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卡·曼

艾瑞卡·曼
  • 姓名:艾瑞卡·曼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5年9月
  • 逝世日期:1969年8月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艾瑞卡·曼(Erica Mann,1905年9月—1969年8月),德国作家、演员、记者。1905年生于德国慕尼黑,是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家托马斯·曼的长女。托马斯·曼在她出生的时候曾在给自己的哥哥亨利希·曼的信中说对生了一个女儿有些失望,因为一个儿子“更有完整的诗意”。但是很多年后,他在日记里承认,在他的六个孩子中,他偏爱长女艾瑞卡和长子克劳斯。艾瑞卡和她的五个弟妹在母亲身边长大,她的家庭属于慕尼黑有影响力的上层阶级,是各种高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经常光顾的地方。


艾瑞卡从小学习戏剧和表演,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开始登台演出,并且此后一直活跃在柏林、慕尼黑、汉堡等地的剧院舞台上。1931年在一部关于女同性恋的电影《穿制服的女孩》中饰演了一个角色。这一年,她因为在一次反战的集会上念了一首诗而遭到纳粹冲锋队的谴责,这使得她所在的剧院为了避免麻烦而开除了她。她起诉了这家剧院和一份由纳粹经营的报纸,而且获得胜诉。这一年她还在一部喜剧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导游,并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史托菲尔飞跃大洋》(Stoffel Fliegt Ubers Meer),这是她写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此后又写过六部。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这一年她和弟弟克劳斯,她的同性恋人特蕾泽·吉泽在慕尼黑创立了一家卡巴莱舞夜总会“胡椒瓶”,她为夜总会编排节目,并自己登台演出,而节目的内容多数是反法西斯的。两个月后,纳粹查封了这家夜总会,艾瑞卡被迫逃到了瑞士的苏黎世。她是曼一家最后一个离开德国的,并且从慕尼黑的家里带走了很多托马斯·曼的手稿。在苏黎世艾瑞卡又重开了“胡椒瓶”,吸引了很多德国的流亡者。


1935年,纳粹德国要剥夺艾瑞卡的国籍。在此之前她的叔叔亨利希·曼已经被纳粹剥夺了国籍。艾瑞卡询问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愿不愿意和自己结婚,使自己可以获得英国国籍。伊舍伍德拒绝了,但是他提议可以问一下英国诗人W. H.奥登,而奥登欣然同意和艾瑞卡结成“策略夫妻”(奥登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们于1935年结婚。他们从未生活在一起,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艾瑞卡于1969年去世,她还在自己的遗嘱里给奥登留下一小份遗产。奥登在1936年还介绍了艾瑞卡的同性恋人德国女演员特蕾泽·吉泽给英国小说家约翰·汉普森。后来他们也结成了夫妻,使吉泽得以逃出德国。1937年,艾瑞卡移居到纽约。在纽约她和吉泽、弟弟克劳斯,以及一位瑞士作家安妮玛丽·施瓦岑巴赫住在一起,又重开了“胡椒瓶”。在她身边又聚集起一群流亡的艺术家。


1938年,艾瑞卡和克劳斯开始报道西班牙内战。同年她写的一本抨击纳粹德国教育体制的书《培养野蛮人的学校》(School for Barbarians)出版。第二年,她和克劳斯合写的关于著名的德国流亡者的书《逃生》(Escape to Life)出版。就在这一年年底,托马斯·曼和克劳斯·曼的日记中都记载了艾瑞卡给他们读了一段她正在写的小说《我们的纳粹小城》,而这本书在1940年同时在美国和英国出版,书名改为《黑暗降临》。


第二次大战期间,艾瑞卡在伦敦当记者。在纳粹德国空军对英国的大轰炸和英国皇家空军的不列颠保卫战期间,一直为BBC做德语广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她作为随军记者穿越整个欧洲大陆,近距离地报道发生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战斗。1945年6月,她随盟军进入德国,并且是最早进入盟军占领的第一个德国城市亚琛的人之一。


艾瑞卡参加了于1945年11月开始的纽伦堡审判。她采访了一些被告的律师,并对他们的辩护意见进行了讽刺性的报道。艾瑞卡明确表示法庭对被告的行为采取了纵容的态度,特别是对赫尔曼·戈林。


1946年5月,艾瑞卡离开德国前往加利福尼亚照看他身患肺癌的父亲。她在美国继续撰写和评论关于德国现状的文章。她认为戈林居然自杀成功是一件丑闻,认为去纳粹化的步伐太慢,对某些文化名人过于宽大,比如在整个纳粹统治时期都没有离开过德国的指挥家福特万格勒。她对俄国和对柏林空中走廊的态度使她被归类于在美国的共产党分子。艾瑞卡和弟弟克劳斯都因为政治观点和同性恋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1949年,对战后千疮百孔的德国深感沮丧和失望,克劳斯·曼选择了自杀。这件事极大地打击了艾瑞卡。1952年,由于美国的红色恐怖愈演愈烈,麦卡锡非美活动委员会对曼的家人不断提出指控,迫使艾瑞卡和父母离开美国前往瑞士。在那里她帮助父亲写作,成为了父亲最为依靠和亲近的人。在父亲和弟弟去世以后,艾瑞卡·曼一直负责整理出版他们的著作。她于1969年因脑瘤在苏黎世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死后葬于苏黎世基尔希伯格公墓。