其胫,滑针其腹,淮南承其冲[19]。分兵不足相救,全举则曹、鲁、东平非其有也,彼何苦而自弃哉[20]?若赵则固竖子耳[21]。前日主上以泽潞为之导,既斥从史,姑赦罪复爵禄之,天下之人欲讨者十八[22]。无何,残丞相御史,朝廷以足下故,未加斧钺也[23]。然则中山薄藁城之险,太原乘井陉之隘,燕徇乐寿,邢扼临城,清河绝其南,弓高断其北,孤雏腐鼠,求责不暇,又曷以救人哉[24]?二镇不敢动亦明矣[25],足下何待而穷处耶!

昔仆之师裴道明尝言[26]:“唐家二百载,有中兴主[27]。当其时,佷傲者尽灭[28],河湟之地复矣[29]。”今天子英武任贤,同符太宗,宽仁厚物,有玄宗之度[30]。罚无贷罪,赏无遗功。诸侯豢齐赵以稔其衅[31],群帅筑室厉兵,进窥房蔡,屯田继漕[32]。前锋扼喉,后阵抚背,左排右掖,其几何而不踣邪[33]!

足下勿谓部曲勿我欺[34],人心与足下一也。足下反天子,人亦欲反足下。易地而论,则婴凶横之命,不若奉大君官守矣[35];枕戈持矛,死不得地,不若坐兼爵命而保胤嗣也[36]。足下苟能挺知几之烈,莫若发一介,籍士马土疆,归之有司[37]。上以覆载之仁[38],必保纳足下,涤垢洗瑕,以倡四海,将校官属不失宠且贵。何哉?为国者不以纤恶盖大善也[39]。且贰而伐,服而舍[40],宠辱可厚,骨肉可保,何独不为哉?

三州至狭也,万国至广也[41],力不相侔,判然可知。假使官军百败,而行阵未尝乏[42];足下一败,则成禽矣[43]。夫一壮士不能当十夫者,以其左右前后咸敌也。矧以一卒欲当百人哉[44]!昏迷不返,诸侯之师集城下,环垒刳堑,灌以流潦[45];主将怨携[46],士卒崩离,田儋吕嘉,发于肘腋[47]。尸不得裹,宗不得祀,臣仆以为诫,子孙所不祖[48]。生为暗愎之人[49],没为忧幽之鬼。何其痛哉!

《全唐文》卷七一八

* * *

[1] 宪宗元和十年(815)冬作。元和九年闰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元济匿丧,自为留后,四出焚掠。十年,宪宗发十六道兵讨吴元济。往昔吴少阳为节度使时,闻武陵之才,邀其入幕,武陵不答。至吴元济为逆,武陵遗以此书,论形势,陈利害,劝其悬崖勒马,归降朝廷。全书分析精到,言辞严厉警策,如长者之训诫小儿,而元济终不悟。淮西一役,至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率大军亲征,十月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宣告结束。吴元济冥顽不灵,身首异处,果如吴武陵所言。

[2] “夫势”二句:意谓目前之形势不必自以为得意,而目前之事不必迟疑。势,指割据叛乱。事,指向朝廷投诚。

[3] 殄(tiǎn 舔)物:残害人民生命。

[4] 连头就戮:一个挨一个被杀。连头,成排、一个接一个。

[5] “支属”四句:意谓近亲所繁衍的后代,皆因叛乱之事遭到损亡,断绝了祭祀,使先人神灵受到伤害和冻馁,不算是孝顺子孙。因缘,发端、缘起。

[6] “数百里”二句:谓吴元济一自叛乱,即被局限于淮西境内,形若监禁。按,淮西节度使领申(治今河南信阳)、光(治今河南潢川)、蔡三州(治今河南汝南),在当时藩镇中,辖地为小。

[7] “且三皇”数句:犹言自古以来叛逆者皆不能终其天年。三皇,传说中上古三帝王。所指说法不一。或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或无黄帝而有女娲,或无女娲而有燧人。自毕:自我终其天年。即老死。

[8] “贞元”二句:谓贞元时,德宗一味对藩镇宽大为怀。函容,包涵、宽容。

[9] “河北”二句:谓河北藩镇,据其领地与朝廷对立,行不臣之事。河北,指唐时河北道,其地约相当于今河北省及今辽宁大部、山西东南、河南东北、山东西南一部分地区。当中唐时,河北诸镇主要有昭义军节度使(治潞州,即今山西长治,领潞、邢、洺、磁四州)、义武军节度使(治定州,即今河北定县,领易、定二州)、义昌军节度使(治今河北沧州,领沧、德二州)、幽州节度使(治幽州,即今北京,领幽、蓟、营、涿、平、檀等九州)、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即今河北正定,领镇、冀、深、赵四州)、魏博节度使(治魏州,即今河北大名,领魏、博、贝、卫、澶、相六州)。

[10] 桀黠者:指藩镇中凶悍狡猾者。

[11] “于是”句:谓宪宗元和初数起藩镇作乱。杨惠琳,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之甥,元和元年(806)三月,韩全义入朝,以杨惠琳为留后,有诏除李演为节度,代全义,杨惠琳遂反。宪宗讨平之,诛杨惠琳。刘辟,原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行军司马,永贞元年(805),韦皋卒,刘辟自为节度留后,朝廷不许,令赴阙,辟不奉诏,朝廷讨之,元和元年擒刘辟,斩之。李锜,原浙西镇海军节度使,元和二年(807)据润州反,宪宗发兵进讨,其部将执李锜以献,斩之。卢从史,原昭义军节度使,元和四年(809),镇州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反,朝廷进讨,卢从史兵出却逗留不进,又阴与王承宗通谋,为镇州行营招讨使吐突承璀所擒,执送朝廷,贬州,赐死。

[12] 皇帝:指宪宗。

[13] 偏师:非主力部队。

[14] 伏辜:伏罪。此指叛逆者皆得到惩罚。

[15] “日者”二句:日者,犹言最近数日。张太尉,即张茂昭,德宗时为义武军节度使(治定州,即今河北定县,领易、定二州)。元和五年(810)十月,茂昭以易、定归于朝廷,自请致仕(退休),留京师,奉朝请。宪宗不许,加官太尉,兼中书令,出任河中节度使(治河中府,即今山西永济)。事见两《唐书·张茂昭传》。厌垣捍之勤,是请辞节度使的委婉说法。旧称藩镇为垣捍。谢易、定,即辞去易定(义武)节度使。

[16] “田尚书”二句:田尚书,谓田弘正。弘正原名兴,为魏博节度使(治魏州,即今山西长治,领魏、博等六州)田承嗣侄、节度使衙内兵马使。元和七年(812)承嗣死,子怀谏继为节度使。怀谏委政于家奴,激起哗变,乱众皆推弘正为帅。弘正闭门,拒不纳,众胁其还府。弘正知不免,乃与三军约,欲受天子法,举六州版籍归于朝廷,众从之。元和七年十月,弘正以六州归于朝廷,宪宗美其诚,诏检校工部尚书,充魏博节度使,且赐今名。事见两《唐书·田弘正传》。

[17] 幽、檀:幽州、檀州,属幽州节度使所领。沧、景:沧州、景州,属义昌军节度使所领。信臣:忠信之臣。

[18] “然而”句:谓与淮西声气相通者,唯有齐、赵二地。齐、赵,分别指淄青(亦称平卢,治青州,即今山东益都,领淄、青、齐、棣、登、莱六州)和成德。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

[19] “夫齐”六句:谓淄青局势并不安稳。徐压其首,指徐州在其南。徐州时为武宁军节度使治所。梁薄其翼,指汴州处其西南。战国时,汴州名大梁。汴州时为宣武军节度使治所。魏斮(zhuó 卓)其胫,指魏州亦对其有威胁。魏州为魏博节度使治所。斮,同“斫”,砍。滑针其腹,指滑州处于其腹地。滑州(今河南滑县)为郑滑节度使治所。鍼,同针,刺入。淮南承其冲,指淮南居其要冲之地。淮南节度使治扬州(今属江苏)。按,武宁军、宣武军、魏博、郑滑、淮南诸军,皆服从朝廷管辖,故能对淄青造成威胁。

[20] “分兵”三句:谓淄青不可能驰援淮西。曹、鲁、东平,分指曹州(今山东曹县)、兖州(今属山东)、郓州(今山东东平)。三州其时已为淄青所有。吴元济反,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屯兵曹州,有意驰援王承宗,但因徐、汴、魏、滑等州的制约,未敢轻举妄动。

[21] 竖子:对人的轻贱称呼,犹言小子。此指成德节度使王承宗。

[22] “前日”四句:谓宪宗以惩处卢从史警戒王承宗,暂赦其罪,实则天下人多数欲进讨王承宗。泽潞,指昭义军节度使卢从史。赦罪复爵禄,元和五年(810)四月,宪宗既惩处卢从史,王承宗惧,七月,上表认罪,请朝廷派遣官吏,输常赋。宪宗遂赦其罪,复其官爵俸禄,仍为成德军节度使。

[23] “无何”数句:指近期王承宗派遣刺客入京行刺事。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有刺客刺死主战派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当时以为刺客为王承宗所遣(实际为淄青李师道所派遣),朝廷因为正对淮西用兵,故未深究王承宗。足下,指吴元济。斧钺,兵器,形似斧。泛指刑罚、杀戮。

[24] “然则”八句:谓朝廷虽未兵临镇州,然周围的官军已对成德军形成包围之势,王承宗如孤雏腐鼠,自顾不暇,不可能驰援淮西。中山薄藁(ɡǎo搞)城之险,指义武节度使(治定州,领易、定二州)官军逼进成德。易、定二州与镇州东北紧邻。中山,此处代指定州。唐定州春秋时为中山国故地。薄,逼近。藁城,藁城县(故址在今河北正定东),属镇州。太原乘井陉(xínɡ 形)之隘,指河东节度使官军随时可以穿过井陉关隘进发镇州。太原(今属山西),唐时为河东节度使治所。井陉,关隘名,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井陉山,为太行八径之一。自太原出兵镇州,井陉是必经之路。燕徇乐寿,指幽州节度使官军兵临镇州边境。燕,即幽州。徇,率军徇行。乐寿,县名,唐时属瀛州(今河北献县)。乐寿原属成德军,后归属幽州。邢扼临城,指昭义军节度使官军兵临镇州边境。邢,即邢州(今河北邢台),为昭义军节度使所领。扼,阻塞、阻拦。临城,县名(今属河北),唐时属赵州,为王承宗所辖。清河绝其南,指魏博节度使官军阻断镇州之南。清河,县名(今属河北),唐时为贝州治所。贝州属魏博节度使所领。弓高断其北,指义昌军节度使官军阻断镇州之北。弓高,县名(即今河北东光),唐时属景州,为义昌军节度使所领。孤雏腐鼠,比喻王承宗弱小、乏力。

[25] 二镇:指李师道淄青、王承宗成德二镇。

[26] 裴道明:其人不详。

[27] “唐家”二句:谓唐王朝历经二百年,当有中兴之帝。按,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宪宗发兵讨吴元济的元和十年(815),约二百年。

[28] 佷(hěn 很)傲:凶狠骄傲。

[29] 河湟之地:指今青海东部黄河、湟水地区。安史之乱后,河湟地区渐为吐蕃所有。《资治通鉴·唐纪三九》:“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30] “今天子”四句:谓宪宗有太宗、玄宗之风度。同符,与……相合。宽仁厚物,宽容仁慈,厚待臣民。

[31] “诸侯”句:意谓各镇官军暂时豢养淄青、成德以待时机成熟。豢,养而图其利。《左传·哀公十一年》:“是豢吴也夫!”杜预注:“豢,养也。若人养牺牲,非爱之,将杀之。”稔(rěn 忍)其衅,等待时机成熟。稔,庄稼成熟。衅,事端,此处犹言借口。

[32] “群帅”二句:意谓各路大军正在建筑军营,磨砺兵器,逼近蔡州,并屯田储粮。厉兵,磨砺兵器,是积极备战之意。房蔡,房州、蔡州。房州(今湖北房县)唐时属山南东道。按,房州距淮西吴元济盘踞之地尚远,房字疑有误。蔡州(今河南汝南)为淮西节度使治所。屯田,垦荒种粮。继漕,接济漕运,即补充军粮之不足。

[33] “前锋”四句:谓淮西局势危在旦夕。扼,控制。抚,通“拊”,拍击。掖,挟持人的胳膊。踣(bó 勃),向前仆倒。

[34] 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此指私人军队、家丁等。

[35] “易地”三句:犹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与其被凶横的结局困扰,不如做天子的官员好。婴,同“缨”,缠绕、纠缠。大君,天子。

[36] “不若”句:意谓不如稳坐而兼有官爵并保住子孙后代。胤嗣,子孙后代。

[37] “足下”三句:意谓您如果预见到未来的结局、敢于面对这个现实,那么最好派遣一名信使,将登记在册的士兵名单、地域图籍交给朝廷有关衙门。知几,预见感知吉凶征兆。一介,一个人。多含有微小、轻视之意。籍,登记在册。

[38] 覆载之仁:最广大的仁慈。覆载,天覆地载。

[39] 纤恶:小恶,小的过失。

[40] “且贰”二句:犹言有二心则伐,伏罪了就赦免。此是说天子的行为。贰,有二心、叛逆之心。

[41] “三州”数句:三州,指淮西所辖之申、光、蔡三州。万国,指唐朝廷。

[42] “而行阵”句:犹言兵员并未匮乏。行阵,队伍的行列。

[43] 禽:同“擒”。

[44] 矧(shěn审):何况。

[45] “环垒”二句:指唐各路军队环绕成垒,挖壕成堑,注以积水。刳(kū 枯),挖空。流潦,雨后积水。

[46] 怨携:埋怨而生二心。携,携二心。

[47] “田儋”二句:犹言亲近将发生叛变。田儋,战国时狄县(今山东高青)人,齐国贵族。秦灭齐,沦为庶人。陈胜起义后,遣周市北进,至狄,田儋设计击杀狄令,自立为齐王,发兵击走周市。《史记》、《汉书》俱有传。吕嘉,西汉时南粤王相,为南粤望族,宗族为长吏者七十馀人。武帝元鼎四年,南粤王兴及太后上书请求归属汉朝,内比诸侯,嘉举兵叛,杀王、太后及汉使者。《史记》、《汉书》俱有传。肘腋,喻亲近要害之地。

[48] “尸不得”数句:意谓叛逆者死不得其所,祖宗不能祭祀,臣仆也以为警戒,子孙不承认其为先祖。尸不得裹,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久在外,曾说大丈夫死,得马革裹尸还即可。此反用其意。臣仆,家中奴仆。

[49] 暗愎:昏昧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