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思 撰

京西北路下

许州

【春秋许国战国属转秦置颍川郡汉髙帝为韩国防复故后汉因之魏晋并为颍川郡后魏亦同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曰许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颍川郡唐武德四年曰许州天寿元年曰颍川郡后陞忠武军节度梁改为匡国军唐灭梁复曰忠武皇朝元丰三年陞颍昌府崇宁四年建为南辅今县七 长社 郾城 阳翟 长葛 临颍舞阳郏县】

汉郭禧前碑

文字残缺所存才百许字共可见者公讳禧字君房而已禧郭躬从孙也郭氏世为阳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处犹有陈留扶沟字疑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乡而汉书注遂以为扶沟人恐误【金石録】

太尉郭禧断碑篆额所存其上一段字画方劲前后数行仅有数十字可认其中彊半剥落篆额亦然首行却有郭君名字禧以灵帝建宁三年为太尉光和二年薨【续】

汉郭禧碑阴

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密张立度成匽师张协子通雒阳李苍子考故民河南阴德纪信以下凡百余人字画完好者甚多笔法淳古可爱【金石録】

汉郭禧后碑

碑残缺尤甚其畧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而其额题汉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画尚完【金石録】

汉丹阳太守郭旻碑

碑云君讳旻字巨公有周之裔也又云俾守丹阳为政四年以公事去官年过耳顺寝疾頺延熹元年卒三载礼阕诸子已刻墓道之铭矣而碑石狭小加有瑕瘢后十余年当孝灵光和之二年其从子五原太守鸿因太尉公遂与其孙范不改旧文重立此碑今石中有裂文子在越时才得其上一段后一纪尤延之持节江东以其下一半相赠合而为一遂成全碑【续】

汉文范先生陈仲弓碑

其额题云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碑碑文字已漫灭蔡邕字画见于今者絶少故虽漫灭之余尤为可惜按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中平三年秋八月丙子卒而三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后汉书仲弓传以为中平四年八十四卒于者传疑误【金石録】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铭篆额两行额下有穿穿下数行仅存最上一字独醇字了然可识前一行者其右从月又前一行彷佛是君字蔡中郎为仲弓作三碑其第二碑有含光醇德之句前有征士陈君但相去差逺中间无从月者疑此非中郎所作赵氏有仲弓残碑以校集本凡改定数字岂即此碑乎【续】

汉陈仲弓碑阴

碑阴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与石经遗字尔石经字画谨严而此碑阴尤放逸可爱【金石録】

汉陈度碑

文字残缺不完其畧可识者云君讳度字妙髙陈国相人而最后题中平四年九月二十日己丑立【金録】石君名度字妙髙陈国柘人灵帝中平二年卒又二年立碑此刻大半紊碎所存仅二百字少成句读其中并无官称郡国志陈国有柘县苦县沛国有相县苦在春秋时曰相赵氏认柘作相误也【续】

汉司空掾陈寔碑

碑已残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画奇伟在頴川陈太丘墓侧按后汉书太丘传载二子纪谌纪为大鸿胪谌不着其为何官惟刘孝标注世説引海内先贤传曰谌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车征不蚤卒然则斯碑岂非陈谌碑乎【金石録】

汉故司空掾陈君碑篆额蔡中郎所作第三碑也此碑仅有前七十字下文尽皆不存中郎作太丘第一碑云春秋八十三中平三年卒汉史误作四年此碑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赵氏跋云文已残缺不可辨惟八篆额字画竒伟引世说注太丘次子谌尝以司空掾召谓此是陈谌之碑殊不知碑中自有大丘姓名其文又在蔡邕集葢不能认碑故有斯误【续】

汉河南尹苏府君碑额

汉故河南尹苏府君碑在许州道傍碑无文词惟此十字其额尔【金石録】

汉尚书左仆射荀公碑

在长社县东北七里冢前文字磨灭【访碑録】

魏公卿上尊号奏

唐贤多传为梁鹄书今人或谓非鹄也乃钟繇书尔未知孰是【集古録】

不著书撰人名氏与受禅坛记同汉既禅位文帝未受魏相国安乐侯华歆等上表劝进【阙】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篆额相传以为钟繇书其中有大理东武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当时内外前后劝进之辞不一此葢其最后一章碑自造于华裔字之误石理皴剥字迹晻昩今世所传者多是前一段尔【释】

魏尊号奏碑阴

碑云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隠视者如伤凡十行刻于碑阴葢尊号奏文多不能尽故刋于碑阴以足知非别碑也石埋皴剥世多不传释载自造华裔字之后石埋皴剥字迹晻昩谓此碑也【复斋碑録】

魏受禅表

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集古録】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世传以为钟繇书或以为梁鹄书魏文帝黄初元年为坛于繁昌以受汉禅碑不着所立年月在魏文帝庙中【集古録目】

繁昌县城内有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台坛前有二碑魏文帝受禅于此自坛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铭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水经】魏受禅表篆额在许昌亦曰钟繇书所谓表者葢表揭其事非奏表之表也水经云繁昌城内有三台人谓之繁昌台坛前二碑其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此葢附防符命之误也【释】

魏受禅表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絶【刘禹锡嘉话】

廷康元年献皇帝诏张愔持节持玺绶禅位于魏丕即筑坛受禅頋羣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乃立二碑此其一也碑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嘉话録云此碑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时称三絶书断则谓元常八分入妙魏受禅碑为最直言钟元常未知孰是近时士大夫学者多学此碑余谓舍石经而学此碑如学画虎此可与知音者道【集古后录】

晋议郎陈先生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碑字断缺其可见者曰延頴川许昌人不知其为名与字也其额曰晋故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二年门生君含等立【集古録】

晋尉氏令陈君碑

书今碑石残缺不可悉考其可见者曰字道臧太尉掾之小子其额曰晋尉氏令陈君碑以此知其官及姓氏也【集古录目】

东魏造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阳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达等为太守敬曦造像记以武定七年立【集古録目】

北齐赫连府君清徳颂

据北史列传子悦为郑州刺史郡人请为立碑诏许之碑所载亦同而碑乃在今许昌者按隋书地里志颍川郡旧置颍川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川【金石録】

唐题度人经变相

予家旧藏唐阎立本画灵寳度人经变禇遂良题字惜其岁久湮灭将失传独字画仅可模刻以贻好事云元祐戊辰仲冬韩城范正思记【本碑跋】

唐文荡律师塔碑

唐前河南告成尉卢奂撰著作郎魏栖梧书律师姓药氏河南密县人开元十三年十月弟子一智为之建塔立此碑在阳翟县【集古録目】

唐立舞阳侯祠堂碑

唐校书郎王利器撰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前京兆府司録徐浩篆额舞阳令张紫阳防修庙记也碑以天寳二年二月立在舞阳县【集古录目】

唐读樊丞相传诗

唐河阴阴尉郑炅之撰安定胡霈然分书不着年月【集古録目】

唐頴阳观碑

唐张粲撰史惟则分书天寳五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陈太丘祖德碑

系孙兼撰序伾撰铭伾子膺书天寳九载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善财寺碑

唐史惟则分书在阳翟县【访碑録】

唐立汉黄公庙碑【在阳翟】

唐李翰撰张从申行书李阳冰篆额建中三月立【金石录】

唐张敬因碑

唐颜真卿撰并书在许州临颍县民田中庆厯初有知此碑者稍稍往摹之民家患其践田稼遂击碎之余在滁阳闻而遣人往求之得其残缺者为七段矣其文不可次弟独其名氏存焉曰君讳敬因南阳人也其字画尤竒甚可惜也【集古録】

敬因南阳西鄂人子匡济为淮西节度使追赠敬因和州刺史此碑埋没已乆庆厯初县民耕出之逺近闻者争往摹搨村民厌苦其扰遂击碎之今在者数段耳人犹模之故其文不完真卿官爵及立碑年月则皆亡矣【集古録目】

唐阳翟县防壁记

唐许尧佐撰吴宗冉书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唐令长新诫

唐宗御制太和九年县令李易简建郑宗冉书此本无宗勅书而别有勅语乃当时召新除令长赐食于朝堂而遣之叮咛慰勉之言也在舞县【集古録目】

唐阳翟县水亭记

唐魏庾撰并书大中五年五月【金石録】

唐阳翟县新石桥记

唐崔周衡书【访碑録】

唐立舞阳侯樊君碑堂记

裴頴撰唐长孺八分书【诸道石刻録】

唐石桥记

崔周衡书在阳翟县【访碑录】

郑州

【秦属三川郡二汉及魏属河南郡晋置荥阳郡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郡后周置郑州隋开皇十六年曰营州炀帝初复为郑州寻废置荥阳郡唐正观元年州废自武牢移郑州治此天宝元年曰荥阳郡皇朝景祐元年号奉宁节度崇宁四年建为西辅今县六 管城 荣阳 新郑原武 荥泽 密县】

晋右将军郑烈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字为书烈字休林荥阳人官至兖州刺史轻车将军拜平莞侯拜议郎卒赠右军将军諡曰僖故吏殿中监申杨等立此碑以太康四年立【集古录】

碑云君讳烈字休林又云曾祖先生皇祖征君显考将作大匠实有茂德载在国策烈晋史无传以碑考之尝为文帝参佐武帝时仕为兖州刺史封东莞男以疾征拜议郎卒于太康二年追赠右军将军諡曰僖侯云【金石录】

晋故右军将军平莞僖侯郑府君之碑额郑君名烈荥阳人仕于晋初至兖州刺史轻车将军召拜议郎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杨等立此碑四年之七月也郑君所封其上一平字则晓然可识下一字则微有缺损小欧阳谓之平莞侯赵氏以为东莞则误也晋县亦无平莞非郷名即亭名也予尝以魏末至晋末字无可取者晚获此碑其劲健方格顾后絶配若杂置汉刻中未易甄别

隋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

大业二年三月造在荥阳县【访碑録】

唐髙宗造像记

大业二年三月【金石录】

周立汉太尉纪信碑

卢藏用撰并八分书长安二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阳武县李行忠佛堂记

无撰人姓名唐李固徽书景云元年十一月建【复斋碑録】

唐商州刺史欧阳琟碑

唐颜真卿撰并书琟字琟渤海人仕至商州刺史武关防御使去官不仕而终碑以大厯十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京河水门记

唐秘书省校书郎直史馆韦处厚撰处士唐衢八分郑州刺史李少和引京水注于管城之北为石水门以节其出入元和五年正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无量寺多寳塔碑

唐裴度撰王凝行书元和十二年二月立在新郑县【复斋碑録】

唐大海寺王像碑

唐张仲方撰韩齐中分书并篆额长庆四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县令马公德政颂

【诸道石刻録】

滑州

【春秋时属卫战国时亦属卫其西境属魏秦属东郡二汉因之晋为陈留濮阳二国宋武帝平河南置兖州以为边镇后魏置东郡隋置祀州后为滑州又改为兖州后复为东郡唐后为滑州天寳元年更名灵昌郡大厯七年陞义成军复故而改灵昌曰灵河皇朝太平兴国四年改武成军今县三 白马 韦城 胙城】

后周大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文为对隅述事不明又但称延寿公而无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二年尉迟逈兵起于邺分遣部将所在攻下城邑东郡太守延寿公于仲文弃郡奔关中拜【阙】 还击逈军取梁郡败其将檀让于武成碑【阙】 罗于金乡与此碑同葢文仲纪功碑也大象二年立【集古録目】

宇文氏之事迹无足采者惟其字画不俗亦有取焉翫物以志忧者惟怪竒变态真伪相杂使览者自择则可以忘倦焉故余于集古所録者愽矣【集古録】

隋仪同府叅军黄山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荆州江夏人仕至仪同孔仲衡府叅军碑以大业九年立【集古録目】

隋舎利塔碑

正书篆额【诸道石刻録】

周黄罗刹碑

唐秦王府学士虞世南撰不著书人名氏罗刹东郡胙县人周末尉迟逈兵起罗刹聚众击之授【碑缺】军总管碑以武德八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罗刹仕周为行军总管其子君汉唐初为将有功武徳中为父追立此碑【金石録】

唐黄君汉碑

唐东宫左庶子李伯药撰不著书人名氏君汉字景云东郡胙县人罗刹之子唐初官至夔州都督封虢国公碑以贞观六年立【集古録目】

唐匡城令郑府君碑

唐校书郎吴先壁撰前国子进士李惟恕书滑州匡城令郑諲去思颂德之碑也諲字叔敬荥阳开封人碑以景龙中立【集古録目】

唐滑台铭

唐李季卿撰令狐彰行书永泰元年正月【金石録】

唐滑台记

唐崔粲撰永泰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令狐彰开河碑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撰尚书吏部侍郎徐浩书并篆额先是河至酸枣濒县而东歳失河道尚书右仆射霍国公令狐彰闻之碑以大厯八年正月立【新増】

唐清台新驿记

唐滑亳节度使李勉撰李阳冰篆勉使同州别驾裴万增广驿舍以大厯九年八月立此碑于驿中【集古録目】李阳冰篆在今滑州驿中其阴有铭曰斯去千载冰生唐时冰今又去后来者谁后千载有人吾不知之后千载无人当尽于斯呜呼郡人为吾寳之不知作者为谁然贾躭尝为李腾序说文字源盛称阳冰此记躭为滑州刺史因见斯记而称之耳阳冰所书世固多有可爱者不独斯记也【集古録】

唐李勉撰李阳冰篆其阴有铭欧阳公云不知作者为谁余尝考之乃舒元舆玉筯篆志后赞也其文载于唐文粹反元舆集中欧阳公偶未尝见之耳【金石録】

唐滑台新驿记kao

裴【名缺】八分书【金石録】

唐滑州新井铭

唐贾躭撰徐璹正书李腾篆额贞元五年九月【金石録】

唐说文字源

唐义成单节度使贾耽撰序前杨府户曹叅军徐璹书秘书少监李阳冰重修汉许慎说文字源阳冰从子检校祠部员外郎腾篆凡五百四十字碑以贞元五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眀皇送李邕赴滑州诗

唐栢元封行书元和五年十月【金石録】

唐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唐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李元素二州慰思述庾承宣撰唐衢分书并篆额元和中立【复斋碑录】

唐义成节度李听德政碑

唐宋中锡奉勅撰待诏侯丕奉勅正书太和三年八月建【复斋碑録】

唐节堂记

唐刘三复撰李德裕分书太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唐秋日登楼望赞皇山诗

唐李德裕撰并分书太和四年八月【金石録】

唐李德裕德政碑

唐贾餗奉勅撰归融奉勅分书太和六年八月立【复斋碑録】

唐李德修尧祠记

唐白敏中撰开成二年立【访碑録】

尧祠在州西南二十里汉刘盆子所立唐寳厯中节度使李听祈雨有应重修立记【寰宇记】

孟州

【春秋战国皆属周自汉晋至隋皆属河内郡唐显庆三年割属河南府建中二年乃以河南之河阳河阴济源温四县租税入河阳三城使又以泛水军赋益之防昌三年遂以此五县为孟州今县六 河阳 温县济源 泛水 河阴 王屋】

汉成臯令任伯嗣碑

其首已残缺其可见者云字伯嗣南阳编人也又云延熹五年以筑阳相迁来临县其后歴叙政绩又云迁君桂阳碑在今泛水县泛水在汉为成臯此碑葢成臯令德政颂尔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八年有桂阳太守任以此碑校之岁月相符又名与字协知其名也【金石録】

汉任伯嗣碑阴

大观初获此碑置于泛水辇运司廨舍壁间余闻其阴有字因托人讽邑官破壁出之遂得此本葢汉碑有阴者十七八世多弃而不録尔【金石録】

后汉北军中候郭君碑

绪枝叶云布列在川郡又云复辟司徒拜北军中候年六十有六建宁四年九月丙子卒【集古录】

汉故北军中候郭君碑篆额郭君字仲竒尝为司中都官从事辟将军府宰比阳建宁四年九月卒五年三月葬【复斋碑録】

汉司从事郭究碑

汉不著书撰人名氏究字长【碑缺】汲人也官至司从事碑以中平元年立【集古録目】

碑云君讳究汲人也元城君之孙雒阳令之适歴至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令长辟司从事部郡都官春秋二十八而卒中平元年岁在甲子三月而葬【集古録】

汉故司从事郭君碑篆额郭君名究仕郡诸曹吏辟从事年二十八而卒灵帝中平元年葬【释】

汉郎中郭君碑

汉郎中郭君之碑额名字皆缺文辞亦有可句者其云惠兄仲犀又云元兄维世而有为人后者为之子之文盖郭君以兄之子为后也郭仲竒碑尝有惠兄之称此碑复尔仲犀者若非仲竒之伯则其同族也【释】

隋梁公堰纪功碑

在河阴县西二十里本汉平帝汴河决壤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堤其后通塞各计朝代隋开皇七年使梁睿增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纪功【寰宇记】

唐等慈寺碑

唐秘书少监顔师古奉勅撰不著书人名氏初太宗东伐王世允窦建德来救破之于泛水及即位有诏尝破敌之处皆建寺以为战死者资福此其一也碑以贞观二年立【集古録目】

其寺在郑州泛水唐太宗破王世允窦建德乃于其战处建寺云为阵亡士荐福唐初用兵破贼处多大抵皆造寺此其一也【集古録】

唐纪功碑

唐高宗撰并行书飞白题额显庆四年八月在泛水【金石録】

唐修敬寺旭禅师碑

无书撰人名氏禅师姓赵氏绛州稷山人碑以万岁通天二年立在河阳【集古録目】

唐明皇过泛水诗

开元十三年十月【诸道石刻録】

唐重修梁公堰碑

唐泛水主簿赵居贞撰县令王象书梁公堰者隋开皇中华阳梁睿所修故以为名依山凿堰以道河水通运路中间改其旧制别起渠口当河冲立石柱以酾水既成遽填塞不能通开元十五年勅将作大匠范安复其故迹作此铭碑以开元十五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令长新诫

唐开元中县令冯宴所刻后岁久以为柱础寳厯二年县令崔潾移置于县廨【集古録目】

唐济源令李造遗爱颂

唐中书舍人梁陟撰监察御史集贤院修撰徐浩书李公名造唐之宗室自济源令入为【阙】此颂济源册立碑以开元二十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淄川令裴大智碑

唐滑州刺史李邕撰司【缺】员外郎萧诚书大智河东人官至淄川县令碑以开元十九年十一月立在济源【集古録目】

萧诚以书知名当时今碑刻传于世者颇少人集録所得才数本尔然字画笔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拙惟此碑及独孤册碑字体同而最佳【集古録】

唐小鲁真人仙解謡

唐鲁国清撰进士陈锡书真人名成字和光年八岁及其兄希言皆为道士于奉仙宫此碑止有其半不见所终及立石年月在济源【集古録目】

唐开梁公堰颂

唐祁顺之撰徐浩分书并篆额天寳六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开梁公堰碑阴记

唐平致和撰并正书天寳六载七月立【金石録】

唐贞一先生庙碣

唐左威卫録事叅军卫慿撰右监门卫兵曹叅军薛希昌八分贞一先生者道士司马子微也字承祯法号道德又自号白云先生明皇置阳台宫于王屋山以处之追諡贞一其从子纲因所居立以为庙碑无所立年月在王屋县【集古録目】

唐贞一先生庙碣天寳六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济源令房琯遗爱颂

唐监察御史平冽撰河阳县令徐浩书房公名琯清河人尝为济源令冽作颂时琯为给事中碑以天寳七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宴济渎碑

唐逹奚珣撰薛希昌分书天寳中立【金石録】

唐济渎庙祭器铭

唐济源县令张洪撰八分书不著名氏济源有北海祠坛故四时祠祀必取祭器于河南沈币双舫亦以沁河渡口船为之往返劳是时大风拔木洪因取以为祭器双舫及杂用之物碑以贞元十三年立【集古録目】

唐重修李造遗爱碑记

唐髙后规撰髙从彦正书贞元二十一年立【金石録】

唐韩文公送愿归盘谷序

韩愈撰盘谷在孟州济源贞元中县令刻石于其侧令姓崔其名浃今已磨灭【集古録】

正书无姓名贞元中刻石【金石録】

唐韩文公题名

唐都官员外郎韩愈元和四年题在济源【集古録目】

唐房琯碑阴记

唐石洪撰兵部郎中郑权书房琯有遗爱碑在济源元和六年琯从祖子式以河南尹奉诏祠济源洪等刻此记于碑阴【集古录目】

唐济祠亭并诗

济源有三渊当祠下俗谓之海县令房琯初立亭于北海上以为祠神之所元和九年县令李朝阳广其制度作记并诗记朝阳之子蟠撰诗李朝阳撰裴潾书郑冠篆额【集古録目】

唐济祠西海新亭记

唐房琯立亭于北海上李朝阳为之记而西海之地故为民家所有县令王源逈取之以立亭又作西海新亭记鳯翔节度推官侯云章撰济源令章行质书郑冠篆额碑以长庆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岭南节度郑权碑

唐陜川大都督府长史庾承宣撰万年县令姚尚书字复道荥阳人官至岭南节度使碑以寳厯二年立【集古录目】

姚尚书笔力精劲虽唐人工于书者多而及此者亦少惜其不传于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余以集録之博得此而已【集古録】

唐司马子微记

唐王屋令崔运撰道士张宏眀书大和三年刻在王屋县【集古録目】

唐司马子微坐忘论

唐白云先生撰道士张宏明书大和三年女道士桞凝然赵景刻石并凝然所为铭同刻后又有篆书曰卢同髙常严固元和五年凡十字碑在王屋【集古録目】

唐白乐天游济源诗

正书大和五年九月冯宿诗附【金石録】

唐白乐天游王屋山诗

唐白居易撰道士张宏明正书大和六年十月题【复斋碑録】

唐高瑀神道诗

唐司徒侍中东都留守裴度撰河南尹郑干书瑀字干亮渤海修人官至忠武军节度使赠司空碑以大和八年立【集古録目】

唐李石神道碑

唐东都留守李德裕撰工部侍郎桞公权书碑文残缺名氏皆不可见考其世系事迹知为李石碑也碑以大中中立在河阴【集古録目】

余家集録顔栁书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则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没于泥滓时时发见其一二则粲然在目特为可喜尔【集古録】

唐睿宗赐白云先生书

唐赐白云先生勅三宗勅并送别诗各一阳台宫畵壁奏状并答勅乾元元年禁山庙采樵勅三大中八年王屋主簿韩抗书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孔岑父碑

唐太子少傅郑絪撰前大理少卿桞知微书府君名岑父字次翁鲁国邹人官至著作佐郎子戣戢皆显贵赠岑父司空碑以咸通十二年立在河阴【集古録目】唐赠司空孔岑父碑咸通十一年正月立【金石録】

温县造文宣王庙记

李建正书篆额【诸道石刻録】

蔡州

【春秋时属沈蔡战国属楚魏秦属颍川郡汉置汝南郡后汉及魏晋皆因之宋及后魏兼置豫州以为重镇东魏置行台后周置总管府后改曰舒州寻复曰豫州复改曰蔡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天寳后置汝南郡唐武德三年曰豫州天寳元年曰汝南郡寳应元年改曰蔡州皇朝景祐二年陞淮康军节度今县十 汝阳 上蔡 新蔡 褒信平舆 遂阳 新息确山 贞阳 西平】

汉永乐少府贾君阙

汉故永乐少府将作贾君之阙碑为篆书而将作下二字缺不可识【集古録目】

按汉书桓帝母孝崇匽皇后居永乐宫和平元年诏置太仆少府如长乐故事又按汉官仪长乐少府以宦者为之则贾者盖亦宦者也【金石録】

隋午夘寺碑

开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复斋碑録】

隋梁洋建塔表德政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息州叅军裴玉防为刺史梁洋建塔以表德政碑以开皇十一年立在新息县【集古録目】在今蔡州新息县隋开皇十一年叅军裴玉与州人为息州刺史梁洋建寳塔表德政碑按隋书志后周于新息置息州大业中州废【集古録】

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唐元通礼撰党复书贞元三年重立【访碑録】

唐平淮西碑

唐段文昌撰陆邳分书并篆额元和十四年十二月建【复斋碑録】

唐溵州刺史高承简德政碑

唐王起撰裴潾书长庆中立按唐书地里志元和十二年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县置溵州长庆元年州废今碑后题长庆而其下残缺当为元年葢是年州遂废矣髙公名承简崇文之子为裴度牙将后至邠宁节度唐史有传

陈州

【秦属颍川郡二汉属淮阳国汝南郡后汉因之晋属梁国汝南郡后魏置陈郡及北杨州北齐改为信州隋为陈州后置淮阳郡唐为陈州晋开运二年置镇安军节度汉初军废周广政二年复之今县五 宛丘项城 商水 南顿 西华】

汉封观碑

在项城县墓前【访碑録】

魏贾逵碑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逵字安道河东襄陵人魏明帝时官至建威将军豫州刺史故从事吴康等立此碑【集古録目】

魏故建威将军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君之碑篆额在项城县本庙内【访碑録】

唐龙兴寺碑

唐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张说撰吏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卢藏用八分中宗初复位天下州郡皆置龙兴寺一所此碑以景龙四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龙兴寺碑阴

唐薛融书检校陈州刺史韩琦等题名凡五十六人又有僧惠明等题名十六人别体书不著名氏【集古録目】

唐大云寺讲堂记

唐李邕撰并书开元十一年【诸道石刻録】

唐八卦坛碑

在宛丘县北一里即伏羲于蔡水得因画八卦之坛旧有长史张济贤之文后刺史李邕除旧文换新文刻之【寰宇记】

唐伏羲庙碑

唐孙郡撰赵谷书并题额光化中立【访碑録】

唐开元寺讲堂记

唐卢中敏书【诸道石刻録】

魏文庙碑

李勲文【诸道石刻録】

颍州

【春秋时为胡国及楚地秦为颍川郡地二汉属汝南郡魏置汝阴郡晋因之后魏置颍川郡隋亦为颍川复为汝阴郡唐为颍川皇朝元丰二年陞顺昌军节度今县四 汝阴万夀 颍上沈丘】

唐顔黙残碑

初颍川人家以其石为马台皇祐中王囘深甫之弟冏容季见而识其为颜书因摹本以传深甫为文以记之黙仕晋为汝阴太守故大厯中鲁公追建此碑于汝阴【金石録】

唐张龙公庙碑

唐澶人赵耕撰不著书人名氏龙公名路斯与妻子言已与蓼人郑祥逺皆龙也某日当战令诸子助战以绛绡系鬛为别祥逺败死公与九子皆化为龙土人为之立庙颍川刺史王敬尧又增大之碑以干宁元年立在颍上县百社村【集古録目】

赵耕撰碑云君讳路斯颍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经登第景龙中为宣城令夫人关州石氏生九子公罢令归每夕出自戍至丑归常体冷且湿石氏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蓼人郑祥逺亦龙也骑白牛据吾池自谓郑公池吾屡与战未胜明日取决可令吾子挟弓矢射之系鬛以青绡者郑也绛绡者吾也子遂射中青绡郑怒东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龙穴山是也由是公与九子俱复为龙亦谓可怪矣余尝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见其林木阴蔚池水窈然诚异物之所托歳时祷雨屡获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集古録目】

汝州

【战国属韩秦属三川郡二汉属河南颍川郡魏晋属河南襄城郡后魏属汝北鲁阳郡东魏置北荆川后周改曰和州隋初置伊川炀帝初改为汝州后废州以其地属襄城颍川二郡唐为汝州天宝元年曰临汝郡今县五梁县 襄城 叶县 鲁山 龙兴】

汉吉成侯州辅碑

犨县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墓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髙壮头去地凡一丈许作制甚工左防上刻作辟邪字自安帝没于桓后【水经注】

名字已残缺其额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君之铭此碑载当时诏书有云其封辅为叶吉成侯以此知其名辅而郦道元注水经云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包冢冢前有碑其词云六帝四后是谘是诹今騐其文实有此语独以辅为苞葢水经之误【金石録】

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君之铭篆额州君名辅为小黄门大宫今复拜小黄门歴藏府令谒者令中尚方令中常侍黄门令长乐太仆大长秋封叶吉成侯以威宗永寿二年十二月卒此碑叙其歴事六帝四后详瞻有史法与汉代他碑体格絶不同【释】

汉吉成侯州辅碑阴

州辅碑阴自汉阳太守而下四十有九人其八人称邑曰冠军曰宛曰章陵曰新阳曰比阳曰鲁阳皆南阳之邑也余人惟延笃有传乃南阳犨人则不称邑者犨之人也碑云乡人姻族相与刋石则又知辅为犨县人也【释】

汉州辅墓石兽防字

郦道元注水经云州君墓有两石兽已沦没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地丈许制作甚工左防上刻作辟邪字余初得州君墓碑又览水经所载意此字犹存防故人董之明守官汝颍间因托访求之逾年持以见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见也其一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云天禄近岁为村民所毁辟邪虽存然字尽已残缺难辨此葢十年前邑人所藏今不可复得矣【金石録】

汉都郷正街弹碑

在汝州界故昆阳城中文字磨灭不可考究其歳月略可见葢中平二年正月而其额题都郷正街弹碑莫知为何碑也【金石録】

都郷正街弹碑额灵帝中平二年立次有张社则题名数人【释】

唐独孤哲祭叶公文

正书无名氏干封二年十一月立在叶县【复斋碑録】

唐温汤碑

在梁县西四十里唐圣厯三年正月则天驾幸今有碑石断折【寰宇记】

唐则天幸流杯亭宴诗

唐麟台丞殷仲容书武后圣厯三年幸汝州宴饮于州南流杯亭与羣臣分韵赋诗武后御制及梁王三思等凡七首平章事李峤为序以久视元年九月刻石碑后没于汝水中贞元五年刺史陆长源軰出之有记在碑阴字为八分书【集古録目】

唐武后乆视元年幸汝州温汤羣臣应制诗也李峤序殷仲容书开元中汝水坏其碑亭碑亦沉没贞元中陆长源为刺史以为峤序仲容书絶代之寳也乃为之造亭立碑自记其事于碑阴武氏乱唐毒流天下其遗迹宜为唐氏所弃而长源当时贤者区区于此何哉然余又録之者时以仲容书尔是以君子患乎多爱【集古録】

在梁县城南三十里唐则天尝与侍臣姚元崇苏颋武三思薛耀等游晏赋诗【寰宇记】

唐叶县令宋公遗爱颂

唐呉师道撰正书无姓名神龙三年五月【金石録】

唐广成子庙碑

崆峒山在梁县西南四十里有广成子庙即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唐开元二年汝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卢贞立碑【寰宇记】

唐王仙公庙记

唐岑拘撰叅军高重明书仙公者汉叶县令王乔也县人旧以姓名称其庙唐叶令史惟清改曰仙公碑以开元二十五年刻在叶县【集古録目】

唐宋公神道碑

唐中书舍人逊狄撰河南府阳翟县尉集贤校理御书史惟则八分宋公名字缺亡而碑不着其郷里官至廷州刺史碑以天寳四年立在梁县【集古録目】

唐汝州刺史李深遗爱颂

撰人名缺韩秀弼分书大厯十二年三月立【金石録】

唐容州都督元结碑

唐湖州刺史顔鲁公撰并书元结字次山官至容州都督本管经略使碑以大厯中立在鲁山县【集古録目】唐自大宗致治之盛几乎三代之隆而惟文章独不能革五国之既久而后韩栁之徒出葢习俗难变而文章之变体又难也次山当开元天寳时独作古文其笔力雄健意气超拔不减韩之徒也可谓特立之士哉【集古録】

唐流杯亭诗碑阴记

唐陆长源撰八分书无姓名贞元五年立附【金石録】

唐复黄陂记

唐前郷贡进士侯喜撰不著书人名氏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为最大自隋始筑至唐开元中数复废缺贞元十八年刺史卢防筑而复之碑以元和三年立【集古録目】

黄陂在今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始作于隋记云至贞元辛未刺史卢防始复之辛未贞元七年也碑以元和三年建【集古録】

唐龙兴寺碑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寳歴二年五月【复斋碑録】

唐元鲁山琴台记

唐汝州鲁山县令宋整撰不著书人名氏琴台者故县令元德秀之所立整葺其頺毁以大中八年正月立此记在鲁山【集古録目】

唐商余操

唐苏预撰韩择交八分书预友元结隠居教授于商余之肥溪预为作此辞预时为河南令自号中行子碑不载刻石年月在鲁山县【集古録目】

鲁阳公墓四字

在鲁山县露山东北五里墓上石碑有鲁阳公墓四字【寰宇记】

后周文宣王庙记

县令郭忠恕撰并书按图史忠恕为汉相阴公从事周祖徴为周易博士国初贬干州司户大宗朝复任国子主簿流登州卒不载其尝为县令也记云县在汝水之汭嵩山之阳不知其为何县最后题甲寅四月十五日建葢周世宗干德元年也或云此记在汝州界中【金石録】

汝帖十二巻

来汝逾年吏民习其踈拙不甚诿以事闭閤萧然奉亲之外独念弃日偶得三代而下讫于五季字书百姓冠以仓颉奇古篆籕草真行之法略具用十二石刻置坐啸堂壁其论世正名于治乱之际君子小人之分每致意焉识者谓之笔史葢使小学家流因以古知义不特区区近笔砚而已大观三年八月上丁敷阳王记字辅道【本跋】

顷在洛中闻汝州新镌诸帖谓之汝刻其名已弗典矣意谓其彚择必佳及见之乃大不然杂取法帖续帖中所有者时载之又珉王开簉不能辨也此犹亡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萃为伪帖并以一帖省其文别为帖语及强名者甚多稍识诗者便可别之如以逸少帖春秋輙为患不得北军问逺近清和等语乃摘取北军逺近春秋等字集为一帖强为王衍书以续帖中诸县故佳字强名为王桢之书【桢之字公干徽之子】取汝州东汉州韩碑中数字强名为蔡中郎书取卫州魏州文吊此千文中数行强名为崔浩书如北齐碑便目为温子升后魏碑便目为沈法防如此者甚多且如吊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时乃目为浩书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张华帖内杂以寳章集中王慈字薛稷帖中杂以法帖内子敬字皆集成之字意全不相属取王筠帖中和南清豫一帖【疑有阙文】如是者不可具载幸世尚多古帖极有未传者自可刻具全篇何必区区作伪以误后学但贻识者嗤笑耳汝州既以石十余刻之而越州复传其本又刻之二州之石残可吊也信知识真者少何足云云【东观余论】

 

寳刻丛编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