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黄河下游的诸国中,以形势论,以国力论,最容易发展的,本来是齐国。但因这时西方的压力刚去,东方各国一时还透不过气来。同时周室的尊严尚在,与王家关系较切近的国家到底占些便宜;而郑庄公又是一位不世出的雄主,敢于力征经营,所以春秋最初期的历史竟成了郑国独强之局。但一时的机会毕竟敌不过自然的形势,东方的霸权终于渐渐落入齐国的手里。

郑国的中衰 鲁桓公十一年的夏天,郑庄公去世,国内发生变乱,郑国就中衰了。原来庄公的太子名叫做忽,是邓国的女儿邓曼所生。庄公又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叫做雍篯,生个儿子叫做突。雍氏是宋国的贵族,为宋国的君主庄公所宠。郑庄公死后,太子忽即位,是为昭公。宋国人气愤不过,设法诱骗了郑国的大臣祭仲到宋国来,把他拘住,硬逼他拥立公子突为君。祭仲本是昭公的保护人,到这时因为自己的性命要紧,只得答应宋人,与他们结盟,带了公子突回国,拥他即位,是为厉公。昭公便逃到卫国去了。当厉公将要回国的时候,也被宋人拘住,逼着要贿赂,厉公只得答应。厉公即位以后,宋国逼讨贿赂很急,逼得郑国喘不过气来,宋、郑间的国际感情就日趋恶劣,将要打起仗来。那时鲁国连同宋国会盟,想出来做调和人。鲁桓公十二年,鲁侯又同宋国在句渎之丘结了一次盟,但讲和的事情仍不见头绪;再会于虚和龟两处地方,宋国到底不肯答应和议。那时激恼了鲁国,便与郑国会盟于武父的地方,联兵伐宋。到了第二年,郑国又联合了纪、鲁两国,与齐、宋、卫、燕(南燕)四国开战,结果四国联军打得大败。于是鲁、郑两国格外交好,连次会盟,联成一气。在这里可以看出郑鲁与宋卫到底是两个国际的集团(齐本也是郑党,这次所以加入宋、卫一边,乃因纪与鲁联合的缘故,参看下文),此时差不多又恢复了春秋开始的形势。又可看出郑究竟比宋强,所以在这个时候郑还能占到胜利,真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了。但宋国吃了亏那里肯服,就又联合了齐、蔡、卫、陈诸国的兵伐郑,焚了郑国的渠门,一直打进大街;又侵扰郑国的东郊,夺取了牛首的地方,把郑国大宫(祖庙)的椽子抢回去做了宋国卢门的椽子。这一次的战事,因为寡不敌众,却是郑国吃了亏了。

郑国在败弱之际,内部又发生变乱起来。原因是厉公为祭仲所拥立,所以政事很被祭仲把持;厉公颇忌他,就派他的女婿雍纠设计去杀他。不料雍纠是个没用的脚色,他不知怎样把消息透漏给他的妻子雍姬。雍姬便去问她的母亲道:“父亲与丈夫是哪一个亲近些?”母亲道:“只要是个男人,都可以做女人的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雍姬听了这话,便把雍纠的阴谋暗示给祭仲,于是祭仲把雍纠杀了。厉公一看事情不稳,逃到蔡国去。昭公就回国复了位。先前被郑所灭的许国也乘这机会复了国。厉公又引动郑国栎地的人民杀了守将檀伯,占居栎地,做昭公的敌人。鲁国本与厉公交好,便结合宋、卫、陈、蔡等国一再伐郑,想送厉公回国,结果没有成功;于是鲁、郑也分裂了。在这里,我们知道伐郑的五国中,鲁本是郑党,这次伐郑还是为了郑;宋、卫、陈、蔡四国却是郑的敌人,他们只不过想乘机打劫罢了。

卫国的第二次内乱 郑国的内乱未定,跟着卫国又发生了内乱。原因是卫国的宣公收纳了他的庶母夷姜为妻,生个儿子叫急子,把他交给宗亲大臣右公子职保护。急子长大以后,宣公替他娶了齐国的女儿;因为齐女长得美丽,宣公舍不得配给儿子,自己收用了,是为宣姜。宣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寿,一个叫做朔。宣公又把寿交给另一宗亲大臣左公子癢保护。夷姜因为失了宠,自己吊死。宣姜与他的小儿子朔日夜在宣公面前说急子的坏话,宣公信了谗言,就派急子到齐国去,暗遣刺客在莘的地方等待着杀他。宣姜的大儿子寿听得这消息,忙去告与急子,叫他赶快逃走。急子不肯,说:“天下哪里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可以逃奔呢!”寿看劝他不醒,便用了一计:在他动身的时候,替他饯行,把他灌醉,寿自己载了急子的行旌先去,想牺牲了自己来救急子,果然给刺客杀了。急子却不肯对不住他的弟弟,急忙赶去,对刺客说道:“你们要杀的是我,他是个无罪的人,你们杀错了!”于是刺客又把急子杀死。为了这个缘故,急子和寿的保护人左右两公子都怨恨朔,鲁桓公十二年,宣公去世,朔即位,是为惠公,隔了四年,二公子起来作乱,拥立了公子黔牟,惠公只得逃到齐国去。

齐鲁的暗斗 这时齐、鲁两国正因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县一带)的事发生冲突:原来纪国的君所娶的是鲁国的女儿,所以鲁要保护纪。因为齐、纪是世仇,齐国常想灭纪(报仇的话其实是托辞,齐国想的是开拓疆土。又齐、纪结仇的事只见于汉人的记载,究竟可信与否,也未能定)。在齐僖公的时候已与郑庄公合谋袭纪,没有成功。后来纪人嫁女为王后,似乎想藉王威以抵抗齐国,也不发生效力。鲁桓公十三年,鲁、纪、郑三国与齐、宋、卫、燕四国的战事,其中恐也包含着齐、纪的问题;这次齐国虽然失败,但究竟不能使他息了并纪的阴谋。到了僖公去世(鲁桓公十四年),他的儿子襄公诸儿即位,与鲁国修好,图谋灭纪更急;纪国向鲁国求救,鲁国也没有切实的办法,反而弄得与齐国又翻了脸:鲁桓公十七年,鲁、齐两国的兵战于奚的地方。不久鲁国助宋伐邾,似是想联宋以抗齐。但到了第二年,鲁桓公与齐襄公会于泺的地方,又与夫人文姜一同到齐国去;大约是想与齐国修好,不料竟被齐国害死;齐国只把刺客除杀以卸责。鲁国也不敢对齐国怎样。

齐国的始强 在鲁桓公死的那年,齐襄公又曾杀了郑君子?。先是,郑庄公在世的时候,想用高渠弥做卿,太子忽很厌恶这人,竭力劝谏庄公不要用他,庄公不听,等到昭公(太子忽)复国,高渠弥怕昭公要杀他,便先把昭公杀了,拥立昭公的弟弟公子?为君。齐襄公听见这事,想替郑国讨贼,借此可以摆出他大国的架子来;于是带了兵马驻屯在首止的地方,叫郑君来相会,公子?不敢不从,带了高渠弥前去。襄公杀了公子?,把高渠弥车裂了。公子?同高渠弥既死,祭仲便向陈国迎了昭公的另一个弟弟子仪回国即位,是为郑子(不成君为“子”)。

鲁桓公既死,纪国失了后援,齐国便乘机迁了纪国的絠、襸、?三邑的居民,把这三邑收为己有;跟着纪侯的弟弟纪季也以纪国的餋地入于齐国,纪国越发难以保存了。鲁国到这时还想与郑国一同援救纪国,但是因郑也有内乱,惧怕齐国,无力助鲁,反与齐国相合,于是纪的生命终于不能维持下去。到了鲁庄公(桓公子同,桓公死后即位)四年,纪侯便把全国交给纪季,逃出国去;纪季把纪国全部归了齐,纪国便灭亡了。

这时卫国内乱未定,卫惠公逃在齐国。齐国号召了鲁、宋、陈、蔡诸国一同伐卫,把惠公送回国去。惠公回国以后,把公子黔牟放到周国去(这大约是因为公子黔牟与周有些关系的缘故,当诸侯之师伐卫时,周兵曾来救卫),杀了左右两公子,重登了君位。

齐国的内乱 这时中原的国家已推齐国最强。齐襄公灭纪伐卫又服鲁,几乎成了桓公以前的伯主。可惜不久齐国也发生内乱,伯业没有做成功。先是,齐襄公派大夫连称、管至父两人去驻守葵丘的地方;两人是在瓜熟的时候去的,襄公对他们说道:“到明年瓜熟的时候,我派人来代你们。”到了期限,他并不派人去代,两人向襄公去请求,他也不许;因此他们两人很怨恨襄公,合谋作乱。那时齐国有个宗室叫做公孙无知,是襄公的叔父夷仲年的儿子。他为襄公的父亲僖公所宠,一切待遇都如太子。到襄公即位,把他的待遇降低了,他很怨恨。连称、管至父两人就奉了他图谋作乱,连称有个堂房的妹妹做襄公的侍妾,不为襄公所宠,他们就叫她做间谍;无知许她事成之后立她为夫人。鲁庄公八年十二月,齐襄公游于姑棼的地方,乘便在贝邱的地方打猎,受了伤,连称等就在这时发动,把襄公攻杀了,拥立公孙无知为君。不料无知又被大夫雍廪所杀。那时襄公的庶弟公子纠逃在鲁国,鲁国想把他送回齐国为君;不幸被襄公的另一个庶弟叫做公子小白的从莒国趁先回国即了位,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发兵抵抗鲁国送公子纠来的兵,在乾时地方(在今山东博兴县附近)开战,把鲁兵杀得大败,齐兵乘胜打到鲁国,硬逼鲁国杀死公子纠,献出公子纠的臣子管仲、召忽。召忽自杀了,管仲却忍辱做了囚犯,由齐兵把他带回国去。那时齐军的主帅是鲍叔牙,本是管仲的好朋友,知道管仲是一个有大本领的人,便在半路上解放了他,在桓公面前竭力保举。桓公听了他的话,重用管仲为相,后来果然成就了所谓“一匡天下”的大功业。

楚国的形势 当春秋开始时,黄河流域诸国正在勾心斗角的时候,南方已有一个蛮夷的强国起来,这就是楚。鲁桓公二年,郑国约蔡国会于邓的地方,《左传》说这次盟会的原因是开始惧怕楚国。以郑庄公之强,尚且对楚国发生畏惧,可见楚国在那时候的强盛已经超过了郑了。楚国当时已控制了汉水流域和长江的中游,在他四面的都是些小国和野蛮的部落,楚国文化既较高,同时武力又很强盛,所以开疆辟地势如破竹,不到几十年的功夫,就成了南方唯一的霸国。

楚国的发展 鲁桓公六年,楚武王起兵侵随(在今湖北随县),先派了鑅章到随国去议和,自己带兵驻在瑕的地方等候。随国也派了一位少师前来证和。楚国的大夫斗伯比对楚王说道:“我们所以不能在汉东得志的缘故,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张大了武备去恐吓他们,他们自然害怕了要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弄得我们现在没法使他们离散。但是汉水东面的国家以随国为最大,随国倘若自大起来,必定丢开了其他小国;小国分离,正是楚国的利益。现在随国派来的少师是个很骄傲的人,我们可以故意把老弱残兵陈列出来去哄骗他,使他们上我们的当。”楚国的另一个大夫熊率且比听了斗伯比的话,说道:“随国有个季粱,是很有智谋的人,这套计策,恐怕骗不倒他罢?”斗伯比说:“我们用这计策是为日后打算。要知道少师是随君的宠臣,随君很听他的话呀!”楚王用了斗伯比的计策,故意把军容毁坏,然后请少师进来。少师一见楚兵疲弱,回去便请随侯起兵追赶楚师。随侯正想听他的话,季粱果然出来劝谏道:“老天爷帮楚国的忙,楚国势头正盛,他们是故意的示弱,在哄骗我们呵!”随侯听纳了季粱的话,便止住了。在斗伯比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南方的形势是楚国独强,勉强能与楚国对抗的只有随国。随国联合了汉水东面的诸小国做楚国的敌人,所以楚国汲汲的要想打服他。他们所用的政策,是先离间汉东诸小国与随国的联结。

过了两年,楚国邀合南方诸侯在沈鹿地方(在今湖北钟祥县附近)盟会,只有黄、随两国不来。楚武王派了鑅章去责问黄国,自己带了大兵去伐随国,驻兵在汉水、淮水之间。季粱劝随侯与楚国讲和,楚国不许然后开战,这是使本国的人民发愤而懈怠敌人的计策。少师却对随侯说道:“我们快动手的好!不然,楚兵又要像前次一样逃走了。”随侯听了少师的话,便起兵与楚国开战,在速杞的地方被楚兵打得大败,随侯步行逃走,楚国俘获了随侯的兵车,把车右少师杀死;于是随国只得服从楚国了。

不久,楚国又开辟了濮地(在今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一带),打败了邓国(在今河南邓县附近)和郧国(在今湖北安陆县附近)、绞国(在汉水流域湖北省境内)的兵,声势更是不可一世。不料就在这时吃了一回亏:在鲁桓公十三年,因为罗国(在今湖北宜城县?)有意对楚国挑衅,楚国起了大兵伐罗,在屡胜之后轻看了敌人,未设防备,被罗国联合了卢戎(在今湖北南漳县?)打得大败。

楚国虽然败了这一次,但实力并不大损。在鲁庄公四年,楚武王造了一种“荆尸”的阵法,在军队中参用戟队,起兵伐随,在半路上死了。令尹斗祈、莫敖屈重把丧事按住,开辟了行军的直道,在蟟水上面搭了桥,领兵深入,直逼随国。随国人大怕,又同楚国讲和。莫敖假托了王命到随国与随侯结盟,并要求结会于汉禭(汉水之曲)的地方。事情办好,班师回国,渡了汉水,然后发丧。在这里,我们又可看出楚人是怎样的一种尚武力征的种族。他们肯这样努力经营,所以才能为南方的伯主。武王死后,子文王熊赀即位,联合巴国伐申,后又灭了申、息(在今河南息县附近)、邓等国,攻入了蔡国,势力骎骎北上,从此成了中原诸侯的大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