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牛顿
  • 姓名:牛顿
  • 全名:艾萨克·牛顿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林肯郡伍耳索普城
  • 出生日期:1643年1月4日
  • 逝世日期:1727年3月31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集大成者。生于林肯郡伍耳索普城。父亲是小地主,在其生前去世。三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成人。自幼长于手工艺制作。少年,先在家乡附近格兰腾镇求学。1661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科学士学位。166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在三一学院期间,师从著名数学家艾萨克·巴罗 (Isaac Barrow),阅读大量前代及当代自然科学名著,为日后科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剑桥附近瘟疫流行,1665~1667年回乡躲避。乡村幽静的环境,使其专心致志地研究,促发旺盛的创造力,获得丰硕成果:提出二项式定理,发明微积分,制成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认识到万有引力的普遍性质,发现白光的构成等。1669年,接替巴罗的教授职位,年仅27岁。在剑桥工作时期,出版了许多关于光学的著作。1687年终于完成并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92年,患精神分裂症。1695年,身体健康稍有好转后,离开剑桥,被推举为造币厂督办。1699年被任命为年俸丰厚的造币厂厂长,又被选为巴黎科学院外国院士。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5年,被女皇封为爵士,成为贵族。由于各种原因,牛顿从1687年后,很少专心于自然科学研究,除了热衷于社会活动以外,就把主要精力花在历史年表制作和神学研究上。1727年,溘然长逝,终年85岁。葬于皇家墓地西敏寺。墓碑概括说:“他以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象,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牛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与其独特的科学方法论息息相关。笛卡儿企图经由怀疑方法寻求第一原理,然后再从这形而上的第一原理中,推导出基本的物理学定律。而牛顿主张科学家应把理论概括建立在对现象仔细考察的基础上,宣称:“尽管从实验和观察出发的归纳论证并不能证明一般性的结论,但它依然是事物的本性所容许的论证方法。”(《光学》)他把这种归纳——演绎程序称为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和先辈相比,有两点新贡献:其一,强调综合演绎出的推断要用实验确证;其二,强调演绎出的推断有超出原归纳证据的价值。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坚持运用分析和综合方法。他更注意运用公理方法,这个方法继承了欧几里得的公理思想,认为一个公理系统是通过演绎组织起来的一组公理、定义和定理。他要求公理系统的定理应有与观察相关的程序,反对玄想。其主要著作除《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以外,还有《运用无穷多项的方程的分析学》、《流数法与无穷级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