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见嘉祐中《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増于前,其文则省于旧。”愚意以谓,斯二者皆古良史之法。今《新书》既成,必有以称斯言矣。盖増事者,广记备言之谓也。省文者,详略适中之谓也。广记备言则后世得以考案,详略适中,则无重复丛冗之弊,后世有所矜式。然今徐观其所著,则増事省文固未能皆如所陈,往往一事数出,而其大致则同,可以刋省从一者甚众。今略条其事如左:

王绩传》云:“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唯《中说》独传。”《王勃传》云:“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一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亡者十篇。勃完补缺逸定,著二十五篇。”《王质传》云:“五世祖通,为隋大儒。”

《贞顺皇后武氏传》云:“初,帝在潞,赵丽妃以倡幸,有容止,善歌舞。开元初,父兄皆美官。及妃进,【武氏也】丽妃恩亦弛。以十四年卒,谥曰和。生子瑛,而皇甫德仪生鄂王,刘才人生光王,皆藩邸之旧。后爱薄,而妃乃专宠太子。”《瑛传》云:“初,瑛母以倡进,善歌舞。帝在潞得幸。及即位,擢妃父元礼、兄常奴,皆至大官。鄂、光二王母,亦帝为临淄王时以色选,及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爱与诸子绝等。而太子、二王以母失职,颇怏怏。”《王琚传》云:“初,太子【谓明皇帝也】在潞州,襄城张𬀩为铜鞮令,性豪殖,喜賔客弋猎事,厚奉太子,数集其家。山东倡人赵元礼有女,善歌舞,得幸太子,止𬀩第。其后生子瑛者也。太子已平内难,召𬀩拜宫门郎。”

《独孤怀恩传》、《唐俭传》、《刘世让传》,此三传文多,难以具载,姑记其重复传名而已。且又每传各有不同,如元君宝或作“元君实”,刘世让作“刘让”,怀恩缢死于狱,乃云自杀,刘世让逃归,乃云武周还,刘让求罢兵,唐俭为内史侍郎,又或作中书侍郎。如此者甚多,亦难以具纪也。

“中宗和思顺圣皇后赵氏,父瑰,尚高祖长乐公主。帝为英王,聘后为妃。高宗于公主恩尤隆,武后不喜,乃幽妃内侍省。瑰自定州刺史、驸马都尉贬括州,绝主朝谒,随瑰之官。瑰以寿州刺史与主预越王事,死。神龙元年,追赠瑰左卫大将军。”《公主传》云:“常乐公主下嫁赵瑰,生女为周王妃,武后杀之,逐瑰括州刺史,徙寿州。越王贞将举兵,遗瑰书假道,瑰将应之。主进,使者曰:‘为我谢王,与其进,不与其退。若诸王皆丈夫,不应淹久。’至是王败,周兴劾瑰与主连谋,被杀。”《越王贞传》云:“初,贞腾檄寿州刺史赵瑰,谕以兴兵,且假道,瑰得檄,许为应。瑰妻常乐长公主亦趣诸王蚤立功,故瑰与主皆死。”

《五行志》云:“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新丰县露台乡大风雨雷电,有山涌出,髙二十丈,有池周三百亩,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以为休应,名曰庆山。荆州人俞文俊上言,后怒流于岭南。”《武后纪》云:“垂拱二年十月己巳,有山出于新丰县,改新丰为庆山。赦囚,给复一年,赐酺三日。”【《五行志》云九月己巳,与此不同,已有说见别篇】《武后传》云:“新丰有山,因震突出,后以为美祥,赦其县,更名庆山。荆州人俞文俊上言,太后怒,投岭外。”

《公主传》云:“城阳公主,下嫁薛瓘子𫖮,封河东县侯。济州刺史琅邪王冲起兵,𫖮与弟绍以所部庸调作兵募士,且应之。冲败,杀都吏以灭口,事泄,下狱,俱死。”《越王贞传》云:“济州刺史薛𫖮与其弟绍谋应冲,率所部庸调治兵募士,冲败,下狱死。𫖮,驸马都尉瓘之子。母城阳长公主,封河东县侯。绍尚太平公主,擢累右玉钤卫员外将军。以主婿不加戮,饿死河南狱。”

《后妃传》云:“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开元末,以良家子入东宫,太子以赐广平王,实生德宗。天宝乱,贼囚后东都掖廷。王入洛,复留宫中。时方北讨,未及归长安,而河南为史思明所没,遂失后所在。”《德宗纪》云:“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开元末选入代宗宫。安禄山之乱,玄宗避贼于蜀,诸王妃妾不及从者,皆为贼所得,拘之东都之掖廷。代宗克东都,得沈氏,留之宫中。史思明再陷东都,遂失所在。”

《来济传》云:“初,济与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客宣城石仲览家。仲览衍于财,有器识,待四人甚厚,私相与言志。处俊曰:‘愿宰天下。’济及智周亦然。处约曰:‘宰相或不可兾,愿为通事舍人足矣。’后济领吏部,处约始以瀛州书佐入调,济遽注曰:‘如志。’遂以处约为通事舍人,后皆至公辅。”《高智周传》云:“智周始与郝处俊、来济、孙处约共依江都石仲览,倾产结四人驩,因请各语所期。处俊曰:‘丈夫惟无仕,仕至宰相乃可。’智周济如之,处约曰:‘得为舍人,在殿中周旋吐纳可也。’仲览使相工视之,工语仲览曰:‘高之贵,君不及见之。来早显而末踬,髙晚显而寿。吾闻速登者易顚,徐进者少患,天道也。’后济居吏部,处约以瀛州参军入调,济曰:‘如志。’拟通事舍人毕,降阶劳问平生。既仲览卒,而济等益显。”

《公主传》,太宗女合浦公主下嫁房遗爱,并述主骄恣谋反等事。至《房乔传》又载之,其事大抵皆同,盖重复也。文多不录。

《杨贵妃传》云:“马嵬之难,虢国与国忠妻裴柔等奔陈仓,县令率吏追之,意以为贼,弃马走林。虢国先杀其二子,柔曰:‘丐我死。’即并其女刺杀之。”《杨国忠传》云:“晞及国忠妻裴柔同奔陈仓,为追兵所斩。柔,故蜀倡也,并坎而瘗。”

《公主传》:“中宗女安定公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更嫁太府卿崔铣。主薨,王同皎子请与父合葬。给事中夏矦铦曰:‘主义绝王庙,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将拒诸泉。’铣或诉于帝,乃止。铦坐是贬泸州都督。”《崔铣传》云:“铣尚安定公主,为太府卿。初,主降王同皎,后降铣。主卒,皎子繇请与父合葬。给事中夏矦铦驳奏,主与王氏绝,丧应还崔,诏可铦,犹出为泸州都督。”

《武后传》云:“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谓能奉己,故扳公议立之。已得志,即盗威福,施施无惮避,帝亦儒昏,举能钳勒,使不得专,久稍不平。麟德初,后召方士郭行真入禁中为蛊祝,宦人王伏胜发之,帝怒,因是召西台侍郎上官仪,仪指言后专恣,失海内望,不可承宗庙,与帝意合,乃趣使草诏废之。左右驰告,后遽从帝自诉,帝羞缩,待之如初,犹意其恚,且曰:‘是皆上官仪教我!’后讽许敬宗构仪,杀之。初,元舅大臣怫旨,不阅岁屠覆,道路目语,及仪见诛,则政妇房帷,天子拱手矣。”   《上官仪传》云:“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籍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王时,仪为咨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履,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韦绦传》云,开元二十三年赦令,以笾豆之荐,未能备物,宜诏礼官学士共议以闻。绦请宗庙笾豆皆加十二,及定宗庙献爵所容,并外族服制等,崔沔于是亦献议焉。既已具载于《韦绦传》,而《崔沔传》复载之,不知其说何谓?其文稍多,难以具录也。

《裴行俭传》云:“善知人,在吏部时,见苏味道、王勮,谓曰:‘二君后皆掌铨衡。’”《王勮传》云:“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勮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愚谓此乃裴行俭能知人之美,独书于《行俭传》可也。至《王勮传》又见之,则颇似重复。若以为此语《勮传》当载,则《味道传》中亦当具载。今《味道传》则止言“行俭才之”而已。其语与此不同者,盖味道其后凡再为相,不止于铨衡故也。然则行俭之说,虽得之于勮,而犹未尽于味道也。或者行俭当日品目二人器识,概以逺到许之,未必止于铨衡。而史氏于《勮传》欲必验其言,故止以铨衡目之尔。殊不知其至于味道,则又有所未尽也。况士大夫既官至清显,则如天官典选,皆其所扬历之地,亦无足怪者。若于《行俭传》,止言其素许二子以逺到,而其后果验,岂不愈于拘二子以铨衡之目哉!

《韦伦传》云:“从狩奉天,关播罢为刑部尚书。伦在朝堂流涕曰:‘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以劝?’闻者惮其公。”《关播传》云:“播从幸奉天,卢杞、白志贞已贬,而播犹执政,议者不平,遂罢为刑部尚书。韦伦等曰:‘宰相不善谋,使天子播越,尚可为尚书耶?’相与泣诸朝。”

《刘全谅传》云:“父客奴,以戍留籍幽州,事平卢军,以材力显。天宝十五载,以客奴为柳城都郡太守,摄御史大夫、平卢节度使,赐名正臣。因袭范阳,为史思明所败,奔还,王玄志鸩杀之。”《刘悟传》云:“其祖正臣,平卢军节度使,袭范阳,不克,死。”

《张建封传》云:“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百十人,阅物廛左,谓之白望。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取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疋,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李锜传赞》云:“贞元以后,中宫市物,都下谓之宫市。不持符牒,口含诏命,取滥缣恶布红紫之,倍其估裂以偿直。市之良贾精货皆逃去不出,列廛闬者,惟粗杂苦窳而已。又有强驱入禁中,罄所车辇,卖者不平,因共欧笞之。苍头女奴,名马工车,惴惴常畏捕取,而德宗蔽于左右,前后莫知也。”

《宜城公主传》云:“始封义安郡主······神龙元年,与长宁、新宁、义安、安乐、新平五郡主皆进封。”今案此即义安郡主本传也,而又云与义安等五郡主皆进封,无乃重复乎?况三宗、十一宗诸子传中,似此同时并封而入传者多矣,未尝如此重载也。

《张锡传》云:“坐泄禁中语,又赇谢巨万。时苏味道亦坐事,同被讯,系鳯阁,俄徙司刑三品院。锡按辔专道,神气不慑,日膳丰鲜无贬损。味道徒歩赴逮,席地菜食。武后闻之,释味道,将斩锡,既而流循州。”《苏味道传》云:“证圣元年,与张锡俱坐法,系司刑狱。锡虽下吏,气象自如,味道独席地饭蔬,为危惴可悯者。武后闻放锡岭南,才降味道集州刺史。”

《艺文志·第四十八卷·杂传记》内有《唐临冥报记》二卷。今案《第四十九卷·小说家》又有《唐临冥报记》二卷。

《艺文志·小说家》有卢光启《初举子》一卷,注云“字子忠,相昭宗。”今案光启自有传,此注乃重出也。

《艺文志·第四十九卷·类书》中有张楚《金翰苑》七卷。今案《第五十卷·摠集》中又有《张楚金翰苑》三十卷,未知何者为是。

《艺文志·第五十卷》有《李巨川四六集》二卷,注云“韩建华州从事。”今案李巨川已见《叛臣传》,此注重出也。

《艺文志·第五十卷》有皇甫冉诗三卷,注“述皇甫冉并弟曾等事六十馀字。”今案冉、曾兄弟,《文艺传》自有传,此注重出也。

《艺文志》有张读《建中西狩录》十卷,注云“字圣用,僖宗时吏部侍郎。”今案《张荐传》末,读自有传,此注重出也。

《艺文志》有张昌宗《古文纪年新传》三卷,注云“昌宗,冀州南宫人,太子舍人。”今案《文艺·张昌龄传》自有昌宗事,此注重出也。

《艺文志》有崔颢诗一卷,注中述颢无行弃妻等事。今案《文艺·孟浩然传》末,颢自有传,已具载其事,此重出也。

《柳公绰传》:“始生三日,伯父子华曰:‘兴吾门者,此儿也。’”至《子华传》又曰:“子华,公绰诸父也。”岂非冗文乎?

《玄宗女新平公主传》叙姜庆初事,今案《姜皎传》末《庆初传》又载之,此重出。

《赵宗儒传》云:“父骅,字云卿,少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萧颍士、李华、邵轸善,时人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谓能全其交也。”今案《萧颍士传》云:“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李华、邵轸、赵骅,时人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颍士传》既载之矣,又于《宗儒传》附见之,此重出也。

 

《严绶传》末载李进贤事,今案《张廷圭传》末亦载之,此盖重出也。

《徐贤妃传》云:“惠之弟齐聃,齐聃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髙宗婕妤,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今案《徐坚传》末云:“齐聃姑为太宗充容,仲为髙宗婕妤,皆明图史。议者以坚父子如汉班氏。”此亦重出也。

《艺文志》云:“项斯诗一卷”。注云“字子迁,江东人,会昌丹徒尉。”今案《杨敬之传》末已叙斯之字及乡里等事,今《艺文志》又载之,此重出也。

《李揆传》云:“系出陇西,为冠族,去客荥阳,祖玄道为文学馆学士。”今案李玄道自有传,在《褚亮传》末,其文曰:“李玄道者,本陇西人,世居郑州。”然则《揆传》与《玄道传》既略相引缀,《玄道传》已云“本陇西人,世居郑州”,《揆传》又言之,岂非冗文乎?

 

《艺文志·杂史类》内崔良佐《三国春秋》注云“良佐,深州安平人······”凡二十六字。今案《文艺·崔元翰传》中,已叙良佐始末事六十馀字,甚悉。今《艺文志》又载之,盖重出也。

《艺文志·春秋类》内云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注云“字文明,士廉五代孙······”凡四十二字。今高重已附见于《士廉传》末,其叙说甚详,此注重出也。

《艺文志·易类》云高定《周易外传》二十二卷,注云“郢子,京兆府参军。”今案高定自有传,附《郢传》后,此注重出也。

《艺文传》下卢纶末云:“吉中孚,鄱阳人,官户部侍郎。”今案《艺文志》云吉中孚诗一卷,注云:“楚州人。始为道士,后官校书郎,登宏辞、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判度支,贞元初卒。”此说自与《卢纶传》末不同,且又中孚等当大历时,与苗发、韩翃同号十才子,其家世及声迹,皆已略见于《纶传》矣。如中孚之事,宜删定从一,而乃重复两见,且又其说异同如此,非所谓《刋脩》者也。

《公主传》:“同安公主,下嫁隋州刺史王裕,隋司徒柬之子,终开府仪同三司。”今案《王方翼传》云:“祖裕,隋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官开府仪同三司,卒,谥曰文。”此二传自可删就,一见足矣,不必两载之也。

《儒学韦彤传》云:“彤,京兆人,四世从祖方质,为武后时宰相。”今案韦云起及孙方质,自皆有传。云起,京兆万年人,孙方质,光宅初为鳯阁侍郎、同鳯阁鸾台平章事。今《彤传》止可云“韦彤,光宅宰相,方质四世从孙”,馀皆可删去也。

《艺文志》有五臣注《文选》三十卷,注具述五臣官位姓名,共四十字。今案《文艺·吕向传》末又载此五人姓名,盖重出也。

《艺文志·第四十七卷》有裴安时《左氏释疑》七卷,注云“字适之,大中江陵少尹。”今案第四十八卷又有裴安时《史记训纂》二十卷,《元魏书》三十卷,其注亦与上文同,盖重出也。

《艺文志》第四十九有帅夜光《三玄异义》三十卷,并注十七字。今案夜光在《方技·张果传》后,自有传。此注不惟重出,兼与传不同,未知孰是。

《假秀实传》云:“秀实尝以禁兵寡弱不足,僃非常言于帝曰:······[文多不录]世多其谋。”今案《兵志》中已具载秀实之疏,而传又具述之,其文意皆同,盖重出也。

《长宁公主传》述下嫁杨慎交及贬官等事,今案《杨恭仁传》又载慎交历官贬官等事,此盖重出也。

《艺文志》有崔嘏《制诰集》十卷,注叙嘏事四十字。今案《李德裕传》后已有崔嘏事七十馀字,此注盖重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