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 姓名:莱蒙托夫
  • 全名: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 性别:
  • 国籍:俄国
  • 出生地:莫斯科
  • 出生日期:1814年10月15日
  • 逝世日期:1841年7月2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贵族出身。生在莫斯科, 幼年丧母,在外祖母家长大。1828年入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开始写诗(叙事诗《切尔克斯人》,1828;《高加索俘虏》,1829;等)。1830年秋升入莫斯科大学政治伦理系;写作抒情诗、叙事诗和剧本《西班牙人》(1830)、《人和情欲》(1830)、《怪人》(1831)。1832年从莫斯科大学退学,入彼得堡近卫军士官学校;坚持写作,写有长篇小说《瓦吉姆》(1832~1834)等作品。1834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当下级军官。1835年首次公开发表作品(浪漫主义叙事诗《哈吉·阿勃列克》),写作剧本《假面舞会》。翌年写作中篇小说《里高夫斯卡娅公爵夫人》(未完成)和剧本《两兄弟》(未完成)。


1837年1月,普希金逝世,莱蒙托夫写作《诗人之死》一诗,对贵族上流社会杀害伟大诗人的罪行进行愤怒的揭发和控诉。这首诗手抄流传,引起沙俄政府的慌恐。莱蒙托夫被流放高加索。1838年1月返回彼得堡;同年匿名发表叙事诗《唐波夫的税务官夫人》和《商人卡拉施尼科夫之歌》。这时莱蒙托夫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并且完成叙事诗《童僧》(1839)等重要作品。1840年2月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决斗,因此再度流放高加索。1840年出版《诗集》(收有26首短诗、两篇叙事诗《商人卡拉施尼科夫之歌》和《童僧》)和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别林斯基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了莱蒙托夫的创作。1841年6月,莱蒙托夫在与军官马尔登诺夫决斗中被击毙。


莱蒙托夫的创作受普希金和拜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叛逆精神,但缺乏积极的乐观主义,而充满孤独和哀伤的情调,反映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以后先进贵族知识界的思想情绪。他的抒情诗不仅是诗人个人心灵的记录,而且也反映了一代人痛苦的思想探求。比较典型的有《诗人》(1838)、《沉思》(1838)、《我满怀恐惧地看着未来》(1838)、《既寂寞又悲伤》(1840)、《遗嘱》(1840)等篇。叙事诗《恶魔》(1829~1841)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个人主义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怀疑主义情绪。后期的某些作品(《波罗金诺》,1837;《祖国》,1841;等)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倾向。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838~1840)既塑造了现实主义的“多余的人”的形象,表现出高度心理分析技巧,同时又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