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四十一

翰林院检讨朱彜尊撰

易【四十】

青城山人揲蓍法

宋志一卷

方舟先生易互体例

一卷

自序曰易者以天地五行而生数由数而生卦因三而成六贞悔内外以数通於天地五行而八卦相资爲用以三而五而五行互体以六而八而八卦互体若非互体则易之变化内外上下不相应数有所穷数穷则生成之理或几乎熄矣易之有互体出汉人二郑学易者以互体出刘牧非也因取说卦占象与卦爻相通者爲互体以应天地五行之数作互体例按方舟先生集止存二卷崑山徐中允秉义家藏中有易互体例卷首不着撰人?氏但题门人刘伯熊编考焦氏经籍志载李石方舟集五十卷意者石之遗书欤

白云子周易元统

十卷

未见

蔡攸进表曰白云子述周易元统十卷不着姓氏其书成於庆历乙酉岁大畧谓乾坤隂阳之根本坎离隂阳之性命坎爲乾之游魂离爲坤之游魂仲尼云游魂爲变神机泄矣易道明矣乃作元统其一明混元其二明五太其三明天地其四述乾坤其五示龙图其六画八卦其七衍揲蓍其八明律候其九敷礼乐之元其十说序卦之由凡二十八宿五行十日十二辰四时八节六律六吕三统五运以至一人之身五藏六气皆总而归之於易故备存之以广异闻云

不爲子揲蓍法

一卷

以下俱佚

灵隐子周易河图术

一卷

天门子周易卜法

二卷

乐只道人羲文易论微

宋志六卷

金蕐先生易辨疑

卷亡

玉泉易解

卷亡

以上二书见尤氏遂初堂目未详撰人姓氏

太学新讲义

三十七篇【又统例一卷】

胡一桂曰太学新讲义三十七篇统例一卷不着其人绍圣丁丑中都本

刘郑注周易

六卷

胡一桂曰集刘牧郑夬二家所着集者不知名

周易十二论

通考一卷

晁公武曰未详撰人论日月五星直年以占吉凶

周易外义

通考三卷

陈振孙曰不知何人作载於三朝史志则其来亦久矣大抵於易中所言及於制度名物者皆详注之於易之本旨无所发明故曰外义

胡一桂曰多案诸经传释注疏之言

易正误

通考一卷

陈振孙曰不知何人作也但称名曰敭又称元佑以来云云则近世人也据序爲书三篇曰正误曰脱简曰句读今所存惟正误一篇大抵增益郭范之说故并附二书册後

周易传

宋志四卷

胡一桂曰自乾至益

周易口义

宋志六卷

胡一桂曰书多残阙

周易枢

宋志十卷

胡一桂曰释六十四卦

周易解微

宋志三卷

胡一桂曰言八卦象辞

周易卦类

宋志三卷【通志一卷】

胡一桂曰本王弼注分八卦画以类相从

周易明疑录【宋志作易正经明疑录】

宋志一卷

胡一桂曰明疑录一卷设问对二十九

易说精义

三卷

周易节略正义

一卷

易旨归义

一卷

周易经类

一卷

周易括囊大义

十卷

易义类

三卷

按易说精义以下诸书见绍兴书目

周易释疑

一卷

周易隐诀

一卷

易箝精义

二卷

穷理尽性经

一卷

周易义证总要

二卷

周易类纂

一卷

周易通眞释例

一卷

周易三备杂机要

一卷

周易问卜

十卷

八卦小成图

一卷

周易稽颐图

三卷

郑樵曰见荆州田家书目

按宋田伟居荆南家藏书三万卷其子镐编书目六卷元佑中袁默序之

周易八仙诗

一卷【宋志三卷】

周易鬼谷林

一卷

周易六神颂

一卷

周易六十四卦歌

一卷

周易十门要诀

一卷

周易玄监林

三卷

周易卜经

一卷

周易灵眞述

一卷

周易备要

一卷

周易象罔玄珠

五卷

八卦杂决

一卷

周易卦纂神妙决

一卷

周易鬼灵经

一卷

周易三十八章

一卷

周易竹木经

一卷

周易杂筮占

四卷

周易枯骨经

一卷

周易断卦梦江南

一卷

周易断卦例头

一卷

周易飞燕绕梁歌

一卷

周易飞燕转关林窍

一卷

周易辘轳关杂占

一卷

周易要决占法

一卷

周易灰神夀命历

一卷

周易轨限算

一卷

轨革易赞

一卷

按周易释疑以下见郑氏通志艺文畧

周易八帖

宋志四卷

地理八卦图

宋志一卷

六十四卦火珠林

宋志一卷

未见

陈振孙曰今卖卜者掷钱占卦尽用此书

季本曰火珠者出於京房而爲此书者不知何人

齕骨林

宋志一卷

以下俱佚

周易钻颂

宋志六卷

周易神镜鬼谷林

宋志一卷

周易灵袐诸关歌

宋志一卷

周易髓要杂诀

宋志一卷

周易三畧经

宋志三卷

诸家易林

宋志一卷

易旁通手监

宋志八卷

周易通眞

宋志三卷

周易口诀开题

宋志一卷

周易括世应颂

宋志一卷

周易三空诀

宋志一卷

周易三十六占

宋志六卷

周易爻咏

宋志八卷

周易鬼鎭林

宋志一卷

周易金监歌

宋志一卷

周易连珠论

宋志一卷

易辘轳图颂

宋志一卷

易大象歌

宋志一卷

周易玄理歌

宋志一卷

周易察微经

宋志一卷

周易鬼御算

宋志一卷

易监

宋志三卷

易诀杂颂

宋志一卷

易林秘林

宋志一卷

易大象林

宋志一卷

易法

宋志一卷

周易窍书

宋志一卷

周易火窍

宋志一卷

周易旁通历

宋志一卷

周易八龙山水论

宋志一卷

易玄图

宋志一卷

以上俱佚

周易图

三卷

未见

陈弘绪跋曰周易图三卷出道藏不详作者何人其书杂取诸家图而爲之中一卷则宋儒郑少梅之卦图也少梅名东卿此作少枚录者之悞耳马廷鸾极喜少梅论易谓其无朱子发之琐碎无戴师愈之矫僞读之时有会心少梅图有五行卦气之说此书亦有之或即录其原本而爲之附益耳尝慨图学兴而易道愈晦非图之能晦易也支离而爲图者之使易道之晦也易之所称图者河图而已伏羲取而则之图乃变而爲卦图变而爲卦则河图虽存焉可也即不幸而或丧失其图焉卦自在也孔子十翼之作惟论辞占象变之精微而及於图者止河出图一语非孔子之智不能创爲後人之图也以爲卦画之理吾学之五十年而犹未尽图固可以置而不论也自宋大儒邵康节有所谓先天四图者得之於李之才之才得之於穆伯长伯长得之於陈希夷皆传以爲庖牺氏手创而图学之说遂纷纷藉藉於汗简矣夫使庖牺而果有此四图也姬文何以不用其次序而别爲更定且历年如是之久而京焦王郑诸儒何以无一言相发明也然先天图左右配列森然不紊而寓循环无端之妙其消长进退足以抉三才之奥而统万类之自然虽使庖牺复起不能易也後之儒者便谓易之精微专在於图舍乾龙坤马之辞而寻外圆内方之图其甚者务以新奇相胜於是有汉上图有石汝砺乾生归一图有乐洪卦气图有邓錡大易图有蓬轩钱氏图有张理鈎深图近又有会稽季本之图有宣城沈夀昌之图遂使简易之书丹黄黑白之未巳吁可怪也夫扬子云之玄之有图也其於易也凖之而已关子明之洞极之有图也其於易也不敢拟之拟玄焉而已今之爲图者率皆托之周易夫羑里之圣负扆之元佐我未之或遇也谁绘之而谁授之乎予家藏易图数十种予所取者朱枫林陈季立数家而已其余猥琐而牵强者悉屏去不以疲吾目力知我罪我任之

干氏【道冲】周易卜筮断【一斋目有断作法】

未见

虞集曰干氏其先灵武人从夏主迁兴州世掌夏国史道冲字宗圣八岁以尚书中童子举长通五经爲番汉教授译论语注别作解义二十卷曰论语小义又作周易卜筮断以其国字书之行於国中至今存焉官至其国之中书宰相而殁夏人尊孔子爲至圣文宣帝画公像列诸从祀

赵氏【秉文】周易藂说

十卷

金史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兴定元年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知集贤院事着易藂说十卷中庸说一卷太玄笺赞六卷删集论语孟子解各十卷

元好问曰公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不观着易中庸说论语孟子解其爲文出於义理之学故长於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雷氏【思】易解

金史雷渊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於世

元好问曰思字西仲浑源人天德三年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事有易解行於世

冯氏【延登】学易记

元好问志墓曰延登字子骏吉州人国子祭酒权刑部尚书平生以易爲业及安置丰州止以易一编自随日夕研?大有所得既归集前人章句爲一书曰学易记藏於家

吕氏【豫】易说

元好问志墓曰豫字彦先修武人自号南峰山人

单氏【渢】三十家易解

李简曰平原人

王氏【天铎】易学集说

子恽家传曰先君讳天铎字振之开兴初用入粟例补满授户部主事自号思渊老人日以经史自娯尤嗜春秋左氏传晚年一洗心於易集历代诸儒易说爲一书题曰王氏易纂遇朔例一占玩辞明变其应如响

子恽序曰先君思渊子昔掾民部时尚书张公正伦日引一叟连榻坐与之问辨甚欵察之盖讲易经旨也每参署已辄抱牍旁侍张公曰汝亦乐闻斯乎曰唯自是日熟所闻遂濳玩焉造次顚沛乐之而不释也北渡後遇玉蕐王先生复得窥其门墙而覃思焉既而有问答理乱之说玉蕐子欣然曰推是而进何忧乎不造夫窔奥也然专静之功不可以不至藏往知来实本於此吾子其志之既而家居屏远人事取历代诸儒所传探微赜妙日一卦爲业眞积既久静见之心遂大而肆曰吾老矣非述无以见於後示子孙以大受也乃组节羣言使如出一手辞约而意贯诸家之善盖无余藴矣呜呼易之爲书三圣人忧世而作也其道有四互爲之用然身外无可论之道道外无可谈之理天理人事不出乎日用行已之间而已是书之集四者具列要以近人情爲本使学者切身以求用易知而不杂其於易道庶彬彬然有炜矣不肖今亦向髦先世庭训坠泆无绪大惧夫不学而衰也乃沉濳是编冠修述之意於篇首乃题曰王氏易学集说使後之来者知先君学道立世其博文约礼有如此者小子恽复续所得以缀於後盖先君所未见也庶几五十家之说左右逢原矣

张氏【特立】周易集说

元史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正大初爲洛阳令拜监察御史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世袓赐号曰中庸先生名其读书之堂曰丽泽

袁氏【从义】周易释畧

元好问曰从义字用之虞乡人中条山道士

张氏【失名】易解

十卷

王恽序曰易之爲书广大精微范围乾度经纪世道以一理而含万变辞虽有尽理则无穷故说之者吹万不同仁智各异要以修辞通变近人情关世教爲切链师李公尝爲予言监丞张君在河南爲衣冠清流多藏书得前代以易名家者数十种早治其学精占筮术北归以艺能得官如支离覆逆建除丛辰等伎有不屑爲者於是广询博?师心自断集易解十卷於以扶圣心而明素志驸马高唐郡王天资英明雅好经术一览伟其述作勤至发题篇端有正大纯雅本乎仁义与经旨不殊其於世教大有补益命藩府板行赐观中外者无虑数百余帙用广发越以表其志尚义山来属俾序其事予谓古之君子立言垂世必藉王公大人爲之主张方能信其说而传不朽如曲台礼经由献王而明遗制毛公诗传得河间而置学官今张君适遇贤王得成其美将见与大雅不羣之英异世而同谈者矣至於渊源之传授辞理之深奥读者自当知之又何竢见卖兎而设喻遇人氏而致问者耶

经义考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