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天成元年七月,御史台奏:“伏准故事,每月百官入阁,百司排仪仗,金吾勘契。入后,百官待制次对。入阁举论本司公事,左右起居分记言动,以付史馆编录,此大朝经久之道也。近奉敕旨,百官除常朝外,依宰臣每五日一度入内起居,拜讫便退,纵有公事要言,亦宜卷行。因此废待制次对之官。今后伏乞每月朔望两度,出御文明殿,排入阁之仪。诸司依前转对,奏论本司公事,兼乞因宰臣五日一度延英之际,百官要奏事者,临门状到,便许引入。如或以山陵日近,朔望不坐,即取次日,亦合旧规。候过山陵,却复前制。”敕:“其五日一度起居之际,班行内要奏事者便出班奏对。”自后又奏请五日入内起居之际,令百官次第转对。从之。

三年十月,尚书吏部员外郎赵熙奏:“百官待制,每读奏于殿廷,虑泄机事,请许封章上闻。”从之。其年十二月十日,中书门下奏:“朝官每遇待制,不计度数,具三代名讳奏闻。伏以臣子之道,资忠孝以为先;祖考之名,形翰墨而非异。初升朝者不可有缺,久在谍者何必更然。日日赴朝,不处疏远之地;时时待制,忍烦嚬蹙而书。况屡凟于天聪,且无益于时政,宜更往例,别示明规。今后自外任除授朝官者,仰具三代名讳,一度闻奏,仍付所司。其久在班者,每遇待制,不令更通三代名讳。”从之。

长兴二年八月敕:“今后宰臣文武百官,每五日内殿起居仍旧,其轮次转对宜停。若有所见,许非时上表。其朔望入阁待制候对,一依旧规。”

晋天福七年三月敕:“今后百官,每五日一度内殿起居日,轮差两员官具所见,实封以闻。”

汉乾祐三年八月,给事中陶谷奏:“乞停内殿五日转对,朝臣中或有所见,许非时诣阙门拜章论奏。”从之。

周显德四年五月诏:“今后每遇入阁,其待制官、候对官及文武臣寮,非时所上章疏,并须直书其事,不得隐情但云某人有武,某人能理人。某处所官吏因循,某州县刑狱冤滥,某事利于国而未举,某事害于民而未除,经营四方者术策何施,禆赞万几者阙遗何补,何人谠正之士,何人诈伪之端,当竭言之,朕自详览。其待制、候对官,今后于文班内轮次充,不在祇取刑法官。”

后唐同光二年三月,唐州奏:“淮渎广润王庙前有两树,东西相去七尺五寸,其树各出地七尺五寸,两树相向连理。”画图以进。其年九月,莱州奏:“即墨县人李梦征室内柱上生芝草两本。”画图以进。上宴乐于嘉庆殿,诸道贡物称贺。

三年三月,修东京月陂堤,至立德坊南古岸,得玉玺一纽,文曰“皇帝行宝”〈都部署朱守殷表上之。命中书门下宣示百官。宰相豆卢革等验其篆文曰“皇帝行宝”。方围八寸,厚二寸,背纽玄龙,光莹精妙,莫知湮坠之由。自秦、汉以来,天子之玺有六,文曰“皇帝之玺”、“皇帝信玺”、“皇帝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天子行玺”。至唐玄宗时,改名国玺。汉末董卓迁献帝于长安,袁术将孙坚攻卓,收洛阳,营于城南,见甄宫井有五色气,命掘之,得汉传国宝,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围四寸,纽交五龙,一角小缺。议者意张让护幼帝出奔,掌玺者投之甄井故也。今之所得,即六玺之一也。守殷又于积善坊得古文钱四百五十六文,文曰“得一元宝”,背曰“顺天元宝”。〉

天成二年五月,怀州进白鹊。至六月,兖州进三足乌。

四年七月,遂州进嘉禾,一茎九穗,百官称贺。敕付史馆编录。

长兴三年十月,莱州奏:“即墨县人王及家,生芝草一本三枝,分两岐或三岐,上渐相向成片而圆,色紫,叶茎一色,其表白,高尺馀。”上命出宫中旧进芝草四本,色茎皆同。

晋天福八年三月,有白乌栖于作坊厢树。

开运二年十一月,邓州奏,穰县和平坊竹合欢,图进之。至三年六月,登州文登县地内磅出金铜佛像四,瓷佛像十。

汉乾祐二年六月,颍州进白鹿。至三年五月,太原进白乌、白兔。

周显德元年,河阳奏,氾水县民家生紫芝数茎,以进。至三年,颍州进白兔。〈翰林学士、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陶谷进紫芝白兔颂。〉

周广顺元年正月五日制书节文:“帝王之道,德化为先,崇饰虚名,朕所不取。苟致理之未洽,虽多瑞以奚为。今后诸道所有祥瑞,不得辄有奏献。”

晋天福二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准杂令,车驾巡幸,所在州县官入见,在驾所祇承者,赐赠并同京官。”从之。

周广顺二年五月,车驾亲征兖州。御札宣示沿路侧近节度、防御、团练使、刺史,不得离本州府来赴朝觐,其随驾一行供顿,并取系省钱物准备,差使臣勾当,仍预告报一路州县,并不得别有排比。其随从臣寮、外内诸司,官中已有供给,州县亦不得别有破费祇供。其要载动用什物车乘,亦已指挥备办。如阙少之时,候见宣命即供应,祇不得预前排比。如衷私有人小小取索,并不得应副。或军部及诸色人,于路途店肆买些须食物,先还价钱。两京留司百官,祇于递中附表起居。时热,不用差官至行在沿路所指挥事件。车驾回日,亦依此施行。

周显德五年九月,赐宰臣、枢密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宴于玉津园,张教坊乐。〈先是,上以前代有赐百官观稼之事,复以是岁秋成,念内臣之劳倦,故有是命。〉

后唐同光四年四月十九日,明宗敕旨:“应中外臣僚及三京、诸道州府,如是谢贺并节序,并可据有无,量力进奉,不得因兹掊敛,伤耗生灵。至于奇巧珍玩、飞放搏噬之物,并不得转将进奉。”

天成二年三月五日,门下侍郎兼工部尚书、平章事、判三司任圜奏:“三京留守,诸道节度、观察,诸道州防御使、刺史,每年应圣节及正、至等节贡奉,或恩命改转,或讨伐胜捷,各进献马。伏见本朝旧事,虽以献马为名,多将绫绢金银折充马价。盖跋涉之际,护养稍难,因此群方俱为定制。自今后,伏乞除蕃部进驼马外,诸州所进马,许依天复三年以前事例,随其土产折进价値,冀贡输之稍易,又诚敬之获申。兼欲于诸处拣孳生马畜,准旧制分置监牧,仍委三司使别具制置奏闻。”

清泰二年正月,中书门下奏:“每遇圣诞节辰,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伏请重系者即候次月,轻系者节前奏覆决遣。”从之。

晋天福四年九月敕:“每年寒食、七夕、重阳及十月暖帐,内外臣僚进献,并宜停止。”

六年正月敕:“今后冬至、寒食、端午、天和节及诸色谢贺,无属州钱处不得进奉。”

周广顺三年七月敕:“内外文武臣僚,遇永寿节辰,皆于寺观起置道场,便为斋供。访闻皆是醵金,所宜减损,以足公私。今后中书门下与文武百官等共设一斋,枢密使与内诸司使、副等共设一斋,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已下共设一斋。其馀前任官员及诸司职掌,并不得更开置道场及设斋。

后唐天成四年二月,定州行营招讨使王晏球来献逆贼王都首级并俘馘。上御咸安楼,立仗,百官就列,尚书兵部宣露布于楼前。宣讫,尚书刑部侍郎张文宝奏曰:“逆贼王都首级请付所司。”大理卿萧希甫受之以出,献于郊社。其王都男并蕃将秃馁等,命磔于开封桥。百官称贺。

晋天福七年正月,镇州行营招讨使杜重威奏曰:“二日收复镇州,传逆人安重荣首级来献。”上御乾明楼。仗卫如仪、宣露布讫。大理卿受俘馘,付市徇之,百官称贺。命漆其首,传于契丹。其年九月,襄州行营都部署高行周等执逆贼安从进男宏受、判官王鼎、李光图等四十四人来献。上御乾明门受俘。宣露布讫,百官称贺,命徇于市。

汉乾祐二年七月,西南行营都部署露布,献河中府所获逆贼李守正首级并俘馘等。上御明德门楼受俘,群臣称贺。

三年正月,凤翔节度使赵晖奏,请供奉官张铢押逆贼王景崇首级同恶周㻮至阙下献俘。命徇于六街,磔于两市。

梁开平元年四月,改正衙殿为崇元殿,东殿为玄德殿,内殿为金祥殿,万岁堂为万岁殿。〈门如殿名。〉大内正门为元化门,皇城南门为建国门,滴漏门为启运门,下马门为升龙门,玄德殿前门为崇明门,正殿东门为金乌门,西门为玉兔门,正衙东门为崇礼门,东偏门为银台门,晏堂门为德阳门,天王门为宾天门,皇城东门为寛仁门,浚仪门为厚载门,皇城西门为神兽门,望京门为金凤门。

三年十一月,以乾文院为文思院,行从殿为兴安殿,球场为兴安球场,弓箭库殿为宣威殿。

晋天福二年八月,改玄德殿为广政殿,门为广政门。四年,改明德殿为滋德殿。〈以宫城南门同名,故改之。〉

周广顺元年六月敕:“以薰风等门为京城门,明德等门为皇城门,启运等门为宫城门,升龙等门为宫门,崇元等门为殿门。”

梁开平二年正月,改正观殿为文明殿,含元殿为朝元殿。

三年十月,改左、右章善门,为左、右银台门,其左、右银台门为左、右兴善门。

后唐同光二年正月,改朝元殿为含元殿,崇勲殿改为中兴殿。应顺门为永曜门,太平门为万春门,通政门为广政门,凤鸣门为韶和门,万春门为中兴门。解愠殿为端明殿。其年九月,以内园新殿为长春殿。

晋天福六年八月,改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北门为玄德门,西门为千秋门,东门为万春门。

七年三月,改宣明门为来凤门。武德殿为视政殿,文思殿为崇德殿,画堂为天清殿,寝殿为干福殿。〈门如殿名。〉

晋天福二年五月,御史台奏:“汴州在梁室朱氏称制之年,有京都之号。及唐庄宗平定河南,复废为宣武军。至明宗行幸之时,掌事者因缘修葺衙城,遂挂梁室时宫殿门牌额,当时识者咸窃非之。一昨车驾省方,暂居梁苑,臣观衙城内斋阁牌额,一如明宗行幸之时,无都号而有殿名,恐非典据。臣等窃惟秦、汉以来,寰海之内,銮舆所至,多立宫名。近代隋室于扬州立江都宫,太原立汾阳宫,岐州立仁寿宫;唐朝于太原立晋阳宫,同州立长春宫,岐州立九成宫。宫中殿阁,皆题署牌额,以类皇居。请准故事,于汴州衙城门权挂一宫门牌额,则其馀斋阁,并可取便为名。”敕:“行阙宜以太寜宫为名。”

三年十月敕:“汴州升为东京,其太宁宫门楼宜以显德为名。”

梁开平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请废同州长春宫使。”从之。

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复置长春宫使额。

晋天福四年四月敕:“其同州长春宫使额宜停,沿宫职务委州司制置。”

晋天福四年五月,废为灵泉观。

梁开平元年五月,以水北宅为大昌宫。

后唐天成元年六月,中书门下奏:“请以洛京潜龙旧宅为至德宫,北京旧宅为积庆宫。”从之。

晋天福二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请以洛京潜龙旧宅为广德宫,北京旧宅为兴义宫,北京旧庄为庆昌宫。”〈仍改乡为龙飞乡,里为神光里。〉

梁开平元年八月敕:“诸道所有军事申奏,令直至右银台门,委客省使画时引进。寻常公事依前四方馆收接。”乾化元年五月敕:“左、右银台门朝参诸司使、军使已下,不得带从人出入。亲王许一二人执条床、手简馀悉止,阑入者抵律。阍守不禁,与所犯同。”

后唐天成三年十月二十一日,中书奏:

冬至日,文武百僚诣东上阁门拜表称贺仪注:前一日,所司于阁门外量地之宜,设中书令捧表位、礼部郎中押表按位及文武常参官位,如常仪。其日,文武百僚依时刻俱诣阁门外列班如式。次通事舍人赞引中书门下入就位,立定。典仪曰“再拜”,应在位官俱再拜讫。礼官通事舍人引中书令诣捧表位。礼部郎中取表,授中书令跪受,复置于案。〈其案,礼部令史二人对舁。〉前导至位。中书令搢笏捧表跪授,阁门使跪捧表侧立,候中书令退,归本班立定。典仪曰“再拜”,应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讫。阁门使捧表以进。次阁门使宣答,出诣中书门下班前,曰“有敕”。典仪曰“再拜”,应在位官俱再拜。宣曰:“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宣讫,典仪曰“再拜”,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讫。相次退如常式。

右太常礼院状,准礼例修撰如前。案开元八年中书奏:“冬至一阳生,万物潜动,所以自古圣帝明王,皆此日朝万国,观云物,礼之大者,莫逾是时。其日视圜丘,皆令摄官行事。质明既毕,日出视朝,有国已来,更无改易。若亲拜南郊,受朝须改。”因敕:“自今以后,冬至受朝,永为常式。”至永泰二年十一月诏:“冬至,令有司祭南郊,于含元殿受朝贺。”至建中二年敕:“宜以冬至日受朝贺。”贞元四年,中书侍郎李泌奏:“冬至受朝贺,请准元日中书令读诸方表。”敕旨:“宜依。”准六典,殿中侍御史,凡冬至、元正大朝贺升殿者。伏以天运四时,节分二至,阴盛则臣道炽,阳盛则君德兴。且一家之尊,祭先祖毕,受子孙之贺,岂万国之主祀圜丘,止臣下之朝?宜按旧章,以光令节。冬至日望准本朝前后明敕处分。奉敕:“宜依。”又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敕:“昔者圣贤仰观法象,因天地交会之次,为父子相亲之仪,沿袭成风,古今不易。王者制事,在于因人,酌其情而用中,顺其俗以为礼。咸觌之礼,既行父子之间;资事之情,岂隔君臣之际。自今后每年五月一日御宣政殿,与文武百寮相见。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奏在京者,并听就列。宜令所司量定仪注,颁示天下,仍编礼式,永著常规者。”

伏以本朝旧典,近代不行,方当开泰之朝,难旷会同之礼,宜兴坠典,以耀明廷。五月一日,应在京九品以上官,及诸道进奉使,并准贞元七年敕,就位起居。自此每年永为常式者。

奉敕:“宜依。”

清泰元年四月,中书门下奏:“皇帝以五月朔御明堂受朝,三日夏至祀皇地衹。前二日奏告献祖室,不作,比正至。是日有祀事,则次日受朝。今祀在五鼓前,质明行礼毕,御殿在始旦后。请比例行之。”敕:“日出御殿,与祀事无妨,宜依常例施行。”

二年十二月,太常礼院奏:“来年正月元日,合御明堂受朝贺。其日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依礼,大祀不坐。”敕:“祀事在质明前,仪仗在日出后,事不相干,宜依常年受朝。”

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礼院申:“奉敕,约开元礼重定正旦朝会。”按开元礼,三品已上升殿,群官在下,请法近礼,依内宴列坐。据开元礼,称贺后皇帝戴通天冠,服绛纱袍;百官朝服侍坐,解剑履于乐府之西北。今京邑新造,殿庭隘狭,请皇帝冠乌纱巾,服赭黄袍;百寮具公服。俟朝堂宏敞,即举携仪。二舞鼓吹熊罴之乐,工师乐器等事,因久废不可猝备,请且设九部乐,用教坊伶人。”诏曰:“三品之官,尚书方得升殿,馀依所奏。”

梁开平二年三月,以唐宗子鸿胪卿李嵸封莱国公,为二王后。四月,中书门下奏:“莱国公李嵸合于西都选地,建立三庙,以备四仲祠祭。每祭仍令度支供给祭料。”从之。其年十二月,礼仪使奏:“谨按唐朝以魏元氏子孙封韩国公,为三恪;以周宇文氏子孙封介国公、隋杨氏子孙封酅国公,为二王后。今国家受禅,封唐李氏宗子李嵸为莱国公。今请以介国公为三恪,酅国公、莱国公为二王后。”从之。

晋天福二年正月敕:“周以杞、宋封夏、殷之后为二王后,兼封舜之后为三恪。唐以周、隋之后封公为二王;后又封魏之后为三恪。宜于唐朝宗属中取一人封公世袭,兼隋之酅国公为二王后,以后周介国公备三恪。其主祀及赴大朝会,委所司具典礼申奏。其唐朝宗属中旧在朝及诸道为官者,各据资历,考限満日,从品秩序迁;已有出身,任令参选。”

四年九月敕:“周受龙图,立夏、殷之祀;唐膺凤历,开酅、介之封。乃眷前朝,载稽旧典,宜开土宇,俾奉宗祧。宜以郇国三千户封唐许王李从益为郇国公,奉唐之祀,服色旌旗,宜依旧制,以西京至德宫为庙,牲币器祭服悉从官给。”

梁开平元年十月,中书门下奏:“请每月初入阁,望日延英听政,永为常式。”从之。

后唐天成元年五月三日敕:“今后宰臣文武百官,除常朝外,每五日一度入内起居。其中书非时有急切公事请开延英,不在此限。”

晋天福二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

准唐贞元二年九月五日敕,文官充翰林学士及皇太子诸王侍读,武官充禁军职事,并不常朝参;其在三馆等诸职事官,并朝参讫各归所务者。自累朝已来,文武在内庭充职,兼判三司,或带职额及六军判官等,例不赴常朝,先无正敕。准近敕,文武职事官未升朝者,按旧制并赴朔望朝参;其翰林学士侍读、三馆诸职事官,望准元敕处分。其诸在内庭诸司使等,每受正官之时,来赴正衙谢后,不赴常朝,大朝会不离禁廷位次。三司职官免常朝,唯赴大朝会。其京师未升朝官,祇赴朔望朝参;带诸司职掌者,不准此例。文官除端明殿翰林学士、枢密院学士、中书省知制诰外,有兼官兼职者,仍各发遣本司公事。

从之。其月,中书门下奏:

应供奉官、常参官朔望朝参。按六典,凡京百司有常参官,谓五品已上职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诸司长官谓三品已上。若敕唤诸司长官及赐物者,太子宾客、尚书左右丞、诸司侍郎、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官、御史中丞,并同长官例。若别赐物,中书门下正三品准二品,四品准三品,五品准四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同中书门下正三品官。按会要,侍中旧是正三品,大历二年改为正二品,中书令同。今中书门下平章事,望同中书门下正二品。按六典礼部,凡京百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从之。

司天进时刻牌,阁门进班齐牌,皇帝自内着袍衫,穿靴,乘辇,至常朝殿门驻辇,受枢密使已下起居讫。引驾至正朝殿。皇帝坐定,卷帘,殿上添香,喝“控鹤官拜”,次鸡叫官,次阁门勘契,次阁门承旨唤仗,次阁门使引金吾将军南班拜讫,分引至位对揖。次细仗相次入,次执文武班簿至位对揖。次宰臣南班拜讫,分引至位对揖。次金吾将军奏“平安”,次文武百官入,通事舍人揖殿,靸靴入沙墀,两拜立定。次引宰臣及两省官、金吾将军合班立定。阁门使喝“拜”,搢笏舞蹈,三拜,奏“圣躬万福”。又引宰臣班首一人至近前跪奏,又两拜,舞蹈,三拜,引至位对揖。通事舍人引宰臣至东西踏道下立。次文武百官出,次两省官南班揖殿出,次翰林学士南班揖殿出,次执文武班簿南班揖殿出,次金吾将军南班揖殿出,次细仗出,次引宰臣香案前奏事讫。宣徽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次阁门使引待制官到位两拜,引近前奏事讫,却归位磬折。宣徽使宣“所奏知”,又两拜,舞蹈,三拜,舍人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次刑法官奏事准上,次监察御史南班揖殿出,次起居郎南班揖殿出,次阁门承旨放仗,次阁门使奏“衙内无事”,次喝“控鹤官门外祇候”,次下帘。皇帝上辇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