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舆服一。

○东国自三韩仪章服饰循习土风。 至新罗太宗王请袭唐仪是后冠服之制稍拟中华。 高丽太祖开国事多草创因用罗旧。 光宗始定百官公服于是尊卑上下等威以明。 及显宗南行文籍散逸制度施为莫知其详。 毅宗朝平章事崔允仪 集祖宗宪章杂采唐制详定古今礼上而王之冕服舆辂以及仪卫卤簿下而百官冠服莫不具载一代之制备矣。 事元以来开剃 发袭胡服殆将百年及

大明

太祖高皇帝赐恭愍王冕服王妃群臣亦皆有赐。 自是衣冠文物焕然复新彬彬乎古矣谨采国史作舆服志。

冠服[王冠服祭服视朝之服王妃冠服王世子冠服百官祭服朝服公服长吏公服冠服通制]。

○王冠服。 靖宗九年十一月契丹主赐冠服。

文宗三年正月契丹主赐冠服。九年五月契丹主赐冠服圭。十一年三月契丹主赐冠服。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九旒冠九章服玉圭。三十二年六月宋神宗赐衣二对各金银叶装*柒匣盛一对。 紫花罗夹公服一领浅色花罗汗衫一领红花罗绣夹三 一条红花罗绣夹包 一条红花罗绣勒帛一条白 绫夹袴一腰靴一 红透背袋盛红罗绣夹复二条腰带二条各红透背袋。 盛罗绣复一条金镀银匣盛一条。 玉一十六稻镂尘百戱孩儿头尾共一十事玳瑁 金 红 成钉一条透犀一十七稻头尾共一十事玳瑁 金 红 成钉。

宣宗二年十一月辽主赐冠冕衣带圭。

肃宗二年十二月辽主赐冠冕章服圭。九年四月辽主赐衣对。

睿宗三年二月辽主赐冠冕衣带。

仁宗二十年五月金主赐九旒冠一顶九章服一副玉圭一面。

明宗二年五月金主赐九旒冕一顶九章服一副玉圭一面。

神宗二年四月金主赐冠服。

康宗元年七月金主赐冠服。

○祭服。 仁宗十八年四月诏定 礼服章王服冕九旒七章。

毅宗朝详定: 凡祀圆丘社稷*大庙先农服衮冕九旒。 每旒十二玉玉用赤白苍相*闲。  亦如之。 版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圆后方前高八寸五分。 后高九寸五分前 后仰玄表朱里。 前后邃延靑纮靑 靑 靑 。 犀簪导长一尺二寸。 衮服玄衣五章绘以山龙华 火宗  裳四章绣以藻米   色 以爵韦。 今以帛代纯以素 以五采绣山火贯于革带白罗中单绣 领大带素终 纽约用组组用赤白苍三色织其垂与绅齐。 革带白玉双佩朱组绶丝网玉环系衣上朱绿带系中单上素袜 带。 赤 赤 赤纯靑  带。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冕服圭九寸冕靑珠九旒靑衣 裳九章 龙山华 火宗 五章在衣绣藻粉米  四章在裳。 白纱中单 领靑缘袖 蔽膝 色绣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 玉佩赤白 绿四彩绶小绶二*闲施金环。 大带表里白罗红绿白袜赤履奉祀朝觐之服也。

○视朝之服。 国初制用 黄袍。 文宗十二年四月礼司奏: "伏准制旨御服备礼之时当服红黄色其余色可服者博考前典以奏。 今按律历志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唐史云: '天子服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三黄为服。' 又曰: '绛纱衣朔日受朝服之。'开元礼云: '皇帝祈谷圆丘服绛纱袍。' 古史云: '一染谓之绛。' 注: ' 红也。' 然则帝王之服备礼则黄 绛三色如宴飨小会取其便宜今所服红黄外更无余色。"

毅宗朝详定: 凡正至节日朝贺大观殿大宴仪凤门宣赦奉恩寺谒祖眞八关会燃灯大会祈谷圆丘出宫王太子纳妃醮戒册王妃王太子临轩发册服 黄袍燃灯小会则服栀黄衣。

忠烈王二十七年五月服色拟于上国以芝黄代 袍未几复用黄袍。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远游冠七梁加金博山附蝉七首上施珠翠犀簪导。 绛纱袍红裳白纱中单黑领靑缘袖*  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红革带金钩* 白袜黑 。 受群臣朝贺服之。

○王妃冠服。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孝慈皇后赐冠服冠饰以七 二凤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 九钿。 翟衣靑质绣翟九等。 素纱中单 领罗 为缘以红色蔽膝如裳色以 为领缘绣翟二等。 大带随衣色革带金钩*  绶靑袜靑 。

○王世子冠服。 文宗十一年三月契丹主赐冠服。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九旒冠九章服牙笏。

肃宗五年十月辽主赐衣带。九年四月辽主赐衣对。

○百官祭服。 仁宗十八年四月诏定 礼服章之制: 一品服亚献以下侍中以上六员七旒冕五章二品服大常卿以下五祀献官以上十五员五旒冕三章三品服功臣献官通事舍人监察御史以下四十一员无旒冕。

毅宗朝详定: 七旒冕每旒十二玉玉用赤白苍相*闲。  亦如之前 后仰玄表朱里。 前后邃延靑纮靑 靑 靑 犀簪导。 玄衣绘以华 火宗  裳绣以藻粉米    色 以爵韦纯以素 以五采绣山火贯于革带。 白罗中单大带素终 纽约用组组用赤白苍三色织其垂与绅齐革带。 玉佩系玄衣上朱绿带系中单上。 玉佩朱组绶素袜 带赤 赤 赤纯靑  带。 亚献以下*大尉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服之。 五旒冕每旒十二玉玉用赤白苍相*闲 亦如之前 后仰。 玄表朱里前后邃延靑纮靑 靑 靑 角簪导。 玄衣绘以宗 藻粉米 裳绣    色 以爵韦纯以素 以五采绣山贯于革带。 白罗中单大带素终 纽约用组组用赤白苍三色织其垂与绅齐革带。 玉佩系玄衣上玄黄带系中单上玉佩缁组绶素袜 带赤 赤 赤纯靑  带。 *大常卿光禄卿黄门侍郞殿中监籍田则有司农卿等服之。 三旒冕三章服衣 藻粉米裳绣 *大祝太史令*大常博士执礼奉礼堂上 律圆丘则上帝配主二大祝服之。 三旒冕一章服衣无章裳  尙衣奉御赞引赞者通事舍人御史圆丘则五帝大祝等服之。 平冕无旒衣裳无章革带堂下 律*大乐令七祀功臣献官谒者*大官令良 令守宫令郊社令掌牲令大官丞祝史等*大庙则*大庙令宫 令服之。 黑介 绯绢衣绯绢袴 涂铜赤革带绯韦 斋郞服之。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群臣陪祭冠服比中朝臣下九等递降二等王国七等通服。 靑罗衣白纱中单 领袖 红罗裙 缘红罗蔽膝红白大带方心曲领革带绶环白袜黑履冠五顶五梁至一梁角簪导。 服样一副罗衣中单裙蔽膝大带方心曲领白袜黑履全服* {段}。 靑罗十一匹白罗十一匹红罗六匹 罗四匹靑绢三十五匹白绢三十五匹红绢十七匹 绢十匹生绢七十一匹。 绶样三副紫锦绶一副银环二赤锦绶一副鍮石铜环二绿锦绶一副鍮石铜环二绶料紫锦绶五副赤锦绶六副绿锦绶三十五副五色线七斤革带银钩* 一副鍮石铜钩* 一副。 第一等秩比中朝第三等服五梁冠革带银钩* 紫锦绶银环。 第二等秩比中朝第四等服四梁冠余同前。 第三等秩比中朝第五等服三梁冠革带铜钩* 紫锦绶铜环。 第四等第五等秩比中朝第六等第七等服二梁冠赤锦绶铜环。 第六等第七等秩比中朝第八等第九等服一梁冠绿锦绶铜环。

○朝服。 毅宗朝详定: 凡正至节日朝贺每朔三大朝贺等事服之。

恭愍王二十一年十一月敎: 象笏红    罗朝服皆非本国之产今后侍臣外东西班五品以下用木笏角带紬纻朝服。

○公服。 光宗十一年三月定百官公服: 元尹以上紫衫中坛卿以上丹衫都航卿以上绯衫小主簿以上绿衫。

毅宗朝详定: 文官四品以上服紫红 佩金鱼常 六品以上服绯红 佩银鱼官未至而特赐者不拘此例。 九品以上服绿阁门班武臣皆紫而不佩鱼内侍茶房等官除本服外亦皆紫而不佩鱼。 西京留守视尙书副留守视三品以下各依本品东南京副留大都护牧副使以上服紫佩金鱼都护牧判官知州事以上衣带鱼从本品借紫绯不佩鱼。 知州副使以下服紫绯者不得着红 。 凡带公侯伯通犀金玉班犀不佩鱼宰臣枢密金玉班犀及方团球路。 文官八座左右常侍御史大夫翰林学士承旨侍臣三品以上武官上将军以上金班犀文武三品及侍臣给舍中丞以上班犀金涂银文武四品以下常 官金涂银犀。 阁门通事舍人以下祗候以上金涂银 外官不许着犀两府及承制文武三品以上四品知制诰翰林东宫侍讲侍读学士宝文阁直学士待制正四品知阁门内侍行头员茶房侍郞以上 衫红 。 官未至而特赐者不拘此例。 凡笏服紫绯者以象服绿者以木其制上挫下方。

○长吏公服。 显宗九年定长吏公服: 州府郡县户长紫衫副户长以下兵仓正以上绯衫户正以下司狱副正以上绿衫幷靴笏。 州府郡县史深靑衫兵仓史诸坛史天碧衫无靴笏。

○冠服通制。 成宗八年三月始定东西北面兵马使玉带紫襟兵马副使紫衣带剑。

德宗三年正月诏百官衙仕常服紫衣无益于事若非扈从皆着 衫。

神宗元年五月防戍中郞将许着有角 头。 防戍中郞将本非使命故无角至是 许揷角。五年四月始令文班五六品丞令带犀为 秩。

高宗三十九年王许崔沆苍头着 头。 旧例唯诸王宗室宫宅苍头着 头谓之紫门假着。 权势两班家奴着 头自沆始。

忠烈王元年七月定朝官服章: 宰枢以上玉带六品以上犀带七品以下黑带。四年二月令境内皆服上国衣冠开剃蒙古俗剃顶至额方其形留发其中谓之开剃。 时自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唯禁内学馆不剃左承旨朴恒呼执事官谕之于是学生皆剃。

忠惠王后五年七月监察司令五敎两宗僧皆着缁衣。

恭愍王六年闰九月司天少监于必兴上书: "玉龙记云: '我国始于白头终于智异其势水根木干之地以黑为父母以靑为身。' 若风俗顺土则昌逆土则 风俗者君臣百姓衣服冠盖是也。 今后文武百官黑衣靑笠僧服黑巾大冠女服黑罗以顺土风。" 从之。十六年七月敎曰: "我国群臣冠服旣以土风所宜制定 有上下之辨不可易也。 近来轻改 便尊卑混淆。 今后诸君宰枢代言判书上大护军判通礼门三司左右尹知通礼门黑笠白玉顶子三亲从诸摠郞三司副使八备身前陪后殿护军黑笠靑玉顶子诸正佐郞黑笠水精顶子省台成均典校知制敎员及外方各官员黑笠随品顶子县令监务黑笠无台水精顶子。"九月百官始着笠朝谒。二十一年五月命代言班主以上皆戴黑草方笠。二十三年四月命宰相台省重房阁门着笠。

辛禑元年十二月始令各司胥吏着白方笠。八年七月宪府与书云观启: "我国木性不宜服黄白赤色衣。"十三年六月始革胡服依

大明制。 自一品至九品皆服纱帽团领其品带有差。 一品重大匡以上钑花金带二品两府以上素金带自开城尹及三品大司宪至常侍钑花银带判事至四品素银带五六品至七品门下录事注书密直堂后三司都事艺文春秋馆典校寺成均馆八九品外方县令监务角带东西班七品以下毡帽丝带西班五六品高顶笠毡帽丝带其仕诸都监各色者纱帽品带指谕行首内侍茶房及承命出外者东西班时散勿论 以上纱帽品带 外角带两府代言班主台* {谏}诸道按廉雨雪则高顶笠顶玉三都监五军录事宰枢所知印有角头巾禄官仕时同三馆各领尉正坎头高顶笠直领缠带白甲牵龙引驾及京外前衔正顺以下高顶笠丝带两府前衔与见任同两府封君前衔奉翊通宪本品冠服成均生员京外学生权务及无职士人高顶帽平顶头巾丝带别监小亲侍给事紫罗头巾细 缠带乐官绿罗头巾饭房水房灯烛上所[主宫中灯烛之人谓之灯烛上所。]高顶笠直领毡帽缠带坎头。 诸司胥吏平顶头巾工商同。 百姓虽有职者高顶笠丝带直领缠带。 巡军螺匠团领 衣缠带唯所由团领 衣。 丁吏黄衣抄紫衣其头巾与带仍元制以其微贱不改。[抄者大内使令奴之名常着紫衣乌巾内侍奉命出使者率行。]

恭让王三年正月都评议使司请定平壤府土官冠服东西班为头各一人纱帽品带其余五六品高顶笠品带七品以下高顶笠 儿知印主事平顶巾。

舆辂[王舆辂王世子舆辂命妇车]。

○王舆辂。 靖宗九年十一月契丹主赐车辂。

文宗三年正月契丹主赐车辂。 九年五月又赐之。 十一年三月又赐之。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象辂。

宣宗二年十一月辽主赐车辂。

肃宗二年十二月辽主赐车辂。 九年四月又赐之。

睿宗三年二月辽主赐车辂。

仁宗二十年五月金主赐象辂。 十月有事于*大庙乘之。二十二年正月乘象辂祀圆丘。

毅宗朝详定: 象辂朱漆金涂银装以象饰诸末。 驾 白马六祀郊庙乘之。  * 辇以* { } 为屋朱漆金涂铜龙凤装金银线织成黄盘龙 褥一案一长竿一 朱漆案铺以红绣长竿饰以银龙头上元燃灯八关会御楼大赦乘之。 其还阙乘平辇其制如 * 而无屋。

明宗二年五月金主赐象辂。

神宗卽位问宰辅云: "嗣王谒*大庙例乘上国所赐象辂今未受赐而卜 有日将修旧耶抑新制乎 " 宰辅曰: "宜用仁宗旧物。" 从之。二年四月金主赐车辂。

康宗元年七月金主赐车辂。

○王世子舆辂。 文宗十一年三月契丹主赐车辂。十九年四月契丹主赐车辂。

肃宗五年十月辽主赐车辂。 九年四月又赐之。

○命妇车。 忠烈王二十九年五月依上国 例定: 诸王宰枢承旨班主夫人乘朱漆车三四品夫人黑漆车事竟不行。

印章[王印章王世子印章诸衙门印符验]。

○王印章。 靖宗九年十一月契丹主赐印绶。

文宗三年正月契丹主赐印绶。

宣宗二年十一月辽主赐印。

肃宗二年十二月辽主赐印。

仁宗二十年五月金主赐金印一面。

明宗二年五月金主赐金印一面驼纽。

神宗二年四月金主赐金印。

康宗元年七月金主赐金印。

忠烈王七年三月元赐驸马国王宣命征东行中书省印。 先是王奏曰: "臣旣尙公主乞改宣命益驸马二字。" 许之。八年九月元赐驸马国王印。

恭愍王十九年五月,

太祖高皇帝赐金印一颗龟纽 绶其文曰'高丽国王之印。'

○王世子印章。 肃宗五年十月辽主赐印绶。

忠烈王十七年九月元赐金印。

○诸衙门印。 忠烈王五年五月元赐佥议府正四品铜印一颗。七年九月元升佥议府为从三品铸印赐之。十九年三月元赐两台银印一颗。

恭愍王十八年六月以诸衙门印信 小 收礼仪司改铸新印赐之。

辛禑二年五月改铸六曹印以旧印小也。七年九月以中外官印制无等改铸之。

○符验。 辛禑十二年正月,

太祖高皇帝收纳前元给付铺马蒙古文字八道颁降符验双马四道玄字四十七号玄字四十八号玄字四十九号玄字五十号单马二道洪字二十二号洪字二十三号起船二道安字一千三百三十六号安字一千三百三十七号。

仪卫[朝会仪仗法驾卫仗燃灯卫仗八关卫仗西南京巡幸卫仗奉迎卫仗宣赦仪仗]。

○凡遇大礼大朝会则有内外仪仗。 毅宗朝详定: 大观殿朝会节日正至贺礼殿庭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各二人[放角紫衣束带。]大伞一在左阳伞一在右军士六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衣带同前。]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束带。]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将校二人[衣服同前。]军士五十人分左右。[衣甲把小旗枪。]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十人分左右。[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 黑 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妆长刀队。]军士十人分左右[紫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一军士二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笔硏案一军士二人[衣服同前。]银球仗殿省南班员二十人分左右[紫公服红 。]衙仗一百人[放角紫公服  执杖子。]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带同上执旗。]班士十四人[放角紫衣束带八人佩刀先排六人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带与中禁指谕同。]行首二人[衣服与中禁行首同。]班士十人[放角紫衣束带把黑 红罗号斫子。]殿上上将军二人千牛大将军二人 分左右[放角紫衣红 。]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放角紫衣束带佩刀。] 殿门外仪卫如常仪。 宣麻朝会则上将军二人大将军二人[紫衣红 。]备身将军八人分立于殿上左右[紫衣束带佩刀。]中禁十人都知十人各分立于殿庭左右仪卫只设阳雨伞绞床笔硏案。 若立春及人日凡殿门外朝会上将军二大将军二备身将军八分立于殿庭左右中禁十人都知十人分立于殿门内外凡仪注如上仪。

高宗十六年十一月诏诸备身将军上大将军指谕牵龙引驾复着锦衣。

恭让王二年正月卫尉判事李敏道仿中国制制新仪仗: 持仗人皆着靑红染布衣 以锦纹或着帽或着笠。 文宗元年七月门下省奏: "谨按前典戟之为制如枪两 施刃其端。 魏武帝门戟用虾 头以悬 旒长一丈二尺杂以靑黄。 今宫殿及*大庙门戟皆作鬼面实无所据。 乞依古制改 为虾 头。" 从之。

○凡法驾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长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紫衣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十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二百人[靑衣同心  骑。]金吾折冲都尉将军二人[衣紫甲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四人[衣服同前。]军士八十人[  铁甲骑。]金吾果毅将校二人[服色同前队。]军士八十人分左右[甲骑与折冲队同。]行漏舆一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束}带执杖。]军士八人[立角紫宝祥花衣假银带。]太史局吏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 虞侯 飞队领将校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军士四十八人分左右。[  甲骑。] 防牌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衣皮甲持小旗枪。] 飞将校二人[铁甲执旗骑。]军士二十四人分左右[衣甲佩刀骑。]前行绣鞍马十二匹甲马八匹控军士四十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红*(){ }束带执杖子。]军士九人[ 纱帽紫小袖衣束带。]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服与前行马控军士同。]彩罗幡十分左右军士二十人[立角绣抹额随幡色大袖衣铜镀金带。]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黄绣幡十分左右军士二十人引将校二人[衣服 同前。]靑曲柄大伞一中道靑阳伞二分左右拱鹤八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平辇一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分前后[ 放角锦衣束带佩长刀。]拱鹤三十二人[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银球仗四十殿省南班员分左右[紫公服红 骑。]御甲担一中道拱鹤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靑曲柄大伞一中道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拱鹤八人[金 冒子锦衣束带。] * 一中道引驾一人护军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拱鹤四十八人。[衣带 如奉平辇人。]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金 冒子锦衣假银带。]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中书主宝吏一人[紫衣  陪其后。]军士十六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符宝郞一在道右[具公服骑。]中卫军旗一在左军士二人[衣甲兜牟。]拱鹤军旗一在右军士二人[衣服同前。]靑龙幢二白虎幢二朱雀幢二玄武幢二红绣幢二分左右军士二十人[立角绣*末{抹}额大袖衣各随幢色假银带。]靑幢十赤幢十白幢十黄幢十黑幢十分左右军士一百人[服色同前。]引将校二人。[服色与银妆长刀队将校同。]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衣服同前。]军士四十人。[金 冒子紫窄袖衣假银带。]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银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二十人。[紫罗冠绯罗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 。] 丝戟小旗枪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四十人分左右[衣铁甲。]银斫子红罗号四军士八人[衣朱甲。]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戟幡四军士八人[衣白甲。]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锦冒子锦衣红 带。]静鞭承旨四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节六旌二各分左右旌节郞八人[紫公服红 骑。]水精杖一在左郞将一员钺斧一在右郞将一员[并放角锦衣束带。]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班士三十六人并分左右[衣紫甲佩刀先排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服与中禁指谕同。]班士二十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把黑 红罗号斫子。]行首二人[佩刀执旗。]红绣扇十二孔雀扇四蟠龙扇二承旨三十六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孔雀伞二分左右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十二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御牵龙二十二人[金 帽子锦衣金涂银束带。]御辂一中道奉辂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拱鹤一百五十人[武弁冠绯宝祥花衣铜镀金带。]银斫子红罗号四郞将四人分左右[金 帽子锦衣或别将充。]内侍官分左右御弓箭将军一人中道[锦衣束带骑。]承制员仗内横行雨伞二在玄武幢后分左右夹伞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后行马八匹控军士十六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后拥马四匹分左右控军士八人[锦帽子宝祥花衣假银带。]左上将军一人右上将军一人千牛大将军二人分左右[ 锦衣红 骑。]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分左右。[ 衣紫甲佩长刀执旗骑。] 龙虎卫身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三十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军士六百人。[  甲骑。] 白铁甲小旗枪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二人[ 衣甲佩刀执旗。]军士二百人分左右后殿祗应官分左右监察御史二人分左右驾后金吾折冲都尉二人[衣皮甲佩刀执旗骑。]将校四人[衣服同上骑。]军士八十人。[衣铁甲骑。]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二百人[衣甲翊卫鹰扬军充。]太仆马二十匹控军士四十人[帽子小袖衣束带。]雨伞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同前。]后殿领将军一[锦衣红 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五人[放角紫衣佩长刀执旗。]军士一百人[紫衣执长刀。]郊庙则册祝敎书楼子若干在卤簿赤龙大旗之次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执杖子。]护楼子将校若干[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若干[立角绯大袖衣假银带。]引驾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放角紫公服红 。]安国伎一部杂伎一部各四十人分左右高昌伎一部十六人在左天竺伎一部十八人在右宴乐伎一部四十人分左右吹角军一部二十人分左右 在驾前[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吹螺军一部二十四人在驾后[ 纱帽子紫衣假银带。]驾后中道太子公侯伯宰臣左文班右武班郊庙亲祀回驾至仪凤门颁德音环列为充庭之仪。

高宗十二年九月王幸干圣寺崔瑀在其家楼上望见驾前拱驾军着黑帽曰: "此亦近卫不宜着黑帽。" 因奏请: "盖陪拱鹤军依牵龙例着金 帽。" 从之。 非法驾着金 帽始此。

忠烈王二十七年五月黄伞僭拟上国以红伞代之。 遂除舞蹈警 之礼。三十年复用黄伞。

○上元燃灯。 奉恩寺眞殿亲幸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把长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靑衣同心  骑。] 防牌队领将校十人[衣甲佩刀执旗。]军士二百人分左右。[衣甲白 小旗枪。]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人[衣服同前队。]军士一百五十人分左右。[衣铁甲把小旗枪。]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分左右[ 纱帽子紫小袖衣。]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执杖子。]军士九人[ 纱帽子紫小袖 衫假银带。]行炉茶担中道军士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前行马十四匹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拱军士二十八人分左右。[服同行炉茶担军士。]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骨朶子队。]军士二十人分左右[服同前行马控军士。]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假银带。]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服同银妆长刀队。] 银 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同银妆长刀队。]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 。]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军士十二人[ 纱帽子小袖 衫假银带。]银球杖四十殿省南班员分左右[紫公服红 骑。]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次左右侍臣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束带。]戟幡四军士四人分左右[白甲兜牟。]红罗银斫子四军士四人分左右[衣朱甲。]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各军士二人[衣服同前。]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平兜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军士三十二人[服同御甲担。]红绣扇十二孔雀扇四盘龙扇二各分左右承旨十八人[放角锦衣束带。]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郞将各二人[服同前。]静鞭承旨四人[服同前。]节六旌二各分左右旌节郞八人[紫公服红 骑。]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各军士二人[衣服同前。]引驾一人[服执同平兜辇引驾。] * 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军士四十八人[衣服与护平辇人同。]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衣甲十二人佩刀先排八人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服与中禁指谕同。]行首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放角锦衣束带把黑 红罗号斫子。]御牵龙二十二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红罗号银斫子四郞将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内侍官分左右御弓箭将军一人中道[锦衣束带骑。]承制员仗内横行左右上将军二人[锦衣红 骑。]左右千牛大将军二人[衣服同前。]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锦衣束带佩刀骑。]后殿祗应官分左右监察御史二分左右。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分左右[衣皮甲把长刀。]后行马四匹控军士八人。[ 纱帽子小袖衣腰带。] 卫身马队领都将二[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分左右[服执同上骑。]军士四百人分左右。[  甲骑。] 后殿队领将军一[放角锦衣佩刀执旗骑。]将校五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刀。]引驾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安国伎杂伎各四十人分左右吹角军士十六人分左右 在驾前吹螺军士二十四人在驾后。

○仲冬八关会出御看乐殿卫仗。 毅宗朝详定: 仪卫士三千二百七十六人左右黄龙大旗各一植在殿阶之东西稍南护旗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平巾  袴绯衣。]衙仗将校一百人。[放角紫公服执藤杖子坐殿后分立银球仗之次。]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刀执旗。]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紫衣束带执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六人[衣佩 同前队。]军士一百人。[靑衣同心束带  。] 防牌队。 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服同前。]军士二百人。[衣甲防牌执小旗枪在白甲队外。]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二人[衣服 同前队。]军士一百五十人[衣甲执旗枪。]至驾后环卫坐殿后拥立第三阶左右前行马十四匹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执旗佩刀。]控军士二十八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分左右在仗内。]驾前景灵殿员一中道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军士十六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中书主宝吏一人陪其后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水灌子各一军士四人[衣服同前。]孔雀大伞一在辇前中道拱鹤四人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六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平兜辇一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奉辇都将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长刀。]将校二人[衣服同前。]拱鹤三十二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束带。] 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分左右[黑帽子紫小袖衣在球仗外。]银球仗四十殿省南班员分左右。[紫公服红 。]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二十人在侍臣行外[服与奉辇拱鹤同。]银斫子红罗号四军士四人[衣朱甲。]妆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放角锦衣红 束带。]戟幡四军士八人。[衣白甲。] 银 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妆长刀队。]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 。]罕一在左毕一在右拱鹤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红 束带。]静鞭承旨四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旌二节六分左右旌节郞八人[紫公服红 具穿执。]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郞将各二人[ 放角锦衣束带郞将或别将充。]中禁班领指谕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衣紫甲先排六人执弹弓十四人佩刀。]都知班领指谕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把黑 红罗号斫子。]红绣扇八孔雀扇四蟠龙扇二承旨十四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孔雀大伞一在辇前中道指谕将校一人[服同前。]拱鹤军士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衣紫甲佩刀执旗。]坐殿后升上阶分左右左右上将军二人千牛大将军二人 分左右[锦衣红 。]坐殿后升立负 左右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六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 * 辇一引驾及都将将校与平辇同奉辇拱鹤四十八人[衣服与奉平辇军士同。]银斫子四分左右都将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御牵龙班二十二人。[服同前。]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佩同前。]军士一百人。[靑衣同心束带把长刀。] 卫身队领都将二人将校二十人分左右[衣甲佩长刀执旗。]军士四百人分左右。[衣甲佩弓箭。] 后殿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长刀执旗。]将校五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紫衣束带执长刀 在环卫后。]引驾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坐殿后第二阶左右升立吹角军士三十人在驾前分左右吹螺军士三十人在驾后宣 后敎坊乐官曲直华盖近仗仪卫以次上阶。

○西南京巡幸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衣执刀。]五方旗各一引将校五人[服执同前队。]夹军士十人。[平巾 绯衣 袴。] 淸游队领都将四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四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四十人分左右。[靑衣同心束带  骑。]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八十人分左右。[靑衣同心束带把丝戟小旗枪。] 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十二人分左右[ 纱帽子紫紬小袖衣束带。]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束带执杖子。]军士六人[服与骨朶子队军士同。]行炉茶担各一中道军士六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前行马十二匹控军士二十四人分左右。[衣带同前。]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束带。]绞床水灌子各一中道军士四人[服与骨朶子队军士同。]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服同前队。] 白 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紫衣佩刀执旗。]军士十二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中书主宝吏一人陪其后军士十二人[服与绞床水灌子军士同。]细弓箭将校六人[紫衣束带。]紫绣扇一十分左右承旨十人[放角紫衣束带。]靑大伞一夹军士六人[ 纱帽子紫衣束带。]阳伞一军士四人[衣服同前。]静鞭承旨四人[服与前队承旨同。]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二人[紫衣放角束带。]引驾一人[放角紫衣束带执杖子。]中禁班领指谕二人[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分左右[紫衣束带佩刀先排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一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十六人分左右[紫衣束带把红罗号黑 斫子。]御辇中道护辇牵龙班班士十四人[金 帽子紫衣束带。]控鹤二十四人[紫罗冠紫衣束带。]轿子一中道护轿子将校一人[紫衣束带佩刀。]军士三十人[服与御辇拱鹤同。]内侍官分左右御弓箭将军一人中道[放角紫衣束带骑。]承制员仗内横行左右上将军二人[放角紫衣束带骑。]千牛大将军二人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 分左右[衣服同前。]后殿官监察御史分左右。 玄武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三十人分左右[靑衣同心束带执刀。]后行马四匹控军士十二人。[ 纱帽子紫紬小袖衣束带。] 卫身马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三十人[靑衣同心  骑。]细弓箭军士四十六人分左右[靑衣束带。]雨伞一军士四人。[服与后行马控军士同。] 后殿队领将军一人都将二人[ 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二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三十人分左右[紫衣束带佩刀。]巡检左右府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骑。]指谕六人[郞将别将散员交差衣佩同上。]军士一百五十人[靑紫衣执兵仗。]随驾敎坊乐官四十五人淸乐五人吹角军士一十人在驾前分左右吹螺军士一十人在驾后。

○西南京巡幸回驾奉迎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分左右。[靑衣同心  骑。] 防牌队领将校十人[衣甲佩刀执旗。]军士二百人分左右。[衣甲白 小旗枪。]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将校十人[服执 同前队。]军士一百五十人分左右。[衣甲丝戟小旗枪。]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四十人分左右[ 纱帽子紫小袖衣。]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执杖子。]军士九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前行马十四匹控军士二十八人分左右。[服色与行炉茶担军士同。]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服色与前行马军士同。]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假银带。]御甲担一中道军士四人。[服同银妆长刀队。] 银 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紫罗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国印书诏宝担各一分左右军士十二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放角锦衣束带。]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六人黄伞一在左红伞一在右军士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引驾一人[放角锦衣束带执杖子。]平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军士三十二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银球仗殿省南班员四十人分左右[紫公服红 骑。]孔雀伞一中道军士六人红黄伞各一如平兜辇前 * 辇一中道护辇都将二人将校二人军士四十八人[衣服与护平辇人同。]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锦帽子锦衣束带。]静鞭承旨四人[放角锦衣束带。]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二人[服同静鞭承旨。]银斫子红罗号四军士四人[衣朱甲。]戟幡四分左右军士八人[衣白甲。]中禁班指谕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甲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衣甲佩刀先排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服与中禁都将同。]行首二人[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班士二十人[放角锦衣束带把红罗号黑 斫子。]红绣扇十二孔雀扇四蟠龙扇二承旨十八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靑曲柄大伞一中道夹军士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阳伞一中道夹军士二人[衣带同前。]御辇中道牵龙班行首二人军士二十人[衣带 同前。]银斫子红罗号四郞将四人[服同靑曲柄大伞夹军士。]上将军二人大将军二人[锦衣红 骑。]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锦衣束带佩刀骑。]后行马四匹控军士八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 玄武军队领都将二人[衣紫甲佩刀执旗。]将校十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分左右。[衣皮甲执刀。] 卫身马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二十人[服执骑同前。]军士四百人分左右。[  甲骑。] 后殿队领将军一[放角锦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将校五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刀。]雨伞二军士二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敎坊乐官一百人分左右安国伎四十人杂剧伎一百六十人各分左右吹角军士十人 在驾前吹螺军士十人在驾后各分左右驾至仪凤门颁德音环卫为充庭之仪。

○宣赦仪仗。 高宗八年十月御仪凤楼宣赦。 仪仗用执擎军一千六百九十三人指谕将校一百四人中禁都知二十人左右旌节南班员十人左右银球仗南班员四十人 分球庭左右。 其仪 * 辇指谕二人军士四十八人平兜辇指谕二人军士三十二人大伞指谕一人军士八人追伞军士四人阳伞军士八人雨伞军士四人戟幡白甲军八人银枪朱甲军八人黄绣幡军士四人御甲担军士四人绞床水灌子军士四人书册笔砚军士四人行炉茶担军士四人红背子二十人指谕二人长刀军士二十人指谕二人骨朶子军士四十人指谕二人金 帽子军士四人指谕二人注陪军士十二人前行马军士二十八人指谕二人后行马军士八人彩罗幡十军士二十人指谕二人黄罗幡六军士十二人指谕二人白罗幡四军士八人指谕二人黑罗幡黄罗幡靑幡幢红罗幡白幡幢各十军士各二十人指谕各二人印陪军士十二人秘书省淸坪军士四人尙舍倚子军士九人马一军士四人先排军一百人指谕六人前游马军一百人指谕六人防牌军二百人玄武军一百五十人指谕各十人白甲军一百五十人指谕十二人卫身马军四百人指谕五人弓箭将校十二人赦旨都监直将校二人。

卤簿[法驾卤簿燃灯卤簿八关卤簿巡幸奉迎卤簿宣赦卤簿小驾卤簿王太子卤簿百官仪从外官衙从]。

○法驾卤簿。 毅宗朝详定: 第一引开城令中道淸道拱鹤一人[ 角紫衣束带执杖。]锦络缝衣军十人冷里军六人分左右[ 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散手军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第二引开城尹中道淸道拱鹤一人锦络缝衣军十人冷里军十人散手军十人 分左右[衣服与令仪注同。]第三引御史大夫中道淸道控鹤一人[仪注与开城尹同。]指挥仪仗使正郞二员[具公服骑。]指挥员二十二[紫衣。]淸道电吏二十人分左右。[放角紫衣执杖子。] 红门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放角紫衣束带佩长刀执旗。]夹军士各二十人[平巾 抹额绯衣 袴。]五方旗各一依其方色在红门大旗*闲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十人。 朱雀中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白泽旗二分左右夹军士二十四人。 黄麒麟中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 白象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四十人左右龙旗各五引将校二人左右彩旗各五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白龙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天下*大平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 左右西王母大旗各一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六十人。 驾云执拍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捧宝珠仙人大旗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四海永淸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白泽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捧如意珠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五方龙中旗五各依方色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五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双舞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二十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四十人。 赤龙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孔雀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左靑龙中旗一右白虎中旗一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碧凤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金 旗二宝珠旗二火珠旗二赤豹旗二胡人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驾云吹笛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火珠旗二神龟负书旗二彩旗十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二十八人。 黄龙大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君王万岁中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角* 旗二白象旗二玄鹤旗二凤旗二夹军士十六人。 宝珠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四十人。 金 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鸾大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白麒麟旗二神龟含珠旗二鸾旗二黄狮子旗二赤狮子旗二赤豹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四人。 龙马大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黑狮子旗二白狮子旗二靑狮子旗二麒麟旗二凤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五色龙旗各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黄龙负图旗二孔雀旗二驺牙旗二  旗二天鹿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神龙含珠旗二 邪图旗二黄龙负图旗二白鹤旗二玄鹤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旗二周 旗二三角兽旗二龙马旗二黑旗二各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二十人。 玄旗一中道绣龟蛇合形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 白泽旗二龙马旗二一角兽旗一白鹤旗一彩旗五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八人在左。 白泽旗一三角兽旗一周 旗一天鹿旗一彩旗五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八人在右。 黑大旗四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八十人。[已上衣服并与红门大旗队同。] 弓箭二十军士二十人。[ 头冠衣服同前。]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金钲十军士十人。  鼓十军士三十人分左右。  鼓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银 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班剑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已上衣服与夹旗军士同。] 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银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平巾 抹额绯衣 袴。]  杖子二十鍮石钺斧二十各分左右军士四十人。[衣服同前。] 蛙 幡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银妆长刀二十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立角绯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上元燃灯奉恩寺眞殿亲幸卤簿。 毅宗朝详定: 第一红门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凡将校服色下 同。]夹军士四十人。[平巾 抹额*(){绯}衣 袴凡夹旗人服色下 同。] 天下*大平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四海永淸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五方旗各一引将校一人夹军士十人。 白泽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四十人。 彩旗一百分左右引将校二十人夹军士二百人。 一角兽大旗二驺牙大旗二,黄龙大旗二天鹿大旗二捧宝珠仙人大旗二交龙大旗二白龙大旗二龙马大旗二  大旗二 分左右引将校各二人夹军士各四十人。 后殿黑大旗四分左右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八十人。 弓箭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头冠绯衣 袴。]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平巾 绯衣 袴。] 金钲十军士十人分左右。  鼓十军士三十人分左右。  鼓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银 小旗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衣服 同前。] 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紫宝祥花衣假银带。] 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平巾 *末{抹}额绯衣 袴。]  杖二十鍮石钺斧二十军士四十人各分左右。 蛙 幡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衣服 同前。] 银妆长刀二十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绯宝祥花袖衣假银带。] 涂金妆长刀二十领将校二人军士二十人分左右。[衣服 同前。]

○仲冬八关会出御看乐殿卤簿。 毅宗朝详定: 左右红门大旗一引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军士四十人[平巾  袴绯衣。]弓箭队军士二十人。[ 头冠 袴绯衣。] 彩旗一百军士二百人[服与红门大旗军士同。]引旗将校二十人。[服色与红门大旗同。]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平巾  袴绯衣。]  杖二十军士二十人。   二十军士二十人。  鼓一十军士三十人。 金钲一十军士十人[衣服 与豹尾枪军士同。]吹角军士十人。[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蛙 幡二十军士二十人。 鍮石钺斧二十军士二十人。 小旗银 枪二十军士二十人。 黑 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 同执钲人。] 银妆长刀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与吹角军士同。] 涂金妆长刀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与银妆长刀同。] 领将校二人。[服色与护旗将校同。] 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衣服与涂金妆长刀执军士同。] 自红门大旗至哥舒捧 相次分左右排列左右。 小龙旗各一夹军士四人。[平巾  袴绯衣。] 五方旗各一引将校五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夹军士十人。[衣服与夹小龙旗军士同。]

○西南京巡幸还阙幸迎卤簿。 毅宗朝详定: 红门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夹军士各二十人。[平巾 抹额绯衣 袴。] 天下*大平大旗一中道引将校一人[服同红门旗将校。]夹军士二十人。[服同前夹军士。] 四海永淸大旗一二仪交泰大旗一 中道。[引将校夹军士衣服 与天下*大平旗同。] 五方旗各一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十人。[ 衣服与大旗同。] 白泽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彩旗九十分左右引将校十八人夹军士一百八十人。 白狮子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四十人。 胡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靑龙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赤象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彩凤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黄狮子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驾龟仙人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白骐 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彩凤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后殿黑大旗二分左右引将校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衣服 同上。] 冷里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纱帽子紫紬小袖衣假银带。] 豹尾枪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杖子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衣服 同上。] 弓箭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头*(){冠}余衣服同上。] 蛙 幡枪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银 枪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鍮石钺斧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鼓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  鼓一十分左右军士三十人。 金钲六分左右军士六人。 黑 斫子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衣服 与冷里军同。] 银妆长刀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涂金妆长刀一十分左右军士一十人。 哥舒捧一十分左右军士十人。[衣服 同上。]

○宣赦卤簿。 高宗八年十月御仪凤楼宣赦用仪仗军一千三百八十人。 凤曳军六十人盘车军二十人指谕将校六十二人 着绣衣分列球庭左右。 红门大旗二分左右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五方中旗各一依其方色排列红门大旗*闲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人。 彩旗十分左右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十人冷里军二十人散手军二十人 分左右。 黄质白泽大旗二分左右。[队夹同红门大旗。] 彩旗十分左右。[队夹同红门队彩旗。] 豹尾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绿质一角兽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 同前队。] 引口吹幡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碧质驺牙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 同前队。]  杖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天下*大平旗一中道队正一人夹军士二十人。 红质黄龙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与驺牙大旗同。]  头弓箭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四海永淸大旗一中道队正一人军士二十人。 黄质天鹿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与黄龙大旗同。]  鼓十分左右军士各五人。 金铮十分左右军士各五人。 二仪交泰大旗一中道。[队夹与四海永淸旗同。] 白质捧宝珠仙人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 同天鹿大旗。] 摇鼓枪二十军士二十人。 吹角二十军士二十人 分左右。 红质鸟 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 同前队。] 钺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五方龙中旗各依方色排列中道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人。 蓝黄质白龙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 同鸟 大旗。] 银枪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黄质龙马大旗二彩旗十 分左右。[队夹 同前队。] 斫子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 碧质  大旗二分左右。[队夹同前队。] 银妆长刀二十镀金长刀二十哥舒捧二十军士各二十人 分左右。 黑大旗四黄龙大旗二 分左右队正各一人夹军士各二十人。

○小驾卤簿。 毅宗朝详定: 只设红门大旗二后殿黑大旗二其余以次差 。 凡仪仗有司各以令式排列如常仪。

○王太子卤簿。 文宗十年六月礼司奏: "队仗 吹当 大驾之半。 乞令卫尉寺分隶詹事府。" 从之。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校四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长刀。]淸道电吏八人分左右。[放角执杖子。] 白泽中旗二三角兽中旗二白狮子中旗二驺牙中旗二引将校二人夹军士各二人。 杂彩旗二十引将校四人夹军士各二人 分左右。[引将校皆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皆平巾 *末{抹}额绯衣 袴。]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二十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假银带。]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军士八人。[衣服各与银骨朶子队同已上 分左右。] 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中道。[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绞床水灌子各一分左右军士四人。[衣服同前。] 书函笔硏案各一军士四人。[衣服同前。] 银斫子队军士十六人分左右。[紫罗冠绯罗背子绿罗汗衫紫绣包 。] 都知班十二人分左右[放角锦衣束带把斫子。]行首二人。[佩刀执旗。] 中禁班十人分左右[衣甲佩刀行首执旗先排执弹弓。]大伞二拱鹤四人[金 帽子锦衣束带。]靑阳伞二拱鹤四人。[衣服同前。] 牵龙班指谕二人将校八人分左右[金 帽子锦衣金涂银束带。]雨伞二拱鹤四人茶房衣房军士各十五人[靑衣。]后拥马二匹控军士十四人。[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 玄武队领将校四人军士一百人分左右。[衣服 如先排队。]

○百官仪从。 显宗十四年六月式目都监奏定: 詹事府丞给从三人司直以下录事以上各给从二人。

献宗元年九月诏: 自今宰相枢密随驾者许令张伞以为恒式。

明宗二十年判: 守太师太傅太保各丘史二十二守太尉守司徒司空十六公侯二十伯子男十四中书令门下侍中二十二门下中书侍郞平章事二十 知政事十六知省事政堂文学十五左右常侍十直门下给事中左右* {谏}议八起居注起居舍人左右司谏六左右正言五尙书令二十二左右仆射十四知省事八左右丞七左右司郞中六左右司员外郞五枢密院事十六使十五知院事同知院事十四副使十三密直学士十知奏事九承宣八六尙书官判事十五六尙书上将军十殿中监近仗诸卫大将军卿监祭酒八六尙书官知部事八近仗诸卫将军诸曹侍郞七近仗诸卫中郞将诸曹郞中六近仗诸卫郞将诸员外郞五三司判事十五使知司事八副使六判官五御史台判台事十二大夫十知台事八中丞七杂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六监察御史五秘书殿中礼宾卫尉司宰太仆太府少府将作国子判事九少卿少监司业六秘书殿中丞五内给事国子博士四翰林院判院事十学士承旨八翰林学士七侍讲侍读六史馆监修国史十五修国史十三修撰官六军器*大医监判事八监七少监六阁门判事八引进使知阁门事七使六副使通事舍人五祗候四詹事府詹事八少詹事六尙食尙衣尙舍尙乘尙药知局事六大史局判事七知局事五令四司天台判事八监七少监五四官正四诸陵*大庙令四以下 外六品及近仗诸卫别将东南班七品员三近仗诸卫散员及东班八九品员二诸权务官甲科使同科副使四乙丙科使四同科副使三泰定 通门静德康安殿侍卫将军三直翰林史馆录事判官留院校监以上有禄诸权务二以下诸权务员一两班致仕员尙书中书令门下侍中侍郞平章事各丘史五。 此外宰臣枢密院员及守三公以上四仆射六尙书上将军三大将军卿监二判宝文阁学士七直学士六待制五直阁四。 此皆兼官 半定付。

恭让王元年四月礼仪司请更定群臣仪从: 盖扇有差侍中十二人省宰九人密直八人六部判书代言班主七人上将判事六人单三品五人四品四人五六品三人 外二人捕盗巡绰官不在此限。 又暑月只着纱帽触热甚艰自四月至八月两府用重 靑色盖六部判书代言班主通宪散骑以上用单 靑色盖台省用平  盖。 三品用圆扇四品至六品用鹤翎扇。 以上显任官雨雪外不许着高顶帽文武官朝觐会同禁用灰白色。 事竟不行。

○外官衙从。 显宗九年正月定大小各官守令衙从大都护府牧官使六副使五判官四司录法曹各三医文师各二。 中都护府使副使判官法曹医文师衙从[ 同大都护府。]防御鎭使知州府郡事官使五副使四判官法曹各三县令鎭将三副将尉二。

恭愍王十五年十二月定外官衙从马匹: 留守官尹衙从九马五疋判官衙从四马三疋 军法曹各衙从三马二疋大都护府使衙从六马四疋判官衙从四马三疋司录衙从三马二疋。 牧官使判官司录衙从马匹[ 同大都护府。]中都护府使衙从五马三疋司录衙从三马二疋。 知州事衙从四马三疋判官衙从二马二疋县令衙从三马二疋监务衙从二马二疋。

志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