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初七日到)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初七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七日到)

都察院代递选用道李光汉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八月)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初八日到)

户部代递主事刘寅浚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九日)

户部代递主事邓福初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九日)

都察院代递候补道易顺鼎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九日)

国子监司业瑞洵奏时局艰难宜籍外援以资臂助折(四月初九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九日到)

福建陆路提督程文炳请重订和议折(初十日到)

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来电(四月初十日到)

盛京将军裕禄等来电(四月初十日到)

都察院代递奉恩将军宗室增杰等条陈折(四月十一日)

军机处电寄唐景崧谕旨(四月十一日)

翰林院代递编修杨天霖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十二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二日到)

陕西巡抚鹿传霖奏和款狂悖太甚万不可从折(四月十四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陕甘总督杨昌浚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陕西藩司张汝梅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都察院代递江西举人罗济美等条陈折(四月十五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六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六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奏查明澎湖失守情形折(三月十四日、四月十七日到)

军机处录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法使问答奏片(四月十八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八日到)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十九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十九日到)

广东巡抚马丕瑶奏强寇要盟权奸挟制筹策具陈折(四月二十一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一日到)

出使大臣龚照瑗来电(四月二十一日到)

美使田贝来电(四月二十一日到)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二十二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二十二日到)

出使大臣许景澄来电(四月二十二日到)

军机处电寄庆常谕旨(四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奏进呈日本条约片(四月二十二日)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二十三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三日)

刑科给事中谢隽杭请派李鸿章李经方赴台交割折(四月二十四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四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经方谕旨(四月二十四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五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五日到)

德国外部来电(四月二十五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五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六日)

军机处电寄许景澄谕旨(四月二十六日)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六日)

军机处电寄唐景崧谕旨(四月二十六日)

侍郎长萃请饬李鸿章亲赴台湾办理交割事宜折(四月二十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七日到)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二十七日到)

军机处奏赴台办理交割除李经方外实无别员可派请饬不准推诿片

军机处拟给李鸿章电信(四月二十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八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八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九日到)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二十九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九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一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二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二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三日到)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三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四日到)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五月初四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五月初五日)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五日到)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军机处拟给张之洞电信(五月初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八日到)

闽浙总督边宝泉等来电(五月初八日到)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上海道刘麒祥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军机处拟给庆裕边宝泉电信(五月初九日)

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奏报失守澎湖各员解闽日期折(五月初十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军机处电寄张之洞等谕旨(五月初十日)

军机处电寄边宝泉谕旨(五月初十日)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王文韶谕旨(五月十一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署北洋大臣王文韶来回(五月十二日到)

广东巡抚马丕瑶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上海道刘麒祥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军机处电寄刘坤一谕旨(五月十三日)

军机处电寄许景澄谕旨(五月十三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四日到)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五月十四日)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十五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五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七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九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一日到)

闽浙总督边宝泉来电(五月二十一日到)

闽浙总督边宝泉来电(五月二十二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四日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四日到)

闽浙总督边宝泉来电(五月二十五日到)

吏科掌印给事中余联沅奏报传闻台湾刘永福与倭击战情形片(六月初二日)

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请明谕将刘永福革职片(六月二十日)

户科掌印给事中洪良品奏和款难筹请勿借款以招后衅折(六月二十四日)

鸿胪寺卿刘恩溥请勿轻弃台湾折(七月二十二日)

署两广总督谭锺麟来电(十月初六日到)

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初七日到)

初三电奏,计已进呈。顷王使之春江电云:『顷赴外部,极言德向助日;因俄、法牵制,复忌其强,遂有压日之举。惟日电称彼邦屡胜,碍难相让。若照所请,恐激民变云。假如中国台、闽、粤民变,何以处之?或足牵制。当称谢;因请设法相助。随问「奉旨否」?对「未」;但不便再问。若从民变着想,尚有权衡』等语。查路透电报,倭拒俄、法诸国,确系以恐激民变为词;正与法外部之言相同。倭既藉民变以拒诸国,我更可籍民变恳诸国以拒倭。昨台抚唐江电称:『台民不愿归倭,欲劫留崧与刘永福在台同守;仅许送出老母,而家属不准行。乘机欲乱,有劫司库、械局之谋,以有备而止。二十八日,砍死中军、鎗伤平民。旋闻有各国阻止批约之信,目前稍定。倘无转机,各官及良民均无生理矣。军火万难收回,存局恐百姓不准提出。不知各国究竟有切实办法,能阻割地否?批准期到,大乱立起。电报、驿站,人均逃散,必至信息不通』等语。是台湾民变,其势已成;辽民亦必不服,毫无虚假。窃思「恐激民变」一说,正合西例,可冀西洋各国动听;且措词又得体。仰恳朝廷熟筹全局,一面饬总署迅速与各公使商;一面电许、龚两使迅与俄、德、英商,电王使迅与法商,或有转机。再,英袖手不管,必有隐情;上海传言倭与英约,分与利益:情形种种可疑。此说如确,我更宜与英商。倭饵英以利,我亦能为;我许英者较厚,自舍倭助我矣。即不相助,亦免助倭为患;似甚紧要。英若作梗,则大局处处窒碍矣。恭候圣裁。请代奏!之洞肃。歌。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初七日到)

和约未奉明文,传闻不胜骇愤;不独辽东根本、台湾要害,国事人心关系綦重,万不可弃;即腹地设局、制造,亦夺我自主之利权,蹙民生、妨国计,并绝日后兴复之机。此二事,即论公法亦不合;况赔费过巨,竭脂膏以借寇赍盗,民何以堪!国何以立!李鸿章不与力争,图苟安耳。然万方解体、四国生心,虽欲苟安,亦何所得!似此和局,千古所无。伏望朝廷俯察群言,迅伸干断,驳废谬约;饬下各将帅严备待战,一面邀各国凭公剖断计议,大局幸甚!请代奏!庆裕、宝泉叩。鱼。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七日到)

密。俄、德、法出阻约,或云割辽而未阻割台,海外传闻不一。台乱日起,臣无泪可挥,无词再渎。惟反复焦思,中外固强弱迥殊,但能矢志不割地;有此限制、事犹可为。或已失之地,力不能复,听其占据;犹属有说。台未失而与人,此端一开,各国援以索地,是不动兵而可裂我疆宇;恐大变即在目前!诸臣可苟安;皇上春秋鼎盛,临天下之日甚长,断不可图苟安。今一割地以后,欺凌艰苦之事,惟皇上一人当之;诸臣不复见矣。割台,臣可偷生;然天良未泯,甘泯危机,万死不悔。总之,战而失与割而失,大有不同;况战,未必即失耶!至京师之重,重在皇上耳;巡幸而出,披无恫喝,必不立争京师,即保京师之法。伏乞圣三思。请代奏!景崧肃。鱼。

都察院代递选用道李光汉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八月)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等跪奏:为据呈代奏事。

据选用道李光汉、丁忧候补道易顺鼎、内阁中书陈嘉铭等、吏部主事洪嘉与等、礼部主事罗凤华等、广西京官翰林院编修李骥年等、福建京官兵部主事方家澍等、湖北举人黄赞枢等、江南举人汪会武等、河南举人王■〈氵贺〉等、浙江举人钱汝雯等、顺天举人查双绥等、山东举人周彤桂等、四川举人刘彝等、王昌麟等,各以条陈赴臣衙门呈请代奏;臣等公同阅看各该呈词,字句间有未尽检点之处,惟事关重大,情词追切,既据该职该举人等各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呈递前来,臣等不敢壅于上闻。再,原呈字数较多,若照例钞录进呈,恐致耽延时日;是以未便拘泥成例,谨将原呈十五件恭呈御览,伏乞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左都御史臣徐郙、降二级留任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年(感冒)、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杕、左副都御史臣杨颐(入闱)、署左副都御史臣沈恩嘉、左副都御史臣寿昌。

湖南选用道李光汉呈文

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呈文

内阁中书陈嘉铭等呈文(略)

吏部主事洪嘉与等呈文

礼部学习主事罗凤华等呈文

翰林院编修李骥年等呈文

兵部主事方家澍等呈文

湖北举人黄赞枢等呈文(略)

江南举人汪曾武等呈文(略)

河南举人王■〈氵贺〉等呈文(略)

浙江举人钱汝雯等呈文

顺天举人查双绥等呈文

山东举人周彤桂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刘彝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王昌麟等呈文(略)

湖南选用道李光汉呈文

湖南岳州府平江县三品衔选用道李光汉,谨顿首稽首,呈恳都察院台前:

彭、左既死,谁与言战!一和了事,国有常例;其和权常操爵阁督臣一人之手,而天子、大臣不得主持,何暗无天日至此!和此开彼、和彼开此,覆辙在前,人人共见共闻。该爵阁督臣操此和术,故敢欺蒙圣上,敷衍海防,婪帑肥私;与倭奴结亲通赀,甘心以国家海军兵轮、军械及各利器尽输倭奴,作倭奴之心腹,为国家之盗贼。故倭奴得以我攻我,箝制淮军诸将阳战阴输,未事先逃。故倭奴得以指挥如意,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夺朝鲜,侵犯内地城池、口岸,隔绝中国海道,轮船逼近几辅,恐惧君心,冀遂和谋。朝廷果堕计术,赏还三眼花翎、黄马褂,诚遣该爵督臣跻倭廷议和。外间传闻倭奴条约:高丽自主之国,割辽阳以南、割全台,令前敌缴炮台、缴军械,由倭奴在中国设机器局改造中国土货,赔款二万万,驻兵威海六年扼我咽喉、俟缴赔款撤兵,释放淮军获罪之员,俘献伊、宋、李等条。我中国三岁乳儿闻之,皆知显系该爵阁督臣心窽、手段;岂圣天子暨各在位大臣独不洞鉴!即倭奴,亦初不料堂堂中国竟皆能如此顺从,而朝廷一一允之。吁!何太阿倒持、江河日下至此!以一穷蹙小岛国尚敢如此,倘各大国援例收利,接踵效尤:俄则欲割新疆、甘、陕、蒙古、东三省以东,英、美、法等国欲割粤、闽、苏、杭、云、贵、川等处。此则问赔款几万万,彼则欲驻兵各要害;此则欲改造中国制度,彼则欲征收中国钱粮:其亦将照例允之耶?

职道身越草莽,何知军国!然弱冠时尝从胡文忠、左文襄、蒋果勇、李忠武诸公游,颇晓戎机;自乙酉秋为备倭防俄六条作未两绸缪计,赍呈惇亲王暨江督刘坤一不报后,性耽山水。甲午夏,倭奴事发,不出所料;故持奋袂兴起,由闽达沪。乙未正月,自沪起程,二月二十三日到京;取具同乡印结,将「平倭一助」并前备倭防俄六条于三月二十日具呈缮赍宪台,恳乞代奏。比荷允录,二十六日蒙饬京畿道取备履历、补具副呈,核准将缮;突闻和议将成,中止。一再壅于上闻,愤郁镇胸,不能自已。夫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母;岂有父母病危,其子坐视不施救药者。兹持再呈台前,伏乞重念列圣基业,国家纲纪、大局安危所系。果如倭约,则辽阳、全台,倭奴皆得驻兵,使神京腹臂受敌,不仅威海扼我咽喉。宪台总司纲纪,想必早有硕谋巨画、宏济时艰,启沃君心及时猛省,发奋为雄,斥还条约,告庙誓师,声罪致讨,伐一国以警百国,作转弱为强、一劳永逸之计。时虽老成军务晨星硕果,而文英武彦犹如林旅;其为守兼优如山东巡抚李秉衡、其才猷卓越如两湖总督张之洞、其洁己奉公如广东巡抚马丕瑶,他如河南巡抚刘树堂、台湾巡抚唐景崧、山东布政汤聘珍、湖北布政王之春、新疆布政魏光焘、海州盐运分司徐绍垣等,皆由军务出身,足备栋梁柱石之选。其骁勇善战,除如福建南隩镇总兵官刘永福、新疆提督董福祥、甘肃督标中军官汤仁和、陕西榆林镇总兵官蒋云龙、广东高州镇总兵官余虎恩、广东陆路提督唐仁廉、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署长江水师提督彭楚汉、湖南提督娄云庆、甘州提督李培荣等皆著名宿将外,尚不乏忠勇性成之辈。况我朝培养二百余年,当此需材孔亟之秋,必有匡君济变者应时而出。即如德国汉纳庚,尚闻风兴起为中国出力;他如「公义」海轮管驾晏德禄为中外第一良师,皆可用作兵轮驾驶之师。况中国人材辈出林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者乎!是人材不足患也。与其偷一时之苟安、开不了之祸端,以二万万填倭欲,何如以三千万捣倭巢,保全疆土、民命为得计!开缺两广总督李瀚章、前台湾巡抚刘铭传、江苏候补道周家驹、大理寺丞林维源皆拥家赀数千万,为天下财富之最,可暂各借千万以急其先,各督抚从容筹备以继其后:是饷不足患也。通饬各督、抚改「额」为「练」,并前改成练免得千三百余营:是兵不足患也。严饬李鸿章督率淮军收回失守城池、口岸,以续前愆;刘坤一驻节天津,训练南勇,护卫畿辅;宋庆驻扎山海关,以资捍御:是备御不足患也。并饬署江督张之洞改招商海轮,以复海军:是兵输不足患也。各机器局加紧造备鎗炮、火药,以期足用:是军械不足患也。再,或乘此和议将计就计,赔款约在三十年后,赶紧造购铁甲兵轮、巨炮、鎗药等项,招募水中本事甚高者精练二千名,多备炸药、绳索为夺毁敌人兵轮计;整顿各省防、练、标等军,筹储饷粮、选将招贤,亟为备俄计,犹不失为中策。

谨在备呈台前,伏乞重念社稷、伏察愚忱,迅赐核准,速达天聪,用救艰危而全大局;中国幸甚!天下幸甚!

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呈文

(见本丛刊第二一二种「魂南记」)

内阁中书陈嘉铭等呈文(略)

吏部主事洪嘉与等呈文

具呈吏部主事洪嘉与、工部主事喻兆蕃、吏部主事鲍心增,为勋臣学术浅妄、怼忿积深,欲以和议倾危社稷、荼毒生民、毁灭圣教,数千年浩劫成于一朝;谨沥血直陈,吁求圣主振刷精神,事天立命,惩前毖后,旁烛无遗,密与近臣审定大计,以保国势而靖苍生。恳请代奏,仰祈圣鉴事。

一、议和各款实非和约,即倭逆之行军节度也。倭逆之行军节度,实本诸十数年前俄夷之节度,不可不知也;敢遂陈之。伏查「西国近事汇编」光绪六年三月二十二日第四条云:『俄拟分兵三路攻我,一趋辽潘、一趋扬子江口,更以一军溯燕、齐海岸突入内地,横截河流为奇兵、为游骑』。燕、齐海岸,即我威海各口也。又,六年七月十五日第七条云:『俄人策时事者曰:「两国罢兵,我军将不战而还,未免余勇可贾;不若施之高丽,水陆诸军数道并进,直走其都,如摧枯拉朽耳。即取其地,外尽海洋,内图远、沈。倘英人与俄构兵,即可东向与英争太平洋之利,兼可扼中国海上之师;纵横进退,罔不如志:高掌远跖,霸国之资也。惟不可徇他国之请,存其社稷、与之通商,诸国均其利,我国失其权。是则所谓妇人之仁,非计之得也」』。由此观之,倭逆先盗我朝鲜,继寇我辽渖、踞我威海,图突入内地,又扰我南洋,非其用兵飘忽不可测也,实本诸十数年前俄夷之节度,中国平日自不肯留心耳。今日和约又迫我叶辽渖、割台湾,驻兵于我威海,实非和约,正倭逆之行军节度。俄、英诸国地大物博,颇难经理,志仅存于蚕食;倭则穷寇,恒思席卷中原以拓基址,故首先发难。惟其气力尚小、饷源亦匮,分兵两路,已虞单乏;若分三路势更难支。我之疆域,环峙于南、北洋;倭逆局促,处我辐中。譬犹人身百体皆具,间患风痹。倭逆寇我,犹针灸也。针灸一施,百体俱起;以困倭逆,力处有余。今倭逆外强中干,故鎗伤李鸿章,冀以虚声动我。不意李鸿章不能誓死相拒,反受其恫喝、堕其术中,上误圣主、下误举朝之大臣;举台湾、辽渖一朝尽弃,且许驻兵威海,奉约为谨。是恐其力不足夺我台湾,而急割台湾以益之;恐其力不足据我威海,而先让威海以俟之;恐其不能三路攻我,而厚遗土地:人民、兵费以辅翼之。故曰议和各款实非和约,乃倭之行军节度;而我圣君、贤相为所胁而从之,纵一日之敌而贻终身忧、惮目前之劳而甘蹈人陷阱。我国臣民皆有血气,心知素知以孝事君、以敬事长;和议一成,恐匹夫亦多自杀于下、老臣更必疽发背以死,能不动心乎?

一、各省准倭逆设制造局改造土货,此尤开门延盗,拱手奉倭以中国十分之七也。我皇上不甘弃中国于倭逆,何为而允此约!伏思既准倭逆设制造局,则必择我水陆要冲而扼之、派驻兵船以保护之,取材于山。收我壮丁而用之,每局以万千人计,其作工之匠,皆其精兵也。其局卡樯濠、皆其金城、汤池也。会匪、奸民授以局中之炮械,皆其攀鳞附翼之士也。非独此也,既准其收买、改造土货,则聚人以财;不出数年,民与倭相习,谁复知有朝廷者!非独民也,奸绅豪吏无不贪其赇贿,摇手动足而天下去其大半;此时虽欲悔之,曾何及矣!向亦谓李鸿章老成持重,必无背叛之情;且恐言者过当,激则生薄。今观此约,李鸿章何独持重于彼而不持重于此!此岂倭逆所敢望!虽使倭逆起倾国之兵以与我争锋,亦断不敢望获利至此。欧洲各国,殆亦梦不及此。开辟以来,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曾未敢如此施诸人国者也!岂李鸿章诚叛国耶?不然,岂李鸿章已愦愦耶?闻李鸿章未赴倭之前,倭逆会来电信,问『有让地之权否』?李鸿昌答曰『有』。续倭逆又电问云:『有概行让地之权否』?则李鸿章已鼓轮东往,不及答矣。此岂其概行让地之权耶?此约果成,虽使九庙有灵、皇天眷顾、忠臣义士呵护本朝于九原之下,亦无如人事何也!窃愿我圣君贤相,毋为所欺绐也!

一、李鸿章少年英发,本属不羁之才,阶缘佳会,遂立功名;特未尝学问根柢匪深。浸淫欧洲民主之说、濡染西洋机巧之学,震其空名,闇于实际。附会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言,遂悍然鄙士夫犹土芥、视君父如路人,呼孔圣为「老二」,奉西人若神明。圣师不足系恋,君父安解萦怀。是则所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更兼雄才大略,亦多郁抑。趋事急功,恒被掣肘;激成忿恚,牢不可拔。前此志士仁人悯其学术、忧其心术,尚哀其志事;此次和约出,则虽其骨肉亲昵、孝子慈孙,亦不能复为之曲谅矣!假使李鸿章尚能率其所知,竭诚尽忠、阙疑阙殆,慎行其余,亦足于国家有涓埃之补。我皇上曲成不遗,尚宜温诏慰喻,许以尽展所长,以取一时之务。若此等和约,不过欲借倭逆以治中国;李鸿中岂学嬴秦氏者耶?何其似也!语云:「难以一人手,揜尽天下目」;李鸿章焉能尽天下人而欺之、而降伏之!圣天子英年典学,图治方新;老臣、硕辅布列盈廷,讲正学、识时务者,不乏其人。夫社稷倾危、生民荼毒、圣教毁灭,千年浩劫成于一朝,此何等大事;岂无一人持定力以砥柱之!微臣固愿朝廷厚待勋臣,亦不忍视圣主为两截人所误!

一、此约不独揆之天地、祖宗、圣贤之心为不宜行,即按诸「万国公法」亦决不宜遵。遵之,即陷我皇上、我执政于不义,必为外国人所鄙笑。伏查西人「万国公法」,有「邦国不得擅弃土地」之条。「公法便览」曰:『就一国而论,国家虽有辖地之权,要不得鬻尺寸以与他国。故居民未愿,并他国国家毋得擅弃之:是谓公义』。「公法」又有「让地宜询于居民」之例。「公法便览」论曰:『割地改归他国,当出居民情愿』。「公法」卷二第三章三节曰:『持权无限之君,虽曰惟所欲为,实则祗可以其权保国而不可以之丧国。若立约以丧国,其约即可废』。今者民情咸欲致死于倭,不顾改属倭逆国家;岂忍擅弃之以犯公义!此约之不当成者也。

一、此约即末尝成、无所谓废,自不能责我失信。查「公法」曰:『两国和约,以署押、盖宝之日为始』。又曰:『使臣议约,一切悉遵密谕。其君有可辞者四:如议约后,方知立约之意由于误会而不可行,其可辞者一也。知所约必有害于他国,其可辞者二也。知所约为力之所不能行,其可辞者三也。事势更变,所约归于无用,其可辞者四也』。今此约尚未盖宝,又实为力之所不能行;岂能诬我皇上以不信乎!又云:『设使和约必待国君盖宝后为始者,则以上各节皆不必论』。盖临时由国君自行裁度,无所谓辞、不辞也。近世议约,大都从此。今盖宝换约尚须时日,既无所谓辞、不辞矣,更何所谓信、不信耶!

一、倭逆盗贼行径,海内所不容;李鸿章之蔑国,并为西夷所不与。「公法」有云:『师出虽有名,按理不可以所踞土地为己有』;盖惩人不得过当、虑己不得过远。故邦国露兼并之意,邻邦必视为有盗窃之心,而合力以攻之。法国路易十四、那波仑第一二君,可为前车之鉴。又云:『邦国不得苛求而肆行无度;若彼国时加横逆,此国不但令其赔偿、且加簿惩以警将来;甚至彼国无道、怙恶不悛,翦裁之可也』。今倭逆师出无名、肆行无度,屡加横逆于我:其为海内所不容,一也。和约各款,欲一举而遂覆我国,显露兼并之意,正公法所谓「盗窃之心,宜合力以攻之」者:其为海内所不容,二也。盗窃得志,各国将受其祸,渐不可长;正公法所谓「知所约必有害于他国,可辞其约」者:其为海内所不容,三也。拟请旨暴其罪状,布告各国;连约同盟,共遏乱萌。窃闻各国使臣已商量总署王大臣谓:『中国如是吃亏,何以自立?请大皇帝暂缓数月不与换约,各国当力为排解』。英使臣又谓:『当为力护台湾,必不使中国失此一片土』。是各国本有不容倭逆之心,又忌其将为西国之祸。我台湾官民眷恋我皇上,万夫一心,恨不食倭之肉、寝倭之皮;兼之地险兵精、饷足械利,尽可放手办理。莫若密饬台湾巡抚布大义于各国,复密饬南洋资以巨款购船、买炮,兵威立可大振;亦用兵之一奇也。否则,各邦且齿冷中朝、敬服倭逆,将急起而图我,恐落倭逆之后矣!「六韬」有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则得大国之助与邻国之助』。倭逆伎俩。又最工于此;我岂可尽失各国敬慕之忱乎!

一、所谓李鸿章之蔑国,并为西夷所不与者,何也?「公法」曰:『蔑国而立者,可废』。又曰:『所谓蔑国而立,如执政背义立约以蠹其国,其约可废而不可遵』。盖此等事,祗一、二人私意为之,不得为举国之信约。若以盟约之名而害事理之实,可乎?据此,则李鸿章之蔑国,不待辨矣。试问其怼君玩寇与倭逆相倚重,借公法以束缚朝廷,割地驻兵、许倭逆设制造局于内地、献俘、缴械、赦诸逃将,有一于此,即难逃蔑国之名。李鸿章欲借「公法」中「忠信」二字以遂其要君罔上之私,请即以「公法」中「蔑国」二字正其背义立约之实!

一、倭逆志在兼并,势难姑容。李鸿章立约蠹国,逆节愈着;虽平日信谅之如臣等,今亦悟矣。外间所见约章,更有不忍闻者:曰通商约章未批准,虽交清赔款,仍不撤兵。是即此次条约一一谨从。如所曰割地,则许之;如曰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一并在所让境内,则遂并山海关外附近诸要岛,不分界划而全许之;曰赔兵费二万万,则许之;曰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日本得在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又得将各项工艺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则亦遂任其设立制造局、转运机器而概许之;曰荆州沙市、重庆、苏、杭,日本得派领事官驻扎,则又许之;曰进口商货暂行存栈,除不纳税钱、派征一切诸费外,得租栈房存货,则亦不复计其包揽民间货厘、煽惑人心而尽许之;曰刘公岛及威海口湾沿岸照日本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合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军队驻守之区,则亦遂将沿岸数百里而漫许之;曰此次交仗所有交涉军队之中国臣民,概予宽贷,并饬有司不得擅为械系,则亦遂屈我国家三尺法、倒持太阿授人以柄而径许之:我事事不惜步印度、越南、缅甸之后尘。我皇上不复护惜臣民、臣工不复忠爱皇上,俱等诸破甑不顾以求速成此次之和约、以求速铸成今日之大错;而后此陆路通商章程,又将何以应之?恐尔时更不敢措手矣!独坐穷山,果可放虎以自卫乎?卧榻之侧,果可容盗贼鼾睡乎?小不忍,则乱大谋;妇人之仁,果不足断大计也。我皇上得无信左右近习诐淫邪遁之言,疑战事万无办法乎!不知前此军事之误,始误于李鸿章迁延纵敌,不许各军开仗;而政府大臣又轻任意气、专事操切,不思谋定后战,孱将既不可用,陆路咸镜道又无两支劲旅一战、一守以附汉城之背。继误于政府大臣袒护亲属私人吴大澄辈,任其空言取巧,将士侧目,遂致摇动大局。孔子曰:『敬大臣则不眩』;皇上优礼大臣,何以失之于吴大澄乎?拟请我皇上检查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三日刘坤一奏「辞督办关内外军务,吁恳收回成命」原折内称「将军、巡抚未便节制」,巡抚非指吴大澄乎?贻吴大澄望风潜逃、狂窜数百里,全军数十营因之俱溃。而劾宋庆者有人矣,劾董福祥者有人矣,为吴大澄洗刷转圜者有人矣。忍归咎于诸帅,不忍加诛一吴大澄;忍废弛军务、忍奉倭逆约束、忍误尽君国,但求为吴大澄出脱死罪。我皇上试察情形,果有之乎?倭仁有言:『办天下事,如何使得意气私心』!今日军事,皆意气私心坏之也。伏愿我皇上深鉴刘坤一、李秉衡、宋庆、董福祥、魏光焘、聂士成、李光玖诸臣之忠勋,以协力合谋勉为祉稷之臣,一切假以便宜,勿为遥制、勿为牵掣;遇有机宜,宫中、府中、营中联为一体,推心置腹、婉商互证,不设成心。先帝诏旨每到江南军营,将士读之,无不感泣思奋;良以此也。先帝谕旨、曾国藩等奏议具在,至今人读之,犹感先帝之诚明而叹曾国藩等之知遇也。又尉缭子曰:『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杀人而万人喜者,杀之』。又曰:『军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军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又曰:『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行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万人之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也。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闻也』。吴大澄、叶志超、龚照玙、卫汝成诸人,真所谓国贼也;如之何其不杀也?伏愿我皇上确访此数人之罪,立与正法,传首天津、辽阳、山东!如是,则将士感奋,敌不敢加威于我;此烹阿大夫之说也。楚杀子玉而晋文喜,喜杀其所忌耳。倭逆勒我赦诸逃将,杀之而倭逆始惧。至于战守之法,在知倭逆所长,稳慎以持之;知倭所短,变化以破之:而亦在于知人、用器。臣前保游击袁祖礼战守机宜极为熟悉,天佑苍生,弃军之将俱已败露,军事必有转机;此刘宋诸帅之事。若夫开诚布公,明忠邪之归、功罪之分,信赏必罚;此我圣主、贤执政之事也。自古国家存亡之故,未有不由于此。昔俄夷弃旧都以诱法军,歼拿破仑六十万众,法京屡破,卒为地球雄国。君民一心、患难与共,何畏乎倭逆、何患乎列邦!防刀避箭,岂是丈夫!曾谓中国之大,果群工上下集思广益、尽心尽分,思患预防,尚欲束手以待毙乎?

一、贤人者,天地之心、国家之宝,敌人之害也。咸、同中兴之功,不可谓非得人之盛所致。拟请旨饬下一、二公忠大臣暨督抚臣:遇有贤才,出具切实保语,奏请录用;所举非人,与之同坐。窃见前山西道监察御史屠仁守,矩矱程、朱,希风孔、孟;心如绳直,道若砥平。与人亲言,止于慈;与人子言,止于孝;与人臣言,止于忠。且精算术、西学,犹其格致之绪余。壮年足迹遍天下,师友必殊伦。中国艺术之有裨实用者,亦多精诣,而未尝轻以示人。官御史时,每上一疏,必潜思存诚,宿斋预戒,期以实意相感孚。后因言事见忤于我皇太后,虽责其言之失体,犹谅其心之无他;雨露雷霆,莫非高厚生成之德。该废员安土敦仁,居易俟命,默察天时、人事、风俗、人心。去国之初,即在山西讲学;德行政事,因材器授,期于体用兼赅、本末俱进。该省人士闻风兴起者,甚不乏人。昔倭仁见谪于文宗显皇帝,卒为中兴重臣。该废员生平志事不后倭仁,大用大效、小用小效;内而公卿辅导之选,外而封疆将帅之任。苟以该废员处之如乌获,举百钧之鼎,无虑弗胜。我皇太后裁成该废员,犹是文宗显皇帝裁成倭仁之妙用。我皇上述先帝之大美,所以复中兴之丕基。微臣等念「委贽事君」之义、读「善人为宝」之训,怀文宗显皇帝裁成倭仁之至德、思我皇太后放黜该员之至意,犹是文宗显皇帝裁成倭仁之苦心。若徒视我皇上宵旰焦劳、屡兴乏才之叹,避咎弗言,何以对我皇上、何以对九庙之灵、何以对天下苍生、何以质诸幽独!君父安赖此微员、圣贤安有此学问!且该废员已年逾六旬,纵后此诸大臣中有荐之者,恐年力就衰,将不能为我皇上效犬马之报矣。此事甚大,臣少阅历,恐涉疏妄;拟请旨饬下内外公正大臣虚衷衡量该废员学术、心术,倘有不孚人望,不敢逭斧锧之诛。又副将衔候备游击袁祖礼,虽久经录用,未展所长。当此议约停战之日,似宜早加驱策,俾竭其才。各路布置,亦宜赶紧整理;勿俟决裂之日,仍是着着落人之后,反误视倭逆为不可敌。

以上各节,皆据实可征,不敢浮乱妄饰;愧事君之未能,舍尽心而焉可。事关存亡大计,不揣冒昧,谨合辞上陈;恳请代奏皇上圣鉴!谨呈。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日。

礼部学习主事罗凤华等呈文

礼部学习主事罗凤华、兵部学习主事何藻翔谨呈:为权奸卖国,宜亟罢和议而筹战备;呈请代奏事。

窃闻倭约十款要挟太甚,使臣隐忍画诺,事事屈从;以此讲和,固不待李鸿章始能也。倭约种种乖谬、万不可俯准之故,详见诸臣章奏者谅已不少,无庸赘述。

推朝廷遣使之意,不过虑倭氛之恶,震惊畿辅。然倭寇自渡鸭绿江已六月,不能过辽阳、不敢攻天津,又遁而扰台湾,兵力非甚强也。中国之败,皆由淮军望风先逃,吴大澄救援不力所致。宋庆、聂土成、依克唐阿稍能竭力支持,尚可堵御;职等固料倭寇未必遽能震撼我京畿也。如皇上以社稷为重、仍作万一之虞,则暂请皇上恭奉皇太后巡幸陕西。特简公忠王大臣留守,协力防堵;即使倭寇闯入京畿,亦不过据我顺天一府耳,二十三行省仍安然无恙也。坚持不肯赔款、不肯割地之见,勿与讲和,极其量不过肆其蹂躏滋扰人民,彼究无所利焉。观其占据荣城、文登旋即退出,是其明证。若赔军费二万万、割台湾膏腴之地,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以二万万之款,重赏天下将士:杀倭人一名,赏银一千;计一万万之数,可以给杀一十万倭人之赏。以此杀敌,何敌不摧!况台湾自康熙二十二年开岛以来,百姓食毛践土,感戴皇仁;一旦弃而畀敌,何以对台湾百姓!且今日可割台湾,异日安知不可割闽、粤,割滇、黔;边疆有事,谁复肯死力为皇上守土乎!竭祖宗十余年心力经营之地拱手而授敌人,谁秉国政!卖国欺君,罪无可逭。外则李鸿章、内则孙毓汶,实为罪魁,人皆指目。至李鸿藻、翁同龢,人望所归;此事关系全局,不能力争,责亦难辞。职等以为今日宜先绝和议,以振士气;调董福祥之军出驻天津要隘,严饬刘坤一、曹克忠、聂士成等协力固守。只要根本不动,则沿海各省纵有疏失,倭寇必不能深入、必不能久踞。近日用兵之失,在节节赴援;「防海新论」所谓『海口太多,节节防守,顾彼失此;又复调兵赴救,大犯兵家之忌。宜择要地三五处重兵防堵,余则以弃为守』:良不诬也。西迁大举,本不宜仓猝;然两害相形,取其较轻。与其赔巨款,割要地,驻倭兵于黄海天津,梗得南北咽喉、掣我肘腋,不如暂请皇上西巡,俾倭寇不能挟畿辅以为恫喝;一面激励诸将力扫凶锋,俟寇氛平定,然后奉迎乘舆。盖今日和议不成,倭人未必遽能震撼畿辅;倭约一立,则后日事事受制,见侮外夷。发、捻之乱,蹂躏十余省,赖皇太后圣明,一意进剿,卒成中兴之功;设当时与贼议和、画疆而守,至今尚可为国乎?今倭寇不过占奉天数县之地,在中国如九牛之亡一毛;何遽委曲将就,一至于此!倭寇民穷财尽,能与力持一年半载,必将内蹶;不与议和,而和成矣。

职等位秩卑微,明知妄谈国政,得罪大臣,自干斧钺;然事关大局安危,难甘缄默。伏乞总宪、副宪大人据情代奏,不胜悚惶之至!职等谨呈。

光绪二十年三月三十日。

翰林院编修李骥年等呈文

翰林院编修李骥年、骆景宙、修撰刘福姚、庶吉士关冕钧、内阁中书陆嘉晋、吏部主事雷祖迪、关榕祚、陆辅清、户部主事李庆云、傅超衡、谢启华、庞之盛、金鹏、冯舜生、礼部主事曹穗、兵部主事党庆奎、陆嘉藻、刑部主事蔡揆忠、张其镃、黄守正、工部主事李演、光禄寺署正唐启宇、苏龙恂、林泽,为呈请代奏事。

窃闻倭人和议,已有成约;兵费之外,割台湾、辽南一带归倭管辖,并所攻得之地均不退还等语。此约一出,中外骇异。请将目前大害,为皇上陈之。

台湾一岛虽悬海外,实南洋四省之门户;轮舟往来;朝发夕至。一为倭人占踞,则咫尺之内,防不胜防。闻台民志切同仇,纷纷向大吏吁请,咸愿自备资粮、同心死守。此等思义之气,皆列圣深仁厚泽培养而成;一旦弃诸外夷,不特台民无所控诉,四海之人谁不解体!且台地崇山峻岭,最称天险;即失一二海口,陆路尚足自固。倭欲取以兵力,猝难得手。今以沃壤千里拱手授人,恐自兹以往,东南无安枕之日矣!若辽东为国家肇基之地,山川雄厚,形胜攸资;陵寝所在,岂可咫尺让人!今割弃辽南一带,而旅顺、威海复驻倭兵;拊背扼吭,肘腋之间皆足为变。一有缓急,京师遂成孤立之势。且今之所以议和者,以保京师也;审若是,而京师之危转甚于今日。何者?南北之路既断,根本之计又虚;两路受敌,何以应之!若谓既和之后,再图自强;无论人怀偷安、积习难挽,即有一、二豪杰力求振作,而割地、偿费之后险要尽失、饷源日竭,日脧月削,智勇俱困,谁为皇上力撑危局者!今泰西诸国眈眈虎视,将视此举为进退;倭如得志,谁不效尤!召兵祸而启戎心,诚不知何以策其后矣!

抑闻倭人用兵,每户抽一丁,国人积怨;加以国债累累,外强中干,万难持久。特藉虚声恫喝,要挟百端。但能坚忍数月,彼即形见势绌;故和议愈迟,则就范愈易。伏愿皇上独奋干断,勿予批准;将倭人约章饬下王大臣等公同会议,尺寸之地不可轻弃。庶今日所以力争边境者,即异日所以力保京师也。天下幸甚!臣民幸甚!

为此呈请代奏。谨呈。

兵部主事方家澍等呈文

兵部主事方家澍等,为势逼万难、和战俱困,请统筹全局,伸明大义,以定策迁都诏示中外;恭请代奏事。

窃见今日之局,主战者徒争空名,主和者亦贾实祸。盖不迁都而战,是为孤注一掷;不迁都而和,是为鸩脯充饥。何以言之?中国自水师告熸,皇上既屈意议和,而倭人要挟之端,外间传闻:既不还东省,又欲割台湾;既厚赔兵费,又欲改造土货;既逼缴炮台、军械,又欲驻兵内地各节。如此和局,为中国开辟以来所未闻、五大洲各国所未有。乃倭人敢于要求无厌者,以为都城岌岌旦夕,在彼掌握中耳;倭人必肆其要求、不留一毫余地者,以中国地大物博,不如是挚其手足、竭其膏脂,不能制其死命耳。然则战既危在旦夕,和又必不可以为国。统筹全局、深权大义,将使倭人所以恫喝我者一旦失所挟持,莫如以定策迁都诏示中外也。

今之言战者,大有人矣。问其何以战?则曰饷宜足、兵宜精、将帅宜用命也。问其饷何从足、兵何从精、将帅何从用命?则茫无以应也。今之言和之害者,更大有人矣。夫和之为害,不胜枚举。夫人而知然,凡事当审时度势,分别轻重言之。今不分轻重,毛举细故,动累万言;于十分危急之秋,犹持一毫不肯让人之论。迂阔之见,不待智者而知其非。伏计今日之和,赔费不可惜,而当思费之所从出;则各口岸改造土货,必不可行也。割地不可惜,而当思已失之地全不归还、未失之地何为更割也。且所以急急议和者,畏倭兵之逼京邑耳;和焉而仍驻兵内地,不更可畏乎?且责赔而费无从出、割地而民不肯从,倭人更以负约兴师,彼时手足已挚、脂膏已竭,惟有坐以待毙;欲求如今日之不可战犹可和、不可和犹可迁者,不可得矣。朝廷设官如此其众,岂无统筹全局,能见及此者?见焉而终不敢议及此,则未有深权大义,直陈于我皇上之前者故也。

礼家之言国君与社稷为体纪侯大去,传有微辞。然此为国君言,非为天子言也。「春秋」之义,天子无出。无出者,天下之大,随天子所往,无所谓出也。经法而外,史事尤有明征。论者徒引东晋、南宋以偏安而弱,亦知怀、愍、徽、钦之被祸,固在未迁都时乎?况及今而迁都,固四海金瓯依然无缺,并非晋、宋偏安所可同日而语也。伏乞统筹全局,伸明大义,先以定策迁都诏示中外;召还全权大臣,不听倭人要挟;命沿海各统兵大臣人自为战,不为遥制。倭人闻之,知恫喝之谋进无所施,必当减损条款以就和局。若竟兵船北来,则请决计西行,以恭亲王督关内外各军节节堵御,以董福祥、程文炳两军扈跸就道。倭人用兵向极慎重,望辽阳而不进、得威海而不前;必不敢劳师袭远,深入腹地;是迁都之策,实出万全。若倭人肯让还东省已得之地交易台湾,不得已亦须敦谕台民,告以为尊者屈深、念主忧臣辱之言,藉纾畿辅肘腋之患;其必不愿从倭者,为之设法迁徙安插。

职等际此事势万难、和战俱困,筹全局、权大义,舍定计迁都,别无万全之策。谨缮具呈词,恭请代奏。伏乞皇上圣鉴施行!谨呈。

光绪二十一生三月□□日,具呈兵部主事方家澍、福建侯官县举人陈衍、福建闽县举人卓孝复,福建侯官县举人林旭、福建侯官县举人刘蕲、福建闽县举人叶大华。

湖北举人黄赞枢等呈文(略)

江南举人汪曾武等呈文(略)

河南举人王■〈氵贺〉等呈文(略)

浙江举人钱汝雯等呈文

具呈浙江会试留京举人钱汝雯、许德裕、戴翊清、钮家枢、叶守铨、蒋锡绅、徐信善、陈逢熙、汪守泗、俞宗濂、林昌熙、姚陛闻、姚洪淦、蒋清瑞、唐元义、邱炳珍、许文浚、闵次颜、沈毓麟、王檥荣、潘钧、邬泗瑛、吴荣煦、姚庭沂、吴纬炳、朱寿征、宋祖同、曹树培、王栋、吴震春、吴炳声、金承熙、唐淦、王甲荣、朱金祺、都守仁、陈其闲等,为和议条款有拟,浙民敬陈愚虑,请代奏闻事。

窃自倭人肇衅,敢肆凭陵,率土臣民同深愤激。今闻和议垂成,倭人所索,贪婪无厌;其杭州通商浅水轮船,内地设立行栈、机器改制土货等款,尤为夺民之利、浚民之生。若遽许之,是彼再胜而我再败也。又闻补偿之费索至二万万,已占之地又不退回,台湾、辽东任其割取;事事皆出情理之外。各国闻之,强者生心、弱者怀愤。譬如逐鹿,必将群起而争。求和愈速、成事愈难,理有固然,事有必至。咸丰年间,英、法纠合各国堕名城、据要害,其势岌岌不可终日;然议和之款,不过千万,尺寸之地未尝与人。今寇在数千里之外,听其虚声恫喝,遂俯首听命之不遑;此非特旁观各国所不甘,抑亦倭人初意所不及料也。

现闻台湾之民,罢市聚哭,群情汹汹,不肯附倭;彼之所谓乱民,我之所谓义士也。澎湖之陷,绅民死事惨烈,今能不畏凶威;虽奉朝命,仍与之抗,可谓大义炳于寰区。方将旌以徇之于国,岂可抑勒之、束缚之驱而纳诸水火之中乎!倭人方以我不恤民隐,布告各国;今复抑民从敌,是自实其言而授人以口实也。他国复以是为言,更将何以自解!

古语有之:择祸莫若轻、择福莫若重。举人等非谓和必不可议也,第我愈降心,彼愈要挟;与其求和割地,何如发愤为雄!与其竭财力以奉敌人,何如悬重赏以待国士!与其草率定约后不能行,使彼归曲而责直,何如联络各国,责以公法令,彼俯首而无辞!

举人等窃维浙货大宗首蚕织,国家大利在东南;如他族擅此利权,则吾民皆将穷困。既有剥肤之痛,难已呼吁之情。用敢竭其愚忱,联名具辞呈诉。敬请代奏,伏维皇上圣鉴!谨呈。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日。

顺天举人查双绥等呈文

具呈顺天举人查双绥、查尔崇、刘蔚仁、李廷瑛、祝椿年、余绍业、王祖庆、杨士芬、马辅原、孙进、杨肇曾、牛桂荣、徐良弼、俞寿慈、俞寿璋、庄维藩、廖圣清、张良璧等,为割地予敌,和议必不能成;敌陈管见,请代奏闻事。

窃闻中国之驭外夷,非和则战。今倭人构兵已十阅月,所占之地仅此数城,朝廷不忍斯民涂炭,屈已言和;事如可成,岂非中外所同愿。兹闻和约有割台湾、割辽南等款,台湾之民聚哭罢市,奔走呼号;各国闻之,责言四至。以此言和,是欲南行而北辙也。无论祖宗土地尺寸不可予人,即以时势而论,倭以小国得利独厚,各国环视,必有争心;欲拒之则力不能,欲予之则地不给:此必穷之术也。台人不肯附倭,皆我忠义之民。如过行抑勒,必生事端;非特损威,抑且伤义。逼迫已甚,必有上党冯亭之谋。我虽欲割而彼不受割,倭人终以背约为言,反得归曲而责直;是有目前议和之名,反启后日用兵之实也。准情酌理、揆时度势,皆不可行,行之必速其祸;是和之召乱旦百倍于战也。难者之言曰:『京师为重,边徼为轻;此白刃在前,不顾流矢之说也』。不知京师譬之手足,未有手足受创,而腹心不受病者;亦未有手足尽去,而腹心能独存者。台湾膏腴甲于天下,今割弃之风一开,他日法人请粤、英人请滇,各国与我邻者皆有所索,边徼尽去,封疆必危;虽有京师,岂能晏然中处乎?况辽南门户,咫尺兴京,更不能以边徼为比;是避流矢而反冒白刃也。

举人等籍隶顺天,非不知侥幸无事,畿辅可以渐安、皇家可以无恙;然披离手足以安腹心;无是理也。窃谓敌可和,要挟至此则不可和;和可议,亏损至此则不必议。然则不议和而议战,难者必曰:『战有把握乎』?请得转而诘之曰:『和果有把握乎』?无论赔款万万,天下困穷,无从应给;即此台湾有不听割之势,约不待悔而已不能践矣。所谓把握者安在?至于我屡求成、彼此凶狡,则下明诏以收人心,悬重赏以作士气,联与国而多树之敌,选将才而重予以权,必能众志成城,肤功迅奏。以赔偿之款为兵费,我尚可支十年;彼已力竭财尽,不能不俯首于我矣!成败之效、存亡之几,昭然可睹。故敢披沥上陈,敬请代奏。伏维皇上圣鉴!谨呈。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山东举人周彤桂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刘彝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王昌麟等呈文(略)

--以上见原书卷四十一。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初八日到)

钦奉初六寄谕:『三国劝暂缓批准,现为期更促,为我自计,究以明告日本为妥,三国谅不能借口。着即妥筹覆奏』等因。窃闻三国劝缓批准,各外部并未明言,似难援为确据。若径告日本,恐彼借口责我反约;盖停战第二款「两国不允批准,即将此约作为废止」云。约既废止,立即决裂;三国各行己志,未肯助攻,转无从商改。若暂行批换,我仍可与三国互商。敬求妥慎筹办,至初五电旨,业于初六申刻电复。查台省所引「公法会通」第二百二十六章,其注解甚详晰;而未引全,似断章取义。且私家著述,援以折倭,亦必不理。台民强悍不服情形,鸿于三月十六、二十一问答时,已详切言之;彼竟悍然不顾。今既远隔,实欲挽回而不能。请代奏!鸿。齐巳。

户部代递主事刘寅浚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九日)

降二级留任、又降一级留任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臣宗室福锟等谨奏:为据呈代奏,仰祈圣鉴事。

据臣部贵州司学习主事刘寅浚谨缮敬陈管见一件,呈请代奏。臣等公同阅看,该主事所陈系为时务起见;不敢壅于上闻,理合将原呈上陈御览。为此恭折代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降二级留任又降一级留任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臣宗室福锟(假)、户部尚书臣熙敬、户部尚书臣翁同龢、降二级留任又降一级留任户部左侍郎臣立山、户部左侍郎臣张荫桓、户部右侍郎臣长麟、户部右侍郎臣陈学棻。

户部学习主事刘寅浚呈文

户部学习主事刘寅浚呈文

具呈本部学习主事刘寅浚,呈为和局难成、敌情难测,请豫严战备以防急变;恳求据情代奏事。

窃职近闻中倭浚和各款,要挟百端,万难自立。姑无论全台百姓不能内迁;而赔两万万之款,虽吸尽膏血不能偿;割辽阳之地及扼我咽喉而坐困,祸在眉睫;奚取于和!然皇上既不得已而许之,李鸿章将书券而行之,即各路征调亦将渐次资遣;是和局之成,固已彰明较着矣。而职窃以为不然者,以全台不服故也。全台之民闻朝廷以全台畀倭,军民、男妇数万北望号痛,誓以死殉国,不愿附倭;此我朝列祖、列宗、皇太后及皇上之深仁厚泽有以沦浃其肌髓,乃有此全台忠义之民也。今既坚不附倭,则必胁以大兵、制其死命,庶全台可服。倭人前攻全台失利,深畏其地险民强必不再糜兵、糜饷以相尝试;势必胁我安置妥贴,挈而相授。我朝抚有全台近三百年,万不能因其坚不附倭,遽兴仁义之师伐此忠义之民之理。是全台不服,和局终不成;和局不成,倭人愈不可测。盖倭人窥伺全台已非一日,彼不能以兵取,必胁我以代为取;我不为代取,彼必仍攻我各海口,而欲终胁我以不能不代为取。此在倭人为一定不易之计,亦即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故掣今日和局,使不赔两万万之款,而膏血不至于立枯;使不割远阳之地,而咽喉不至于立梗也。伏望皇上逆料和局不成,飞饰关内外各将领豫严战备,倭来即击,假以便宜;即至十战仅三、四胜而六、七败,而彼客我主,倭人欲深入内地而兵力未必能支、欲久事远攻而饷源未必能给。日后和议开自倭人,必不敢如此要挟。若因和局粗定,遽议撤防;设一旦倭人因全台不服,突然攻击,则军心懈弛,祸甚燎原,悔无及矣!

然和局不成,势有战事;皇上必虑兵单将怯与夫军饷不给。不知今日战争,兵可不让添、将可不议调、军饷可不患其绌;敢请为皇上切言之。中国之兵数倍于倭,其不尽得力者,半由于技不精、半由于饷不重。闻溃卒归自关东,佥云倭人月饷十倍于我;关外日食昂贵,仅获一饱,谁肯因一饱而舍身命!由此以观,强兵之要,首在重饷。请皇上谕饬各统帅:有兵士愿赴前敌者,饷加倍;溃则无赦。将校愿赴前敌者,饷加倍,溃则无赦。如营官有弊混克扣情事,统帅不查参劾,别经发觉,一并从重惩办。如此,则弱者不敢冒为强、强者必益鼓其勇,将一兵可得数兵之用而疲兵可以裁;即加饷出于裁饷之余,而饷项无所费。职以为不必添兵者,以此。溃将误事,皇上已惩治者,可勿追论;此后,必用重赏严诛以相激励。用重赏,籍以诱怯战之夫;用严诛,方可服敢死之士。盖皇上操诛赏统帅之权能核实而不私,斯统帅操诛赏将校之权自至公而不贷;诛赏严明,立可转怯为勇。职以为无须调将者,以此。各营兵饷虽近无专款可指,然以中国之大,万不至无可设措。倾输而助大兵,不劝谕而自奋;倾输而助强寇,虽敲扑而难求。且划和款四分之一,足持一年之久;与其虚糜而资敌,何若实用以自强!职以为无患饷绌者,以此。从古兵法无战而必胜之事,而恃有敢战之气。请皇上勿怯于从前之败,但能行职之言,则此后兵将万不至于败,即败而犹敢于战。夫兵将敢战,即足以制倭人。此在我有凭把握,故宋庆诸军终为倭人所忌;若责以必胜无凭之把握,其谁敢任!皇上试思兵将可用如此、军饷可措如彼,事非难行,效可立见。中国明有可为之势,议战断非孤注之谋;和局不成,复何疑虑!顾或谓战事不息,保无震动京师。不知和局即成,而赔费、割地无可自立,其祸较震动有百倍之酷。而况倭人专恃恫喝,深以京师震动为忌。计倭人弄兵海上,几攻无不克;其始终不犯津、沽,非力有不足与有私于李鸿章也,盖深恐京师震动,无可要挟,自揣饷源、兵力难与我久持。且津、沽有事,大碍华洋商务,泰西各国亦将推刃于倭;故倭人甚不利震动京师。惟探知我皇太后、皇上日以京师震动为恐,乃佯以攻击津、沽为名,虚声恫喝,百端要挟,以肆其狼贪之欲;必不敢实有此事。若中国力图振作,兵将人人敢战,则众必成城、同仇敌忾,倭人虽欲震动京师,亦无所施其力矣。即皇上防患过深,始终以振动为恐,愿赔费、割地以了战局,全台不服,和局难成,倭人终必多方以胁我、突出以攻我;安可不豫严战备,观望和议、暗弛军心,使倭人已先发制我以召仓猝之变乎?

职激于世变,无可自效。谨因和局难成、敌情难测,敬陈管见;恳请中堂大人俯准代奏,不胜感激之至!谨呈。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

户部代递主事邓福初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九日)

降二级留任、又降一级留任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臣宗室福锟等谨奏:为据呈代奏,仰祈圣鉴事。

据臣部江南司候补主事邓福初谨缮敬陈管见一件,呈请代奏。臣等公同阅看,该主事所陈系为时务起见;不敢壅于上闻,理合将原呈上陈御览。为此恭折代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降二级留任又降一级留任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臣宗室福锟(假)、户部尚书臣熙敬、户部尚书臣翁同和、降二级留任又降一级留任户部左侍郎臣立山、户部左侍郎臣张荫桓、户部右侍郎臣长麟、户部右侍郎臣陈学棻。

户部主事邓福初呈文

户部主事邓福初呈文

户部主事邓福初谨呈:为和议若成,危亡更速,急宜改图;冒死直陈,遵例呈请代奏事。

今者与倭奴议和已允未发各条,不特中国臣民痛心疾首,皆不乐从;即欧洲各国亦不以为然,且将起而议其后。不知主和诸臣,何以出此;将谓和议不成,则战事难恃,恐致震惊乘舆乎!事未经六部、九卿会议,不惜数人冒天下清议,独断独行;又将谓漫然言战,不能预言战何以胜!众说纷纭,徒乱人意乎!夫不战,虑致危亡也;议和,图免于危亡也。职则以为以祖德、人心、事势观之,战虽危事,而不至于亡。若如今日之和,危且益甚,而亡亦更速。请为皇上一一陈之。

综计国家岁入止数千万,而岁出无多余;偶有所需,辄当另筹。去岁兵兴,分派各直省不等,督、抚或行之不善,不肖有司因以为利,民已不堪其扰矣。今骤加二万万,多方息借,二万万外又更赢焉。中国之财聚多致滞,尚有此壅彼绌之虞;况输之外国乎!「礼」有云:『无三年之蓄,国非其国』;况预取后数年之蓄而空之,更何以为国乎!必亡者一。辽为根本重地,陵寝在焉。朝鲜之外藩既撤,已难固守;辽河以东尽为倭有,倭又屯兵威海;一旦窃发,两地并进,根本动摇。密迩京师,犹养虎卧榻,何以御之!必亡者二。台湾土产饶沃,稻岁四熟;福建山多田少,仰给台湾米榖。既以畀倭,运粮不至,福建必饥。台又产煤,足供轮船之用。台、闽隔海仅数百里,澎湖相为犄角;倭朝发夕至,福建饥疲,何恃而守,南疆震动。必亡者三。抽厘助饷,本属权宜;三十余年,不能中止。五口既开,入口之数不敌出口之数;财流于外,十室九空。今许通商,苏、杭、川、楚更添口岸;倭有二万万赀,何商本之不充、何机器之不致,中国所产尽成倭货,关卡不得过问,小民之生理全失、待用之厘税缺征。交涉既多,侵渔又极;或与商人龃龉,倭必以奉行不力责及官府以与朝廷为难,事变万端。必亡者四。赏罚者,国之大权,而治军为尤要也。与倭战败诸将受倭挟而赦之,能军者短气、偾事者逃法;汉奸外向亦予宽贷,是驱中国之民不效死于长而输情于敌也。倭若再至,谁为战乎?必亡者五。倭本小国,俄、英、德、法诸国较倭尤强;与倭和而偿费不赀、弃地不赀,被俄、英、德、法环伺于旁,闻法已议及云南矣。设更有议及新疆、西藏者,有议及江、浙、闽、粤者,何以应之?此尤亡可翘足待者。兴言及此而不痛哭流涕急与倭绝,尚得为有人心哉!或者曰:既和之后,徐图自强。夫图强必先图富,失重赀、失要地、失大权并民生国计而尽失之,欧洲各国即不效尤,固已竭天下脂膏轻于一掷矣,贫弱不可挽回;猥曰自强,夫谁欺欺天乎?岂非主和议者欺蔽朝廷之大罪哉!

若夫祖德、人心、事势,可得而言也。我国家圣圣相承,世无失德;远迈后代,比隆成周。此非臣子之私言,天下万国所共仰者。周既东迁,国威不振,天下诸侯强大倍周者多矣;惟其德盛,故能与诸强国并立而后亡。汉、唐、宋、明立国亦久,然皆一、二传后即有昏暴间之;徒以开国之初功德在民,虽有可亡之隙犹必迟之又久而后亡。汉、唐各朝多昏暴而不遽亡,我朝无昏暴而虑其亡,有是理乎?职有以知卜年卜世之甚长也。发、捻之乱扰遍天下,外侮乘之,危亦甚矣;卒之人心可恃,故群策群力奉先帝庙谟,削平大乱。人心可恃,外侮虽乘隙而起,仍亦知难而止。倭衅虽开,人心尚固;内无叛乱,非复发、捻时矣。一闻议和,台湾之民群起而呼吁焉;一闻割台湾,其民更崛起与议和者为仇。诚因而用之,原其向慕之诚、赦其狂迫之愚、鼓其勇敢之气,彼文臣如唐景崧、武臣如刘永福、乡绅如林维源必能结民以图存,不隐然为倭树一敌乎?倭所不能取者,奈何迫而弃之!不惟辜台民心,天下之民其谁不解体!职愿皇上熟思而审处也。或者曰:区区台湾,其力岂能自存!职则以为就使不能自存,倭不全力注之,不能得志;以全力注之,不知几费经营。得志尚不可必,即得志而倭力亦竭;内地之患可稍纾,台民之心亦可无怨。孰与拱手而委台于倭,使倭不费张弓、只矢据千里膏腴之地,逆民气而长寇氛以生他国之心;其得失为何如耶?而况众志成城,安见台民必不能自存耶!且夫倭比中国,其地、其人、其财不过二十分之一;以一服八,孟子决其不能,况以一服二十乎!彼主和者曰:倭强我弱,倭之火药、船器皆精于我;此巧为谢过地也。欧洲各国素习机器,或为我所不及耳;倭非素习,我果不如倭,亦李鸿章之罪耳!李鸿章昔年奏牍,谓练海军必二十年而后可用。彼直听其终不可用,预为自诿二十年后,其身不存,后人受其过;岂知及身而遂败露哉!且海军几于二十年矣,而仍一败涂地;又何说之辞!前者大东沟之战,止一巨舰将士用命;巨舰虽沈,倭奴受制亦甚。此犹出海而战也。其后旅顺、威海有险可凭,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尚有三巨舰在;假令丁汝昌、龚照屿等能如大东之战,扼险坚守,倭亦何能遽胜哉!乃竟委而弃之,水雷之在海口者自断其线而逃;倭奴如入无人之境。然则海军之败,人为之,非火药、船械之不济也。今海军已全废矣,倭奴之力亦已无余。人但知海军全废,不可不和;不知倭力无余,正转败为胜之时也。何以知倭力无余也?开战数月之久,倭岂不欲尽取奉天地哉;力有不继;仅得金、复、海、盖数城耳。中间互有胜负,聂士成连山关之战实一大捷,倭未能全胜;其力可知也。倭不能大逞于奉天,遁而捣山东之虚;我奉天兵围海城甚急,倭回攻辽阳以解海城之围,不得不弃山东已据之地;其力又可知也。倭攻辽阳不克,又捣澎湖之虚;始则两船沈、两船破而退,继又登岸不胜而退,三战始取澎湖,得不偿失;其力又可知也。天下之如金、复、海、盖者,不知凡几;倭纵有余力,其取各地如此其难,安能亡我中国耶!职故曰:战虽危事,决不至于亡也。

至谓言战者不能预言战何以胜,因欲废战;职请解之。战譬之棋,善棋者不能预言棋何以胜,及至临局,胜负自分。故棋得其道,可以必胜;战得其道,何独不然!战得其道无他,心战为上耳。战之不胜,畏死幸生之心误之也。督战之权,李鸿章为最重;所统之师,海军之外有淮军、有继募之练军。李鸿章治海军,惟知虚糜帑项、位置私人,不能实事求是;始终主和,以藏海军之拙,其心不可问,故败。昔之淮军,平发逆、平捻匪,皆欲战胜以博富贵;今则亡散过半,所余之将富贵已极,餍粱肉、耀锦绣,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故败。而继募之练军,皆市井无赖;尤必败者也。任战事者,仅一宋庆,湘军之遗也;其心无他,故胜。聂士成虽亦淮军,心耻淮军之不振,故亦胜。自余将领如徐邦道辈,具一分心者有一分之用;时亦小胜。诸将之胜败,视其心。然终牵于议和,观望回惑,故不能全胜。以职之愚计之,当今之时,倭心甚骄、倭力已竭,中国人心愤恨已极,力尚可继;以愤击骄、以盈击竭,已操胜算。诚于斯时明降谕旨,誓与倭不两立,力翻和议,使天下人心一出于战;诛李鸿章以杜和议之根,正其丧师辱国之罪,以快天下之人心。凡诸犯官,速正典刑,毋事姑息。有进御倭策者,破除资格,立予升擢;任得其人,事不中制。夫破格用人、事不中制,先帝以之中兴。诚能法之,倭自易平,必使海疆肃清;倭心悔祸,求和于我,然后权其可否而许之耳。安有堂堂四万里之中国,先自屈于千余里之倭奴哉!若谓心战为上,战得其道,可以必胜,为纸上之迂谈;则发、捻之乱实甚于今日,勋臣如曾国藩辈始亦败衄,使非其心百拆不回,何竟能成功乎?人才以历练而出,当必有应运而起者。况与倭交绥半岁有余,不过沿海奔窜,多方以误我耳;何尝深入陆地,使我不支而制我之命哉!倭不足畏,而过畏之;虑战之危,反以和而速之亡:谓非主和议者欺蔽朝廷之大罪哉?

职虽末僚,本无言责;慺慺之忱不能自己。又闻大小臣工端牍入诤者,不知几渎圣聪矣,而卒无转圜之效。愚昧之见,以为言不深切,利害不明;用敢冒死直陈,干冒忌讳。皇上如用职言,诛奸相、绝和议,整顿师干,与民更始;事若不效,请斩职首,治其妄言之罪,职死亦瞑目矣。伏乞大人代为转奏!谨呈。

都察院代递候补道易顺鼎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九日)

督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等跪奏:为据呈代奏事。

据丁忧候补道易顺鼎以条陈二件,记名副都统奇克伸布等、户部笔帖式裕端等、山西举人常曜宇等、河南举人步翔藻等、王崇光、张之锐等、四川举人林朝圻等、罗智杰等各以条陈一件,赴臣衙门呈请代奏。臣等公同阅看,各该呈词字句间有未尽检点之处;惟事关重大,情词迫切。既据该职、该举人等各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呈递前来,臣等不敢壅于上闻。再,原呈字数较多,若照例钞录进呈,恐致耽延时日;是以未便拘泥成例,谨将原呈十件恭呈御览,伏乞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左都御史臣徐郙、降二级留任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年(感冒)、左副都御史巨宗室奕杕、左副部御史臣杨颐(入闱)、署左副都御史臣沈恩嘉、左副都御史臣寿昌。

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呈文(一)(略)

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呈文(二)

记名副都统奇克伸布等呈文(略)

户部笔帖式裕瑞等呈文(略)

山西举人常曜宇等呈文

河南举人步翔藻等呈文

河南举人王崇光呈文(略)

河南举人张之锐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林朝圻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罗智杰等呈文(略)

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呈文(一)(略)

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呈文(二)

(见本丛刊第二一二种「魂南记」)

记名副都统奇克伸布等呈文(略)

户部笔帖式裕瑞等呈文(略)

山西举人常曜宇等呈文

具呈山西举人常曜宇、贾大中、陈运丙、曹佐武、张宪文、丁体仁、张棨、刘汉阳、傅倬、傅侃、传□枚、马蕃、张朴、解宝树、魏宇、王祝三、丁士廉、丁伦、张官田、应璜、王暨和、柴淇、孙秉衡、栗国聘、王藻虞、荀友楷、宁绳武、崔养锋、崔养锐、展成章、冯文瑞、粱志仁、李鉴堂、王守让、王绍珪、王建官、李希愿、吴文吉、冯俊卿、牛凌霄;李树峤、黄鋆田、庞映青、孟庄、籍兰溪、刘廷钧、胡玉堂、陈裴然、张贯文、张三铨、梁克缓、王发源、王学会、常麟书、任浩、岳亮采、刘学易、孟步云、申应枢、乔佑谦、王芝兆等,为和议未可遽定、机宜未可少失,恳请代奏事。

窃闻倭夷就抚,中国于所失之地概置不问,赂以巨款、复割台湾一省畀之,不胜骇异。旋闻台湾臣民执「效死勿去」之义,俄、英、美三国亦有助我剿倭之请;此诚难得之时、可乘之机。若察之不真、赴之不速,祸变之兴亦有旋至立睹者;不可不熟思而审处也。

请先就台湾论之。唐景崧之忠、刘永福之勇、林维源之义,久为中外所共推;而不知三人之情势,固自不同也。唐景崧以儒臣膺疆寄,所欲忠者国耳。朝廷允其所请,竭股肱之力为国家效命,其素志也;即不允其所请,亦惟有奉身而退已耳、甚则查志以殁已耳,无他恋也。刘永福以中国流氓据越南尺寸之地,与法人血战累年,未经败衄;泰西各国,目为奇人。其慕义来归,亦欲为国家效鹰犬之力,稍抒其胸中奇略耳。熊虎之姿,其能一日忘搏噬哉!然地非久处、兵非旧部,受诏而归,仍不失专阃大员;唐景崧素得其心,断不至遂成决裂。所最难措置者,独林维源耳。以彼族大宗强,膏腴数百里,子弟、族姓、家仆、佃户数千人,将令其携春而归耶,彼将仰食于何所也?将令其裂冠毁冕而为异域之民耶,无论谓他人父、谓他人母,断非林维源所甘心;恐倭人亦未必能容之也。此皆设身处地而代决,其必不可行者也。是故藉林维源之力、资刘永福之才,据地利、因民心,驱策之、鼓舞之,使之家自为守、人自为战,唐景崧之所能也;排解之、慰遣之,使林维源违邱陇、弃田园,转徙异地,变衣冠、易服色,与犬羊异类杂处,唐景崧之所不能也,岂独林维源哉!其于全台之民,亦若是而已。弃之化外、责之忠顺,天下安有是理!胡为以数百万忠义士民,不使之敌忾同仇,而反使之负嵎拒命耶!考康熙间,尝退海三十里之地以避郑氏矣;况今日台湾之富庶十倍于郑氏,不早宣示恩信安服人心,迨至事变既成,不可收拾,恐其患亦不减于倭人也。

就俄、英、美三国论之。英、美以商务为性命,则口岸在所必争;俄人与朝鲜相毗连,则险要亦在所必争。其效顺,或亦出于至诚。然不敢谓许之,必有无穷之利;而敢谓拒之,必有立至之祸!何则?彼三国者,其为有心效顺耶,是欲市德于我也;欲市德而不承其德,以德始以怨终矣。其为故挑衅端耶,是欲构隙于我也;欲构隙而故示之隙,彼益得所借口矣。夫今之与倭议和者,岂朝廷之本意哉,亦曰敌强难支而已。试思一倭人倘不能支,顾可支数十倍于倭之三大国乎?自来借助洋兵,但虑饷重。今以二万万敌之款,用之剿敌而有余;夫何惮而不为!稽之前史,汉用西域制匈奴、唐用回纥制土蕃;考之近事,李鸿章亦曾以洋兵剿粤逆矣。事非创见,何必骛疑。况今日海内形势已成战国,中国虽自强有日,远交近攻之计亦断断在所不废。此机不失,俾异日之狡焉思启者相戒不为祸始,其利正无穷也。目今中国所少者,海军耳。诚得每国助铁甲十数艘,将用以守北洋,则内犯无虞;用以捣贼巢,则祸变立定矣。所虑者,迟疑之间,事或中变;则益难措手耳!

然则台湾不可弃也,弃台湾是益一倭也;三国不可拒也,拒三国是益数十倭也。自古和议之兴,原以弭变;而今之和,适以速变。主和之祸,恒在异日;而今之祸,即在目前。并无旦夕之安,而为苟且之计;何不一再筹维耶?然则如之何而可?曰:战而已矣。问何以战?曰:欲知今日之所以胜,当求前日之所以败。一言以蔽之,曰:用人而已。宋庆一军屡次退守,而奉天士民颂之不绝于口。闻倭人草约,亦有令该提督及依克唐阿、李秉衡到彼国请罪一条;其故可思矣。使前敌如宋军者再得一、二路,安见战事不日有起色哉!方今如曹克忠、聂士成、余虎恩、熊铁生、刘光才诸人之已经在防者,无论矣。他如冯子才、雷正绾之耆勋宿将,苏元春之熟悉洋仗,岑毓宝之文武兼资,娄云庆之可以统湘军,王孝祺之可以统淮军,皆未可置之间地;董福祥内卫畿辅,亦称重任,然以大支劲旅用之守而不用之战,亦殊可惜!语曰:兵如流水,不流则腐;未有守者必不令战、战者必不令守之理也。不但此也,吴大澄部曲在前敌者,皆二三少年,未娴军旅;应令刘坤一、宋庆、魏光焘逐一体察,毋任滥竽,再致贻误。定安练军断难振作,应另派统带严加选汰,无使误战而复误饷。陈湜一人,观曾国荃之奏牍,则为健将;观其在山西防河,则亦敌至则遁而已。一事未可概人生平,要不可不详加察核。唐仁廉,霆军旧部,非不能战;麾下现已万人,应令与诸军并进,勿徒观望。刘坤一统筹全局,身任重寄;应令振刷精神,力图报称。胜利,予以不次之赏;不胜,则加以不测之威:勿以各路胜败为分外之事。总之,庙堂有不测之恩威,而后将帅知愧励;统领有必行之赏罚,而后偏裨知奋兴。而尤切要者,则以永杜和议为战胜之本;是在皇上之独断而已。

举人等草茅下士,识见浅陋;值此时事艰难,不敢安于缄默。谨此具呈,伏乞据情代奏。谨呈。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日。

河南举人步翔藻等呈文

河南举人臣步翔藻、孙凝、赵星阶、何兰芬、刘启泰等恳请代奏:为倭逆约款为害无穷,伏乞明谕斥罢,以弭祸机;沥陈管见,仰祈圣鉴事。

窃以倭逆犯顺,狂悖已极;要盟各款,为害甚巨。和议万不可允,战事大有可恃。谨为我皇上一一陈之。

夫倭,一海岛小国耳。其敢于狡逞以并高丽、犯海疆,蹂躏数省至猖獗几不能制者,一误于昔年倭并琉球而我未暇救、法侵越南而我受其欺,终以和为结局,而该逆遂有玩视中国之心;再误于高丽俶扰,李鸿章欺饰朦蔽、壅于上闻,不为之备,而该逆得肆其吞并高丽之志;三误于淮军将领叶志超、丁汝昌、卫汝贵、卫汝成、袭照玙等遵李鸿章「恐碍和局、无为戎首」之说,率皆闻风先遁、坐失机宜,致有平壤诸处之败、威海旅顺诸处之弃;四误于吴大澄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不战而溃,致有奉天南境诸险要之失,而该逆乃益纵其猖撅之势,更扰及登州、澎湖。统计始末,是皆为和议之所误。今战有不利、仍归议和,是故蹈前车覆辙也。顷闻和约诸款,要挟太过,狂悖尤甚;普天率土,发指眦裂。若从此议,为害无穷;如厝火积薪,祸机至速。草茅下愚,不胜忧天之虑!窃谓有不得和者三、有不可和者十、有不必和者三。

奉天为国家根本之地,祖宗陵寝在焉;非所得以予人者也。约款割奉天所失之地不复归还,是使其地沦为异域,我皇上不克尽展礼谒陵之孝矣;其不得和者一。高丽自国家定鼎以来,臣服中国二百余年,朝贡无阙,以作东三省之屏卫;是祖宗留贻之藩服,非所得以予人者也。约款以高丽为自主之国,名为「自主」,倭实主之;其不得和者二。台湾自国初时颇劳庙算,命将徂征,久而始平,归入版图二百余年,留贻至今;是祖宗底定之疆域,非所得以予人者也。约款以台湾予倭,其不得和者三。

自古用兵靡饷,未闻偿之一说;今之「万国公法」:开兵端者,偿人兵费。此次倭逆肇衅侵我属国,兵端非自我开。约款反索我偿兵费,显违「公法」。且多至二万万两,计中国岁入不过数千万,用兵以来悉索搜括,饷犹不足;而此二万万两者,偿之既非理、又何所出以盈其数哉!不可和者一也。兵,所以备战也;和,所以息战也。既和,则无所用兵矣。约款倭驻兵天津、威海等处,我岁给饷五十万。夫天津为京师门户,威、旅实海疆险要;我兵尽撤而彼兵犹在,是诚何心!交战以来,逆兵从未至天津。既和,而反迎其深入,代为供给;一旦猝发,何以御之!是我养兵以自贼也。不可和者二也。苏、杭为国家财赋之区,重庆、沙市为川、楚咽喉之地;约款倭于此四处设立码头。既立码头,必以保护商人为名,兵船往来出入无阻;一旦扰苏、杭而漕运断,起重庆、沙市而川、楚梗,是失腹地最要之区矣。不可和者三也。货物者,国家之利源也。各国通商以来,银钱流出外洋,漏卮不塞,已见国用日绌、民生日敝矣;犹赖土货与之交易,利源不至尽竭。约款改造土货,则凡利全归于彼;不待数年,小民皆穷饿无生计矣。至民无生计,后患有不堪设想者。不可和者四也。赋税者,所以济正供之不足也。各埠洋税,本减于各局厘金数分之一;凡江海所通之处,多托洋税以图偷减,已夺中国利权矣。约款更减洋税,将致应税者尽归于洋。彼专舟车之利,而我失租税之实。不可和者五也。刑罚者,祖宗之定制,千古治天下之大法也。今贻误军机、拿问治罪诸将领未即立正典刑者,已仰见皇上法外之仁。约款尽释其罪,是废我国家之法也。此款何利于该逆,而要挟至此;必其中有与彼交通之人。否则,直用以制我耳。有罪无刑,从此无人肯战矣。不可和者六也。凡此约款,直欺中国为无人;猖獗无状,至此已极!闻更有前敌缴军械、宋庆等献俘之说,悖妄尤甚。约款而不如此则已,约款而果如此,是不成为议和也,直纳降耳。从古中外议和,未有要挟如此者;大伤国体、尽失利权,岌岌乎无以自立矣。不可和者七也。该逆狡诈叵测,安论信义;迨既和之后,我兵撤散已尽、彼将背约而愈肆要挟更甚于今之诸款,其何以给无厌之求!不可和者八也。通商以来,订约者无虑数十国。其会开兵衅者,英有庚申之乱、俄有伊犁之争、法有越南之侵,其约款均不至是。今倭逆小丑,如此订约;倘他国视我易欺,尤而效之,纷然肆逞,又何以应多方之扰!不可和者九也。国家深仁厚泽,民之沦浃久矣;今之约款全利于逆而深害于民,草泽忠义之士必不甘心从彼,势将互启争端。若负信约以安民,是授逆以责言之隙;若强守义之民以从逆,理既不可、势亦不能,将外患日纷、内乱尤可虑。不可和者十也。

窃维是役之始,皇上赫怒主战。嗣后廷臣以和议进者,岂不谓战有不利,将以和为苟安目前之计?抑思战之不利,由于淮军将领徒能克扣兵饷、闻敌先自逃溃;其败,非战之罪也。即如宋庆一军,以数千之兵支持半年,能守能战;其未得大胜,苦于孤军无助耳。李秉衡、刘永福有死战之心,故其所守之地,逆虽扰之而终不得逞;至畏此三人而莫敢撄其锋,足见战之可恃矣。他若董福祥、雷正绾、聂士诚、曹克忠、郭宝昌、唐仁廉诸人皆百战宿将,可以大用。今宋庆在北,依克唐阿、长顺尚能佐之;更益将领一二员、兵勇十余营以厚兵力,可统归宋庆调遣。天津要隘,聂士诚、曹克忠等势孤力单,更简宿将、设重兵以扼京师之门户。李秉衡抚山东,自足独当一面。苏、杭等处,择知兵大员往驻以严其防,相宜为战守计。唐景崧、刘永福在台深得民心,林维源忠义勇敢,相得益彰。若使刘永福招募旧部,更募生番之善用火器者用作前敌,坚守无虞;即径进长崎以捣其巢穴,则军威已可大震。伏乞皇上明降谕旨,示以有战无和;各人所守之地,令其自审机宜,以一事权。外责诸将以办贼之效,不为遥制;而内无惑于议和之说:如是纵不能必胜,亦可保不败。窃计即战而败、败而屡,亦万不至如约款割地之辱、偿费之多,贻祸之速也。不必和者一也。李鸿章重受国恩,其养淮军、造机器、设海军,每岁糜费无数;一旦尽化乌有,皇上未加以重罪,宜如何奋发天良,以仰纾宵旰之忧。乃始则昏愦骄蹇,坐误不问;继因不主和议,深怀怨望。今奉命出使,独秉全权,竟不顾体统之损失、大局之败坏,惟该逆之言是从,举中国之土地、财赋皆轻以许之。如此狂悖至极之约款,擅自画押,上达天听以要挟恫喝;是固皇上简命时所不及料也。若谓草约已定,不能中止;则该逆要盟,使臣专辄未奉纶音、未钤御宝,岂足为据,无庸以违约失信为疑。不必和者二也。昔宋之和金也,徒以徽、钦在北,不敢为孤注之一掷,故损威失利而不遑恤;然且不及今之约款百分之一,已致一蹶不能复振。今以理论,则我直而彼曲;以势论,则战有可胜之机,而和有无穷之害:何所顾忌而必出于此!且倭逆自犯顺以来,兵饷不足,悉索敝赋,人成强弩之末;再持半年,即坐致其弊矣。不必和者三也。

圣朝政崇宽大,恩义以待各国,原不为已甚之事。臣等非敢谓和必不可议,而今之约款则决不可从;亦非敢定战必无不利,而今之约款则为害太甚。事关国家大局,虽得之传闻,未审确否;而刍荛之见,不敢缄默自安,致负朝廷养士之恩。谨不揣冒昧,痛哭直陈;罔识忌讳,不胜惶悚!伏乞皇上圣鉴!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河南举人臣步翔藻、赵星阶、何兰芬、孙凝、刘启泰、王榘会、沈正坤、李广源、冯际午、刘国良、李橒森、张惠宇、梅静波、赵国光、周桐唐、赵东阶、孟广洛、胡诗昕、张翰光、韩守仁、王其镗、施春和、郑联晖、崔寅清、金葆桢、牛东藩、申文铭、许召宣、王蒲园、刘必勃、黄心芳、郝百炼、仓永勋、杨亦熺、尚葆初、郭铭鼎、孟广信、申杰万、吕泰初、邓鸿藻、张凤台、高士林、常培绪、金应枢、李汉光、余士荣、徐维岳、汤昌浚、易彦云、邹孟贤、李化龙、张霙、吴雁声、刘方鼎、郭森、张嘉德、周润广、步凤书、步凤苞、周国均、王德懋、王骏烈。

河南举人王崇光呈文(略)

河南举人张之锐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林朝圻等呈文(略)

四川举人罗智杰等呈文(略)

--以上见原书卷四十二。

国子监司业瑞洵奏时局艰难宜籍外援以资臂助折(四月初九日)

国子监司业奴才瑞洵跪奏:为时局艰难,宜藉外援以资臂助;请派大员专办,俾昭郑重。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维欧洲大局,殊类战国;远交近攻,贵审全势。迩年简命使臣持节各国,藉缔邦交;一旦有事而仍视同秦、越不能相助为理者,使臣贪鄙者多,率视此差为聚财之优缺、译署之阶梯,无能宣扬德意,深悉详情。如崔国因、汪凤藻等之谬妄,久在圣明洞鉴矣。海禁既开,西人皆协以谋我,有利则均沾之。德与我交谊尚厚,素无猜嫌。俄人则喜因利乘便,咸丰十年当英、法增约之际,夺东方瓯脱三千里;自此松花、黑龙两江,与彼共之。今以中国权利尽畀之倭,度非俄之所愿。台湾逼近香港,英人亦必生心。海陆相通十有余国,孰不眈眈而起者!土耳其之役,英、法、俄且分裂其土矣。兹以使者立约损害过巨,俄、法、德三国皆为不平,出而干预;英虽不言,而已隐有保护台湾之意。际此权势两穷之时,宜以苏、张之说游说列邦,使其自保利权,即以巩固中国;此实今日自存之大关键。倭之所以得志于我者,即在善交友邦;我即用其道而制之,必不致转受其累。将来律例、政事略为修改,各国且必视为同类而归入公法之中;则一切洋务,从此皆有办法。去年九月,奴才曾经密奏联络英、德以为外援,实已早见及此;为今之计,无论和战,皆非藉重各国之力不克有济。似应速与商订密约,即使许以利益、资其协助救目前之急,亦自无妨。伏恳特派明干大臣,专办此事,毋徒以一问一答了结,务期有成;庶藉以扶持时局,实宗社安全之至计。

奴才不胜大愿,谨恭折上陈;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九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九日到)

密。台之存亡,视批约准否。存亡各有办法:购械陆续将到,无台不必运台,有台则宜备战。全台盐务,北路收外来盐、中路领运南盐;南路购盐皆在此时,备一年之食,成本甚巨。无台,则三路俱应停办;有台,宜趁此时办理。过此风势不顺,运购两穷。民变日起,抢劫盐馆、厘金衙署,假名字者不一而足。迁怒于官与洋人旗号,游勇屡鎗击英兵轮入口舢板,幸未伤人,各国洋人用水师在岸自卫,恐不免杀戮事。正气一泄,邪气全来;再迟时日,虽有台不可救药矣!批约是本月初八日,抑十四日?务乞密示消息,以便豫筹!景崧肃。庚。

福建陆路提督程文炳请重订和议折(初十日到)

总统皖军福建陆路提督奴才程文炳跪奏:为和议万难曲从、战守俱已有备;并陈奴才现筹联络关内诸军预备攻剿情形;伏求皇上饬下廷臣公同会议,停止马关约款,以维大局而系人心。恭折仰祈圣鉴事。

奴才窃闻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与日本所议条款,赔给兵费至二万万两之多,已为历来和约所未有;割地,则由鸭绿江西至营口、东至黄海二千余里之远,尤为万国公法所不容。其尤甚者,索台湾以据全海之关键,通长江以擅东南之利益;各口创设机器制厂,以夺我中国之利权,使我无以筹饷、无以练兵。不出十年,财殚力竭,拱手而成坐亡之势。揆其用心很毒,是即金源谋宋之故智。彼亦明知中国之大、人民之众,非其旦夕所能图;惟假和之一术以懈我天下之兵、竭我天下之财,一旦以片言渝盟,即再如今日之征兵调将、联数十万之众与之角战而不能矣。

昔汉臣诸葛亮有言:『不伐贼,王业亦亡;坐而坐亡,孰与伐之』!今日之势,战则犹有可转之机,和则恐成浸弱之势。与其掷二万万金以资敌,不如以此饷兵,何兵不可练;以此结邻,何邻不可交!且闻彼国行用纸币,巨债累累,势绝不能持久;中国即再用兵一、二年,东南财富所入犹可搘拄,何至赍之巨费、奉之奥区,尽畀以天下之利权、全予以江海之门户!此约一成,不但京师无以立足、辽渖不能庇根;窃恐各国从此轻量朝廷,纷纷效尤,各索其所近之疆土五裂四分,天下事将不可问矣!且奉边为开国龙兴之地,台湾为中叶力辟之区;得之百战,弃之片言:上恫祖宗在天之灵、下阻四海臣民之气,人心一去,谁与战守?开台民哭声震地,凡有血气,莫不痛心!我皇上英武圣明,亦万万不忍为此。奴才微闻和约尚有二端,其玩中国如股掌、视中国若附庸,内而廷臣、外而疆吏、下至闾阎妇孺、外至交睦友邦,无不眦裂龈穿,翘首而望皇上之一怒。李鸿章虽已画押,我皇上聪明独断,亦万万不忍听此!

议者或谓和局一裂,彼若由津、沽内犯,震动京师;谁执其咎?奴才窃观被之行师,皆于沿海;水陆相依,犹未敢深入腹地。其兵号称十二万人,然计其留备高丽、奉边及分守所得各口岸外,即以全力入犯,亦不过二、三万人。奴才与董福祥、曹克忠、聂士成等所部九十余营,数近五万;合之防口诸军,关内已不下七、八万人。刘坤一总持内外,谋略优长。奴才前赴榆关,与之筹议一昼夜,窃以天津西、南两面入夏水涨,一片沮洳;惟乐亭、芦台一带地势宽展,将来恐被由此登岸,趋永平大路而赴通州。如有警报,奴才即由张湾渡河会合董福祥一军,向前迎击;刘坤一亦督关内各军自后追剿,四面兜击,或可一鼓聚歼。若由津、沽而入,曹克忠现驻小站、聂士成现驻芦台,两军左右包抄;奴才亦与董福祥拦顾迎击。仰托主上洪福,如获一、二大捷,挫退凶锋,则军事不难立转,京师自然谧安。奴才即拟请旨出关,节节进剿。倘有不利,奴才惟当粉身碎骨一死以报国家。窃计津、沽、山海关距京皆尚数百里之遥,彼时即銮辂西巡,暂为狄泉出居之谋、徐图灵武恢复之计,以势揆之,犹为未晚。况我朝深仁厚泽二百余年,即万一不幸至此,列土疆臣、天下义士亦必投袂而赴敌;即目前台湾之举,四海人心已可概见。若此时和约一成,人心立涣;不数年间,海内财尽、天下骚然,欲求如南宋、东晋之局,亦不得安枕之日矣。奴才驻军畿东,数月以来,请求洋操;鎗械现已足用,阵式亦均熟娴。复以军律申严,士卒以忠义激发;将领闻敌人如此恣睢,无不椎胸流涕,忠愤勃然。观其志气,当可一战。董福祥、曹克忠、聂士成以及宋朝儒、牛师韩、李永芳、马心胜等亦皆忠勇宿将,奴才与之联络筹商,志气投合。关外辽阳以西、锦州以南,有宋庆、依克唐阿、长顺等军,尚可支持。长江为饷源所关、运道所系,应请饬下张之洞督率诸军力筹堵御。观其构衅将及一年,所得亦仅奉边七、八州县;饷绌兵分,已有外强中干之势。故彼之计,利在胁和以困我;我之计,反在持久以弊彼也。

奴才身统重兵,受恩深重;国家安危存亡,争此数日。万不敢避斧钺之诛,苟安缄默。伏求皇上饬下王大臣、六部、九卿公同会议,罢废李鸿章所订条约;仿中、俄改约之例,另遣使臣重订和议。如其不从,惟有一战。壹意坚持,始终不衰,国事始终有转圜之日;天下幸甚!宗社幸甚!奴才不胜愤懑追切悚惶待命之至!再,此折系用奴才行营关防;合并声明。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来电(四月初十日到)

传闻十四日烟台换约,此举一定,实关大局安危。各国现正商办,有已有办法者、有未得确音者;但有强国出为排解,总可挽回几分。伏恳宸衷务加审慎,迅饬总署使臣力恳各国切商倭人展限数旬停战议约,以便详加斟酌。从容数旬,各国必有真实情形。彼此交忌,必然相争;庶可因时变通,相机补救。此时恳各国助战则难、恳各国展期则易;若仓卒焕约,各国皆怨,归咎于我,岂不多树数敌!铸成大错,侮不可追。谨合辞吁请,惶悚追切。请代奏!之洞、宝泉、继洵、德馨、秉衡、景崧、联桂同肃。蒸。

盛京将军裕禄等来电(四月初十日到)

现奉总理衙门电传李鸿章与日本定约画押、停战展期,当即分饬各营遵照。顷傅闻李鸿章于三月二十三日在马关与倭议约画押款内,有奉天被倭占踞之地尽归倭有,并割台湾、澎湖及许在京都、杭州、梧州、长沙等处通商,仍赔兵款三万万元之说。朝廷命李鸿章赴倭议和,原系不忍生民涂炭,为万不得已之举。传闻果确,是倭人无理要挟,欺凌过甚;恐李鸿章身家念重,出于骗胁,不暇深求利害。圣明在上,自不肯曲从迁就。裕禄等受恩深重,身在局中;统筹利害所关,实有难安缄默者。

窃维奉天与直隶唇齿相依,又为吉林、黑龙江门户。东南水陆各地方虽被倭踞,而大军现已毕集,各属均办有团,兵民之情尚属奋厉;莫不敌忾同仇,日图恢复。且南路之城,又为奉天门户;过此以北,均属平坦,无险可扼。倭之藉和约以图久占者,其意盖谓有此地方,东三省即可在掌握中矣。万一再开衅端,则彼踞险可以制我,我转无险可以制彼;长驱直入,何堪设想!而海道一夜可达,则山海关、津、沽及烟台等口相距皆近,口岸林立,亦属防不胜防。倘令倭人久占于此,即使力筹连防,而重兵势难全留、民团企望解体,若如近日之兵力齐备,窃恐缓不济急;似受患之处,不仅在辽、渖矣。其台湾民情素称强悍,能否从彼,不致群起争端,更无论矣。此割地之害,较然易见者也。至内地通商一节,杭州、梧州其害尚轻;京都为辇毂重地,彼前各国通商立约,只许在海口、不准在内地开设行栈,所以示限制也。今若许倭在京通商,则各国必执「一体均沾利益」之约为请,势难拒绝;则辇毂之下群夷咸集,防范綦难。即如此次朝鲜之乱,倭即以借口保商逞其兵力;思患预防,关系尤巨。长沙则民志专一,自通商数十年,独该处不许洋人在境;裕禄曾任湖广五年,知之甚悉。若许在彼通商,难保民情帖服而不生事。一处有警,则全局皆为摇动,沼江、沿海仍须处处筹备战守。是现议商款,无异藉寇兵而赍盗粮。此割地通商之害,较然易见者也。至赔款一节,洋饯三万万元即合银二万万余两,以三十年分给,则每年已须银七百余万两;如不能三十年分给,则每年亏折更多。恐竭天下之财力筹办,已难措集。既出此赔款,各省仍须设防;加以地方各项费用及河旱赈抚之需,丝毫均难阙少。恐至疲敝难支,所患益大。万一他国效尤,籍端要挟,又将何以应之?此赔款之害,显然易见者也。自来办理军务,当入手之初仓卒调募,兵将或不能相习、战守则未尽合宜;迨经营既久,人才以磨励而兴,无不终归底定。即如康熙年间之削平三藩,雍正年间之征服准噶尔,乾隆年间之平定金川、缅甸,嘉庆年间之剿平川、楚教匪,咸丰年间之剿除发、捻各匪,皆系初办棘手,而卒能收效于日后。此次倭人窥扰奉省,历次交战,我军虽未得手,而闻彼之精锐伤亡亦多;近以人数不敷,多以琉球人充补,纪律未皆精壮。如果坚持定见、期以心战,此后各军同心努力,彼之伎俩,我军类皆熟悉;体察目前兵力民情均属振奋,似尚可用。长顺、依克唐阿与陈湜、吕本元、孙显寅、徐邦道等凡在前敌将士,莫不奋发思效;裕禄、定安等同办军务,一切调度事宜,亦无不同力共筹,翼收微效。

今验诸关外兵民之情如此,而衡诸倭人约款之害如彼。若和议平允,则尚无失进退之义;倘过于受欺,则虑民必难服,不久必复生衅。是目前之和难以持久,而将来之患所忧方大。李鸿章与倭所议之款传开如皆确实,万一被族坚执不回,则以奉省兵团而论,尚可与之力战。裕碌等知识愚昧,无补万一;第审察时势,众见皆合,不敢不披沥上陈。伏乞圣明裁断,饬廷妥议;万不可曲从迁就,遽为允许。大局幸甚!根本幸甚!

再,现因停战期迫,此奏若缮折由驿具奏,恐稽时日;用敢由电具陈,谨乞代奏。

裕碌、长顺、恩泽、依克唐阿、定安、济禄、沙克都林扎布、富尔丹、李培元。冬。

都察院代递奉恩将军宗室增杰等条陈折(四月十一日)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等跪奏:为据呈代奏事。

据奉恩将军宗室增杰等、内阁中书王宝田等、刑部主事徐鸿泰等、直隶举人纪堪诰等、河南举人赵若焱等、江西举人罗济美、陕西举人张■〈虎冬〉等各以条陈一件,赴臣衙门呈请代奏。臣等公同阅看,各该呈词字句间有未尽检点之处;惟事关重大,情词迫切。既据该职、该举人等各取具图片及印结呈递前来,臣等不敢壅于上闻。再,原呈字数较多,若照例钞录进呈,恐致耽延时日;是以未便拘泥成例,谨将原呈七件恭呈御览。伏乞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一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左都御史臣徐郙、降二级留任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年(假)、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杕、左副都御史臣杨颐(入闱)、署左副都御史臣沈恩、左副都御史臣寿昌。

奉恩将军宗室增杰等呈文(略)

内阁中书王宝田等呈文(略)

刑部主事徐鸿泰等呈文(略)

直隶举人纪堪诰等呈文

江西举人罗济美呈文(略)

陕西举人张彪等呈文(略)

奉恩将军宗室增杰等呈文(略)

内阁中书王宝田等呈文(略)

刑部主事徐鸿泰等呈文(略)

直隶举人纪堪诰等呈文

具呈直隶举人纪堪诰、彭培壬、毕培基、纪堪、王泽春、孟印川、高步蟾、刘珩、郭联墀、胡金镛、高焕、孙植、张璜、史振铎、李敬元、崔铎、刘世骏、于凤阁、于凤鸣、陈梦阑、丁宝相、王鸿儒、卢鸿泰、张自省、邢霁云、桑魁卯,王六德、吴毓福、魏景僖、郝继贞、褚宝训、郭好苏、刘以榕、张保衡、王阔城、孙同荣、同书文、元德善、郑蜀江、刘晋荣、李荫桐、刘文着、郭毅、陶镛等,为和议窒碍难行,请旨饬下改议,以维国脉;伏祈代奏事。

窃维倭人肇衅以来战频失利,特遣全权大臣李鸿章赴日议和;此自皇上爱民息兵、万不得已之苦心,天下臣民所当共谅。夫人情莫不恶劳而好逸、避危而就安,倘使既和之后果可以旦夕无事,亦自可知难而退、曲意偷生,谁肯责大臣以所难者。但闻此次和约,要挟太重;果如所请,是倭人已擅中国之权、已制中国之命,不惟后日无自强之计,亦且目前无苟安之期。

举人等生长皇畿、沐浴圣化,实为切肤之痛;敢避越分之嫌,交相图维,其不可和者有四。一曰失祖宗之基业也。辽、渖为我朝发祥之地,陵寝所在;岂容他族逼处。台湾一省,圣祖仁皇帝之所经营,不惟中原之屏翰,实乃瀛海之咽喉;一旦割以予倭,是撤其门户而守以盗贼也。且和,所以息事也;然倭人得地之后,势必改法易服,百姓不从,仍必生事。彼南携台湾、北挟威海,首尾相顾,操纵自如。而我已尽弃边防,战守失据;失地不复,内侵日甚。以地请和,与以毒解渴何异!一曰失天下之人心也。国之根本,在于人心。我朝深仁厚泽沦肌浃髓,家诵诗书,人识忠孝,知有中国而不如有外夷。一旦和约既成,将中国之租赋为倭纳之、中国之土物为倭变之,虽舍战言和亦自有为民之苦心;而天下至大、人民至繁,岂能家喻而户晓;恐率土不服,势成瓦解。人心既去,虽智者无从挽回。现闻台湾不肯奉诏,此其明验,良可寒心。一日失天下之利权也。国家量入为出,岁有定额;今所赔兵费数至两万万之多,累岁穷年无此生息。况许以开马头、变土货、减洋税,所出之数多,所入之数愈少;纵使加意樽节、急力搜括,亦不能满此漏卮。官无以为官,必至额外勒索;民无以为民,必至群归盗贼:天下之患乘虚而入,事变之生何所不有!一曰启四夷之窥伺也。此次倭人首先败约,不惟中国之所痛恨,亦外洋之所共疾。窃闻珲春驻有俄国兵船,南洋一带驻有英、德、法、美各国兵船,养锐蓄精,观衅而动;如使我一意谋战,则彼意存观望,未肯轻发。若曲意求和,则彼知中国势绌,岂肯使倭人独擅其利;群为效尤之请、咸思无厌之求,瓜剖豆分、猬集蜂起,祸在目前,不待知者而后知也。有此四不可和,天下知之;岂大臣等独不知之!则所以必主于和者,以为不可战耳。

然使以议和之心议战,则可战者有六。一曰联络舆国,以壮其势。此次和约,泰西各国颇为不平。如以求和之心为睦邻之谊,动以大义、饵以重利,借楚救赵,往事多有。虽借兵外夷,未必不贻后患;然善于驾驭,容可徐策万全。且今日之势,即不借为声援,亦难禁其索请;如使彼转为倭用,患不更大乎?先发制人,时不可失。一曰增添饷项,以厚其力。关外之师,士不宿饱,岂能以饥羸之卒赴烽火之场!加以赔倭之巨款为养兵之厚糈,每月口粮可增三倍。临敌对垒,重悬赏格:每斩一首、获一将、夺一炮台、复一城池,迭增其数鼓舞人心;则获赏之念重,爱身之念自轻。闻辽阳知州徐荫璋募得一倭人头者,予十金;数日之间,囚首累累,编悬于市。设更以五十金购一倭头,赔费之数可得倭头四百万颗。况亦不消如,何至甘心而为之下乎!一曰召募人材,以收其用。倭之兵精器利,实亦劲敌;然宋、伊诸军未尝不屡挫其锋,兵日战则日精、将日练则日出。况董福祥、丁槐各军威望素着,豪杰之士各思投效;诚能破格待人,安知今日无胡、曾、彭、左诸人出而栩兴皇运乎!一曰申明赏罚,以敕其威。此次失利,固由兵事废弛,亦因赏罚不速。牙山之败,罪在叶志超;平壤之败,罪在卫汝贵;旅顺之败,罪在龚照屿:而此数人者久稽重诛,故将士不免效尤。今闻和约内有开释失律之将官一条,有罪不罚、有功不赏,天下人臣岂复有尽心王事者!反其所议,则忠臣自奋、庸臣自惧,捷于影响,祸福判然。一曰购买船械,以争其锋。威海之失,铁甲尽失,遂使倭肆行海面,毫无顾忌。然闻德国民局尚可购买,南洋大臣张之洞经营此事,已有头绪。使早为之图,已可备今日之用;及今而图,尚可备他日之用。不得以缓不济急,贻误无穷。一曰南北并举,以合其力。此次失利,皆误于苟安息事。北洋有警之初,即当调动南洋以分倭之兵力;今以台湾既割之地,用其臣民效死之心。彼专力于台湾,则我可规复渤海;彼专力于渤海,则我可力守台湾。纵不两得,必不两失。旷日持久,彼将不支;然后大举歼旃,可获全胜。孰与坐而待困,自伤国体乎!

总之,议和则买日为活,一息苟安而不能;议战则转败为攻,一蹶犹堪以复振:是非判然,无烦再计。伏愿皇上饬下,断以己意:量简忠勇大员,予以专权、畀以重任,急振神武之威,以除残暴之众;严绝和议,力筹战备,无轻为土地之弃、无惑于迁都之说!举人等窃窥时势,以天下之大歼兹小丑,将势如压卵,固有不足平者。即或不然,我但不战不和,久与相持,将有不战而屈者;不尤胜于甘心割地以行成乎?于以保基业而固人心、收利权而绝窥伺,则社稷幸甚!苍生幸甚!

举人等环求宪台据情代奏,不胜屏营待命之至!谨呈。

江西举人罗济美呈文(略)

陕西举人张彪等呈文(略)

军机处电寄唐景崧谕旨(四月十一日)

奉旨:『据龚照瑗电奏:「台湾吃紧,法已派轮护商,先遣员晤台抚,面商机宜;有兵登岸,请晓谕地方勿惊疑」等语。着唐景崧将法轮系为护商来台,先行出示,免致临时惊扰。法员来时,即与相见。钦此。四月十一日』。

翰林院代递编修杨天霖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十二日)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臣宗室麟书等跪奏;为据呈代递封奏事。

窃据臣衙门编修杨天霖呈递条陈一件,谨请代奏前来。臣徐桐现在入闱,臣麟书详加阅看,系为条陈时务起见,不敢壅于上闻。谨将原呈恭呈御览,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臣宗室麟书、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臣徐桐(入闱)。

编修杨天霖呈文

编修杨天霖呈文

具呈翰林院编修杨天霖,为安危利害,显而易明;再尽愚忱,恳祈代奏事。

窃职前因和约不便,请皇上探之公论、断自圣心;又以所列各条皇上必不肯许、和议必不能成,请力筹战守,急去病根。数日以来,不闻皇上发雷霆之怒、施斧钺之威者,此必有人摇惑于中、牵制于内也。职窃谓今日之事,许与不许,两言而决耳;然而安危系焉,利害分焉。凡言不可许者,非不知战守之难;究之非难于战守,以用非其人耳。若改弦易辙,必不至此。此虽不敢谓谋国之忠,然为皇上保全者土地、爱惜者钱财,疆场之外,始虽有锋镝之危;庙堂之上,终必获盘石之安:此固显而易明者也。凡言可许者,必以为中国如何虚弱,夷人如何盛强!既有成约,必不可背;虽有亡失,无可奈何!不许,则危在目前;许之,则安然无事。此虽不自谓卖国之臣,然举祖宗之土地弃之而不恤、竭国家之钱财掷之而不顾,谬谓从此以后可高枕而无忧;不知所伤实多,将一厥不复振:此又显而易明者也。且凡事当权其利害:两利相权,则从其重;两害相权,则从其轻。自用兵以来,地土固不能无失、钱财固不能无耗,然而为期将近一年。以一年之用兵与今日之议和较,虽有所失,孰与失奉天、台湾之广;虽有所耗,孰与耗二万万之多!今不议战而议和,指日便须割奉天、弃台湾,一年之内又须交一万万;若战,则台湾无恙也,奉天虽有失,尚可克复也;以一万万为一年兵费,尚有赢余也。此其利害孰轻孰重、何去何从?我皇上必能明辨也。

职闻此次和约,倭人初议本不如此之甚;今所列各条,与初议大不相符。中外传言,皆李鸿章父子怂恿倭人变本加厉耳。又闻其国饷源枯竭,已成弩末;人民愁怨,且将瓦解。若再相持数月,必有自毙之势。今议者不能实心任事,以副皇上之智勇;而反摇惑牵制,若惟恐倭人之欲不遂、李鸿章父子之谋不成:岂真不知安危利害哉!良由丧心病狂,故甘为此悖逆之事耳。夫国运之盛衰,视乎人心之向背。今闻台湾以有割弃之议,百姓巷哭罢市,以死自誓,不愿属倭;而各省士子纷纷联名具呈申诉者,不计其数。人心如此固结,而乃以中国之大使见侮于倭人、以皇上之权反受制于李鸿章父子,则皆诸臣庸懦奸邪之罪也。愿皇上沈几独断,勿为邪议所夺。内而严谕诸臣各矢天良,力图振作;外而飞饬统兵大臣激厉将士,共奏肤功:协力同心,以挫贼氛而固疆宇。天下幸甚!

谨将愚忱,再恳代奏!为此谨呈。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二日到)

密。总署蒸电及十一电旨均敬奉,台民感戴万分。龚使所谓钧署与法公使先立一约,不知办否?祈示;以备法员到台询及此事,便有商办。景崧肃。文。

--以上见原书卷四十三。

陕西巡抚鹿传霖奏和款狂悖太甚万不可从折(四月十四日到)

头品顶戴陕西巡抚臣鹿传霖跪奏:为惊闻和款狂悖太甚,万不可从;泣恳圣心早断,以挽危局事。

窃以倭人要挟各条,任意欺侮。彼据旅顺、威海,驻兵要口,而令我缴鎗械、撤兵及铁路,彼又代我管制造军火局;是我之兵柄全付于倭矣。赔款至二万万,六年付清、加息五厘,竭我正供饱其欲壑,中国度支何从出、官民何以养?且听其各省通商、随地工作造货;是我之财力全归于倭矣。兵财两亡,何以自存!倭人内地恣意横行,所至之处断难相安,湖南尤甚;稍有抵牾,借口称兵,藩篱尽撤,何以御之!况国家经费有常,此二万万之巨款即极力搜罗、百计节省,亦非十年不办;与其轻弃于倭奴,何若用作兵费歼此逆夷哉!我朝深仁厚泽,所恃以不恐者,在人心固结耳。若以台湾与敌,则台民之心失;何不通商口岸均许倭奴前往工作,则天下之民心俱失。从此亿兆寒心、万方瓦解,所关非浅鲜也。夫朝廷所以议和者,盖以倭氛肆逆、逼近神京,思欲暂安目前、徐图自强,姑忍而为此降心之计。殊不知倭奴狡诈贪很,窥我隐微,遂要挟以决不能从之事。此而可从,则是我清二百余年巩固之金汤拱手而授之倭奴,欲求暂安且不可得;真堪痛哭流涕者也!

往者庚申之变,其时发、捻俶扰几遍天下,而显皇帝暂幸热河;各国和局既定,犹且金汤无恙,复还故都。今之天下,经皇太后宵旰勤求,削平大难,与民休息;既以毅皇帝及我皇上秉承慈训,四海乂安。以视庚申危局,霄壤悬殊。虽倭人犯顺以来,我军屡次失利,然各省完善,元气并未大伤;而该国则兵力已殚,饷源更绌。特以神京逼近海口,我之战舰一时尽没,宫廷不免震惊耳。臣愚以为庚申之岁遍地皆贼,泰西三大国偪处京师,国势岌岌,百倍今日;然当日议和,不过至通商而止。今以天下全力制一逆倭,何至贬辱如此之甚!皇上诚赫然震怒,举倭人欺侮挟制诸端宣示中外,天下臣民谁不同怀公愤!因而激励将士、申明刑赏,统兵文武诸臣必有能忠义奋发、力挫凶锋以伸天讨者。若宋庆、依克唐阿、聂士成诸军屡次拒敌获胜,着有明效;特事权不一,未竟全功。此外如董福祥、程文炳、刘永福、王孝祺、曹克忠诸宿将咸怀忠义,誓翦国雠;陷阵摧锋,可以预决。若谓倭奴所向无敌,何以辽阳一州得徐庆璋率励民兵且战且守,而倭即屡攻屡却!然则天下之兵非必不可用,而倭非必不可胜也。台湾一隅,即责之刘永福,不为遥制,不拘绳墨;永福帅师而林维源筹饟,必能牵制倭逆,力保全台。臣非谓必不可和,特如此言和,彼直视同纳款,我更难以偷安!现在北洋各要隘大兵云集,当不至于疏防,而倭亦未必遽敢深入。臣虽衰庸,未娴军旅;窃愿躬率劲旅,效死杀贼。即碎首疆场,亦所甘心!甚至万不得已,我皇太后、皇上暂时西幸以避其锋,犹远胜于听其要挟,不能自存;而各军帅知乘舆已发,无内顾之虞,更可专力放胆,纵横荡决。彼倭逆深入重地,兵单饟竭;以我全力歼彼孤军,未有不能殄除凶暴、复我疆宇者也。即或一时难以底定,则卧薪尝胆,蓄养精锐以图恢复,兵力财力尚可有为;乌可束手受制,失人心、辱国体至于此极耶!且倭乃小国,而我屈己听命至此;万一他大国观衅而动、群相要挟,又将何以待之?惟当乘此兵力厚集之时与之决战,胜固转危为安;即战而不胜,而西据河山,犹足自守。今若尽允倭人挟制各款,忍辱曲从;窃恐苟安旦夕,不出数月之间倭必又有寻衅用兵之举。彼时鎗械全交、兵防尽撤,而倭已据我要害、持我魁柄;一旦举兵再犯,欲战不能、欲迁不得,真无立足之地,噬脐何及!

臣僻在西陲,传闻已迟,中情愤激;不避斧钺,谨冒死驰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七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密。台民知法轮将到,甚喜;忽闻有阻挠者,事将中止,不胜忧愤!城内外已竖旗聚众,台变在俄顷。崧命在旦夕,危不可言;务求钧署坚请法轮迅速来台,一面先加紧电示,以便安民,待法员到台商办。迫切万分。景崧九顿首。元。

陕西巡抚鹿传霖奏和款狂悖太甚万不可从折(四月十四日到)

头品顶戴陕西巡抚臣鹿传霖跪奏:为惊闻和款狂悖太甚,万不可从;泣恳圣心早断,以挽危局事。

窃以倭人要挟各条,任意欺侮。彼据旅顺、威海,驻兵要口,而令我缴鎗械、撤兵及铁路,彼又代我管制造军火局;是我之兵柄全付于倭矣。赔款至二万万,六年付清、加息五厘,竭我正供饱其欲壑,中国度支何从出、官民何以养?且听其各省通商、随地工作造货;是我之财力全归于倭矣。兵财两亡,何以自存!倭人内地恣意横行,所至之处断难相安,湖南尤甚;稍有抵牾,借口称兵,藩篱尽撤,何以御之!况国家经费有常,此二万万之巨款即极力搜罗、百计节省,亦非十年不办;与其轻弃于倭奴,何若用作兵费歼此逆夷哉!我朝深仁厚泽,所恃以不恐者,在人心固结耳。若以台湾与敌,则台民之心失;何不通商口岸均许倭奴前往工作,则天下之民心俱失。从此亿兆寒心、万方瓦解,所关非浅鲜也。夫朝廷所以议和者,盖以倭氛肆逆、逼近神京,思欲暂安目前、徐图自强,姑忍而为此降心之计。殊不知倭奴狡诈贪很,窥我隐微,遂要挟以决不能从之事。此而可从,则是我清二百余年巩固之金汤拱手而授之倭奴,欲求暂安且不可得;真堪痛哭流涕者也!

往者庚申之变,其时发、捻俶扰几遍天下,而显皇帝暂幸热河;各国和局既定,犹且金汤无恙,复还故都。今之天下,经皇太后宵旰勤求,削平大难,与民休息;既以毅皇帝及我皇上秉承慈训,四海乂安。以视庚申危局,霄壤悬殊。虽倭人犯顺以来,我军屡次失利,然各省完善,元气并未大伤;而该国则兵力已殚,饷源更绌。特以神京逼近海口,我之战舰一时尽没,宫廷不免震惊耳。臣愚以为庚申之岁遍地皆贼,泰西三大国偪处京师,国势岌岌,百倍今日;然当日议和,不过至通商而止。今以天下全力制一逆倭,何至贬辱如此之甚!皇上诚赫然震怒,举倭人欺侮挟制诸端宣示中外,天下臣民谁不同怀公愤!因而激励将士、申明刑赏,统兵文武诸臣必有能忠义奋发、力挫凶锋以伸天讨者。若宋庆、依克唐阿、聂士成诸军屡次拒敌获胜,着有明效;特事权不一,未竟全功。此外如董福祥、程文炳、刘永福、王孝祺、曹克忠诸宿将咸怀忠义,誓翦国雠;陷阵摧锋,可以预决。若谓倭奴所向无敌,何以辽阳一州得徐庆璋率励民兵且战且守,而倭即屡攻屡却!然则天下之兵非必不可用,而倭非必不可胜也。台湾一隅,即责之刘永福,不为遥制,不拘绳墨;永福帅师而林维源筹饟,必能牵制倭逆,力保全台。臣非谓必不可和,特如此言和,彼直视同纳款,我更难以偷安!现在北洋各要隘大兵云集,当不至于疏防,而倭亦未必遽敢深入。臣虽衰庸,未娴军旅;窃愿躬率劲旅,效死杀贼。即碎首疆场,亦所甘心!甚至万不得已,我皇太后、皇上暂时西幸以避其锋,犹远胜于听其要挟,不能自存;而各军帅知乘舆已发,无内顾之虞,更可专力放胆,纵横荡决。彼倭逆深入重地,兵单饟竭;以我全力歼彼孤军,未有不能殄除凶暴、复我疆宇者也。即或一时难以底定,则卧薪尝胆,蓄养精锐以图恢复,兵力财力尚可有为;乌可束手受制,失人心、辱国体至于此极耶!且倭乃小国,而我屈己听命至此;万一他大国观衅而动、群相要挟,又将何以待之?惟当乘此兵力厚集之时与之决战,胜固转危为安;即战而不胜,而西据河山,犹足自守。今若尽允倭人挟制各款,忍辱曲从;窃恐苟安旦夕,不出数月之间倭必又有寻衅用兵之举。彼时鎗械全交、兵防尽撤,而倭已据我要害、持我魁柄;一旦举兵再犯,欲战不能、欲迁不得,真无立足之地,噬脐何及!

臣僻在西陲,传闻已迟,中情愤激;不避斧钺,谨冒死驰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七日。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密。台民知法轮将到,甚喜;忽闻有阻挠者,事将中止,不胜忧愤!城内外已竖旗聚众,台变在俄顷。崧命在旦夕,危不可言;务求钧署坚请法轮迅速来台,一面先加紧电示,以便安民,待法员到台商办。迫切万分。景崧九顿首。元。

陕甘总督杨昌浚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顷由津传来中、倭和议草约各条,阅之不禁痛哭。自有和约以来,隳军实而长寇仇,莫此为甚!既给费,又割地。奉地已失者不还;辽阳一州苦守半年、台湾正在鏖战获胜,今无端割去。威海等处驻兵,由华给费;天津门户已塞。中、日联合备战一条,尤不可解。利权、兵权,均被倭占;商务、界务,实逼处此。似此侵损太甚,何以立国!纵苟安目前,无异燕雀同堂耳。李鸿章老悖,草率画押;想朝廷必有斟酌。浚远在西陲,得信较迟;谨下陈愚虑,尚求垂鉴,从长计议,无任急切慨祷之至!即请代奏!恭叩钧安。陕甘总督杨昌浚谨呈。元。

陕西藩司张汝梅来电(四月十四日到)

文。头品顶戴陕西布政使臣张汝梅跪奏:为倭人要挟太甚,割地、赔款均不可从;请速停和议、严备战守,以固军心而全国体。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巨闻此次与倭言和,有割奉、台,赔二万万之议;天下臣民,莫不痛心疾首。各直省督、抚臣交章谏阻,忠义奋发,必剀切无遗矣。臣窃谓割地、赔款,有断不可行者。无论凤凰、九连二城逼近陪都,不能侵占;即台湾一岛,辟治有年,财赋充足,其民忠信强直、同仇敌忾,林维源罄赀助饷,公尔不忘私,何忍一旦举膏腴之壤尽为倭有,搢绅之旅、忠义之众尽为倭民乎?至于赔款二万万、六年分偿,我国人不敷出,已形支绌,若遽允此,何以为偿!若许而不偿,则彼有辞,终无了局矣!今之迁就言和者,不过以北洋海口密迩京师,恐惊乘舆,出此下策不妨。六龙巡幸,原可从权。若我皇上躬奉皇太后暂行巡幸,銮舆既出,则前敌各将士无内顾之忧,得以专力言战;彼客我主、被寡我众,与之决命争首,众志成城,未有不胜者也。况自去秋开战以来,互有胜负、我无大伤,并非一蹶不振;何故一旦屈辱至此!现我兵数倍于倭,能战宿将亦不乏人;若谓饷绌,则以和倭之二万万充饷,腾饱有余。计不出此,而以地资敌、以财助雠,少不如意,动即胁制;我则兵散不可复聚、财尽而无可复筹,将来之受制必更有甚于今日者,将何以自立也!伏愿皇上上秉慈谟,早定大计;天下幸甚!

臣忧愤所迫,不敢不言,亦不忍不言;无任激切屏营之至!伏乞皇上圣鉴!张汝梅。

都察院代递江西举人罗济美等条陈折(四月十五日)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等跪奏:为据呈代奏事。

据江西举人罗济美、云南举人张成濂等各以条陈一件,赴臣衙门呈请代奏。臣等公同阅看,各该呈词字句间有未尽检点之处,惟事关重大,情词迫切。既据该举人等各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呈递前来,臣等不敢壅于上闻。再,原呈字数较多,若照例钞录进呈,恐致耽延时日;是以未便拘泥成例,谨将原呈二件恭呈御览。伏乞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五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裕德、左都御史臣徐郙、降二级留任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年(假)、左副都御史臣宗室奕杕、左副都御史臣杨颐、左副都御史臣寿昌。

江西举人罗济美呈文(略)

云南举人张成濂等呈文

江西举人罗济美呈文(略)

云南举人张成濂等呈文

具呈云南举人张成濂等,为和议将定,国势愈危;谨另筹御侮之策,恳请代奏以挽时艰事。

窃自倭人犯顺以来,言战言和,迄无虚日。但主战者筹划疏略,而不顾师干总统即坚持和议之人;主和者始终不移,而但翼失地丧师以遂其胁和之计。盖李鸿章一日不去,一日无胜倭之望;初不待溃败之后而始知也。自旅顺、威海相断失陷,其始愿既遂,其阴谋更深。愈谓中国断非倭敌,举数百年培养之人心、廿三省式廓之封疆、亿万众同仇之士庶,竟属一无可恃;抑若朝不允和,倭即夕至,京都立覆、宗社立倾,不得不俯首求和,暂纾祸患。朝廷不得已而曲从之,天下臣民亦无不痛心而默识其故。况兵凶战危,士卒横罹锋镝,孰无人心、亦岂乐此!故自李鸿章赴倭而后,天下臣民惟静待和议之定,以纾君父之忧,未敢妄出一言,致涉干扰;亦谓李鸿章受恩最深,天良不至灭尽,虽于国体有辱,或于国脉无伤。乃今闻和约成矣、全权已画押矣,所立条款,则竟万万出人意料之外;是欲纾祸患而祸患更速,欲保社稷而社稷更危!

姑先以条约中之为害最烈、足致危亡者而言:一、赔费太巨也。兵费二万万,先付五千万;其余分年偿清,仍按年起息。夫我之不能战者,恐无饟耳;今有此二万万,何不以之养战士,而乃以之输仇敌!前大学士臣曾国藩所立湘军营制,每万人月饟共五万两。是即养勇五十万众,每年不过三千万两;再支持五、六年,犹未及二万万。况果能将帅得人、事不掣肘,尚无须五十万之众,五、六年之久,早已令倭奴畏威而纳款矣。今尽以之予倭,固已搜括无遗;筋疲力尽,而仍不免于养兵,饟项更从何出!倭众仅十余万,得此则兵饟更充,攻我更力;是输饟以供敌,正输饟以自攻也。一、割地太易也。夫皇上抚有之地受之列圣,不敢尺寸与人。东边奉安三陵,为京师屏蔽,外控吉、黑两省;今委之于倭,旦夕有事,倭得扼我之吭而制之。台湾为东西洋襟喉,物产饶而民气劲;倭因以为资,还而谋我,是我厚其毒以自敝也。泰西公法:两国议和,非兵力所及之地,胜者不有。今台湾,则非倭兵力所及也;即兵力所及,兵费既偿,其地仍归本国。今归我者威海刘公岛而已,辽东则不归也;破坏公法自我始。我与泰西各国所立条约,均有「一国有利,各国均沾」之言;今割地与倭,倭固利矣,势必各国援「均沾」之例纷纷责地于我,俄则请割新疆及东三省、英则请割前后藏及广东、法则请割广西且与英共请割云南,许之乎?不许之乎?许则地有尽时,不许则寇至无日!万一竟请割我京师,又将何如?不能拒蕞尔之倭,而独能拒强大之英、俄等国,无是理也!且台湾尚义,自昔已然;万一我弃台民、台民不弃我,倭仍将责言于我。与之,何以处台民;不与,又何以处倭!窃恐台民有以自处,我实无以处此矣。一、驻兵难允也。兵费未清之先,倭兵仍驻威海等处,其饟由中国代付。夫既和矣,而敌兵犹驻眉睫之间,且以数百万、数十万巨款以养之,天下无此自甘于受害之事。况倭一日不去,我一日不能撤防,则戒严如故也、饟糈如故也;徒削此二万万之脂膏血肉,徒弃此辽东、台湾数千里之疆土人民。万一倭民与我军民故寻小衅,安得再有此二万万之费、数千里之地以予之耶?一、减税宜驳也。我之所资以偿洋债者,洋税耳。今倭之土货各减二成,他国势必纷纷请减,许倭即不得不许他国,每年约少洋税千数百万两;洋税既减,洋债何偿?况我愈馁彼愈骄,今曰二成、明曰二成,势必至于无税而后已。且各国群起效尤,咸动豆剖瓜分之志,势更至于无地而后已。兴言及此,能不痛哭流涕,泣血上言于我皇上之前哉!或曰和之为害,朝廷未尝不知,特因相继溃败,舍和别无办法;故苟安目前,聊以救祸耳。不知非无办法、非无善策,因李鸿章始终主持掣肘,故虽有善策亦归无用;无怪忠臣义士、勇将锐卒无从为国效忠,且甚至与叶志超诸人同受溃败之名,抑似堂堂中国竟不能与人决一战者。总之,如此定和,非惟无以救祸,适足以速祸,并苟安而不能。若不和而战,急去李鸿章而易以公忠坚定之臣,则不惟能苟安,而且能自强。是又何必违天下之公论,而以数百年相承之基业弃之一旦而不顾耶!况咸丰末年,天下糜烂,发、捻肆扰,而夷氛之恶直逼京师,事势之危过今百倍;然和约亦不过增通商口岸及千余万兵费耳。今日者苟如此定和,不几令英、法各国追悔从前之得利太轻耶?则无礼之要请,定纷纷在目前矣。且和之云者,兄弟之国修好息兵,化干戈而为玉帛之谓也;得失利害,不能大有偏枯也。昔宋臣富弼对辽主之言曰:『两国既为兄弟焉,可使一荣一辱』?反复数百言,卒以至诚感悟辽主。夫富弼所谓荣辱者,犹仅得地、失地一事也。今议和乃如此定款,是则坏我之藩篱、翦我之手足、戕我之腹心;我若允之,直纳款乞降之谓,受辱不足言矣,尚何和之云哉!总之,中国士卒众多、人心固结,足以敌倭而有余;前此之败,实由李鸿章主使之。故其最令人切齿者,一则以天险之旅顺,令私人龚照玙驻守,退让于倭,倭兵得由陆路攘取金、复、海、盖及营口等处。一则人人痛恨奉旨拏问之丁汝昌屡次保留、仍统海军,不转瞬而以「定海」等兵舰公然悉献于倭。即此二事而论,李鸿章用心所在与中国致败之由,显然立见;是犹得谓中国之真不能战哉?及今大势未去、人心犹固,依然金瓯无阙、一统全盛之天下,犹可奋一战,以杜群夷之窥伺,以振积弱之国威;幸勿延至不可收拾之时,则真欲战而不能、自立而不得矣,不大可恐惧寒心也乎!

谨将战胜之策,分为十款,胪陈于后。

一、统帅须得人也。中国士卒、粮饟十倍于倭,旅顺、威海之失,皆由守将先遁,兵勇继溃;故倭兵安然入口,毫无抵御,非天险之可恃也、非倭兵之果强盛也。其故由李鸿章暗中指示淮军将领望风希旨,相率退让,以示倭强我弱,以实其宜和、不宜战之言。总之,去岁决意主战,即不宜用李鸿章主持战事。今者往事已矣,惟有急用公忠坚定、众望素孚之李秉衡为关内外督师,而以朱庆副之;各路接军悉归调遣,提、镇而下得以军法从事。再用不恤情面、素有风力之臣如刘坤一、马不瑶、唐炯等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力守北洋各海口。如此,则两帅得人,壁垒一新矣。至于忠勇朴实之将,所在皆有;李秉衡诸人自能搜罗调取,因材器使也。

一、海军终不可不立也。即于所备赔费内提取二千万两,交张之洞、边宝泉、谭锺麟、马丕瑶等派委廉洁明敏之员潜赴英、德各国购办铁甲两三艘、快船十余艘、洋炮洋鎗若干,速运内地。盖公法虽有不售船械与交兵之国之言,其实但能不惜使费,仍自可办;普、法往事具在,可按册而考也。

一、东三省猎户、广东蛋户,可招为我用也。此等骁勇舍死之人,果能招为前敌,消其罪案、除其蛋籍,则感恩效命,断无溃退之事。再加以将帅法令严明,军伍更屹如山立矣。

一、滇边义民,宜招以成军也。云南用兵向以踪跳击刺为主,三五星罗,手足相搏,俗名「打交手仗」;散而不整,与淮军之专尚包抄者不同。制倭之法,莫良于此。宜令滇中勇将如丁槐、夏毓秀、蒋宗汉、李应举、马柱、杨国发等速成滇军二、三十营,北上听候统师调遣;以地营为守,以击刺为战。

一、宜汰弱兵,以益兵饟也。倭一兵之饟月得十余元,而我不过四、五两;加之将领之克扣,所得尚不及此数。赡死不暇,安能责之以战!今请饬令将各营弁勇析为三等,勇敢善战者为上、朴实耐劳者次之、老弱有嗜好者为下。上等者使之战,月饟视额饟倍之;次等者使之守,月饟视额饟益其半;下等者汰之,以所汰之饟加之能战守之人。饟不多加,一兵得一兵之用矣。

一、索伦马队宜炼也。滇兵之专尚击刺者,最利于山林险阻之地;苦遇平原旷野,即辅以精悍马队。一面搏击,一面用马队冲突,二者相辅而行,倭奴无从御我矣。

一、东征宜专设粮台也。师行粮随,古有明训。雍正暨乾隆间大军西征,尝以大学士、尚书等重臣专司粮饷,大学士黄廷桂、李侍尧、孙士毅均尝督理;及同治初收复新疆之役,亦尝以京卿袁保恒为后路。今东征之饟,始则李鸿章委之同乡私人胡燏棻,继则刘坤一虽更委陈宝箴,其职亦仅藩司;而转数千里呼应既恐不灵,且淮军右淮、湘军右湘,发放迟速亦不无畛域,前敌利钝所关甚重。相应请饬令前敌大臣于山海关设一总粮台,并特派重臣督理;庶南北各营联为一气,缓急调剂权衡得中,则士饱马腾,人思自奋矣。

一、宜一事权,以严赏罚也。士卒之用命,视乎赏罚。今以东事论之,牙山覆而叶志超无罚,则平壤再陷矣;旅顺弃而丁汝昌、龚照玙不诛,则威海继失矣。应请饬下前敌统帅申明军律:有未战先溃或临战不力者,虽实缺总兵、道员,立正军法;不必拿问进京,致稽显戮而慢军心:此所以罚也。其能杀一倭兵、击破一倭船者,赏若干;杀一倭酋、夺获一倭船者,赏若干,并授何爵:此所以赏也。如此则将士知朝廷赏罚必信,法令非同虚设;则不惟乐于死战,且亦不敢不死战矣。

一、台湾各口,宜令各自为守也。全台洲港纷歧,渔人、蜑户所在有之;风涛沙线,皆其素习。应令各自为团,或五船为一队、或十船为一队;敌船既至,多则远之、少则击之,乘间以袭之、多方以扰之,使敌人不得登岸,则台地可全矣。

一、宜清查汉奸也。大军所驻各州县市镇,应责成举行保甲;一家有为汉奸者,九家同坐。军中亦宜行之,一人有为汉奸者,九人同罪。如此则敌人无从知我举动,可无「高升」轮船之失矣。

此以上十条,皆举人等悉心体察、广咨博访,确系今日之要图。务恳圣恩采择,见诸施行!而其大要,则尤以第一条之去李鸿章,专任李秉衡、刘坤一、宋庆、马丕尧、唐炯诸人为主脑,使诸人得行其志,毫无掣肘;更辅以其余九款,若再不能支持大局,仍似以前之迭失要地、纷纷溃退,举人等承妄言之罪。总之,去岁若早整我海军直捣倭巢为围魏、救赵之计,倭奴早已大创,军事早已完结;因总持战事者为李鸿章,所用战守各员又尽系叶志超、丁汝昌、卫汝贵、龚照玙等佞臣,后复加以吴大澄之庸懦恇怯,所以贻误至此!今日者,但能以陆军力扼各海口,严守炮台;再用新购兵舰以海军梭巡各处,一遇倭船即尽力攻击。一年之后,倭人即有穷蹙、不能支持之势。彼时求和在彼、和款由我,又何至如今日之赔巨款、割疆土、减税则之种种失利哉!

为此公同具呈,伏乞代奏,实为公便。兹特取具同乡京官一结,一并登递。

举人张成濂、王开国、寸辅清、施尔猷、赵邦泽、穆梧、牛应辰、李坤、孙文达、郑锡典、郑浑典、王荣本、寇从义、汤立贤、张维源、刘增、戴鸿辰、戴长龄、李尊先、全嘉仁、李增芳、梁友檍、束用中、杨自新、杨瑞鳣、杨兆龙、毛佑国、吴暹、熊廷权、张衡、王宝贤、杨上培、赵甲南、张立志、王寿山、李作梅、罗问仁、李学舜、陈琦、杨笃庆、朱治和、张一清、蓝和光、王佩鎗、沈兴廉、曾传经、徐新德、钮尚志、吕咸熙、姚思敬、喻思禹、詹太和、赵铭新、缪云章、赵传忍、王运谦、杨炳炎、万以增、张汝明、陈玉相、杜瑾、萧应椿等谨呈。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龚使愿电:『法、俄、德劝倭,英劝倭勿与三国为难。法保台,与瑗密商,王使未与闻;香帅奏奉旨饬王会商,法以忽添一使不合使例,未接见。嗣外部告云:约已批准,台事难商。本日香帅奏传电旨:「王之春会商一节,该督电王之春探问法廷如何办法?龚照瑗回英,释倭之疑。钦此」。瑷与庆始终未悉香帅、王使往来电商情形,未便电署;拟日内晤外部后回英』云。鸿。望酉。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伦敦十四日路透来电:『闻法廷现欲掣肘日本,在台湾及澎湖水陆军士已与日本开议。间有法报,不悦法廷办理此事;又谓法国不能任日本管辖台湾、澎湖,系受俄之愚。此事非三国联合约内订明连埃及一事亦妥办不可』云。鸿。望酉。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密。闻辽东一带仍归我,和约内删去此条;法有阻台之说,不知确否?法员未见到,两船来台恐亦无益。若批约内未将割台一节言明剔开另议,恐奉批后,法独力亦难挽回。台民死不服倭,彼此用武,适涂炭生灵。中、日已和好,可否将台民不服情形,请旨饬下总署邀同各国公使与日本商一安民之策?此等惨状,各国当亦见怜。民变在即,迫切待命!景崧肃。咸。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五日到)

密。盐电敬悉。法如此情形,台恐无转机。民变在即,如何办法?务求时赐消息!景崧肃。咸。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六日到)

闻和约已换,倭允归辽,随后与三国会商。伏查侵占之地可以议还,岂有完善之区凭空割弃!法船未来,无从与办。惟恳请总署密结法使,迅速派员来台晤商;迟恐民变,无从挽救。再,法以独保台,不如请各国公保为善;但一法尚邀不至,遑论各国!是在总署之设法矣。景崧。铣。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六日到)

密。台营增多,台事未定,勇不能拨,留与撤均须饷;定购军火,亦须给价。恳旨饬户部速拨饷二百万两,以备急需。但有一线可图,誓必存台,另开局面;不敢屡求部帑,为目前急无可筹,仍仗朝廷。台将亡矣!赏畀此款,藉慰万民悲愤之忱;二百年养育天恩,亦遂从此尽。伏乞恩。请代奏!景崧肃。铣。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奏查明澎湖失守情形折(三月十四日、四月十七日到)

头品顶戴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臣唐景崧跪奏:为查明澎湖失守情形,并据总兵前来投到;恭折驰陈,仰祈圣鉴事。

窃澎湖与台湾地处隔海,自上月二十九日失守,电线先断;仅于二十七日接该镇、厅击毁倭船一电之后,此后即消息无闻。据台南各路电报转据澎湖带伤逃渡弁勇告述战状,经臣先后电奏。一面以该勇等带伤仓猝逃渡,于各处战未必尽能睹悉;故复饬台南就近派员探查去后。兹据各员查覆,并据失守澎湖镇总兵周振邦于三月十三日缴印投到前来。臣复加查讯、汇核情形,前次逃勇之言间有未实,似以现查较为实在;敬为我皇上陈之。

缘本年二月二十七日辰刻,忽有倭船十二艘先后驶至,开炮攻犯澎湖之东边纱帽山、大城北等处,被我军守大城北炮台之熊国昌还炮击之,先后中倭船二艘;将沈未沈之际,被其余倭船拖带而去。未几,倭船复来环攻;午后,又被我炮台击坏倭船后桅一艘。倭人尽力扑攻,即由文良港等处登岸,约二千余人;经督带林福喜督队接仗,奋勇直前,血战至晚,击毙倭兵数百人。我军哨官蓝翎五品顶戴刘得和阵亡,蓝翎千总余道德、蓝翎五品顶戴朱光辉受重伤,伤亡勇丁约有六、七十人:此二十七日之战情也。统领花翎知府朱上泮,与总兵周振邦相约三更各派一营偷劫倭兵。是夜,朱上泮宿大城北炮台,待至五更,周振邦之兵不至;朱上泮即自派右营之左、右、后三哨赴敌,又调前营两哨、后营两哨为此三哨接应。不意此三哨天明行至西溪,正遇倭伏;两相痛击,哨官花翎守备宋承进、蓝翎把总陈喜清均阵亡,蓝翎把总夏泽润带伤,兵勇稍却。其接应之前后营四哨大呼陷阵,敌人炮弹如雨,血肉纷飞;我军死者甚众,哨官蓝翎都司朱光明、花翎守备徐绍坤、蓝翎千总栾定邦、拔补千总黄长胜等皆战殁。辰刻,倭船开大炮轰击我炮台,一面分队登岸,即在大城北与我军对仗。朱上泮亲身督战,彼此鎗炮齐施,朱上泮左股忽为开花弹所中、肩上复中一弹,当即昏倒在地;经亲兵等竭力抢归,我军伤亡大半,前营管带花翎游击衔留甘补用都司朱朝贵、后营管带留闽补用参将朱荣昌、哨官花翎守备孙殿勋、蓝翎千总罗得标均阵亡,花翎都司吴定安带伤。幸督带西屿炮台副将刘忠梁在彼瞭见我军被逐,即在台开大炮遥击,伤毙倭兵不少;林福喜亦乘势回逐力战。倭退回船,随即掳各渔船,胁令渔户引路,复登岸再战,分队抢割水雷、电线,顷刻碰沉鱼雷船一艘,倭船复施开花炮接应。午后,大城北炮台遂为倭炮所毁。林福喜独力鏖战,时久力竭兵单,遂致挫败;哨官蓝翎把总蔡进祺受伤被掳。倭即抢踞各处营盘;扎定,复被我西玙炮台刘忠梁尽力开炮遥击,轰毙倭兵二百余人:些二十八日之战状也。二十九日,倭轮环攻西玙炮台,刘忠梁仍还炮击之,伤其一船。相持许久,忽被倭炮飞子飞入药库,火发轰毁炮台,弁勇溃散:此二十九日澎湖失守之情形也。

查讯周振邦,供亦大略相同。并称伊力竭失守,即图自尽,为左右环救,护送来台,听候查办等语。察核各将领此次战状,地虽失守,以林福喜督战为最奋、朱上泮次之。朱上泮系受伤致败,林福喜系力竭兵单致败。刘忠梁扼宇西玙炮台,最为得力,先后击毙倭人亦最众;其炮台被毁,系被倭炮飞子入库轰发致败。以致孤岛支持血战三日夜,卒因无船援应,致为敌陷。现在消息中断,该将领等存亡与此外尚有伤亡营哨各官,仍因隔海,骤难一律详查;容再饬令确查得有各员实在存亡下落后,续再一并奏请优恤,以慰忠魂。至该镇周振邦系澎湖专阃大员,此次战守不力,迭据各委员查覆:于各将领在外血战,望视不救;倭兵入城,又先逃避,并无巷战受伤情事。并据各将领纷纷禀讦前来。今既投到,失守地方不能与城同存亡,例有应得罪名。相应据实奏参请旨。

除将周振邦饬发首府看管,印信存储司库,并再饬查各将领实在下落、分别据实办理暨分咨总理衙门及各部查照外,所有查明澎湖失守情形暨总兵投到缘由,谨会同调补四川总督闽浙总督臣谭锺麟恭折由驿驰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奉朱批:『另有旨。钦此』。

军机处录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法使问答奏片(四月十八日)

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送到与法使问答一件,照录呈览。谨奏。四月十八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法使问答节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法使问答节略

致谢寒暄毕,施阿兰云:『台湾一事,接外部覆电云:「前外部与庆常商及保护,因恐倭不听。观北路或有战事,法欲以台湾驻兵;今已允让辽东,与前情不同。中国既将台湾许与日本,自不便再想别法,致启衅端;本国亦不便出而干预」。现在此事可作罢论』。

问以『玉之春曾与外部见面否』?

施云:『外部不愿接见,有两个缘故:一因王大人张罗借款,人多杂乱,有失体面。一由中国本有驻法使臣,今王大人路过法都,若久留不去,令人生疑』。谓『台湾之事稍有漏泄,于中国甚为危险。应令王大人即行回国为妥』。

告以『台湾百姓不愿归日本,立将变乱。贵国如能设法保护,非但台民感激,贵国亦可大得利益』!

施云:『目下总不能办,深恐两相索累。倘日后台湾出有别项情形,法国或另有打算,亦未可定。缘台地与越南相近,本国亦有关系。我们哈外部与龚大人及庆常素来相熟,将来如有应与贵国关照之处,当可密商转达也』。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十八日到)

密。有德人来说:中、德交情最厚,向无微嫌;台事曾请英、俄设法,今又专请法,独未及德,似未周到。因此向德领事探商,渠亦以为应有电旨饬许使向德外部商请阻割台湾,并由总署向德使筹商。察法、德素不相能,且台地并无法商、又无领事,惟德有之;今请法不请德,恐德难以为情,致添一层痕迹,似非邦交所宜。惟添请德国,究与法使有无妨碍?无从遥揣。并请饬总署妥酌!伏乞圣裁。请代奏!景崧肃。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十九日到)

密。呈总署:俄、德、法已为我将辽、旅争回,今倭换约展限七日,已蒙旨暂缓互换;乃以伊藤一言恐喝,仓卒互换。伊藤允展限之电到,亦已无及;忿抑万状!然事机难以屡误,尚有补救一、二之方。盖我约虽换,倭断不敢占辽,必另索巨款抵补;前议二百兆已足令中国民穷财尽矣,岂可再加!开伊藤已向李相授意;此乃倭寇窘极狡极之计,万不可又受其毒。此时要策,惟有坚持定见;但托俄议,不与倭议。闻俄本有「拟与倭商立退地约据,保索偿费,尤代调停」之说,盖倭不能据辽,慑俄之威,非倭之让;情不必感,费自不必加。倭不敢踞,俄又不肯占;倭计既穷,略为敷衍,即可令归于我。即使俄不能代我减费,倭亦必自图了事。若为倭所愚,开口轻许、又耗巨款,中国更不支,后患难言矣!台湾情形亦与辽相同,惟恳请饬龚使速回英,饬王使速与法切商,则台保全而不加巨费与倭。钱财虽轻于出地,然譬如人身,脂膏耗尽,何以自存!俄、法既经出头,倭必无再战之理。伏望朝廷坚忍力持,不胜大幸!请代奏!之洞肃。啸。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十九日到)

密红。顷接伊藤博文十八日戌正电称:『十七日来电收到。日本一俟应先豫备中事整办之后,即可与中国开议奉天南边之地。至台湾一节,日本现已告明中国政府,今日皇已派水师提督子爵桦山资纪作为台湾巡抚、并作为日本特派大员,办理按照「马关和约」第五款末条之事。约两礼拜,该巡抚即可履任办事于行抵该处时,即豫备办理特派之事。日本政府盼望中国政府立即简派大员一人或数人,与该巡抚会晤;并将该大员等衔名告明日本政府。按照如此情形,本大臣告知贵大臣:日本政府谓如中国政府查照日本所请速派大员一人或数人与该巡抚桦山会晤,毫无延宕;则贵大臣所虑危险之事,即可免矣。该巡抚一经到任之后,则境内保全平安之事,一惟日本政府是问』。玩其语意,似已电由田贝告知钧署。适科士达来晤,密与商筹;科谓:『和约既经批准互换,除日本允还奉天南边另议外,其余应逐一照办;断不可游移,借故诿延,以致另起波澜,生意外险。即请地国保护即使办到,亦必枝节横生』。鸿告以『台湾官民不肯交接,奈何』?科谓:『皇上批准,中国官民岂可任听梗阻,致失国体!如国家采纳鄙言,应由政府属田贝转告日本:以中国派大员商交台湾,日本应同时派大员商交辽东,方为公允』云云。可否仍责成唐署抚与倭员妥为商办?乞代奏请旨!鸿。效酉初。

广东巡抚马丕瑶奏强寇要盟权奸挟制筹策具陈折(四月二十一日到)

头品顶戴广东巡抚臣马丕瑶跪奏:为强寇要盟、权奸挟制,民心不服,宗社攸关;谨筹策披沥具陈,伏乞宸纲独断事。

窃臣阅天津电报局电传和议已成,计列十款;李鸿章于二十六日回津等语。逖闻之下,惊骇彷徨,罔知所措!伏念李鸿章受国厚恩,前此淮勇之溃逃、海军之覆没,蒙我皇上轸念勋旧,不加诛戮;复令衔命出使,畀以全权。宜如何激发天良,力图补救;岂容以敌人要求无餍,转为之挟制朝廷,而置宗庙、社稷、土地、人民于不顾!苟有人心者,断不出此。人谓倭人恃李鸿章为内援、李鸿章恃倭人为外援,由今观之,诚不诬也。臣僻守南隅,愤懑不能自已;馑就愚戆所及,为我皇上缕晰陈之。

现议款内,有日本所得地方悉归日本一条。查上年兵衅既开,背盟内犯,其曲在彼;徒以猝不及防,遂至金、复等州与旅顺、威海等口相继失守。各该处为燕、齐要隘,密迩神京;既曰议和,应将掠过地方悉数归还。况奉属为都门左臂,天津、烟台为口岸咽喉,焉能任其独据上游,搤吭拊背;北洋之险要尽失,此后防无可防。此其万不可允者,一也。台湾久为日本所垂涎,亦为各国所眈视。该省民物紧庶,其向化急公、涵濡圣泽者二百余年。我皇上一视同仁、痌瘝怀保,固不忍弃全台士庶而舍此版图;全台士庶戴高履厚、践土食毛,亦断不忍负皇上深思而甘为夷虏。一旦割归日本,遑论泰西各国群起纷争;即台南北各属忠义民团亦必揭竿而起,将与倭人不共戴天。胜负何常,众怒难犯,被时必至逼胁中国官员为之经画;其将迁就倭人而驱逐台民乎?抑亦保护台民而再启衅端乎?此其万不可允者,又一也。至辽河以东地方割归日本一条,尤为诞妄无理。失辽东逼近沈阳,为我国家根本重地。列祖、列宗创业垂统,缔造艰难,尺土不可与人,卧榻岂容鼾睡!何况发祥之地,陵寝具在;无论其如何要挟,断不能忍让曲从。今若割以与倭,则南至海滨、北至漠外,任其纵横无忌;而我则门庭自限,跬步不行。昔俄人婪索伊犁,使臣祟厚擅与订约,犹蒙我皇太后、皇上赫然震怒,严加重谴;今以辽东相较,其轻重何止倍蓰!此其万不可允者,又一也。至若陆地通商,外洋久已歆羡;其所以求之不得者,徒以民心固结、腹地纡回,未能逞其私志耳。今许于北京、河南、四川、梧州、肇庆添开五口,将来滇、黔、关、陇、江、汉、湖、湘四通八达尽为所据,不日建洋房、开铁路、设领事、练洋兵,倭人倡率于前、各国踵行于后,十余年间将合中外为一家,各国争肆豪强而中国独承其敝;坐视民穷财竭,莫可如何!此其万不可允者,又一也。以上四条,上自皇太后、皇上,下至廷臣、内外文武百官以及天下士庶皆知其万无可允之理。倭人盖明知其不可而故意要盟、李鸿章亦明知其不可而代为挟制,是虽和不和,即和亦不能终和,安用此和议为哉!

此次电信到粤,粤人无不怒目裂眦,思食李鸿章、倭奴之肉欲得而甘心焉。想天下之民情,固无不痛心疾首于此议也。伏愿我皇上大震天威,首以宗社为重,立将现议各款严行拒绝;并援崇厚之例,将李鸿章发交刑狱,特派王大臣严按治罪,俾倭人无消息之可通、无奥援之可恃,则彼之气自夺而我之气益奋。一面诏饬刘坤一、王文韶、宋庆、依克唐阿、裕碌、李秉衡、唐景崧、刘永福等严整师旅,速将所失地方克期收复;一面通饬沿海沿江督、抚、提、镇将防务而实严备以遏寇氛,胜则予以不次之赏、不胜则予以不测之罚。其各省民团、义旅准其一律助战,共建奇勋;当必有豪杰之士应时而出。计以赔款百兆,足敷军粮、船械、赏犒一切之用,固无待于他求。师直为壮,胜算先操;臣以为断不至如目前之泄沓也。若谓兵凶战危,天津、辽阳等处皆与畿疆切近,我皇上至性仁孝,深恐有惊慈体;拟请饬下王大臣集议,恭奉皇太后西巡,避地山右或驻跸长安,俾各路统兵大员得以大张挞伐,李鸿章、倭奴亦无所挟恫喝于其间。夫「谦受益、满招损」,此「虞书」之兵法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此「论语」之兵法也;「谨慎寄事」,此汉诸葛之兵法也。自古战事不在于外势之强弱,而判于一心之敬肆;但使我上下、中外共常存忧勤惕励之心,自可收扫荡廓清之效。国威一振,众志成城。彼曲我直、彼骄我奋,败者可胜,失者可复。数月以后,事局必变。待倭人变计求和,则操纵在我,不至有伤元气而损国体;庶军务早平,宗社安如盘石矣。

臣愚戆无识,披沥直陈,曷胜悚栗屏营之至!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一日到)

钦奉二十日电旨,饬筹商台湾办法。查条约既经批准互换,断无违约不交之理。因与科士达密筹,姑先与伊藤委婉电问。电文云:『贵大臣十七来电,业经转电中国政府。奉昨日电旨内开:「现在台湾兵民交愤,必不甘服听命。该署抚唐景崧系守台之官,现为台民迫留,危在旦夕,实无权与之交割;究竟有何办法?如何补救?着妥筹覆奏。钦此」。本大臣以贵大臣屡因两国所有为难各事,和衷与本大臣商办;况现在两国重缔和好,其交涉为难之处,应照友谊议结。察看台湾现在情形,两国全权大臣急宜会议此事办法。查贵大臣业经认明,所有弃让奉天南边之事,应行会议办理。本大臣之意,以为以上两事,务须同事议结。现因台地情形改变,与前不同;中国国家万不得已,着本大臣与贵大臣商酌办法。谅贵大臣必以为然,并令日本大员桦山提督暂缓起程为要』等语。此即前电另行筹商之意。彼即允再会议,亦必不肯放松;彼既弃辽,岂甘弃台!姑先商缓,看其复电云何。仍求朝廷熟思审处,设法开导唐署抚,勿任固执,另起波澜;致以一隅误大局,是为至幸。请代奏!鸿。马申。

出使大臣龚照瑗来电(四月二十一日到)

哈外部告庆常云:倭事尚未稳妥,议院将诘问助华原委。若界务、商务不定,政府必受责;他事艰为出力。庆常云:已将此事电陈总署,请饬施使减让。哈云:云南领事及盐矿已属施使酌量通融,余事请照准等语。庆常探闻法与他国密议台事,暂不使华与闻生枝节。瑗。号。

美使田贝来电(四月二十一日到)

公历五月十三日上午十点钟,日本政府自东京电致驻扎北京美公使云:『本日日本政府请烦美公使将以下情节转达中国政府:日本朝廷业已简派水师提督子爵喀巴压那苏肯奴埃作为台湾、澎湖等岛巡抚,并授以钦差大臣之职,准其按照马关所立条约之第五款末节办理一切事宜。该抚约于二礼拜之内赴任,抵任时即行办理特委事件。日本政府即希中国政府立派钦差大臣一员或数员,前会该抚。至中国所派钦差之姓名、官阶,亦望即行照会日本政府』云云。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二十二日到)

『全台绅民敬电禀者:台湾属倭,万姓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曷极!伏查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惟须有人统率,众议坚留唐抚暂仍理台事,并留刘镇永福镇守台南。一面恳请各国查明「割地绅民不服」公法,从公剖断台湾应作何处置,再送唐抚入京、刘镇回任。台民此举,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情形万紧,伏乞代奏!全台绅民同泣叩』。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二十二日到)

密。台民知法不可恃,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经反复开导、再三力拒,无如众议甚坚,臣等虽欲求死而不得。至台能守与否,亦惟尽人力以待转机。此乃台民不服属倭,权能自主;其拒倭,与中国无涉。恳旨饬下总署商倭外部,彼员从缓来台,则台与倭尚可从容与议;若即以武相临,不过兵连祸结,彼断难驯。以上各节,是否有当?伏乞皇上训示。请代奏!景崧肃。养。

出使大臣许景澄来电(四月二十二日到)

罗拔称:『俄国不及顾台,亦不能再向日本说话;德国已由领事告:台民不能保护,实无他策』。再述交地棘手情形;据云:『似宜先撤防兵,次第办理;此外,亦无善策可筹』。等语。谨闻。澄。马。

军机处电寄庆常谕旨(四月二十二日)

奉旨:『据龚照瑗电称:探闻法与他国密议台事,暂不使华与闻,恐生枝节等语。台民汹汹,势难交割。刻下日本派员已将到台,办理殊为棘手。即着庆常密询外部:能否再申护台前议?迅速电覆。再,法使有「外部不愿接见王之春」之语,究竟曾否会晤?着一并电闻。钦此。四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奏进呈日本条约片(四月二十二日)

换约委员伍廷芳等赍到日本条约一册,恭呈御览。谨奏。

四月二十二日(条约一册原缺)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二十三日到)

王使之春来电云:『号电谨悉。遵旨令庆常询外部「因何不愿接见?台事有无办法」?据复:「前商立约在未批准前,华既迟误;三国劝倭展限,华不能缓。议院谓辽地全力已尽,不欲再举。故无可晤商,非敢慢待」。又以恐德占先步激之,彼不为动。即前日法使向署问办法,亦止探询,无他意。立约致缓之由,详前电;诚可惜!现仍令庆常随时探问,一面候轮回华。乞代奏!春叩。个』等语。谨照转,请代奏!之洞肃。禡。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三日)

奉旨:『李鸿章廿一日电奏已悉。兹据张之洞电奏:「接全台绅民电禀云:台湾属倭,万姓不服;既为朝廷弃地,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并据唐景崧称:台民坚留该署抚与刘永福,不听开导;求死不得」等语。是台湾难交情形,已可概见。该大臣仍当熟筹办法,以期补救万一。伊藤回电如何?即行电覆!张之洞、唐景崧原电,并由总理衙门照录电知。钦此。四月二十三日』。

刑科给事中谢隽杭请派李鸿章李经方赴台交割折(四月二十四日)

刑科给事中臣谢隽杭跪奏:为敬陈管见,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闻李鸿章、李经芳为倭奴定议条约中有割台湾一款,以致该省人情汹汹,众怒如水火。然仰见列祖、列宗深仁厚泽沦肌浃髓,虽以孤悬海外之台湾,尚皆具有天良,不忍背负圣朝,甘心从夷。台湾诸臣若强驱之化外,于名为不正、于言为不顺;自有生民以来,无此办法。近复风闻李鸿章有两礼拜期内交割台湾,并请简派唐景崧之奏。臣意唐景崧之为人,以之效命疆场则志当靡他、以之旋转乾坤则力恐弗胜。此事既系李鸿章、李经方始终主谋,岂有功届垂成,反自逍遥事外之理?且该大臣等既能定割地请和之策,自必具用夷变夏之才。国家用人专壹,若忽舍而他求,臣恐其追胁朝廷,且未有已也。相应请旨饬派李鸿章、李经方等迅速亲赴台湾依限交割,以终遂其志而闲执其口。用敢披沥直陈,伏乞皇上圣鉴施行!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四日到)

顷接日本伊藤二十二日戌正英文覆电云:『四月二十一日来电,业经接到。查按照两国批准「马关和约」,台湾所有主治地方之权业已交与日本;其了结地方变乱之法,勿庸两国合议。是以中国政府只须将治理台湾之事并公家产业,查照条约及前电即派大员交与日本大员。按照以上情形而言,桦山巡抚起程日期勿庸暂缓;查该巡抚已于本日由西京动身矣。至于奉天南边之地,日本之意已于前电声明』等语。鸿查此电,词意甚为决绝。桦山已于二十三日起程,计日必到澎、台;应请先行电知唐署抚筹备为要。至台地绅民公电有云:『请各国查照「割地绅民不服」之公法剖断』;询科士达,查洋文公法原本所载,并非战后让地之例,难以比拟。且倭既不肯会议,俄、德、法亦不过问,孰为剖断?应请传谕,勿得误会!此事恐开衅端,并连累他处;务祈慎重筹办,大局之幸!请代奏!鸿。敬巳。

军机处电寄李经方谕旨(四月二十四日)

奉旨:『着派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前往台湾与日本派出使大臣商办事件。钦此。四月二十四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五日到)

密红。前属德璀琳转电巴兰德,请其极力设法耸动各国劝阻倭人赴台交割;顷该税司译送巴电:『传德京皆云天津设法阴令台民叛拒倭人,显系违约;倭必兴兵构怨,势极危险。若再战败,必将重议和约,视马关前约为更甚。我已辞职,退回故里』云云。查鸿迭奉旨饬电问伊藤,有「台民愤乱抗拒」之语;因前约明电无密码,或沿途各局漏泄讹传,或倭人藉词捏造。其实阴令台民叛拒者,南洋及台抚也。今德君臣既疑中国违约、不愿帮助,俄亦未必与倭与戎;中朝必应妥慎筹办,勿先违约,自贻后祸。鸿。敬戌。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五日到)

密红。奉电旨派李经方往台湾与日本派出大臣商办事件,钦此。查李经方自马关随同回津后,因忧劳成疾,病势沉重,回南就医。顷电传旨饬遵,据覆称『素未到台,情形不悉,地方官绅无一知者;日本所派桦山亦素未谋面,无从商办。现正延医调治,牵发旧疾,怔忡日剧,神智不清;断难胜此艰巨。乞代奏』等语。查系实在情形,并无一语捏饰。商交台湾事体繁重,自应责成台抚督同藩司顾肇熙妥办;否则,应饬阂督就近拣派大员前往,会同该处官绅筹办。似未便令情形隔膜、资浅望轻之员搪塞外人,必至贻误。李经方实不胜任;理合自行检举,请旨收回成命,另行简派。乞代奏!鸿。有巳。

德国外部来电(四月二十五日到)

现在屡次听闻,佥言如一:现驻台湾之中国兵丁较前加增,煽惑人心播乱,将日本逐出。如再开仗,中国应当赔偿更多;深恐不但台湾,连海南、舟山等紧要之处一并失去。令绅大臣劝中国总署设法弹压。本部所开,的确无疑。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五日)

奉旨:『李鸿章两电俱悉。据称伊藤覆电词意决绝,德国又疑中国阴令台民叛拒,恐致构兵等语。台湾一事,朝廷深为焦虑;昨派李经方前往商办,可见中国并无不愿交割之意。现在倭使将到,着李鸿章饬令李经方迅速往台,与倭使妥为商办,毋稍耽延贻误;一面仍将台民不服开导竟欲据为岛国情形,再行电告伊藤,免致怀疑借口。钦此。四月二十五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六日)

密红。顷德领事司艮德来,译呈绅珂电云:『柏林政府电开:「接得实信,台湾现已添兵,以台民定策为辞。德国政府之意,以为中、日如再行开仗,则中国违约,责成更大;不但台地必失,且恐舟山、海南及其它要紧处所难保无虞」等语。本大臣因于二十四日谒见总署,以现在危险情形告明各堂,并加警戒;总署答云:「李中堂已将总署无权管理台湾事宜告明伊藤,并请伊藤会议此事;伊藤复称:中国已将台湾主权让与日本,台事勿庸会议,日本能自保其地平安等语。请将以上情节告明中堂,并将回复之语电知」云』。鸿答以『总署无权管理台事之语,不但我未告明伊藤,且无此政体;恐绅使误会』云。所称危险情形,自是友邦关切好意;请加意申诫为要。鸿。宥午正。

军机处电寄许景澄谕旨(四月二十六日)

奉旨:『许景澄廿三日电奏已悉。俄允三国同议辽事,尚未酌定商议之地。着许景澄随时探问;一有确信,速即电闻,以便中国派员与议。倭已派员来台收地,现派李经方前往商办;并令唐景崧开缺来京。惟台民不服,必至生变。其难以交割情形,亦可告知俄廷,免致倭人借口。钦此。四月二十六日』。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六日)

奉旨:『李鸿章电奏已悉。李经方随同李鸿章赴倭,派为全权大臣,同订条约;回津后尚未复命,何以遽行回南?昨派令前往台湾商办事件,又复藉病推诿;殊堪诧异!李鸿章身膺重任,当将此事委筹结局,岂得置身事外,转为李经方饰词卸责!本日已有旨将唐景崧开缺,令其来京陛见;并令文武各员陆续内渡。现在倭使将次到台,仍着李经方迅速前往,毋得畏难辞避!倘因迁延贻误,惟李经方是问;李鸿章亦不能辞其咎也。钦此。四月二十六日』。

军机处电寄唐景崧谕旨(四月二十六日)

奉旨:『署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着饬令陆续内渡。钦此。四月二十六日』。

侍郎长萃请饬李鸿章亲赴台湾办理交割事宜折(四月二十七日)

奴才长萃跪奏:为大臣玩视朝廷,渐不可长,请更考验以决去留;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见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受国厚思,听理海军数十年,糜饷无算;一旦临敌,率皆溃散。其孤恩负国,已可概见。迨奉命议和,不顾事之可否,遽尔定约而归。其「军务获咎人员均行释免」一条,于倭人并无所利,显系该大臣预为淮人开脱地步。尤可异者,议和之后迭次请假,并不进京复命,举万分难处之事委诸朝廷;岂公忠体国之大臣而忍出此!彼盖明知所约各条大不利于中国,中国臣民必动公愤,故思置身事外,归过朝廷;而其敢于出此者,直以朝廷无人督责耳。在我皇上念其为先朝老臣,且有战功,每示优容,不忍弃置。而我皇太后自归政后深居宫中,又不能知其晚年变节至于如此;使皇太后知其如此,则所谓此鞅鞅非少主臣者,在我皇太后圣明果断,固早有以处置之矣。

今者和局既成,事多棘手;而最难者,莫如交割台湾一事。该大臣既已约之于先,谅必能善之于后;且能与倭人议事者,除该大臣外,亦别无一人。拟请皇上恭请懿旨,饬令该大臣亲赴台湾办理交割事宜。所以必请懿旨者,我皇太后垂帘听政几三十年英断如神,群臣莫不折服;该大臣即不畏我皇上,当必不敢不畏我皇太后。如其闻命即行,亲至台湾目击民情,一时触发天良,容或另有挽回之术,是该大臣尚能补过于万一;在朝廷弃过录功,亦何必更为刻责!设该大臣抗违懿旨,托病不行;则是该大臣不惟不畏皇上,并不畏皇太后矣!则是该大臣但知有倭人,不复知有我大清矣!拟请皇上奏明皇太后,立将该大臣置之重典,以维国体、以厌人心;天下幸甚!不然,听其优游事外,略不绳以法度,不惟目前台湾之事漫无办法,且恐唐代藩镇拒命之祸将接迹于此后矣!

奴才愚昧之见,是否有当?谨恭折奏闻,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七日到)

钦奉宥电谕旨,惶悚曷任!李经方患病未愈,且虑不能胜任,何敢饰词推诿。惟事势紧急,遵即电饬力疾料理前往。顷据电禀:『经方才短病紧,地方情形太生,恐误大局;不敢不沥陈于前。严旨督责,敢不懔遵。惟任大责重,可否添派一人同往到台;或留署藩司顾肇熙、提督杨岐珍在台交接,并请令科士达偕往襄助?乞酌核代奏』等因。查顾、杨二员均与鸿章旧好,人亦明练;乞电饬暂留,与李经方会商一切。科士达亦愿偕往;所需洋文、东文参赞翻译各员,已令经方酌调。鸿赶紧代刻关防,以便公牍钤用;并饬沪道筹给公费、租定轮船,俟津、沪各员齐集,刻日前往。鸿又电属伊藤转致桦山,和衷相机商办。请代奏!沁午。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二十七日到)

前电台民公禀,计已代奏。台民忠愤,倡议拒倭;远近响应,日益汹汹。官府弹压无权,兵勇有戕中军之事。届期倭来收地,势必群起抗拒,断不能听官交割;倭不得地,必借口别有要求。若不及早设法,一朝变起,接受愈难。查和约赔费、通商两条足餍倭欲,此条可径援公法「民情不愿,定约可废」,明请各国公议废约。倭知民心不附、难善其后,亦必愿迁就了结。裕等为防患起见,请代奏!庆裕、宝泉同肃。感。

军机处奏赴台办理交割除李经方外实无别员可派请饬不准推诿片(四月二十七日)

本日长萃奏「请饬李鸿章赴台交割」一折,奉旨『存查』。赴台交割一节,昨因李经方藉病推诿,奉旨电饬李鸿章仍着李经方迅速前往。前议条约虽有「两月内交清」之语,惟日本所派使臣桦山资纪已于二十三日起程,计日可到。此次办理交割,除李经方外,实无别员可派;即使李鸿章再有电奏代为固辞,仍应请旨饬令李经方前往,不准推诿。合并声明。谨将长萃折恭呈慈览。谨奏。

四月二十七日。

军机处拟给李鸿章电信(四月二十七日)

昨李经方因病辞差,已奉旨仍令迅速前往。贵大臣务当懔遵谕旨,谆饬该员力任其难;克期赴台,设法办理。如再固辞,必干严谴;慎勿率行渎请。四月二十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八日到)

顷接本日伊藤午初覆电云:『李中堂阁下:公历本月廿一日、即中历四月廿七日来电,业经收到;并将其中情节转电桦山,托其与李经方按照友谊和衷商办。日本政府部已派水陆各军前赴台湾,中国特派大员谅必带有「全权」,日本特派大员业经奉有此等文凭。如中国特派大员先来长崎带同日本国家船只前往,以资护卫,更为安稳。至该大员何日可抵该处?务乞示知』等语。应否加给「全权」文凭?可否先赴长崎会齐前往?乞速核酌请旨饬遵!鸿。勘酉。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八日)

奉旨:『李鸿章电奏已悉。科士达愿偕李经方赴台并调参赞翻译各员,均照所请理。台湾文武各员,已有旨饬令内渡,未便再令留台守候。如天津别有可派之员,即由李鸿章就近酌调前往,帮同李经方商办一切。钦此。四月二十八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二十九日到)

顷电复伊藤云:『五月二十日、即中历四月二十八日来电,业经收到。蒙转托桦山与李经方按照友谊和衷商办,殊为感佩。惟台地民情日变,不服开导;现正围集地方官衙门,愤乱哄闹,不放唐抚台等内渡。中国特派交割大员,断难冒险轻进,致遭不测。贵大臣商请先来长崎协同贵国兵船前往护卫,洵属慎重安稳之美意;但虑事多窒碍,仍望贵大臣电致桦山提督,约定何日彼此在台湾海边何处或澎湖何口会晤,迅速示覆,以便转属李经方酌办。至中国特派大员,已奉旨加有「全权」字样。如果台地平靖,自应按照「马关和约」第五款末条办理交接;倘台民叛乱不已,实系无法交接。祈贵大臣谅之,另筹善法为盼』等语。除转致经方外,请代奏!鸿。艳酉。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二十九日到)

闻倭归辽旅,索加费一万万;台湾系未失地,大可援此案加费赎回。原议兵费偿二万万,又赎辽、赎台之费,请各国公评价值,即可指台湾押与他国挪借巨款;所有赔款,均由此出。似此办法,则辽旅、台湾均退还中国,而赔款数万万均由台出。据江督电称:美国曾沽台湾可押十万万;即不如数,大约数万万可押。请旨饬下总署与李鸿章向日本酌议:台民誓不服倭,倭难据取。李经方来台交割,台民愤极,定中奇祸;即澎,亦断不可往。实相爱,非相忌之辞。改派他员来台,恐亦无善全之策。伏思偿款二万万,又加赎辽旅费,部臣如何措手借款!洋债可成,海关全为英国所据,已属难堪;借必应还,我又何以立国!不如赎台而转押台,则费有所出。至来赎台之费,从容计议,自有众擎易举之法;容再续陈。惟押台之说,台无外洋巨商,请饬江督与议。总之,朝廷不忍割地弃民,人心感奋,百事可为;一失人心,断难再振。台民闻李经方偕倭酋即日往台,变在旦夕。倘蒙俯采末议,祈速谕知。请代奏!景崧肃。俭。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四月二十九日)

奉旨:『李鸿章电奏已悉。伊藤所称李经方先赴长崎会同前往,诸多窒碍。着李鸿章覆以彼此约定在台湾海口会晤,以免周折。文凭即加「全权」宇样。钦此。四月二十九日』。

——以上见原书四十四。

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一日到)

密。法提督昨派兵轮「保汤」、「保佩」来台察看,兵官德而尼晋谒,谓『台能自主,可保护』。告以『台民誓不从倭。若台地竟无力争回,必成自主。请速问法弁,究允保护否』?该轮即日开往长崎,请提督电询法廷矣。窃维朝廷虽允割台,经崧迭奏台民愤不欲生情形;第有一线生机,自必允为设法。此次法提督派员来商,实系为保台起见;惟事机能否转圜,尚难悬揣。谨先电闻。可否代奏以慰宸廑之处,乞裁夺。景崧肃。艳。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二日到)

密红。顷接伊藤初一申正电称:『李中堂阁下:本月二十三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九日)来电所示各节,当经转达桦山提督去后。顷准该提督复称:「两国特派大员,应以淡水作为会齐之所。中国特派大员如以淡水地方有碍难之事,该提督应将中国特派大员安稳让送至澎湖或福州蹔住。如果该处有愤乱之事,应俟至弹压平靖后再行前往,该提督与李经方同时登岸」等语。本大臣相应迅将以上各节电达贵大臣知照,并望李经方即经赴淡水』云。似此尚为稳妥。除电经方酌办外,请代奏。鸿。宋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二日到)

密红。昨奉寄阅署台抚电,语多隔膜,实有不能已于言者。美国向例不干预外事;即美商肯估押,该国不能助兵,岂非空谈。俄、德、法与倭廷言,不准倭占中国大地;大地犹言平地也,故只索辽东而不及台岛。法初姑欲保台,因俄、德不从,乃止。未定约之前,英且不肯押台;岂定约后,美肯越俎!南洋及台抚皆不明洋情,凭虚臆造者也。至李经方手无兵权,自不能冒险轻进,致失国体。台北人来谓:前次杀死中军,系兵变,非民变;哥哲会弁亦欲乘机劫库耳。唐抚不遵旨内渡撤兵、横生异议,幸朝廷勿为所惑!鸿。宋辰正。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三日到)

密红。顷电伊藤云:『公历五月二十四日(即中历五月初一日)来电所示各节,甚为周到。李经方现在上海料理行装,未知桦山提督何日自何处起程?向日可到淡水?乞先示覆。查台地民情愤乱、不服开导,系属实情;弹压似尚需时。李经方本无带兵管理地方之责,应静候桦山弹压平静后方婉商办一切。上海距淡水仅两日夜水程,如得桦山办理平靖之确信,李经方即可径赴淡水相会。可否转属桦山将情形随时径电李经方酌办?若桦山正在用兵弹压之际,李经方迹涉嫌疑,未便遽与会齐,以致该处绅民怨愤。贵大臣必能鉴谅及此,并希预筹善处之方为幸』等语。鸿。江午。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三日到)

密。四月二十六日,奉电旨:臣景崧钦遵开缺,应即起程入京陛见。惟臣先行,民断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合臣暂留此,先令各官陆续内渡,臣再相机自处。台民闻割台后望有转机,未敢妄动;今已绝望,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于五月初二日齐集衙署捧送印旗,印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虎,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台仍用龙旗开仗,恐为倭人借口,牵涉中国。不得已允暂视事,将旗发给各炮台暂换;印暂收存,专为交涉各国之用。一俟布告各国并商结外援,嗣后台湾总统均由民举,遵奉正朝,遥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脱身,即奔赴宫门,席藁请罪。昧死上闻,请代奏。景崧肃。冬。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四日到)

顷接伊藤初三亥刻电称:『本日来电已接到。桦山提督明日早辰可抵淡水。本大臣详审料量,深信当此时节,两国特派大员会晤之期愈早愈妙。此事极有关系,甚属紧要。是以本大臣盼望中国特派大员立即启程,不必以所处艰难鳃鳃过虑。如万一果有不虞,桦山提督自当按照本大臣前寄贵大臣之电所陈之意出力助护』云。闻台湾已自立为民主之国,布告各国;恐无出而援助者。绅民义愤固无如何,惟不应奉署抚唐景崧为总统,使朝廷号令不行。日本岂不明知;必有责言,虑生他衅。李经方奉命前往交地,兹既无地可交,此外各事无从过问。伊藤仍催赴淡水会齐,原系照约办理;李经方即去,亦不过作壁上观战,断难设法排解。究竟如何处置?李经方应否速往?伏乞电旨迅速指示机宜!请代奏。鸿。支午。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五月初四日到)

接台电:台民忠义,誓不服倭。适唐抚奉旨内渡,台遂自约为民主之国;绅民蜂拥毕集,不放唐行,强唐抚留台。唐无可如何,允暂留保民御敌;并云『该抚在此,则各官可行;该抚一人去,则无一人可脱矣』等语。查台民不肯属倭情形,屡经电奏。前奉旨拨济台饷五十万及军火各节,已拨三千万并酌拨旧鎗并弹;现改自为民主之国,以后饷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谨电奏陈明。请代奏。之洞肃。支寅。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五月初五日)

奉旨:『李鸿章电奏已悉。台民劫制生变,事出意外,无从过问。李经方既经照约派往,若不速行,转令生疑。伊藤电内既有「出力助护」之说,自应克日前往,相机商办;即使不能排解,彼亦无可借口也。钦此。五月初五日』。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五日到)

王大臣钧鉴:全台不服倭,因愿为圣朝之民。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机,自仍归中国。臣为民劫留,暂缓赴京陛见。连日以来,惶悚万状。惟此后不无奏咨之件及与各省文件公牍,拟用臣开缺本衔及「台湾巡抚」关防。一息尚存,未敢稍逾臣节。谨预陈明。署藩司顾肇熙内渡,因受瘴抱病;乞准回籍就医。缺无人署,只合姑存衙门之名;委数员分理文牍,以便承乏。提臣杨岐珍潜离行营,待轮内渡;勇营后拔。其不敢在台,别具苦心。近日倭轮三五艘,或泊或游于沪尾口外;台民安堵。近状并陈。乞代奏。景崧肃。鱼。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今日台抚唐冬电称:『以后奏事及行文洞地暨内地各省,均仍用本衔及「巡抚」印。台倘幸存,自仍归命国家;印、旗系为交涉各国结援而设,免中国受牵累』等语。窃思此节甚关紧要,谨代电陈。查台民依恋本朝,不愿他属;唐迫于台民,不能内渡。唐现办法,洵属无可奈何之苦心。事成则国家受其利,不成则该抚身受其害;谅蒙圣明鉴察。倘能支持数月,倭气已阻,冀可再与倭商赎台之法;台若赎回,所值甚多。请代奏。之洞肃。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密红。钦奉电旨:饬李经方克日往台相机商办等因。遵即转电饬遵,俟启程定期即报;并密嘱以『各国均疑台民自主系由朝廷嗾使,倭人不能无疑。桦山若怪唐抚主使,应告以已奉旨令开缺来京,乃为台民强留,即不得目为华官。彼即战争,应在台地;不当波及他处,致碍和局。如倭兵上岸攻剿,闻该处有勇百营,岂能一鼓溃灭。台民素悍,竹围甚多,伏莽到处抗拒,剿须旷日持久;汝似未能久待。自应查照伊藤四月廿三日电云「按照两国批准马关和约台湾所有主治地方之权业已交与日本,只须将治理台湾之事并了结地方变乱之法一并照约交给日本特派大臣自行经理」,备文知照桦山;俟其照覆到日酌量回舟,以后应与我国无干』云云。请代奏。事势至此,亦只有如此办理。鸿。鱼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密红。李经方鱼电旨令速往,准初七日启程,力疾前往;随带道台马建忠、西文翻译伍克建、东文翻译卢永铭、陶大均、文员张柳、黄正、洪冀昌、邵守先、武员吕文经、高轩春等十员,余谨遵办理。乞代奏。鸿。鱼未。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路透电:闻俄国拟即照会日本,令将所有驻韩日兵悉行撤退。又日本水师现在淡水口外,想不日台必开战云。鸿。阳。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顷电覆伊藤云:『西五月二十六日(即中五月初三日)来电业经接到。桦山提督既克期往抵淡水,中国特派大员本应即往会晤;前因台地民情大变,深恐会商无益于事,未免踌躇。兹贵大臣电称此事关系紧要,不必以所处艰碍过虑;允按照前电出力助护等语。本大臣已奏明,饬催李经方迅速起程。据该员电报,准于五月初七日由上海前往;若途间无风雾阻滞,初九、十日可到淡水。惟近闻台湾绅民公议,已自立为民主之岛国,不服我国家号令;李经方必更呼应不灵,且恐激生意外之变。回忆西五月十七日(即中四月二十三日)贵大臣来电,按照两国批准「马关和约」台湾所有主治地方之权业已交与日本,其了结地方变乱之法,勿庸两国会议;中国政府只须将治理地方等事交与日本所派大员云云。是李经方到淡水后,自应查照贵大臣前电语意,与桦山提督会商;想桦山自能设法办理。台民已为自主之岛国,中朝实难遥制;即中国特派大员亦只能照约交出台湾,此外一切均无从过问。祈贵大臣电致桦山提督格外原谅,通融办理为幸。至来电谓果有不虞,桦山必按照前电所陈者出力助护;具见友谊关爱,尤感盛情于不尽也』云。请代奏!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倭大队犯基隆旁路,已开仗;未分胜负。景崧肃。阳寅。

军机处拟给张之洞电信(五月初七日)

初五来电已呈递,唐景崧亦有电至。现在台事未便过问,若仍用奏咨文件,即难免牵累,有碍大局。唐为台民劫制,如能设法脱身,宜即早归,庶免别生枝节。遵旨电达,希即电知为要。五月初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八日到)

刘含芳鱼电:『顷民船「盛连敏」初四午自旅顺开,据称旅仅倭舰一只,每日来往装运;商轮五六只、七八只不等。台局之物,无不运去;存兵寥寥,闻三礼拜皆去』等语。鸿。齐。

闽浙总督边宝泉等来电(五月初八日到)

初七亥刻,台电云:『昨夕倭轮十余艘犯基隆旁口澳地方,寇登岸,已开仗;胜负禾分。崧。阳』。宝泉、庆裕肃。庚。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急。密。初八酉刻,接台电云:『台沿海可登岸,防不胜防。昨倭输十四艘犯澳底,数百人登岸;该处僻远,只土勇数百人开仗,无大胜负。我军退守山隘,尚无大碍。日内必有大战。崧。阳』。庆裕、宝泉肃。齐酉。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密。初六日,倭船十余艘带兵数千人乘黑夜由距基隆五十里澳底登岸。该处口岸辽阔,防军难遍堵截;统带曾喜照亦未能力拒,被倭人蔓延至三貂岭,欲攻基隆后路。我军相持三日,初八日下午粤军与倭人迎头奋击,力战两时获胜,杀寇甚多,并斩获倭兵官三划首级一名;寇退至三貂岭半山地方。现仍严饬各军相机进剿,续有探报再陈。可否代奏,以慰宸廑?伏候钧裁!景崧肃。佳。

上海道刘麒祥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鱼电谕敬悉。顷沪局接台局来电,基隆已开仗。又西报馆得神户电,风闻倭人已在基隆迤北地方上岸等语。李星使初五已乘「公义」轮船起行,倭使闻尚未到,约在澎湖会议。此后自当随时访探;惟台隔重洋,难得确信,惟有据闻驰报。麒祥跪禀。

军机处拟给庆裕边宝泉电信(五月初九日)

来电云:倭寇于初七犯基隆旁口登岸。接仗情形如何?望随时探明电报!五月初九日。

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奏报失守澎湖各员解闽日期折(五月初十日到)

头品顶戴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使臣唐景崧跪奏:为起解失守澎湖镇、厅各员日期,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钦奉电旨:『唐景崧奏「澎湖失守,总兵周振邦坐视不救、先行逃避,据实奏参」一折,即着该署抚派员将周振邦押解福建,交边宝泉审明按律定拟具奏。钦此』。兹查澎湖厅陈步梯现亦投到,该员系失守地方印官,未便姑容。相应奏参请旨,将陈步梯与周振邦一并先行革职解闽,并案审办。除咨部查照暨将周振邦、陈步梯一并委员于四月二十二日起解赴闽投收审讯外,所有起解失守澎湖镇、厅各员日期,谨会同闽浙总督臣边宝泉恭折由驿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密红。李经方佳巳沪尾来电:『初九寅刻到淡水,桦山留兵船名「千代田」在口外候,并送初七函称:「本委员曾经如约前往淡水,何计在该处兵丁等放鎗要击,无由进口;乃取道基隆附近,将入台北府。因此特派兵船候贵委员来,即请转驾此兵船或与之同航速来会」云。方只得即刻同「千代田」前往基隆,与桦山接晤。据日船兵官称:桦山带兵船四、陆兵一万已登基隆岸。再,此电托海关代送』云。鸿。蒸午。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龚使齐电:『顷英廷接唐抚电告台湾变民主,众举为总统;英拟不复云』。鸿想各国必皆不复;我国须自立脚步,以免日后倭有口舌,凭各国公论是非。祈酌办!鸿。蒸午。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密红。杨提督岐珍厦门电称:『初八带四营抵厦,余佥留台,由唐中丞主政。台事实情,兵多乌合,绅士正者知难、劣者图利。当道性偏,绅民无识者随声附和,假民为主,已见形迹。各绅承指力请随从,珍坚持以遵旨办理,任死不变;继知志不可夺,代奏回任』云。鸿。蒸酉。

军机处电寄张之洞等谕旨(五月初十日)

奉旨:『现在和约既定,而台民不服,据为岛国,自已无从过问。惟近据英德使臣言:上海、广东均有军械解往,并有勇丁由粤往台,疑为中国暗中接济,登之洋报;或系台人自行私运,亦未可知。而此等谣传,实于和约大有妨碍。着张之洞、奎俊、谭锺麟、马丕瑶饬查,各海口究竟有无私运军械、勇丁之事?设法禁止,免滋口实。钦此。五月初十日』。

军机处电寄边宝泉谕旨(五月初十日)

奉旨:『失守澎湖各员,现经唐景崧委员解闽;澎湖镇总兵周振邦、澎湖通判陈步梯,着一并革职,交边宝泉审明按律定拟具奏。钦此。五月初十日』。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王文韶谕旨(五月十一日)

奉旨:『李鸿章电悉。前因台民变乱,据为岛国;已令文武各员内渡,此后无从过问。昨又电令南洋、广东禁止私运军火、勇丁赴台,此即自立脚步之意。如日使言及此事,着李鸿章、王文韶切实告以和议既定,中国决无嗾令台民自主之理;勿听洋报谣传,致生疑虑。钦此。五月十一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沪局沈道本日丑刻电:『洋报接昨午台北来电:倭舰十五艘已到台湾东北角,约有三千兵登岸;台兵小战数次,胜负未分』云。闻踞辽东之倭,再一礼拜退尽。又闻海参崴俄官示谕在彼俄兵各整行囊,听候续示,立刻出境;似不久,德、倭将交绥云。鸿。文申。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密红。李经方自上海来电:『本日申正,平顺回沪。台事交接清楚,甚顺手;余详续电』云。请代奏!鸿。文酉。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基隆血战六日,将士伤亡不少;统领张兆连重伤,全军顿散,基隆不守。教民四起,省城瓦解;事不可为矣。请代奏!景崧肃。真亥。

署北洋大臣王文韶来回(五月十二日到)

前新加坡领事黄遵电云:『台既自主,亟宜杜彼借口,似应即将唐抚军革职;一面告倭,以台人背衅,巡抚为民劫留,现已将其革职。按约交割需时,现正设法劝谕云云。一以明中朝守约之意,一以缓日本攻台之师。可否密商北洋,言之政府』等因。由陈藩司宝箴转呈前来。文韶悉心查核,所论不为无见。惟现在劝谕云云,似未妥协;恐揽在身上也。是否可行?不敢壅蔽;谨请钧夺!文韶。真。

广东巡抚马丕瑶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蒸电谨悉。澎湖事亟,台湾派员来募勇;并非粤东解往接济。和局定,委员即已遣散。英、德公使所云勇丁由粤往台,想是和议未成以前事。既奉谕旨,自应饬禁。惟各处购外洋军械多自香港交付,即日本亦从香港购买;台湾有无购运,粤省不得而知。省城并无运械往台之事;洋报日有谣言,殊不可信。请代奏!丕瑶肃。真。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李经方文电:『商办交接台湾节略:佳巳电自淡水发后,开赴基隆;申正抵基隆口外之海湾,名三雕澳。舶泊定,桦山请初十已正相见。届时往晤,桦山云:「奉命来台,以为和约批准,交接甚易。乃伊藤接中国政府电告台事棘手,始带领水陆各军到淡水。后派小兵轮欲进口,知照华官;华兵开炮要挡,故来基隆,又为华兵鎗炮轰击。不得已,暂住三雕澳。现陆军一万已登岸,日内可取基隆」云。经方答以「奉命照约来此,专与贵委员商办事件;台湾如何交接,望先明告」!桦山云:「诸事棘手,交接甚难。俟我攻取基隆,到台北府后再徐议交接」。经方云:「和约批准,伊藤自认中国已将台湾治理事权交与日本;此来照约将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物件交与贵委员。台民已变,岂能登岸一一点交!我自马关回,卧病已久,在沪调治;奉旨力疾前来。此处风涛险恶,不能起立;若候贵委员登岸到台北府,不知何时!台地甚大,民变非一日可平,恐非数年不能交接清楚。今两国和好,须按照友谊和衷商办,不可强我所难」。伊云:「虽然如此,交接事大,不能迁就」。辩论至未初,经方昏眩,坐不能定。桦山云:「请回船,我即来商议」。经方为多人扶回。桦山未正来拜,首云「和约批准,愿两国实心和好,永远不改」!答以「诚然」。伊云:「既如此,何以淡水、基隆中国兵丁皆放鎗炮要击;此处复见有华官告示,令军民人等抗拒」?答以「和约批准后,大皇帝即派我来台带有全权交接台湾,且特旨令文武各官陆续内渡;此为两国实心和好凭据。台民不服生变,何事不为!淡水开鎗,我未目见,不知虚实;但据贵委员之言,想必团练土兵所为。风闻杨提督等已内渡,其余文武各官虽为台民劫留,未能遵旨一律内渡;民不奉朝命,官久无权,告示皆台民所为,官岂能过问」。辨诘数时。伊云:「但愿抗拒各事,如贵委员所说,非官与兵所为」!经方复云:「交接之事,究竟如何办理」?桦山云:「早间所说,即是办法」。经方云:「固执过甚,似非和衷」。桦山云:「我甚和衷,但办事不得不然。今见贵委员病状颠连,若久留于此,万有不测,我实疚心!但交换之事,贵委员如何办法」?经方答以「照约办理,外无他法」。桦山云:「须有清单」。经方云:「非地方官,何从有清单!此时民变,将来平定后衙署文卷何从查考,终无清单。和约内本无「清单」字样,何必多立名目,强我所难」!伊云:「清单任贵委员如何写法,总须有此名目,方合款式」。经方即于清单内写:「一、台湾全岛、澎湖列岛之各海口并各府厅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对象」。伊云:「太含糊」。经方云:「强我开清单,祗能如此。不然,即将「清单」二字删去」。伊见方词意甚决,始允照办。桦山又云:由台湾至福建之海线,系台湾属公物件;伊须照收。经方云:「海线非岸上产业,何能交让!况每线登岸,非两国政府议明不能;我未奉命商办此事,无此权力。且和约内未言及」!伊云:「既然如此,祗好写明台湾至福建海线应如何办理之处,俟两国政府随后商定」。彼此辩论自未正至酉正,始定议。桦山即命其参赞先将汉文、东文清稿交方阅看,其稿措词尚合和约;因与福士达商酌。福云:「此文据但照抄和约,于和约外不增减一事,实为简要妥洽,非其意料所及」;劝方即刻署名盖印,恐稍迟有变,另生枝节。亥正,即彼此署名盖印。事毕,十一子刻开船,本日申正到沪;感受瘴疠,病益加剧。乞将问答节略,核酌代奏!至交接文据,即续抄电』。请代奏,并交总署备案!鸿。元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密红。李经方(电)称:『交接台湾文据:「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照在下之阅所定和约第五款第二条交接台湾一省,大清国大皇帝陛下简派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简派台湾总督海军大将从二位勋一等子爵桦山资纪各为全权委员。因两全权委员会同于基隆所办事项如左:中、日两帝国全权委员交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在下之关两帝国钦差全权大臣所定和约第二款中国永远让与日本之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即在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之管理主权并别册所示各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对象,均皆清楚。为此两帝国全权委员欲立文据,即行署名盖印,以昭确实。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明治二十八年六月二日,订为基隆(缮写两分)。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委员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国全权委员台湾总督海军大将从二位勋一等子爵桦山资纪。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对象清单:一、台湾全岛、澎湖列岛之各海口并各府厅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对象。一、台湾至福建海线应如何办理之处,俟两国政府随后商定」云』。乞代奏!又据电称:『交接文据汉文、东文各一分,拟派随员赍送到津,求咨送总署备案。回文到,即转咨』。鸿。元巳。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沪局电:『洋报传单,今晨接台北电:此处大为震动,抚台已逃走。衙门并邻近之房均被毁,兵与民四处劫掠;西人幸尚无恙。沪尾亦乱云』。鸿。元戌。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顷台局电:『唐抚有移驻新竹之议,布置尚未定』云。庆裕、宝泉肃。文酉。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顷台局报:『倭兵昨晚距城二十里,城内纷乱;电局仅洋人一名,不能收报。今晨唐抚已赴沪,土人俟抢,抚署被焚』。沪或指沪尾。庆裕、宝泉。元。

上海道刘麒祥来电(五月十三日到)

沪关税司先后接淡水税司电:十一夜,倭人轰击基隆;兵降,未回一鎗。倭在八斗码头东登岸前进,欲从陆路攻基隆;口外兵轮一大队,将以由水道夹击。又,李道初十夜子刻在淡水洋面与桦山交割换约,昨晚乘「公义」回沪。麒祥禀。

军机处电寄刘坤一谕旨(五月十三日)

奉旨:『刘坤一十一日电、长顺初九日电均悉。现在台湾已经李经方交接清楚,倭兵致台,基隆不守、省城瓦解,无从过问;和局并未决裂。倭允归辽,有三国担认,不至翻悔。我军祗宜就原扎处所小心防守,切不可轻信传闻,率行进扎,图占先着,转致启衅;是为至要。此旨着刘坤一知照长顺、依克唐阿及前敌各军一体懔遵。钦此。五月十三日』。

军机处电寄许景澄谕旨(五月十三日)

奉旨:『辽东倭兵,前据探称陆续撒退,所存无多。兹又据长顺等电称:现又添兵增炮、筑台挖沟,似不肯归地等情。洋报又称:海参崴俄兵整备行囊,似有与倭交绥之意。现在台湾已经李经方交接清楚,台、倭交兵,与我无涉。惟归辽之事,三国究竟商议如何,尚无确信。着许景澄即向外部探问,电闻。借款一节,亦宜早与定议为要。钦此。五月十三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四日到)

沪局电:『顷接福州商局电:唐及大小官员十二夜赴沪尾,拟坐「驾时」船往申,被兵士扣留。倭未进台北城,大队往攻沪尾。又闻「驾时」船被击云』。鸿。愿酉。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五月十四日)

奉旨:『李鸿章三电均悉。台事既经李经方与桦山交接清楚,立有文据;此后台湾变乱情形,即与中国无涉。应由李鸿章电知伊藤,以为了结此事之据。至海线如何办理?应饬电局豫为筹议,以备随后商定。前派李鸿章、王文韶为全权大臣与日使商办事件,该使有无来津消息?并着探明电闻。钦此。五月十四日』。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十五日到)

顷台局洋匠手报:唐抚昨往沪尾,今早附「雅打」商轮内渡;沪尾炮台拦截,经德兵轮放炮救之,始开去。又,昨晚台城火药局被毁,倭兵现尚未入城云。庆裕、宝泉同肃。寒戌。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五日到)

顷接伊藤十四日申正来电:『林董已于昨日乘本国兵船由横滨起程赴任,本大臣求托阁下:于林大臣到津时,赐予优待帮助,庶于奉使本旨得有裨益;本大臣曷胜心感预谢之至』。当即电覆以『西六月初六日(即中五月十四日)来电收到。林董大臣已起程赴任,到津时自必优待、遇事帮助,以敦友谊而副尊嘱。台湾变乱情形,前已屡次电闻在案。李经方初九日到基隆海湾与桦山提督会商,蒙其格外照料体谅,节日互立文据,将台湾一切事宜照约交接清楚,以后治理地方之权系贵国政府责任,应由桦山自行照办,即与中国无涉;想贵大臣必已闻知。至林董驻京,原为办理中国政府前电所陈各案;可先在津商办。昨奉上谕:「派李鸿章、王文韶为全权大臣,与日本使臣商办事件。钦此」。林大臣自不必先行进京;本大臣病假将满,当会同署督王大臣遵旨款留,与之和衷妥商办理。请贵大臣迅即电知林大臣遵照为要』云。请代奏!鸿。望午。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七日到)

沪电:『闽局昨午来电:倭进台北,唐「驾时」走否未确;线已不通云』。询之沪税司,亦无沪尾税司电音。又闻洋人传言:「驾时」所载非唐云。鸿。筱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九日到)

顷接伊藤十八日午正覆电:『台湾业经按照「马关条约」交接清楚,闻之实深欣悦。林董将来赴任办公,承贵大臣允许遇事帮助,曷胜感谢。如此帮助,于两国邦交必深为有益。现当此时,应以重结邦交为第一要议。日皇特简林董,委之以此重任;故宜径赴北京,愈速愈妙。林董赴京并到任一切事宜,仍求贵大臣赐予帮助为荷!其按照「马关条约」应议事宜,现在林董尚无此等权柄;因当其起程之时,中国政府所有主见,日本政府未及周知。至林董到任之后,再由日本政府予以权柄,以便与贵大臣暨王大臣会议一切,原无不可』云。鸿查以前电声明赴任,照常例须到任后乃能办公议事;现虽遵旨款留,势难坚阻。闻两日后可到,俟晤商再陈。请先代奏!效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日到)

沪局电:『洋报横滨来电:五月十四日桦山报称:已在基隆设立总督衙门。该处文武均逃走,土人四处掠劫。西人深恐被害,亲到日人处请兵催进台北府;台民馈礼呈物,以迎王师。北方全境已为日人所有,大约南方尚须战云』。鸿。哿。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一日到)

沪局电:『洋报接香港午后来电:「驾时」已到厦门,该船身有弹子所穿之洞。当台抚乘该船离淡水时,有兵十名被炮台击死,其尸俱载至厦。该船在淡水,系德兵船「伊尔地士」送出海。该船上有乱兵一千五百名要去广州,不肯回厦上岸。台北基隆、沪尾营兵只五百人踞守;台北灾害甚大,日人施救甚勇云』。顷杨提督岐珍来电:『溃勇来厦六、七千,一无所有;闽给遗赀一元,鸠形鹄面,凄惨已极』!核与洋报大略相同云。鸿。马。

闽浙总督边宝泉来电(五月二十一日到)

效两电悉。台湾溃勇纷纷渡厦,尚无哗乱情事。已于十七派员前往,会同杨提督妥为赀遣,派轮分送回籍;粤勇送粤、湘勇送湘,并电两江、粤东接递护送。顷闻倭装勇二艘来闽,到时当续遣;闽口俟溃勇遣毕即撤封,以便茶运。惟闻台北基隆、沪尾倭均派兵营,绅民俱服;华官均内渡,海关挂倭旗。惟台中、台南消息不通,将来战事恐尚不免。宝泉。哿。

闽浙总督边宝泉来电(五月二十二日到)

失守澎湖总兵周振邦、通判陈步梯,经署台抚先后奏奉电旨解闽审拟;当委司道委解亲讯,据供倭由后路登岸,统领朱上泮约往劫营,周振邦与陈步梯被倭迎截,众寡不敌,先后退守东卫金龟集,陈步梯回城,各处炮台被毁、土城亦陷等供。查周振邦疏于筹备,被贼登岸,节节退守,失陷城寨,陈步梯职司守土;俱照守边将帅失陷城寨,应斩候。陈步梯因土城兵少不支,可否援法防成案,乞恩末减?因系奉电旨审拟,谨先电请代奏!详细情形,另折奏闻。宝泉肃。个。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四日到)

沪局养电:『「驾时」昨夜到,停商局北栈江中。遣人到该船询据水手说:唐由此船来,昨夜即上岸,不知何往。至倭之入台,由土人引从基隆后荒僻之径搭桥渡一小河而进,又由某秀才等自基隆引到台北;倭兵仅二百名。先时,兵勇抢掠;及倭兵到,即不抢。「驾时」自淡水开驶,由抚署抬来银三万五千两;为大炮台所见,即向「驾时」开炮。该船系挂德旗,改名「益达」,德商经理;德兵船遣人到炮台询以何故?炮台答以「三个月无饷,现忽有银装出,故击之」。德兵船即饬将银送交炮台,半途已抢数千。旁有一土炮台,仍未得银,复向「驾时」连击五炮;中二,伤数人。倭送粤勇到厦,「琛航」装往广东』云。鸿。敬。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二十四日到)

密红。鸿章假期届满,日使林董于本日已正来谒,会同文韶接晤。寒暄数语后,询其接伊政府电信否?林云:『昨到津,始接伊藤等电称,中堂与王大人已奉派全权大臣,会商事件。惟照通例,驻京使臣应先赴京到任,呈递国书观见』。答以『中朝向无一定办法,有公使到任数年或数月始觐见者。现值天气炎热,未知我大皇帝接见方便否。两国既经和好,早迟必准觐见;何必急急』!林云:『我奉朝命,不敢违;必须先进京,往总署请示。倘令我回津商议公事,我可再来』。鸿等询及辽东何时退还?日本兵何时撤尽?林云:『我启程时,三国正议此事。辽东已踞各处之兵,已逐渐撤回;但一时尚难撤完』。询以我前敌各军探报海城、营口尚添兵?林谓:『必是各营间有调换,误报;添兵,断无其事』。林又商及『照约两国俘虏应各送还广岛、海城;有华兵俘虏一千六百人,当即分送。惟照通例,应由华筹给送费;但为数无多,俟其行文到日分别办理』。问:『台湾有信否』?林云:『久未接桦山信,只知已到基隆,余无他言』。询其何日进京?云『俟酌定水陆路程,再告知』。以上各节,无甚狡强;鸿等不便徐留,致失和气。俟其抵京,钧署再妥酌。请先奏!鸿、韶。敬午。

闽浙总督边宝泉来电(五月二十五日到)

马电敬悉。厦门赀遣散勇,派轮分送;装满三船,均已开行。尚余六、七百名候船,昨电调浙轮来闽帮送。现又有倭船三舰装勇二千余至平潭,由省城内外及兴、泉一带均有散勇,即当妥为赀遣,不令逗遛滋事。闽口定于闰五月初二撤封,即知照各领事。请代奏!宝泉肃。敬。

--以上见原书卷四十五。

吏科掌印给事中余联沅奏报传闻台湾刘永福与倭击战情形片(六月初二日)

再,中国自交台湾而后,倭人即将电线割断,不通音信;且厚贿中西各报局,不许登录。盖恐中国知之,无所肆其要挟也。臣等昨得厦门商人私信,证以近日传闻,敬为我皇上缕陈之:一、倭以十五艘火船攻鸡笼,先到者十二艘为刘永福诱之入城,悉数歼除;计戮倭军二千人及降倭淮军四千人。一、倭奴取台北府,被刘永福伏兵海边,轰毁其七船、夺获其五船,仅余三船逃免。先是四月间,刘永福知台湾必有战事,乃从闽、广豫购火油,用竹筒盛之;乘风倾入,故有此捷。一、倭中大将七名,悉为刘永福擒获;其余将弁,不计其数。倭人愿输赀续回,刘永福故索银数百兆以难之。其兵丁之登岸者,又为刘永福设计坑杀。一、台北、澎湖,现经刘永福收回。前丁汝昌私降于倭,倭人为之易名;现在澎湖,亦为刘永福拘获。一、倭愿将全台让与刘永福,只求鸡笼两炮台;刘永福不允,只准通商、不许有兵船保护。案倭之伎俩如此。李鸿章前则主和忌战,至此又密禁报局不许宣传,故朝廷有所不知,得遂其虚声恫喝之计。应请旨再饬下闽浙督臣探确速奏,俾该倭慑于威声而敛其骄纵,亦未始非国家之利也。

臣等窃以中国物力如此艰难,赔款万难如数;幸此时款尚未交,倭现与俄购衅,万不可遽借款与之以资其强。至朝鲜久为藩封,而倭强以为自主之国;俄与之争,此诚难得之机会。况俄与我通好二百余年,正好资其兵力制倭人、收朝鲜,以泄中国之愤而快天下之心。乃闻李鸿章尚欲我出兵助倭以攻俄,益信外间传其父子通倭,并非苛论。想圣明深识远虑,洞烛各国之情伪;必不至为莠言所惑,弃好而崇雠也。

为此合词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谨奏。

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请明谕将刘永福革职片(六月二十日)

再,台湾自割弃以来,军报不通,消息隔绝;惟道路传闻暨申报、沪报,并访之外国新闻纸,则均称刘永福、林朝栋诸军迭获胜仗,毙倭无算。证以倭人之驻中国者近以杀戮劫掠为事,则是残民泄愤,其败衄情形灼然可信。使倭人乘胜长驱据有全台,中国诚不必过问;所宜预计者,在台军之得胜耳。刘永福不务总统妄举,惟以孤忠义愤激励兵民;设使收功台北、归复朝廷,为弃为取,何以侍之?奴才窃以刘永福既未遵旨回任,即不得不谓之抗命。惟是守土大义也、保民至仁也,拟请明谕革职;姑念其情势逼迫,非出得已,不重究其抗命之罪。斯外以杜倭人之口,内以结台民之心。其不济,则朝廷之威令已申;其济,则异日之措施较易矣。

奴才愚昧之见,谨附片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户科掌印给事中洪良品奏和款难筹请勿借款以招后衅折(六月二十四日)

四品衔户科掌印给事中臣洪良品跪奏:为和款难筹,请勿借款以招后衅,仍与倭酋缓商减数,以全盟好而固邦本;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倭寇内侵,我皇上体上天爱民之心,屈从和议;此其不得已之苦衷,久为薄海臣民所钦谅。惟是倭人索款太巨,其中有关国家安危之故,臣五夜筹思,罔知所措;不得不为皇上分析言之。

案中国财源,以户部为总汇,而户科稽核其成。臣任户科十年,于一切出入会计,时刻留心。计自近年以来,财之所耗,大半销于海防、洋务居多。此两项原无成例可循,皆为乾隆时所未有者。今言者欲藉节流以为偿款也,则必先撤去海防、屏除洋务然后可。而臣揣时度势,有以知其断断不能,是徒为画饼充饥之计;至使四邻闻之,妄疑我有余力,而肆其要挟。近闻辽南各地,该倭又索款五千万两方肯退还。不知前此二万万两之款,断非中国力所能办,即百计搜括、多方撙节,终属于事无济;而况又添五千万两乎!此言者谓四、五年即可清还二万万两之说,诬也!至俄、英、法诸国之款,万不可借以塞责。计二万万两之款,每年须息金一千七、八百万两,而镑价之长跌、洋行之折扣尚不在内;统计须二千万两,乃能偿息一年。今海内物力衰耗,加以各关利薮隐为洋人侵蚀,该倭复请于各口免税、且复制货销售,有碍小民生计,因以包征夹带,大损中国饷源。统计中国库储如洗,有日减、无日增;兼之中外往来之糜费、水旱灾荒之蠲赈,朝不谋夕。安能每年余此二千万金以偿息乎!而况二万万金之本,尤难筹措乎!夫此各国势大力强,以礼羁縻,尚难驾驭;况力不能偿!至于爽信而授之口实,其有不立启兵端者乎?是我徒受小国恫喝之虚声而反贻大国侵偪之实祸,不可不防也。

辽南各地逼近奉天,业为倭人占夺此圣虑所已及者。李鸿章并不索还,反不及俄人之忠顺。且倭本不敢深入,自破威海后直趋澎湖,其意欲尝试台湾,万不能正视京城;固已彰明较着。乃代为恫喝朝廷,径先畀以台湾,令餍其欲!闻台湾义民尚为我守,屡与倭战,获胜。夫以一隅之地,军火不全,尚能与之力抗;况我环师二十余万,军火器械俱备,该倭安能略无顾忌,径行狂骋!故惟以虚声诱喝,而又与内奸勾结,致贻我皇上宵旰之忧。昨有人从上海来,购得刊本所纪刘永福台战情状;证以交割台湾三月有余,倭人不能到手,其事岂尽无因。可知从前之败,非果倭兵无敌,实由李鸿章主持海防,多方以误之耳。及往议和,而又草率定计,全不为后患设想,以致今日办理棘手!但事已至此,无识者徒谓势难反汗;不知此事非空言可了者。今日不受倭人恫喝,失信于倭之患小;他日难偿息借各款,失信于俄、英、法之害大也。此时正宜合盘通算,求一实在下落;切不可苟且塞责于一时,以致招尤贻悔于后日。此国家成败关头,最宜审慎。

以臣愚见细思,惟有急来缓受一策,阴与力持、阳为欢好。且遴简忠勇廉明之督师大臣,密谕宋庆、曹克忠、聂士成等严行堤备;至临期,选一有口辩人与之往返熟商,告以实情,求其展期、让款、止息,另订条约以图永好。彼若怒而不许,我则晓喻各国、布告天下,顺人心之义愤、乘倭寇之败穷,厚集雄师与之力战,并攻取辽南各地;再密谕刘永福率其黑旗、番社各兵径攻日本,以为牵掣之计。至台湾兵饷,除基隆煤利外,计每年樟脑一款亦不下数十万,尽可供用。臣考自古国家成败之数,全在留元气、结民心。财者,国家之元气也。我朝祖宗有鉴于明之辽饷八百万金,卒以致亡;于是轻徭薄赋,永不加征。故厚泽深仁,固结于民心不解。虽以发、捻数千百万之众占夺疆域大半,历久终归销灭。今倭人自知兵力难于持久,唯恃有内奸勾结,乃以虚声恫喝,使我国家元气一旦被其剥削殆尽;此非寻常细故也。曩时他国议和,量力给与款项;事过,仍脱然无累。今与倭人议和,力难筹此巨款;转借他国之款以给之,势必贻累无穷。且先饰其言曰:限三十六年本息还清。试以二万万两之款,以三十六年分算,每年实得还金若干?并连镑价消耗合计,请饬令户部行文各省督、抚、关、道,除例解中国费用与一切蠲贷外,再余存项若干?问其实能筹措此项否?如按年力尚能筹,即具切结呈报;不能者听。似此方为实在着落。不然,一时苟且敷衍,仍滋后患;则此约非息事之券,适乃启衅之媒耳。巨虽至愚,若库有余资,藉以图安,未尝不乐其便;今权衡利害,借款终以招衅、改约尚为有名,两害相形则取其轻,时不可失也。况万国公法中明有「力不能行、致国之衰弱者,许其改约」一条;据此为言,何患无词。何为任其邀索而自贻害于无穷哉!

臣职户垣,专司稽察,实知财力盈绌大数,关国计出入是非;若知而不言,亦有溺职之咎。是以不揣冒昧,据实直陈。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以上见原书卷四十六。

鸿胪寺卿刘恩溥请勿轻弃台湾折(七月二十二日)

鸿胪寺卿刘恩溥跪奏:为敬陈管见,仰祈圣鉴事。

窃自台湾隶我版图二百余年,百姓衣食租税,诚心向化,中外皆知矣。今年忽割付日人,是荳我皇上之本心哉!如割付之后,台民即甘心归附日人,中国原可置之不问;无如众志成城、齐心抗拒,日人之所谓乱民,实我中国忠义之民也。在日人骑虎不下,必欲灭此朝食,自属意中之事;惟此等义民惨罹锋镝、至死不变情形,实难恝置!试思各省偶遇灾荒,多方赈济,尚复不遗余力;今兵荒更甚于灾荒,若听此数百万生灵膏诸锋刃,臣知皇上必有惄焉如捣者矣!臣思金、复、海、盖等处既有三千万金可以赎归之议,似台湾亦可商办,日人决不至执意不从。可否饬下总理衙门王大臣邀集他国公使与之婉商,酌付数千万金;即甚至再付二万万金,亦不为过?缘借款本非一时所能偿清;再行借用,亦不过多展年限而已。若台湾赎回后,即将该处地利认真兴办,似此项不至终归无着。且可令台民知皇上之不忍轻为弃掷,又可以保全中国之疆土,不致沦为异域;似于如天、如神之德尚相符合也。

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见原书卷四十七。

署两广总督谭锺麟来电(十月初六日到)

南澳镇刘永福回粤,细询情形:因倭人在台北杀戮甚惨,台南民坚留不放;此次潜遁得归,勇丁欠饷万余未清。查南澳与澎湖对照,令其回任,恐生枝节;可否调署南韶镇之处?恳代奏,请旨遵行!麟。鱼。

——见原书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