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害得夏|昔刻派教徒|麻剌赛之极盛时代|波斯入寇|第三盼立败德之战|英法争雄|英取孟加拉之实权

一七〇三年二月,奥兰介泊死于南方,有子四人,其第三子阿刻巴叛而逃之波斯,不能争立,而其兄弟三人,皆争王位,不肯稍让,置其父之遗命于不顾。其父初患三子争位,且有三分其国而各王于一方之遗嘱。三子皆无苟安于小朝廷以绥抚其人民也;长子刘散自称王于介不娄,次子少子,亦上尊号于德干,各聚大军而谋夺阿格府库之金。六月,刘散自将重兵直趋阿格,遇其二弟之军于阿格之南。两军会战,二弟军败而死,刘散进据阿格,以其所得之金,分啖大臣、诸将、兵士,军心附之,明年,又往攻其少弟于德干,少弟重伤而死,于是安然王于蒙古儿帝国矣;历史学者以巴害得夏或夏阿兰Bahadur Shah or Shah Alam称之。其统军入德干也,先与来介订约,以安其心,借免后顾之忧;又从谋臣之计,礼昔外嘉之孙夏胡而归之。夏胡既归,麻剌赛遂起内讧,暂不能为害于蒙古儿帝国矣,南方稍安。一七一〇年,印度教之昔刻派教徒,大扰于西北;巴害得夏闻其势盛,将兵讨之。吾人于此当略知昔刻派之历史,而明其所以势盛敢叛者也。

昔刻之原义,弟子也,创于先知南乃刻。其人生于一四六九年,而死于一五三九年。所倡之教义,类于当时印度教之改革家;其大意则谓上帝独一,信者苟从事于祈祷,仪节之虚文,则不能得救也;是故阶级必当废除,而世人皆平等也。印人信其说者颇多,而奉先知为首。先知则以头巾,串珠相传,始倡和平改革。而无军事组织之预备,且无政治野心也。及阿刻巴在位,颇善其说,一五七七年,赐地与第四先知,为其宣传活动之所。其后第五先知为人祈福,收入丰富,编纂教义,于是始有《圣经》。会王子顾苏叛乱,求助于先知,先知与以金钱。事闻,一六〇六年,涧汉格令其出金以赦其罪,不可,杀之。其继之为先知者,深受刺激,而渐改变向之思想。当其就职也,其徒献前先知之头巾,串珠,而先知不受,且曰:“剑带,乃余之串珠也。巾则当以王冠之珍宝饰之。”遂趋重于尚武,涧汉格囚之。及奥兰介泊嗣位,仇视印度教徒,尝强第九先知信奉回教,先知拒命,杀之。相传其囚于狱中,私窥王妃之宫。王亲鞠之,其答辞则曰:“奥兰介泊皇帝,臣于狱楼之上,非视陛下之私室,或妃宫也,乃观欧人方来自海上,而将撕陛下之身,及毁陛下之帝国也。”昔刻信徒深信其说。第十先知,则练其弟子为军,先知以利剑激水,而令其徒饮之。其徒环坐,分食面、糖、牛油制成之食品,其意则去阶级也。先知尝佐刘散争位,一七〇八年,为人杀于南方,自此而后,昔刻无先知矣。盖其徒以《圣经》为代表,而视如先知也。其管理教务,而指挥教徒者,则名曰奴,或谓之假先知焉。

巴害得夏画像

至是,奴率其教徒叛乱,于其攻陷之城,则许其众劫掠财货,毁拆清真寺,焚烧房屋,屠杀回人,虽老少妇女,而鲜免于死者。其于殷实之印人,则夺其所有。其加入教社者,则免于虐待,于是声势浩大,巴害得夏闻之大惊,亲率精兵来讨,战败叛人,逐之山中,而主谋起兵之奴他逃,后复举兵,又败而散,其势始衰。昔刻派之信徒虽倡平等,然与印度教徒,殊无径庭之别;按之习惯,一家之中,往往一人信奉昔刻派之教义,不近烟酒,而余众则印度教徒也。其教徒多介得人,知识浅陋,因其宗教信仰之故,好勇轻身,不知困难,此其所以为蒙古儿帝国末年之大患也。

巴害得夏骑在大象上

巴害得夏既逐叛人于山中,一七一二年,病死于那何尔,时年六十有九,在位五年。王之性情宽厚,唯无果断之才能,以应事变,而有所改革建设,以利生民也。及其死后,四子复演残杀之剧。噫!兄弟争位,骨肉相残,几为蒙古儿帝国皇室之习惯法矣!其较有才能者,皆死于战,而昏暗者独存,遂安然嗣位,俄而其下弑之,而立其侄为王,是谓夏路嘉牙Farrukhsiyar,王权因而落于大臣之手,而王徒拥虚名而已。其可纪之大事凡二:一,战败昔刻派之信徒,而惨杀其奴及从者千人也。其人自受大创而后,安居无事者,垂近一世。二,王赐给英人商业上之权利,盖时英人赖其医士治病于宫中之效,而朝廷又畏其海军力强也。其后夏路嘉牙无道益甚,一七一九年,其臣弑之,状极悲惨,未及一年,大臣数易其君,后立庸暗之王子,朝政紊乱,于是号令不行,德干、澳得、孟加拉等,相继独立。朝廷诸臣方专心于阴谋、残杀,而无暇顾及之也;内既有崩裂之势,而麻剌赛、波斯、英吉利、法兰西又来纷扰。其终也,蒙古儿帝国不可为矣。兹分述其事于下:

初,夏胡归自北方,争夺王位,赖次相婆罗门之助,而得嗣位。乃自即位以来,专从事于娱乐,而委政事于次相;次相之权始重,维持境内之治安,而稍有改革。一七二〇年,次相病死,其子保嘉·来奴(第一)Baji Rao(Ⅰ )代之执政。保嘉之才能,优于其父,次相遂为世袭之职,治理国政,而王徒拥虚名。逮夏胡死后,吾人唯知次相之名而已。其掌政权者,垂百余年。方其执政也,麻剌赛之国势澎胀,大伸其势力于蒙古儿帝国之南部。蒙古儿自灭南方回国而后,号令殊难及于远方;而麻剌赛则无强敌矣,于是强令德干长官,岁出田税四分之一,及许其征收附税十分之一。其如数与之者,则不劫掠其地。一七二〇年,蒙古儿帝国之王,许而从之,斯见麻剌赛兵力之强矣。所可怪者,则麻剌赛财政部之帐目,至为繁杂,除婆罗门而外,鲜能明之,盖所以维持其地位权利也!迨蒙古儿帝国益衰,麻剌赛出兵来扰,一七三七年,其军突见于特里之附近;然无攻入都城之意;会其邻国进攻边境,回兵败之,其王割地以和。

麻剌赛扰于南方,而波斯大军,又入印度西北矣。其王来得夏Nadir Shah善于用兵,负有盛名,及国中无事,乃欲往扰印度,劫掠财宝,货物,又闻蒙古儿帝国内乱,大喜。一七三九年,来得夏率兵而往,出介不娄,道那何尔,途中无人拒之,及抵朱木拿河流域,距京都特里,不足百里,蒙古儿帝国之军队,始力御之,战二小时,印兵大败,死者二万,其王不敢复战,亲入来得夏之营中。波王待之甚厚,二王同入特里,会城中讹传波王暴死,群众暴动,杀波兵数百。来得夏闻之,大怒,命兵屠杀城中之住民;印王求其免及无辜,久乃许之,死者已数万矣!来得夏复索良工,劫夺财宝,于是三百余年之精华,尽于此矣;又得印得斯河以西之地。其留于特里者,共五十八日,重载无数之珍宝金银而归;夏介汗所建之孔雀殿与焉。

来得夏虽去,而其摧残之地,则白骨遍野,凶年随之。于此祸乱之秋,而特里朝廷,毫无觉悟,日以阴谋,暗杀为事,蒙古儿帝国之颓势,终不可挽也。一七四七年,来得夏为下所杀,盖胜而骄,性益暴躁也。其下阿南得夏Ahmad Shah自王于东部,夏,本阿富汗柳来那Durrani部落之酋长也。明年,统兵侵入印度西北;印兵拒战甚力,不得志归。后值蒙古儿帝国大臣自相残杀之机,阿南得夏遂取旁加普省,一七五六年,进攻特里,陷之,纵兵焚劫淫杀。明年夏季,军士不耐印度气候之炎热而归,吾人于此当知麻剌赛之活动矣。

先是,麻剌赛侵入北方,以南方有警而归。一七四〇年,次相保嘉·来奴病死,有子三人,长子巴来嘉Balaj代之,诸弟争位,后乃屈服。巴来嘉之政策,则巩固国内实力,而与麻剌赛人据地自主者相结,且为同盟国之领袖。一七五八年,次相之弟率兵攻入那何尔,据有旁加普。当斯时也,历史学者,认为麻剌赛之极盛时代。其国中之政权,则已归于巴来嘉之族兄散大秀保Sadasheo Bhao。保有才能,改编军队,而定其俸金。其训练之法,则仿自欧洲,并有利炮。其领土,北则达于印得斯河、希马拉亚山脉,南几入于半岛之极南,其非直接受其统治者,则岁纳金。时人谓其势将恢复印度于回人之手;回人王于印度者大惧,遂相连结,共同御之。波王阿南得夏尝据旁加普,及闻印人夺而有之,大怒,复至印度,攻取其地。于是回人印人大战之机发矣。

一七六〇年,麻剌赛政府大举北征,其同盟诸酋,各将兵来会,又遣人求援于介得之领袖,许之。次相命其子为大将,其子年仅十七,毫无经练,军权则归于参谋散大秀保Sadasheo Bhao。保统大军而北,军容极盛,声势浩大。回王大惧,共同合兵,奉阿南得夏为主将以战。既而麻剌赛军,北攻特里,陷之;会雨期至,不能进兵。雨止,阿南得夏自恒河流域而西,令军渡朱木拿河;麻剌赛人苟于强敌半济之时,而据要害,击之,可获全胜;其主将则不知也。二军前进,驻于古代战场盼立败德,先锋队时相攻击。散大秀保乃于盼立败德之军营四周,筑有深沟,宽六十尺,深十二尺,环列大炮。阿南得夏则据险而守。两军相距约八英里;夏则率其亲兵,驻于大军之前,谓其便于防守指挥也,而麻剌赛人断其粮道。军中绝粮,势甚危急,会援兵救之,力战出险。麻剌赛之军营虽固,然以人数众多,而无见粮矣,欲脱险出,而势不能,乃遣人议和,弗许。一七六一年一月七日,散大秀保无奈,遂于黎明统兵前攻,回兵应战。两军相斗,各不肯退。麻剌赛之炮火,优于敌军;日中,颇占优势。无何,阿南得夏命精军出援而前,势若风雨。后三时,麻剌赛军败绩,人争先逃,而弃死者不顾,回兵乘势追杀,印人死者约二十万人,此第三盼立败德战争之结果也。麻剌赛之战败者,则散大秀保之傲慢轻敌也,介得初聚其众助战,保意轻之,愤而退去,又自恃其大炮精兵;先是,诸将请以小队袭战,盖此战术,麻剌赛军行之已久,成效昭著,其屡战而胜者,多其力也。保复不从,乃聚大军固守一地,以无粮而败。吾人亦宜深赞阿南得夏之坚忍果断,而长于用兵也。败报传于麻剌赛国,印人泣其亲属之死亡,而绝其恢复之望矣。阿南得夏因其战胜之威,而欲统一印度斯坦。会其军士不耐印度气候之炎热,叛而作乱,要求归国;阿南得夏止之,不得,遂归。

印人回人方战于北,而英人法人则逐鹿于南。初,麻剌赛势盛于西岸,欧人不易侵略,乃往东岸;英人之贸易寖盛。十八世纪之始,英人反对东印度公司之垄断商业,公司遂以重利啖其政府,许以低微之利率,而借款与之,英王许其专利,公司之基础,因而益固。其所经营之加尔各答,贸易大盛。同时,法国奖励东方之商业,进据印度东岸之商港旁的治里。欧人尝谓一七四四年,英法于印度之地位,势均力敌。其言虽或浮夸,而二国固相竞争也。就其实力言之,英国东方商业之总额,数倍于法,其东印度公司之经济状况,亦胜于法,英之重要海港凡三,曰加尔各答,曰麻打拉萨,曰孟买;法则仅一旁的治里也。其港在麻打拉萨之南百里,一六七四年,法人据之;至是,其总督柳泊雷Duplex乃欲为其根据之地,以与英人争雄。柳泊雷果毅有为,长于外交,且欲收取印度,为法属地;故其政策之实现,必先驱逐英人出于印度。其方法则干涉印度小邦之内政,其谋叛者,苟先商于总督,许以土地,则以军械兵士助战。迨其成功,即相结以拒英。一七四六年,英人法人之在印度者,既因欧洲奥大利亚皇位之战War of Austrian Succession,又以商业利害冲突之故,乃相宣战。无何,法之海军,驶往东方,及抵印度,谋取麻打拉萨,驶抵港外,发炮轰港,共历七日,而英兵守港者,数仅三百,固未死伤一人也。所可惜者,其总督无军事知识,惧而出降也。会柳泊雷之意见,与海军大将相左,言语冲突,而海军忽遇大风,船多破沉。一七四八年,英海军援至,俄而炮击旁的治里;柳泊雷防守有方,拒战勇力,英人死者数逾千人,而不能胜。未几,英法议和,缔结条约,及成,二国训令停战,法归麻打拉萨于英。

战后,柳泊雷之声威大振,谋逐英人益急。会德干南部二国之王病死,国内皆有争位之乱,乃求援于欧人。英人法人各助一党,其政策则利用之以为傀儡,而博取权利也。其作俑于印度者则英人也。其后二国总督,公然出兵相攻;柳泊雷之进行,几将成功,一七五一年,为其势力极盛之时。俄而英人克雷武R.Clive拒抗法军,法始败挫。斯役也,英法总督,未得政府之训令而私相战。事闻,二国大惊,召集会议;法遂招回柳泊雷,而英无强敌矣。柳泊雷之失败而归也,由于战败,而亦有自取之咎焉。其府库空匮,商业不甚发达,而置之不问;法人固不愿出其重资以徼幸于一胜也。其报告政府也,铺张功绩,而未言其失败。法人闻其败绩于英,遂大疑之;且其进行之政策,公司之董事,犹不之知;及致报告书于董事会,书至,而其招归之命已出。一七五六年,欧洲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爆发,法遣能将远来印度,谋夺英之海港;将与海军不协,总督又不之助,进攻麻打拉萨,不克。英军追战,败之,围攻旁的治里,一七六一年,陷之;英人毁其要塞,而徙其居民,法于印度之势大挫。其失败者,盖东方之商业远不如英,而其将才,又非克雷武等之比;英之海军力强,而其政府又赞助东方属地之发展,且自一七五七年而后,英有孟加拉之加入,供其军费。吾人于此当述英取孟加拉之始末。

欧洲七年战争场景图

初,英人贸易于孟加拉者,尝对蒙古儿帝国宣战;而为其所逐,既而复至,经营加尔各答,其势日盛。迨蒙古儿帝国益衰,各省长官,不受朝廷之命,而自独立。会孟加拉乱,叛将杀其总督而自代之,乃辇金于特里以求朝廷之任命。及委任令下,而又独立如故。总督颇能爱民,境内称治,唯尝败于麻剌赛,而割地纳款以和耳。逮其年老,命孙嗣位,其孙上尊称曰日光Sirajud-daula。日光不理政事,贪财无餍,欲夺某印人之财;其人逃之加尔各答,索之,英人弗与。日光大怒,又闻欧洲七年战争,乃欲连法以逐英商,而可尽有其财产,一七五六年六月,令兵进攻加尔各答。守兵力单,拒战败降;日光部将囚其一百四十六人于小室中,空气不洁,又值气候炎热之时,明晨视之,其有生气者,二十三人而已,有加尔各答黑穴惨剧之称。俄而克雷武等,率兵来援,战败孟加拉兵,而另立王,英人遂握孟加拉之实权(其事详于下篇)。

综观蒙古帝国之衰弱时代,内则印人愤怒,昔刻信徒,因而畔乱,麻剌赛因之称雄。其终也,境内云扰,各省自主,赋税奇重,人民流离。外则波人自西北侵入,劫掠财物,英法二国,争长于南。一七六一年,麻剌赛之大军,败绩于回人,于是印人恢复之势大挫。同年,法败于英,而丧其根据之地。英已伸其势力于孟加拉。其东印度公司之势,遂不可侮,而蒙古儿帝国不可为矣。其衰弱者,盖由于专制政府之弱点,而恃君主一人之贤否也。人民无爱戴之心,视其存亡,若不相关,况以宗教问题,而撄其怒耶!其皇室又无立储之法,乃使骨肉残杀,而王自奥兰介泊而后,类皆昏愚无知,群小专权。大臣则于承平之时,专事奢侈,且其军队不可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