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

钱大昕
  • 姓名:钱大昕
  • 别名:字晓征,号辛楣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
  • 出生日期:1728年2月16日
  • 逝世日期:1804年11月2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清代经学家、史学家。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15岁成秀才。乾隆十六年(1751年)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学习行走。十九年(1754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乡试主考、会试同考、詹事府少詹事等职。曾奉敕参修《热河志》、《续文献通考》、《通志》和《一统志》等书。乾隆四十年(1775年)退归,定居苏州,不复出仕,专心著述讲学。曾任钟山、娄东、紫阳三书院主讲,听者甚众。学问淹博,兼采众长,对经学、史学、训诂学、校勘学、金石学、小学诸科无不精通,尤以经史朴学最为见长,被誉为“一代儒宗”。研治经学,不以一经自限,综贯群经,实事求是。主张以汉儒经说为宗,由训诂以通义理。他说:“夫穷经者必通训诂,训诂明而后知义理之趣。……汉之经师,其训诂皆有家法,以其去圣人未远。”(《左氏传古注辑存序》)反对后儒不知训诂,向壁虚造,非但不明义理,更流于支离失宗,空谈固陋。在治经过程中,主张训诂先从校勘做起。他博涉广通,校理群书,无不精密,撰成《经典文字考异》、《唐石经考异》等传世之作。与训诂、校勘相联,在音韵方面,他也有独特的见解和成就,强调双声相转的作用,一反古韵声部之学,专研古双声之理,撰成《声类》一书,其中古无轻唇音和舌上归舌头之说,是古声类上的发明,堪称卓绝。史学方面,他致力较早,自谓“予好读乙部书,涉猎三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氏族。”(《二十四史同姓名录序》)所撰《廿二史考异》集中反映了这方面的成就。钱氏学术力求务实,不谈心性,议论平允,词气谦和,对有清一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著作尚有:《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十驾斋养新录》、《三统术衍》、《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