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人所著中国通史一类的书,目前在台湾流行的,约有十来种,它们各具特殊的风格和优点,但大都是二十年前的旧出版物。由于近二十年来,新的史料与研究结果不断发表,它们的内容已有若干应加补充之处;文字方面,有些也已不能完全配合一般读者的水准。因此,在学校里想为学习中国通史的学生们开列几种课本或参考书,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作者近年在台大讲授中国通史,便经常遭遇这种困难,其他学校讲授同样课程的教师们,想必也有同感。两年前,作者得到写这部书的机会,基于上述的理由,乃不揣浅陋,来作这个尝试,希望能够配合着当前一般大学生的程度,写一部比较适用的历史教本,自然也希望能对其他程度的读者们有些助益。但这部书究竟能否实现作者的希望,只有等待读者的评判。

这部书只是我国历史事实与演进经过的一个简要叙述,其重心共有四点:一、政治社会的变迁。二、对外关系。三、各种制度的演进。四、学术思想的渊源和流派。作者对这四点,都有系统的说明;其他方面的史实,则不详载。所据的资料,除了历朝的旧史,近二三十年来若干学人的研究结果,也颇有采用,尤以史前史和上古史居多,此外极小一部分是作者的心得。作者对于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尽量割爱。文字与章节的编排,则力求浅近简单,避免繁博的引征。重要的来源,则于每章的附注中标明。总之,读者如能从这部书获得一个对中国历史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作者的心愿便算达成。

当今我国的史学研究,在方法上虽较清代有长足的进步,但在研究重点上,仍然承袭清代朴学的余风。以考据个别的历史问题为主,对于整个历史的通盘论述,则未曾著力。诚然,在若干历史问题未获明了以前,写通史无法臻于完善;但个别历史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无限期的工作,而通史一类的著作,则是当前一般读者的迫切需要;因此作者认为两者是不可偏废的。同时作者更虔诚希望当代知名的历史学者们,能抽暇写几部合乎理想的通史,以飨国人,来矫正当前史界偏枯的现象。

作者为才力所限,加以写作时间短促,写来颇感力不从心。书中谫陋谬误之处,自所难免,务请读者不吝指教。写书期间,曾得到不少友好的帮助;初稿写成后,承夏卓如先生详加校订,获益良多;谨在此一并志谢。

1960年5月傅乐成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