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是最困难的事情。天下一切,总是起于彼此不相了解。鸦片交涉的总根源,其实就不过如此。经过这一次战役以后,彼此就能互相了解了么?这是没有如此容易的。

英法联军之事迹及其结果

五口通商以后,中外交涉的重心,还在广东。那时候,主持交涉事务的是耆英。耆英去后,就落到总督徐广缗、巡抚叶名琛手里。这两个人,都是有些虚骄之气的。而其时广东人排外的气焰亦很高,执定不许外国人进城。因见官府不能坚决,就自办团练,以图拒绝外人。办理遂愈形困难。公元1849年,耆英请英国人展缓进城的期限到了。英国人又要履行原约。徐广缗自到英国船上去,要想阻止他。广东练勇,同时聚于两岸,呼声震天。英人无奈,止得作罢。事后,英人亦觉得因入城问题和中国人争执的无谓;乃和徐广缗另定《广东通商专约》,把不入城亦列入《专约》之中。事闻,清朝大加嘉奖。封徐广缗为一等子,叶名琛为一等男,都世袭。其余人员,照军功例议叙。这是清朝很少有的事情。又传谕嘉奖广东人民,中有“难得十万有勇知方之众,势不夺而利不移”等语。事情给英国人知道了,以为广东人民的排外,实在是中央政府主持的,两国间的隔阂愈深。

中英的《南京条约》,没有提起修约的话。法、美、瑞典三国条约,则都有十二年修约的明文。英国援引最惠国条款,也要享受这项权利。法美也附和他。[1]公元1854年,是《南京条约》订立后达到十二年之期。英法美三国派使臣到广东,要求修改条约。此时徐广缗已去,叶名琛代为总督。叶名琛对于交涉,是以“自大”和“不理”为宗旨的。三国使臣,不得要领,改赴两江,又直到天津。这时候,清宣宗已死,已是文宗咸丰初年了。文宗即位之后,罢斥了道光时主和,昭雪了当时主战诸臣。对外空气,本来恶劣。加以当时中外之间,隔阂已甚。看了外人,只觉得他心存叵测。听说订约之后,又求修改,不知又是什么手段来了,自然要严词拒绝。三国使臣,又是不得要领。于是以为要求中国改约,非用兵力迫胁不可。战机又潜伏着了。

适又有亚罗[2]船和广西西林杀害教士的事件,以为之引火线。这时候,中国沿海,海盗颇炽。海中商船,也有纳资于外国船舶,以求保护的。也有纳资于海盗,以求免劫掠的。英国香港政府,就规定华船得向该政府注册,许其悬挂英国国旗。此等悬挂外国旗帜的华船,就不免恃为护符而犯法。在行政上颇为困难。亚罗船在香港注册满期之后,仍插着英国的旗号,出入省河。中国水师,因巡缉海盗,在其船上,捕去水手十余人,并拔去英国国旗。英领事巴夏礼[3],向中国提出强硬交涉。叶名琛既不据礼折辩,又不设防备。交涉不得解决,巴夏礼竟不待本国政府的命令,发兵攻入广州。巴夏礼以为兵力迫胁,叶名琛一定要屈服的,而叶名琛仍不屈服。巴夏礼没有本国政府的命令,到底不能径和中国开战的,只得仍退出省城。兵退之后,粤民又暴动,将各国商馆焚烧,反做了巴夏礼请求开战的口实。

基督旧教,就是天主教,到东洋来传教,依教皇的勅令,其保护权,本是属于葡萄牙的。但是到后来,法国亦自派教士来华。利玛窦等传教,许中国教徒拜天、拜祖宗、拜孔子,别派教士,颇有不以为然的,诉之于教皇。教皇派人到中国来禁止。清圣祖大怒,把他递解到澳门。[4]但是教皇仍维持其命令。教士不能不服从。天主教和中国习俗的捍格,因之而加甚。世宗即位后,宣布教禁。教士除在京效力者外,都勒归澳门。[5]各处的天主堂,一律改为公廨。但暗中的传布,并不能绝。五口通商以后,因法人的请求,乃以上谕弛禁。英美是信奉新教的,要求同等权利。中国亦许其一律。是为中国人所谓耶稣教。中国和基督教,是本有隔碍的。此时当战败之余,自然更形畏恶。就有西林县杀害教土之事。于是英法两国,联军东来。俄美二国,则但派使臣,与之偕行。

公元1857年,四国使臣到广州,英使首先致书,要求修改条约,赔偿损失。名琛仍置不答。英兵就攻陷广州。名琛被虏,后来死在印度。广州既陷,四国使臣到上海,要求朝廷派使到上海会议。这时候,清朝的中央政府,是不愿意和外人直接的,乃命英法美三使回广东,听候查办;而将俄事委诸黑龙江将军。四使不听,径行北上,攻陷大沽炮台。清朝不得已,派遣全权大臣和英法美三国,各订条约。是为公元1858年的《天津条约》。英法兵既退,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整顿防务。明年,英法二使来换约。中国请其改走北塘。二使不听,闯入白河。为炮台守兵击败,狼狈逃回上海。经这一战,清朝以为“夷务”或有转机。下令废《天津条约》,在上海重议。而仍留北塘口以款接英法二使。美国换约之使后至,遵令改走北塘,则许其在天津换约,以讽示英法二国。在清朝,自以为刚柔并用,应付得宜了。然而到明年,而英法兵又至。这时候,主持防务的,是僧格林沁。当时的人,有一个谬见,以为洋人登岸则无能为。僧格林沁惑于其说,要放他上岸,用马队四面把他围杀。有几个懂得事理的人力谏,弗听。英法兵从北塘登岸,火器精利,围不能合,僧兵大败。英法兵遂从后路攻陷大沽炮台。中国不得已,再派怡亲王载垣去和英法议和。有人对载垣说:“巴夏礼暗藏兵器,要袭击我们。”载垣大惧,告诉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就把巴夏礼捉住,送进京城,监在刑部牢里。英法兵再进攻。清兵迭次溃败。文宗逃往热河,留其弟恭亲王奕守京城。英法兵胁开城门。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掉。可怜这圆明园,经始于18世纪之初,至此已历一世纪半,建筑的宏伟壮丽,收藏古物珍品之多,真是吸聚着汉民族的膏血而成的,却因满洲政府的昏聩糊涂,至为英法联军所毁。耶稣基督说:“哀恸的有福了。”我真要替汉民族祝福了。圆明园烧后,英法才许清人讲和。奕不敢出来,因为俄使居间,才订成了1860年的《北京条约》。

这一次条约:(一)赔偿英法军费、商亏,各800万。(二)又割九龙半岛与英。(三)沿海开放口岸多处。[6](四)长江沿岸,亦许开放。[7]我国的内河航行权,就与他人共之了。(五)关税协定。(六)领事裁判,都在这两约中确定。(七)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亦于约中规定。(八)前此中央政府,是不肯和外人直接的,至此则规定许各国派遣使臣,中国须特简大员,与之商办事务。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由此设立。外患至此,比五口通商时,要深入许多了。然而其对于俄国的损失,还要可惊。

中俄之《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

俄国此时对于中国的交涉,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海路通商问题,其(二)是陆路通商和划界问题,而后者尤为重要。《尼布楚条约》,是规定关东和俄国的界线的。《恰克图条约》,是规定蒙古和俄国的界线的。俄蒙境界,还无什问题,而东北的境界,则俄人说是中国用兵力追胁而成,心怀不服。又从新疆平定以来,西北亦和俄国接界,而界线亦迄未划定。侵略主义,中国是向来没有的。所以边疆之地,总不过羁縻而已。清朝要封锁关东,不准汉人移殖,所以东北地方,开发得尤其缓慢。现在的吉黑两省,在道咸时代,还是地旷人稀,何况黑龙江以北呢?内力不充实,外人自然要从而生心。于是东北界约虽定,俄人仍逐步侵占。《南京条约》定后四年,俄人派木喇福岳福[8]为东部西伯利亚总督。侵略的进行愈亟。《天津定约》之前五年,俄土战争起,英法都助土攻俄。俄人借口防守太平洋岸,强航黑龙江。中国因其兵多,无力阻止。江北岸之地,事实上几于全给俄人占去。其西北方面,则因俄人要求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处通商,中国许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处,业经于前此四年,由伊犁将军奕山和俄人订立《通商章程》。当时中国对于俄国,仍拒绝其海路通商。俄国遣使到天津要求,中国说:“俄国通商,已有三口了,若再许各海口,别国何以折服?”所以止许俄人在沿海口岸中,拣择两处。但是后来,因为要借俄美以牵制英法之故,就许俄人于海口通商。并许俄使由海口或“恰克图到京之路”进京,俄国公文、信函,得由台站行走。[9]是为公元1857年的《中俄条约》,较英法《天津条约》,实早一年。此约许俄海口通商,本来无甚关系;然蒙古一方面,就未免藩篱渐撤了。明年,英法兵衅起。木喇福岳福乘机,迫胁奕山,订立《瑷珲条约》。(一)尽割黑龙江以北。(二)而以乌苏里江以东,为两国共管之地。(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行船。《北京条约》定后,俄使自以为功,也在北京和中国订立条约。(一)乌苏里江以东,亦变为割让。(二)两国交界之处,都准无税通商。(三)从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到京,零星货物,亦准营销。(四)西疆再开喀什噶尔。(五)中俄未定之界,则于此约中规定大概,俟以后派员测勘。后又订立《陆路通商章程》:(一)两国边界百里内,贸易都不纳税。[10](二)其余地方,照海关税则,减收三分之一。(三)蒙古设官的地方,都准俄人前往贸易。《天津》、《北京》两约,不但东北方面,失地的广大可惊,蒙古方面,藩篱尽撤;即以税则而论,亦在海关税则协定之外,更开恶例了。

瑷珲与北京条约失地图

中俄之《伊犁条约》

《北京条约》定后四年,中国即与俄国订立《界约》。事后,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塔尔巴哈台所属,均派员会同俄人,勘明界址,订立界牌鄂博。唯伊犁所属,未及勘定而乱事作,其地旋为俄人所据。中国向其交涉。俄人说:事定即行交还。俄人之意,以为中国必无力戡定西北了,而孰知中国竟将西北戡定,再向俄国交涉,俄人无词以拒,乃要索代守伊犁的报酬。此时交涉的要点,在于划界,疆界既定,伊犁不索而自回。乃中国派到俄国去交涉的崇厚,全不懂事,受其迫胁,丧失了许多权利土地,而仅收回了一个空城。草约既至,中外交章论劾,主战之论大盛。然以此时的兵备,而要和俄国开战,是万无此理的。[11]幸得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上疏竭力阻止,主战的议论,才稍稍敛迹。于是派曾纪泽使俄,商改原约。约既定而要改,论外交手续,是很难的。幸得当时俄土又新有战事,俄国的兵力,亦不很充足,乃彼此让步成和。

《伊犁条约》改订与原约之比较

崇厚原约,索回伊犁之地,广仅200里,长600里。此约将南境要隘,多收回了些。而将原约偿金500万卢布改为900万。原约肃州、哈密、土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科布多、乌里雅苏台,都许设领事。改约仅限肃州、土鲁番两处。原约蒙古、新疆贸易,全不纳税,改约则天山南北路仅暂不纳税。蒙古仅将贸易扩充至不设官之处。

当18世纪,准回两部平定时,中国的西北境,本来很为广大。此时伊犁河的下流,巴勒哈什及斋桑、特穆尔图等湖,本来全属中国,朝贡的部落尤多。后来不能保守,业已渐次丧失。《北京条约》所规定的境界,已全非盛时疆域;而后来勘界,又每次都有丧失,就渐成为现在的形势了。

【小结】

(一)英法联军的起源如何?

(二)教禁解除的始末如何?

(三)英法战事经过的大略如何?

(四)英法军在北京毁掉一个什么园?

(五)长江口岸,于何时始行开放?此事与我国的航权关系如何?

(六)外人得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之约,于何时规定?

(七)总理衙门,于何时设立?前此中国和外国的交涉,是如何的?

(八)《尼布楚条约》所规定的,是中俄哪一段边界?《恰克图条约》所规定的,是哪一段?《北京条约》所规定的,是哪一段?

(九)西北准许俄国通商,始于何时?

(十)俄人的势力,如何逐渐侵入蒙古?

(十一)伊犁交涉时,中国为什么不能和俄国开战?

(十二)崇厚所订条约和曾纪泽所改的比较。

* * *

【注释】

[1] 法美之约,此时实尚未满期。

[2] Arrow.

[3] Parkes.

[4] 此时以澳门为西洋人居住之地。凡被驱逐的西人,都送到此处。

[5] 后以地窄难容,许其住居广州天主堂,而禁其出外行走。

[6] 《英约》所开,为牛庄、台湾、潮州、琼州。《法约》多淡水而无牛庄。各国的条约,都有最惠国条款的,所以此等异同,实际无甚出入。

[7] 《英约》:长江沿岸,太平军平后,任择三口。后来开的是汉口、九江、镇江。《法约》开江宁。

[8] Muravief.

[9] 运送应用物件,三个月一次。台站费用,中俄各任其半。后来《北京条约》,又规定书信每月一次,物件两月一次;商人愿自雇人送书信、物件的,只须报明该处长官允许,便可照办。因此之故,俄人就于库伦、张家口、北京各设邮局。张家口以北,用蒙人递送;以南则用汉人。中国旅行的人,反有与之同行的。

[10] 此条看似平等,然中俄交界处,都是中国境内繁盛,而俄国荒凉,所以中国也是吃亏的。

[11] (11)此时新疆方面,虽有相当的兵力,然满蒙方面都无备;海军亦没有;沿海七省,俄国处处可以攻击,设防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